物理竞赛极限法
极限法(特殊值法)在物理高考中的应用
极限法(特殊值法)在物理高考中的应用“极限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运用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已有的概念,性质,对选项中的干扰项进行逐个排除,最终达到选出正确答案的目的。
极限法在物理解题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将貌似复杂的问题推到极端状态或极限值条件下进行分析,问题往往变得十分简单。
利用极限法可以将倾角变化的斜面转化成平面或竖直面。
可将复杂电路变成简单电路,可将运动物体视为静止物体,可将变量转化成特殊的恒定值,可将非理想物理模型转化成理想物理模型,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详尽的物理过程分析和繁琐的数学推导运算,使问题的隐含条件暴露,陌生结果变得熟悉,难以判断的结论变得一目了然。
1.(12安徽)如图1所示,半径为R 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 (坐标为x )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E =2πκσ()⎥⎥⎦⎤⎢⎢⎣⎡+-21221x r x,方向沿x 轴。
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0σ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 的圆板,如图2所示。
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 (坐标为x )的电场强度为 ( ) A. 2πκ0σ()2122x r x+B. 2πκ0σ()2122xrr+C. 2πκ0σr x D. 2πκ0σxr【解析】当→∝R 时,22xR x +=0,则0k 2E δπ=,当挖去半径为r 的圆孔时,应在E中减掉该圆孔对应的场强)(220r xr x -12E +=πκδ,即21220x r x2E )(+='πκδ。
选项A正确。
2.(11福建)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 1和m 2的物体A 和B 。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图1图2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磨擦。
设细绳对A 和B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 1和T 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 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21112(2)2()m m m g T m m m +=++ B. 12112(2)4()m m m gT m m m +=++C. 21112(4)2()m m m g T m m m +=++ D. 12112(4)4()m m m gT m m m +=++【解析】利用极限的思维方式,若滑轮的质量m =0,则细绳对A 和B 的拉力大小T 1和T 2相等为T 。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之力学解题方法 (共138张PPT)
a1 g (sin 1 cos1 ) a2 g (sin 2 cos2 )
Fx MaM m1a1x m2a2 x
aM 0
答案: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3N,方向水平向右。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 上(斜面固定),一质量为m的人在车上沿平板向下运动时, 车恰好静止,求人的加速度。
A B tan
由绳的弹力的特点得 A B 绳上才有弹力。
f B B N B B mB g cos
变形练习 1.其他条件不变,将轻质绳换成轻质杆。
2.将A、B“匀速下滑”改为“下滑”,再分轻质绳和轻质 杆两种情况讨论。
例3.如图所示,物体系由A、B、C三个物体构成,质量分别为 mA、mB、mC。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小车C上,小车C在F的作用 下运动时能使物体A和B相对于小车C处于静止状态。求连接A和 B的不可伸长的线的张力T和力F的大小。(一切摩擦和绳、滑轮 的质量都不计)
例8.质量为1.0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 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小球与软垫接触的时间为1.0s,在 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取 g=10m/s2) ( ) A.10N· s B.20N· s C.30N· s D.40N· s 点评:
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三.等效法 1.方法简介
将一个情境等效为另一个情境
2d v0 cos t
2v0 sin gt
2F a M m
点评:五说题意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 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 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 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高中物理竞赛—直线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竞赛—处理直线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一、图像法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除了物理公式和数学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物理图像(函数图、矢量图、几何图、光路图等)这里先介绍如何利用t v -图象、t s -图象解答直线运动的各种问题步骤如下:1、根据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上定性地或者定量地画出相应地函数图像。
2、根据图像的斜率、截距、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以及图像交点的坐标等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
例1:一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发出由A 地驶向B 地,并停止在B 地。
AB 两地相距x ,火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最大为a 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a 2,由此可可以判断出该火车由A 到B 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奥赛题目)解析:整个过程中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分段运动可用图像法来解。
根据题意作v —t 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11t v a = vt t t v s t v a 21)(212122=+==解得2121)(2a a a a s t +=例2: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
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x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碰,则两车在做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A .xB .2xC .3xD .4x解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可用t v -图像中的面积来表示,故可用图像法做。
作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前车发生的位移x 为三角形v 0Ot 的面积,由于前后两车的刹车加速度相同,根据对称性,后车发生的位移为梯形的面积X ′=3X ,两车的位移之差应为不相碰时,两车匀速行驶时保持的最小车距2x. 所以应选B 。
例3: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 的大小与距老鼠洞中心的距离x 成反比,当老鼠到达距老鼠洞中心距离x 1=1m 的A 点时,速度大小为v 1=20cm/x ,问当老鼠到达距老鼠洞中心x 2=2m 的B 点时,其速度大小v 2为多少?老鼠从A 点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t 为多少?解析:因为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的速度与通过的距离成反比,则不能通过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公式直接求解,但可以通过图像法求解,因为在s v-1图像中,所围面积即为所求的时间。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巧用极限法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巧用极限法极限法的概述在高中物理试题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中,极限法是其中之一。
但是极限法的起源却要追溯到对于数学领域的研究过程中。
在中国古代的东汉时期,一位著名的数学方面的科学家刘徽提出了一种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即“割圆术“。
这种方法是利用正多边形进行内接或者外切的实验来使其无限地接近于圆,刘徽利用这种方法最后求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
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徽的圆周率应用的方法与极限法是极其吻合的,都是一个从有限认识到无限认识的过程。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极限法计算出来的圆周率使其在未来以前多年间稳居世界领先位置,并且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就可以看出极限法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将其运用到高中物理试题的解答过程中时,我们学生本身一定要掌握好极限法本质的特征,在充分理解极限法原理与应用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学习成绩。
巧用极限法来解答高中物理试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在学习瞬时速度的一节课时,应用到解题方法就是极限法。
一般在对瞬时速度的相关习题进行分析时,我们都会从运动学的角度入手。
根据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物理中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X/△T,而当我们在求物体运行的瞬时速度的时候,就可以假设△T趋近与无限小时,我们就可以将V当做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的瞬时速度。
而我们在计算公式中的瞬时速度的物理学含义则是表示某人或者某个物体在某一时间点所移动的速度。
在极限法运用的过程中,只出现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很多,但是这并不代表表不存在两个物理量会发生变化情况的存在。
如果一旦物理量中的两个同时发生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函数关系。
这是只要我们对其中一个变量进行持续不断地改变时,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使另一个变量出现极限值。
利用这种极限法来解决这类的物理试题不仅简化了试题的计算量,而且提供了极为有效的解题方法,使的我们对于物理的学习更加方便易懂,从而能达到提高我们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的目的。
物理竞赛极值问题解法例谈
物理竞赛极值问题解法例谈极值问题,是物理竞赛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除了用到相关的物理知识,一般都要借助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完成。
现将初中物理竞赛中,常见的几类极值问题的解答方法,举例介绍如下。
一.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解例1.某中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物理体育比赛”。
比赛中有个项目:运动员从如图1(a)所示的A点起跑,到MN槽线上抱起一个实心球,然后跑到B点。
比赛时,谁用的时间最少谁胜。
试问运动员比赛时,应沿着什么路线跑最好?图1(a)图1(b)析与解:假设某运动员在槽线上抱起一个实心球所用的时间、运动员跑步的速度是一定的,那么,他跑过的路程如果最短,则他所用的时间最少。
因此,本题实际上是一道路程极值问题。
如图1(b)所示,作B关于槽线MN的对称点B′,图中、、等,都是可能的路线。
显然,、路线,分别与、、等长,而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可知,图中的(直线段)最短,即路线最短。
故,运动员比赛时,应沿着路线跑最好。
二.利用“正弦函数sinθ的最大值为1”求解例2.如图2(a)所示,某人站在离平直公路垂直距离为60m的A处,发现公路上有一汽车,从B处以v0=10m/s的速度沿公路匀速行驶,B与人相距100m。
问此人最少要以多大的速度,沿什么方向奔跑才能与汽车相遇?析与解:设人以速度v,沿与AB成θ角的方向奔跑,如图2(b)所示,并在C处与汽车相遇,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BC=v0t,AC=vt。
作BE⊥AC,由三角形AOC与三角形BEC相似得:又:,故:BE=AB sinθ,所以:整理得:代入数值计算得:上式中,要使v最小,应使sinθ最大,即sinθ=1,θ=90°时,v最小为v min=6m/s。
故,此人最少要以6m/s的速度,沿与AB成90°的方向向公路奔跑,才能与汽车相遇。
三.利用“”求解例3.如图3所示,一根均匀杠杆,每米长重λ=30N,现以杆的A端为支点,在杆的B端施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距杆的A端a=0.2m处挂一个重G=300N的重物,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求:杠杆为多长时,加在B端的力F有最小值?最小力F是多大?图3析与解:如不考虑杆重,则杠杆越长,力F就越小。
高中物理极限法解题例析
(高中物理)极限法解题例析2012-8-10历年高考物理试题都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即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能力包括,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用具体的思维方法来引导。
极限思维方法就是物理教学中的的一种。
极限和极限思维,极限本是个数学概念,研究量的变化趋势和数学关系。
当一个变量趋于无限大或无限小时,另一相关量的变化趋势。
如一位空间取极限,12x x x -=∆,长度变成坐标点,时间取极限12t t t -=∆,时间变成了时刻,极限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就形成了极限思维方法。
物理学中的极限思维方法,是针对物理对象的过程和状态的变化,按照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合理外推到极端的情况。
研究物理问题时,通常是将状态参量的一般变化,推到极限值。
在物理学中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也是和极限有关的,当时间取极限,位移取极限,平均速度就转化为瞬时速度。
极限法解题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具有简捷迅速等优点。
【例1】如图一所示,质量为m=1Kg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2Kg ,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地面光滑,θ=370,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 ,要使物体m 相对斜面静止,力F 应为多大?(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 2)【解析】:现采用极限法把F 推向两个极端来分析:当F 较大时(足够大),物块将相对斜面上滑;当F 较小时(趋于零),物块将沿斜面加速下滑;因此F 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F 的取值是一个范围(1)设物块处于相对斜面向下滑的临界状态时,推力为F 1,此时物块受力如图乙,取加速度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
对m :x 方向: 1cos sin ma N N =-θμθy 方向: 0sin cos =-+mg N N θμθ对整体:11)(a m M F += (图一) 把已知条件代入,解得:21/78.4s m a =,N F 34.141=(2)设物块处于相对斜面向上滑的临界状态时,推力为F 2,此时物块受力如图丙,对m :x 方向:1cos sin ma N N =+θμθy 方向:0sin cos =--mg N N θμθ对整体:22)(a m M F +=把已知条件代入,解得:21/2.11s m a =,N F 6.331=则力F 的范围:N F N 6.334.14≤≤点评:里的取值范围决定物体运动趋势与状态,物体的运动趋势与状态又是分析力的取值的一个基础,因此,分析还是要结合力与状态的关系出发,运用极限的方法,寻找解题的思路。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之极限法
五、极限法方法简介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
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赛题精讲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
所以速最大时有mg = kx ①由机械能守恒有:mg (h + x) = E k +12kx 2 ②联立①②式解得:E k = mgh -22m g 2k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的时间最短。
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 a = gcos β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12at 2=OP 所以:t =2OPg cos β① 由图可知,在ΔOPC 中有:o OP sin(90)-α=o OCsin(90)+α-β图5—1图5—2所以:OP =OCcos cos()αα-β 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得:t =2OCcos g cos cos()αβα-β=[]4OCcos cos cos(2)g αα+α-β显然,当cos(α-2β) = 1 ,即β =2α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β =2α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高三物理巧用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
高三物理巧用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临界问题的分析是中学物理中较为常见:也是很多同学感到困难的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不断探索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是通过分析把关键物理量同时推向极大和极小时的物理现象: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的一种方法。
下面通过几种情况的分析来体会:一、关键物理量“力F ”【例1】如图1所示:物体A 的质量为2kg :两轻绳AB 和AC(L AB =2L AC )的一端连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系在物体A 上:今在物体A 上另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α=600角的拉力F 。
要使两绳都能伸直:试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
(g=10m/s 2)分析与解 如果F 很小:由竖直方向平衡知轻绳AB中必有张力:当AC 中张力恰为零时:F 最小:如果F 很大:由竖直方向平衡知轻绳AC 中必有张力:当AB 中张 力恰好为零时:F 最大。
设物体的质量为m :轻绳AB 中的张力为T AB :AC 中的张力为T AC :F 的最小值为F 1:最大值为F 2 L AB =2L AC :有∠CAB=600由平衡条件有:F 1sin600+T AB sin600=mg , F 1cos600=T AB cos600F 2sin600=mg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F 1=20√3/3N :F 2=40√3/3N因此:拉力F 的大小范围:20√3/3N <F <40√3/3N此题也可由平衡条件直接列方程:结合不等式关系T AB >0:T AC >0求解。
二、关键物理量“加速度a ”【例2】质量为0.2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θ=600的斜面体的顶端:斜面体静止时:小球紧靠在斜面上:线与斜面平行:如图2所示:不计摩擦:求当斜面体分别以(1)2√3m/s 2:(2)4√3m/s 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时:线对小球的拉力。
分析与解 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就会不加分析的列方程 求解:从而出现解出的结果不符合实际。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审题就会发现题目设问的着眼点是加速度。
物理竞赛题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极限法: 知识点拨: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或某个物体的位置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次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正确.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的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并立即压缩弹簧向下运动.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的动能为 .例2.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连接到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上P 点的时间最短.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例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沿同方向运动.甲以速度0v 做匀速运动,乙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时乙在甲前,且距离甲s 远,求当s 满足什么条件时:(1)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2)甲、乙能相遇两次.递推法:知识点拨:递推法是解决物体与物体发生多次作用后的情况.即当问题中涉及相互联系的物体较多并且有规律时,应根据题目特点应用数学思想将所研究的问题归类,然后求出通式.具体方法是先分析某一次作用的情况,得出结论.再根据多次作用的重复性和它们的共同点,把结论推广,然后结合数学知识求解.用递推法解题的关键是导出联系相邻两次作用的递推关系式.例1. 质点以加速度a 从静止出发做直线运动,在某时刻t ,加速度变为2a ;在时刻2t ,加速度变为3a ;……在nt 时刻,加速度变为(1)n a +,求: (1)nt 时刻质点的速度;(2)质点在nt 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例 2.小球从高0180m h =处自由下落,着地后跳起又下落,每与地面相碰一次,速度减小1(2)n n=,求小球从下落到停止经过的总时间和通过的总路程.(g 取210m s )例3.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试求经多长时间可追捕到猎物?对称法:知识点拨:由于物质世界存在某些对称些,使得物理学理论也是具有相应的对称性,从而使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而且也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对称法.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例1.有三个材料相同、形状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0v 射入木块,且射入第三块木块后刚好没有出来.求子弹在每一块木块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例2.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所示.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例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光滑墙壁A 和B ,间距为d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0v 从两墙中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O ,求小球的抛射角θ.B1B知识点拨:作图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的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问题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几何知识求解.作图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便于定性分析,也可定量计算.灵活运用作图法会给解题带来很大方便.例1.如图所示,细绳跨过定滑轮,系住一个质量为m 的球,球靠在光滑的竖直墙上,当拉动细绳使球匀速上升时,球对墙的压力将( )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例2.用两根绳子系住一重物,如图所示,绳O A 与天花板间夹角θ不变,当用手拉住绳子O B ,使绳O B 由水平转向竖直的过程中,O B 绳所受的拉力将( )A.始终减小B.始终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A 用细绳拴在天花板上,悬点为O ,小球靠在光滑的大球上,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大球的球心'O 在悬点的正下方,其中绳长为l ,大球的半径为R ,悬点到大球最高点的距离为h .求:绳对小球的拉力T 和小球对大球的压力.估算法:知识点拨: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有些物理问题的提出,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或者实验中尚未观察到必要的结果,使我们解决问题缺乏必要的已知条件,无法用常规的方法求出物理问题的准确答案,采用“估算”的方法就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例1.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6.410m ⨯,又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可估算出月球到地心的距离约为 m .(结果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例2.估算在室温下,真空度达11.3310P a -⨯时,容器内空气分子的平均距离.(取一位有效数字即可)例3.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210P a p -=,温度为27C ︒,估算其中分子的间距(保留一位有效数字).F知识点拨: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违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1.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0m 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 .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 .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A. (1)L L m g +∆ B. 0(1)()L L m m g +∆+ C. L m g ∆D. 0()()L L m m g ∆+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122k g ,3k g m m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6μ=,物体乙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5μ=,现用水平拉力F 作用于物体乙上,使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运动中F 突然变为零,则物体甲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为(g 取210m s )( )A. 大小为12N ,方向向右B. 大小为12N ,方向向左C. 大小为10N ,方向向右D. 大小为10N ,方向向左例3.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如图所示,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 A. 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B. 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变大C.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D. 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图像法: 知识点拨: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图像法在处理某些运动问题、变力做功问题时是一种0m非常有效的方法.例1.一列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 地驶向B 地,并停止在B 地. A B 两地相距s ,火车做加速度时,其加速度最大为1a ,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2a ,由此可以判断出该火车由A 地到B 地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例2.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为0v ,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下不想碰,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A. sB. 2sC. 3sD. 4s例3.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 的大小与距老鼠洞中心的距离s 成反比,当老鼠到达距老鼠洞中心距离11m s =的A 点时,速度大小为120c m s v =,问当老鼠到达距老鼠洞中心22m s =的B 点时,其速度大小2v =?老鼠从A 点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t =?类比法: 知识点拨: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个系统在某些属性上类似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其中包括数学表达式上的相似性和物理图像上的相似性.类比法就是在于发现和探索这一相似性,从而利用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例1.图中A O B 是一内表面光滑的楔形槽,固定在水平桌面(图中纸面)上,夹角1α︒=(为了能看清楚,图中画的是夸大了的).现将一质点在B O A 面内从A 处以速度5m v s =射出,其方向与A O 间的夹角60,10m O A θ︒==.设质点与桌面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点与O B 面及O A 面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试求:(1) 经过几次碰撞质点又回到A 处与O A 相碰?(计算次数时包括在A 处的碰撞) (2) 共用多少时间?(3) 在这过程中,质点离O 点的最短距离是多少?例2.有一个很大的湖,岸边(可视湖岸为直线)停放着一艘小船,缆绳突然断开,小船被风刮跑,其方向与湖岸成15︒角,速度为2.5k m h .同时岸上一人从停放点出发追赶小O船,已知他在岸上跑的速度为4.0k m h ,在水中游的速度为2.0k m h ,问此人能否追及小船?例3.一只蚂蚁从蚂蚁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行速度v 的大小与距蚂蚁洞中心的距离L 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蚂蚁洞中心距离11m L =的A 点时,速度大小为120c m s v =,问当蚂蚁爬到距蚂蚁洞中心22m L =的B 点时,其速度大小2v =?蚂蚁从A 点到B 点所用的时间t =? 降维法:知识点拨:降维法是将一个三维图变成几个二维图,即另选两个合适的平面去观察.当遇到一个空间受力问题时,将物体受到的力分解到两个不同平面上再求解,由于三维问题不好想象,选取适当的角度,可用降维法求解.降维的优点是把不易观察的空间物理量的关系在二维图中表示出来,使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例1.如图所示,倾角30θ︒=的粗糙斜面上放有一物体,物体重为G ,静止在斜面上.现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2F G =推该物体,物体恰好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等于多少?物体匀速运动的方向如何?例2.如图所示,一个直径为D 的圆柱体能能绕其中心轴旋转,其侧面刻有螺距为h 的光滑的螺旋形凹槽,槽内有一小球,为使小球能自由下落,必须要以多大的加速度来拉缠住在圆柱体侧面上的绳子?例 3.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实心圆球B 的半径20c m R =,质量20k g M =,悬线长30cm L =.正方形物块A 的厚度10cm h ∆=,质量2k g m =,物体数0.2μ=,取210m s g =.求:(1)物块A 静止时墙对物块A 的摩擦力多大? (2)如果在物体A 上施加一个与墙平行的外力, 使物体A 在未脱离圆球前贴着墙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25m s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外力的大小方向如何?近似法:知识点拨:近似法是在观察物理现象、进行物理实验、建立物理模型、推导物理规律和求解物理问题时,为了分析认识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属性,往往突出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某些次要因素,进行近似处理.在求解物理问题时,采用近似处理的手段简化求解过程的方法叫近似法.近似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近似处理,是从事创造性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纵观近几年的物理竞赛试题和高考试题,越来越多地注重对这种能力的考察.例1.一只狐狸以不变的速度1v 沿着直线A B 逃跑,一只猎犬以不变的速率2v 追击,其运动方向始终对准狐狸.某时刻狐狸在F 处,猎犬在D 处,F D A B ⊥,且FD L =,如图所示,求此时猎犬的加速度大小.例2.如图所示,岸高为h ,人用绳经定滑轮拉船靠岸.当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收绳速率为v ,则该位置船的速率是多大?例3.如图所示,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圆形绳圈,以角速度ω绕中心轴O 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转动时,绳中的张力为多大?。
物理解题方法之极限思维法和极值法
P1点的位置,可作平行于ab的直线cd,cd到ab的距离为R,以S为圆心,
R为半径,作弧交cd于Q点,过Q作ab的垂线,它与ab的交点即为P1.
②
再考虑N的右侧。任何粒子在运动中离S的距离不可能超过2R,以
2R为半径、S为圆心作圆,交ab于N右侧的P2点,此即右侧能打到的最远
【解析】当水流速度v1=0(极限)时,摩托艇登陆的地点是O点,也
就是离O点距离为零,此时用时最短,只有C选项正确。
3.(04年广东)如图,真空室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
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0.60T,磁场内有一块平面感光板ab,板面与磁场
方向平行,在距ab的距离l=16cm处,有一个点状的放射源S,它向各个方
在解题时,一定要先判定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是否为单调变化。若物理量间
的变化关系为单调变化,可假设某种变化的极端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或作出
判断。
极限法常见用于解答定性判断题和选择题,或者在解答某些大题时,用极
限法确定”解题方向”。在解题过程中,极限法往往能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可变电阻R的阻值增大时()
点.
由图中几何关系得③
所求长度为④
代入数值得P1P2=20cm⑤
4.(03年江苏)图1所示为一根竖直悬挂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下端拴一小
物块A,上端固定在C点且与一能测量绳的拉力的测力传感器相连.已知有一
质量为的子弹B沿水平方向以速度射入A内(未穿透),接着两者一起绕C
析题中所给条件,再根据物理规律写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
利用数学知识予以判断解答,过程复杂,需要时间较多,显然不能适应高考
物理竞赛方法5.极限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五、极限法方法简介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
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赛题精讲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
所以速最大时有 mg =kx ① 图5—1由机械能守恒有 221)(kx E x h mg k +=+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kg m m g h E k 2221⋅-=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的时间最短。
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βcos g a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OP at =221图5—2所以βcos 2g OP t = ① 由图可知,在△OPC 中有)90sin()90sin(βαα-+=- OC OP 所以)cos(cos βαα-=OC OP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g OC g OC t )]2cos([cos cos 4)cos(cos cos 2βαααβαβα-+=-=显然,当2,1)2cos(αββα==-即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2αβ=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物理方法专题五+极限法(精品)
五、极限法方法简介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
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赛题精讲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
所以速最大时有 mg =kx ① 图5—1由机械能守恒有 221)(kx E x h mg k +=+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kg m m g h E k 2221⋅-=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的时间最短。
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βcos g a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OP at =221 所以βcos 2g OP t =① 由图可知,在△OPC 中有图5—2)90sin()90sin(βαα-+=- OC OP 所以)cos(cos βαα-=OC OP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g OC g OC t )]2cos([cos cos 4)cos(cos cos 2βαααβαβα-+=-=显然,当2,1)2cos(αββα==-即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2αβ=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此题也可以用作图法求解。
物理中极限法和微元法
物理中极限法和微元法
物理中极限思想为数学理想方法,物理中的微元指的是和宏观比无限小,且每个微元中包含很多分子,微元法可以视为宏观分割。
极限法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通常是指边界情况、极端情况,如趋于无穷之类的。
极限法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对于被考察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到达极限,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微元法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很常用,思想就是"化整为零",先分析"微元",再通过"微元"分析整体。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五:极限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五:极限法五、极限法方法简介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定或导出一样结论。
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专门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咨询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定准确。
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赛题精讲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那么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
因此速最大时有 mg =kx ① 图5—1由机械能守恒有 221)(kx E x h mg k +=+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kg m mgh E k 2221⋅-=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的时刻最短。
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刻t 应该与β角有关,求时刻t 关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βcos g a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刻为t ,那么OP at =221 因此βcos 2g OP t =①图5—2由图可知,在△OPC 中有)90sin()90sin(βαα-+=- OC OP 因此)cos(cos βαα-=OC OP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gOC g OC t )]2cos([cos cos 4)cos(cos cos 2βαααβαβα-+=-= 明显,当2,1)2cos(αββα==-即时,上式有最小值. 因此当2αβ=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刻最短。
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最常用的极限法
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最常用的极限法极限法在现代数学乃至物理等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
由有限小到无限小,由有限多到无限多,由有限的差别到无限地接近,就达到事物的本真。
极限法揭示了变量与常量、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关系,借助极限法,人们可以从直线去接近曲线,从有限接近无限,从“不变”认识“变”,从不确定认识确定,从近似认识准确.从量变认识质变。
早在中国东汉时期的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他用割圆术,从直径为2尺的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依次得正12边形、正24边形……,割得越细,正多边形面积和园面积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话说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他计算了3072边形面积并验证了这个值.刘徽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割圆术”,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去无限逼近圆周并以此求取圆周率的方法。
体现了微积分的思想。
高一物理教学中关于瞬时速度的分析就采用了这种极限法的思想,从运动学角度看,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x/△t,当△t足够小的时候所求的v就是瞬时速度。
得的平均速度就越能较精确的描述人经过某点时的快慢程度。
当位移足够小(也就是时间足够短)时,所得到的平均速度就是“一闪而过”的瞬时速度了。
如果两个量在某一空间的变化关系为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的函数关系(如因变量与自变量成正比的关系),那么,连续地改变其中一个量总可以使其变化在该区间达到极点或极限。
根据这种假定来考虑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我们就把它称为极点思维法或极限思维法。
同样极限思维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极限思维法来求解某些物理问题时,与常规解法相比较,可大大地缩短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巧用极限法解物理试题
巧用极限法解物理试题物理题千变万化,解题方法也多种多样。
但在有些问题中,若能另辟奚径,寻找解题捷 径,则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又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其中极限法就是这样.下 面举例说明极限法的运用。
1、在力学解题中的运用例 1 将一小球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去,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小球上升时 间 t 1 和下降时间 t 2 的关系是A.t 1>t 2B.t 1<t 2C.t 1=t 2D.无法确定分析 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上升加速度增大,下降加速度减小.假设空气阻力足够大,以致小球上升后无法下降,即下降时加速度为零,则下降时间无限大,所以 t 1<t 2,B 正确.例 2 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 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 F分析 假设 F 很大,以致物体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则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假设 F 很小,以致物体有下滑的趋势,则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若 F 大小合适,物体既没有向上也没有向下的运动趋势,则摩擦力为零.另外由平衡方程可解得 D 也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ABCD.例 3 如图,在一容器中盛有水银,一球浮在水银面上,并有部分露在水银面外.当往 水银上方缓慢地注入水时,球是上升还是下降?分析 未注入水之前,球的上方充满空气,其密度小于水银密度.现注入水,其密度比空气大而比水银小,假设注入液体的密度再大一点,比如注入水银,则因球总要浮在水银面上而上升,故当注入水时,球 上升.反之,若原来是水,而后把水吸走,则小球会下降.小结:所谓极限法就是在研究问题时,当问题中的物理量出现不确定情况时,通过恰 当选取其中某个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如“极大”、“极小”、“极左”、“极右”、 “极高”、“极低”等),从而使隐含的物理关系得以暴露的一种方法 .在力学中,如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变化时都可用极限法来求分析。
极限法
高中物理常用解题方法 极限法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
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
所以速最大时有mg = kx ①由机械能守恒有:mg (h + x) = E k +12kx 2 ②联立①②式解得:E k = mgh -22m g 2k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的时间最短。
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a = gcos β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12at 2 =OP 所以:① 由图可知,在ΔOPC 中有: o OP sin(90)-α=o OC sin(90)+α-β 所以:OP =OCcos cos()αα-β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tcos(α-2β) = 1 ,即β =2α时,此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β =2α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此题也可以用作图法求解。
例3:从底角为θ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若斜面足够长,如图5—3所示,则小球抛出后,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H 为多少?解析: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物体离斜面最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极限法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
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
所以速最大时有mg = kx ①由机械能守恒有:mg (h + x) = E k +12kx 2 ②联立①②式解得:E k = mgh -22m g 2k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的时间最短。
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 a = gcos β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12at 2=OP 所以:① 由图可知,在ΔOPC 中有:o OP sin(90)-α=o OCsin(90)+α-β所以:OP =OC cos cos()αα-β 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得:显然,当cos(α-2β) = 1 ,即β =2α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β =2α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图5—1图5—2此题也可以用作图法求解。
例3:从底角为θ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若斜面足够长,如图5—3所示,则小球抛出后,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H 为多少?解析: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物体离斜面最远。
以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 轴正方向,则由:v y = v 0tan θ = gt ,解得运动时间为t =v gtan θ 该点的坐标为:x = v 0t =20v g tan θ ,y =12gt 2 =20v 2g tan 2θ由几何关系得:Hcos θ+ y = xtan θ 解得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为:H =20v 2gtan θ⋅sin θ这道题若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建立坐标轴,求解则更加简便。
例4:如图5—4所示,一水枪需将水射到离喷口的水平距离为3.0m 的墙外,从喷口算起,墙高为4.0m 。
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 10m/s 2 ,求所需的最小初速及对应的发射仰角。
解析:水流做斜上抛运动,以喷口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本题的任务就是水流能通过点A (d 、h )的最小初速度和发射仰角。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水流的运动方程为:020x v cos t 1y v sin t gt 2=α⋅⎧⎪⎨=α⋅-⎪⎩ 把A 点坐标(d 、h )代入以上两式,消去t ,得:20v =-22gd 2(h d tan )cos -αα=2gd d sin 2h(cos 21)α-α+=2gd sin 2cos 2h⎤αα-⎥⎦令hd = tan θ= cos θ= sin θ ,上式可变为: 20v2显然,当sin (2α-θ) = 1时,即2α-θ = 90°,亦即发射角α = 45°+2θ= 45°+12arctan hd=45°+ arctan 43= 71.6°时,v 0最小,且最小速度为:v 0图5—图5—4例5:如图5—5所示,一质量为m 的人,从长为l 、质量为M 的铁板的一端匀加速跑向另一端,并在另一端骤然停止。
铁板和水平面间摩擦因数为μ ,人和铁板间摩擦因数为μ′,且μ′μ 。
这样,人能使铁板朝其跑动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L 是多少?解析:人骤然停止奔跑后,其原有动量转化为与铁板一起向前冲的动量,此后,地面对载人铁板的阻力是地面对铁板的摩擦力 f ,其加速度a 1 =f M m +=(M m)gM mμ++= μg 。
由于铁板移动的距离L =21v 2a ',故v ′越大,L 越大。
v ′是人与铁板一起开始地运动的速度,因此人应以不会引起铁板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奔跑。
人在铁板上奔跑但铁板没有移动时,人若达到最大加速度,则地面与铁板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μ (M + m)g ,根据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得:F = ma 2 + M ⋅0所以:a 2 =F m = μM m m+g ① 设v 、v ′分别是人奔跑结束及人和铁板一起运动时的速度:因为:mv = (M + m) v ′ ② 且:v 2 = 2a 2l ,2v '= 2a 1L并将a 1 、a 2代入②式解得铁板移动的最大距离: L =mM m+l 例6:设地球的质量为M ,人造卫星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0 ,人造卫星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
试证明:从地面上将卫星发射至运行轨道,发射速度v并用该式求出这个发射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取R 0 = 6.4×106m ),设大气层对卫星的阻力忽略不计,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由能量守恒定律,卫星在地球的引力场中运动时总机械能为一常量。
设卫星从地面发射的速度为v 发 ,卫星发射时具有的机械能为:E 1 =12m 2v 发-G 0Mm R ①进入轨道后卫星的机械能为:E 2 =12m 2v 轨-G Mm r ②由E 1 = E 2 ,并代入v 轨v 发③ 又因为在地面上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G2MmR = mg ,所以: 0GMR = gR 0 ④ 把④式代入③式即得:v 发图5—5(1)如果r = R 0 ,即当卫星贴近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发射速度最小为:v min=×103m/s 。
(2)如果r →∞,所需发射速度最大(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或脱离速度)为:v max= 11.2×103m/s 。
例7:如图5—6所示,半径为R 的匀质半球体,其重心在球心O 点正下方C 点处,OC =38R , 半球重为G ,半球放在水平面上,在半球的平面上放一重为G8的物体,它与半球平在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 ,求无滑动时物体离球心O 点最大距离是多少?解析:物体离O 点放得越远,根据力矩的平衡,半球体转过的角度θ越大,但物体在球体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时,θ有限度。
设物体距球心为x 时恰好无滑动,对整体以半球体和地面接触点为轴,根据平衡条件有:G ⋅3R 8sin θ =G8⋅xcos θ ,得到:x = 3Rtan θ 可见,x 随θ增大而增大。
临界情况对应物体所受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则:tan θm =mf N= μ = 0.2 ,所以 x = 3μR = 0.6R 。
例8:有一质量为m = 50kg 的直杆,竖立在水平地面上,杆与地面间静摩擦因数μ = 0.3 ,杆的上端固定在地面上的绳索拉住,绳与杆的夹角θ = 30°,如图5—7所示。
(1)若以水平力F 作用在杆上,作用点到地面的距离h 1 =25L(L 为杆长),要使杆不滑倒,力F 最大不能越过多少?(2)若将作用点移到h 2 =45L 处时,情况又如何?解析:杆不滑倒应从两方面考虑,杆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极限的前提下,力的大小还与h 有关,讨论力与h 的关系是关键。
杆的受力如图5—7—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 -Tsin θ-f = 0 N -Tcos θ-mg = 0 F(L -h)-fL = 0另由上式可知,F 增大时,f 相应也增大,故当f 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杆刚要滑倒,此时满足:f = μN解得:F max =mgL tan tan (L h)h θθ--μ由上式又可知,当[tan θμ(L -h)-h ]→∞ ,即当h 0 = 0.66L 时,对F 就没有限制了。
(1)当h 1 =25L <h 0 ,将有关数据代入F max 的表达式得:F max= 385N图5—6图5—7图5—7—甲(2)当h 2 =45L >h 0 ,无论F 为何值,都不可能使杆滑倒,这种现象即称为自锁。
例9: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质量为M ,如图5—8所示,板上有质量为m 的小狗以与木板成θ角的初速度v 0(相对于地面)由A 点跳到B 点,已知AB 间距离为s 。
求初速度的最小值。
解析:小狗跳起后,做斜上抛运动,水平位移向右,由于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木板向左运动。
小狗落到板上的B 点时,小狗和木板对地位移的大小之和,是小狗对木板的水平位移。
由于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 0cos θ = Mv ,即:v =0mv sin Mθ①小狗在空中做斜抛运动的时间为:t =02v sin gθ② 又:s + v 0cos θ⋅t = vt ③ 将①、②代入③式得:v 0当sin2θ = 1 ,即θ =4π时,v 0有最小值,且v 0min。
例10:一小物块以速度v 0 = 10m/s 沿光滑地面滑行,然后沿光滑 曲面上升到顶部水平的高台上,并由高台上飞出,如图5—9所示。
当高台的高度h 多大时,小物块飞行的水平距离s 最大?这个距离是多少?(g 取10m/s 2)解析:依题意,小物块经历两个过程。
在脱离曲面顶部之前,小物块受重力和支持力,由于支持力不做功,物块的机械能守恒,物块从高台上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其水平距离s 是高度h 的函数。
设小物块刚脱离曲面顶部的速度为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12m 20v =12m v 2 + mgh ① 小物块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 和高度h 分别为: s = vt ②h =12gt 2 ③以上三式联立解得:当h =20v 4g = 2.5m 时,s 有最大值,且s max =20v 2g= 5m 。
图5—8图5—9例11:军训中,战士距墙s ,以速度v 0起跳,如图5—10所示,再用脚蹬墙面一次,使身体变为竖直向上的运动以继续升高,墙面与鞋底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μ 。
求能使人体重心有最大总升高的起跳角θ 。
解析:人体重心最大总升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做斜上抛运动上升的高度,另一部分是人蹬墙所能上升的高度。
如图5—10—甲,人做斜抛运动,有:v x = v 0cos θ ,v y = v 0sin θ-gt重心升高为:H 1 = s 0tan θ-12g (0s v cos θ)2 脚蹬墙面,利用最大静摩擦力的冲量可使人向上的动量增加,即:Δ(mv y ) = m Δv y = Σf(t) = ΣμN(t) Δt = μΣN(t) Δt 而:ΣN(t) Δt = mv x所以:Δv y = μv x ,人蹬墙后,其重心在竖直方向向上的速度为:y v '= v y + Δv y = v y + μv x ,继续升高H 2 =2yv 2g'重心总升高:H = H 1 + H 2 =2v 2g(μcos θ + sin θ)2-μs 0当θ = arctan1μ时,重心升高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