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筑法治基石》优质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宪法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宪法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学生在对宪法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等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宪法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探究宪法地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分析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差异。
4.讲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增强宪法的权威性。
5.培养宪法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宪法的认识体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筑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夯筑法治基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本框有“选择法治道路”和“描绘法治蓝图”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时政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让中国法治蓝图框架引领学生未来的能力。
知识目标:法治的特点;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治进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关注时政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让中国法治蓝图框架引领学生未来的能力。
难点: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九年级讲到法治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节课结合时政教学,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师素养。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础》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法治的基本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法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治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法治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法治的特征和作用。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6.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法治基本概念特征作用法律与公民生活关系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二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等。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要求是什么;中国探索法治的进程;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能力目标:在探究法治的过程中,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精神,自觉拥护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课本44页插图,想一想:1.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引导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夯实法治基石”。
二、新课讲解(一)选择法治道路1.问题:什么是法治?引导总结:法治就是依法治理。
2.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引导总结:⑴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⑵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探究与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
请你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引导总结: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观课本46页插图思考: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哪儿?引导总结: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问题:法治的要求是什么?引导总结: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6.观课本47页相关链接思考:从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引导总结:法治的重要性:(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及意义,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蓝图。
2.能力目标:提高和增强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意识、依法律己意识;认识法治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教学重点】选择法治道路【教学难点】描绘法治蓝图【教学环节】一、漫画导入【多媒体呈现】教师点拨: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法律和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实行法治既需要实行良法之治,也需要实行善治。
我们要夯实法治之基,凝聚法治共识,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探究新知(一)选择法治道路活动1 名言赏析【多媒体呈现】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问题:(1)以上材料共同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2)你认为什么是法治?法治有什么重要作用?要求: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法治能够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对实现强国富民,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呈现】 1.法治的含义2.法治的作用活动2 问题探究【多媒体呈现】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截至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闭幕,本届人大常委会共完成立法规划中的62件立法项目,包括已通过的50件以及正在审议的12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设计
2019年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3.总结: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①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重践行--落实法治行动
结合本节所学,组内合作:说一说,为建设法治中国你能做些什么?做好笔记,并且背
会
成目标2
情感升华,达
成目标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懂得了。
达标检测作业布置必做基础题:练习册选择题。
提能习题:练习册非选择题
板书设计
要教学反思
德育安全教育法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和现在所做的都为未来奠定法治基础,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夯实。
我们青少年也为法治中国出一份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4.1夯实法治基石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4.1夯实法治基石优质课教案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思考:(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提示:(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职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
(2)是法治。
续表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对我们社会生活的意义1.教师提问:结合P44“运用你的经验”,感受法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假如没有法治,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提示: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二)法治的内涵◆良法1.活动——探究分享P45-46: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教材对应的位置。
2.教师讲述: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重视,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通过搜集整理我们会发现,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详细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要求做出规定,这些法律都是良法。
3.材料展示: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相关条文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可知,民法总则也是一部良法,衡量良法的标准是什么?提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4.1《夯实法治基石》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话题。
本节课主要围绕法治的概念、意义、基石等内容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治、尊重法治、践行法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的深层次理解尚有不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法治现象较多,但系统地掌握法治知识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意义和基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法治、践行法治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概念和意义。
2.法治基石的作用和重要性。
3.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意义和基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治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制作课件,展示法治基石的相关图片和知识。
3.准备法治实践活动材料,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
4.准备时间:约1小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法治基石的相关知识,如法治的概念、意义、基石等。
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我国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法律的作用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3.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境模拟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法律涵义和法律重要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景,从而增强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法律作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4.1《夯筑法治基石》教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4.1《夯筑法治基石》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夯筑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治的重要性,理解法律的特征,以及如何维护法律的权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法治的含义,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法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法治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他们看到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法治的含义,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法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法治的含义,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法治。
难点:理解法治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通过PPT、视频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看到法治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含义,以及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法律的特征,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法治,并分享讨论成果。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并写成心得体会。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作用
阅读P44运用你的经验,看图思考:
(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
(2)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比一比:我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3)说说我们运用这些法律治理国家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
(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务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等。
(2)《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法》《食品安全法》《诉讼法》
(3)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
问:这句话何意?说明什么道理?
教师:出自《商君书·定分》。
命:生命。
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夯实法治基石》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本框有“选择法治道路”和“描绘法治蓝图”两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2)通过关注时政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让中国法治蓝图框架引领学生未来的能力。
(3)学习法治的特点;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治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关注时政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让中国法治蓝图框架引领学生未来的能力。
教学难点: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杜绝冤假错案需要依法治国》图片展后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的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学生阅读后,谈感受设计意图: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要需要夯筑法治基石●讲授新课预习教材,出示提纲(1)法治的特点是什么?(2)了解法治与人治的区别(3)标志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的历史事件是什么?(4)生活中,法治进步有哪些重要意义?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问题(一)选择法治道路1.关注生活: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1)《未成年人保护法》(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义务教育法》(4)《反家庭暴力法》……你说我说:法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2.播放视频:《法治中国精编版》3.教师小结:法治:①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
②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关注时政:改革开放法治进程:✓1978年—1996年,民主法制恢复阶段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4.1 夯实法治基石(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 教案
公民权利 国家政权 国家机关 国家法律
保障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确立国家政权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形式 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原则 具有最高效力,与其他法律具有约束力
3 法治的特点
法治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归口化、有效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法治与民主
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法治与民主相辅相成,互为保障。 法治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法治 的目标。
民主的要素
民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 包括言论自由、选举权等,狭义 上则指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法治的保障
法治保障民主,并通过制度化规 范来约束权力,避免滥权和专断。
法治与权利
1
个人权利
法治保障个人的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例如
公民权利
2
生命权、财产权等。
法治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例如
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3
社会权利
法治保障社会的公共权利,例如环境权、教 育权等。
法律的种类与特点
宪法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 律地位。
刑事法律
刑事法律规范刑事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 秩序。
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调整民事关系,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律
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权力和行为,保障 公共利益。
法治的实现途径
立法
通过制定法律,确保社会秩序和公 共利益的实现。
司法
通过司法机构的独立审判,保障公 平正义和个人权益。
教育
通过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 公众法律素养。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作用
夯实法治基石
本教学计划旨在让学生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探讨法治与民主、权利的关系, 认识不同类型的法律与其特点,并了解实现法治的途径以及宪法的基本原则 与作用。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4.1 夯实法治基石带反思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思考:(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提示:(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职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
(2)是法治。
续表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对我们社会生活的意义1.教师提问:结合P44“运用你的经验”,感受法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假如没有法治,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提示: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二)法治的内涵◆良法1.活动——探究分享P45-46: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教材对应的位置。
2.教师讲述: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重视,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通过搜集整理我们会发现,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详细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要求做出规定,这些法律都是良法。
3.材料展示: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相关条文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可知,民法总则也是一部良法,衡量良法的标准是什么?提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夯实法治基石。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法治的主题,阐述法治的内涵,论证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及中国法治新蓝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
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情景探究式教学。
采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法治的存在;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现象的基础上寻求相应的理论依据支撑;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渗透法律思维,让学生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法治道路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重点:理解法治的两个要求,理解法治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的法治进程;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图片导入教师提问:这些生活场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系吗?怎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制止这些现象呢?(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4.1《夯实法治基础》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意义以及法治与道德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的深层次理解尚不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意识到法律的存在,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的内涵、法治与道德的关系等知识点理解不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意义以及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法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概念和意义。
2.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3.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意义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治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的重要性。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
3.准备教学PPT,配合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法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的必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析法治与道德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讨论成果,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法治的认识。
5.拓展(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的重要性,提高法治素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4.1《夯筑法治基石》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4.1《夯筑法治基石》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筑法治基石》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法治国家》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治国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治国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途径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2.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点。
2.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3.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法治国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治国家?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途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夯实法治基石》优课教案_0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课时夯实法治基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法治,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
(2)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通过事实证明,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历程,增强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设法治中国。
难点: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三、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视频1《什么是法治》。
2.问题:通过短片,你知道什么是法治吗?法治:良好的法律通过正当的程序制约公权、保护私权利。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生活例子,齐思考(二)【运用你的经验】1、想一想: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交通警察的付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付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付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付出。
2、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的安全、有序、自由?法治(三)选择法治道路1、P45、P47相关链接(1)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斯多德(2)“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何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在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 习近平思考: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①公民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P45)划记②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840年,一些中国的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制度。变法改革,成为、的必然选择。
(4)法治是现代政文明的,是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重点
法治的意义。
难点
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第一部宪法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法治的进程;理解掌握良法治与善治;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2.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夯实法治基础
1.选择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1 夯筑法治基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能力目标: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思考: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3.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优劣。
3. 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治的权威。
学习重点:法治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意味着。
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4.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描绘法治蓝图
(1)党的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社会因法治而。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党的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
(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