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
记叙文划分层次的方法
记叙文划分层次的方法
记叙文的层次划分可以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以及事件或情节的发展来进行。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记叙文层次划分方法:
1. 开始阶段:这一部分描述了故事的起始,包括背景、人物介绍以及故事情节的初步展开。
2. 发展阶段:在这一部分,记叙文会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展现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3. 高潮阶段:这是记叙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吸引读者的部分。
高潮阶段通常会包含关键的事件或转折点,使得故事情节达到顶峰。
4. 结局阶段:在这一部分,故事情节会得到解决,主要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结果会得到明确的交代,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完整的理解。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划分方法,实际的记叙文可能会根据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故事的需要有所不同。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消息写作学》笔记第一部分
第一章消息写作流程概述第一节思维与信息1、只有再运动中观察消息写作的全过程,才能揭示规律,并遵循流程进行新闻实践。
2、消息写作流程:消息写作流程就是记者在新闻思维支配下的处理信息的过程。
第二节消息写作流程1、消息写作流程大致划分为五个重要环节:预备期、感知期、内孕期、外化期、反馈期。
2、预备期是漫长的,因为记者的修养、洞察力、理论水平等多种综合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感知期是整个写作活动的基础,一切写作动机和意图都诞生于此。
内孕期是思维发展渐趋成熟的阶段。
它是筛选素材、提炼主题、布局谋篇的时期,也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理性飞跃。
俗称打腹稿。
外化期就是记者构思成形、投入写作的时期,也就是行文。
反馈期是记者的思维得以交流与转化的阶段。
第二章消息写作主体素质第一节主体的品质素养1、凡在消息写作上作出贡献的、成功的记者,大都具备以下几种优秀的品质:(1)强烈的事业心(2)坚忍不拔的意志(3)真诚坦荡的胸怀(4)超乎寻常的胆略第二节主体的思维素养1、消息是客观事实经过记者的头脑加工制作而传达给读者的,它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记者思维的产品。
2、消息写作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记者某种心理定势上的审美感知、记忆、体验、情感、想象力乃至经验、潜意识、灵感、直觉等多因素,多层次、主体性和流动的综合过程。
3、主体的创造性思维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系统性4、思维要具备系统性的思维素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把单篇的消息放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来考虑作品的意义;二是对消息本身的各个部分要作周密的、科学的安排。
第三节主体的构思能力1、消息写作的构思,是记者在掌握新闻事实素材的基础上,孕育作品的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消息作品的整体设想。
2、除了一般的构思能力外,消息这种文体还对写作主体在构思方面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构思的快速性。
3、具体的说,构思的作用有三个方面:(1)连结采访和传达的纽带(2)设计消息作品的蓝图(3)不断协调写作心态第四节主体的传达能力1、消息写作的传达,就是记者运用语言符号及其形态构成,把记者构思时孕育在头脑中的内在形态,外化为可供受众接受的客观存在物——精神产品,也即消息作品。
怎么写人物采访提纲
怎么写人物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在采访之前很重视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人物的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题目的罗列。
这些题目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熟悉。
人物采访提纲,至少应该包含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时间、背景资料、注意事项、问题设计、采访方式、采访内容、采访准备这九个方面的内容。
如何写人物采访提纲?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采访主题一般媒体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某记者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
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
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
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人物新闻消息写作
人物新闻消息写作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人物新闻消息写作的重要性
2.人物新闻消息写作的基本要素
3.人物新闻消息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4.人物新闻消息写作的注意事项
正文
人物新闻消息写作是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事件本身。
因此,掌握人物新闻消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首先,人物新闻消息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的背景、经历、性格特点和事件中的作用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和人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报道。
其次,人物新闻消息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择一个有趣的角度:人物新闻消息写作应该避免平铺直叙,选择一个有趣的角度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突出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需要在写作过程中突出这些人物的特点,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
3.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够让人物更加立体,事件更加生动。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4.保持客观公正:人物新闻消息写作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
最后,人物新闻消息写作的注意事项有:
1.避免夸大事实: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夸大事实,以免误导读者。
2.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避免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3.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尽量避免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过多的解读。
总的来说,人物新闻消息写作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趣味的过程。
新闻报道的类型与写作风格
新闻报道的类型与写作风格新闻报道是社会传媒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通过客观、准确地传递信息,帮助公众了解事件和事实。
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新闻报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的类型与写作风格,并分析其特点和用途。
一、新闻报道的类型1. 新闻新闻报道:这是最常见和基本的新闻报道类型。
它主要报道瞬息万变的时事新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其特点是简洁明了,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作结构,即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开头,然后逐渐补充细节。
这种类型的报道以客观、中立为原则,力求传递事实,避免个人观点和情感色彩的插入。
2. 人物专访报道:这种报道方式主要围绕某一特定人物展开,通过采访和整理信息来展示某个人的经历、观点和成就。
这种报道的特点是注重采访技巧,要求记者善于提问和引导被采访者的回答,同时要掌握良好的倾听能力。
人物专访报道可以更加亲近读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被报道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3.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通常包含多方面的信息和视角。
与一般新闻报道相比,专题报道更具深度和广度,往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资源。
这种报道的特点是注重事实核实、深入分析和独特观点的提出,旨在给读者全面、多角度地呈现一个问题或事件。
二、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1.客观冷静:新闻报道要求作者客观地传递信息,尽可能避免个人偏见和情感色彩的干扰。
写作者应该以事实为依据,用公正的语言表达事件或事实,不掺杂个人感情色彩。
2.简明扼要:新闻报道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写作者应该用简短的句子和准确的词语,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冗长的句子和无关的细节应该避免出现,以确保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记住关键信息。
3.清晰准确: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应该准确无误,不含模糊不清的信息。
避免使用含混词语,强调确切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报道的内容。
4.语言生动:尽管新闻报道要求客观,但也需要有生动的语言表达。
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专题报道与人物访谈技巧
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专题报道与人物访谈技巧人物专题报道和人物访谈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形式,它们通过对特定人物的深入报道和采访,可以呈现出人物的生活经历、成就、观点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做好人物专题报道和人物访谈,有一些技巧是需要注意的。
本文将介绍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专题报道与人物访谈的技巧。
一、人物专题报道的技巧1. 深入调查和研究在进行人物专题报道时,记者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这包括对人物的背景、经历、成就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和背景的搜集。
通过对人物及其背景的深入调查,记者可以呈现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报道。
2. 丰富的细节描写在人物专题报道中,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记者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描绘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细节,以增强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多角度的报道人物专题报道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以呈现出人物的多个面向。
记者可以通过采访人物的亲友、同事和合作者等,来获取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这样可以使报道更加全面和客观,有助于读者对人物形成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二、人物访谈的技巧1. 善于沟通和倾听在进行人物访谈时,记者需要表现出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
记者应该主动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倾听对方的发言,并做出适当的回应和追问,以便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思想和观点。
2. 提问技巧提问是人物访谈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记者应该准备一些开放性和深入的问题,以鼓励被采访者展开讲述。
此外,记者还可以运用引导性和追问性的问题,来引导被采访者深入探讨某个话题或提供更多的信息。
在提问时,记者应该注意不要过分干涉对方的发言,保持对被采访者的尊重和理解。
3. 尊重隐私和敏感话题在人物访谈中,记者要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和敏感话题。
如果被采访者不愿意回答某个问题或谈论某个话题,记者应该尊重对方的选择,并及时转移话题。
人物专访提问注意事项
人物专访提问注意事项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
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
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
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
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
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
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
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
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
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
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
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
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
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
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
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
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二、消极应付采访。
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
年高考作文猜想:谁是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2020年高考作文猜想:谁是新时代的英雄人物?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光明中学某班级组织学生对“谁是新时代的英雄人物”展开了讨论。
有的说:“冲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他为国纾难,当之无愧。
”有的说:“潜心敦煌石窟考古历史研究的樊锦诗,她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81岁高龄还一直在为敦煌文化忙碌着,她是英雄。
”也有的说:“回到家乡支援建设的驻村第一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黄文秀,她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脱贫事业,她是大家公认的英雄。
”此外,其他同学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最后,老师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心中都有一个英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以中学生光华的身份给心中的新时代英雄人物写一封信。
②请以“我心中的新时代英雄人物”为话题面向本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③为倡导大家学习英雄,请以本校团委的名义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近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潍坊三模语文试卷。
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光明中学某班级学生对“谁是新时代的英雄人物”的讨论,题目提供了三位同学们所认可的英雄:第一位是冲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钟南山院士;第二位是潜心敦煌石窟考古历史研究的樊锦诗;第三位是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脱贫事业的黄文秀。
三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是考生联想思考的生发点,考生在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的真实情境。
特别需要注意老师的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心中都有一个英雄”,这句话既是对三则材料的总结,也是对考生的立意暗示,而这里所说的英雄就是像钟南山、樊锦诗、黄文秀一样的人。
2.典型任务的限制。
本题是多任务驱动型作文,三个任务各有具体限制:第一个任务需注意:①文体为书信;②要以中学生光华的身份来写;③写信的对象是心中的新时代英雄人物。
人物报道的名词解释
人物报道的名词解释人物报道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和分析一个人物的个人经历、特征和影响。
这种报道通常包括对被报道人物的背景、成就、观点和行为的详细描述。
人物报道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旨在向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将围绕人物报道的常见术语和技巧展开介绍。
1. 专访(Exclusive Interview)专访是指记者有独家或首次采访某位重要人物的机会。
专访通常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被采访人物的经历、观点和行为,以便提出深入的问题。
通过专访,记者可以直接获取被采访人的独特视角,为读者提供独家信息和消息。
2. 人物描写(Character Description)人物描写是人物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被报道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被报道人物。
人物描写应该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评价和猜测。
通过对人物描写的生动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被报道人物的特点和魅力。
3. 事迹回顾(Career Retrospective)事迹回顾是对被报道人物的职业生涯或重要事件进行回顾和总结。
通过对被报道人物的成就、挫折、突破、转折等方面的回顾,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被报道人物的经历和贡献。
事迹回顾通常需要搜集并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 影响评估(Influence Assessment)影响评估是对被报道人物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通过对被报道人物的影响力、影响范围、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估,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被报道人物的重要性。
影响评估需要结合事实和数据,对被报道人物的地位和价值进行客观分析,避免盲目炒作和主观臆断。
5. 观点引用(Opinion Quoting)观点引用是人物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技巧。
通过引用被报道人物的言论、评论和观点,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被报道人物的立场和态度。
什么是深度报道
第一章什么是深度报道一、什么是深度报道首先,深度报道是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新闻报道。
深度报道是一把利剑,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做工前要把工具打磨得很锋利,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深度报道是你的手段,就像是你的一把宝剑。
欧冶子是历史上铸剑的祖师,他铸过著名的鱼肠剑、龙泉剑、巨阙剑,他铸剑需要的条件有铁英、寒泉、亮石。
对于报道,铁英就是题材,题材的好坏,决定了文章的成败。
寒泉是采访,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亮石是写作,写作就是反复打磨,把剑变得锋利。
其次,掌握了深度报道意味着什么。
庄子《说剑》里说: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其实他所说的剑是指自己的学问,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如果我们熟练掌握了深度报道这门学问,我们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轻而易举。
李白十五岁就是剑术高手,他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有什么本领能横行天下,能立足于社会?如果没有,我们就从深度报道开始。
从拥有一把剑开始。
二、深度报道的几种形式A:调查性报道B:解析性报道C:传记性报道D:其它类型调查性报道,简单地说,比如哪边发生事故了,你去现场调查了解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写出报道。
这是深度报道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能体现一个记者的勇气、良知、责任的工作。
解析性报道,相对比较困难,需要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看到最多的解析报道是金融方面的,比如股市、物价等问题,通常分析其背景、原因、本质,未来走向等。
传记性报道,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物报道,我曾经开过人物专栏,个人认为人物报道比事件报道更难,因为仅通过几千字把一个人的一生展现出来,并且要求写得鲜活、深刻,有意义,这是相当有挑战性的。
另外,会写人物报道,就等于会写小说了。
因为小说的主要手法就是人物刻画,而人物报道比当下的一些小说显然上升了一个层次,显得更深刻,更有意义。
其他类型包含了很多内容,一切能体现你的文化、内涵、价值观世界观,体现你的学术素养的作品。
新闻(消息)的三种结构及特点简介
新闻(消息)的三种结构及特点简介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载体,它具有及时、公正、客观等特点,不断满足着人们对于新知识、新动态的需求。
新闻的结构是新闻的基础,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闻。
新闻的三种结构分别是:倒金字塔结构、时间序列结构和人物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三种结构的特点进行简介。
一、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它采用了从大到小的排列方式,即将新闻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放在文章开头,随后逐渐递减。
1. 高潮迅速呈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报道,能够使读者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新闻的要点,即高潮迅速呈现。
2. 突出主题:倒金字塔结构先突出主题,较为重要的信息逐步展开,次要信息可以留给后面,以防止重点不突出。
3. 快速阅读: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报道可以实现快速阅读,这是由于读者首先看到最主要的信息,因此,只需要阅读部分就可以明白新闻的大意。
二、时间序列结构时间序列结构是一种以时间为序列的方式展开新闻内容的结构形式,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序新闻事件。
这种结构在新闻报道中比较常见,特别是在涉及到犯罪、灾难等事件时。
1. 便于阅读:时间序列结构新闻报道可以帮助读者较为容易地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历程,这种结构一般起始于最初的事件,接下来按时间顺序陈述事件的发展历程。
2. 事件推进顺畅:时间序列结构新闻报道的事件推进顺畅,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在涉及到大规模活动组织、犯罪案件、自然灾害等涉及大量事件过程的新闻报道中,更具有广泛的应用。
3. 信息呈现直观:时间序列新闻报道不仅直接呈现时间和描述,同时也包含了人物、地点、事件、原因和结果等信息,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事件动态。
三、人物结构人物结构是一种将人物作为重要角色来呈现新闻内容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在描写社会事件、给予某些人物更多关注等引人关注的事件亦得到广泛应用。
人物结构的特点是:1. 呈现人物特点:人物结构新闻报道可以突出来自某些人物的信息,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特点、行为和情感,例如明星娱乐新闻、人生故事类新闻等。
专题13:议论文结构行文之递进结构法-2023高考语文考场作文速成技巧
专题13:议论文结构行文之递进结构法【名师讲堂】先看下面这段文字: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正好见到两个两个小官吏绑着齐国的小偷到楚王面前去,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为了证明“齐国人不是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这一论点,晏子的回答蕴含了三层意思,即是什么?“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
为什么?“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
怎么办?改变水土条件。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常常需要这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来说明道理。
这就是递进结构法,它是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它的基本思路是先将论点解剖成几个相互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然后逐层进行分析和阐述,以证明论点。
这些层次,也可以说是一些分论点。
它们与论点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它们相互之间则是递进的关系,是一个逻辑上的先后序列。
递进式体现着一个剥笋式的论证步骤。
这是一个常用的结构方式,它是沿着人们逻辑思维的常规顺序,一层一层地展开阐述,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递进,逐步深入。
这种模式能够使议论文有一种起伏的美感,容易使文章的结构在行文中构成紧密的关系。
递进结构法主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一.各个层次都必须是论点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个层次与论点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且它们之间绝对不可毫无关涉,否则,递进式构思就缺乏应有的力度,并无益于论点的证明和建立。
如王滔的《正身直行,戒贪养廉》的本论部分:贪者,想非分之想,受非分之财之谓也。
贪从何来?康德说:“贪是人的内心对外界事物无止境的欲望。
”不要小看这种欲望,它包罗万象,名目繁多:有人贪色,有人贪财,有人贪酒……凡是沾上这种习气的,小则毁了自己,大则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怎样写人物新闻
怎样写人物新闻人物新闻也称人物消息,它以精炼的语言和短小的篇幅,迅速及时地报道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风貌。
它是以消息的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事迹的新闻体裁,即对人物的主要特点放大和再现,对人物进行集中突出的描绘,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
在选材上,则抓取现实生活中人物活动的一、二个场面,一、二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描绘比较细腻,感染力强。
在结构上,既不同于一般新闻,也不同于一般人物通讯,而是取二者之长,常常用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读者看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
在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仔细观察局部特征,选择一个侧面加以报道。
它与人物通讯之间有相同点,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但人物通讯内容丰富,篇幅较长。
一、人物新闻的特点(一)篇幅短小,叙事单一。
以精练的语言截取新闻人物最具新闻性、最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断,展开报道。
它主要报道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发明了什么。
它也要求反映人的精神境界,但需要通过人物的活动、成果来展示,而且只要求突出其中最富有特色、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不必面面俱到。
人物新闻一般五六百字一篇。
(二) 时效性强。
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或刚刚完成的。
否则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
2000年7月秘鲁总统藤森宣誓就职,开始他第三个任期。
几个月后,由于涉嫌参与他的顾问、情报局总管蒙特西诺斯政治行贿丑闻,被迫下台,避难日本。
以后又被秘鲁政府通缉,要求引渡;再后又宣布要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
新闻人物的言行、活动总是在变化之中。
人物消息强调的就是及时把他们的动向、变化报道出来。
这一点是它与人物专稿的显著不同之处。
(三) 根据人物的需要安排材料。
人物消息要求“因人写事”,“人因事显”,所用材料都要求根据描写人物的需要而安排。
这是它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的区别所在。
事件性新闻一般以写事为主,间接地写人。
人物报道导语写作技巧
人物报道导语写作技巧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目的是通过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在写作人物报道时,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撰写出生动、有趣且具有说服力的报道。
首先,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进行人物报道之前,我们需要对被报道人物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这包括了解他们的个人背景、教育经历、职业经历、成就和经历等。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确定人物报道的角度和重点,并为报道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论据和证据。
其次,选择一个具有争议和价值的角度。
人物报道应该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既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要带给读者新的视角和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或观点来进行报道,通过分析和解读,展示出被报道人物的特点和意义。
然后,注意文章结构和层次。
人物报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层次,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通常,人物报道的开头部分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概括主要观点,中间部分可以展开对被报道人物的介绍和分析,最后可以总结和呼吁读者采取行动。
通过合理安排层次,使报道内容更加有条理和易于理解。
此外,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人物报道应该使用准确、简练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报道中的信息。
我们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展示被报道人物的特点和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和背景,从而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最后,审校和修改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在完成人物报道之后,我们应该对文章进行审校和修改,以确保其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确保文字流畅和准确无误。
此外,可以请他人帮忙进行审校,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撰写人物报道时,我们应该注重事实的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避免发布虚假信息或带有明显个人偏见的内容。
通过运用以上提到的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撰写出生动、有趣且具有说服力的人物报道。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记人作文不同阶段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记人作文不同阶段的要求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作文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记人作文有着清晰的要求和期望。
在一年级时,孩子们正处于由口语走向书面语的转折阶段。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记人作文,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人物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
比如"爷爷个子高高的,头发花白。
爷爷对我很好。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用语言表达的初步能力。
到了二三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描写人物的外形、动作、语言,表达对人物的一些基本印象。
不过在这个年龄段,描写的内容往往比较肤浅。
比如"妈妈长得很漂亮,一头乌黑的长发,双眼皮大大的眼睛。
妈妈做家务很勤快,总是一边做一边哼着小曲。
妈妈对我们很好。
"可见描写的内容还停留在表面特征层面。
四五年级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加成熟。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外形神态、言行举止、品性气质等多角度全面描写人物,表达对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品德操守的评价。
既要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又要体现人物的独特个性。
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观察、思考,把更多的内心感悟渗透到作文中。
比如这样描写一位老师:"甲老师个子不高,但十分精神矫健。
他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目光中时常流露出热情和睿智。
上课时,他总是滔滔不绝,把枯燥的道理讲得生动有趣。
他为人严谨勤恳,对学生极为关爱。
正是他的执著精神感染了我们全班同学……"到了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
课程标准期望学生在描写人物时,注重全面把握人物个性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和内在精神世界,努力达到"由形于神"的效果。
与此同时,注重通过语言的精心渲染和深层思考,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思考体会,赋予作品更深的内涵。
这也是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写作打好基础。
做好新闻标题的三个层次
做好新闻标题的三个层次文学的作者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分为“感知”、“感动”、“感发”三个层次;对应于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在写出的文章的内容中会表现出作者对这个事件是“感觉”到了,还是产生了“感情”,抑或由“感情”中升华出了“志意”。
对应于作品内容的“感觉”、“感情”、“志意”3个层次,作品的外在表现就有了“诗人之文”、“学人之文”和“才人之文”之分。
做新闻标题的总要求是“美知双收”,笔者认为,“美知双收”也应有“诗人之文”、“学人之文”和“才人之文”3个层次。
第一层次:“知”的内涵,做出新闻中的新闻。
“知”对应于文学作者对事物认识的第一层次“感知”,对做新闻标题而言,就不仅是作者自己感知,还必须让读者“感知”。
在工作实践中,我对“知”这个最低要求提出了一个高要求:要做出新闻中的新闻。
换言之,必须将新闻作品提炼出抢眼的新闻眼来。
不过,新闻标题做到了“知”,仅是具有了新闻价值,仅是做出新闻好标题的第一层次,它还对应不上文学价值的评价。
例如,2008年11月,中国第五次降息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新华社发了通稿,全国各大报纸和地区党报、晚报都以“央行大幅降息”作标题予以报道。
这似乎不错,但达到“知”最高极致了没有?没有。
且看新华社江苏分社所办的现代快报的同文标题《一次降息等于四次降息》。
“一次等于四次”,直观明了地表述了降幅大的程度,又因此很抢眼、很震撼,这个标题才做出了新闻中的新闻,是真正的“知”的体现,但它是否能评上好标题还有待商量。
第二个层次:“诗人之文”的标题。
情感是现代新闻写作的基石。
中国修辞手法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
将这两点融入标题制作,将会达到做出新闻好标题的第二个层次。
1.抒情为上:做好标题也如同做诗,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做不出感人的标题的。
2008年12月9日现代快报关于“两起事故四农民工身亡”报道的标题就充满了编辑发自内心的情感:《四条生命哪!过年再也回不了家》。
2.感动共鸣:为了得到读者的共鸣,中国古代文人已总结出了好多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心的感动以感动读者,如顶针、对仗、借代等。
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
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1、消息2、通讯3、评论第一,消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
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1.消息的特点(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2)一般地说,消息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
(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2.消息的写作要点第一,内容要新鲜。
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见解、新的问题。
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况,要占有资料,要做有心人。
写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
有些事情,尽管事实不是那么新鲜,但有意义,那就要选择新的角度加以报道。
第二,事实要准确。
采写消息,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
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
无数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说迟发一天半天,就是迟发几小时、几分钟,我们的消息便会在竞争中失利,在舆论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反之,我们讲究消息的时效性,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
消息写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无物的地步,而应力求短而有丰满内容,短而实。
第五,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第六,反复锤炼语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
消息以语言简洁为上乘,要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
要用凝炼、传神、明白如话的文字,去点拨新闻事实,让读者品味、领略消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3.常见消息类型实例分析(1)简明新闻这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也叫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一般不交代背景,也不写详细内容,篇幅很小。
如何做好人物采访
如何做好人物采访?如何做好人物采访?尚自强一、确定主题一般媒体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某记者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
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资料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了解背景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
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
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设计问题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
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人物报道的要素
人物报道的要素
人物报道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信息:包括人物的姓名、年龄、性别、国籍、职业等基本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对该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背景介绍:介绍人物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以便读者能够了解人物的成长背景和所具备的专业能力。
3. 主要成就:介绍人物的主要成就、荣誉和贡献,以便读者能够了解该人物在其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4. 特点和特质:介绍人物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以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该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方式。
5. 人际关系:介绍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家人、朋友、合作伙伴等,以便读者能够了解人物在社交圈中的地位和交往方式。
6. 应对挑战:介绍人物在面对困难、逆境或挑战时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以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7. 未来展望:根据人物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展望人物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便读者能够对人物的未来有所期待和预测。
这些要素在人物报道中往往会交织在一起,以展现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报道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
王均瑶英年早逝,留下许多身前身后未了事,因而媒体了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度。
本文根据《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王均瑶的报道,简单探讨以人物为核心的人物报道或是传记性报道的由浅入深的三个写作层次。
王均瑶逝世于2004年11月7日,和阿拉法特逝世的日子很接近,在部分程度上分流了媒体对其的关注度。
《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04年11月15日的报纸上将其和阿拉法特的报道并行,《王均瑶撒手》,并配有三篇相关报道《王均瑶身前事》、《大厦股份要约收购有惊无险?》、《外资银行度身订制富豪身前生后事》,但在份量仍稍逊阿拉法特的报道一筹;而《经济观察报》因将报道重点放置在阿拉法特身上,所以关于王的详细报道则晚了整整一个星期,相关报道只有《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一篇。
在时效上,《经济观察报》已经落后于《21世纪经济报道》,但从它报道的题目《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可以读解出,它的报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王均瑶个人和他的均瑶集团的微观层面的报道,而是将新闻的外延扩散到以王均瑶为代表的一代温州商人的宏观层面,报道中具体记叙的是什么内容,我们无法从题目中进一步了解。
个人认为“新闻人物”(特指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是报道的主体)这一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内涵:
第一层次,既是与当事人密切相关的一般信息,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王均瑶撒手》、《王均瑶身前事》,传递的是紧密围绕当事人王均瑶的信息;
第二层次:从当事人枝蔓出去的相关信息,附属于当事人的,或是其家人、其从事的事业的相关信息等,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大厦股份要约收购有惊无险?》就属于第二层次的新闻;
第三层次:以当事人为契机或是背景材料,着力于更深、广层面的相关信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外资银行度身订制富豪身前生后事》与《经济观察报》的《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就属于这一层次。
当然,这三个层次的也是随着时效性的逐步推延而由浅入深地运用的,当新闻人物处于新闻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是运用第一层次的最佳时机,大众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还保留有浓厚的兴趣;当大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随着事件的烟消云散渐渐淡忘时,第二、第三层次的运用就比较有利,假如再重复第一层次的信息,就难免重蹈覆辙,枯燥乏味,巧妙利用二、三层次的信息,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亦能写出精彩的报道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1世纪经济报道》的《王均瑶撒手》这篇报道,对其标题进行结构分析,就能解读出报道的重点是在于:撒手之后如何如何……报道的确也是如此进行的,分成两部分成文,《四大多元板块》和《挑战家族治理难题》,这两方面正是关系均瑶集团发展的重大事项,也可以说是在王均瑶死后均瑶集团面临的两大难题。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王均瑶,他和均瑶集团的成功带有太多的个人色彩,如何实现顺利过渡,将会是读者关注的中心焦点。
“温州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们正直壮年,根本没有考虑过接班人的问题,而王均瑶的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一串串悬念,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与大多数的温州草根民企一样,均瑶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
”在此,记者根据采访到的信息,综合整理,将均瑶集团的发展历程分为置业、航空、乳业三大传统主业和投资这一新兴领域。
而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是王氏二兄弟、早期合作伙伴占有公司股份的大头,但也引进了职业经理人:王浩,正行走在公司化的大道上。
这篇报道可谓中规中矩,采访翔实、多采用当事人的直接引语表达观点。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另外一篇报道《王均瑶身前事》,是一篇传记性报道,根据人生的发展经历来讲述王均瑶的一生,第一板块《胆大包天的创业者》,记录王均瑶在湖南的起步阶段,胆大包天的创立全国第一家包(飞)机公司,专事温州和湖南长沙之间运送温州商人,由此挖掘到第一桶金。
第二板块《社会活动家》,记录功成名就后的王均瑶的另一方面的生活:寻求企业的多元经济增长点,并行发展航空和牛奶产业;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寻求企业发展的政治“庇护牌”。
以人物的发展经历为主线,串连起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事件,透视宏观的社会变迁,这或许人物传记性报道的主要功能。
这篇报道事例翔实,采访到很多当时与王均瑶有过接触的人,用他们的话语回忆对王的评价。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另一篇文章《外资银行度身订制富豪身前生后事》,个人认为安排得相当巧妙,一件看似没有多大新闻价值的事件,藉由王均瑶的突然逝世这个“新闻由头”反而联系了起来:富豪的突然逝世,留下了巨额遗产,会被政府克扣高额的遗产税。
外资银行将帮助富豪在身前建立基金会,转移财富,合理避免高额的遗产税。
这里把握住了两个关键的联系点:富豪——王均瑶,逝世——王的英年早逝。
如此一来读者会对这篇原本不算起眼的报道投注更多的关注(至少本人就是如此),并因此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在策划人物报道的相关专题时,编辑的眼光比较独到,能够将原本只是“新闻边缘”的材料巧妙引入新闻中心。
关于阿拉法特的报道亦是如此,做了一篇关于阿翁妻子苏哈的报道,丰富主体。
反观《经济观察报》2004年11月22日的报道《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此时离王均瑶去世已有半个月的时间,如果再从头讲述王均瑶的创业史、生活经济,难免步人后尘。
标题《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就已经渗透出记者写作的潜台词:回顾历史的沧桑感,有股史诗式的写作意味。
这篇报道的时效性已不那么明显,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加进了许多记者述评式的观点:“当一个民营企业面临权利传递,我们与其怀疑他们的家族治理结构,不如检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只有继续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才能为民营企业家减压,才能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大的空间”,这样的写作话语,放到一篇社论中也是没有问题的。
该报首席记者仲伟志写这篇报道可谓是厚积薄发,从王出发,回顾联系王之前的许多极富探索意识的温州商人。
这篇报道中传达出的信息量远远大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任何一篇报道,思想的立意也深刻得多。
“一代温州商人”不仅仅只有王均瑶,王代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是成功之后进军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还有正泰集团的南存辉是仍然留守温州的企业代表;也有以刘大源为代表的早期“八大王”,但他们过早萌发市场经济的念头,也过早的因为政策的原因走出历史舞台;更有打算建造乡村电动轿车而耗尽家产的理想主义者叶文贵;更有因为股权分配不均被刺杀得在北京创办大红门辅料综合市场的周祖豹……记者将这些温州商人的创业史娓娓道来,契合了记者预先提出的一个观点:“其实,早在王均瑶去世之前,为温州民营经济开山的这一代人,就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与危机。
在几乎是过分传奇化的温州奇迹背后,在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纠缠之后,这个群体面对的是依然严酷的考验。
他们开始分化,有人激进,有人转型、有人失落、有人陷入悲剧、有人凭吊昔日的光荣。
”
这篇报道从王均瑶出发,折射到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多的整个温州民营企业家群,反观民营经济在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夹缝中生存的艰难,而民营企业家则在公共权力这张“不可触摸的网”中艰难前行……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说:“只有继续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才能为民营企业减压,才能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大的空间。
否则,这一代人将注定成为历史的服用者。
他们像一群登陆的士兵,忍受着种种困惑和焦虑,步履沉重”。
紧随其后,记者以这样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语结束全文:“从这个角度说,王均瑶的英年早逝也为我们发出了体制预警”。
报道在此,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这篇报道可以说是对新闻的“内核信息”进行宏观化延伸的代表,对应上述“新闻”概念的三个层次,这篇报道是建立在第三层次上的,同时也是最高层次的。
第一层次(基本事实)的把握,普通记者就能掌握。
第二层次的事实,记者编辑运用特殊的新闻理念,开阔思路也能掌握。
而第三层次的事实,记者如果没有一定的事实材料积累和理论积累恐怕是不行的,这需要记者站立在社会宏观大视野的高度来看待问题,运用哲学中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等观点科学分析才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