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报告,中国经济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下利用外资的形势
全球金融危机下利用外资的形势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个国家纷纷陷入经济低迷的境地。
在这个全球经济环境下,许多国家开始利用外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下利用外资的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外资。
外资指的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或购买股权的资金。
外资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合资企业或收购等形式进入一个国家。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经济活动的减少,许多国家的企业遇到了资金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国家采取了利用外资的措施。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纷纷放松了外商投资政策。
他们取消或放宽了一些投资限制,降低了外商投资的门槛,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这些国家认识到,吸引外资不仅可以为经济带来资金,还可以带来新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
因此,他们通过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来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是一个成功利用外资的例子。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吸引外资。
他们放宽了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开放了更多的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
此外,他们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例如提供税收优惠和贷款便利等,以鼓励外商投资。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成为外资投资的热点地区。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
为了重振经济,这些国家也开始利用外资。
例如,美国推出了一项名为“投资美国”的计划,鼓励外国企业来美国投资。
该计划提供了税收减免和其他激励措施,以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下利用外资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使得一些外国投资者对投资风险感到担忧。
此外,全球经济衰退也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使得一些外国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预期减少。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还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衰退,从而降低了外资的投资吸引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障碍,各个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外资。
经济危机的调查报告【3篇】
经济危机的调查报告【3篇】【篇1】经济危机的调查报告__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__市的基本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__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至_年底,全市GDP1901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
财政收入26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
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资金27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116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4万元。
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__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规划到_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0年,GDP在_的基础上翻两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__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_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
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0.61亿元,增长24.1%。
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6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5.46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81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0.77亿元,增长29.2%。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63.24亿元,增长33.7%,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
美国做空中国经济的阴谋大揭密
美国做空中国经济的阴谋大揭密1、人民币令人震惊的是,在上周一份致客户的邮件中,高盛竟建议客户退出一项人民币的看涨交易。
你没有看错。
高盛的这份报告并非将矛头指向萎靡的中国股市,或是充斥着"泡沫说"的房地产市场,而是人民币-写这份报告的是高盛驻伦敦的银行家詹姆斯·韦斯特伍德。
他建议称,投资者应退出潜在回报率为4.2%的第一轮押注。
资料显示,去年6月,该行建议买入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当时推荐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7550元。
如果按其合约到期日6月10日对应汇率计算,这项交易已带来了接近4%的回报。
人民币已升值接近5.5%,超过、达到美国国会对中国人民币5%的升值预期。
以后人民币升值空间会进一步缩小,因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合理的舆论压力大大降低。
市场担心中国经济会加速放缓甚至硬着陆,这对人民币显然是不利的。
从这个角度看,外资做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苗头。
2、房地产海外资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做空势力外围集结,咤风云的国际对冲基金大鳄再次“放话”做空中国。
美国“空头大师”詹姆斯·查诺斯(JamesChanos)正募集资金对赌中国房地产,称将比迪拜“惨1000倍”。
这些对冲基金以“投资过剩、资产泡沫、通胀、流动性紧缩”作为做空中国的途径,利用港股、美股、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绕道”做空。
亨德利认为,中国已现“产能过剩”征兆,而固定汇率制度带来的产出增长,将引发资产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价格暴跌。
姚炜认为信贷风险也是接下来要解决的,“今后3到5年正是刺激计划项目贷款还款的周期,如果到某一个时点经济过热太严重,这些投资会产生坏账风险,从而引起经济硬着陆。
”3、欧债传中国购入欧债6000亿被国际大鳄设局做空,中国或陷欧债陷阱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中国似乎正被搅入一场欧债多空对决战中。
上月末,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欧洲,在多个场合表态要购买更多的欧债,力挺欧元区经济,而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金融大鳄、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沽清了欧债,国际投行也纷纷看空欧元,令人质疑在此情况下中国投资欧债是否充满风险。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增长和变革。
与此同时,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和经营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时也将分析外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技术引进与创新外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使中国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并拥有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优势。
2.提供就业机会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为中国大量就业提供了机会。
这对中国的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降低了就业压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促进贸易发展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贸易额也在不断增加。
外资企业通过与中国本地供应链的合作,带来了更多的采购和销售机会。
这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增加税收收入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盈利也为中国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
这些税收可以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公共事业,进一步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挑战1.技术隔离与依赖虽然外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技术保护和商业秘密等因素,可能存在技术隔离的问题。
此外,中国企业对于外资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可能增加,导致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
2.不平等竞争外资企业通常拥有在全球范围内积累的资本和品牌优势,这使得他们在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中拥有不平等的地位。
某些外资企业还通过低价倾销等手段来抢占中国市场份额,对中国本土企业造成了威胁。
3.资源环境压力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扩张,对于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给中国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一些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可能会引发资源争夺、环境污染等问题。
4.金融风险与资本外流外资企业的进入和撤离都可能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造成一定的冲击。
突然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可能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带来潜在风险。
中外合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中外合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众多合资企业,中国国内的企业也开始与外国企业合作。
这些合资企业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外合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合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促进技术进步:外国企业有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与中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传授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技术进步。
2.创造就业岗位:合资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使得外国企业在中国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也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合资企业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尝试和探索国际市场的机会。
3.提高产品质量:合资企业的合作和共同经营,使得中外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达成共识,促进生产质量的提高。
二、合资企业对中国经济挑战和问题1.技术和经验的不对等:很多外国企业都是行业龙头,其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先进性远超过中国企业。
因此,在与外资企业合作时,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来自外方的技术和管理的威胁,并可能无法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好。
2.牺牲环境和人员安全: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一些合资企业在环保和人员安全方面的治理上可能存在疏漏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中国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3.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一些外资企业将中国市场视为核心市场,其生产和出口行为可能容易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外部依赖”的问题,当外国市场出现危机时,中国的产业链和经济体系预计也会受到影响。
三、应对措施1.促进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在合资过程中应把握学习机会,了解外方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自身经营发展中积极应用。
同时,中国政府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和鼓励,促进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2.强化环保治理和人员安全:针对外资企业在环保和人员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应加强监管和执法,要求合资企业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落实环保治理和人员安全相关制度。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重点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重点经济危机指的是一国或一地区整体经济在一段时间内遭遇的严重衰退和负增长。
一场经济危机不仅仅是对经济体系的冲击,也会对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对于中国这样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危机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
下面将从几个重点方面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经济危机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依靠出口对外贸易来维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而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全球需求下降,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这将使中国的出口受到冲击,出口订单减少,出口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导致大量失业和经济下滑。
其次,经济危机会对中国的投资造成影响。
由于经济不景气,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对于高风险项目的投资意愿减弱。
这将使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化,外资减少,国内投资增速放缓。
这对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带来阻碍,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
此外,经济危机还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金融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核心,而经济危机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
股票市场的下跌、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现象可能出现,这将带来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风险加大。
此外,企业的债务违约、金融机构的危机等也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动荡和崩溃。
这些金融风险将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和民众的生活。
另外,经济危机也会对中国的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经济下滑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大量的失业人口会出现,尤其是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这将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同时,经济危机还可能导致社会福利减少,社会矛盾加剧,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然而,尽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重大的,但中国也有一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首先,中国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应对出口下降的压力。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扩大公共支出等方式,鼓励国内消费。
其次,中国可以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此外,中国还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凸显。
国际经济外部冲击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国际贸易环境变得不稳定和不可预测。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依存度较高,一旦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造成影响,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冲击。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越来越大,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频频发生,这些事件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尤其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开放,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增加,使得中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冲击的风险更大。
三、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环境问题等日益严重,这些因素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比如,近年来中国大面积遭遇雾霾天气,这不仅对人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对国家的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一、出口下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一旦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出口受到影响不可避免。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等因素导致中国出口量下降,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投资受阻。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境内的外资投资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都产生了影响。
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受到限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压力。
三、经济增长下行。
国际经济的变化会影响国内的出口、投资等经济活动,这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等都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四、不稳定因素增加。
国际经济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多的不稳定性因素。
这些不稳定因素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影响。
五、政策调整压力增大。
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中国经济也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以适应新的形势,但这也使得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面临着更大的艰难和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当前中国经济⾯临哪些困难和挑战?英国《⾦融时报》⾸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撰⽂中指出,中国当前⾯临着四⼤主要挑战。
中国设想中的向繁荣的市场化经济转型将带来巨⼤考验。
北京⽅⾯必须果断⾏事,同时响应⼈民的要求。
但⽬前,在经济⽅⾯,似乎异常地优柔寡断。
这⼀观点值得关注。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发⽣什么转变?对于关⼼世界发展前景的⼈⽽⾔,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之⼀。
参加今年的中国发展⾼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为我提供了观察中国政策制定者如何看待未来挑战的⼀个不错的窗⼝。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的学者们为论坛准备的演讲和论⽂为我们提供了洞见。
中国当前⾯临着四⼤主要挑战。
第⼀是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既在数量上也在质量上。
第⼆是如何相对平稳地管控潜在增长不可避免的放缓。
第三是如何管理好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对接。
最后是如何掌控国内政治演进。
⾸先,中国已经接受了趋势增长率的下降。
“⼗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预计每年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5%。
虽然按国际标准衡量算快的,但对中国⽽⾔却是较慢——⾄少相对直⾄最近的⼏年(见图表)。
然⽽,这⼀增速仍将帮助中国实现2020年⼈均实际国内⽣产总值(GDP)⽐2010年翻⼀番,也将实现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2020年之前建成“⼩康社会”的⽬标。
到那时,按购买⼒平价算,中国实际⼈均GDP应该接近美国⽔平的三分之⼀。
中国整体增速⼤幅放缓并不必然导致国民福利增长⼤幅下滑。
过去,伴随经济急速增长的是低回报投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不平等⽇益加剧以及社会消费领域(尤其是环境、医疗和教育)投资不⾜。
即使GDP增长⼤幅放缓,中国也可能实现⼈民⽣活⽔平的快速提升。
实际上,如果能完全放弃GDP 增长⽬标、转⽽设定公共、私营部门消费增长⽬标,或许会更好。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外资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带来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创新,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可以为国内经济带来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提高了投资规模和水平,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外资企业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外资企业的进入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资企业的高薪和福利待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加入到外资企业中,而且随着外资企业产业链的扩大,带动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就业岗位的产生,从而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
3、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也带来了先进的产品和服务。
外资企业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可以对中国市场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追求,推动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1、挤压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往往会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特别是在某些行业中,外资企业往往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导致国内企业难以与之竞争。
2、对国内经济的掌控权有所影响某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会对国内经济的掌控权产生一定的影响。
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在中国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从而导致了对国内经济的掌控力度减弱。
3、环境和社会影响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对当地环境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一些行业中,外资企业对环保和公共利益问题的态度等问题与国内企业不一致,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结语: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样的,它既带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023年经济形势总结报告
2023年经济形势总结报告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总结报告一、概述2023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尽管面临一些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但总体经济形势依然向好。
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二、经济增长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左右,实际增长率略高于预期。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三、产业结构调整2023年,中国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领域的增长势头强劲。
四、消费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高于上年同期个百分点。
尤其是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智能化、绿色化、品质化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
五、投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个百分点。
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反映出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六、外贸形势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中国外贸带来一定压力。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措施,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
七、财政金融状况2023年,中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支出同比增长%。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八、展望未来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市场的扩大,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这对于各国的经济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危机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贸易、投资、就业和政府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经济危机对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贸易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中国的出口受到了冲击。
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中国出口商品的价值出现下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减少。
此外,由于国际贸易减少,中国的海关税收也会减少,对财政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投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由于危机使得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保持谨慎态度,对于投资于中国的信心减弱。
外资流入减少,对于中国国内需求的支持减弱,这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另外,由于在经济危机中,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受到限制,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也带来了困扰。
再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由于需求减少,许多企业无法顺利运营,这导致了大量的失业现象的出现。
失去工作的人们需要时间来转换就业方向,而这时候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得就业市场更加稳定化困难。
此外,由于企业的利润减少,许多企业开始裁员以减少成本,这也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
最后,中国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挑战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通过财政政策进行适度的增量调整,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政策,以刺激内需和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提高货币供应,刺激投资和消费。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和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从贸易、投资、就业和政府应对措施等方面来看,经济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应对危机,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自2007年起,全球经济陷入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由于多个因素的叠加而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规模动荡,进而引起经济衰退。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对中国出口型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
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大幅下降,进而对中国出口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由于出口对外贸易总额的占比较大,造成了外贸形势的恶劣,从而影响了国际收支和GDP增长率。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投资信心低落,外资流入量也大幅下降,加之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也促使中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推进既定的经济目标并加快新一轮的经济转型。
这些措施包括降息加强对外贸易依存度,扩大内需支持民间投资,推进产业升级加强经济转型发展,减少对外资依赖,大力发展国内市场,提高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等。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仍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中国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借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优势把握可能的机遇。
其次,应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通过提高民生保障、扩大内需、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增强国内市场的活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支出等。
最后,政府应大力推进金融改革与监管,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妥善应对金融风险,确保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
总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但也促使中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加快内需拉动、民生保障、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全球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机遇和动力。
最新整理六十年四次引进外资,各伴生两次危机.docx
最新整理六十年四次引进外资,各伴生两次危机六十年四次引进外资,各伴生两次危机一在中国当代史六十年中,发生了四次外资引进,每一次外资运作内容和结果类似——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各伴生两次经济危机。
中国“第一次外资”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在1950—1960年的十年期间,因苏联连续投资和单方面骤然中止投资而导致经济先高涨后下滑,造成1960年和1968年先后两次爆发赤字和就业危机。
中国“第二次外资”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1972—1979年,因西方设备技术及服务代价高昂而造成了1974—1976年、1979—1981年的两次赤字和就业危机。
中国“第三次外资”与20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同步,中央政府在承担过大的还债压力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扩大对外开放,造成1988—1989年的滞胀型危机和1993—1994年与三大赤字同步发生的通胀和失业率高企的经济危机。
这六次危机虽然都和“引进外资”或“对外开放”有紧密关联,但在危机发生时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国内财政、外汇和金融领域的赤字,基本上还属于经济系统的“内生性”危机。
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那次由城乡群体共同承担危机代价的改革及其后造成的内需下降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加快了融入全球化的步伐。
因而,1997—1998年和20xx—20xx年发生的这两次危机,则主要是受外部危机环境的影响。
据此,我们认为后两次危机与此前的六次危机不同,应该属于全球化条件下“第四次外资”带来的“输入型”危机。
中国的“第四次外资”,是在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外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状态,并顺遂形势纳入全球资本化的情况下发生的,归纳这两次输入型危机的相同点,我们发现两者真可谓别无二致。
其一,危机成因:在发生危机前,国内经济都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依赖出口拉动。
因此,当外部发生金融危机时,首先出现因出口需求减少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降、连带就业压力增加的困境。
其二,应对措施:与以往内生性危机爆发之后政府都采取紧缩方针完全相反,这两次输入型危机,政府都是以大规模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扩大投资、拉动内需,试图维持经济增速不显著跌落。
如何应对当前西方做空中国经济之势
《 中资银行 :在 实体经济疲 弱的环境 下 欧美各经济体 遭遇 不同程度 困难 ,六大
3 借鉴 历史 经验应 对西 方做 空 4日 , 惠 誉 把 中 国 宏 观 经 济 风 险 评 级 的 已经 显 露 无 遗 的 时 期 ,也 就 很 难 撇 清 发 中国
指 标 从 安 全 降至 和破 产 的冰 岛 同级 : 达 经 济 体 政 治 因 素 的 存 在 。 正 是 在做 空
如何应对 当前西方做 空 中国经济之势
口 李 拉 ( 津佥融资产交易所,天津 3(f ) 天 01 ) 21
对 中 国进 行 了 两 次 访 问 之 后 说 “ 国 中
内部到 处充斥着 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
不动 产 方 面 的 过 量 投 资 。 比如 说 光 鲜 靓
丽却旅客 寥寥 的机场和高速列车 、通往
311 索 罗 斯做 空 东 南 亚 .. 在 9 年 代 初 期 , 当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0
确 认为A 一 。与鲁 比尼相似 ,惠誉认 也 进 一 步 凸显 了 当 前 外 部 击 的 能量 与 正 处 于 经 济 衰 退 的 过 程 中 ,东 南 亚 国 家 A 级 中
为 , 由于 刨 纪 录 的 信 贷 扩 张 和 资 产 价 格 威 力 。 飙 升 , 中 国 在 2 3 年 中 以 前 爆 发 银 01 年
方面 ,对 实体 经济而言 ,人民币 度是各发展 中国家纷纷仿效 的样板 。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东 南 亚 各 国 经 济 过 热 的迹 象 愈 发 突 出 。 各 国 中 央 银 行 采 取 不 断 提 高 银 行 利 率 的 方 法来 降 低 通 货
期汇率连续第 1 个交易 日跌停 ,这一异 测 中 国经 济 的 崩 溃 或 硬 着 陆 。 从 2 1 方面 ,开发商资金链越绷越 紧,随时有 1 0 0 常现 象,在 人 民币汇率 的运行史 上颇为 年 开 始 , 随着 中 国 房 地 产 泡 沫 的进 一 步 断裂 的可能。美国 《 闻周刊 》也 曾把 新 罕见 。西 方着 手做空 中国经 济 ,而中国 膨胀 ,中国经 济崩 溃的声音再度 响起 ,
中国经济显露五大危机问题
中国经济显露五大危机问题2007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到底有没有过去?如果没有过去现在正处于哪个阶段?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中国在这场危机之中是否有崛起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经济危机没有过去仅是步入新的阶段“经济危机并没有过去,虽然从去年开始,很多国内外的专家认为: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并且经济已经开始恢复。
国外的政治家是因为选民的需要,会不断地强调经济形势不错。
但我们不能如此乐观,人云亦云。
必须对经济危机有一个比较正确地判断,我们认为危机确实是在好转,但是并没有过去,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李扬认为经济危机进入新阶段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个原因是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扭曲。
发展方式的扭曲问题表现为过度的依赖消费,对比中国是过度的依赖投资和出口。
在收入的范围内消费还无可厚非,但发达经济体已经超出了收入的能力进行消费,于是就要借债。
这次危机是债务危机,这个债务危机的实体经济根源是人们的过度消费。
企业、居民、政府都过度消费,都预支了自己的未来。
发达经济体由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才使得过度消费对全球都产生了影响。
所以才会因为美元出现问题,我国的储备就出现了问题。
以上是发展方式问题,它的经济结构是高端服务业,在全球的分工体系之中,发达经济体用他们高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产品和我们这些中等收入国家来交换实体产品。
但这种情况不能长期持续,我国也需要发展高端制造业,也需要发展高端服务业。
当我们有这种诉求,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之后,一定会对发达经济体产生冲击。
所以危机出现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要让制造业重新回归,这也印证了危机还没有过去。
第二个原因是发达经济体的财政问题。
经济危机是由于政府借债过多,但在解救经济危机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支出,支出没有税收支持,就需要借债。
导致危机的因素这几年已经恶化了,怎么能说危机过去了呢?第三个原因是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问题。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危机是指一国或多国经济系统中出现严重的下滑周期,特征是原有的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以及资本市场崩溃等。
经济危机通常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首先,经济危机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外贸易占国内GDP的很大比例。
经济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消费者购买力减弱,这将使中国的出口受到冲击。
订单减少,制造业产能过剩,将导致失业率上升,从而加剧中国的经济困境。
其次,经济危机会影响中国的外资流入。
外资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经济危机会导致国际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可能选择撤资或者暂缓投资,这将减少中国的外资流入。
外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
此外,经济危机还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金融市场的稳定对经济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而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股市崩盘和财务危机的爆发。
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影响到企业融资和发展能力,同时也会冲击到普通投资者的财富和消费信心。
中国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防止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中国经济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此外,经济危机还会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产生影响。
经济危机将导致许多企业倒闭或者裁员,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形势严峻。
失业率的上升会导致消费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通过扩大内需、鼓励创业和培训等措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就业形势。
然而,尽管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会带来负面影响,但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机遇。
首先,经济危机可能加速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危机时期,企业生存的艰难会促使其加速创新和提升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变。
同时,经济危机还使得资源价格下降,劳动力成本减少,为中国吸引外资提供了机会。
国内外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国内外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一、国内外金融危机的背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国内外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冲击了中国的实体经济。
此次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近10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它的影响的范围不仅局限于金融领域,而且涉及到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
二、国内外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一)出口贸易受到冲击中国是出口大国,因此,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出口贸易需求度急剧减少,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消费市场收缩,中国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以加工贸易和一些传统出口商品受影响的程度尤为严重。
(二)对外直接投资遭受打击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众多跨国企业大幅度削减外资投资,例如一些在华的外资企业纷纷减少投入,回收本金和退出中国市场。
房地产业受影响也严重,此外,金融业、汽车业、化工业等行业受影响程度在不同程度上大不相同。
(三)对内需市场增长也产生影响由于不断的经济增长,中国的国内市场变得愈加重要。
但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金融的不确定性持续加剧,影响到了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和投入,消费和投资意愿下降,导致内需的发展受到了削弱。
三、改善中国实体经济的途径(一)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消费等中国的实体经济存在着潜在的需求空间,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和措施,扩大内需市场,刺激消费市场,促进投资市场的发展,推进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合理结构。
(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类型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升级和改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增强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加速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新兴产业中国的经济结构必须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地加强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国企业才能迈向更高、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新的着力点。
(四)拓宽国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中国的实体经济离不开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很重要,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
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增长,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地位不断提升。
本文将以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为主题,探讨中国外商投资的现状、趋势和影响因素。
二、外商投资的现状 1. 外商投资规模的增长:近年来,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逐年增长,覆盖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
2. 行业分布的变化:中国外商投资的行业分布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如今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3. 区域分布的差异: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区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沿海地区和特定经济特区一直是外资集中的地区,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
三、外商投资的趋势 1. 开放度的提升: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外商投资的开放度。
通过不断推出投资便利化政策和法规,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机会。
2.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商投资也呈现出更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趋势。
投资重心逐渐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高附加值领域转移。
3. 创新合作的加强:中国一直倡导创新合作,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这种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能为外资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影响因素 1. 政策环境: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外商投资友好的政策环境。
不断出台的投资便利化政策和法规,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2. 市场前景: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升级,为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3. 人力资源和产业链: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也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
外资企业可以依托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链完整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五、总结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报告:中国的红色警报(全译本)2010年04月02日11:58本文来源于财新网此为美国著名投资公司GMO发表的研究报告,列出了中国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的十个特征。
报告一面世,就引起了中国是否存在泡沫的又一次大讨论编者按:3月23日,美国著名投资公司GMO发表了这篇研究报告。
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泡沫的又一次大讨论。
此前,今年1月,美国著名的空头投资者詹姆斯•查诺斯预言,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巨大的危机。
华尔街近年一直追捧中国,但内心深处的一丝隐忧始终存在。
这份报告把这种担忧表达了出来。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已经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反驳文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飙升未必是坏事》。
但李晶的观点不乏批评者。
财新网的名家博客Barrons即撰文驳斥。
财新网已经在3月31日刊登文章“美国著名基金预警:中国现狂热投机先兆”,介绍这篇报告。
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报告的内容,财新网将全文作了翻译,全文约1.2万字。
【财新网】(记者陈璐实习记者黄玉蕾译)金融危机之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前景十分萧条:家庭需要减债,西方政府不得不勒紧钱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许多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投资者的这种热情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有着13亿人口,且经济增长空间巨大。
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中国有非常好的增长记录。
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GDP增长了16倍。
那么其中的蹊跷在哪里呢?那就是,目前中国呈显出了许多投机狂热的特征。
本文的目的就是描述历史上一些著名泡沫的特征以及概述中国经济目前的脆弱性。
第一节:识别投机狂热和金融危机我们能够在泡沫破裂前就识别出投机狂热么?我们能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看出它的端倪么?纵观那些著名经济学家、央行官员以及华尔街权威人士在过去十年中的观点,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是:不可能!但事实上,泡沫还是可以在事前识别的。
尽管经常被忽略,但确实也有一些人在研究判断金融危机的先行指标。
几年前,这套指标中有不少指标反映,美国和其他一些地区的经济变的很脆弱。
而今天,这些红色警报盘旋在华尔街新宠――中国的上空。
过去的投机狂热和金融危机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下面,我将列出三个世纪以来著名泡沫的十大特征。
1.巨大的投资灾难往往始于一个令人信服的增长故事。
它可以是一些革命性的新技术,比如19世纪的铁路、20世纪20年代的收音机,或者最近的互联网。
即使这些技术都是真实的,但它们的预期增长率却可能被高估。
早期的快速增长,往往让人们推定,这种增长会持续到遥远的将来。
同理,这样的增长神话也可能针对某个特定的经济体。
某个经济体将有潜力成为霸主,在很多时候往往是投资者的一场空想。
1719年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源于就是被约翰·劳(John Law)的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所吸引,相信其可能使法国成为欧洲的霸主。
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京,投资者们蜂拥而至,就是因为相信日本可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对当局能力的盲目信任是另一个典型狂热的特征。
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联储的成立,人们相信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交替的周期已经终结。
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人们认为股票不再那么有风险,股票估值直线上涨。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相似的理由也悄悄流行,人们相信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已经驯服了经济周期。
“新范式”在新千年中的熊市中消失了。
很快,它被伯南克的“大缓和”理论所取代,伯南克认为,高水平的按揭债务是可行的,因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水平已大大提高。
哎,结果证明“大缓和”不过是又一个可笑的自我安慰:人们在被哄骗时,经常会自己安慰自己:“这一次是真的不同了”。
3.投资的普遍增加。
这是金融灾难的另一个先行指标。
在盲目的乐观中,资本经常被胡乱浪费。
只有泡沫破裂之后,这种错配的恶果才显示出来。
正如19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Mills)所说,“恐慌并不摧毁资本。
资本在此前因为投入毫无希望的无效项目中被摧毁,恐慌只是反映出被摧毁的程度。
”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狂热的铁路投资中,伦敦与Peterborough之间建了三条铁路。
但其实,只要一条铁路就够了。
技术泡沫破裂后,新的光纤网络过剩了很多年。
而IMF最近发布的一份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GDP中投资占比过高,往往会致使国家遭受最严重和长期的经济低迷。
4.腐败激增总是与巨大的繁荣相伴而来。
正如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新闻人、经济学家Walter Bagehot所说,“所有人在最快乐的时候总是最容易轻信别人,当他们拿到钱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欺骗他们的绝佳机会。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1929年大崩溃》(The Great Crash)一书中,描述一个欺诈行为的链条。
“在繁荣时期,人们总是放松的,愿意相信他人,钱总是很多。
但即使钱再多,也总有一些人要更多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贪污的比例就会增长,被发现的几率就会减少,收受的赃款也就会更多。
”5.宽松的货币。
货币供应的强劲增长是金融系统脆弱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自17世纪30年代得郁金香狂热事件以来,在所有的重大投机背后,总有宽松货币的身影。
低利率让投资者寻求更加高回报,更有风险的投资。
Walter Bagehot写道,“英国佬(John Bull)可以承受许多事情,但却不承受不住2%的利率。
”他评论道,当利率下降到如此微薄的水平,就驱使人们用千辛万苦攒下来的积蓄去投资一些不靠谱的东西——比如一条通往堪察加的运河、一条去沃切特的铁路、一个让死海复活的计划、以及一个往热带运输冰刀的企业。
6.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国家往往产生不合理的低利率,它虽然能轻易催生繁荣,但最终会以泡沫破裂终结。
欧洲货币联盟的创始人就是忽略了这点,他把低利率和繁荣的房地产带给了西班牙和爱尔兰这两个小成员国。
固定汇率还造成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也是金融不稳定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7.信贷疯狂增长。
危机通常发生在信贷长时间疯狂增长之后。
在繁荣经济时期借的债,最终无法偿还。
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研究表明,贷款严重偏离过去的轨道,呈现超乎寻常的增长,有80%的概率导致金融危机。
最近对过去一个半世纪的信贷繁荣的研究也表明,“信贷长期超常增长是金融危机的重要预测指标。
”8.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巨大投机狂热的另一个共同特征。
由于人们普遍相信当局不会让金融系统出现问题,贷款的繁荣往往因此走向极致。
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了纵容。
格林斯潘在美联储的任期之内,市场普遍相信,只要投机者遇到麻烦,他就降低利率,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格林斯潘对策”对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泡沫以及新千年的房地产热潮负有责任。
9.金融结构变得不稳定。
债务的增加并不是惟一需要担心的地方。
经济学家Hyman Minsky发现,在繁荣时期,金融结构变得不稳定。
用借来的钱进行的投资,回报无法偿付贷款。
(Minsky称其为“庞氏骗局”)。
结果就是,金融系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即使是平时微不足道的小事件,诸如利率小幅上升或者资产价格下降,也会酿成大事。
20世纪20年代的高杠杆率投资信托、最近十年来出现的次级债CDOs,都是庞氏骗局的典型例子。
10.快速上升的房地产价格。
有危险的贷款往往由房地产抵押担保,所以,贷款迅速增长与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同时出现,可以很确定地预告未来痛苦的泡沫破裂。
地产崩盘时,大量新建住房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西班牙、爱尔兰和美国,最近都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
总之,研究表明,信贷的迅速增加是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最重要的领先指标。
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是第二个最为可靠的危机指标。
低利率和快速的货币增长也是好的警告标志。
由于投资泡沫造成资本错配,房市的崩盘会造成严重且长期的经济衰退。
典型的投机狂热往往由一个令人信服的增长故事和对当局的盲目信任相伴而来。
这一切因道德风险和猖獗的腐败而变本加厉。
第二节:中国梦分析全球信贷紧缩和经济大衰退的巨大痛苦,似乎本应足以让世界各地对金融有个清醒的认识。
但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美国,大量发放便宜的货币尚未能成功地解救垂死的房地产市场。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诸多指标显示,中国已经出现了投机狂潮和金融脆弱的典型症状。
1.中国梦几个世纪以来,外国人都在想怎样从中国巨大数量的人口赚钱。
今天,中国梦比以往更加生动。
中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农村人口正逐步转移到城市。
未来十年,大约3亿农村人口会搬到城市,美国的人口不过也就3亿。
人们普遍预计,未来数年,中国将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
近几个月来,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并且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也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最大市场,近期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工人的工资是美国同行的十分之一,但未来会与西方国家看齐。
日本在1960年后的30年里就是如此。
中国必将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最近持这种观点的书不少,如马丁·杰克斯的《当中国统治世界》。
信心非常高。
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预期,令中国成为华尔街的宠儿。
如果他们是正确的,那么在未来几年中国工业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将成倍增长。
然而,就像上世纪90年代对互联网的预期,这其中很可能被夸大了。
就像对网络的狂热,投资者似乎不加批判地接受了中国的增长预期。
比如,声称城市的人口到2025年会再增加3.5亿,到时接近10亿。
但在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很可能被低估了,因为按照西方的标准,很多中国的农村地区的人口密集度其实已经很高。
更复杂的是,许多农村向城市的移民因为没有居住证,可能没有纳入官方的统计数字。
人均GDP是地方政府官员的一项考核指标,所以他们有动力低报人口数字。
许多新到城市的人没有户口,收入微薄,而且在过去10年的实际工资没有增长。
这些人构成了周期性的劳动力,找的到活的时候来到城市,找不到活时离开城市。
这些农民工为中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来支持中国的出口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像中国人口学专家学者所说,“将城市人口增长等同于中产阶级的人数增长,是片面的。
”华尔街趋向于淡化中国人口故事的黑暗面。
中国的人口到2015年将会下降。
同时劳动力数目也会见顶。
新增的劳动力也会快速下降,然而,正是这部分人来到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如果农民工数量减少,实际工资将可能上升,这让工人的消费能力增加。
但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这可能是双刃剑,因为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可能受到伤害。
近年来,城市化一直是中国的生产力增长的主要来源。
如果降低,那么未来的经济增长只有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2.我们相信中国政府20年前,有人争辩说“日本是不同的”,而东京的经济政策是优于西方的。
许多畅销书赞美那块太阳升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