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问题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32-01
【摘要】中药不仅擅长治疗体虚病、慢性病,对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较急的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加上中药在使用时不反应较低,因而被国人所喜用。
当然也有相反的看法,认为中药缺乏准确的含量指标、药理指标,在使用时随意性较大,有不少中药服用后,也产生了较多的不良反应。
本文目的科学、客观地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药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由于中药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属于天然物质,应用中药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欢迎。
中医治疗疾病所用的中药,又多是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而且多采用复方应用,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
但是这并不是说应用中药就是绝对安全的。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医务界特别是中医药界早已有的认识。
关于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时有所见,常见有过敏反应及中毒反应,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
因此,必须加强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
现就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否认,但中药不良反应的75%来至中药注射液
我国的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中,有七成以上是由注射液引起
的。
事实上与西药相比,中药不良反应要少的多。
统计国内272种杂志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1980~1989年)为2316例,而仅1995年报道的西药不良反应病例就4008例。
由此可看出大部分中药还是安全的。
在使用中药时假如能用汤药的尽量用汤药假如用口服制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能解决问题的,就不要用注射液。
2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原因
2.1 中药品种复杂性引起不良反应中药品种复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
同时中药还存在地区性的用药习惯不同。
如北方习用的豆根为北豆根,是防己科植物蝙蛹葛的根茎南方习用的是广豆根,是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
广豆根的毒性大于山豆根,中毒原因是错把广豆根调入北方当北豆根入药,从而导致不可逆性肌肉坏死。
又如木通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小木通和绣球藤的藤茎为小木通无毒。
而来源于茛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称关木通,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毒。
2.2 炮制不当引起不良反应中药一般都要经过炮制方能应用,中药通过炮制除了增加疗效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药物的毒性。
需炮制的药材不经炮制而服用,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如生半夏有大毒,经过炮制后熟半夏则毒性大减或甚微,若炮制不当,则毒性成分不能完全去除,使用后会出现口腔麻木肿痛,呕吐等不良反应[1]。
2.3 煎煮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与器具、水质和煎煮时间等因素有关系。
中药煎煮忌铁、铜、铝器[2],需用
陶器、砂锅等。
如中药附子应先煮1小时,则毒性可减少很多,若煎煮时问不足会引起心律失常,肌肉强直,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另外,富含绒毛的枇把叶旋复花等宜包煎,以免服用时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2.4 认识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是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关键
2.4.1 中药注射液成分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成分复杂。
中药的质量受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人药部位、加工炮制、储藏等多因素的影响,质量差异较大。
目前制备工艺相对滞后,中药注射液的杂质是否去除干净,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对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有直接影响。
2.4.2 患者的体质、性别、年龄、体质各不相同,对药物的反应往往也不同,其中婴幼儿、老年人比青年人多,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要谨慎。
2.4.3 中药注射液质量标准有待提高虽然我国中药现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中药特别是中药注射液质量标准亟待提高。
中药特别是中药注射液的详细成分还不明确,制药工艺过程缺乏合理的监控,尚未建立健全中药产品质量稳定保障体系。
近年来,由于刺五加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液不良事件发生,推动了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提前进行。
双黄连注射液再评价工作对提高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建立中药注射液的质量保证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2.4.4 由于中药注射液价格低廉,加上老百姓普遍有中药安全性高的思想,使中药注射液深得乡镇、农村等基层老百姓喜爱。
但这些医疗机构往往没有完善的抢救设施,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后也没有象西药一样完善的抢救措施,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2.4.5 中药注射液不合理配伍使用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疾病有寒热虚实的区别,“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是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医生在用药时往往没有“辨证”,直接用药甚至与其他药品联合或配伍用药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直
接原因。
如黄连、黄芩、黄柏和大黄组成的复方治疗实热症细菌感染疗效较好,若用于治疗虚寒症的细菌感染不但疗效不佳,还会出现中毒症状[3]中药注射液配伍不当易产生的微粒形成致敏原[4]。
3 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3.1 加强中成药的药学研究,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中药制剂水平。
改进中成药的生产工艺。
加强对中成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去除无效成份,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如指纹图谱) 。
3.2 加强中药毒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常用的中药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为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3.3 建议增加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前的过敏试验,防止过敏患者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现象,过敏体质患者应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年老体弱者慎用,谨慎与其他药品配伍及联合用药。
完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抢救措施,使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3.4 要到有抢救设备的正规医疗单位注射中药注射剂,万一发生过敏反应,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3.5 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应设定中药注射剂中不良反应较多、危害性较大的品种目录,提高其使用门槛,对抢救设施不全和不具备中医治疗的机构不允许使用。
3.6 加强中药临床安全使用知识的推广,推广范围不仅仅是医疗机构,还应包括普通老百姓。
使用中药时一定要在说明书指导下用药,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结语
理性看待中药毒性,谨慎对待、合理使用,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只有正确认识才有利于中药事业的发展。
为了使人民群众能安全有效的用药,必须加强药品临床安全使用知识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做好各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有正确的认识,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加速对中药特别是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提高中药的质量标准,淘汰质量标准低、危险性高的品种。
参考文献[1]王士凡.药物不良反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3.
[2]王倩,张艳丛,解丽君,等.我国1990~1999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0,11(5):227.
作者单位: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