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当体温过高时,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此时,退烧药就成为了缓解症状的重要选择。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4 种常用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
对乙酰氨基酚,这是一种常见且相对安全的退烧药。
它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和孕妇。
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较为温和,通常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体温,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感。
其优点在于副作用相对较小,对胃肠道的刺激较轻,不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且,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很少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然而,对乙酰氨基酚也有一些局限性。
它的退热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可能需要较频繁地给药才能维持稳定的退热效果。
此外,如果过量使用,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布洛芬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在很多家庭的药箱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的退热作用更强一些,而且持续时间也较长。
布洛芬对于缓解由炎症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炎、牙痛等,效果也比较显著。
对于儿童的高热,布洛芬也是一种常用的选择。
不过,布洛芬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的患者,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此外,长期大量使用布洛芬还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不仅可以退热,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但在儿童发热的治疗中,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儿童感染病毒后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对肝脏和大脑造成损害。
对于成年人来说,阿司匹林的退热效果是不错的,但由于其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所以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应避免使用。
尼美舒利曾经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但由于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可能导致肝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在许多国家已经限制了其使用,尤其是在儿童中的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有何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退热有何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同为非处方类常用退热药物,作为家庭常备药,那么在发热的时候选用哪种药物更为合适呢?这两种药物的禁忌是什么?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区别二者虽然都具有解热镇痛的功能,但是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药效副作用上存在差异。
那么首先来了解一下二者的主要功效吧。
布洛芬,从化学结构上来书属于芳基丙酸类药物,主要功效就是退热镇痛以及抗炎,在这些方面的药效强度同阿司匹林相当。
并且布洛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血小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凝固,并且镇痛效果好,因此常用来缓解痛经。
对乙酰氨基酚的功能性则更少一些,其退热、镇痛的功效同布洛芬类似,针对不同症状各有千秋,而抗炎效果相比之下要弱许多。
但是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优势是毒副作用小,因为其药性温和,所以在很多的感冒药剂里都有它的存在。
二者在退热镇痛上的药效逻辑相似,同作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都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分泌来起到退热镇痛的效果,来降低因为发热和疼痛带来的痛苦。
因为前列腺素的合成分泌是加强身体防御机制的,因此当人身体处于正常状况的时候,是不会造成体温下降等症状的。
二者的退热减小速度也存在差异,布洛芬对退热的速度较慢,但是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对乙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刚开始慢,但是在半个小时后的退热效果会明显优于布洛芬。
二者的关于退热和疼痛的药效以及针对的症状不同存在差异,首先布洛芬的退热效能较强,但是其缺点是毒副作用较大,不可以频繁服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者在缓解疼痛方面对于不同症状各有不同的最佳效果,对乙氨基酚的镇痛效果主要体现在头痛以及关节炎此类症状,而布洛芬在缓解痛经引起的腹部绞痛则更为有效。
在安全性上,对乙氨基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除了少输症状如皮肤过敏等症状外,没有什么疾病禁忌。
而布洛芬的使用则需要避开很多特殊情况,比如心脏病、肾功能障碍、胃炎胃溃疡、肠胃不适等多种病症,都要避免布洛芬的服用,还要避开年纪过大以及同阿司匹林药效相冲等问题。
头痛退烧药比较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头痛退烧药比较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头痛退烧药比较: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头痛和发烧是常见的症状。
当我们感到不适时,通常会求助于头痛退烧药以帮助缓解症状。
常见的头痛退烧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这些药物在缓解头痛和退烧方面各有优劣之处。
本文将对这三种药物的特点、副作用、适应症和剂量进行详细的比较和探讨。
药物概述: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一种。
它具有退烧、镇痛和抗炎作用。
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通常被称为“泰诺林”或“扑热息痛”。
它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具有退烧和镇痛的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脑组织中的热原性化学物质来降低体温。
3. 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处方药,同样属于NSAIDs的一种。
它具有退烧、镇痛和消炎作用。
布洛芬可以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疼痛。
药效比较:1. 退烧效果: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可以有效退烧。
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作用较为明显,通常可以使体温在短时间内显著下降。
而布洛芬的退烧作用相对较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退烧效果。
2. 镇痛效果: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在缓解轻至中度头痛方面,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效果较为显著,而阿司匹林在治疗一些非炎症性头痛时的疗效较好。
3. 抗炎效果: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作为NSAIDs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的抗炎效果相对较弱,因此不适合用于处理炎症相关性头痛。
剂量和适应症: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剂量范围为325-1000毫克,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头痛、发烧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然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来说,使用阿司匹林需谨慎,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
2.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一般为325-1000毫克,适用于退烧和缓解轻至中度头痛。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效果好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效果好1. 引言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两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和退烧。
然而,许多人对于这两种药物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疑惑,不知道该选择哪种药物更适合自己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哪种药物的效果更好。
2. 布洛芬布洛芬,化学名2-(4-异丙苯基)丙酸,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它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缓解炎症和疼痛。
布洛芬具有较强的抗炎、退热和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疼痛和妇科疾病等。
然而,布洛芬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头晕、皮疹等。
长期大剂量使用布洛芬还可能引起胃溃疡和肾损害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布洛芬时,应注意适量使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属于非处方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减少炎症及疼痛的传导,从而发挥退烧和镇痛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退烧、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
相比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少,使用安全性较高。
但也需要注意,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对肝脏产生损害,因此仍需遵循适量使用的原则。
4.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比较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有效的疼痛缓解药物,但在某些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
•作用机制: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对疼痛和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则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缓解疼痛。
因此,布洛芬对于炎症相关的疼痛效果更好,而对乙酰氨基酚更适用于退烧和常见的轻到中度疼痛。
•副作用:布洛芬的副作用较多,包括胃肠道不适、头晕等,使用时需谨慎。
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过量使用仍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权衡利弊。
•适应症:布洛芬适用于关节炎、肌肉疼痛和妇科疾病等炎症相关的疼痛。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退烧、缓解头痛、牙痛、肌肉痛等症状。
对比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疼痛缓解效果
对比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疼痛缓解效果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
本文将对比这两种药物的疼痛缓解效果,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非处方药,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然而,它们在药理学和效果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其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镇痛作用。
布洛芬能有效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在缓解短期轻度到中度疼痛方面,如头痛、牙痛、肌肉疼痛以及因关节炎或月经痛引起的疼痛,布洛芬通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与布洛芬相比,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的疼痛感受中枢来达到镇痛效果。
对乙酰氨基酚常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牙痛等。
对乙酰氨基酚很少表现出抗炎作用,所以对于伴有炎症的疼痛,布洛芬可能更为适合。
然而,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有一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
布洛芬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消化不良和溃疡等。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通常是安全的,但长期滥用或超过推荐剂量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另外,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用药人群上也有一些限制。
布洛芬对哮喘和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不适用,而对乙酰氨基酚则不适用于有肝脏疾病的患者。
在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作为疼痛缓解药物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药物禁忌症谨慎选择。
如果疼痛伴有炎症,布洛芬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只是一般的轻度到中度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可能足够。
同时,按照正确剂量和使用时长使用药物,并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总之,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常用的非处方疼痛缓解药物。
布洛芬适用于炎症相关疼痛,而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一般疼痛。
在选择使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禁忌症进行慎重选择,并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在儿童退热中的对比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在儿童退热中的对比退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现发热时,一般要通过药物来控制体温。
目前常见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然而,哪种药物更加适合儿童退热呢?本文将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在儿童退热中的对比进行探讨。
1. 作用机制对比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退热、止痛。
它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前列腺素合成来降低体温。
布洛芬也是一种非处方药,具有退热、消炎、镇痛等作用。
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退热的作用。
2. 适用年龄对比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包括新生儿。
而布洛芬只适用于超过3个月大的儿童,因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布洛芬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3. 退热效果对比根据多项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退热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
然而,一项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布洛芬在缓解发热不适、改善呼吸道症状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因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布洛芬可能更适合儿童退热。
4. 不良反应对比虽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退热效果上相似,但两者的不良反应略有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在推荐剂量下较安全,但在过量使用时可能引起肝损伤。
布洛芬则更容易引起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选择剂量适宜、用药时间控制得当,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时,应注意以下事项:5.1 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 儿童不宜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合制剂,以避免超量用药。
- 儿童退热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适当剂量使用。
- 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以免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5.2 布洛芬的使用- 3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宜使用布洛芬,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 使用布洛芬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关于适当剂量和用药频率的建议。
- 布洛芬应饭后使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 长期使用布洛芬时,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血常规。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退烧药是一种常见的药品,用于降低体温并缓解发热症状。
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退烧药可供选择,每种退烧药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在本文中,将介绍并比较四种常用的退烧药,包括对其适应症、副作用和用法的讨论。
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退烧药。
1. 对布洛芬(Ibuprofen)的介绍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退烧和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和关节疼痛。
它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来减轻疼痛和降低发热。
此外,布洛芬还可用于缓解喉咙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其常见品牌包括布洛芬(Advil)和洛芬凯(Motrin)。
2. 布洛芬的优点和缺点布洛芬的优点之一是它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和退烧,通常在服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效。
另一个优点是,它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和成人。
然而,长期或过量使用布洛芬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如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因此,在使用布洛芬时,需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和指导,并确保符合剂量要求。
3. 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的介绍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也是非处方药。
它可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和关节疼痛,并可作为解热剂用于降低发热。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感知来减轻疼痛,并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以降低体温。
常见品牌包括泰诺林(Tylenol)和多普瑞(Doliprane)。
4. 对乙酰氨基酚的优点和缺点对乙酰氨基酚的优点之一是它相对安全,即使在儿童和孕妇中也可以安全使用。
它的作用时间持续较长,通常可维持4-6个小时。
然而,对乙酰氨基酚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如肝脏疾病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因其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此外,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导致肝脏中毒。
因此,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必须严格遵循剂量要求,并注意不要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5. 对亚洛司林(Aspirin)的介绍亚洛司林,也称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也属于NSAIDs。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药指南引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品,常用于缓解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然而,了解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用药方法以及潜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帮助读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1. 作用机制:对乙酰氨基酚具有退热和镇痛效果。
它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疼痛和发热信号的物质来发挥作用。
2. 适应症:对乙酰氨基酚广泛用于缓解发热、头痛、牙痛、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
它还可以用于缓解轻度的风湿痛和痛经。
3. 用药方法:根据个体情况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对乙酰氨基酚可口服或直肠给药。
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疼痛程度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500-1000毫克,每天最多服用4次。
儿童用药需要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
4. 副作用和禁忌症:对乙酰氨基酚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但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或呼吸困难。
不适用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和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个体。
布洛芬(Ibuprofen):1. 作用机制: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
它通过抑制体内产生炎症和疼痛介质的酶,减轻相关症状。
2. 适应症:布洛芬常用于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
此外,它也可以缓解月经痛和轻度需要镇静的口腔手术后的疼痛。
3. 用药方法:布洛芬可口服或者外用于皮肤(如凝胶或乳膏)。
剂量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年龄进行调整。
一般成人每次口服200-400毫克,每天最多服用3-4次。
儿童用药需要遵循医生建议。
4. 副作用和禁忌症:布洛芬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和溃疡。
长期高剂量使用还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
对布洛芬过敏、胃溃疡或正在使用其他非甾体消炎药的患者禁用。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
4种常用退烧药的比较退烧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药物之一,用于降低体温和缓解发热症状。
随着药物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退烧药。
本文将针对四种常用退烧药进行比较,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搭配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
一、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
它具有退烧、抗炎和镇痛的作用,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发热和疼痛。
该药通过阻断体内的炎症介质,降低体温和缓解发热症状。
然而,布洛芬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滥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二、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被广泛用于降低体温和缓解轻度的疼痛症状。
对乙酰氨基酚不仅具有退烧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它通过抑制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体温。
相较于其他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肝功能受损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肝损害,应避免滥用。
三、布洛芬搭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相互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退烧效果。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搭配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更有效地降低体温和缓解发热症状。
然而,在使用布洛芬搭配对乙酰氨基酚时,同样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超量使用和滥用。
四、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和退烧。
阿司匹林具有退烧、抗炎、镇痛和抗血栓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使用时需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此外,由于阿司匹林对血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特定人群中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中不推荐使用。
综上所述,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搭配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是常见的退烧药。
每种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选择合适的退烧药应根据个人情况、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药物的禁忌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使用退烧药时,应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用药时间,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退烧治疗。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比较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什么不同?乔安•罗因斯(美国儿科医生)解答: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药效都不错,不过,虽然两种药都有退烧和缓解疼痛的基本作用,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副作用还是有所不同。
布洛芬的是靠控制人体产生的脂肪酸量(即前列腺素)来发挥药效的。
除了退烧、减轻前列腺素引起的身体疼痛外,布洛芬还能消炎(即消除红肿)。
布洛芬的药劲比对乙酰氨基酚稍微强大一些,药效发挥的时间也长一些,所以医生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要吃布洛芬,因为如果宝宝的体温和炎症在一段时间内被掩盖的话,会影响对宝宝病情严重程度的观察。
布洛芬的另一个缺点是胃肠道反应,宝宝生病后,本身吃饭就比较差,加上药物,会更影响宝宝的食欲,所以如果你的宝宝大到可以吃布洛芬了,你也可以选择让他随饭一起吃药,或者先喂他饭,再喂他药。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他肠胃的刺激。
虽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一样,也能退烧,缓解疼痛,但它不能消炎。
虽然科学家目前对对乙酰氨基酚的确切原理还没有明确定论,但他们认为这种药影响的不是炎症细胞,而是神经细胞。
与布洛芬相比,对乙酰氨基酚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作用更小些,所以你不一定需要让宝宝随饭吃药。
然而如果大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所以医生建议你选择适合孩子的最小剂量,并且至少每隔4~6小时吃一次药,24小时内服药次数不要超过4次。
布洛芬由于药效较长,所以要求每隔6~8小时吃一次,24小时内不要超过3次。
不管你给宝宝吃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一定要根据他的体重给他选择正确的剂量。
虽然通常药品说明书上都会同时标注宝宝的年龄,但你还是要以他的体重为准。
如果你不能确定宝宝该吃多少药,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需要提醒你的是,有时候爸爸妈妈偶尔会因为用药的器具不当,给宝宝服药过量。
比如说,婴儿滴剂必须用药品随附的滴管服用,如果用勺子喂就很容易过量。
另外,不同形式的药物浓度不同,作用强度也不同,比如混悬滴剂的浓度就比混悬液大。
所以,在给宝宝服药时一定要严格注意用量。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效果好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效果好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头疼、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而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这些不适。
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两种药物的区别和效果并不清楚。
本文将从用途、作用机制、副作用等方面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比较,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用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用途上有一定的区别。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缓解头疼、牙疼、关节痛、肌肉疼痛以及发烧等症状。
而布洛芬则更适用于缓解关节炎、肌肉扭伤、痛经、骨折等引起的剧烈疼痛。
根据具体症状和疾病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适合的药物。
作用机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作用机制上也存在差异。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的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疼痛和降低发热。
而布洛芬则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其作用更加全面。
布洛芬不仅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还可以减少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更好地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在选择使用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相对来说副作用较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但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而布洛芬副作用相对较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溃疡、胃出血、肾功能损害等。
特别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布洛芬时,应密切关注肾功能和胃肠道的状况,注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意事项在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服用前先阅读药物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遵守药物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不可超量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为可购买的非处方药,但仍需谨慎使用。
结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常用的止痛药,其在用途、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考虑症状和具体情况,如果仅为缓解轻度头痛或发烧,对乙酰氨基酚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若患有关节炎、痛经等需要更强效止痛作用时,布洛芬可能更适合。
然而,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药物的正确和安全使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更安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更安全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布洛芬。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它可以用来缓解头痛、关节炎、肌肉疼痛和月经痛等症状。
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的一种酶来减少炎症和疼痛,但同时也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痛、消化不良和溃疡等。
此外,长期或过量使用布洛芬还可能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
因此,使用布洛芬时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常用于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和发烧等症状。
与布洛芬不同,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因此更适合那些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的人群。
然而,长期或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甚至导致肝功能损伤。
因此,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同样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
综合来看,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可以缓解疼痛和发烧的药物,但它们的安全性存在一定差异。
布洛芬在缓解疼痛和炎症的效果更为显著,但可能对胃肠道、肾脏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刺激较小,更适合那些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的人群,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因此,在选择使用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时,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禁忌症进行合理选择,并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常见的非处方药,它们在缓解疼痛和发烧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希望大家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能够谨慎对待,保持健康。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儿童发热中的临床应用细则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儿童发热临床应用细则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致热原的反应,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
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儿舒适度。
对于发热儿童应重点评估患有严重疾病的危险性及查找病因。
2月龄以上高热伴明显不适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应注意特殊情况下解热镇痛药的应用。
一、儿童常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1)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临床指南推荐用于儿童发热对症处理的治疗药物。
(2)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布洛芬为丙酸衍生物,二者均有很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两药均抑制环氧酶(CoX)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解热作用。
(3)给药剂量适当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较少。
对乙酰氨基酚对胃无刺激性,不引起胃出血,偶见皮疹、尊麻疹、药物热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布洛芬一般为轻度的胃、肠部不适,偶有皮疹、耳鸣、头痛及转氨酶升高等Q二、儿童发热管理的目标(1)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2)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3)积极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
三、儿童发热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合理应用(1)遵循五R原则:即合适的病人(rightpatient)合适的药物(rightdrug)、合适的剂量(rightdose)>合适的给药时间(righttime)>合适的给药途径(rightroute)o除了坚持合理用药的5R原则,还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肝肾功能状态、药物间相互作用、特殊情况下应用问题等。
(2)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238.21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呻噪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3)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哪个更安全
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哪个更安全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常见的非处方药品,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
虽然它们都属于非处方药品,但很多人对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所担忧。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安全性,并讨论它们的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症。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
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和降低发热。
它的镇痛和退热作用被认为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痛觉传导和发热反应而实现的。
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相对较高,适用于大多数人,包括儿童和孕妇。
然而,长期或过量使用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时间间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布洛芬的安全性。
布洛芬也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消炎药物(NSAIDs)。
它具有镇痛、退烧和抗炎作用,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作用。
布洛芬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与乙酰氨基酚相比,它的使用范围可能稍有限制。
布洛芬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胃溃疡或胃出血史的患者以及对NSAIDs过敏的人。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布洛芬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和溃疡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时间间隔。
当选择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时,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和具体症状。
某些人可能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过敏,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此外,使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使用,并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长期或过量使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肝脏损伤、胃肠道出血和溃疡等。
因此,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尽快就医。
综上所述,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常见的非处方药,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
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大多数人,包括儿童和孕妇。
布洛芬也是安全的药物,但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可能存在禁忌症。
在选择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时,应考虑个体差异和具体症状,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论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的退烧作用
论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的退烧作用浅谈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的退烧应用,为了方便大家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们。
标签:退烧药;儿童讨论:1.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对乙酰氨基酚药理:药效学本品镇痛作用的机制尚未十分明了,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包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后者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使痛觉受体敏感的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合成有关。
解热作用则可能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而起作用,可能与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药动学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
小量时(血药浓度<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可达43%。
本品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
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
半衰期β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脏疾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小儿则有所缩短。
口服后0.5~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剂量在650mg 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20μg/ml,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
哺乳期间妇女服用本品650mg,1~2小时报乳汁中浓度为10~15μg/ml;半衰期β为1.35~3.5小时。
本品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 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适应症: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而镇痛作用较弱。
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
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 千克,则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是150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 毫克的滴剂,那150 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千克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更安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更安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常见的非处方药,用于缓解疼痛和退烧。
两者都属于非处方药,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
然而,就安全性而言,布洛芬相对来说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而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更高。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药物,它可以缓解疼痛和退烧,也可用于治疗炎症。
该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和发热。
然而,长期或滥用布洛芬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布洛芬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消化道溃疡和胃出血等胃肠道问题,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有相关疾病的人来说。
此外,布洛芬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
因此,在使用布洛芬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
相比之下,对乙酰氨基酚在安全性上更高。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体内的疼痛和发热物质的产生起效。
它的安全性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一般而言不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也较少引发胃肠道问题。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与心血管风险之间并未有明显的关联,因此在这方面相对较为安全。
然而,即使对乙酰氨基酚相对较为安全,仍然需要在使用时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长。
长期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甚至引发药物性肝炎。
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标签上的剂量和用药频率使用。
总而言之,对乙酰氨基酚相对来说更安全,因为它一般对消化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较小。
不过,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药物,都需要慎重使用。
在使用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使用。
此外,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对比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细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环氧化酶(COX)的生物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与聚积,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风湿作用。
它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以及各类轻中度疼痛的一线用药。
自1898年阿司匹林首次合成,NSAIDs上市品种已近百种,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氟比洛芬、氯诺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酮咯酸、帕瑞昔布等。
NSAIDs使用不当可能增加胃肠道溃疡、出血、心血管不良事件等风险。
如果病人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可使用选择性COX-2 抑制剂(如塞来昔布)。
因此,禁止同时使用两种NSAIDs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之为扑热息痛,商品名为泰诺、百服宁、必理通、散利痛、醋氨酚等,属于乙酰苯胺衍生物。
历史上曾因为对其药理学机制不清楚,一度被划归至NSAIDs。
随着认识的提高,发现其在药理机制和副作用上均与NSAIDs不一样,进而成为独立的一个分类。
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单用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与NSAIDs不同,对乙酰氨基酚无外周COX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弱。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中枢发挥镇痛、解热作用,并能抑制下行5-羟色胺能通路和抑制中枢一氧化氮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其具体机制仍有待阐明。
对乙酰氨基酚不损伤胃粘膜,对血小板功能也不产生影响,但过量使用可引起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欧美学会的专家指南及共识均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作为治疗骨关节炎和腰背痛的首选一线治疗药物。
目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已经成为家庭常备的解热镇痛药物。
然而,二者的化学结构、作用强度、不良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别。
结论:1.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肝功能不全者除外),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2、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关节炎患者,优先使用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同时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同时服用
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吃药是为了缓解症状,有症状了吃些对症的药物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一点症状,就没必要太早吃药也没有必要吃药来预防。
真的出现了发烧,选用一种退烧药物就可以了,因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者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理作用。
虽然二者同时服用可能会比单一使用一种对退热更有效,但尚不明确这种降温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且二者同时服用,容易导致人体体温下降过快,严重者还会出现体温过低,出汗过多、心慌等症状。
与此同时,二者产生叠加作用,会对胃肠道系统还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比如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等。
并且布洛芬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的药品。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所有胡乱用药背后的风险,都需要自己来承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如果物理降温没有效果,对于腋下温度超过38.5℃的宝宝,还是要使用退烧药。
使用退烧药的目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其二是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
提示一点:有过一两次高热惊厥通常不会对宝宝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但反复高热惊厥对宝宝大脑多少会造成一些损伤,一部分会转变为复杂型高热惊厥或者癫痫,应该尽量避免。
因此有过高热惊厥史的宝宝在体温达到38℃时就可以考虑药物降温。
另外,降温是为了避免引发高热惊厥,因此使用退烧药降温的目的不是要把体温降到平时的正常温度,而是降低到38.5℃以下就可以了。
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皆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会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好比一个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这个人的各种绰号的关系一样。
它们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 毫克,每4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
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千克,则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是150 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 毫克的滴剂,那150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 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 千克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常规推荐剂量为每次500 毫克或650 毫克,每4~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单次最大剂量1000 毫克,一天最大剂量4000毫克。
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
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
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
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详见第243页附录2《常见感冒药所含有效成分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液体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
在国外,肛门给药实际上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
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
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
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
所以,一般口服的最大剂量是每千克体重每次15毫克,用栓剂的时候,用的剂量就要相应大一点,每千克体重每次最大剂量可以用到20 毫克。
我在药房里给病人发栓剂的时候,曾经有患者不好意思地问我:“用了药栓什么时候把它拿出来?”这虽然是个好笑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很多中国人对这一剂型的陌生,病人觉得有个东西放进肛门里,就应该过一段时间再把它取出来。
实际上,栓剂放进去后,就不用管它了,因为它自己会溶化,释放出药物发挥作用,剩下辅料直接被身体吸收了。
顺便透露个小秘密,栓剂最初的生产灵感可是来源于巧克力,大家都知道可可豆脂是巧克力的组成部分,它在体温下能迅速溶化,对黏膜的刺激性很小,可塑性也好,因此也是一种优良的药用辅料,常常拿它来制作栓剂。
因为中国人比较难以接受这个方式给药,所以栓剂在中国用得不多,有一些家长以为中国没有退热栓剂,所以会到网上海淘。
海外的卖家会说,这个退热栓更好,你淘这个,有的家长就淘回来了。
其实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海淘回来的药,说明书是用当地的语言写的,很容易误用。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在网上淘了一盒对乙酰氨基酚栓,买来后放在家里的药箱里。
有一次她不在家,家里的老人刚好发现宝宝有点便秘了,就给宝宝用了。
因为老人看不懂说明书,在惯性思维下,以为栓剂就是通便的,结果用错药了。
所以再次提醒家长们,对乙酰氨基酚的栓剂国内其实是有的,可以在药店买得到,不必海淘。
布洛芬适用于6 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退烧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
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
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芬必得等。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次每千克体重10 毫克,每6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
成人常规用量为每次200~400毫克,每6~8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一天最大剂量2400 毫克。
不超过最大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
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
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
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
持续高烧不退,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
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
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
另外,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
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像洗温水澡或温湿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