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2)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单选题(二)

教育心理学单选题(二)

教育心理学(二)一单选题第四章学习心理1.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干道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是由()组成的。

A.认知内驱力B.成长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3.根据奥斯内尔的理论,学习是为了得到赞扬,属于()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直接动机4.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运气属于()A.外部、稳定、不可控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C.外部、不稳定、可控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5.学生为保持信息,对信息进行不断重复,以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现象策略称为()A.复述策略B.调节策略C.精加工策略D.计划策略6.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是()A.复述策略B.计划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7.学习迁移是()A.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学习转移C.学习定向D.学习定势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表达的是()A.记忆策略B.技能形成C.学习迁移D.知识形成9.概括化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贾德B.苛勒C.洛克D.加涅10.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又选择不可食用的(如棉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的配合B.变式C.比较D.直观性11.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12.记忆的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A.形象记忆B.情境记忆C.感觉记忆D.符号记忆1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时间是()秒。

A.10~20 B.20~40 C.60~120 D.80~1401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A.序列性B.逻辑性C.目的性D.认知性15.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其他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形成问题的表征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问题D.检验假设16.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研究的学者是()A.科尔伯格B.弗洛伊德C.皮亚杰D.马斯洛17.在()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儿童入学后必须以()为主导。

A.学习B.游戏C.体育D.文艺【答案】 A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人际关系的影响C.后进生的感受D.学生听课效果【答案】 B3、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答案】 C4、态度与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是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答案】 C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B.需要C.性格D.气质【答案】 C6、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答案】 C7、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答案】 A8、学校德育中的核心部分是( )A.德行的教育B.思想的教育C.政治的教育D.心理健康的教育【答案】 C9、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答案】 A1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 D11、我国古代第一次将“教”与“育”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教育”一词的著作是()A.《孟子.尽心上》B.《荀子》C.《论语》D.《中庸》【答案】 A12、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桑代克C.柯尔伯格D.戴尔【答案】 C13、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浅
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循序渐 进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平衡性)。 • 如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五
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其后,脑的发展又经 历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一个在五、六岁之 间,另一个在十三、十四岁之间。而在其它 时期,大脑的发育则相对平稳。可见,大脑 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因此,依赖于大脑发育 程度的心理发展也具备了不平衡性。
完成了整个登梯动作。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也是有连续性的。 • 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前一阶
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后一阶 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 抽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前一阶段形象思维 的发展。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注重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的衔接,既不要“拔苗 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 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一、发展及心理发展概述 • 1.何谓“发展”? •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是指事物有规律
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又有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 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都有着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由封闭到开发、由旧质到新质、 由成长到衰亡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
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编辑ppt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1.遗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 提,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 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的作用: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 内化学说
工具理论 语言符号系统
♦ 对教学的影响
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 者”。 2、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3、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 支架。 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 Student:I throw it-box. ♦ Teacher:You threw the box? ♦ Student:No,I threw in the box. ♦ Teacher:What did you throw in the box? ♦ Student:My----I pait? ♦ Teacher:Your painting. ♦ Student:Painting? ♦ Teacher:You know----Painting. ♦ Student:Yes,Painting. ♦ Teacher:You threw your painting in the box? ♦ Student:Yes,I threw my painting in the box.
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主 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 2、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必须成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促进个体 心理的发展。 ♦ 4、这个矛盾在个体生存的整个时期内是一直 存在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更为活跃,成年以 后,由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其作用虽然存 在,但已相对减弱。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答案】 B2、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

A.8岁左右B.9岁左右C.10岁左右D.11岁左右【答案】 B3、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收集被试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理的万法是()A.调查法B.问卷法C.测验法D.实验注【答案】 A4、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添加反射的理论都认为,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A.动机B.需要C.强化D.诱因【答案】 C5、老师对学生搜身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由B.人格尊严C.隐私权D.身心健康权【答案】 A6、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B.奧苏伯尔C.桑代克D.贾德【答案】 B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力价值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 D8、康复治疗的特点不包括A.康复团队模式B.终身康复治疗C.强调以患者完全恢复为目的D.强调患者主动参与E.强调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答案】 C9、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A.学生个体B.学生集体C.教师个体D.教师集体【答案】 B1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机【答案】 B11、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在()。

A.1901 年B.1903 年C.1904 年D.1905 年【答案】 D12、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B.威尔逊C.华生D.洛克【答案】 B13、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的是( ) 。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 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学校教育心理学 (2)

学校教育心理学 (2)

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包括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两个方面。

二、【简答】工作记忆的特点:1)保持时间段。

对新信息的保留时间大约是10到20秒。

也称作短时记忆。

2)容量有限。

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

3)信息处于激活状态。

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正在被个体意识着、思考着、使用者。

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进入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并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

然而,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使信息的进入和加工都受到限制。

为了增加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提高其加工效率,可以采取两条途径:组块和自动化。

三、【概念】激活的扩展:精制过程是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

新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新信息本身处于激活状态,以新信息为线索,通过学习者有意联想,储存在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一些与新信息有关的信息相继被激活,这一过程叫激活的扩展。

四、【填空、概念】1)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

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3)倒摄抑制: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

4)系列位置效应: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5)舌尖效应: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效应”。

五、【论述】结合遗忘的进程及影响因素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1)学习材料的性质。

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的慢。

2)学习材料的数量。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

3)学习进程。

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解答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解答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不定项选择题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福师(2021-2022)《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2)-辅导资料(答案)

福师(2021-2022)《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2)-辅导资料(答案)

福师[2021-2022]《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注:本科目作业有多套随机试卷,请核实是否与您的试卷顺序相一致!!!
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
1、在社会化发展理论中()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儿童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

[A]信任对怀疑
[B]自主对羞怯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C]
2、()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

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C]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112岁至145岁的年龄阶段称之为()。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青年初期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B]
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药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5、遵循()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A]系统性
[B]教育性
[C]客观性
[D]整体性。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

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第3章学习动机3.1复习笔记一、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2)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①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②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④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

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学生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2.学习动机的作用(1)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水平越高,其学习效果越好。

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因而不能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推断学习动机作用的强弱。

(2)动机水平与学业水平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学习活动才会产生最佳效果。

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往往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辩证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双向关系。

学习动机固然可以增加学生的行为方式来促进学习,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增加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的类型(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自身,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等。

外部动机指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部因素引起。

外部的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存在于其他情境中,学习活动只是满足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2)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分为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是指在希望得到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能隶属他人或团体并接受其影响,获得他人的赞许或认可的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力求取得学习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精品课件
• 5、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
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
略。
•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
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 (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 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 得到消极后果。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 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 就会削弱。
• (2)练习律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 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 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3)准备律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 一、学习的实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 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
的过程。
精品课件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 择倾向。
精品课件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智慧技能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例子
辨别己、已和巳的区别 从不同颜色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体 根据定义进行分类 解答例题,演示先乘除后加减 运用规则生成复杂问题的解法 采用复述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练习 陈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手写(执行)26个字母 志愿(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答案】 B2、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过程的教育是()。

A.现代教育B.传统教育C.素质教育D.创新教育【答案】 B3、教师或学校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4、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A.焦虑症B.强迫症C.恐怖症D.人格障碍【答案】 A5、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

”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

这位教师违背了()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答案】 D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探讨、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为( )。

A.讲授法B.研究法C.讨论法D.谈话法7、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C.测验时先做简单题目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答案】 A8、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班主任工作C.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D.少先队活动【答案】 C9、可用考察学习对知识的回忆且于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的是()。

A.选择题B.填空题C.是非题D.论文题【答案】 B10、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在()。

A.1904 年B.1922 年C.1949 年D.1986 年【答案】 A11、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成绩评定【答案】 B12、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A.作品分析B.问卷C.会谈D.实验【答案】 C13、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2.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 象和言语进行表征。
3.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将 符号表征转换适当行为,包括选择和组织 反应要素,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包括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
(三)观察学习的特点
首先,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 响相互作用的产物。
“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 就是期待的获得,没有外在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潜伏学习”实验
三、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 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 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 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 知的类别”。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这个词也有人 翻译成“完形”,但它除了完形的意思以外,还 有格式、结构、整体性以及动力性等内含。
惠太海默
(1880 ~ 1943)
苛勒
(1 88 7 ~ 1 9 6 7)
考夫卡
(1886 ~ 1941)
(一)学习的完形说
“心物同型说”,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许 多与外界事物相应的同型物,这就是格式塔, 即完形。 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进行 知觉认知重组,从而形成完形的过程。
情感领域的目标 (克拉斯沃尔:态度、兴趣、理想、 欣赏、适应方式)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辛普逊:知觉、心向、引导的反应、 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适应、创作)
(三)根据学习的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类
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认知策略
即学习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即学习“做什么” 个体通过学习掌握支配自己学习、记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忆和思维的技能。(普通认知策略、 特殊认知策略、反省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学习者学习促使身体灵活运动的能力 5.态度 学习者学习行为趋向的内部状态,它使 学习者的行为具有某种特定的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第2版)张大均 重难点笔记及课后习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2版)张大均 重难点笔记及课后习题解析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1.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2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2.1复习笔记2.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3章学习动机3.1复习笔记3.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4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1复习笔记4.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5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5.1复习笔记5.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6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6.1复习笔记6.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7章创造力及其培养7.1复习笔记7.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8章学习策略8.1复习笔记8.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9章品德及其形成9.1复习笔记9.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0章心理健康教育10.1复习笔记10.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1章美育心理11.1复习笔记11.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2章教师心理12.1复习笔记12.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3章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13.1复习笔记13.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4章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14.1复习笔记14.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5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15.1复习笔记15.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6章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16.1复习笔记16.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意思:①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②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③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从学科发展来看,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且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

大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大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大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1.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52.小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53.一般来说,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54.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5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5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57.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内部动机C.远景的间接动机D.外部动机58.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低级的动机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59.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B.社会意义C.动力来源D.个人的前途60.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61.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

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62.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63.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教育心理学2

教育心理学2

一.学习的分类:1.学习主体分类。

动物学习,仅限于消极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生理需要,主要依靠直接方式获取个体经验,动物学习局限于第一信号系统。

人类学习,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具有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性。

用动物学习来说明人类学习必将抹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三个特点: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机器学习,主要指计算机学习。

2.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

连锁学习,刺激—反应。

言语联想学习,刺激—反应,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

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后来加涅把前四类合并为一类,将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学习和定义概念学习,即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3.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这一类学习通常是有组织的。

智慧技能的学习,加涅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依次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

学校教育目标应包括态度的培养,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运动技能的学习。

4.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和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的理由而较执著地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这是一种( ) 。

A.认知失调B.功能固着C.态度定势D.情感障碍【答案】 C2、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A.教育目的B.行政管理C.教学业务D.后勤保障【答案】 C3、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 )。

A.教育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个案实验法【答案】 C4、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模象B.实物C.形象D.言语【答案】 B5、新生儿血中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了白蛋白结合转运能力,引起血中胆红素增加,造成神经系统出现中毒反应的属于()。

A.梗阻性黄疸B.肝细胞性黄疸C.核黄疸D.肝癌所致黄疸E.溶血性黄疸【答案】 C6、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答案】 C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培养学生的个性B.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C.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答案】 D8、我国古代的学校大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道尔顿制D.走班制【答案】 A9、提出道德教育“体谅模式”的是()。

A.皮亚杰B.班杜拉C.彼得·麦克费尔D.罗杰斯【答案】 C10、在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类中,行为问题管理属于()A.教学行为B.管理行为C.主教行为D.助教行为【答案】 B11、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答案】 A12、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模象B.实物C.形象D.言语【答案】 B13、被看作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中学历史教学初探[摘要]:迁移是学习的普遍一种现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迁移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以及正迁移与负迁移。

迁移规律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等。

重视迁移在历史教学的作用,掌握迁移的一般规律,明确迁移规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对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迁移学习历史教学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部分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纲要》还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则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上两个文件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走向社会后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诸多方面,迁移能力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体到历史学科来看,迁移能力的发展是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对此予以重视。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其实实质是经验的整合。

”○2一、历史教学中的迁移的类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迁移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具体讲,是具有的较高概况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况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例如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其背景都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方式都是暴力革命。

而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则同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这两种学习的影响属于水平迁移。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就属上位经验,而美日西欧经济发展各自原因则属于下位经验。

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反之则属自下而上的迁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上位知识,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日俄改革运动则属于下位知识,这两者之间是垂直迁移的关系。

(二)、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划分,可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例如对历史的表述可以借鉴语文的方法,在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可以借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描绘,或议论,重现历史的过去,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也可吸取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观察,研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又如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适用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这种迁移属于一般迁移。

再如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记忆比较困难,可采取一些特殊方法,如识记一组时间: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这种所谓“时间等距法”可以被很多地方使用,如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89年第二国际诞生,1989年东欧剧变,时间间隔是100年。

又如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开始,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925年五卅运动,1927年南昌起义,隔一年发生一件大事。

这种迁移则属于特殊迁移。

(三)、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划分。

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机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我们通常所谈论的大部分迁移都属于此类,如温故知新: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对法国美国革命的影响,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个体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也得益于各种水平的逆向迁移。

如学习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与英国革命类比,修正,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旧制度的阻碍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这种旧制度不仅仅是封建制度,还包括殖民制度等。

这样使原有经验结构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四)、正迁移与负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所举例子大都属于正迁移。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例如两个人名:法拉第与达拉第,学生往往互相混淆。

汽船,火车,汽车分别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就属于负迁移。

又如学生对印度1857—1859年民族起义与1905—1908年革命产生混淆。

二、迁移对历史教学的作用迁移现象在历史学习,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迁移规律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等,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对历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迁移是对已学历史知识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广泛的迁移,原有的经验得以改造,使之概括化,系统化,原有的经验结构才更为完善,例如复习《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了解汉唐盛世的基础上把历代王朝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归纳,以发现历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共性: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调整统治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科技的推广;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交流的密切;前代经济发展的经验;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在掌握共性的同时再把握每一个朝代的个性就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利用迁移规律可以有效挖掘历史隐性知识。

在历届历史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隐性知识的考察,例如考察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历史教材是没有这个内容,但这样考察并不超纲。

因为学生此前学习过太平天国运动,详细论述了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通过对比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发现两者都是农民的斗争,从内因看都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从外因看,都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时下有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汉武大帝》,《贞观之治》《康熙大帝》等,教学可应结合这些作品,并说明“汉武帝”是皇帝的谥号,“唐太宗”是庙号,而“贞观”和“康熙”是年号。

并指出古代中国没有“大帝”这种称法。

这种知识课本是没有写出的,需要教师利用迁移规律挖掘出的隐性知识。

再次,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

能力是将所学知识迁移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

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第四,迁移是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中学生求知欲强,思辨能力已有初步发展,他们关注时事政治和国际关系,也同样关注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为此现在高中的历史新课程在编写的时候不仅关注人类发展的历史,关注人类历史中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还特别关注现实、关注当今现代文明的基本意义。

在历史与现实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

教师在教学彼得一世改革时,在讲述17世纪俄国的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而决心效法西方实行改革,结果促进俄国迅速崛起。

与彼得一世处于同一时期的康熙皇帝,虽也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并亲自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从没有努力运用和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变革。

从这些历史教训中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我国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的意义,加强自己对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

三、历史教学中迁移产生的条件只有了解迁移产生对的条件,才能更好地促进迁移的教学。

历史教学中促进迁移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学习过程,态度与情感等方面。

以学习材料迁移产生是有条件的,必须正确认识迁移产生的条件,否则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结果适得其反。

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影响迁移的各种因素,利用或创设某些条件,以促进积极迁移的产生,克服消极迁移的影响。

分别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放在一起学习,三次工业革命放在一起学习,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放在一起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迁移。

(二)、原有认知结构(包括历史知识储备,原有知识概况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5由此可见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掌握的历史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迁移越容易。

一般来说教师的迁移能力比学生强,就是因为教师的历史知识比较丰富。

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切不可一心投机取巧。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经验的概况水平越高,适用范围就越广,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迁移效果越好。

比如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中总结出政权,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再依此考察美国,法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形势,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