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四:生产理论—创造财富
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检测题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检测一选择题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的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4.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5.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
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
这表明: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 B.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C.是否承认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7.(12广东3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
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
即首先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
国富新论---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国富新论---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作者农贵新简介:农贵新男 1969年9月生于广西大新县。
现任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三处处长,副研究员。
曾就读于广西农业大学(广西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6年至1998年在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工作;1998年至2002年就职于广西科技厅科技情报研究所,期间曾从事科技咨询检索、杂志编辑、软科学研究等工作;2002年9月至今在宁波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作。
公开发表了《中国过剩经济根源探析》、《捐赠的理性分析及政策建议》等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主持或参与了《宁波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港口协调规划发展研究》等社科课题研究50多项。
参与研究起草《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岗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甬党2005〕1号文件等十多项政策文件。
研究专著有《国富新论: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专著中提出财富的二元论(创造及积累),财富创造三套马车论(制度、市场和劳动),市场的三大功能论(催生、扩张、提升),劳动就业与失业的交替轮回论,经济增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均决定论,财富分配制度是重要生产力论等主要观点。
目录第一章财富的创造与积累(001)有效积累才能促进财富增加,“拆了建、建了拆”是牺牲财富积累的财富创造方式,我们应该拒绝这种财富浪费行为。
制度、劳动和市场是财富创造与积累的三套马车,劳动是财富创造的主导者,市场是财富创造的激发和放大器,制度是财富创造和积累的发动机。
第一节财富的基本内涵及构成/001第二节财富创造与积累的关系/012第三节财富创造的三套马车/018第四节财富积累的扩张、缩水和转移/023第二章市场的财富扩张和财富转移(031)市场是财富形成的前提,没有了市场交易,曾有的财富就会消失。
交易停滞不前,财富创造受到限制,财富扩张就难以达到。
开辟新的交易领域,就能催生一批财富。
提高市场交易水平,就能促进财富扩张。
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财富观及对构建科学财富观的启示
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财富观及对构建科学财富观的启示财富观是人们对财富的一般看法,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和不同社会人群有着不同的财富观。
本文通过研究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背景与主要代表人物对于财富的观点与看法,来探讨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财富观的主要内容,即古典经济学家坚持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从而有利于我们建立科学的财富观,增加人们收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标签:古典经济学;财富观;当代价值一、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经济条件。
17世纪时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工场手工业兴起,航海贸易开始繁密,地中海沿岸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7世纪的英国基本上还是农业国,农业人口比重远大于工业、商业人口。
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工业几乎同时发生。
农业生产与市场密切结合起来,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经营。
同时取得了海上贸易和殖民霸权地位,为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掠夺了大量原始资本,对外贸易得到大发展。
欧洲大陆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法国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严重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处于萌芽状态。
(二)政治状况。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有利的位置,贸易发达,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制呢业,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现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扩展,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发展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使得产生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而英国封建势力相对强大,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之后,法国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思想领域。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欧洲文化复兴和思想启蒙提供了可能。
劳动创造财富观点
劳动创造财富观点劳动创造财富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强调了劳动对于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并分析其对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与财富的关联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财富通常被定义为人类劳动的结果,是通过人们的努力和创新实现的。
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如产品、服务和设施,还创造了精神财富,如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与财富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招聘和支付工资来吸引和获得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
商品市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投入各种原材料、能源、设备以及劳动力等资源。
通过将这些资源进行组合和转化,企业才能生产出各种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资本市场:劳动还通过投资和积累财富来促进经济发展。
个人的储蓄和投资可以转化为企业的资本,如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劳动创造财富的多重维度劳动创造财富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直接贡献:劳动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
通过将原材料转化为商品,劳动创造了直接的经济价值。
这种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转化为货币收入,从而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间接贡献:劳动不仅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还在其他领域中做出了间接贡献。
例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劳动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创新贡献: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创新往往源于劳动者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资本积累:劳动通过资本积累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
储蓄和投资是劳动收入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可以用于扩大生产、提高技术水平和培养人才等。
亚当斯密的财富观
亚当斯密的财富观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的著作《国富论》被公认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对财富观的独特见解影响了后世的经济学和社会思想。
本文将探讨亚当·斯密的财富观,深入剖析他对财富的定义、创造和分配的理念。
一、财富的定义斯密将财富定义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物质资源的总和,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具体的生产要素。
在他看来,财富的本质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只有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使得生产率提高,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财富的创造斯密认为,财富的创造归结为劳动力的生产力。
他认为,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而劳动力的生产力则决定了财富的创造能力。
斯密强调劳动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某一特定的生产活动,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大的财富创造。
同时,他也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应该超过其实际工资,这样才能实现财富的积累。
三、财富的分配在斯密看来,财富的分配应当遵循自由市场的规则。
他主张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机制能够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从而实现财富的有效分配。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体的自私追求会被转化为整体福利的最大化。
市场机制能够根据供求之间的平衡自动调整资源分配,从而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
四、财富观对社会的影响亚当·斯密的财富观对后世的经济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财富观倡导了市场经济原则和自由放任政策,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斯密的财富观强调了合适的资源配置和劳动分工对财富创造的重要性,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他也对财富的公平分配提出了一定的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总结亚当·斯密的财富观充满睿智和洞见,他通过对财富的定义、创造和分配的独到见解,深刻揭示了财富的本质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现代制造系统名词解释
1.生产:利用一系列能量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每种能量的作用规定了物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的变化。
P12.制造:广义: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规划、制造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营销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与运作(作业)。
狭义:指利用工具、装备或装置把原材料转换成产品/货物的生产。
P1 3.机械模式:是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是以机械论为主导,不承认个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P24.生物模式:主张摒弃机械模式的泰勒制,实行目标管理,子提出目标和要求,注重实施者的自主性,对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明确达到的目标和验收结果。
P25.社会模式:就是主张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研究人与人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他们执行集成系统管理,使企业形成“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相乘效果”。
P26.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体化模式:充分利用知识、信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实施小组与群体/工段/集团自组织、动态快速响应和不断改进与创新的人鱼自然和谐的模式。
P27.自动化:是指把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系统用于操作和控制生产的技术。
P4 8.工厂自动化:实现机械工业各种作业的流水生产,对流水作业的设备或装置实施自动控制。
P4 9.办公自动化:是以企业/工厂的信息流自动化为目标,利用计算机提高办公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生产的经营管理业务。
P4 10.“三高”: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
11.绿色制造(P6) :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最少化,能耗最少化和空气与水污染最少化。
12.准时制造生产(及时生产):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JIT)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
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13.灵捷制造: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2.2.2 科技创造财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2.2.2 科技创造财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案教科版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科技创造财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五课“财富之源”阐述了财富的源泉:财富来源于劳动,财富来源于创造,财富来源于科学技术等。
第三框题“科技创造财富”,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创造财富中的重要作用,特别阐述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的意义,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自己的天地。
第四框题“开拓创造财富的源泉”综合前面三个框题,提出了在实现社会主义小康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劳动、知识、资本、机制等,让一切能够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尽快地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
2.学情分析: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学生在八下已学过,有一定的基础。
本课注重说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在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财富的源泉后,引用大量事实,进一步坚定学生的认识。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3.重、难点的确立: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事例理解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懂得要充分挖掘多方面潜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的现实意义(这是第五课的落脚点)。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对资本、管理等因素创造财富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通过查找大量的有关事实,认识到劳动、科学技术、自强不息精神等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初三政治全册知识框架
正 在 并主 长要 期矛 处盾 在决 定 社根 初本 级任 务 阶 段
1\发展背景—和平发展时代主题 2\发展条件—经济全球化及带来的机遇挑战-中国国际地位作用 3\发展要求—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如何发展 4\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特理论体系—社核心价值体系 5\经济措施—发展社市场经济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四尊重 (措施) 6\政治措施—坚持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人民有序参与 7\文化措施—建设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把握先进文化方向 8\社会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和谐 9\实施战略—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 10\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8\基本路线 (1)制定依据—社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全国人民根本利益 (2)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建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开) (3)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首位(地位意义--兴国之要\根本要求) (4)四项基本原则—(地位意义)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5)改革开放—(地位意义)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6)为什么要坚持—解放发展生产力的路线\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愿望; 党和国家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政治保证 (7)如何坚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特社伟大实践之中;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社初级阶段制度建设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 促成 巨大经济成就
基 本 是什么 经 济 制 度 决 定 分 配 1是什么 制 度
为什么(社性质和国情决定)
1。2《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详细知识点②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表现 原因
怎么办(对公和非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按劳分配和 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结合 调动各方向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提高\推动生产力发展
法和经济学读书笔记
法和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法和经济学笔记】第四单元关于财产的经济理论★财产的法律概念从法学的角度看,财产其实是一束权利的象征,这些权利描述一个人对其所有资源可以做什么,又不能做什么的规定:在多大程度上他可以占有、使用、开发、改善、改变、消费、消耗、摧毁、出售、馈赠、转让、抵押、贷款或阻止他人侵犯其财产。
举例:如果甲决定在某块土地上耕种农作物,乙就不能够在犁过的土地上放置石头。
因为这种行为恰恰侵犯了甲的财产所带给甲的一些权利。
财产的法律概念就是一组所有者自由行使并且其行驶行为不受他人干涉的关于资源的权利。
因而,财产创造了一个所有者无需告知他人就能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隐私权。
★讨价还价理论讨价还价其实就是一个群体博弈的过程,在任何协议中,每个谈判者都至少能得到一定的风险值,否则合作便无利可图。
讨价还价问题的一个合理解是要每个谈判人获得风险值外加合作剩余的一个平等份额。
讨价还价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建立风险值,决定合作的剩余和就分配合作的剩余问题达成条件。
★财产制度的起源:一个思想实验讨价还价模型说明了合作是如果创造一个对各方都有利的剩余的。
这种类型的推理可用于演示一个思想实验,这个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财产的起源。
例如,用来描述一个市场交易的讨价还价模型便可以应用于一套产权系统的思想实验。
首先描述一下不存在那种仅靠武力建立所有权的政府的时候,人们会如何行事。
这种情况相当于各方各执己见时的不合作解的风险值。
其次,描述一下创造一个界定和执行财产权的政府所具有的优势。
存在这样一个政府的市民社会相当于博弈中的各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合作解。
社会剩余可被定义为在自然状态中保护土地产权所花费的总费用与在市民社会中运作一个产权系统的总成本之差,它相当于博弈中的合作剩余。
第三,描述一个用于分配合作利益的协议。
社会将产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力来建立是为了鼓励生产、打击盗用行为,以及减少保护品产品被盗用的成本。
法律规定了人们可以获得产权的许多方式,如:发现或购买地下有天然气的土地,发明一种电脑程序,或者发现了沉默在海底的财富等。
亚当斯密的财富理论
亚当斯密的财富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和原理,其中包括他的财富理论。
本文将就亚当斯密的财富理论进行探讨。
一、劳动分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将生产过程分成许多简单的步骤,并由许多人来分别完成,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样的劳动分工可以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而带来更多的财富创造。
亚当斯密举了一个制作针头的例子来说明劳动分工的好处。
如果一个工人要从头开始制作一根针,他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和精力。
然而,如果一个团队的工人分别负责制作针尖、针身等不同部分,他们可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制造更多的针头,创造更多的价值,也就带来了更多的财富。
二、市场竞争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重要动力。
他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观念,主张让市场自由运行,不受政府干预。
在自由市场中,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进行交易,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购买和销售的行为。
市场竞争会促使生产者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和价格来做出最佳选择。
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资源的最优分配和最大化利用,进而带来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增长。
亚当斯密主张让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认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只会扭曲市场机制,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自利追求和公共利益的统一亚当斯密认为,个体的自利追求最终会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他指出,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自然地导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的整体福利提高。
亚当斯密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比喻市场机制。
他认为市场中的竞争和供求关系会自动地引导个人行为,使经济在没有外部调控的情况下迈向均衡状态。
虽然个体的行为是出于自身利益,但通过市场竞争,资源会自动流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程恩富理论假设是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深入到理论假设来确立基本思想并展开逻辑叙述,这也是从根本上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话或论战的需要。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理论假设的现实性、科学性和辩证性,因而具有更大的理论认知功能和社会建设功能。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精神与批判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假设的基础上,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并坚持四大理论假设,即/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0、/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0、/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0、/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0。
关键词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假设作者程恩富,195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学部委员(北京100732)。
过去,人们为了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真理性和现实性,往往偏好使用/普遍原理0或/基本原理0来指谓马克思的某些经济思想,而不愿把这些思想同时也视为一种/理论假设0。
似乎理论假设都是脱离实际或无意义的空想和幻想,把马克思的某些经济思想视为理论假设就贬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
实际上,采用/理论假设0及其逻辑叙述方法更有利于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话或论战。
严格说来,理论假设同原理或公理是有区别的,但也是可以转化的。
在某一经济学理论假设算不算作公理的问题上,渗透着研究主体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对实证资料的不同理解。
基于不同的方法和立场,即使马克思主义者依据坚实的实证史料和科学的逻辑证据,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不一定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是正确的,但会确认其为理论假设,这将有益于论争的简化和深化。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某些被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经济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以及属于对向社会主义过渡或社会主义的理论分析,均须在当代中外经济实践中继续进行检验和展开,并使其逻辑体系不断完善。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被认为是某种原理、公理或预见的思想,不妨也可称之为理论假设。
西方经济学说史重点
第一章重商主义1.定义: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2.时间:早期:晚期:3.基本思想:(1)财富就是货币(金银),货币就是财富。
(2)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3)只有对外贸易才真正增加一国财富。
(4)在工商业中,工业要为商业服务。
(5)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4.早、晚期重商主义的不同观点(1) 早期:主张每次的贸易都要少买多卖,甚至不买;国家用行政干预的办法积累货币,绝对禁止货币外流。
又称为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2)晚期:强调贸易总额的顺差,强调扶持手工业,多生产出口商品。
又称为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
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初创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1)生平(2)著作(3)研究方法:(4)价值论: 《赋税论》(1662)“自然价格”(价值)与“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两种劳动;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5)分配论: 工资、地租2.布阿吉尔贝尔(Boisguillebert 1646~171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1)生平、著作:《法国详情》(2)法国经济衰落的原因:把金银当成唯一财富。
(3)财富的源泉:农业、重农思想。
(4)增加财富的手段:遵循自然规律使社会生产各部门按一定的比例均衡发展—平衡增长论。
第三章重农学派1.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法国)魁奈的去世和杜尔哥免职(1776)后,标志着这个学派的迅速崩溃。
2.纯产品(1)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社会财富。
(2)只有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既生产物质产品又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3)魁奈认为,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空,二者都是不生产的。
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富。
(4)“纯产品”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种子以及劳动者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耗费之外的余额。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 生产理论
图4-2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 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一)
5 0 –3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简称报酬递 减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 变,只连续投入一种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品最初可能增加,但当它的增 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必出现递减趋势。 关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进一步说明: 第一,报酬递减律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若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这个 规律就不存在。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增加,边际产品变化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 为负数的全过程。递增是因为固定要素在可变要素很少时潜在效率未充分发 挥出来。一旦固定要素潜在效率全部发挥出来了,边际产品就开始出现递减。 但是,边际产品递增并不与报酬递减律相矛盾。因为这个规律的意义在于: 当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时,迟早会出现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而不是规定它一 开始就递减。 第三,报酬递减律只适用于可变要素比例的生产函数。如果要素比例是固定 的,这个规律也不成立。 第四,报酬递减律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样无需提出理论证明,它是从生产 实践中得来的基本生产规律,边际产量是可以计量的。与之相比,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是从消费者心理感受中得来的,边际效用是不可计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我们研究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出发点。
两种要素投入量以相同的比例增减,两要素投入比 例保持不变。 从原点出发,经过a、b、c点的射线OR表示了这一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所有产量水平的最小要素投入 量的组合。 K
·g R
K1 K 2 K 3 v L1 L2 L3 u
K3 K2 K1 a L1 L2 b
c f •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精益思想读后感
《精益思想》读后感——武志国一、内容摘要《精益思想》是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琼斯花费15年的时间,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核心内容就是消除浪费,创造财富。
本书的成功就在于它对精益生产方式做了很好的总结,为我们读者提供了精益的核心原则,作为企业的行动指南,同时用“浪费”将传统现代企业不适应新经济的弊病表面化、通俗化,更易于企业理解和接受。
本书的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了解了美国、德国、日本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企业推行精益的实际情况和心得后之作,为准备跨入精益之门和进一步学习、实施精益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指南,从而成为精益方面的经典著作。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精益原则阐述了muda,并指出了解决muda的办法,同时指明了实行精益思想的流程,要从价值、价值流、流动和拉动出发,到最后达到尽善尽美,从而帮助很多行业在商业中创造持久的财富;第二部分从思想到行动,达到精益的飞跃:本章通过举出简单复杂的事例和大丰田、小昭和的案例说明了若想用好精益原理,达到企业的飞跃,首先就要从心里出发,企业上下都要用心接受精益的精髓思想,同时学以致用,练到如火纯情的地步,以致达到企业的尽善尽美,否则在竞争大社会里,企业是很难生存下来的;第三部分精益企业:是为消费者正确地确定价值,避免沿价值流的每个企业通常倾向,即: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对价值做出不同的评价,通过企业主动把具体产品的价值流动渠道摆出来,正确的确定价值,并在用户拉动的时候追求尽善尽美,以致让整个价值流连续摆动起来。
最后又说出了精益思想不但可以用在生产企业,在服务业、建筑业等方面都可以应用。
二、概述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方式,它是大野耐一在实践中得到的,其核心是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合理地配置和利用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消除生产全过程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追求“尽善尽美”,达到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多元需求的应变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生产劳动即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活动判断题
生产劳动即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活动一、引言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活动,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中讨论的热门话题。
它不仅关乎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牵动着人们对于劳动和价值的认知和理解。
在本文中,将对生产劳动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个人对于这一概念的观点和理解。
二、生产劳动即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活动的理论基础1. 生产劳动是什么?生产劳动是指人们通过劳动和生产活动,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它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服务业劳动等各个领域,涵盖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2. 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机制生产劳动通过人们的劳动和生产活动,创造出各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换,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和价值。
三、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实践意义1.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生产劳动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为社会提供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2. 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的财富和价值,反映了人们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
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财富和价值,从而获得了相应的报酬和尊重。
四、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实际挑战和问题1. 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劳动价值的影响随着科技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一些传统的劳动价值和职业可能逐渐被淘汰或改变。
这对劳动者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2. 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失衡在现实生产劳动中,一些劳动者往往面临着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失衡的问题,包括工资水平低、劳动条件差、社会保障缺乏等方面的挑战。
五、个人对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的理解和观点在我看来,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体现了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产劳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现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和改善。
劳动与财富创造
劳动与财富创造劳动和财富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劳动是人们通过辛勤的努力和智慧,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而财富则是由劳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探讨劳动和财富创造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劳动的本质和作用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繁荣和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形式,无论是农民在田间劳作,还是工程师在设计建设中付出辛勤努力,都属于劳动的范畴。
劳动通过创造有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劳动,人们能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可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交交往,实现自我实现与发展。
二、财富的定义与产生财富是指由劳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的积累和聚集。
它通过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产生,通过劳动和经营等活动的体现逐渐增加。
财富既包括物质财富,如房屋、车辆、食物等,也包括非物质财富,如知识、技能、创新等。
财富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它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
劳动是财富创造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三、劳动与财富创造的关系劳动和财富创造密不可分,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是通过劳动的付出,才能够创造出财富的积累和增加。
首先,劳动是财富创造的基础。
只有通过辛勤的努力和劳动才能够生产出有用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满足需求。
没有劳动,财富就无法被创造出来,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无法实现。
其次,劳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财富的增长。
劳动的技能、经验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而高效的生产过程将带来更多的产出,进而推动财富的增长。
此外,劳动还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财富的创造。
创新是财富创造的关键驱动力之一,而创新往往依赖于劳动者的智慧和创造力。
劳动者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可以发现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
资本
投
入
要
劳动
素
企业家
才能
黑 箱 投入
企业
产出
产量 Q
生产函数:投入要素与产出的关系式
Q=f(L、K、N、E)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小结:
在产量既定时——最小的投入量 在投入既定时—— 最大的产出量
生产者又叫厂商(企业),指能作出统 一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
其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你在获得家长5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后, 决定留在母校开办一家咖啡休闲屋,请列举需要 哪些生产要素,并指出哪些构成固定成本,哪些 构成可变成本。
产出
一定时间 —————— 最大的实物产 一定技术条件
• 例一:
• 生产5000台电视机,每台2000元,销售收入1000万元。
• 例二:
•
同样是100名工人,手工打磨的劳斯莱斯汽车一年产量几
百辆;被宝马兼并后用现代化生产线一年可以生产上万辆。
•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短期、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规模报酬法则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于是,该公司通过增加工时、雇佣更多的工人、增
加铁矿石的购买、更加有效地利用设备和机器来提高
产量。
钢铁需求持续增加。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水平,钢铁
公司又在另一个城市建造了一个新的分公司。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
强竞争能力,该公司增加了新的、更加有效地生产工
艺,安装了自动化的控制系统。
请区分该公司的短期、长期、特长特期长?期 长期
• 案例 :
•
农场主的投入主要是土地和劳动两种要素。某农场主租
用25亩土地,第一年雇佣了4个人,实际耕种过程中,农场 主发现人员非常紧张,以至于很多土地上麦苗长得不齐,而 且锄草也不是很好,所以第二年他决定增加人数,雇佣6个 人。一年下来农场主仍觉得还没有做到精耕细作,决定继续 增加人数,第三年雇佣人数增加到11个人。
劳动密集型 轻工业
资金技术密集型 重工业,高技术产业
农业
粗放型 传统农业 集约型 现代农业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三、变动投入(V)与固定投入(F)
内容
人力
L
V: 原辅材料
燃料等 K
不变 不变
变动小 变动大
依据: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否全面调整!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例:
短期
某钢铁公司只利用了其高炉生产能力的70%,由
于竞争对手的生产出现了问题引起钢的需求突然上升。
F: 机器设备
厂房等
K
划分依据
短时数量 可调
短时数量 来不及调
设备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厂房四、短期(S)、长期(L)
F
V 生产技术
劳动 原材料
生产规模
S 不变 变
L变
变
管理者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这是企业家 最关注的问题!
多用劳动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少用资本
二、技术系数
少用劳动
多用资本 指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
的配合比例。
工业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定义和内容 1、定义: 一个厂商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品
产出之间的函数。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一、定义
•
•
是指 F不变,V变化的生产函数。
•
•
Q= f ( L)
•
•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
根据相关数据可知,第一年平均产量为0.82、边际产
量递增;第二年农场主的平均产量为0.83、边际产量递减
(>0);第三年平均产量为0.625、边际产量递减(<0)。
这时农场主担心雇佣11个人是不是多了?
•
为什么第二年、第三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递减?
•
哪一年是雇员人数最合理的阶段?
2、内容
投入——各种生产要素 土地 N :固定的
劳动 L: 资本 K: 实物形式、货币形式、无形资本 企业家才能 E: 难以估算
∴ Q=f (L 、K)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 一种变动要素 的合理投入
1
L
SICHUAN MODERSNICVHOUACNATMIOODNEARLNCVOOLCLAETGIOENAL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