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的血管

合集下载

脑和脊髓的血管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血管PPT课件

间脑后部和大脑半球后1/3。大致可以以顶
枕沟为界。
附图 2
大脑动脉环
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 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 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 脉起始段,在颅底中央形成的动 脉环路。此动脉环可使颈内动脉 和椎-基底动脉沟通,在某一动脉 血流减少或阻塞时可通过此环得 到一定的补充。
3脑的静脉第八节来自脑和脊髓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二)脑的静脉
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动脉 (二)脊髓的静脉
返回总1 目录
脑的动脉
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动脉分为皮质 支(分布于皮质及其下髓质)和中央支(深 入脑实质供应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颈内动脉的分支营养大脑半球前2/3和间
脑前部;椎动脉的分支主要营养脑干、小脑、
分为浅、深两种。浅静 脉位于脑的表面,收集皮质 和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深 静脉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 均注入附近的硬脑膜窦。
4
脊髓的动脉
两个来源:脊髓前动 脉和脊髓后动脉(均发
自椎动脉)以及来自一些
节段性动脉(肋间后动
脉和腰动脉等)的脊髓支。
5
脊髓的静脉
软膜静脉丛、纵行静脉 干→集中于脊髓前、后静 脉→硬膜外隙内的椎内静 脉丛→与椎骨外面的椎外 静脉丛交通。软膜静脉丛、 纵行静脉干向上与颅内静 脉相通。
6
7
颈内动脉
1.后交通动脉 2.脉络丛前动脉 3.大脑前动脉 4.大脑中动脉
8
大脑前动脉
• 它主要营养顶 • 枕沟以前的大 • 脑半球内侧面、 • 额叶底面的一 • 部分和内囊前 • 段,发生病变时 • 主要表现为病 • 变对侧下肢瘫 • 痪,也可伴有下肢 • 感觉障碍。
9
大脑中动脉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的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的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和脑脊液循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第四节 脑屏障
重点提示
掌握:
1.脑和脊髓的3层被膜;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概念; 2.大脑动脉环。
熟悉:
1.脑和脊髓的动脉; 2.脑室系统、脑脊液产生和循环途径。
了解:
脑和脊髓的静脉
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约125ml左右,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脑脊液产生部位:各脑室的脉络丛
功能:① 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
② 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③ 维持颅内压及脑组织渗透压
脑 脊 液 循
侧 室间孔 脑 室
第 三 脑 室
中脑 水管
第 四 脑
外侧孔 正中孔
蛛 网 膜 下


蛛网 膜粒
上 矢


颈 内 动 脉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考题
1.临床上为什么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穿刺? 需经过哪些层次? 2.用箭头表示硬脑膜窦血液回流情况。
二、蛛网膜arachnoid mater
蛛网膜下隙: •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 • 充满脑脊液
• 蛛网膜下腔的扩大部分
蛛网膜下池: • 小脑延髓池
蛛网膜粒
• 终池(临床腰穿抽取脑脊液的常用部位)
• 蛛网膜渗入上矢状窦内形成的突起,可滤出脑
脊液
三、软 膜 pia mater

本科脑和脊髓的血管

本科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血—脑屏障位于血液 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 间,其结构基础是: ①脑和脊髓内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 胞之间为紧密连接,使大 分子物质难以通过; ②毛细血管基膜; ③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 形胶质细胞终足围绕,形 成胶质膜。
(二)血—脑脊液屏障 blood-CSF barrier
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组成: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 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 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 动脉连通而共同组成。 位置:位于脑底下方,蝶鞍 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 及乳头体周围。 意义: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 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是一种潜在的代偿装置。
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动脉 两个来源,即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 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动脉和脊 髓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之间借 环绕脊髓表面的吻合支互相交通, 形成动脉冠,由动脉冠再发分支进 入脊髓内部。
由于脊髓动脉的来源不 同,有些节段因两个来源的 动脉吻合薄弱,血液供应不 够充分,容易使脊髓受到缺 血损害,称为危险区: 如第1—4胸节(特别是 第4胸节)和第1腰节的腹侧 面。
位于脑室脉络丛 的血液与脑脊液之间 结构基础主要是 脉络丛上皮与上皮之 间有闭锁小带相连。 但脉络丛的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上有窗孔, 因此该屏障仍有一定 的通透性。
(三)脑脊液—脑屏障
脑脊液—脑屏障CSF-
brain barrier位于脑室和蛛网 膜下隙的脑脊液与脑、脊髓的 神经细胞之间,其结构基础为: 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软膜下 胶质膜。但室管膜上皮没有闭 锁小带,不能有效地限制大分 子通过,软脑膜和它下面的胶 质膜屏障作用也很低,因此, 脑脊液的化学成分与脑组织细

人体解剖-脑和脊髓的血管

人体解剖-脑和脊髓的血管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⒊大脑动脉环
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Willis’ circle
围绕下丘脑
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 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 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 Willis 环有何生理意义?
Willis’ circle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末端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平衡血流的作用
血管瘤破裂与 蛛网膜下腔出血
垂体长门静脉
Long hypophyseal portal veins
垂体短门静脉
Short hypophyseal portal veins
脑血管意外(Stroke)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Blood vessels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
一、脑的血管 脑的动脉 脑的静脉
二、脊髓的血管 脊髓的动脉 脊髓的静脉
脑组织代谢水平高
(血流量750ml/min, 占心输出量15%)
脑耗氧量大
(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20%)
脑和脊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
椎动脉 ⑴ 脊髓前后动脉 ⑵ 小脑下后动脉
基底动脉
⑴ 小脑下前动脉 ⑵ 迷路动脉 ⑶ 脑桥动脉 ⑷ 小脑上动脉 ⑸ 大脑后动脉
Vertebral artery Basilar artery
大脑后动脉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围?
脊髓血管疾病
1. 缺血性疾病 (1) 脊髓短暂性发作 (2) 脊髓梗死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后动脉综合征 中央动脉综合征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和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 椎动脉。 椎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 2/3和间脑前部 和间脑前部。 前2/3和间脑前部。 椎动脉: 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 1/3、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 1/3、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
两者供应范围:以顶枕沟为 两者供应范围: 顶枕沟为 颈内动脉系和 界,称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 脉系的分布区 的分布区。 脉系的分布区。两系动脉的分支 可分为皮质支 皮质支cortical branch和 可分为皮质支cortical branch和中 央支central branch, 央支central branch,皮质支供应 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 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 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中央 支供应基底核 内囊和间脑等 基底核、 支供应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脑和脊髓的血管
Blood Vessels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
脑是人体内新陈代谢最旺盛 的结构,其血液供应丰富。 的结构,其血液供应丰富。人脑 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 2%, 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其耗氧 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20%, 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脑 的血流量约占心搏出量的1/6 1/6。 的血流量约占心搏出量的1/6。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眼动脉 在前床突内侧发出。 眼动脉: (1)眼动脉:在前床突内侧发出。 沿视神经外侧经视神经管入眶, 沿视神经外侧经视神经管入眶,分 布于眶内结构。 布于眶内结构。 (2)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2)后交通动脉:后行与大脑后动 脉吻合,是颈内动脉系和椎— 脉吻合,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 动脉系的吻合支。 动脉系的吻合支。

脑和脊髓的血管(人体解剖学)

脑和脊髓的血管(人体解剖学)
→上矢状窦、海绵窦和横窦等。
2.深静脉 收集大脑 髓质、基底核、间脑 和脑室脉络丛的静脉 →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再注入直窦。
(一)脑的动脉 来源与分布: 颈内动脉:大脑半球前2/3
和部分间脑。 椎-基底动脉:大脑半球后
1/3、间脑后部、小脑和 脑干。
1.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自颈动脉管入颅,向前穿 过海绵窦,至视交叉外侧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
动脉2支。颈内动脉按其行 程可分4段: 颈段 颈动脉管段 海绵窦段 前床突上段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3.大脑动环:Willis环 组成: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意义:
(二)脑的静脉 壁薄而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可分浅、深静脉,都注
入硬脑膜窦。 1.浅静脉 主要有大脑上、中、下静脉
临床:海绵窦段和前床突 上段合称虹吸部,常呈U 形或V形弯曲,是脑动脉 硬化好发部位之一
(1)大脑前动脉: 行程: 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
额叶下面和半球上外侧面上缘部分 中央支:供应豆状核、尾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2)大脑中动脉: 皮质支→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 中央支→内囊膝、后肢、纹状体和背侧丘脑。
豆纹动脉:“出血动脉”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3)脉络丛前动脉: (4)眼动脉: (5)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2)椎动脉: 行程: 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 分支:
左、右大脑后动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SUN YAT-SEN UNIVERSITY )精品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血管(SUN YAT-SEN UNIVERSITY )精品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血管
㈡脊髓的血管
⒈脊髓的动脉:有两个来源:椎动脉、节段性动脉
⑴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椎动脉发出
左、右脊髓前动脉→延 脑腹侧合成一干→沿前正中 裂下行→脊髓末端。分布至: 前角、侧角、灰质连合、后 角基底部、前索、侧索。
脊髓后动脉→绕延脑两 侧向后→脊神经后根内侧平 行下行→脊髓末端。分布至 后角的其余部分、后索和侧 索的后部。
可分为:颈部、岩 部、海绵窦部、前床突上 部。
①眼动脉→视器
②后交通动脉: 与大脑后动脉吻 合,是颈内动脉 系与椎—基底动 脉系的吻合支。
③脉络丛前动脉:→侧脑室下角的脉络丛,并供应 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大脑脚底的中 1/3、苍白球等,易形成血栓阻塞。
④大脑前动脉:大脑纵 裂与对侧同名动脉借前 交通动脉相连→沿胼胝 体沟向后行→顶枕沟前 方。
皮质支: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 部分、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
中央支:近侧段发出→前穿质→脑实质,供应尾状 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⑤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外 侧沟→分支: 皮质支:大脑半球上外侧 面的大部分、岛叶(包括 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 中枢及语言中枢)。
中央支:豆纹动脉(出血 动脉)→前穿质→垂直进 入脑实质→供应尾状核、 豆状核、内囊膝、内囊后 肢的前部。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脑及脊髓的血管

脑及脊髓的血管

脑及脊髓的血管脑血管颈内动脉:行程分四段:颈部、岩部、海绵窦部和前床突部。

海绵窦部和前床突部称为虹吸部——动脉硬化好发部位。

主要分支:1、眼动脉:海绵窦处发出。

2、脉络膜前动脉:视束下发出——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大脑脚底的中1/3、苍白球。

3、后交通动脉:视神经上方发出——⎩⎨⎧核前部、内囊前肢。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上部。

底面、额顶叶上外侧面半球内侧面、部分额叶皮质支:顶枕沟以前的4、大脑中动脉——⎩⎨⎧后肢前部及膝部。

尾状核、豆状核、内囊中央支(豆纹动脉):侧面大部分和岛叶。

皮质支:大脑半球上外 椎动脉:主要分支:1、脊髓前后动脉。

2、小脑下后动脉(最大分支):小脑底面后部、延髓后外侧部。

基底动脉:主要分支:1、小脑下前动脉:基底动脉起始段:小脑下面的前部。

2、迷路动脉(内听动脉):发自基底动脉or 小脑下前动脉——内耳迷路。

3、脑桥动脉——脑桥基底部。

4、小脑上动脉:发自基底动脉末端——小脑上部。

5、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终末支。

A 、 皮质支——颞叶内侧面和底面、枕叶。

B 、 中央支——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内外侧膝状体。

Willis 环:⎭⎬⎫脉连接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交界处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动脉瘤好发部位。

脑的静脉:1、⎪⎭⎪⎬⎫脑岛内侧面外侧面大脑浅静脉:大脑半球——⎪⎩⎪⎨⎧大脑下静脉深)大脑中静脉(中浅和中大脑上静脉2、大脑深静脉:半球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脉络丛——⎭⎬⎫丘脑纹静脉脉络膜静脉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Gulen)——直窦。

病损及定位:1、颈内动脉主干受累——黑蒙、Horner征、三偏。

2、大脑中动脉受累:A、主干:a、三偏症状。

b、失语症或体像障碍。

c、意识障碍。

B、皮质支:a、上分支:分布眶额部、额部、中央前回、顶叶前部(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

b、下分支:分布颞极、颞叶前中后部及颞枕部(无偏瘫)。

C、深穿支:a、三偏症状,均匀症状。

b、皮质下失语。

脑和脊髓的血管(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脑和脊髓的血管(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眼动脉:
脑的主要分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血管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分支
眼动脉:
脑的主要分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血管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分支
眼动脉:
脑的主要分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血管 脑的动脉
注入:横窦、海绵窦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下静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血管 脑的静脉
浅组(以大脑外侧沟为界)
③大脑中静脉
1. 大脑中浅静脉 收集:半球上外侧面近外侧沟附近 注入:海绵窦
2. 大脑中深静脉: 收集:脑岛 注入:基底静脉
大脑中浅静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血管 脑的静脉
深组
大脑内静脉
丘纹上静脉
收集:脉络丛上静脉 丘纹上静脉
浅组
收集:脑皮质及皮质下髓质 注入:邻近的静脉窦
深组
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核 间脑、脑室脉络丛
注入:汇成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血管 脑的静脉
浅组(以大脑外侧沟为界)
①大脑上静脉 (外侧沟以上)
收集: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内侧面上部
注入:上矢状窦
②大脑下静脉 (外侧沟以下)
收集:大脑半球上外侧面下部 半球下面
脊髓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基底动脉: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血管 脑的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第二节脑和脊髓的血管

第二节脑和脊髓的血管

第二节脑和脊髓的血管第二节脑和脊髓的血管一、脑的血管(一)脑的动脉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图20-6)。

以顶枕沟为界,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

故可将脑的动脉归纳为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

此两系动脉在大脑的分支可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

前者营养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后者供应基底核、内囊及间脑等。

1.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起自颈总动脉,自颈部向上至颅底,经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进入颅内,紧贴海绵窦的内侧壁穿海绵窦腔向前上,至前床突的内侧又向上弯转并穿出海绵窦而分支。

颈内动脉按其行程可分为4部:颈部、岩部、海绵窦部和前床突上部。

其中海绵窦部和前床突上部合称为虹吸部,常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在穿出海绵窦处发出眼动脉(见视器)。

颈内动脉供应脑的主要分支有:图20-6 脑底的动脉(1)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图20-7)在视神经上方向前内行,进入大脑纵裂,与对侧的同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相连,然后沿胼胝体沟向后行。

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和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中央支自大脑前动脉的近侧段发出,经前穿质入脑实质,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图20-7 大脑半球的动脉(内侧面)(2)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可视为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向外行进入外侧沟内,分为数条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图20-8),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若该动脉发生阻塞,将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

大脑中动脉途经前穿质时,发出一些细小的中央支(图20-9),又称豆纹动脉,垂直向上进入脑实质,营养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

脑和脊髓的血管PPT

脑和脊髓的血管PPT
8
大脑后动脉
皮质支 颞叶的内侧面、 底面及枕叶
中央支
背侧丘脑 内侧膝状体 下丘脑 底丘脑
9
大 脑动脉环(Willis环)
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组成 两侧颈内动脉末端
两侧后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
位置:脑底下方,蝶鞍上方, 视交叉 、灰结节和乳 头体周围。
意义:使两侧的颈内动脉系
与椎—基底动脉系相 交通,建立侧支循环, 调节血液的再分配, 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中央支
尾状核,豆状核,内 囊膝和后肢前上部。
6
脉络丛前动脉
外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后下部 大脑脚底中1/3 苍白球
后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系与椎基 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7
2、椎动脉
起始: 锁骨下动脉 行程:
终止:左右椎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分支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椎动脉分支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解剖学教研室 向宇燕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来源及供血范围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大脑半球前2/3、部分间脑
大脑半球后1/3、部分间脑、 脑干和小脑
颈内动脉系 故可将脑的动脉归为两系
椎-基底动脉系
皮质支 两系动脉在大脑的分支可分为
中央支
2
1、颈内动脉起始:ຫໍສະໝຸດ 总动脉 行程: 颈部肋间后动脉
腰动脉
13
(二)脊髓的静脉
脊髓内的小静脉 脊髓前、后静脉 前、后根静脉
椎内静脉丛
14
15
10
(二)脑的静脉

脑和脊髓的血管课件

脑和脊髓的血管课件
3.短旋动脉 是三个大脑动脉接近大脑动脉环处发出的分支_外 侧中央动脉。发出后走行短距离穿入脑实质,供 应长旋动脉与旁正中动脉营养范围以外的 部分。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和脊髓的血管
皮质支和中央支
供应大脑半球的动脉可分 为皮质支和中央支。皮质 支进入软膜后先吻合成网, 然后从吻合网上发出细小 分支,以垂直方向进入皮 质,在脑实质内的长短不 一,短支分布于皮质,长 支可经皮质一直延伸到皮 质下髓质。中央支起自动 脉主干的近侧端,几乎垂 直穿入脑实质供应脑内灰 质核团,如基底核、丘脑 等,也分布到脑的白质如 内囊、外囊等。
q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小脑下后动脉
n Branches of basilar artery
q Anterior inferior cerebral artery小脑下前动脉
q Labyrinthine artery 迷路动脉 q Pontine arteries 脑桥动脉
硬脑膜窦。 5、脑静脉和硬脑膜窦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 瓣
装置,仅在脑静脉开口于硬脑膜窦处有瓣膜, 起改变血流方向的作用。
•脑和脊髓的血管
Veins of brain
Superficial cerebral veins n Drain blood from cortex
and subcortical medullary substance and empty into adjacent sinuses of dura mater
•脑和脊髓的血管
n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脉络 丛前动脉: passes backward, enters inf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ends in choroid plexus. It supplies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middle 3/5 of crus cerebri,and globus pallidus

脑和脊髓的血管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血管ppt课件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1
脑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 一) 脑的 脑的血液供动应主脉要来源于椎动脉和颈内动脉
1. 颈内动脉主要分5支 ① 眼动脉 ② 后交通动脉
③ 脉络膜前动脉
④ 大脑前动脉
⑤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椎动脉
(1)椎动脉主要分2支 ①小脑下后动脉 ②脊髓前、后动脉。 (2)基底动脉主要分5支 ① 小脑下前动脉
皮质支
• 对侧下肢远端中枢性瘫,感觉障碍;对侧下肢短 暂性共济失调、精神症状及强握反射
中央支
• 现对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
大脑中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中动脉
主干 皮质支
•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侧受累 可出现失语,非优势侧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 可引起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上肢及面部为重, 下肢和足部受累相对较轻,优势半球受累时可有 失语。意识水平不受影响
小脑下前动脉
梗死少见
大脑后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
主干 皮质支 深穿支
• 对侧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读
• 表现为对侧同向性偏盲,偶为象限盲,可伴有视 幻觉、视觉失认等,优势侧病损可出现失读及命 名性失语,非优势侧受损出现体象障碍
• 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出现丘脑综合征;丘脑穿动 脉闭塞出现红核丘脑综合征;中脑脚间支闭塞出 现Weber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部
• 分出小脑上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中脑、丘 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受累时可表 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病灶对侧偏盲 或皮质盲、觉醒和行为障碍、记忆障碍等,少 数人可出现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

脑脊髓血管

脑脊髓血管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脑的动脉来源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一、脑的动脉(一)颈内动脉→经颅底颈动脉管入颅分支:1、大脑前动脉2、大脑中动脉3、后交通动脉4、脉络丛前动脉脑底的动脉大脑前A 前交通A大脑中A后交通A 大脑后A基底A椎动脉小脑下前A小脑下后A小脑上A动眼N颈内A 垂体视交叉延髓脑桥(二)椎动脉→经颈椎横突孔入颅至脑桥基底部两侧会合组成基底动脉分支:1、大脑后动脉2、脑桥动脉3、小脑动脉4、脊髓前、后动脉5、迷路动脉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分布范围中央沟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角回动脉顶后动脉颞后动脉颞中动脉颞前动脉皮质支尾状核背侧丘脑苍白球壳内囊前外侧中央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和中央支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分布范围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额前内侧支胼胝体缘动脉中央旁动脉楔前动脉顶枕支距状沟支颞后支颞中间支颞前间支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分布区模式图(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前交通动脉☐两侧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下前动脉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二、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经多种途经注入硬脑膜窦☐最后经颈内静脉回流脑的浅静脉脑的深静脉大脑的静脉大脑外静脉大脑内静脉大脑上静脉大脑下静脉大脑中静脉三、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无色透明液体,充满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及蛛网膜下隙。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荡、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第四脑室正中孔小脑延髓池中脑水管直窦大脑大静脉脑蛛网膜蛛网膜粒硬脑膜侧脑室脉络丛上矢状窦室间孔交叉池脚间池硬脑膜脑蛛网膜上矢状窦软脑膜蛛网膜粒大脑镰蛛网膜粒模式图脑脊液循环途经: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中脑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外侧孔、正中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四、脊髓动脉椎动脉的分支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节段性动脉危险区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本节重点:★脑的动脉分支★脑的静脉的特点★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
1.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起源和走行:
舌骨大角高度起自颈总动脉—
上行至颅底(颈部无分支)—经颈
动脉管—破裂孔—入颅腔—向前穿
入海绵窦(紧贴窦内侧壁)—在前
床突内侧弯行向上,穿出硬脑膜并
转向后行。
.
15
依次发出: 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脉络
膜前动脉,最后在大脑外侧沟 起始处的内侧,分为大脑前动 脉和大脑中动脉两终支。
布于眶内结构。 (2)后交通动脉:后行与大脑后动 脉吻合,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 动脉系的吻合支。
.
19
.
20
(3)脉络丛前动脉:
走行:
沿视束下面行向后,经大脑脚与海
马旁回钩之间穿入侧脑室下角的脉络
丛。
分支供应:内囊后肢后下部、外侧
膝状体、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
特点:细长,且变异多,易被血栓
阻塞。
.
21
(4)大脑前动脉: 走行: 经视交叉上方前行—进入大
脑纵裂—沿胼胝体上面行向后。 在进入大脑纵裂前借前交通动
脉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
.
22
.
23
分支供应:
皮质支:
分布于顶枕沟以前半球内侧面
和额叶底面的一部分;额、顶叶 外侧面的上1/3。
中央支:
经前穿质入脑实质,供应尾状
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直窦。
.
43
.
44
.
45
二、脊髓的血管
Blood Vessels of the Spinal Cord
.
46
(一)脊髓的动脉: 1.脊髓前动脉:沿脊髓前正
中裂下降,在颈膨大处之后有根 髓动脉加入合成脊髓前正中动脉。 分支分布于脊髓前角、侧角、灰 质连合、后角基部、前索和侧索。
.
47
2.脊髓后动脉:沿后外侧沟下行, 直至脊髓末端,分支分布于脊髓后 角基部以后和后索。
.
27
.
28
特点: 中央支在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时
容易破裂而导致脑溢血(即“中 风”),故又名为“出血动脉”。
皮质支一旦发生栓塞,将对机 体的运动、感觉和语言功能产生 严重的影响。
.
29
2.椎动脉 vertebral artery
起源和走行: 起自锁骨下动脉—向上穿经第6至
第1颈椎横突孔—在寰椎侧块后方向内侧 弯曲—枕骨大孔入颅—在脑桥与延髓交 界处腹侧,左、右椎动脉汇合为一条基 底动脉basilar artery。基底动脉沿脑桥 腹侧面的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分为
.
16
分段: 根据颈内动脉的行程,可将其
分为颈部、岩部、海绵窦部和脑 部。临床上把海绵窦部和脑部合 称为“虹吸部”,呈“U”或“V” 形弯曲,在脑血管造影诊断时有 重要意义,也是动脉硬化的好发 部位。
.
17
.
18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眼动脉:在前床突内侧发出。 沿视神经外侧经视神经管入眶,分
脑和脊髓的血管
Blood Vessels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
.
1
脑是人体内新陈代谢最旺盛 的结构,其血液供应丰富。人脑 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其耗氧 量却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脑的 血流量约占心搏出量的1/6。
.
2
一、脑的血管
Blood Vessels of the Brain
3.根髓动脉:来自颈升动脉、肋
间后动脉、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发
.
3
脑的血管有以下特点:
① 动脉壁很薄,其中膜内只有一些弹力纤 维,平滑肌也稀少。
② 动脉分支在脑表面有丰富的吻合,进脑 入内的穿支则是终动脉。
③ 动、静脉不伴行。 ④ 静脉壁也很薄,缺乏平滑肌。 ⑤ 硬脑膜窦是独特的结构。 ⑥ 静脉和硬脑膜窦内无瓣膜。 ⑦ 血液与神经元间的物质交换要经过脑屏 障。
前交通动脉(不成对) 大脑前动脉起始段(成对) 颈内动脉末段(成对) 后交通动脉(成对) 大脑后动脉起始段(成对)
.
36
.
37
.
38
位置:
位于大脑底部,蝶鞍的上方,环绕视交叉、 灰结节、脑垂体及其漏斗、乳头体周围。
意义:
大脑动脉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 动脉系相互吻合。在正常情况下,两侧椎动脉 和颈内动脉的血液很少混合,各有其供应区; 但当构成此环的某一主支发生阻塞时,可在一 定程度上通过此环使血液重新分配而起代偿作 用。
走行:
是基底动脉的终支,沿脑桥上缘向
外——绕大脑脚向后—颞叶和枕叶内面。
分支分布:
皮质支:分布于颞叶内侧面和底面
及枕叶。
中央支:经脚间窝入脑实质,供应
背侧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和底
丘脑等
.
34

.
35
3.大脑动脉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又称Willis环) 组成:
.
4
(一)脑的动脉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
椎动脉。 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
前2/3和间脑前部。 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
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两者供应范围:以顶枕沟为 界,称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 脉系的分布区。两系动脉的分支 可分为皮质支cortical branch和中 央支central branch,皮质支供应 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中央 支供应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左、右大脑后动脉两大终支。
.
30
.
31
.
32
椎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分布于小脑后下面和
延髓背外侧区。
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小脑下前动脉:供应小脑下面的前部。
迷路动脉:伴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入
内耳,供应内耳迷路。
脑桥动脉:供应脑桥基底部。
小脑上动脉:供应小脑上面。
.
33
大脑后动脉:
.
24
(5)大脑中动脉:
走行: 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沿大脑外 侧沟走行。 分支供应:
皮质支:分布到岛叶和大脑半球上 外侧面顶枕沟以前的大部分,包括躯 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和语言中枢。
.
25
.
26
中央支: 为多数小支,从大脑中动脉起
始部发出-进入前穿质,分布于 豆状核、尾状核和内囊,其中最 大的一支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核纹状体动脉, 沿豆状核外侧上行至内囊。
.
39
(二)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
可分为浅、深两组,两组之间 有吻合,但最终都是通过硬脑 膜窦汇入颈内静脉。
.
40
.
41
.
42
浅组:
位于大脑表面,收集皮质和皮质下髓
质的静脉血,注入临近的硬脑膜窦。
包括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和大脑
下静脉。
深组:
大脑深部的髓质、基底核、间脑、脑 室脉络丛的静脉血—大脑内静脉(1 对)—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