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考点】

1、思想家:魏源、严复

2、近代化的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思想的近代化。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专题线索梳理】

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传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速了封建制度崩溃,一方面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就是把“孔孟之道”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对传统儒学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与批判;新文化运动更是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从根本上冲击与动摇了儒学在中国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尊孔读经,儒学不再作为社会统治思想而主要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和反思。

一、列举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著名思想家:魏源、严复。见《突破与跨越》P34

(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主张(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之法(侧重军事技术)。

著作:《海国图志》—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意义:激发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人们研究现实问题。林则徐、魏源由此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严复——被梁启超称为“中国西学第一”,: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效仿西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译著:《天演论》;意义: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见《突破与跨越》P24、27、29

(一)近代化的含义:

1、“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上的含义(核心):经济的工业化(是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戊戌变法。)

2、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强,寻求新出路的过程。近代化是指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和法治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和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 经济的近代化──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2)政治的近代化──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3)思想的近代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和政治制度

(二)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学习、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制度层面):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

(1)19世纪40年代,魏源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3)戊戌变法时期,严复译著《天演论》,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是社会,主张效仿西方,推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1915年兴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了封建思想,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三)列表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次大规模运动。

【辛亥革命成功的表现】: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最大历史功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感悟(启示)】:1、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先技术,再到制度,最后到思想层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的前提。

3、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挨打。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是不断向西方学习,融入世界的过程。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探索、顽强斗争的精神,在民族危难时刻,能勇于承担起民族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

5、如何对待对待中外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不断发展更新,焕发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努力学习和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加以创新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6、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演变特点:

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并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器物—制度—文化);

②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③受西学影响,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为主流;

7、西学东渐受阻因素

①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

②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单选题1、1876年,中国工商业代表李圭在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期间,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因此,他回国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李圭的思想在当时国内应属于

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2、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