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三篇】

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三篇】

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三篇】【篇一】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利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

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精神,全面推进我校内部控制建设,规范我校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宁财会〔20xx〕512号)、《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度要求的通知》(宁财会〔20xx〕566号)文件和《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指引》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摸底调研,全面了解和把握目前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运行的基本状况,对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及运行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查找制度和业务流程漏洞和缺失,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并在此基础上,对单位经济活动和重要业务活动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对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存在的缺陷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流程再造方案。

研究制定《南京晓庄学院内部控制手册》,建立健全学校风险、权力、岗位、责任、制度、流程有机结合的、完备的内控体系。

通过一系列标准体系建设和流程设计,依托信息化手段,将内部控制要求融合贯彻到经济活动之中,用规范的工作制度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合理保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促进公共服务效能和综合治理水平提升。

二、组织领导成立南京晓庄学院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财务的校领导和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基本建设处、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牵头部门为财务处。

高校权力运行

高校权力运行
• 二者关系 • 叶澜“体制是学校功能的机构性 静态体现,机制是学校功能实现 过程的规则性动态体现。” • 母国光认为,体制是系统的载体, 机制是系统工作和运转的原理。
二、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划分
• 二元权力结构,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 三元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 学术权力; • 我国高校权力结构主要由三方面,即行 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其他利益群体的权力。 • 四元权力结构,公立高校内部权力构成可 分为政党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及其 他利益群体的权力四要素。 • 在此,我们主要分析高校内部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政治权力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二)我国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
• • 3、监督反馈 首先,要明确教代会的性质,给教代会的性质、功能 以准确的定位。其次。要从实际出发,界定教代会的 职权。职权过大,实现不了;职权过小,也是流于形 式。再次,要制定教代会的活动规则,不能随意化。 最后,应规定教代会中教授代表的比例,以此确保教 授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发言权和主动权。此外, 学术委员会及其他常设的各种委员会既可执行审议、 咨询的功能,也可执行监督反馈的功能。校长或职能 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学术委员会和其他常设委员会通 报情况,或报告采纳咨询审议意见及执行贯彻情况。 学术委员会和其他常设委员会也应定期评议学校中相 关的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良好的监督 反馈机制,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 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充分运用监察审计机 构的监督功能。目前,多数高校监督反馈系统不科学、 不健全。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要重视高校的 权力监督,建立健全反馈机制,以促使高校学术权力 与行政权力运行更加科学、有效。
(二)我国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
• • • 1、领导决策 首先,发挥学术权力的决策权。为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充体现高校 的性质和功能,发挥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特别是高校内部的学术 事务如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决策作用; 其次,实行审议咨询制度。为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重大问 题决策前应实行审议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组织 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审议、咨询功能。对一些学术组织如学术委员 会等还应赋予决策功能。根据各自的权限和功能,学术组织分别对 有关学术事项进行审议。审议的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议决策或由校长 提交党委会进行决策。为保证审议的质量,学术组织应主要由学术 人员组成,特别是教授应占相当比例,一般不应低于60%,要改变 学术组织中行政部门负责人过多的“学术机构行政化”的现象。学 术组织除指定人选外,应在教授和副教授中采取民主的方式遴选, 使学术水平高、有威望、责任心强、公道正派的专家学者参加到学 术组织中。学术组织应实行任期制,按时换届,以保证学术组织的 活力。学术组织应有明确的章程,避免随意性,甚至有名无实。目 前,这类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虽然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不小, 但不少是拥有行政头衔的“双肩挑”干部,如院长、处长等。“严 格说来,这些人隶属行政系统,属于行政权力,应尽量让无行政头 衔、资历深的教授参与其中,最好应划定比例。原则上每位教授至 少要参加一个审议或咨询性质的委员会,但每位教授也不能参加过 多的委员会,以免占用过多精力”。

高校权力运行制约机制_模式_评价与建议_刘献君

高校权力运行制约机制_模式_评价与建议_刘献君

12200812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06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报告中关于权力运行的规定对于规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权力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有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模式也正是这其中几个关键词———制约与协调、权限与程序、问责与纠错、公开与规范、保障人民权益的体现。

但近年来,一些高校出现的权力运行失范,甚至权力腐败等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在相当程度上表明我国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存在薄弱环节甚至漏洞。

本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访谈、网络问卷等多种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力图更为全面地把握我国高校权力运行制约的现状;根据对相关规章制度及其实践的梳理,归纳总结出现有权力制约模式;并尝试从继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相关规章与规范的角度提出对健全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的模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订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各高等学校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制订的基于本校实际的实施办法与细则等与高等学校权力运行制约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归纳总结出我国高等学校目前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主要有分权制约模式、制度制约模式与权利制约模式。

1.分权制约模式。

权力制约权力,是指不同权力体系之间或同一权力体系内部,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

作为一种制约范式,它之所以能够有效地约束权力,在于其①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②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③制约关系的对等性;④制约手段的强制性[1]。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内部番犍设研究引言新形势下,为全方而建设符合国家现实情况要求的内部控制系统,财政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事业巾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政策规定,2012年底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此打开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的新母象。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清晰明了地提出了行政事业利位建立内控报告制度的要求,该指导意见的出台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

2017年财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1],能够更好地怦促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建设要求,有力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2021年,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了“I位对于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责任。

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部控制建设的垂要性不言而嗡。

"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发展所处的外部大环境和宏观政策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面对新环境形势、新发展阶段、新目标理念、新工作要求的情况下,传统的管理体系已很难适应高校的建设发展。

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变化步伐,需着重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现代化,通过杳缺补漏,可以更加促进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进程,通过落实高质量内控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还对于防控高校财务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概述2015年,我国财政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要求高校做好内控体系持续优化工作,全面推进内控业务流程的科学梳理。

一系列文件与政策的落实,既彰显了国家对高校内控工作的童视,也指明了高校内控建设方向。

高校贯彻内控建设工作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办学管理与教育科研目标实现,逐步建立成熟、科学、现代的内控体系,保证高校工作有序开展。

浅议高校内部控制建设

浅议高校内部控制建设

浅议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摘要】随着高校管理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建设在高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探讨了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及受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并对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与评估进行了讨论。

结论部分强调了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强调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帮助高校管理者及决策者认识到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概念、重要性、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具体措施、监督、评估、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浅议高校内部控制建设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是指高校根据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机制和控制流程,以达到有效监督和管理高校运行活动的目的。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在于保障高校的财务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营安全,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复杂化,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架构设计、业务流程规范、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是高校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高校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和透明,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内部控制的概念涵盖了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防范财务造假、滥用职权、浪费资源等问题,提升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绩效。

内部控制也可以帮助高校建立更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降低组织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贯穿了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关于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关于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一日前,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下称《管理制度》),要求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年度编报内部控制报告。

此举旨在通过年度总结的方式,发现单位在执行内控规范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单位重视并加强单位内控建设,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实操性强便于推广《管理制度》内含颇多“亮点”,这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全面推进具有更为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管理制度》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内部控制报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报告要求简单明了,便于在全国不同层次不同业务水平的单位进行推广。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审计室主任王朝旭告诉记者。

当然,内部控制报告不仅是为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需要,同时也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是各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教授杨有红看来,再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也会因为目标提升、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风险类型、层级发生变化。

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年度内部控制报告,发现自身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以及目标、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从而通过信息沟通、控制措施、监督等角度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管理制度》的实施,无疑将强有力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和廉政风险。

“《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会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进行针对性整改提高等方面大有裨益。

”安徽省立医院总会计师操礼庆说。

对此,王朝旭还认为,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将有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及时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建立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促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等。

学校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制度

学校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权力运行监督,规范学校管理人员行为,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监督管理的原则1. 公开原则:学校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2. 依法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行使权力。

3. 独立原则:监督机构独立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预。

4. 问责原则: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三、监督管理的机构与职责1. 学校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1)监督委员会是学校权力运行监督的最高机构,负责全校权力运行的监督工作。

(2)监督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各处室负责人、教职工代表等组成。

(3)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①研究制定学校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制度;②监督学校权力运行,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③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④受理师生对学校权力运行问题的投诉举报。

2. 监督委员会办公室(1)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是监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处理监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2)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的主要职责:①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学校权力运行情况,为监督委员会提供决策依据;②协助监督委员会调查处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③受理师生对学校权力运行问题的投诉举报,并跟踪办理结果;④对学校权力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四、监督管理的程序1. 监督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权力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 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对学校权力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督委员会报告。

3. 对师生投诉举报的问题,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结果报送监督委员会。

4. 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监督委员会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全校。

五、责任追究1. 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廉政内控机制构建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廉政内控机制构建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廉政内控机制构建探析当前,高校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高校的飞速发展、政府的高投入给学校腐败案件的发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高校腐败问题污染了高校政治生态,破坏了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对高校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获得了显著成效,但高校反腐仍任重道远。

高校在把牢贪污腐败预防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方面责任重大。

高校如何防范腐败问题,实施标本兼治,构建廉政内控机制,是艰巨又迫切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廉政内控机制建设的内涵和特点(一)高校廉政内控机制建设的内涵。

高校廉政建设是高校党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高校教职员工廉洁廉政开展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促进高校按照公平公正、廉洁自律的原则健康办学。

(二)高校廉政内控机制建设的特点。

1.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投入量大。

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具有多样性,除了作为经费基本来源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还有培训事业收入、资产出租租金、校办产业利润上缴等,对经费管理不力很容易滋生贪污腐败问题。

2.高校资金使用广泛。

高校除了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基本业务的资金支出以外,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管理等领域也存在大量使用资金的情况,使得高校资金管理内容十分复杂,如果不完善内控建设,就可能发生腐败现象。

3.高校内部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高校内部体制改革涉及干部管理、职称评聘、工资制度、科研经费等多方面,不断深化的内部改革使廉政内控机制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4.高校教职员工政治理论素质有待提升。

某些高校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好老师标准存在差距。

若不对教职员工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会成为出现腐败问题的薄弱环节。

二、高校廉政内控机制建设的目标与意义(一)高校廉政内控机制建设的目标。

健全高校廉政内控机制的根本目标在于全面加强和深化党的领导,提高教职员工政治理论素质,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健全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行使,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减少和消除高校腐败现象,从而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

学校权力运行监控制度

学校权力运行监控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依法、规范、高效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监督原则1. 坚持依法监督、公正监督、民主监督、科学监督的原则。

2. 坚持权责一致、公开透明、民主参与、强化责任的原则。

3. 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三、监督机构及职责1. 学校权力运行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负责学校权力运行的监督工作。

监督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

2. 监督委员会主要职责:(1)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工作进行监督;(2)对学校重要事项的决策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3)对学校财务、资产管理、招标采购等环节进行监督;(4)对学校教职工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5)对学校学生权益保障工作进行监督;(6)对学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工作进行监督。

四、监督内容1. 学校领导班子的决策行为;2. 学校重要事项的决策过程和结果;3. 学校财务、资产管理、招标采购等环节;4. 学校教职工的履职行为;5. 学校学生权益保障工作;6. 学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工作。

五、监督程序1. 监督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监督工作,提出监督意见。

2. 监督委员会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决策行为进行监督时,可要求相关责任人说明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3. 监督委员会对学校重要事项的决策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时,可要求相关责任人汇报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4. 监督委员会对学校财务、资产管理、招标采购等环节进行监督时,可要求相关责任人提供相关资料,进行检查。

5. 监督委员会对学校教职工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时,可采取谈话、调查、检查等方式。

6. 监督委员会对学校学生权益保障工作进行监督时,可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六、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学校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内部控制制度

学校内部控制制度

【其它】为全面推进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安徽省教育厅转发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教秘财〔20xx〕100号)、《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程的通知》(皖财教〔20xx〕15号)和《六安市财政局(国资委)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学校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夯实学校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

二、总体目标以全面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为抓手,以规范经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到20xx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组织领导成立以葛向东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的“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内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学校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

在内控领导小组下成立由财务处牵头,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纪检监察室、设备处、总务处等部门组成的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处。

学校权力运行监控管理工作措施

学校权力运行监控管理工作措施

学校权力运行监控管理工作措施一、背景学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组织,拥有各种各样的权力和责任。

为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利益,学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运行监控管理工作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校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监控措施1. 建立权责清单学校应建立权责清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这样可以帮助各部门清楚各自的职责,并且防止权力越界和滥用的情况发生。

2. 设立监控机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各部门的权力行使情况。

监控机构可以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以维护学校的权益和公平性。

3. 引入第三方评估学校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对学校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督。

这可以有效地避免内部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并确保学校的公信力和声誉。

4. 建立举报渠道学校应建立便捷的举报渠道,供师生员工匿名举报不当行为或者权力滥用行为。

学校及时查处并处理这些问题,以保护举报人的权益,并预防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5. 建立制度和流程学校应建立权力运行的制度和流程,包括审批流程、报销制度、职权范围等。

这些制度和流程可以规范权力的行使,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6. 加强教育和培训学校应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师生员工对权力运行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权力滥用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监控流程1. 收集信息监控机构需要定期收集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师生的反馈意见。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监控机构识别问题和潜在的腐败现象。

2. 分析和评估监控机构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监控机构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其他工具来识别异常情况和潜在的腐败风险。

3. 验证和稽查监控机构在发现问题和风险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稽查。

这可以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文件和账目的审查等方式进行。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六位一体”构建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六位一体”构建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六位一体”构建研究引言在国家政策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权力都在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已有的制度建设无法适应新时代对高校完善内部治理提出的要求,因此高校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发展也成了研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和研究历程相对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时间较短,主要发展时间集中在近十几年,尤其是2000年以后,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初期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针对上市企业或者大中型的非上市企业进行,在2008年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为大多数企业建设和实施内部控制标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是我国建立发展内部控制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既是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也是我国财政体制不断改革的要求,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出台,弥补了我国内部控制实施范围的缺失,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也纳入了进来,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提供了支持;同时考虑到高校业务发展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我国2016年出台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该指南不仅适用于教育部的直属高校,同时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实践和应用的依据。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高校资源规模的扩大,高校内部腐败问题的频频发生,人们更加关注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加上当前处于大数据、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建设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学校治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和途径。

一、高校内部控制内涵及意义(一)高校内部控制的内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内部控制指南,高校内部控制包括实施、应用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不同于企业或者一般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高校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应用不只是保障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及正常运行,而是要结合高校的办学目标和战略规划,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和发展科技研究为重点,以高校长期规划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制定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内容和执行流程、预防和控制风险,来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建设,从而实现高校的办学目标和责任。

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现状与对策标题: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现状与对策引言: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权力运行及其监督与制约机制是确保教育公平、保障学生权益的关键。

然而,当前高校权力运行存在一些问题,监督与制约机制亟待加强。

本文将就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的现状1. 权力集中、信息不对称:当前高校中部分管理层权力集中,决策程序缺乏透明度,信息流通不畅,对外公示不足,导致权力运行存在隐患。

2. 决策过程缺乏参与:高校决策常常只局限于少数管理人员,缺乏广泛的师生参与,导致决策失去了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特征。

3. 法制化程度不够: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缺乏法律保障,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

二、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对策1. 建立权力公开制度:高校应建立权力运行公开制度,包括制定权力运行规范,规定决策程序和信息公开要求,实现对校内外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2. 加强人员参与和问责机制:高校决策应引入多元化和民主化的参与机制,设立相关的决策论坛和代表制度,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对于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

3. 建设监督机构和完善法律保障:高校应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督机构的监管权力和责任,并加强对高校权力运行的监察。

三、优化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的效果1. 提高高校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可以加强高校对内对外的信息公开,提升高校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加师生对高校管理层的信任。

2. 保障学生权益与合理运作: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有利于保障学生权益,减少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的发生,为高校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3. 推动高校发展与改革:优化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改革和创新,激发高校内部活力,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论文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论文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本文提出了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四个目标、七项原则及具体措施,使它成为学校管理的有效工具,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内部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能和作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目标;原则;措施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及目标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高校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它是一个能实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高校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高校的实际情况。

高校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内部控制制度中,不能与有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不能借助内部控制来从事非法活动,或通过内部控制来逃避国家法规的监督。

这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基本前提。

2、平等性原则高校内部控制应当约束高校内部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内部控制成败如何取决于单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

从我国一些单位的现状分析,这些单位不是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是没有很好地执行。

其中,往往是单位负责人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下不对上。

高校内部控制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3、系统性原则在进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要统筹分析,兼顾高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高校内部的情况,将内部控制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涵盖单位内部所有的经济业务及相关部门和岗位,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监督和控制,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二级学院在高校重心下移改革中的权利运行及监督机制探讨

二级学院在高校重心下移改革中的权利运行及监督机制探讨

二级学院在高校重心下移改革中的权利运行及监督机制探讨摘要:近年来,高校重心下移改革尝试在二级学院的管理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学院行政管理、治学办学的自主权力范围得到有效扩展,但权力在下落过程中的偏流与失衡等问题也相应而生,二级学院权力运行及监督机制的改革完善亟待落实。

文章以学院权力运行与监督机制完善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改革必要性;并针对在二级学院管理运行中存在的组织性质与权责不明、权力主体存在冲突、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制衡体系存在缺失等问题,提出完善学院自身管理章程、合理划分主体权限、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以及细化权力监督职能等策略,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权力下放,促进二级学院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推动监督机制发挥实效。

关键词:二级学院管理重心下移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教育改革推进下,高等院校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办学规模也日渐扩大,传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逐渐无法统筹全局,权力重心开始下放,相应的二级学院管理改革也逐步拉开序幕。

此前较长时段内,二级学院在大学组织架构中普遍承担着“生产”或“执行”职能,其办学规模、学科规划、专业设置及划分等方面并未被赋予完整的自主决策权,高校内部一级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其通常会在管理二级学院过程中,对其组织运行与权力分配过程过多介入,使得学院对于一级权力组织系统产生依赖性,间接导致二级学院在学科建设、日常办学与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活力受到抑制。

随着权力改革的推行,“简政放权、重心下移”成功解除学校对于二级学院的追踪管理,将具体教学事务与日常运营的管理权下放至学院手中,并通过对总体办学目标的分解与办学资源的二次分配,精简学院事务管理流程,明确管理目标与细则。

学术、人事、资源分配等权力的回落,在开放二级院校自主管理权限的同时,也随着权力范围的扩大与可分配资源的增加而产生新的管理风险。

由于管理重心下移过程中,二级学院相关权力运行与监督机制尚未建设完全,组织关系不清、权力分配不均、部门职能重复等问题依然存在。

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内控经纬INTERNAL CONTROL WARP/WEFT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韩艳华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高等学校的迅速发展,各大高校业务项目和资金来源渠道增多,需要建设一套能够促进高校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高校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引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被纳入更广阔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其投资规模和运营资金都逐渐扩大,如何适应高校运营状况、防范风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实现发展目标,需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

一、当前高校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控制环境差内部控制执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人员的态度和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在高校推进的速度。

当前,由于高校的运营资金大多依靠财政直接拨款,大部分高校从管理层到普通教职工都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对本单位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管理层没有把加强内部控制放在和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同等的地位,对内控建设处于比较忽视的状态,而管理者的这种态度决定了内控制度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普通职工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不够,尤其是内控关键岗位管理人才匮乏,导致高校内部内控认知缺乏群众基础,拥有高度内控意识和内控知识的人员只占少数,影响了高校内控制度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内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制度不够完整。

例如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只在一小部分高校中存在,大部分高校的内控制度没有该项制度。

另外,部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引用上级主管部门所制订的内控制度,并没有针对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②制度衔接不畅。

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高校所有业务的全方位、全流程,但大多数高校内控管理制度是按部门设计,而不是按业务设计,政出多门,且缺乏相互牵制的配套制度,制度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导致内控制度衔接不畅,使得部门间配合不协调,容易出现风险。

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情况报告

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情况报告

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情况报告一、引言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为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学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监督机制的健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对学校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以期帮助学校进一步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二、学校内部控制评价情况1. 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评价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障学校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和效率性,促进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学校的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机制。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评价,可以清晰地了解学校内部控制机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 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和运行评价学校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和运行评价是评价学校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明确控制目标和责任分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学校应定期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自评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3. 内部控制相关风险评估学校内部控制相关风险评估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4. 内部控制的效果评价内部控制的效果评价是评价学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评价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透明度。

三、学校内部监督情况1. 学校内部监督机构设置和职责学校内部监督机构是学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监督和评价学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学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 学校内部监督流程和程序学校内部监督流程和程序是确保内部监督有效和高效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流程和程序,规范监督活动的实施和结果的反馈,提高监督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

2023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CATALOGUE目录•引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1研究背景和意义23事业单位是国家的重要公共服务机构,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预防腐败舞弊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

研究框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框架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和处理等。

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业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的提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内容和框架0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定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等目标特点全面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难点及对策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难点及对策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难点及对策何倩文【摘 要】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企 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逐步的发展与完善。

相比之下, 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包括高校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 题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与重视。

本文通过叙述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说明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案例研究法和实践调查法,总结得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三大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促进高 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评价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2006年7月15日,有44家在美上市 的中国企业按规定必须开始执行“萨班 斯”法案,造成了巨大冲击,迫使企业 必须极其重视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以 避免诉讼风险。

在同一天,财政部连同 有关部门,在国务院的批准下,共同组 建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随 后在2008年5月,与美国“萨班斯”法 案相类似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企业基本规范”)正式出 台,自2009年7月1日起执行,标志着我 国已有一部标准规范指导企业的内部控 制工作。

不同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 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有些省份通 过借鉴企业基本规范,出台了相应的配 套应用指引,但是财政部于2011年才正 式拟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以下称“行政单位基本规范”),并 宣布在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该规范 主要是根据《会计法》和《预算法》的 相关规定,并参考了企业基本规范而制 定,对规范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和加强内 部管理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助于推动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 约和监督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 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化 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作为一项 监督和约束公权执行的制度安排,内部 控制能够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动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并承担起公共 受托责任,将权力关到笼子里,从根本 上杜绝腐败问题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业等单位,全国共有130多万个单位、3000多万从业人员。

国家举办的公立高等学校就是典型的事业单位,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离不开党的领导。

我们把完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与改善和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提出研究“完善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这一课题,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自觉行动;也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

一、我国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特点随着高校内部学院的大发展,为了缩短领导跨度,体现领导管理效率,一些高校逐渐开始采取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的领导层次。

随着形势的发展,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高校越来越多,并且有了许多实质性进展。

一些办学规模比较小的高校,仍然实行学校、系两级管理,但领导权限和责任的划分也在向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方向发展。

两级领导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学校内部办学自主权在学校与院(系)之间如何配置。

由于校部职能部门不但具有宏观管理与目标管理等职能,并且直接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因此许多学者与教师有时仍然将机关职能部门当作一级管理层次,认为目前一些高校本质上实行的是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学院、系四级管理结构。

目前,校、院(系)两级领导管理体制在权力运行上表现出的特点是:其一,党组织在学院这一级的地位与功能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与支持,因而比较模糊,不利于党组织对权力运行的监控;其二,高等教育系统底部沉重的特点决定了在学院(系)这一层面上拥有话语权的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以院长为首的学者更容易获得发言权,而缺乏专业技术的党组织人员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控制权;其三,表面上的二级管理体制并不能从根本上理顺学院党组织与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行政机构等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即学院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和实际地位模糊。

二、上海大学的内部权力运行机制之优化探索与实践(一)调研情况1.调研内容、目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本调研活动发放问卷的情况:①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37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96%;问卷调查表发放范围:材料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通信学院、社科学院、文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影视学院、机自学院等10个学院以及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联谊会筹备工作会议的青年教师等。

②对我校管理的民主、公正、公开的满意程度分析。

2.所在院系(部门)党政领导体制的情况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是了解院系(部门)党政领导体制是党组织还是行政居主导地位,党政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情况。

调查结果是:选择党组织起主导作用的占37.5%,选择行政权力主导的占62.5%;认为党政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占81%,党政相互配合情况一般的占12%。

调查结果表明,行政权力主导的居多,但是党政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情况很好。

党政关系不是很融洽、矛盾很多的仅占7%。

这与访谈中了解的情况比较吻合。

有院长书记认为在学院领导班子构成中,院长的作用明显强于书记的影响力,并且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有意的安排,目的是避免党政不和谐。

当然在访谈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在院系内部党组织似乎稍显弱势。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其对院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影响,我们将在第四章关于研究的若干思考中进行探讨。

3.对学校以教授为主的学术骨干参与学校、学院管理的总体评价对高校普遍存在“教授要参与管理,就非要具体兼任某一行政职务不可”的说法,认为学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的占15%;认为教授参与管理情况良好、渠道与机会很多的占26%;认为有比较多的机会参与学院的管理,但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不多的占32%;对参与管理兴趣不大,专心做好教学科研工的占27%。

有个别资深教授特别注明,认为教授要“多说话,少执政”,观点非常特别。

综合看,总的情况还可以。

但是对学术骨干、课题组长参加院务会议或系务会议、拥有决策权的情况,认为有相应制度规定或传统、积极参与的占27%;认为有相应制度规定,但决策权力、影响力有限的占50%;认为没有形成制度化,参与决策的机会不多、渠道不畅的占21%;选择其他的有3人。

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实际效果不理想,或者缺少参与机制。

4.对学院党政领导“党政合一”改革试点的看法与评价对“党政合一”改革认为方向正确、值得积极探索的,只占26%;认为权力过于集中、弊大于利的,占45%;认为有积极意义、利大于弊,但是配套措施要跟进的,占24%;认为学院领导体制问题很多,但这不是关键问题的有5%。

调查结果与我们的预判有些不一致,没有料到认为“弊大于利”的几乎达到一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1.学院(系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的问题关于体制、机制问题,其关键是“在政策、制度设计方面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情况,这样才能使得制度有生命力,有认同感”。

比如院系领导班子“党政合一”,这个制度在当前的情况下不宜全面推广,特别在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同级监督,容易形成一人大权独揽,或者弄不好反而削弱党的领导。

因为学校层面没有“党政合一”,下面“合一”以后要面对上面两个“口子”,有可能出现疲于奔命的情况,结果有可能反过来削弱党的领导,因为党的工作需要“慢工出细活”。

还有人谈到,“党政合一”这一模式,要求学院班子配备专职副书记、副院长,以及比较强的系领导班子。

当然有些教授关心的是结果:“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的改善,要让教授潜心教学和研究,其他事情学校有岗位设置,(应该)有人去做。

”2.干部队伍及其后备队伍建设有效机制方面的问题对近年来学校有关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培养的有效机制(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是否能够脱颖而出)满意程度都不高。

对最近几年干部队伍建设认为满意的与比较满意的合计不到一半,认为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不完善,比如缺乏广泛的公认度、参与度等差不多达到一半。

我们认为,以上情况正好说明,为什么学院党政领导“公推直选”改革试点受到大家的欢迎。

访谈中对推行“公推直选”一致认为意义重大,在学院以下层面可以全面推开。

三、关于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研究的若干思考与建议(一)若干思考1.完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核心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我们之所以提出完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核心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央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重大举措,也是高等学校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

这个基本制度,决定了党的领导在高校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而高校治理结构中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及至学生民主权利的行使,都要受到党的领导的支配、保证与制约。

”法律对党组织在学校层面的地位作出明文规定,但对二级学院(系)层面的党组织如何定位及如何行使领导权没有明确的说明,如果考虑到学术组织是建立在学科这一工作基石之上的事实,党组织在二级学院(系)层面的作用会变得相当模糊。

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党组织在这一层面的治理工作中“失语”的可能性。

因此,院系层面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必须加强,而且要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才可能保障党的领导权在院系层面得到落实。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得出“完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核心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结论。

2.发挥党组织在高校内部权力运行中的作用关键是做到集体决策的科学性罗伯特·伯恩鲍姆指出:“最有效的大学管理者是那些能够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并且能够从每一种框架所设想的可选途径中选出一种有效的行动方式的管理者。

”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才能最优地“运用综合的观点”和“选出一种有效的行动方式”的问题。

很显然,面对高等教育系统这个复杂的组织,采取单纯的管理科层制组织的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要做出适合复杂组织要求的决策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党组织在院系这一层面的权力运行中必须有所作为而不能“失语”,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党组织要发扬党内民主的要求,切实保障决策的科学性。

至于为什么要保障决策的科学性问题,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论述过。

这与现代大学是一项花费昂贵的事业相关。

现代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国民财富。

因此,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科研项目的立项等都需要慎重考虑,如果决策不科学就会导致社会财富被巨额浪费的严重后果。

3.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能够适应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的要求美国高等教育哲学家约翰·布鲁贝克(John Brubacher)在研究高校内部权力运行过程后说了一段必须坚持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更可取的办法是通过说服作出决定,而不是靠权力或地位。

这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吻合。

我们党在做人的工作时始终是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的,鲜有用命令做决定的行动。

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在我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路径和工作技术。

因此,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在完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大有作为,必将形成强大的政治优势。

(二)相关建议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要靠机制保障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有良好的积淀,也有比较好的基层领导班子,想有效调动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的活力,以及调动每个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建立与形成好的机制。

在二级学院层面,加强基层党支部和每个党员的活力,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和监督的力量,是完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基石。

2.形成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机制,要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首先要积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公推直选”、“党政合一”都值得积极探索与试点。

当然各个学院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一刀切”,鼓励形成多样化的格局。

尽管从调查结果看,当前高校内部不希望“集权”,似乎希望“分权”的声音更大一些。

但是随着(党内)民主管理、监督与权力制衡(权力配置)等机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学校内部治理模式的创新、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推行与深化,在学院(系)的层面实行“党政合一”,客观上是需要的,对此要有预见。

对试点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其次,认真做好“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大家对此非常关注。

因为这项改革既能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也能充分体现广大教职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

再次,“公推直选”是否可以考虑借鉴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先建立教授会,然后由教授会直选院长,建立与强化教授会的参政议政机制(调查结果表明,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期待的事情)。

这个做法还可以建立长效机制。

只是目前主要是创造条件,还不是推出的良好时机。

当然书记主要还是要由全体党员来选举。

二级学院的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科的差异性和学院的文化传统,又要发挥党管人才的监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