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

合集下载

消化道出血科普知识

消化道出血科普知识

PART 03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休息与补充血容量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充分休 息,同时补充足够的血容 量,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
禁食与饮食调整
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可 能需要禁食或调整饮食结 构,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和 负担。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及时监测和补充水电解质 ,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药物治疗
注意三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酸甜、 硬性食品等。在出血期间,应禁食,以便医生治疗和观察 。
寻求专业帮助的时机
• 遇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呕血、黑便、 血便、头晕、乏力、心慌、腹部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消 化道出血,需要及时治疗。
XXX
XXX
2023-2026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有 助于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复发。
PART 05
消化道出血的误区与注意 事项
常见误区
误区一
只有大量出血才需要治疗。实际 上,即使是轻微出血,也需要及 时就医,因为长期慢性失血也可
能导致贫血和身体虚弱。
误区二
消化道出血会自动停止。这种想 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些出血可 能很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
消化道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口腔到肛门之 间的任何一段消化道发生出血的 现象。
分类
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 和下消化道出血,根据出血部位 的不同,其症状和治疗方法也有 所不同。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呕血、黑便、血便、腹痛、发热、头晕、心悸等。
体征
贫血貌、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
常见原因与诱因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急救
1、卧位:大出血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略抬高,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以防 误吸和窒息。 2、监护
3、心理护理:关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减 轻出血。
3、用药护理:建立2-3路静脉通路.(1)补液、止 血 (2)输血注意观 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4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患者应该禁食、水8- 24小时。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 的患者- 禁食时间短 ,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饮食。食道、胃底静脉曲 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禁食48-7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5、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休克的早期症状(2)密切观察呕血、黑便 的性状、量、次数、色,尿量,生命体征、意识、肠鸣音,以及血常 规情况。(3)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再出血
内科保守治疗仍出血不止危 及生命,无论出血病变是否 确诊,均是紧急手术的指征。
恒径动脉综合症
Dieulafoy病
胃动脉出血
胃血管增生不良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胆道出血
局部溃疡性结直肠癌
绒毛状腺瘤
克罗恩氏病
缺血性结肠炎
盲肠血管畸形出血
乙状结肠憩室病
肛裂、痔
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消化性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胃癌
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3 、结肠疾病
4、小肠疾病 40岁以下的患者以小肠肿瘤,
杜氏病、克罗恩病多发。40岁以上者多见血 管畸形,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 扭转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中结肠血管扩张常见于老年人,为后天获得, 常位于盲肠和右半结肠,可发生大出血 ) 、 静脉曲张 ( 门静脉高压所引起可位于直肠、 结肠和回肠末段)
失血性休克
血红蛋白低于 70g/L 或 血细胞比容低于 25%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于消化道的出血病变所引起的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

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其处理原则是基于808原则,即快速诊断、早期复苏和积极治疗,以下将详细介绍该原则。

首先,快速诊断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于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早寻找出血的原因,以便给予正确的治疗。

常见的诊断方法有内镜检查、超声检查以及CT扫描等。

内镜检查是最为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引导内镜探测器经食管或肛门插入,可直接观察到消化道黏膜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血病变所在。

超声检查和CT扫描则适用于一些难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的病变,可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其次,早期复苏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

患者出血量多与失血所致的休克以及低血容量有关,因此应尽快进行恢复血容量的措施。

早期复苏包括静脉输液,以补充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维持血压和循环稳定。

输液时应注重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防止出血的进一步扩大。

对于出血量大或伴有休克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输血。

最后,积极治疗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最终目标。

根据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止血、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预防静脉血栓的药物及止血药物等。

内镜止血是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镜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进行止血。

介入治疗主要针对下消化道出血,包括动脉栓塞、血管内注射药物以及激光光凝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法通过内镜或介入方式止血的状况,常见的手术包括钳夹止血、消化道切除术等。

总之,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原则是基于快速诊断、早期复苏和积极治疗的808原则。

通过快速诊断,可以准确找到出血病变的原因;早期复苏则可以迅速恢复血容量,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而积极治疗则是最终目标,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只有严格执行这一原则,才能有效地处理消化道出血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案

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案

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案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消化道黏膜破损或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现象,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治疗消化道出血需要根据出血原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轻度出血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禁食、休息、止血药物等。

对于中度到重度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

其次,针对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消化道溃疡、胃食管静脉曲张、肿瘤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如,对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出血,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内镜下止血术;对于胃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出血,可以进行内镜下硬化治疗或介入治疗;对于肿瘤引起的出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放疗、化疗等。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出血量大或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制品输注,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最后,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复查和随访。

复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预防病情复发。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针对不同病情和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复查和随访,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的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案对您有所帮助。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原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成为下段消化道出血.临床根据失血与速度将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出血。

80%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自限性,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约占10%;主要是持续性出血和反复出血者;60岁以上患者出血死亡率占30%-50%;而下消化道出血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

【病因和分类】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现按消化道解剖位置分述如下。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这些病因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溃疡、食管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的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的化学性损伤.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息肉、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杜氏病(Dieulafoy lesion)以及内镜诊断、治疗操作后引起的损伤.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蛔虫症、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出血管病变破裂出血,由十二指肠乳头部流入肠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囊肿出血破裂、重症胰腺炎、胰腺癌等。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统常见的病症
出血部位
出血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 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
肠及直肠
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血 便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消化道出血的分类
上消化道出血
发生在食管、胃、十二指 肠等部位的出血
中消化道出血
发生在小肠的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发生在大肠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 的病因
01
炎症
消化道炎症可能导致消化 道出血,如胃炎、肠炎等。
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 维持生命体征。
02 补充血容量
第五节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01
02
03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硬等刺 激性食物,减少消化道负担。
规律饮食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 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护消化道健
康。
增加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 菜、水果等,有助于预防消化道
对于已经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 定期体检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预防复发
对于已经治愈的患者,定期体检 可以及时发现复发迹象,采取预 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消化道出
血。
第六节
消化道出血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过程
康复阶段
康复阶段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每个阶段 有不同的康复重点。
康复措施
03
康复建议
根据预后评估结果,为患 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建议, 如调整饮食、避免诱因、 定期随访等。
康复建议
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在康复期间遵循清淡易消 化的饮食原则,避免刺激性食物。
适度运动
在康复期间,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 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消化道出血(外科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消化道出血(外科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消化道出血(外科学)概述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

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症状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

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

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

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情绪调节
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如 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其保持 稳定的情绪状态。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出血性休克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 无头晕、乏力、心悸、出汗等症
状,及时发现并处理休克。
感染
消化道出血患者易发生感染,应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预防感染的发生。若发生感 染,应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 及护理措施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消化道出血概述 • 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消化道出血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内出血, 通常由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 或血管病变引起。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 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根据出血 量,可分为少量出血、中等量出 血和大量出血。
活动无耐力
总结词
消化道出血导致的疲劳和虚弱感
详细描述
由于失血和体力的消耗,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和虚弱感,影响日常活动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无 法自理生活。
焦虑
总结词
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不安和担忧
详细描述
消化道出血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恐 惧等情绪问题。患者可能担心治疗效果、复发和长期影响。
饮食护理
根据出血原因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急性出血期应禁食 ,止血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软食,避免刺激性食 物和饮料。
口腔护理
出血患者口腔易滋生细菌,应定期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 生,预防口腔感染。
症状护理
呕血与黑便的观察与护理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 状,记录出入量,评估出血量及速度 ,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性休克。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护理措施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 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如出现血压下 降,心率加快、脉细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 湿冷等,提示发生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应及时报 告医生。观察呕血与黑便的次数、性状及量。注意 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4、心理护理 对于大量出血的病人应注意陪同和照顾 ,及时处理不适状态,使其有安全感。及时消除血 迹,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 以减轻恐惧心理。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末 梢循环灌注情况,准确记录黑粪或便血次数、数量,定期 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电解 质和肝功能等。补充全血,脉搏每分钟在100次以下。
治疗
1、手术治疗
经过检查已基本弄清出血的部位和病因,进行针对性处 理。手术的目的首先是控制出血,在病人全身情况和局 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对病变部位作较彻底的外科手 术。盲目剖腹探查下消化道出血的失败率可达60~70% ,且在术中切开肠管,逐段寻找出血来源,腹腔污染严 重,有时仍遭失败,应严格掌握剖腹探查指征。
2、介入放射学治疗
介入放射学治疗 多配合选择性血管造影时进行。
治疗
3动脉栓塞疗法
可采用各种不同的短暂或永久性的栓塞材料,如对于溃疡、糜 烂、憩室或外伤性撕裂等可采用短暂性的栓塞剂止血,经一定 时间后一时性栓塞的血管再通,以减少对栓塞部位不必要的损 害;而对动静脉畸形、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或静脉曲张等可采 用永久性栓塞剂。短暂性栓塞剂有自体凝血块和明胶海绵,前 者在数小时至1天内被溶解吸收,后者可维持7~21天左右。永 久性栓塞剂有PVA粒子和金属线圈,PVA粒子直径大于420μm 者用于肠道出血未见肠缺血坏死发生,但直径小于250μm的 PVA粒子用于栓塞则有相当的危险性。至於多聚物、硅胶及无 水酒精可阻塞末梢血管而引起肠管缺血坏死,一般不用于肠道 出血病例。虽然栓塞治疗仍有发生梗塞的可能,但不少作者认 为这一治疗可帮助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渡过危险期,待病况好 转后再进行择期手术,动脉栓塞的使用仍应谨慎。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急诊处理定义:任何病因引致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除口腔外),主要表现为呕血和便血,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

根据解剖部位可以将消化道出血以屈氏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一、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系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胰腺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也属于此范畴。

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指在短期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

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病情危重的可危及生命。

根据病因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一)、常见病因:1. 胃十二指肠溃疡,约占一半,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

一般位于十二指肠球后壁或胃小弯。

出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被腐蚀的血管,静脉出血较为缓慢,动脉出血则呈搏动性喷射。

2.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约占25%,是危及生命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病因。

3. 出血性胃炎,又称糜烂性胃炎或应激性溃疡约占5%。

病人多有酗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病史,也可以发生在休克、脓毒症、烧伤、大手术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表现为表浅的大小不等的多发的胃粘膜糜烂,底部常有活动性出血和血块,部分病例仅见弥漫性渗血。

4. 胃癌约占2-4%。

癌组织缺血坏死,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侵蚀血管引起出血。

黑便症较呕血常见。

5. 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血管与胆道沟通,引起血液通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统称胆道。

最常见的病因是肝外伤,其他原因有肝血管瘤、肝肿瘤、肝脓肿、以及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等引起的胆道感染。

胆道出血三联症是胆绞痛、梗阻性黄疸和消化道出血。

6. 其它血管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它凝血机制障碍。

尿毒症。

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SLE。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消化道的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

轻者无症状,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等,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部位与病因:屈氏韧带以近的消化道出血称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至回盲部为中消化道出血,回盲部以远的称下消化道出血。

(一)、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病因有:①食管疾病,如食管喷门粘膜撕裂伤、食管癌、食管损伤(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所致损伤)、食管炎、食管憩室炎、主动脉瘤破如食管等;②胃十二指肠疾病:息肉、恒径动脉破裂、胃间质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血管瘤、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憩室、促胃液素瘤等;③胆道出血,如: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胆囊或胆管癌、胆道术后损伤,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瘤破入胆道;④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胰腺癌或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

(二)、中消化道出血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肠憩室、钩虫感染、各种良恶性肿瘤(小肠间质瘤、淋巴瘤、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缺血性肠病、肠系膜动脉栓塞、肠套叠及放射性肠炎等。

(三)、下消化道出血痔疮、肛裂时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常见的病因有:肠息肉、结肠癌、静脉曲张、神经内分泌肿瘤、炎症性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炎、感染性肠炎等)、肠道憩室、血管病变、肠套叠等。

(四)、全身性疾病不具特异性的累及部分消化道,也可弥散于全消化道。

1、血管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动脉粥样硬化、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3、其他,如: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或钩端螺旋体病等。

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及性质,与患者的年龄及循环功能的代偿性有关。

(一)、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健康宣教内容

消化道出血的健康宣教内容

消化道出血的健康宣教内容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胃肠道内流出的一种疾病。

多数情况下,消化道出血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如果情况严重,可能会出现休克、贫血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一些消化道出血的健康宣教内容:1.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可以更好地预防其发生。

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胃肠系统的炎症、存在胃肠道病变或肿瘤、消化系统出现寄生虫等。

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例如,适量饮酒,不暴饮暴食,避免吃过咸过辣的食物和过于刺激性的食品,避免食用不干净或未煮熟的食物等。

2.检查消化系统的健康如果有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腹胀等消化系统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消化道。

尤其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检查消化系统是必要的。

例如,胃镜、肠镜等检查可以有效发现消化道病变和肿瘤,以及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如何处理发生了消化道出血如果发生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处理。

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当然,发生出血症状时,就要停止吃东西和饮水,卧床休息,尽可能保持清淡的饮食和稳定的情绪。

同时要保持通气,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口腔和头部,以免破伤口引起更多的出血。

如果出现大量便血,随时观察意识、呼吸和脉搏情况,并保持劝喻沉睡的患者清醒。

4.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

一般情况下,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例如粥、米饭、淡白的鱼肉、蔬菜等,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饮食中也应该避免含有刺激性物质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酸味等。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定的营养,如维生素、蛋白质等。

5.长期的生活调整一旦发现自己患上了消化道出血,需要进行长期的生活调整。

首先要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和生活不规律等不利威胁;其次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营养并补充足够的水分;此外还要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和做运动。

长久以往这些做法可以有更好的效果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延缓疾病进展和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泰为美)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高舒达) 质子泵抑制剂(PPI) 奥美拉唑(洛赛克、奥克)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潘妥拉唑 雷贝拉唑(波利特) 埃索美拉唑(耐信)
pH 对 止 血 过 程 的 影 响


止血过程为高度pH敏感性反应
酸性环境不利止血
15%~20%患者持续出血或反复出血
出血高危因素 高龄患者 有严重伴随病 本次出血量大或短期内反复出血 特殊病因和部位出血(如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 消化性溃疡伴内镜下活动性出血或近期 出血征象
Clinical
Endoscopic
Low risk endoscopic findings High risk endoscopic findings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取 决于出血部位、量及速度 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量 大可为鲜红色或伴血凝块 与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失 血 性 外 周 循 环 衰 竭
程度随出血量多少而异 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 在10.7KPa (80mmHg)以下,呈 休克状态 外周血量不足,血管收缩,皮 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花斑, 体表浅静脉塌陷;可出现精神 委靡、烦躁不安,重者反应迟 钝、意识模糊 老年人死亡率高
3、胃镜检查: 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方法
可判断出血的部位、病因,及内镜下止血治疗。
Du
Du
Gu
食 管 静 脉 曲 张
十二指肠炎
钩虫病


急 性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病 人 的 处 理 流 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快速评估 血流动力学状态监测 快速补液
自限性出血(80%) “经验性药物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原则

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原则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其急诊处理原则如下:
1.评估病情: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稳定性。

检查血压、脉搏、呼吸等参数,以判
断是否存在严重失血并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立即抢救。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风。

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气
道管理措施,例如头部抬高或进行气管插管。

3.补液和输血: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状态,迅速静脉补液和输血。

选择适当
的液体类型(晶体液或胶体溶液)并监测血压、尿量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4.控制出血源:如果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应迅速找到并控制消化道出血的来源。

可通过内
窥镜检查、介入放射学技术或外科手术来实现。

止血措施可能包括电凝、夹闭出血血管或使用止血药物等。

5.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可以用于控制消化道出血。

例如,质子泵抑制剂(PPI)
或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或黏膜损伤的愈合。

其他药物如血管加压素类药物也可用于控制出血。

6.监测和观察: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化迹象,如意识状态改变、严重低血压等,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急诊处理消化道出血需要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

以上原则提供了一般的指导,但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的判断确定。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 1)上消化道大出血之后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 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 • 2)下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少量显性出血和急性大量出血三种类型。 慢性少量显性出血可见鲜红色、果酱样或咖啡色样便;少数患者出血速度慢,血液 在肠腔停滞时间过久大便会呈现黑色。急性大量出血可呈鲜红色血便。
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纵隔肿瘤、
脓肿破裂入食管。
6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 1.肠道恶性肿瘤:直肠癌、结肠癌、肠道恶性淋巴瘤、肉瘤、小肠腺癌、肠道转移性癌等。 • 2.息肉病变:结肠、直肠息肉、小肠息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等。 • 3.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放射性肠炎、肠结核、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等。 • 4.血管性疾病: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肠血管畸形等。 • 5.憩室病变:Meckel憩窀、肠道憩室病等 • 6.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血液系统疾病、 过敏性紫癜等。 • 7.其他:腹内疝、大肠缺血性疾病、腹外伤、肠气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空肠异位胰腺、肠
消化道出血
内三科
.
1
内容
• 何谓消化道出血
• 病因 • 临床表现
• 主要的护理问题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治疗措施
2
消化道出血的定义
• 消化道出血以Treitz(屈氏)韧带为界,
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
消化道出血指十二指肠与空肠移行部屈
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
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原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成为下段消化道出血。

临床根据失血与速度将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出血。

80%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自限性,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约占10%;主要是持续性出血和反复出血者;60岁以上患者出血死亡率占30%-50%;而下消化道出血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

【病因和分类】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现按消化道解剖位置分述如下。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这些病因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溃疡、食管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的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的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

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息肉、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杜氏病(Dieulafoy lesion)以及内镜诊断、治疗操作后引起的损伤。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蛔虫症、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出血管病变破裂出血,由十二指肠乳头部流入肠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囊肿出血破裂、重症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6、全身性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尿毒症(3)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4)应激: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某些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应激溃疡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二)下消化道出血原因据国内资料分析,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主要为大肠癌和大肠息肉,其次是肠道炎症性疾病和血管病变,憩室引起的出血少见。

今年来,血管病变作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比例在上升。

在西方国家,消化道憩室和血管病变是下消化道最常见病因,其次是结肠肿瘤和炎症性肠病。

1、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直肠肿瘤、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浸入直肠。

3、结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憩室、血管畸形、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等。

4、小肠疾病40岁以下的患者以小肠肿瘤,Meckel憩室,杜氏病、克罗恩病多发。

40岁以上者多见血管畸形,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的小肠疾病。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扭转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

(一)呕血、黑便和便血呕血、黑便和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特征性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多,呕血的颜色呈鲜红色。

小量出血则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

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暗红色;左半结肠及直肠出血,粪便颜色为鲜红色。

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因失血量过大,出血速度过快,出血不止可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乏力、心悸、冷汗、黑矇或晕厥;皮肤灰白、湿冷;体表静脉瘪陷;脉搏细弱、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同时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及时出血量不大,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贫血慢性消化道出血可能仅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

较严重的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相关临床表现,如:疲乏困倦、活动后心肌头昏、皮肤黏膜、甲床苍白等。

急性大出血后早期因有周围血管收缩与红细胞重新分布等生理调节,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的数值可无变化。

此后,大量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以补充失去的血浆容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因稀释而数值降低。

这种补偿作用一般在出血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完成,平均出血后刺激造血系统,血细胞增值活跃,外周血网织细胞增多。

(四)氮质血症可分为肠源性、肾性和肾前性氮质血症三种。

肠源性氮质血症指在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蛋白的分解产物在肠道备吸收,以至血中氮质升高。

肾前性氮质血症是由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造成肾血流暂时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排泄功能降低,以致氮质潴留。

在纠正低血压、休克后,血中尿素氮可迅速降至正常。

肾性氮质血症是由于严重而持久的休克造成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或失血更加重了原有肾病的肾损害,临床上可出现尿少或无尿。

(五)发热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可持续数日。

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同时要注意寻找其他因素,如合并其他部位感染。

【诊断】(一)临床表现1、消化道出血的识别一般情况下呕血和黑便常提示有消化道出血、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应注意鉴别。

首先应与鼻出血、拔牙或扁桃体切除而咽下血液所致者加以区别。

也需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相区别。

此外,口服禽兽血液、骨炭、铋剂和某些中药也可引起粪便发黑,应注意鉴别。

少数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尚未出现呕血、黑便而首先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因此凡患者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除排除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子宫异位妊娠破裂、自发性或创伤性肝、脾破裂、动脉瘤破裂、胸腔出血等疾病外,还要考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能。

直肠指检有助于较早发现尚未排除的血便。

有时尚需进行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

2、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临床上对出血量的精确估计比较困难,每日出血量>5~10ml时,粪隐血试验可呈现阳性反应;每日出血量达50~100ml以上,可出现黑便。

胃内积血量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

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一般无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失血又比较快时,患者可有头昏、乏力、心动过速和血压过低等表现。

严重性出血指3小时内需输血1500ml才能纠正其休克。

持续性的出血指在24小时之内的2次胃镜所见均为活动性出血。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估计,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所致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对血压、脉搏的动态观察。

根据患者的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测定,也可估计失血程度。

3、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有下列临床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须及时处理:①反复呕血,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色呈暗红色,伴有腹鸣亢进。

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积极补液输血后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有好转而又恶化;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

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④补液和尿量足够的情况下,学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4、出血病因和部位诊断消化性溃疡患者80%~90%都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或不适史,并在饮食不当、精神疲劳等诱因下并发出血,出血后疼痛可减轻,急诊或早期胃镜检查可发现溃疡出血灶。

有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史或出于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烧伤、手术、败血症等)者,其出血以急性胃黏膜病变为可能。

呕出大量鲜血而有慢性肝炎、血吸虫等病史、伴有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体征时,以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最大可能。

应当指出的是,肝硬化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不一定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有一部分患者出血可来自于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门脉高压性胃病、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45岁以上慢性持续性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伴有缺铁性贫、持续性上腹痛、厌食、消瘦、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5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及便血,应考虑结肠肿瘤。

60岁以上有冠心病,心房颤动病史的腹痛及便血者,缺血性肠病可能大。

突然腹痛、休克、便血者要立即想到动脉瘤破裂。

黄疸、发热、腹痛伴消化道出血时,胆源性出血不能除外。

(二)特殊诊断方法1、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其诊断正确率达80%~94%,可解决90%以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

内镜下诊断活动性出血是指病灶有喷血或渗血(ForrestI型),近期出血是指病灶呈黑褐色基底、粘连血块、血痂或见隆起的小血管(ForrestII型)。

仅见到病灶,但无上述表现,如能排除其他出血原因,也考虑为原出血灶(ForrestIII型)。

内镜检查发现病灶后,应取活组织检查或细胞刷检,以提高病灶性质诊断的正确性。

重复内镜检查,注意观察盲区可能有助于发现最初内镜检查遗漏的出血病变。

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直至降部,从而判断出血的部位、病因及出血情况。

一般主张在出血24~48小时内进行检查称急诊胃镜。

急诊胃镜最好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尽可能先纠正休克、补足血容量,改善贫血。

侧视镜则有利于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病变;检查时注射纳洛酮有助于发现胃肠道血管扩张症。

结肠镜是诊断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超声内镜、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均有助于提高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探条式小肠镜因操作费时,患者痛苦现已很少应用,推进式小肠镜可检测至屈氏韧带以下50~150cm,但对不明原因消化出血诊断率波动较大。

双气囊小肠镜,具有操作相对简便、患者痛苦减少等特点,可经口或结肠插入,如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理论上能检查整个肠道,最大优点在于通过活检进行诊断,并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治疗。

主要应用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诊断率43%~80%(平均64%),诊断和治疗的成功率55%~75%;与胶囊内镜诊断的一致率为61%~74%。

胶囊内镜是一种全新的消化道图像诊断系统。

当常规胃、肠镜检查阴性而疑有小肠镜内溃疡、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