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4游记后赤壁赋Word含解析
后赤壁赋-高中语文选修教案
后赤壁赋-高中语文选修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后赤壁赋》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通过对苏轼《后赤壁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苏轼的文学才华,理解其人生哲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后赤壁赋》的创作背景、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学生能够分析苏轼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苏轼的人生哲学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质。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后赤壁赋》是苏轼在流放黄州期间所作,描绘了苏轼与友人在赤壁游玩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2 文学特色分析2.2.1 韵律美分析文章的韵律特点,如对仗、排比等,体会苏轼的文学才华。
2.2.2 意象美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如“赤壁”、“江水”、“清风”、“明月”等,感受苏轼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2.2.3 思想内涵探讨苏轼在文中表达的人生哲学,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第三章:课堂实践3.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的文学风格。
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意象,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3.3 课堂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翻译课文要求学生准确翻译课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2 写作练习以“我对苏轼的理解”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3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加深对苏轼文学成就的认识。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时作业:4.1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1课后赤壁赋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B.曾日月之几何..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而上摄衣:提起下衣D.攀栖鹘之危巢..危巢:危险的鸟巢答案 B解析A项边走边歌。
C项提起衣襟。
D项高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俯冯夷之.幽宫燕巢于飞幕之.上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顾.安所得酒乎顾.野有麦场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答案 C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跟随。
C项可是/回头看。
D项恰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答案 C解析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友”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句“羽衣”为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归而.谋诸妇②侣鱼虾而.友麋鹿B.①凛乎.其不可留也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C.①以.待子不时之须②醉则更相枕以.卧D.①予亦悄然.而悲②使之然.也答案 B解析A项①表承接关系,②表并列关系。
B项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C项①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
②用于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
D项①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②是代词,译为“这样”。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半,四顾寂寥⑤曾日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答案 A解析④⑤不是写景。
《后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后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走近作者,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
三、写作背景介绍四、温故知新,熟悉课文。
1.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明确:2.听录音欣赏课文五、朗读并分析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2.结合注释串译第一段重点字词提示:步:既:尽:顾①:顾②:已而:诸:3.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4.“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六、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结合《学习与评价》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一)研习第二段1.齐读,口译。
重点字词提示:乃:上:履:巉:披:危:震动:反:放:听:句式:复游于赤壁之下。
()2.积极思考,分组合作:(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2)本段写了哪些场景?(3)此段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4)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A.由秋入冬,B.历史背景:(二)研习第三段1.齐读,口译。
注意字词:适:东:西:2.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三)总结:(以儒为主,融合佛老)三、布置作业2.完成《学习与评价》“课堂反馈”练习。
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第一、二段)。
二、归纳文言知识(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2.反而登舟3.俛而不答(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是岁十月之望。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新部编本全集:后赤壁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后赤壁赋教学目标:1、通过文中的写景部分体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2、通过前后《赤壁赋》的对比,体味两赋所体现的不同的感受教学重点:对《后赤壁赋》写景部分的分析教学难点:体味两赋所体现的苏轼的不同的情感和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由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归临皋》入手,通过同学们学过的这两首词来导入到对苏轼的介绍。
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著有《东坡七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引入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对此诗进行简单的解释,然后指出这是苏轼晚年对其一生的概括。
问同学:“黄州惠州儋州”这几个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同学回答:是苏轼被贬的地方。
问题:那么这几个地方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哪个地方?同学回答:黄州。
问题:在黄州苏轼留下了什么作品呢?大家知道哪些?回答:《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超然台记》、《方山子传》。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
所谓文人不幸文学兴,正是苏轼几次被贬的遭遇才铸就了他非凡的文学功业。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苏轼在黄州时的另一篇名作《后赤壁赋》。
课文学习:一、听录音,熟悉课文,掌握字词二、课文内容学习1、分析鉴赏:“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写景的句子,结合前2、后语境,体味这些句子中蕴涵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苏轼的世界:霜露、木叶、人影、明月(原本为一派萧瑟之景)月白风清(苏轼却见之心喜,踏歌而行,感到如无美酒佳肴,未免辜负了这月白风清的良夜。
)从中可以看出苏轼“超然”的情怀和他旷达的心胸。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后赤壁赋走近作者苏轼(见《留侯论》)相关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秋,苏轼游览了黄冈附近的赤壁后,写下了《赤壁赋》,三个月后,苏轼再游赤壁,作《后赤壁赋》。
文意感知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思维导图 起雅兴而游―→乐历幽景而恐―→悲⎭⎬⎫适孤鹤而梦梦道士而惊―→悟一、通假字1.反.而登舟同“反”,译为“返回” 2.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同“窹”,译为“睡醒” 3.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译为“需要” 二、古今异义 1.曾日月之几何..古义:没过去多久 今义:几何学 2.以待子不时..之须 古义:随时 今义:常常 3.予亦悄然..而悲 古义:忧伤的样子 今义:悄悄地 三、一词多义1.薄⎩⎪⎨⎪⎧①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迫近②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轻视,鄙视③门衰祚薄.(《陈情表》) 浅薄④如履薄.冰(成语) 与“厚”相对2.顾⎩⎪⎨⎪⎧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看②顾.安所得酒乎 但是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顾念,顾惜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拜访,探问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反而,难道3.危⎩⎪⎨⎪⎧①攀栖鹘之危.巢 高②其君之危.,犹累卵也(《韩非子》) 危险③正襟危.坐(《赤壁赋》) 正,端正4.适⎩⎪⎨⎪⎧①适.有孤鹤 恰好②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到,往5.既⎩⎪⎨⎪⎧①霜露既.降 副词,已经②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 动词,尽、完③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与“而”连用,意思是“不久”④肴核既.尽(《赤壁赋》) 副词,全6.于⎩⎪⎨⎪⎧①将归于.临皋 介词,到②复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介词,对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介词,由于7.乎⎩⎪⎨⎪⎧①顾安所得酒乎. 语气词,表疑问,呢②放乎.中流 介词,相当于“于”,在③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横江东.来 从东面 (2)名词作动词①摄衣而上.向上爬②掠予舟而西.向西飞③履.巉岩踏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顾而乐.之以……为乐五、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1)步自雪堂。
后赤壁赋教案(1)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后赤壁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选读》第四专题“游记”中的一篇课文,属游记散文,也是形式较自由的赋体,适合诵读。
其中“顾”“披”“适”“危”“就”等词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文言词语。
作者苏轼是学生较熟悉和喜欢的作家。
2、学情分析:学生已进入高三,有了基本的文言知识积累,但就我班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还较差,所以我们把《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重点教学目标定位在了提升学生文言文的翻译水平这个点上。
学生在高一时曾学过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高二时曾学过苏轼的四首词,这些内容的前后对照,有助于学生探讨《后赤壁赋》的思想内容。
课型简介:为了在高三阶段有效展开文言文教学,依据教材及学生情况,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型:本课型包括导入及文言知识梳理(15分钟)、文章内容探讨(15分钟)、翻译训练(15分钟)三个局部。
前两个局部依学生问题设计,在教学时以解决学生在字词理解和文章内容理解中出现的问题为主,第三个局部是当堂翻译练习,既考查学生的听课效果,又表现学生依然存有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本文中的句子。
2、把握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其和所写景事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
4、理解赋这个文体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文言知识,提升文言文翻译水平。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及文言知识梳理(15分钟)1、导入苏轼是我们钟爱的文人,在结束了高一高二的学习之后,我们再提苏轼,就不能仅仅用一个“豪放”或“豁达”来概括他的形象。
因为《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和《江城子·记梦》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婉约、长情的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惊魂未定、高洁孤傲的苏轼,《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笑对人生风雨和堪破人生晴雨的苏轼。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后赤壁赋》1
《后赤壁赋》【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2、品读语言,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其和所写景事之间的关系。
3、揣摩体会作者复杂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1、本文写景语句的鉴赏。
2、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州是苏轼一生中重要的人生驿站,如果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只姿态翩跹的蝴蝶,那么黄州就是困住苏轼身体的那个茧,它束缚了他,也成全了他。
黄州似乎注定要与这位旷世奇才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对话。
今天我们再来赏析一篇苏轼在黄州成就的佳作。
二、检查预习1、解释下面加粗加斜的重点字词是岁十月之望霜露既降顾而乐之如此良夜何今者薄暮,举网得鱼顾安所得酒乎四顾寂寥道士顾笑归而谋诸妇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听其所止而休焉适有孤鹤予亦惊悟已而叹曰2、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步自雪堂顾而乐之履巉岩横江东来掠予舟而西也三、品味赏析一读:品赋之美请边诵读边勾画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句子反复诵读,简要说出它的妙处。
二读:赏景析情请边诵读边用笔画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圈出传达情感的字词句。
试分析景与情的变化。
要求:1、先自主思考2、再小组讨论(六组发言人竞答)三读:深究心情你认为文章最后作者的内心是种怎样的状态?要求:1、独立思考2分钟2、小组讨论3分钟四、小结至此,作者的情感变化已经一目了然,时隔三个月,作者再次游赤壁不禁再次感叹万千,虽然他经常能从老庄思想中寻求自我解脱,但这一次的精神突围无疑是不成功的。
那他在黄州整个的突围过程是怎样的呢、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一读。
五、练习林语堂:“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传》)余秋雨:“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苏轼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为后人所仰慕的一种人格模式。
(《康震评说苏东坡》)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条评价语并展开写一段2021左右的文字。
六、延伸拓展推荐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知识点链接】1、背景简介宋神宗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江苏 高二语文后赤壁赋 教案Word版
《后赤壁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教学重点:1. 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
2. 两篇《赤壁赋》的比较阅读。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奇思遐想的浪漫主义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赤壁赋》中的名句导入,提问《赤壁赋》的写作时间(元丰五年七月,是夏末秋初时节)过了三个月的一个月夜,苏东坡又一次游览了这个赤壁,并且又写了一篇赋,史称什么?(《后赤壁赋》)二、猜读点拨,明确重点词句(重要字词见活动单)1. 熟读正音,注意字形2. 自读课文,猜读句意3. 讨论释疑,教师点拨三、初读感知,领略赤壁冬景1.同是黄州赤壁,所游时间不同,景色也发生了变化,找出《前后赤壁赋》中写景的语句并归纳景物特点。
明确:2.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明确: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补充:后赋字字如画景色清冷峭,充溢着浓浓的凭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历史情绪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何以由乐生悲?(1)作者何以生悲?四、精读体悟,解读复杂情感1.文章结尾写“孤鹤”“横江东来”,“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亟欲而言”有什么作用?明确:(1)鹤明确: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
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
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
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苏子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相处来宣发内心弃世的幽情。
(2)鹤、作者、道士明确:鹤这个意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四专题 第14课 后赤壁赋
第14课后赤壁赋1.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参加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2.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3.家庭聚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踱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她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16-17语文《唐宋八大家》学案04游记 后赤壁赋 含解析
后赤壁赋本课话题——人生况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人生在世,总会有遇到一些不如意,总会有一些困难和挫折,坚强的人能以自己的毅力战胜它,豁达的人能以自己的心胸化解它,还有些人能在自然界中清风明月中消融它。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谢芳丽她在花样年华里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
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和众多的生活坎坷,她始终没有消沉,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拼搏与友爱:先后创办文印店、水晶淘宝等多个实体店,靠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水晶公主”的美誉;坚持用阳光的心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唤醒一大批迷途者,催生一大批奋进者.她先后获江苏省自强自立模范、江苏省“最美家庭”、连云港市“感动港城十大先进人物”“中国网事·感动2015”十大网络人物等荣誉。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杜牧2。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于谦3.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清)金缨4。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
——(科威特女作家、记者)穆尼尔·纳素夫[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黄泥之坂.( )松江之鲈.()踞.虎豹( )攀栖鹘.()俯冯.夷( )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羽衣翩跹.( )畴.昔之夜( )【答案】bǎn lújùhúpínɡɡǎo jiáxiān chóu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既错误!(2)归错误!(3)顾错误!(4)于错误!【答案】(1)副词,已经/动词,尽,完/形容词,不久/副词,全(2)动词,回去/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3)动词,看/动词,回头看/连词,只是,但是/副词,反而,难道/动词,看望,拜访/动词,顾惜,眷恋(4)介词,到/介词,在/介词,对/介词,自,从/介词,由于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横江东.来()________(2)行歌相答()________..(3)掠予舟而西.也( )________翩跹()________(4)羽衣..(5)履.巉岩()________(6)顾而乐.之( )________(7)山高月小.()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从东面(2)名词活用为动词吟唱(3)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4)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羽衣(5)名词活用为动词踏,攀(6)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小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后赤壁赋》0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
2.通过阅读文本,探究作者情随景迁的原因。
3.解读苏轼的精神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重、难点:1.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及原因,解读苏轼的精神世界。
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黄州赤壁图片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黄州赤壁,一提到这个地方,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位文学大家——苏轼,黄州之于苏轼有着怎样的意义?学生活动:介绍苏轼及其生平经历师补充:黄州是苏轼的贬谪之地,是苏轼的人生转折点,黄州成就了苏轼,亦或是苏轼成就了黄州,在黄州,苏轼写出了著名的赤壁三咏,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的脱胎换骨,更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精神突围。
今天,我们学习《后赤壁赋》,进一步走进苏轼,感知他的精神世界。
二、文言积累师:解决大家预习中疑难投影出示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句子翻译(6分钟内完成)师巡视看学生是否还有字词句的疑难问题三、文本研读投影出示学生预习中有关文意方面不理解的问题——作者在文中到底抒发了什么情感?师:《前后赤壁赋》是姊妹篇,回顾《前赤壁赋》的情感脉络因景而乐——乐极生悲——悲中生悟——悟而转喜乐——悲——喜《后赤壁赋》是否与此相同呢?学生活动:朗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表明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2分钟)师:再游赤壁的过程具体是在文章的哪一段体现的?前两段写了什么呢?我们看看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呢?师生:板书乐悲?(最后一段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稍后再做探究)(一)赏乐情师:先来看看前两段,作者因何而乐呢?学生活动:读、思考(如生没有反应,师引导:是什么直接引发了作者的乐呢?)生:景色师:大家读一读,看看是什么时节的景,景物有什么特点?投影出示景物描写的句子,请同学谈谈这个问题师引导点拨:作者抓住了初冬的景物,描写了一幅明月皎洁,静谧清幽的图景。
故而乐之。
师生对话探究乐的原因师投影总结:良辰美景、美酒佳肴、友朋贤妻,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种世俗之乐,那么,当时作者真实的生活是不是这般快乐呢?学生活动:思考展示师:好,我们来看两段文字,投影出示文字,生读师:如果说第一段文字,展示了苏轼物质生活的艰难,那么下面这一段呢?精神生活的苦闷。
江苏 高二语文 后赤壁赋 说明性教案Word版
《后赤壁赋》
主备人
如皋中学于正春
序号
内容要点
规律性
策略点拨
规范性
活动一
猜读点拨,明确重点字词规律性:源自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结合现代汉语语法理解句式。
3.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讲究:信、达、雅。
策略点拨:
1.通读全文,结合语境理解原文中重点实词、虚词。
2.猜读句意,分组讨论释疑,结合现代汉语语法理解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掌握课文重点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回顾《前赤壁赋》中写景的语句。
3.提炼概括,不同时节赤壁风景的特点。
抓住关键词句
活动三
精读体悟,解读复杂情感
规律性:
1.诵读文本,触碰作者情感,增强语感。
2.把握景物与作者的情感的共鸣点,体会“景中有情”的写作手法。
3.知人论世。从个人、时代、社会、文化等角度体会人物的矛盾的内心世界及作者“外儒内道”的思想内涵。
3.翻译句子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1.联系上下文。
2.利用已有知识点推断。
3.利用句子结构推断。
活动二
初读感知,领略赤壁冬景
规律性:
1.筛选文本信息。
2.找到写景的语句;
3.进行提炼概括,归纳景物特点。
策略点拨:
方法: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思路,找出关键词句。
1.在文中寻找描写赤壁冬景的语句。
策略点拨:
1.理清作者情感脉络。
2.二赋对比,梳理出作者在两篇文章中的不同的情感以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变化之由。
1.联系作者生平。
2.联系文本创作背景。
3.抓住关键语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后赤壁赋》
赤壁之上的精神挣扎――《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之前后两赋比较阅读向来谈论苏轼文赋者多重视前赋而忽略后赋,或以前赋涵盖后赋,从未把它们当作在思想上相呼应、在境界上相对照、在结构上有区别的“连体双婴”,因而难以识别二赋结构的同中之异对了解苏轼的创作心态有何妙用。
事实上,前赋起伏有致的情意变化与主客之间畅恣的问答,后赋情意的隐曲性与主客之间问答的浅表性,已经暗示了作者写作两赋时不同的思想状况和创作心态。
具体比较一下前后两赋的异同是很有必要的,同中求异,在松紧异趣中探求作者的创作心态,进而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深刻全面的了解苏轼,认识苏轼。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重点景物:酒、客、月、舟,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苏轼人生态度的认识。
1、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2、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本课先要求学生找出两篇赋中都重点写到的人、景、物,归纳为:酒、客、月、舟四种,然后逐一分析这四种在前后两赋中的不同点,在不同种解读苏轼在创作后赋时的人生态度,在不同种体会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复杂思想和精神挣扎。
接着重点让学生讨论后赋结尾处“鹤化道士”的精神内涵,在讨论中感悟苏轼精神突围而不得的无奈与凄惶。
一、导入清代金圣叹曾这样评价“两赋”:“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两赋同出一源,一脉相承。
今天我们就在《前赤壁赋》的基础上来研读《后赤壁赋》。
二、阅读分析文本详细过程1、先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两篇赋中都重点写到的人、景、物。
板书:酒、客、月、舟2、酒我们看后赋中,这酒哪来的?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就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学案4.11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第11课后赤壁赋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准确地翻译全文。
2.根据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3.了解赋的特点,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1.背景探寻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
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喜欢和僧人来往。
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问养生》),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
然而他从儒家出发的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又使他对佛家的懒散和老庄的放逸有所警惕;因此他一生在政治上虽屡受挫折,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
这是他和前代获罪远谪的士大夫如韩愈、柳宗元等表现不同的地方。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的秋、冬,他两次游黄州赤鼻矶,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文即为冬游之作。
2.文学常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言志”,重于写景抒情、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临皋.( ) ②巉.岩( ) ③虬.龙( ) ④栖鹘.( ) ⑤凛.乎( ) ⑥缟.衣( ) ⑦戛.然( ) ⑧翩跹..( ) ⑨惊悟.( ) ⑩降⎩⎨⎧ 霜降.( )投降.( ) ⑪蒙⎩⎨⎧ 蒙.古( )蒙.骗( )蒙.盖( )答案 ①ɡāo ②chán ③qiú ④hú ⑤lǐn ⑥ɡǎo⑦jiá ⑧piānxiān ⑨wù ⑩jiàn ɡ/xián ɡ ⑪M ěn ɡ/mēnɡ/ménɡ2.通假字①以待子不时之须.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亦惊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需” 需要 ②“寤” 惊醒3.古今异义①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古义:今义:②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古义:今义:③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古义:今义:答案 ①古义:形容鹤鸣声。
高考语文 《后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理清思路
起雅兴而游 游前 (幽静宁谧)
后 赤 历幽景而恐 游中 壁 (阴森险峻) 赋 游后 逢孤鹤而梦 梦道士而惊
乐 寻 求 超 脱 而 不 得 矛 盾 困 惑
悲
怅
(亦真亦幻)
小结 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 乐而再游赤壁
由景而乐
因景物而生豪 壮之气 借梦境表 达超脱尘 世的态度 及“人生 如梦”的 空幻感。
二、游中
历幽景而恐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 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 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 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三、游后
逢孤鹤而梦 梦道士而惊
理清思路 游前 后 赤 游中 壁 赋 游后 起雅兴而游
7、如何理解文中“孤鹤”这一形象?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 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 寿之物。 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修道 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 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 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 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此时孤鹤、 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这种想法与道家文 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 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但每 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会从老庄思想 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 (旷达——不因外物的得失荣辱所累)
研读课文,探讨主旨
6、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 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后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后赤壁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比拟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知识积累:〔一〕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须通需2、反而登舟反通返3.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悟通寤〔二〕词类活用1、顾而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2、掠予舟而西也西,名词作动词西行3、横江东来东,名词作状语,从东面〔三〕重点虚词指出以下“而〞字的意义及用法1、归而谋诸妇表顺承2、悄然而悲,肃然而恐表修饰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四〕特殊句式:1、复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结构后置2、盖二客不能从焉。
省略从的宾语余四〕名句填空①霜露既降,。
人影在地,,顾而乐之,。
②江流有声,。
山高月小,。
课堂练习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1.D 〔应解为“高〞〕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2.B(A边走边唱,C提着衣襟,D筑在树梢处的鸟巢)3.对以下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3.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4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本课话题——人生况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人生在世,总会有遇到一些不如意,总会有一些困难和挫折,坚强的人能以自己的毅力战胜它,豁达的人能以自己的心胸化解它,还有些人能在自然界中清风明月中消融它。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谢芳丽她在花样年华里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
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和众多的生活坎坷,她始终没有消沉,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拼搏与友爱:先后创办文印店、水晶淘宝等多个实体店,靠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水晶公主”的美誉;坚持用阳光的心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唤醒一大批迷途者,催生一大批奋进者。
她先后获江苏省自强自立模范、江苏省“最美家庭”、连云港市“感动港城十大先进人物”“中国网事·感动2015”十大网络人物等荣誉。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杜牧2.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于谦3.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清)金缨4.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
——(科威特女作家、记者)穆尼尔·纳素夫[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黄泥之坂.( ) 松江之鲈.( ) 踞.虎豹( ) 攀栖鹘.( ) 俯冯.夷( ) 玄裳缟.衣( ) 戛.然长鸣( ) 羽衣翩跹.( ) 畴.昔之夜( ) 【答案】 bǎn lú jù hú pín ɡ ɡǎo jiá xiān chóu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既⎩⎪⎨⎪⎧霜露既.降(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 )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肴核既.尽(《赤壁赋》)( ) (2)归⎩⎪⎨⎪⎧ 将归.于临皋( )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 (3)顾⎩⎪⎨⎪⎧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顾.安所得酒乎(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蹈死不顾.(《五人墓碑记》)( ) (4)于⎩⎪⎨⎪⎧ 将归于.临皋( )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答案】(1)副词,已经/动词,尽,完/形容词,不久/副词,全(2)动词,回去/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3)动词,看/动词,回头看/连词,只是,但是/副词,反而,难道/动词,看望,拜访/动词,顾惜,眷恋(4)介词,到/介词,在/介词,对/介词,自,从/介词,由于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横江东.来()________(2)行歌..相答()________(3)掠予舟而西.也()________(4)羽衣..翩跹()________(5)履.巉岩()________(6)顾而乐.之()________(7)山高月小.()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从东面(2)名词活用为动词吟唱(3)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4)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羽衣(5)名词活用为动词踏,攀(6)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小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2)曾日月之几何..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几何学,数学的分支学科。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与上文意思相反或超出预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
【答案】(1)鸟鸣叫的声音。
(2)多少。
(3)通“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是两个词。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盖二客不能从焉。
()(5)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顾安所得酒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非”表判断边飞边叫着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2)定语后置句,“几何”修饰“日月”,置于“日月”之后才过去了多少时日啊,可是江山的面貌已经不认识了。
(3)状语后置句,“复于赤壁之下游”(我们)又到赤壁之下游览。
(4)省略句,“从”后省略了“予”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5)被动句我划的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
(6)固定句式,“安所……乎”译为“到哪里……呢”可是到哪里去搞到酒呢?[常识·速览][探背景]苏轼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心情苦闷不得志,分别于元丰三年(1080)和元丰五年(1082)年两次游览赤壁。
本文所记录的是后者,元丰五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夜游赤壁的情况。
与《赤壁赋》相比,本文更多地描写了登岸游览,爬山的过程与山谷中的各种景色与见闻感受。
文字描写逼真。
本文所反映更多的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
[整体·感知]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文脉·梳理]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①悲②悟[文本·层析]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先写黄泥坂夜游,而不直接写游赤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起笔不写赤壁之游,文章将时间、地点、人物作了扼要的交代之后,即用彩笔描绘黄泥坂一带的冬夜之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静谧宁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通过主、客、妇三方的对话,写良宵、美酒、贵宾、佳肴四美已具,因此,为夜游赤壁酝酿好了气氛。
2.“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短短几句,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
“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
3.作者为何在登高后又“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态度,顺乎自然,懂得自我解脱的心理特性。
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
4.夜游赤壁,作者情感经历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山不可复识→无奈、惊叹↓划然长啸→激昂的乐↓凛乎其不可久留→悲伤、恐惧↓听其所止而休→随遇而安的淡泊5.文中的“鹤”“道士”分别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作者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鹤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