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人民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业达标]1.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后世影响最大,书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
林则徐编译这本书,对当时禁烟斗争的现实意义包括( )①了解西方列强国情②寻求御敌的策略③维护中国司法主权④宣传商战的主X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四洲志》“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故①正确;林则徐的《四洲志》目的是了解英国情况,应对英国侵略,故②正确;《四洲志》主要是了解世界,有利于了解法律的是《各国律例》,故③错误;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的主X,故④错误。
故选A项。
2.中国必须把他们的“长技”学到手,“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才能富国强兵,有效地抵御侵略。
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是( )A.魏源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国必须把他们的‘长技’学到手”“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有效地抵御侵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所学知识,此观点是魏源提出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人物主要主X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均排除。
3.“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此番言论意在批评( )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维新派“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D.革命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答案 B解析“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指出了洋务派只意识到技术落后于他国,但坚持认为中国的政教风俗即政治、思想文化具有优越性而不触动的错误认识与实践,故B项正确。
林则徐、魏源属于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只是倡导学习西方的技术,而对中国的文化制度没有具体论述,故A项错误;维新派主X改变封建专制,故C项错误;革命派也主X改变政治制度,在中国实行某某某某,故D项错误。
2019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1“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 人民版必备3
3.1“顺乎世界之潮流”[基础巩固]1.《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解析: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有用之物”“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因此选B项。
答案:B2.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凌辱,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将中国引向近代化的道路。
中国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是( ) A.林则徐编译《四洲志》B.魏源编撰《海国图志》C.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D.戊戌变法解析: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故选C项。
答案:C3.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抵御西方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故选D项。
答案:D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解析: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选D项。
答案:D5.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 )A.宣传变法思想B.促进思想解放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行君主立宪解析:维新变法的主要功绩体现在思想解放方面,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B 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8页)必修三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借助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理清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的线索,准确理解各历史阶段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能分析找出各种思想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能读取相关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答有关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基本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思想文化的发展,即要继承和吸收,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感受先辈们为中国民主的独立与富强,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激发自己对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重难点(师)导课: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孙中山人物像及名言图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教师解说:1916年9月,孙中山到海宁盐官观看钱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那当时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导入本专题:近代世界之潮流: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向欧美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包括三部分: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思想理性化(启蒙运动)......那思想理性化对中国的影响有什么呢?我们开始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专题2、答疑解惑(1)解答基础巩固部分选择题:2、5、6、8。
(2)展示学生专题知识框架示意图,并予以表彰肯定3、基础检测A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表达,提出问题展示答案,学生重点记忆。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1.民主共和思想的提出(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首次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2)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
(3)1905年,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2.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人民版必修3
一二三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1)状况: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 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 (2)影响: ①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作好了舆论上的准 备。 ②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 4.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 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答案:B
(3)认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反映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思想的精 神,体现了他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应当说,康有为是“跪着 造反”的,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 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制的相关问题。A项是 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废八股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 所以错误。梁启超等人也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 极为保守,故C项错误。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如康有 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故D项错 误。 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 大多数举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B项为正 确答案。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1.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 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学习要点 (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 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 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质教学设计(4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
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理解以及运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导入: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的爱国人士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一条救国救民之路,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历程: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主题: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新课: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4)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2、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概况: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仿制西方战舰;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3、魏源——《海国图志》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思考:①材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主张?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练习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A.藐视西方科学技术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C.主张全盘西化D.未放弃天朝大国的观念答案:D2.观察如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②该漫画反映的派别是抵抗派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③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④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C3.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宣扬革新答案:D4.“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海国图志》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邯南人材料二19世纪末的梁启超及其《变法通议》。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请回答:(1)以上材料和图片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2)根据上述材料及图片,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答案:(1)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是维新派。
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2)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地深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1 精
3·1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中国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出现的背景,了解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人的民主共和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将教材知识线索化。
(2)“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2)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自我隔绝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指导学生联系必修一专题二、三与必修二专题二,体会“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整体情况。
进而根据专题导语回答三个问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过程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概括总结完成上述三个问题,进而引出“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的第一、二阶段。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之潮流”指什么?一、学习西方之第一阶段——学习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理由:“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补充就是为了说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身份,进而理解他们学习西方只在于“制夷”,而不是要推翻封建统治。
)(一)林则徐和魏源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社会矛盾、知识分子和统治者2.主要思想林则徐:主动了解外国情况,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和书籍(《华事夷言》),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素材1 人民版必修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通史概要: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抵抗派,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器物层次进行实践发动了洋务运动。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所以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重担就落在无产阶级的身上。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探寻救亡图存的“药方”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现代化过渡三个阶段:①学器物【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维新思想);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③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新的救国理论【探究一: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1“顺乎世界之潮流”1.(2019·三明三地三校高二期中联考)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樊篱开始被冲破,一些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 )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B.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新的眼光”是针对“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而言的,因此“新”应是指改变“贱夷狄”的观念,关注西方的思想文化,故答案为C。
2.(2018·广东学考)在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中,梁启超以热情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
他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
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
这反映了梁启超主张(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B.建立君主立宪制C.建立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贵族共和制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由材料“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B项符合题意。
3.(2018·江苏学考)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
这一批人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解析:选C。
根据“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批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C正确。
4.(2018·海南学考)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整合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
识整合
文明的传承、思想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在鸦片战争中,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遇到西学的挑战,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近代化的历程。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在长达百年的探索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激烈交锋,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奠定了西学的主流地位,但随着20世纪初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最终代替西方思想成为思想演变的主流。
这个艰难曲折发展的历程,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向俄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1。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作业2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一必修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检测]1.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空前的国耻,震动了中国朝野,刺激了中国知识界研究世界、研究西方的热情……给国人最直接的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由此萌发了新思潮。
对于新思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B.代表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析:选C。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的代表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习的“长技”主要是军事技术,属于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层面——器物层面,并未涉及政治制度。
2.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
该著述是( )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依据题干信息“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可知是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传自己的理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著作是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3.下表为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1860-1899年1902-1904年类别数量比重数量比重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解析:选A。
观察表中各类书籍的变化,可知自然科技书籍比重逐渐下降,人文社会类书籍逐渐增多,故选A项。
B、D两项表中未体现,从书籍的数量看,C项说法错误。
4.1905年有人在演讲中说:“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中,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
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立共和国呢?”这位演讲者有可能是( )A.康有为B.谭嗣同C.孙中山D.严复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立共和国呢”来看,演讲者强调成立共和国。
高中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人民版必修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目标分解1. 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2. 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3. 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宣传、发展以及初步实现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和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睁眼看世界”的?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其政治实践是什么?有何影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如何确立并实现的?本课内容集中,知识主线突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建议本课采取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教师也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让学生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收集史料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和收集的资料以加深对新思潮、康梁维新思想、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了解和认识。
帮助学生比较不同的主张,掌握各种不同主张的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中国近代各个阶级思想主张的能力,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注重探究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能独立收集、整理、运用历史资料。
注意运用自我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并且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1)日益尖锐。
社会矛盾(2)大多数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闭目塞听。
“统治者仍沉浸在(3)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新思想核心: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1)强国御侮之策。
(2)代表人物:“①睁眼看世界林则徐: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的人,主持编写《》《华事夷言》,四洲志”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魏源:编成《②》,系统阐述了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影响:①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索强国御侮之策。
世纪60②年代,洋务派以19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二、维新变法1.早期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的限制。
器物“”(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认为君主立宪制是康有为:出版《①孔子改制考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②梁启超:认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才是中国的出路。
时代潮流谭嗣同:批判③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天演论严复:出版《④》,宣扬“的进化论思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要求建立(2),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君主立宪制步意义。
宣传(3)、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天赋人权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的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走向共和1.背景(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知识分子认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思想蓬勃兴起。
民主共和2.方案的提出和确立(1)提出:1894年,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年1905(2)确立: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1)内容: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影响: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①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革命派关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受到了当时进步人士的拥护,许多知识分子投身革命事业。
11912.初步实现:4年正式成立。
中华民国日,1月[轻巧识记]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概念阐释]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名师点拨]1.不同派别的“体”“用”观洋务派的“体”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用”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
“中体西用”即最初冯桂芬所说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也就是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而维新派认为西方自有西方之“体”“用”,“体”“用”是无法分离的,“中体西用”的提法是错误的,即维新派主张既学技术,又学制度。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特点:①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②救亡图存: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③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成因: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易错提醒]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与康梁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质,而且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民主共和,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惧,作六经而大义明,传之其徒,行之天下,使人知君臣父子之纲,家知仁恕忠爱之道,不然则民如标枝,人如野鹿,贼心乱性,悍鸷狠愚。
……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康有为[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材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根据材料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教你读史]材料一注意以省略号分层,分析理解各层次之间的顺承关系。
注意材料二的出处,从出处获取信息是关键。
从材料三关键词“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分析当时的国内环境。
[提示] 把西方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外衣宣传变法。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2)成因: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1)据材料一,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哪方面技术?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思想特点。
[教你读史]材料出自《海国图志》,“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都是军事方面。
[提示] 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②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其思想一方面带有“向西方学习”的时代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材料二] 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2)据材料二,康有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影响如何?[教你读史]注意康有为言论的逻辑:“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为理论依据;“以我朝论之……”为变法主张。
[提示] 理论依据: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学说。
影响: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使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3)与材料二相比较,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较之康有为的思想有什么显著的变化?[教你读史]材料是孙中山的演说,把握关键词:“革命”、“共和”。
[提示] 康有为主张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暴力革命;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法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层层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5)走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一、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作用、特点二、全面评价维新思想的历史意义1.维新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戊戌变法运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开展,政治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道路行不通。
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最后清朝覆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
题组一“睁眼看世界”1.《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解析:选B 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有用之物”“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因此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