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探索溶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上的教材内容紧密围绕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展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了解溶解的三个阶段,以及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然而,对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如认为所有液体都能相互溶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误区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了解溶解的三个阶段,以及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溶解的基本概念,溶解的三个阶段,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2.教学难点:溶解速率的计算,影响溶解速率的具体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等。

2.教学课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教学素材:有关液体溶解现象的实验报告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液体混合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6)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6)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认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准备:洗发液、试管、烧杯、醋、酒精、食用油、搅拌棒、水槽、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2、我们从哪几方面判断固体物质是否溶解于水?3、液体能溶解于水吗?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前面学习的固体的溶解现象一起来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

二、观察描述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1、出示洗衣发液(1)洗发液这种比较粘稠的液体能否溶解于水呢?猜猜看。

(2)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洗发液溶解于水呢?(实验)2、读溶解过程需要做哪些观察记录3、老师做洗发液是否溶解于水的演示实验,生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4、思考:与高锰酸钾的溶解比较,胶水的溶解有什么特点?三、观察描述醋、酒精、食品用油是怎样溶解的1、提问:是不是所有液体都溶解于水,通过实验发现答案,2、生读实验要求。

3、学生分组实验,依次做醋、酒精、食品用油是否溶解于水的实验。

分工明确:操作、观察、记录、汇报。

4、思考:(1)与洗发液的溶解比较,醋与酒店精的溶解有什么特点?(汇报)(2)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品用油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于水吗?观察汇报。

5、小结:(1)是不是所有液体都溶解于水?(汇报)(2)我们能区分液体之间是溶解还是不溶解吗?(汇报)四、拓展实验结束倒掉烧杯中的水,观察杯子有什么发现,怎样帮老师将杯壁的油清洗掉?(用洗洁精)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办法的?(从妈妈用洗洁精洗带油的盘子)这个方法上我们又知道什么了?(食用油可以用洗洁精清洗)我们发现科学给我们身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以及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溶解现象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和理解溶解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溶解过程中的现象观察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溶解现象的原因,总结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液体之间溶解现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所学知识,巩固溶解现象的理解。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7.拓展延伸: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探究更多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溶质溶剂的性质•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情况•结论:溶解过程中,溶质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液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4)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4)

四年级科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2、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每组学生的实验器材:2个烧杯、3支装好水的试管、试管架、玻璃棒、实验记录单;为全班准备24个装有胶水、醋、食用油、酱油、蜂蜜、洗发水的烧杯。

A、由冰糖雪梨配料表,引入探究主题(出示饮料实物,让学生说说口感,讨论里面溶解了什么物质?糖。

)白砂糖溶解在纯净水中,复习固体溶解的有关知识,同时复习溶液的特点:均匀、稳定、透明。

再引到,这个饮料还溶解了液体物质:蜂蜜。

教师出示冰糖雪梨的配料表,其中包含白砂糖和蜂蜜。

我们已经观察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想不想仔细观察蜂蜜这种液体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引出活动一:讨论如何观察才能把溶解过程看得更仔细?引出观察指导.B、活动一:探究蜂蜜倒入水中的现象,积累经验1、介绍桌面上的器材,把蜂蜜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2、学生小组讨论,猜测结果。

3、汇报。

教师板书:液体预测实验现象蜂蜜和水漂浮,溶解4、学生分成三步实验,验证猜测。

(1)倒出大约一勺的蜂蜜入装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它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

当杯子静静地放着时,蜂蜜是怎样扩散的,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记录单一或者画在记录单中。

(2)记录好之后,再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一下,你又会看到蜂蜜产生什么变化,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单上。

(3)最后用玻璃棒充分地搅拌,蜂蜜在水中溶解了吗?(几个小组完成任务单)未搅拌前搅拌后(请几个小组采用画图的形式进行记录。

)5、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

要求:学生必须得说清楚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使表述更加准确。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液体之间溶解作用的影响因素。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基本概念。

2. 溶解作用的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溶解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b. 实验器材和药品:透明玻璃杯、盐、糖、蓝墨水、水。

c. 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a. 学生自带笔记本、铅笔和橡皮擦。

b. 学生自带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溶解现象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a. 介绍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解释溶解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搅拌等。

3. 实验设计:a.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透明玻璃杯、盐、糖、蓝墨水和水。

b. 实验操作步骤:i. 将透明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

ii. 向其中加入一小勺盐,观察盐是否溶解。

iii. 重复步骤ii,向另外一个杯中加入一小勺糖,观察糖是否溶解。

iv. 重复步骤ii,向另外一个杯中加入少量蓝墨水,观察蓝墨水是否溶解。

c. 观察记录:让学生记录每个试验的结果,并提出观察到的规律。

4. 实验讨论:a.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讨论以下问题:i. 盐、糖和蓝墨水溶解在水中的情况有何不同?ii. 温度和浓度对溶解作用有何影响?iii. 搅拌对溶解作用有何影响?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液体之间溶解作用的规律。

5. 拓展讨论:a. 学生围绕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展开自由讨论,可以提出一些与溶解现象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盐水能够导电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并进行探究和验证。

6. 总结归纳:在学生的讨论和实验基础上,由教师总结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基本规律,并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5)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科版(5)
教学
媒体
教学课件PPT、烧杯、试管、药勺
学生
准备
实验记录单、胶水、醋、酒精、食用油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铺垫设疑
1、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能够溶解,从哪些方面看出它们被溶解了?
2、液体在水中会不会溶解呢?今天研究的问题是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பைடு நூலகம்
二、探究发现
1、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胶水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呢?按照前面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研究方法来研究胶水。
3、你能用什么现象能证明胶水在水中是均匀分布的?(后面以学情交流)
4、引入下一个探究活动。
①刚才发现胶水在水中能够溶解,那么老师准备的三种液体能溶解吗?
②出示醋、酒精、食用油。用刚才观察胶水的方法,看看三种液体是否在水中会溶解。
5、实验前提示:
①在观察酒精要注意,它是无色的,不易观察,要仔细看清楚。
教材
分析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在研究了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之后,顺势研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对溶解的概念初步建立起来。这对于学生判断液体在水中是否溶解有一个评判标准。教材为此选用了几种常见的液体,能溶解于水的液体是胶水、洗发液、醋、酒精,不能溶解于水的液体是食用油。能溶解于水的液体具备溶解的基本特征:在水中均匀分布和无沉淀或飘浮。教材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描述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根据现象判断液体在水中是否溶解。从而再次达到强化溶解概念的目的,把溶解不局限于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液体在其它液体中的溶解。最后对教材中的最后拓展活动作了改进,把原来用洗涤剂倒入油和水混合物中,改成洗涤剂和油的溶解,以免让学生产生混淆,不能用溶解的特征去判断油是否溶解。
(3)胶水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的,是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分散在水中。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地向水中扩散。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烧杯2个、酒精1瓶、食用油1份、醋1份、筷子1根、装水的试管3个、试管架1个教学过程一、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1.教师引入: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那么液体是否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谈谈你们的经验。

2.教师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现象。

3.组织分组实验:取一小勺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

(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

)4.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

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轻轻搅拌后有什么现象?搅拌后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5.交流: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6.整理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

二、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1.组织观察: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

2.预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3.组织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

(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

)4.组织交流: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组织讨论:醋和酒精的溶解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怎样?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时间充裕可在课堂上完成此实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液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理解溶解现象,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溶解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对溶解现象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溶解过程中的变化,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水、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过程,探讨溶解的条件和特点。

3.交流: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强调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5.拓展: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自制饮料等,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

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用试管装 1/3 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版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版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版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溶解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溶解的基本概念,对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溶解的微观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对影响溶解的因素认识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溶解的因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溶解的基本概念,影响溶解的因素。

2.难点:溶解的微观过程,影响溶解因素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深化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3.讲授法:教师讲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影响溶解的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溶质(如盐、糖等),实验容器。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片等,引导学生关注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溶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溶解的因素。

同时,教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深化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溶解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溶液的稀释、药品的制作等。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有关,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科书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溶解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机械》这一单元,对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但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让学生知道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溶解现象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搅拌棒、滴管等)。

2.课件、教学素材。

3.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菜汤中等,引导学生关注溶解现象。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吗?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呈现(10分钟)呈现教科书第75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为: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将糖块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糖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速度。

3.操练(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糖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速度。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优秀教学设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2、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的实验器材:6个烧杯,两把勺子、1根搅拌棒、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举例来说说什么是溶解?2、下列哪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

面粉、高锰酸钾、食盐、白糖、沙子、味精师:像高猛酸甲、食盐等固体物质能在水中溶解,那么如果把液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二、探究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师:这是什么?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2、小组讨论,猜测实验现象3、出示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一、用勺子从杯中取出一勺胶水或洗发水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

步骤二、仔细观察它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

步骤三、静静地观察,记录它们是怎样在水中扩散的。

步骤四、记录好之后,再用小棒轻轻搅拌一下,记录发生的变化步骤五、最后用小棒充分地搅拌,观察它们是否溶解。

4、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5、汇报交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鼓励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6、得出结论:胶水和洗法水都能溶解在水中三、探究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能溶解吗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厨房当中常见的几种液体1、出示醋、酒精和食用油师: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讨论、汇报猜测3、明确实验过程和目的师:把醋、酒精和油分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有没有扩散?是怎么样扩散的?记录完之后,再用小木棒充分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是否溶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溶液的概念,以及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溶解的过程,以及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等现象。

同时,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溶液的概念,以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以及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

2.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实验现象和感受。

3.讲授法:在导入和总结环节,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概念阐述。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实验仪器(如烧杯、试管、量筒等)。

2.教学课件: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3.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思考液体溶解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液体和溶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溶液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实验,向学生展示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首先,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液体溶解的过程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溶解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溶解过程中是否有温度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掌握溶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溶解的基本概念,对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溶解的基本规律。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液体和固体试剂,如水、酒精、盐等。

2.实验仪器:烧杯、试管、量筒、滴管等。

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液体和固体试剂,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液体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之间的溶解规律。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药、制饮料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和溶解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实验,观察和记录家庭中的溶解现象。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教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教学设计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观察,填写实验单,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七、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十、课外知识的准备
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的溶解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写实验单。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子解溶解的概念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
探究醋、食用油在水中能溶解吗
教师活动
1、出示醋、酒精和食用油
师: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三个盛水的试管中,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二、教材分析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在研究了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之后,顺势研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对溶解的概念初步建立起来。这对于学生判断液体在水中是否溶解有一个评判标准。教材为此选用了几种常见的液体,能溶解于水的液体是胶水、洗发液、醋、酒精,不能溶解于水的液体是食用油。能溶解于水的液体具备溶解的基本特征:在水中均匀分布和无沉淀或飘浮。教材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描述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根据现象判断液体在水中是否溶解。从而再次达到强化溶解概念的目的,把溶解不局限于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液体在其它液体中的溶解。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教材版本:
教师
姜洪臣
年级
四年
学生人数
45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课时安排
第课时
授课类型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节课研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溶解的概念,能判断出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判断标准。但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以及在教学时难以对学生认知程度有一定的全面掌握。两节课教学下来,发现学生对“均匀分布”理解不透,喜欢从现象中描述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不喜欢用溶解的关键词去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在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师要强化学生用溶解的特征去判断液体在水中是否溶解,这能帮助学生完成溶解概念的建构。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课目的】科学观点: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能够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察看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依据溶解的主要特点划分一些常有的溶解现象。

感情态度价值观:在察看、沟通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研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念。

【教课要点】依据溶解的主要特点划分其余更多的简单溶解与不简单溶解的现象。

【教课难点】察看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课准备】小组察看实验用:玻璃杯、滴管、洗发液、胶水、食用油、水、醋【教课过程】一、引入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学生察看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以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察看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沙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那么其余的液体能不可以溶解在水中呢?二、察看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一)研究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取一小匙(约 2 毫升)胶水或洗发液,分别慢慢倒入盛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察看它们在水中的现象2.轻轻搅拌,察看洗发液和胶水在水中的状况3.再充足搅拌持续察看4.报告沟通:组织学生充足沟通实验所察看到的现象,鼓舞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得出结论:胶水和发水都能溶解在水中(二)研究醋、食用油在水中可否溶解今日,老师还带来了厨房中间常有的两种液体1.出示醋和食用油师:假如把它们分别倒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又会出现什么状况?2.学生议论、报告猜想3.明的确验过程和目的师:把盛有醋和油的两个小烧杯分别倒入此外两个盛水的烧杯中,察看它们是如何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有没有扩散?是怎么样扩散的?记录完以后,再用小木棒充足搅拌,察看它们在水中能否溶解。

4.学生疏组实验,考证猜想5.报告沟通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醋在水中溶解了,而食用油没有溶解三、板书设计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展望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洗发水放入水中一丝丝的,沉在杯底搅拌后溶解胶水放入水中小水滴同样沉在杯底搅拌后溶解醋放入水中颜色变了,沉下去了搅拌后溶解食用油放入水中上下浮动,而后浮在水面上搅拌后不溶解四、拓展延长1、经过方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论怎么搅拌,油都不可以溶解在水中,那油能够溶解在其余液体中间吗?2、教师演示实验将少许液体(清洗剂)倒入放有油和水的烧杯中,并充足搅拌发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我加进去的液体是什么吗?简单解说原由五、作业部署1、书面作业:达成讲堂作业真有关练习2、实践作业:回家后,体验用清洗剂冲洗油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任登玲
一、教材分析: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解”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

这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溶解的过程。

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进行比较。

它们溶解后胶水和洗发液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

本课选用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认识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能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难点: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五、教学准备:
容器架、盛水试管、滴管、玻璃杯、小匙、筷子、胶水、洗发液、醋、碘酒、酱油、食用油、课件、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炎热的夏天你们最喜欢喝什么?(饮料)老师现在就来制作一杯饮料。

老师出示果珍,把果珍放入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果珍会怎样?
提问:果珍在水里怎么了?(溶解了)回亿固体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这些固体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水里,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2、引出课题。

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
3、学生讨论回忆已有经验。

(食盐、糖等)
二、观察和描述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过程
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
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现象。

大家猜猜看,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小组讨论,猜测结果。

3、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看看胶水和洗发液是怎么在水中溶解的吧!老师做演示实验。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

(2)观察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漂浮?下沉?)
(3)观察在水中是怎么扩散的。

(轻轻搅拌一下怎么样?充分搅拌后怎么样?)
(4)注意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

(5)做好观察记录。

4、描述实验过程:
(1)我们观察到胶水的溶解过程是,一小匙胶水倒入水中,像一条透明的线缓缓地沉入杯底,并蜷缩在杯底,起先不扩散,轻轻搅拌一下,一条条透明的丝分散到水中。

充分搅拌后,透明的丝不见了,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

(2)洗发液倒入水中,沉入水底,聚在水底,不扩散,搅拌洗发液,洗发液小片的向水中扩散,一些浮到水面,充分搅拌,洗发液像云雾在水中翻滚,均
匀地分布在水中,慢慢地形生成稳定的溶液。

5、通过实验并和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的溶解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下沉在杯底,充分搅拌,慢慢地扩散,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

得出结论胶水和洗发液能溶于水。

三、观察和描述醋、碘酒、酱油和食用油的溶解过程
1、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过程,知道了胶水和洗发液充分搅拌后,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也就是能溶解在水里。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能在水中溶解呢?老师这里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四种液体,醋、酱油、碘酒、食用油,假如我把这四种
液体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说说自己以前观察到的或猜测的。

3、这四种液体,有的同学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过,有的同学只是猜测。

让我们再次动手做一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说法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及要求
(1)每组选择其中一种液体进行实验。

(2)玻璃杯中各盛约150毫升的水,分别往玻璃杯中滴加入3-5滴醋、酱油和碘酒。

加入食用油时沿杯壁慢慢倒入2—3滴食用油。

(3)观察醋、酱油、碘酒和食用油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4)在静止状态下观察醋、酱油、酒精和食用油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
(5)轻轻震荡或搅拌。

轻轻振荡或搅拌后有什么现象?振荡后醋、酱油、酒精和食用油在水中溶解了吗?
(6)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4.描述实验过程.学生描述,师适当引导:围绕怎么进入水中,怎么扩散,是否形成了稳定的溶液。

5、讨论醋、碘酒、酱油、食用油是否溶于水。

(1)比较它们的溶解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a 醋、酱油、碘酒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不同:醋、酱油、碘酒轻轻振荡就会慢慢地扩散。

相同:都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

b食用油与醋、酱油和碘酒的溶解相比,它在水中有什么特点?
特点:漂浮在水面,振荡后不能均匀稳定的分布在水中。

(2)得出结论:醋、酱油和碘酒能溶于水;食用油不溶于水。

四、课外延伸
1、讨论:同学们想想当你的衣服上不小心弄上油渍时,妈妈是怎么样帮你清洗的?
2、课堂演示:那就让我们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会发生什么变化?(油看不见了,都是小泡泡了)
3、得出结论:有些液体在水中不能溶解,但是加入另一些液体就能够溶解的。

五、作业布置:1、完成活动手册。

2、回家帮妈妈洗油锅。

板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观察方法:预测
胶水和水下沉
洗发液和水漂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我将教材改动了一下,把书中的第二次实验:
醋、酒精、食用油改为醋、碘酒、酱油、食用油。

酒精改成碘酒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看到液体之间的溶解,因为酒精是无色的不容易观察。

增加酱油是为了让每组做不同液体的溶解。

经过实际教学,我的这次改动还是成功的,因为各组做的实验不同,所以学生显然更有兴趣,观察得也更认真、仔细。

我还在实验之前提出要求:各组同学要有分工,谁观察、谁记录、谁负责保管仪器。

这样一来,同学们做实验时就不乱了,而且实验后,我以提问的形式让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同学们做得都很好。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酱油和醋,无论是颜色还是溶解现象上,都很相近,要是将其中一种换成差别大的另外一种溶液,那实验效果就更好了。

还有在同学汇报各组的实验时,应提醒学生将实验后的溶液拿着,边展示边讲述,这样实验结果就更清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