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有些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引出基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转录:讲解转录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和加工。
4. 翻译:讲解翻译的过程,包括tRNA的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
5.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讲解基因如何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7.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性。
8.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9.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基因表达的调控:介绍基因表达在细胞分化、发育和生理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如启动子、增强子等。
2. 基因编辑技术:介绍CRISPR-Cas9等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基因、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控作用;2.掌握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理解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概念和结构;2.DNA的复制和转录;3.RNA的翻译和蛋白质的合成;4.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2.掌握DNA复制和转录、RNA翻译的机制;3.理解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向学生介绍基因和蛋白质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DNA复制、转录和RNA翻译等实验;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4.总结归纳法:指导学生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加深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基因与蛋白质的概念(15分钟)•通过举例引出基因和蛋白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基因和蛋白质的好奇心;•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向学生介绍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步:探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0分钟)1.学生自主探究或教师指导下进行DNA复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2.学生讨论DNA复制的机制,并理解DNA复制是基因表达的重要环节;3.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DNA转录的过程,探究RNA的合成过程。
第三步:分析RNA的翻译和蛋白质的合成(30分钟)1.学生了解RNA的结构和功能,理解RNA通过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过程;2.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了解蛋白质合成的机制;3.学生讨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第四步:讨论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对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五步:小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学生对本课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2)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3)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中心法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演示,观察和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利用基因表达工具,进行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实验操作;(3)通过案例分析,运用遗传信息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健康的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基因与DNA的关系:介绍基因的概念,解释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核糖体的作用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介绍中心法则,包括DNA到RNA、RNA到DNA、RNA到蛋白质以及RNA复制等过程。
4. 基因表达工具的使用:介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转染技术以及基因敲除等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遗传信息传递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2)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3)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中心法则。
2. 教学难点:(1)基因表达工具的使用;(2)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 利用模型演示,直观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 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基因表达工具的理解;4.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基因、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基因表达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遗传信息传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一、引言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编码着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承担着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功能。
因此,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对于理解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概述本教学设计主要介绍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步骤。
三、DNA复制1. DNA结构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状细胞素)组成,这些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双链结构。
2. DNA复制原理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前将一个DNA分子复制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子。
该过程由酶催化完成,其原理为:DNA双链解旋后,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链。
3. DNA复制过程(1)酶解:由核酸酶将双链断开。
(2)启动:由启动因子将DNA聚合酶固定在DNA上。
(3)合成:由DNA聚合酶沿模板链合成新链。
(4)终止:由终止因子将DNA聚合酶从模板链上拆下。
四、转录1. RNA结构R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组成,通常为单链结构。
2. 转录原理转录是指将DNA信息转换为RNA信息的过程。
该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完成,其原理为:RNA聚合酶沿着DNA模板链向下滑动,读取基因序列,将其转录成RNA分子。
3. 转录过程(1)启动:由启动因子将RNA聚合酶固定在DNA上。
(2)开放:由RNA聚合酶使DNA双链解开,形成一个开放的转录泡。
(3)核苷酸加入:由RNA聚合酶沿着模板链向下滑动,读取基因序列,并将核苷酸加入到正在生长的RNA链上。
(4)终止:当RNA聚合酶遇到终止信号时,停止加入核苷酸。
五、翻译1. 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这些氨基酸的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翻译原理翻译是指将RNA信息转换为蛋白质信息的过程。
该过程由核糖体催化完成,其原理为:核糖体沿着mRNA模板链向下滑动,读取三个碱基(称为密码子),并将对应的氨基酸加入到正在合成的多肽链上。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标解读(一)知识目标1、能说明转录的场所、模板、原料、条件、碱基配对、产物、信息传递。
2、能识别三种RNA。
3、能区别转录和DNA分子的复制。
(二)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方法,分析转录与DNA复制的区别。
2、能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更直观的分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前二章分别学习了“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
本节进一步阐明“基因如何起作用”,这既是前面内容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学习后面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本节内容在必修2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基因如何起作用”也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学好它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教学内容抽象复杂,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
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侧枝内容是DNA和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在侧枝内容中,前两个知识点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已经学习过,在本节只作简短的回顾和比较,后两个知识点虽是新内容,但也不必加深和拓展,只需初步了解。
在学习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一般过程,重点认识转录的过程和原理,比较转录与DNA的复制。
第二课时重在翻译的过程、原理,比较转录、翻译与DNA的复制、完成巩固练习等。
本部分设计针对第一课时展开。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必修1中学习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在必修2中学习过DNA分子的结构、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段”,这些都为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NA的转录一、课时安排二、教材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2019版)必修2第4章第1节的内容。
基于第3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作为本章的开篇,有助于学生认识基因作用机理,同时也为学习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等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探讨的是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和翻译,以及两者内在联系和信息传递过程,凸显生命的信息观,让学生理解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课本主要以图文的形式呈现RNA的结构特点、分类、DNA转录的过程等内容。
承接DNA的复制,为遗传信息的翻译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内容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为第1课时,以遗传信息的转录设计为主干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巩固复习DNA的复制,同时为学习翻译过程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认知中已具备DNA的基本结构和复制过程的知识,也学习过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及其合成位置。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知道引导学生学习转录知识时能够将DNA和RNA进行联系,并类比DNA复制学习DNA的转录过程,通过动手实践、资料分析、视频观看等多种途径学习DNA转录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1)基于科学史论证,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s息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渗透生命的信息观。
(2)通过比较DNA和RNA的结构,理解RNA适于作DNA的信使的原因,形成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渗透结构和功能观。
(3)通过观看模拟动画和阅读教材图文资料,概述遗传信息在转录过程中的传递规律,发展获取信息、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形成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的生命观念。
(4)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方式一同探索DNA转录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培育模型建模、资料分析等科学思维,锻炼小组合作、沟通交流等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RNA的结构与分类、DNA转录的过程教学难点:RNA和DNA结构的对比、阐述DNA转录的过程2、考虑RNA具备哪些特点可以充当起这个重任?提问学生,并根据回答做出适当的补充。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所在。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非常多,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侧枝内容是DNA与RNA 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在处理主干和侧枝内容关系时,要合理分配时间,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能力目标⑴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情感目标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四、学情分析通过第2章和第3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第四章紧扣前面的内容,引出“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充分利用开头的“问题探讨”、本节的插图以及联系一些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通过设计一些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让学生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举例和图示来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探索。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提出疑惑2、教师的教学准备: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可行的教学程序;制作《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各种材料视频和图片资料的准备等。
七.课时安排2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1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1课时)。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导入〗前面第三章,我们已经通过学习了解了基因的本质,并且知道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大家要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先来看两张图片。
展示两张恐龙的图片。
〖问〗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活动〗讨论、争论,形成新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材分析从学科知识体系看,初中生物课已经涉及了有关 DNA、基因、染色体核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性状有简单的介绍,但没有涉及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
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 2 前三章知识已指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主要执行者。
但没有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详细过程进行讲解。
本节知识就是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
从教材编排的特点看,必修 2《遗传与进化》的前三章以遗传学的发展史为主要线索,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本章基于对基因本质的认识,进一步阐明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前三章知识的进一步深入。
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所在。
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面中心法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 比较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者的不同点;(2)理解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概念;(3)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1)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归纳能力;(2)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激发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第2课时复习【温故知新】学生分析思考。
承上启下,引入引入 1. 转录得到的 RNA是不是蛋白质?其实学生通过破译电码“翻译”。
高中生物_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一、学科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科学思维:能够基于事实和证据采用适当的科学思维方法揭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以及RNA适于做DNA的信使的原因。
3.科学探究: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动手的能力,激发积极探索生物学知识的热情。
4.社会责任:形成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师:点评学生的预习情况,特别是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1.导入:以问题探讨的形式。
1、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2、生物的性状或生命的主要功能由什么物质承担?3、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的什么部位?4、细胞核中的DNA能不能到细胞质中去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NA与蛋白质之间有无中间物质充当信使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对本节内容的探讨与学习中。
师:展示科学实验:1955年,布拉舍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
如果往洋葱根尖细胞和变形虫中加入RNA 酶分解细胞质中的RNA,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就会停止。
而再加入从酵母菌中提取的RNA,则又能够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
生:得出结论,问题:DNA与蛋白质之间有无中间物质充当信使呢?答:有,是RNA2.知识梳理(1)RNA ——核糖核酸a. 基本单位:b. 空间结构特点:(2)RNA的分类:a.信使RNAb.转运RNAc.核糖体RNA(3)DNA和RNA 的主要区别:对位训练1构成人体的核酸有两种,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有多少种?碱基有多少种?( ) A.2种4种 B.4种4种C.5种5种D.8种5种思考探究1为什么RNA适合作DNA的信使呢?思考探究2根据以前学习的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阅读课本63页第三自然段及图4-4,试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遗传信息转录的场所是什么?可能需要哪些条件?结果形成了什么?(2)你认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应该是如何进行的?请简要叙述。
学生黑板展示基因的转录。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长乐华侨中学生物组周燕莺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集中讲述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可以说是本章的重点,因此本节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而应当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且复杂,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达到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情感目标: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讲述法等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遗传物质的转录
1、RNA
2、转录
二、遗传物质的翻译
1、密码子
2、翻译。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课稿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课稿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课稿1一、说教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选自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第1节。
本节可分为2个课时,以下说课围绕第2课时展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遗传信息的翻译、中心法则。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的基础上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的进一步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更系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中心法则。
二、说学情而我所面对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传播,已经初步形成了染色体、DNA、基因和蛋白质等基本概念,但是这些概念还是相对孤立的。
因此,在课中,我会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密码子表,描述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通过阅读资料卡片和模拟翻译的动态过程,概述翻译的过程及特点。
3、通过对比自身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总结,阐明中心法则的具体内容,认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基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的事实,认同当今生物可能有着共同的起源。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中心法则。
难点:遗传信息翻译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引导、直观展示、小组合作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程伊始,我会引导学生回忆转录的相关知识,提问:转录的场所是哪里?转录的产物是什么?去向如何?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能够回答,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产生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中。
我再顺势追问:mRNA上的遗传信息在细胞质中又是如何被破译的呢?引入新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也能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从而顺利地展开教学。
(二)新课教学1、遗传信息的翻译在了解翻译的过程之前,我会先引导学生认识密码子。
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而mRNA上碱基只有4种。
【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依据高中生物新课标的主要特点和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着眼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生物教学理念。
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基本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解答问题---得出结论”。
本节课还尝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即学生动脑设计模型,动手制作模型,课上应用模型演绎翻译的过程,并通过模型评价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前3章学习基因的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以及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学习了前3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因及作用机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⑴阐明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蛋白质上的过程;⑵说明转录和翻译发生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2.能力目标:⑴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提升观察、推理和形象思维等能力;⑵利用模型模拟翻译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⑴通过对遗传信息的有序性、准确性和独特性的理解,初步形成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⑵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生物知识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1.教学重点: ⑴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⑵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关系。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学习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好奇心强,善于探索新知。
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是在对DNA分子结构及复制过程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学习的,对基因、碱基配对等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知识十分抽象,RNA聚合酶、密码子及反密码子等概念难以理解,学生容易混淆。
高中生物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与基因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它决定了生物的某一性状。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是指DNA序列被复制成mRNA(信使RNA)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上的密码子被tRNA(转运RNA)带来的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 教学难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机制。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和实验演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的重要性;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为什么眼睛的颜色会遗传”,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确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 讲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让学生了解基因如何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4. 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解释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5.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操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的概念、基因的作用以及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问题,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与基因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实例,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介绍一些与基因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基因编辑技术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因、m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理解遗传信息、蛋白质和表型之间的关系。
3. 学会分析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基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包含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离心管等,以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 准备一些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 准备一些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通过PPT展示细胞结构和基因信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中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氨基酸的合成、转运和多肽链的折叠过程,引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主题。
随后,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 探究新知:(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场所和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方式是碱基互补配对。
(2)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通过多媒体展示密码子的概念和种类,让学生了解原核生物的遗传密码是简并的,同时了解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反密码子。
接着通过PPT展示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两者间的关系。
(3)遗传信息的翻译: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和特点,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介绍密码子的简并性、终止密码子的无义性等知识。
(4)原核生物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和真核生物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对比:通过PPT展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方面的异同点。
3.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氨基酸、搬运者和核糖体,模拟氨基酸的结合、转移和释放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本节课高考要求为Ⅱ级,要求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本节内容为高考高频考点之一,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命题多有涉及,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考查。
高考命题立意在能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是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进行授课时,采用在市编《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基础上,添加补充学案的方式。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也要贯彻这种做法。
一、课前预习
1.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基础知识,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第104页的“知识盘点梳理”填充。
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指导课程》104页上的“考纲预览导学”明确复习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支点阐释”初步明确复习方法。
2.抽查部分学生的市学案,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起到督促的作用。
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预设,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课堂探究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有:
1.出示“知识盘点梳理”的答案,让学生自主纠错。
本环节要求学生:(1)快速认真核对“知识盘点梳理”部分的答案;(2)同桌互助解决出错点,有疑问请提出;(3)纠错完毕,熟记基础知识。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释疑。
本部分特别强调三处:转录需要的酶是什么、翻译的场所在哪里、tRNA的结构及重要部位。
2.预习效果检测。
通过7个判断题,起到检查预习效果的作用,从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误区,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强化。
3.明确复习目标、体验高考真题、明确复习方法。
(1)结合“考纲预览导学”,对复习目标进行解读和强调。
(2)让学生做“高考零距体验”中的7个判断题,让学生感悟高考命题视角,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3)结合“学习支点阐释”,让学生明确复习方法。
4.考点透析归纳。
结合考纲,确立本节的三个重要考点分别为:①RNA的种
类、功能及RNA与DNA的区别;②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③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有关计算。
(1)考点1:RNA的种类、功能及RNA与DNA的区别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①对RNA的种类及功能进行了归纳整合;②设置三个小问题、一个练习题,对RNA与DNA的区别做了比较。
(2)考点2: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由于市学案对本考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归纳,单纯让学生去看这部分内容,就显得索然无味,基于这种分析,我采用设置问题串、其间穿插“牵线搭桥”、“知识归纳”、“对点训练”、“技法提炼”等活动栏目,很好的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分析tRNA上密码子及其对应的反密码子,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点和易混点。
在对这个考点进行复习时,重视了概念教学及章节间、模块间知识的前后关联,强化了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了对重要考点的复习。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及时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规范答题的习惯。
通过对典例1的分析,实现典例的例题功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3)考点3: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有关计算
(1)围绕上面图解及对应比例关系,设置问题,强化学生对运用上述比例时需要注意问题的理解。
通过学生填充学案上的“有关规律”部分,检查学生对该图解理解掌握情况。
(2)通过典例2及变式加强学生对相关比例运用能力。
(3)通过典例3,引出“有关碱基计算的问题”归纳,并对此类问题在高考中的考查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本考点的重要性。
5.知识网络构建。
(1)将本节的核心内容借助“中心法则”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某些词采用红色显示,加深学生印象。
通过这个环节,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
(2)再次提醒学生自检一下是否到达了预定的复习目标。
6.限时检测诊断。
利用市学案106页“限时检测诊断”中的部分题目,采用限时、赋分、做完后互批的形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考试素质。
三、课后巩固
布置完成市学案106-108页剩余题目,这些题目综合性较强,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力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