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秘密-一年级阅读
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要点(素材)-四年级上册科学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第20课《声音的产生》1. 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2. 怎样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答: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停止。
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声音具有能量。
声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5. 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水会飞溅)水飞溅说明什么?(音叉在振动)6. 为什么蜡烛火焰会来回晃动?答:敲击鼓面,发出的鼓声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进而振动了蜡烛火焰,这表明鼓声具有能量。
7. 利用声能的现象: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人的听力是有听觉阈限的,有的声音能听到,太高或者太低的声音都听不到。
9.为什么用力弯曲尺子,他并不能发出声音,而轻轻拨动就能发出声音?因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力弯曲尺子只会使它变形,并不能产生振动。
轻轻拨动尺子尺子产生了振动,所以能发出声音。
10.哪些现象能说明声音有能量?声音很大,震的耳朵疼。
敲击鼓面,旁边蜡烛的火焰会晃动。
爆炸产生的巨大声音让周围玻璃破碎。
超声波碎石等。
11. 音叉上的数字代表音叉的固有频率数,字母代表频率的单位赫兹。
12.实验、【声音的产生】【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实验器材】空纸盒、橡皮筋、小鼓、豆粒、音叉、水槽、水。
【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用槌敲音叉后,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 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温馨提示】1、用手拨动橡皮筋时不要用力过猛。
2、要轻敲鼓面,避免用力过多敲坏鼓面。
蜜蜂发声的秘密_小学作文
蜜蜂发声的秘密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蜜蜂发声的秘密,感谢您的阅读!
“嗡嗡,嗡嗡……”一群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那声音真好听,就像一曲悠扬悦耳的琴声。
我拽着爸爸的衣角问:“爸爸,蜜蜂会弹琴吗?”
“弹琴?噢,你说蜜蜂呀,它会。
你看它背上的两只翅膀,不就是两架二弦琴吗?那美妙的琴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
“不对,不对!爸爸在骗我。
老师说昆虫的翅膀是用来飞行的。
”
“你们老师说得对,昆虫的翅膀主要是用来飞行,可是有些昆虫的翅膀在飞行的同时也会发出声音来,蜜蜂呀,蚊子呀,都是这样的。
不信,你可以抓几只蜜蜂,做一次观察实验嘛。
”
对,就这么办。
我捉了两只蜜蜂带回家里,按照爸爸的意见,先把两只小蜜蜂放在一个大的透明玻璃缸里盖好,下面稍微留点缝隙。
蜜蜂在玻璃缸里飞舞,翅膀在不停的扇动,随之发出“嗡嗡”的声音来。
只是声音小多了也不像在外面时那么好听了。
一会儿,它俩飞累了,停下来,翅膀一动不动,就听不到声音了。
拌着,我把蜜蜂一边的翅膀剪掉,仍然放在玻璃缸里,它不能飞了,但另一边的两个翅膀还能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微小了,不仔细听,几乎听不见。
最后,我把蜜蜂另外一边的翅膀也剪掉,这时,蜜蜂发不出声音了。
可见,蜜蜂是由翅膀振动发声的,而不是用声带发声的。
那两只没了翅膀的小蜜蜂不能飞行了,从此再也无法奏响它们的二弦琴。
我不忍心扔掉它们,看着它们吃力地爬行,我的眼睛模糊了。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
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1.音叉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倒水时水会发生(振动),钢尺弹拨发声时产生(振动),说话声带发声时产生(振动)。
2.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4.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我发现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现象:把蜡烛放在振动的鼓旁,火焰会摇摆;声音会振动鼓膜,声音太大会使耳朵发痛;超声波可以打碎体内的结石。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7.实验一实验目的:声音传播的方向是不是向着各个方向?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中心,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笔敲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声音下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
液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固体),空气的传播速度(最慢)。
10.关于“土电话”在制作时,要用类似纸杯这样的物体,否则传播效果不好。
利用“土电话”也能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用不同的制作材料“土电话”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会不同,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铜丝、铁丝、比棉线、毛线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用手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属于声音(高低)的不同。
较长的钢尺(振动)的(较慢)声音就低;较短的钢尺振动的(较快)声音就高。
12.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属于声音的(强弱)不同。
用(较大的)力量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音量大、声音强);用(较小的)力量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音量小、声音弱)。
13.制作“水杯琴”:取多只规格相同的玻璃杯,通过调整各杯水的量,敲击杯子来调整杯子发出的声音不同,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改变杯内液体的多少,可改变水杯“琴”各“琴键”发出的声音的高低。
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 第11课 不同的声音
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第11课不同的声音一、我会空题1如图,敲打鼓面,鼓面上的豆子会跳动;鼓面振动时,豆子跳得就高。
甲乙2声音的叫做“音量”。
声音的叫做“音调”3高音歌唱家和低音歌唱家声音的主要区别是不同。
4我们拨动拉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拨动松弛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5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较的缘故。
6那些听起来让人不舒服的声音叫做。
7常见的噪音有机器的轰鸣声、等。
二、我会选择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得越,声音越。
A快 B慢C高 D低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些,应采取的措施是。
A调松琴弦 B调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的长度 D换用粗弦3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
A物体振动的快慢 B物体振动的幅度4先轻轻地敲一下鼓,再用力敲一下鼓,声音的。
A高低、强弱都会改变B高低不变,强弱改变C强弱不变,高低改变5以下哪些措施能减少嗓声。
多选A让工厂在夜里开工B禁止在居住区使用高音喇叭C用耳机听音乐控制音量D缩减化带三、我会判断对错。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1同一个物体能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2声音的音量取决于听者与发音物体之间的距离。
3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4吉他发出最高音的弦是最粗最长的那根。
5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6一边走路一边戴耳塞听音乐感觉很酷,不会损害我们的听力。
四、实验探究题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1把橡皮筋分别拉开不同幅度,然后松手。
观察并记录发出声音的强弱和橡皮筋的振动有什么变化。
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记录表橡皮筋拉开幅度厘米振动幅度声音强弱(1)通过做实验,填写上面的表格。
(2)比较表格中的数据,你会得出什么结论2在下面的场合中,那些场合需要控制音量,为什么A B C D需要控制音量的场合: 。
理由: 。
答案一、我会填空1.用力快 2强弱高低 3音调 4较高较低 5音调快 6噪音 7汽车喇叭声二、我会选择正确答案2B 3B 4B三、我会判断对错1.√ 2× 3√ 4× 5√ 6×四、实验探究题1(1)(2)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与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秘密》大班教案
《声音的秘密》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声音的秘密》,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奇妙的声现象”中的第2节。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简单的声波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掌握声音的三大特性。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声波图形的理解。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大特性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琴、音叉、橡皮膜、细线、小纸杯、蜡烛、尺子等。
2. 学具:每人一个空塑料瓶、一张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音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又是如何传播的呢?”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鼓、口琴、音叉等物品,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通过实验,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解释声波图形。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空塑料瓶、纸和笔制作电话,感受声音的传播。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声音的特性。
强调教学难点和重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声波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 声波图形:波形、频率、振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举例说明声音的三大特性。
2. 答案:(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声波。
(2)示例:鼓的音调低、响度大;口琴的音调高、响度小;音叉的音色清脆。
(3)见教材第三章第2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较好,但对声波图形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声音,分析其特点,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探索声音的奥秘。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1)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了解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特性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三个特性和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声音特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鼓、锣、音叉、调音笛等。
2. 学具:小组实验器材(音叉、调音笛、鼓、锣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敲鼓、摇铃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等设备,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音叉振动时调音笛的变化,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的接收:学生分组实验,通过敲鼓、锣等,了解声音的接收过程。
(4)声音的三个特性:教师演示音叉、调音笛等,引导学生认识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进行小组讨论。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过程。
2.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 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声音,并说明它们与声音特性的关系。
(2)简述声音的传播过程。
2. 答案:(1)生活中,如汽车的喇叭声、电话的铃声等,都与声音特性有关。
(2)声音传播过程:声源振动→介质传播→耳膜接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声音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活动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探究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声音的秘密》大班教案(通用
《声音的秘密》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声音》的第三章“声音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声音特征的掌握。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三个特征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橡皮筋、尺子、小鼓、锣、三角铁等。
2. 学具:小纸片、小石子、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音响,引导学生感受声音。
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的?2. 新课导入通过话筒演示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的。
3. 例题讲解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举例说明。
演示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让学生区分音调、响度、音色。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5. 知识巩固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让学生进行辨别。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空气、水等)3. 声音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简述声音的传播原理。
2. 答案:(1)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谈话声、动物的叫声等。
特点:音调、响度、音色各不相同。
(2)声音传播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区分音调、响度、音色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探究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等。
声音的秘密观察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秘密观察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人们的说话声、乐器的演奏声还是大自然中的鸟鸣声,声音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但是,声音的传播却是一个相对复杂且神秘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观察声音的传播,揭示声音背后的秘密。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通常是由声源的振动传播而成。
比如,当我们说话时,声带在空气的作用下振动,产生声波,传播到周围空间。
同样地,乐器的演奏声也是通过乐器共鸣腔体的振动产生的。
因此,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振动的物体作为媒介。
2. 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的传播离不开媒介的存在。
在大气中,声音的传播主要依靠其中的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和振动来实现。
当声波通过气体时,它会使分子沿着传播方向作微小的振动,传递能量和信息。
除了气体,声音还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例如,当我们敲击金属物体时,声音的能量会通过金属的震动传播出去。
3.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的速度有所不同。
在大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但在固体和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更高。
这是因为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能够更快地传递声波的振动。
4. 声音的互相影响在不同的声源同时存在时,声音之间会相互影响。
当两个声源发出声音时,它们的声波会相互叠加,形成一个新的声波。
这种现象被称为声波的干涉。
干涉有时可以增强声音的响度和音质,但有时也会产生噪音或干扰。
这也是为什么在复杂的音乐演奏中,不同的乐器需要合理的位置和音量平衡,以避免声音的混乱。
5. 声音的传播距离声音的传播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声源的强度和频率,强度越大、频率越高的声音传播的距离越远。
其次,环境中的噪声和干扰也会对声音的传播距离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安静的房间中声音传播的距离要远远大于一个嘈杂的环境中。
此外,天气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距离。
总结起来,声音的传播是一个涉及物理学、声学和气象学等多个领域的复杂过程。
【600字作文】声音的秘密600字
【600字作文】声音的秘密600字
声音是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东西,它只能用耳朵去倾听。
那么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我回到家里,连忙打开电脑,去查找资料。
电脑上说声音是通过物体传播的。
如果你喊叫,声音会使物体震动,然后传播到另一
个人的耳朵。
如果你把耳朵贴在墙上,你听到的声音会变得很大。
就像医生的听诊器一样,当你把圆圈贴在一个人的胸部时,很明显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
根据声音的这种特质,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人类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我想到了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他们听不见别人说话,也就没法学会说话,是多么可怜啊。
要是能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听见声音,那多好啊!
我得想办法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听。
我想发明一台机器。
这台机器有三根电线。
一根
线是麦克风,另两根线是“声音传输线”。
这台机器的名字是“声音发射器”每个人都会
困惑:为什么它被称为“声音发射器”,那么让我告诉你:一个正常人首先拿起麦克风,
然后聋哑人紧紧握住“声音发射器”的顶部。
然后,正常人对着麦克风说话,声音将被传
送到机器。
机器中的声音将被传送到“声音发射器”的顶部,然后聋哑人手中的细胞将振动,最后声音将被传送到聋哑人的头部。
所以它被称为“声音发射器”哈哈,这项发明很
先进。
久而久之,这些聋哑人学会说话后,他的耳朵也会被激活,就可以听见别人说话了,
从此就再也没有聋哑人了。
啊!科学是伟大的,科学是美妙的,科学是不可思议的。
我相信随着未来科学的
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声音的秘密》
声音的秘密教案概述本节课将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声音的特点和秘密。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科:科学•年级:大班•教学时长:1个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3.掌握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图片及文字解释。
2.实验材料:扇子、金属制品、乐器等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
3.讲解卡片:准备一些关于声音的问题和回答。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利用教学课件呈现一些产生声音的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询问他们对这些图片有什么发现和猜测。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给出一些简单的提示。
探究(3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如扇子、金属制品、乐器等。
2.邀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方式和效果。
3.学生观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延伸(30分钟)1.利用教学课件呈现声音的传播过程。
2.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的。
3.利用讲解卡片提问学生,让他们回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以及为什么在太空中听不到声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密切,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教师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科学知识得到了扩充,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教科版第四册《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科版第四册《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教科版第四册《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10个生字,学习部首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帕斯卡是怎样发现声学的震动原理的,激发学生学习帕斯卡仔细观察、好动脑筋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声音的秘密的发现过程,学习帕斯卡细心观察、好动脑筋的品质。
2.理解声学的震动原理。
3.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1.声学的震动原理图。
2.帕斯卡的照片。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利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想出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吗?(学生动手敲打摇吹)刚才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其实在我们周围可以随时听到各种声音,有美妙的音乐,也有烦人的噪音。
那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大科学家帕斯卡的身边,一起探索这声音的秘密。
(出示课题:声音的秘密)1.读题思考:什么是秘密?2.声音的秘密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正字正音。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流利、通顺、有感情。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有感情。
4.用圆圈标出所有要求认写的生字、生词。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朗读展示,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生词。
(生字加点)帕斯卡按动发麻玩耍震动刀叉停止方式(2)指导学生自主归类识记汉字。
熟字加偏旁法:帕按麻式形近字区别法:耍---要叉---又止---正字义讲解法:震(3)小老师上台指名认读生字,并相应扩词。
(4)根据本课认和写的字很多是相同的,所以趁热打铁直接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物----- 牛字旁,加勿(指导书写)。
大多跟动物有关。
又是形声字。
本课的形声字还有:帕按消震(指导书写)字义上理解:脑---月字旁跟人身体有关。
(指导右半部分笔顺)感---心字底跟人心情有关。
(指导咸的笔顺)学生板演,自主书写:叉止---此2.围绕重点问题,分组讨论;(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是谁发现了声音的秘密?(帕斯卡)(2)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照片,简介帕斯卡。
《声音》声音的秘密,科学探索
《声音》声音的秘密,科学探索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从清晨鸟儿的欢鸣,到夜晚微风的低语;从激昂的音乐旋律,到人们日常的交谈,声音构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你是否曾静下心来思考过,声音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产生、传播和被我们感知的呢?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声音秘密的科学之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一个物体来回运动时,它会扰动周围的空气分子,从而形成了声波。
比如说,当我们弹拨吉他的弦时,弦的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相间的变化,形成了声波。
同样,我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也会产生声音。
不同的物体振动方式和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也就各不相同。
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动的幅度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大小。
那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这里的介质可以是空气、水,甚至是固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米每秒。
但在水中和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会更快。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头潜入水中时,能听到更清晰、更迅速传播的声音。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比如,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我们能听到回声,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声音的感知。
我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这个神奇的器官。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收集声音并将其引导至中耳,中耳通过鼓膜和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放大并传递到内耳。
内耳中的耳蜗则是声音感知的关键部位,其中充满了液体和微小的毛细胞。
当声音引起液体的振动时,毛细胞会产生神经冲动,这些冲动沿着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最终被我们感知为声音。
声音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超声波被用于诊断疾病和治疗。
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医生可以了解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在工业中,声学检测可以用于检测材料的缺陷和结构的完整性。
《声音》声音的秘密花园,科学漫步
《声音》声音的秘密花园,科学漫步声音,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元素,既平凡又神秘。
从清晨鸟儿的啼鸣,到夜晚微风的低语;从街头巷尾的喧闹,到音乐厅里的激昂旋律,声音以各种形式充斥着我们的世界。
然而,你是否曾真正思考过声音的本质?它是如何产生、传播和被我们感知的?让我们一同走进声音的秘密花园,展开一场科学漫步。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等)的分子随之振动,从而形成了声波。
例如,我们拨动吉他的弦,弦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相间的波动,这就是声音的源头。
不同的物体振动方式和频率各不相同,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因为那里没有物质来传递振动。
而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当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它的能量会逐渐减弱,这就是为什么距离声源越远,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小。
此外,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一样。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每秒,而在水中,声音传播得更快,在固体中则更快。
那么,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呢?这要归功于我们的耳朵。
耳朵是一个精巧的器官,它就像一个声音的接收器。
声波进入耳朵后,首先会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再通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传递到内耳的耳蜗。
耳蜗内充满了液体和毛细胞,当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时,毛细胞会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它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比如,钢琴上的高音键产生的声音频率较高,而低音键产生的声音频率较低。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 20 赫兹到20000 赫兹之间。
低于 20 赫兹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次声波和超声波虽然我们听不到,但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次声波在自然界中时有产生,比如地震、火山爆发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声音的秘密》大班优质教案(通用
《声音的秘密》大班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十章《奇妙的声音》中的第3节《声音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响度与音调、探索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倾听、表达的能力,提高对声音现象的认知。
3.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培养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声音的响度与音调。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尺子、气球等。
学具:小纸杯、棉线、橡皮泥、小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音响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闭眼倾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鼓、铃铛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声音的特点。
(2)教师演示声音的传播:用小纸杯、棉线制作“电话”,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传播。
(3)讲解声音的响度与音调,通过敲击鼓、铃铛等物品,让幼儿区分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橡皮泥、小木棒等物品制作打击乐器,体验声音的产生。
(2)分组进行“听音辨物”游戏,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3. 声音的响度与音调: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答案:如汽车喇叭声、鸟叫声、流水声等。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打击乐器,并描述其声音特点。
答案:如用橡皮泥捏成小鼓,敲击时声音清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声音的响度与音调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今后可增加相关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倾听各种声音,观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
《声音的秘密》教学反思
《声音的秘密》教学反思
《声音的秘密》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的一刻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脸上泛着满足的笑容,看得出他们很喜欢这个活动。
回到教室后我问孩子们“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是因为振动产生的”,我想今天我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虽然如此但带给我的反思是深刻的。
针对本次活动来开,优缺点如下:
活动重点突破了,难点没有完全解决。
在难点突破环节只看到了声音的幅度,频率没讲到。
但其实很难向孩子诠释声音的频率,因此频率可以不要。
小结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孩子来完成,而不是由老师来小结。
在小结声音是如何产生时,可给幼儿一个固定的语言模式让幼儿来小结,如“什么和什么在一起碰撞振动产生了声音。
1、“鼓上的小米粒”这一环节设计的`好,幼儿很喜欢,歌曲运用的很恰当,使活动推向了高潮。
2、关注细节。
(1)第一部分幼儿跟琴声拍节奏时幼儿根本听不到琴声,节拍打得很乱,这时可以给幼儿听前奏,而且当声音拍得太响时可渗透倾听习惯,让幼儿轻声敲击。
(2)“鼓上的小米粒”这一环节中,鼓上的米粒全掉光了,幼儿要求再放些时老师未相应。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明白科学活动是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否则会给孩子传达错误的科学信息,这样就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shēnɡ 音yīn
的de 秘mì 密mì
我wǒ 们men 一yì 出chū 生shēnɡ
,就jiù 接jiē 触chù 到dào 各ɡè 种zhǒnɡ 各ɡè 样yàn ɡ 的de 声shēnɡ
音yīn。
有y ǒu 动dòn ɡ 听tīnɡ 的de
音yīn 乐yuè
,也yě
有yǒu 烦fán 人rén 的de
噪zào 音yīn。
这zhè 些xiē 再zài 普pǔ
通tōnɡ 不bú 过ɡuò 的de
声shēnɡ 音yīn 会huì 有yǒu 什shén 么me 秘mì 密mì 呢ne
?
法fǎ
国ɡuó 著zhù 名mín ɡ 的de 物wù 理lǐ
学xué 家jiā
和hé 数shù 学xué 家jiā
帕pà 斯sī
卡kǎ
,从cón ɡ
小xiǎo 就jiù 爱ài
观ɡuān 察chá
,爱ài
动dòn ɡ 脑nǎo 筋jīn。
一yì 天tiān
,小xiǎo 帕pà 斯sī
卡kǎ
吃chī
完wán 饭fàn
,在zài
厨chú 房fán ɡ 外wài 边biān 玩wán
耍shuǎ
,从cón ɡ 厨chú 房fán ɡ 里lǐ 传chuán 来lái 叮dīnɡ 叮dīnɡ 当dānɡ 当dānɡ 餐cān 具jù
碰pèn ɡ 撞
zhuàn ɡ 的de
声shēnɡ 音yīn。
这zhè 刀dāo 叉chā 和hé 盘pán 子zi
相xiānɡ 碰pèn ɡ 的de
声shēnɡ 音yīn ,谁shuí 听tīnɡ 了le
都dōu
不bú 会huì 在zài 意yì
,可kě
却què 让ràn ɡ 帕pà 斯sī
卡kǎ
着zhe 了le 迷mí。
他tā 想xiǎnɡ :声shēnɡ 音yīn
是shì 餐cān 刀dāo 敲qiāo 打dǎ 盘pán 子zi 发fā
出chū 来lái 的de ,但dàn 是shì 餐cān 刀dāo 停tín ɡ 止zhǐ 敲qiāo 打dǎ
盘pán 子zi
后hòu
,声shēnɡ 音yīn 为wèi 什shén 么me 不bú 会huì 马mǎ 上shàn ɡ 消xiāo 失shī 呢ne
? 他tā
发fā
现xiàn
,敲qiāo 打dǎ
盘pán 子zi
后hòu
,声shēnɡ 音yīn 还hái 要yào 延yán 续xù 一yí 段duàn
时shí 间jiān
,但dàn 只zhǐ 要yào 用yòn ɡ 手shǒu 一yí 按àn
盘pán 子zi 边biān
,声shēnɡ 音yīn 就jiù 马mǎ 上shàn ɡ
消xiāo 失shī 了le。
而ér
且qiě 帕pà 斯sī
卡kǎ
还hái 注zhù 意yì 到dào ,他tā
每měi 次cì 用yòn ɡ 手shóu 指zhǐ
去qù 碰pèn ɡ 盘pán 子zi 边biān 时shí ,手shóu 指zhǐ 还hái 感ɡǎn 到dào 有yǒu 些xiē 发fā
麻má 呢ne。
帕pà 斯sī
卡kǎ
通tōnɡ 过ɡuò 观ɡuān 察chá 和hé 试shì 验yàn
,终zhōnɡ 于yú 得dé 出chū 结jié 论lùn :声shēnɡ
音yīn 的de 传chuán 播bō 方fānɡ 式shì
,主zhǔ 要yào 靠kào 的de 是shì 震zhèn 动dòn ɡ
,而ér
不bú 是shì 打dǎ
击jī。
打dǎ
击jī
停tín ɡ 止zhǐ 了le
,只zhǐ 要yào 震zhèn 动dòn ɡ 不bù 停tín ɡ 止zhǐ
,还hái 能nén ɡ 发fā
出chū
声shēnɡ 音yīn 来lái。
帕pà 斯sī
卡kǎ
在zài 他tā
十shí 一yí 岁suì 的de
时shí 候hou
,就jiù 发fā
现xiàn 了le
声shēnɡ
学xué 的de
震zhèn 动dòn ɡ 原yuán 理lǐ ,从cón ɡ 此cǐ 开kāi 始shǐ 了le 他tā
一yì 生shēnɡ 伟wěi 大dà 的de
科kē
学xué 探tàn 索su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