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 比较复习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 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 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 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足以与之抗衡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便常常会被消灭。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字词小结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3.虚词。 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修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细读课文
理解、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 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 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检 3分钟
1.背诵全文。
2.预习第二章。
限时练
2019/2/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听读课文,积累词汇。 2·深入理解课文
2019/2/5
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 方法有的以武治为主,有的以文治见 长,但其效果却截然不同。古语有云 “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民心所向 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2019/2/5
《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3·翻译课文,理解段落

《孟子》两章PPT精选教学课件

《孟子》两章PPT精选教学课件
樱花有单樱和双樱,她们绽放时满树灿烂,清香扑鼻,单樱白的如雪如云,双樱色彩如火似霞。但是无论是单樱还是双樱,她们盛开的时间都不长,二十多天的光景,开的绚丽多彩、满树烂漫,落得星星瓣瓣,匆匆忙忙。 深秋还远,徐徐的风吹着,却也有了几分萧瑟,春天,不仅有满天飘飞的花儿,还有到处弥散着花的幽香。随着秋韵渐渐浓郁起来,院子里的花便盛开了,整个院子里香气四溢,溢漫着甜丝丝的味儿。金灿的花儿一串串、一撮撮,重重叠叠簇涌着点缀在茂密的绿叶之间,温温暖暖象极了一个个孩子的笑脸,仿佛是给这温暖的春天注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 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 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 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 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朗读课文、试译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时光荏苒,岁月无声。日子不紧不慢的如涓涓溪水静静的流去,而从身边流去的只有时光,沉淀下来的是与你一路相伴的幸福和快乐,温馨和安暖。于我,在这个凋零都感受到诗意横溢的秋,只想做一件事,拈一片绯红的枫叶,轻轻地刻上我的心语。对信仰,是我今生永不改变的主题!而后,幸福的寄往有你的那个城市。从此,在我心里,于我的生命里,轻握你许的安暖,静静地在岁月的彼岸,为你守候一世永恒! 一段情,反复的掂量,最后加深了岁月的绵长。一路追赶里,一路追忆里,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最后又失去的是什么。或许,只有我们在静思的时候才会明白,这路的追忆里,我们得到的快乐往往比痛苦要少。当相思成殇的时候,除了对月徒悲叹之外,什么也不曾抓到。

《孟子》两章精品ppt课件

《孟子》两章精品ppt课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 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 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 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你有哪些启示?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 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 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 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 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朗读课文、试译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孟子》两章PPT课件 (共19张PPT)

《孟子》两章PPT课件 (共19张PPT)
此,这
违背
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贫困
行拂(fú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è 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使…惊动 使…坚韧 通“增” 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常常 通“横”,梗塞 有所作为
往往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之:到
利:有利 利:锐利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 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
课文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 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 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 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 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反 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

0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章背景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争不断。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人 物,强调仁政思想,提倡道德伦理。
个人背景
孟子在游历各国时,目睹了战争和暴政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因此 他通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伦理 思想。
文章内容解析
主旨概括
本文主要论述了“得道多助” 和“失道寡助”的道理,强调 了仁政思想的重要性,认为君 主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和支持,反之则会失去民心。
个人经历
孟子在游历各国的过程中,目 睹了许多国家兴衰的实例,因 此提出了这一观点。
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个人修养 和自我完善,这一思想与《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呼应。
目的
激励人们不断进取,提高自身 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
文章内容解析
开篇立论
文章开头提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观点,强调了困境对于个 人成长的重要性。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 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ppt课件
授课教师:
2024-01-03

CONTENCT

• 引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孟子的思想体系 • 孟子思想的影响与价值 • 结语
01
引言
孟子简介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 为“亚圣”,与孔子并列。
孟子思想提倡的道德修养和教育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成长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对个人成长与修养的指导意义
02
01
03
孟子思想提倡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认为个人的品德 和修养是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基础。

人教版17《孟子两章》课件(62张ppt)

人教版17《孟子两章》课件(62张ppt)

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 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 “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 的“仁政”思想。
第一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听读课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 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fù yuè
舜/发 于/ 畎亩之中,傅说/举 于/
起,被 从 田间、田地 被举用, 从
任用
被选拔
版筑之间,胶鬲 gé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筑举墙的时候在两块夹
板中间放土,用杵捣
贩卖鱼和盐
土,使它坚实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狱官
在海边隐居
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 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国防
不以 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凭 险要 震慑
武力的强 施行仁政

的君主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 , 亲戚畔
到 之。 代词,代“失道者”
极点 内外 通“叛” 亲属 背叛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 天下
归顺,服从

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主谓间,取 消句子独立 性,无义
施行仁政的君主
人 教 版 1 7《 孟子两 章》课 件(62 张ppt)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孟子》两章(共1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孟子》两章(共18张PPT)

三、课后习题
•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中有不少排比句,读时要 注意节奏。
•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
•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1)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
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
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
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

(2)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
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
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对比论 证),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课文中有些名言警句,要能够理解它们的意思, 并学习恰当使用,如:
•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
二、问题研究
• 这两则短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相同: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
• ①短文首先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 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 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举例论证)② 其次,顺此事实,作者连用几个短语得出“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让人不能不信服。③ 再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 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对比论证)④最终提出 本文的中心论点。
为本”。
一、整体把握
• 这两章都是短小的议论文。作者抓住论述的 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 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孟子》两章上课用ppt

《孟子》两章上课用ppt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三、虚词。
之 亲戚畔之 代词 他 三里之城 助词 的 寡助之至 助词 的
而 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 并且 夫环而攻之 表修饰 攻之而不胜 外城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____寡__助__之,至______亲__戚__畔,之 _多__助__之__至___,_天__下__顺__之__。以天下之所顺,攻 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翻译第2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三里之城 城,内城。 七里之郭:郭,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①而,表修饰; ②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 夫,句首发语词。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翻译第3句,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兵革非不坚利也: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粮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是,代词,这。
能只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 山川的险固,征服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能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 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 他的人少到了极点,父母兄弟也会背叛他。帮助 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 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 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战就一定胜利。
6、域民 界限,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意思是限制 7、固国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国防)
8、威天下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9、寡助之至 极点 10、亲戚畔之 他,指寡助之君
11、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特殊字词归类:

《孟子》二章 (共33张PPT)

《孟子》二章  (共33张PPT)
21《孟子》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3.理解“大丈夫”的含义;懂得困境中造就人才、国无忧 患意识易遭灭亡的道理。(难点)
孟子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 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尊称为“亚圣”,与孔子 并称“孔孟”。 • 主要思想: • 性本善 施仁政 • 行王道而死于安乐也。
主旨探究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大量关
于人的成败、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种“忧患意识”是国家 长盛不衰的法宝,特别在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 就,人民基本安居乐业的今天,尤其要具有忧患 意识,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继续推向

习:
阅读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1、“是人”怎么解释?是指哪些人?
• 2.下面是上文中所写对“是人”进行磨练的几个方面,用原文填写几 • 方面的具体内容。 • ①思想方面: • ②生活方面: • ③行为方面: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通“横”,梗塞,不顺 常常犯错误 被难住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了解,明白 同“弼”,辅佐 往往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 塞,然后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 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 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 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 这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 治国道理
失道寡助。
9
• 选自《孟子•告子下》
10
理一理
造生 就于 人忧 才患
例举舜、傅说等六人事例

苦其心志 (思想)

天降大任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活)
行拂乱其所为 (行为)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治死 理于 国安 家乐
人恒过

困于心,衡于虑

征于色,发于声

25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26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出则无敌国外患
正面 论人
反面 论国家11
12
这两篇短文的论点 分别是什么?比较本文的 两篇短文,说说它们提 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 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习题二)
13
第一篇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篇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它们主要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的.
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 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16
17
1.如何看待孟子 “人和”的主
张?(有什么进步意义及局限)
进步意义:因为现代战争中,高科技
技术迅猛发展,而一切技术都需要人
来研究和使用,所以“人和”仍起决
定性作用.
局限: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
代化战争中起决定因素的是科学技
术,谁掌握的技术先进,谁就会赢得
21
司马迁受宫刑而 作《史记》。
欧 阳 修 两 岁 丧 父, 笃 而 成
才。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 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 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 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 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 家。
曹雪芹举家食粥 而写出了不朽的 《红楼梦》。
24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9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 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 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 子,说说你的看法。
20
西孔伯子受姬昌困厄披而拘作禁仲而《尼演春厄绎秋而《》作周;《易春》秋》; 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屈》原;放逐,乃 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赋语《》离;骚》。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 来; 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 氏春秋》; 韩非韩被非囚囚禁秦在,秦《国说,写出《说难》、 《孤难》愤、》《;弧愤》。
—查尔斯·比亚德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
回顾作者: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战国 时 期 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 他和 孔子 并称为 孔孟 。孟子主 张行“仁政 ”,以统一天下。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 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 有积极影响。
中心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请你给这个论点补充 一个事实论据和一个道理论据!
1
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 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2梦》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3
背一背 名言警句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胜利,所以只靠“人和”,现代战争
也难以取得胜利。
18
2.你赞同孟子的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观点吗?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 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上进心; 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 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 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 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14
相同之处:
两篇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 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
例,强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 ”,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 理;
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 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15
不同之处: 两篇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不相同: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开头部分 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 释和阐述;
7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
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
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
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
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
(“得道”),这样才能“多
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
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
能治理好。
8
结构图解
摆出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事例
论证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
5
解题:
•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 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 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 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 “仁政”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