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观后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太空授课观后感2013年6月20日10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我国首次在太空中为中小学生授课。
主讲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6月20日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演。
本想着学校今天上午会让我们观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却落了一场空。
开始了,开始了。
亚平老师的讲台是用太空自行车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脚下,用两个东西在固定着她的脚,使她可以站着为我们讲课,否则她可能就得飘在船舱里为我们讲课了!身为“神十”指令长的聂海胜,在刚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空中打坐”。
只见聂海胜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声时,亚平老师轻轻一推,聂叔叔就从这一头飘到了那一头,姿势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讲课正式开始了,第一个实验就是怎样在空中测质量?亚平老师首先提问了,在地球上我们是如何测质量的呢?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可以用天平测量,有的说是可以用电子称来测量,还有的说是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测量……可这些在失重太空中,统统都不可行。
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员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要怎么办呢?接着亚平老师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测聂叔叔的质量。
只见聂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亚平老师把他和仪器使劲往后拉了一下,接着聂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仪器显示出聂叔叔的体重——74公斤。
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
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亚平老师接下来还为我们演示:单摆运动、陀螺,以及与水等液体有关的演示。
在这几个演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单摆运动了。
只见聂叔叔递给了亚平老师一个小支架,亚平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静止不动。
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摆动了,但速度很慢。
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静止。
太空授课观后感7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7篇最新太空授课观后感1今日,老师让我们看了王亚平阿姨在神舟十号在太空中给我们太空授课,授课重点是让我们了解太空。
专家给我们演示了在地球上,小球来回转动,王亚平阿姨在太空上却不能转动小球,小球只能往上飞。
在太空上陀螺飘在空中转,而在地球上只能在地上转动。
在地球上给气泡充气会爆炸,而在太空上汽泡充气不会爆。
王亚平阿姨说:“要是始终站在飞船上不动很长时间,就不能飘着走了。
”有的网友提了建议:人在太空中会不会长高,在太空中大小便怎样处理……一些问题。
我们陈老师说:“你们也可以提一些问题写在博客上。
”我提一个问题:太空中会有蚊子吗?盼望大家能过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今我们宏大的祖国,实现了这个愿望,科学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真是一次有意义的课程。
最新太空授课观后感2自3名航天员于6月13日进驻天宫一号后,多项空间科学试验和技术试验间续开展。
其中,即将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关注。
神舟十号放射胜利了,这次,神舟十号依旧带了一名女宇航员上天,还首次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
我们看到奇妙的外表张力,好玩的水膜,剔透的水球。
太空,制造特别妙的现象,真让人耳目一新。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摇摆;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
失重的试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改变,那种奇异感便更加直观。
太空照片观察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沟通竟然也实现了!赞叹!我们都用心的看着神舟十号的航天员王亚平在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最终还与地面师生双向互动沟通。
我觉得这是我上过最好玩的的课,这次太空授课让我学习到了特别多的学问,我觉得特别的快乐。
最新太空授课观后感3今日慕名看了太空授课视频。
说实话原来对物理很感爱好的,常常幻想可以在一个灰暗的大教室里,拉上窗帘,点一盏灯,做一些稀奇奇怪的试验。
2013年太空授课笔记
2013年太空授课笔记北京时间2013年X月XX日上午10点,神十航天员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以下是授课内容的相关笔记。
实验一:质量测量在失重得太空,地面的测重不再奏效。
“那么,航天员想知道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怎么称重呢?”太空教师王亚平问。
在神舟十号,有一样专门的“质量测量仪”。
“太空授课”的助教聂海胜将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将连接运动机构的弹簧拉到指定位置。
松手后,拉力使弹簧回到初始位置。
这样,就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74千克。
实验二:单摆运动T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球。
这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
王亚平将小球拉升至一定高度后放掉,小球像着了魔似的,用很慢的速度摆动。
随后,王亚平用手指轻推小球,小球开始绕着支架的轴心不停地做圆周运动。
实验三:陀螺运动王亚平取出一个陀螺,用手轻推,陀螺竟然翻滚着向前,行进路线变幻莫测。
随后,她又取出一个陀螺,抽动它后,再用手轻推,陀螺沿着固定的轴向向前飞去。
实验四:制作水膜与水球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也是最神奇的实验。
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并抽出后,形成了一个水膜。
这在地面,难以实现,因为重力会将水膜四分五裂。
那么,这个水膜结实吗?轻晃金属圈,水膜并未破裂,而是甩出了一个小水滴。
再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更奇迹的时刻:在第二个水膜上,用饮水袋不断注水,水膜很快长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
水球内有连串的气泡,用针筒取出,水球却不受任何破坏。
最后,王亚平注入红色液体,红色慢慢扩散,水球变成了一枚美丽的“红宝石”。
浙大航空航天学院的专家: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存在着的相互吸引力就是表面张力,它能使液面自动收缩。
表面张力是由液体分子间很大的内聚力引起的,在太空与地面液滴产生表面张力的原理以及表面张力大小都是一样的。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今天,我终于有幸观看了神十太空授课。
本次授课是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的,直播间内同时有来自国内外的数百万观众在线观看,瞬间感受到了神舟太空科技的强大。
第一部分:简介神十太空授课是中国官方主办的一项重大科普活动。
它以太空科学为主导,全方位展示中国太空科技的现状和前沿,弘扬国家的科技精神。
在这个独特的教学环境里,中国的天空实际变成了课堂,它不仅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太空实力,而且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次授课由张又侠专家进行,主题为“梦想启航,勇立长空”。
第二部分:内容及理解在授课当中,张又侠专家从宇宙、星球、月球,一步步为我们阐述了太空科技的前沿成果,向我们逐一介绍了我们周围的宇宙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强大和人类探索未知的壮举。
此外,在授课中张又侠专家还介绍了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完美地展现了神舟十号的功绩。
让我们对中国的太空事业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懂得了我们国家在太空科技方面所拥有的力量。
除此之外,张又侠专家还介绍了太空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科学规律,让我们学习到了数学、物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授课,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破解人类难题所发挥出的伟大作用。
第三部分:引用台词、画面和音乐等元素在授课中,张又侠专家通过生动的语言、图像与声音元素,完整的呈现出了各种科技设备。
在台词方面,他准确地使用了严密的科学语言;在画面方面,他让照片甚至是卫星影像与叙述相结合,在打造一个鲜活的闪亮的太空探索世界。
特别是在结束前,播放的神十十二人回家过年的短片,不仅仅为授课增色不少,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神十探索团队的凛然正气与国家使命感。
第四部分:评价本次授课内容极其丰富,可谓几乎涵盖了太空科技的方方面面。
张又侠专家通俗易懂、内容丰富,非常生动有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对太空科技的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另一方面,本次授课作为一项太空科学公益性质的活动,更是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发展科技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广大中小学生探索太空科学,激发科技创新热情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 现场展示失重环境物理现象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现场展示失重环境物理现象朝向地球一侧为下由教育部、中国载人航天办、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于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举行。
神十航天员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主讲人是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地面课堂活动的主持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老师宓奇和北京市第101中学物理老师史艺。
在与地面课堂学生的互动中,王亚平在聂海胜的帮助下进行90度转身,为同学们演示在太空中人体对方向的感知。
王亚平说,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无所谓上和下的区别,无论头朝向哪个方向,我们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不过在天宫里,为了便于工作和生活,我们也人为地定义了上和下,并且把朝向地球的一侧作为是下方,并铺设了地板。
太空“测重”:聂海胜74公斤授课一开始,王亚平就给地面同学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失重了,我们的身体质量是不是也没有了?要是能测量一下就好了。
在太空中我们航天员想要知道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该怎么办呢?王亚平:不用担心,我们有专门测质量的装置——“质量测量仪”。
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质量测量仪,这是一个人体支架,这是一个腹撑,用来固定待测航天员用。
下面呢,就由我和指令长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测质量的过程。
同学们可以先目测一下我们指令长的质量有多少呢?好,现在我们开始演示,首先让指令长固定在质量测量仪上,然后我把连接运动机构的钢丝绳拉到指定位置,准备开始,拉力使他回到了初始位置,这样就测出了他的质量。
好,让我们的摄像师来个特写,我们来看看我们指令长的质量是多少呢?嗯,74千克。
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王亚平演示失重状况下水的流动状态在授课过程中,王亚平为学生演示了失重状态下水的流动状态。
王亚平说,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我们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这里有一个止水架,现在我把它打开,如果在地面,此时水肯定是会流下来的。
但是,在太空中失重环境下,水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
神舟10号航天员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实验汇集
神舟10号航天员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实验汇集实验一:质量测量——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王亚平首先展示两支完全一样的弹簧,它们分别固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
画面显示,两个弹簧平衡在同一位置,无法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差别。
随后,镜头转向天宫一号中用于测量质量的“质量测量仪”。
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
LED屏显示出聂海胜的质量:74公斤。
王亚平解释说,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力并测出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质量。
专家解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是一个在一切惯性空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物理定律,不因物体的引力环境、运动速度而改变,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
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的质量体现为重量。
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时,弹簧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达到平衡,因此可以从弹簧秤的读数中得到物体的重量。
而在绕地球高速运动的飞船里,地球引力被飞船的离心力所平衡,飞船内部不再有地球引力的影响,也就没有了重量的概念,因此弹簧秤就没有读数。
天宫一号里的“质量测量仪”直接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利用作用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确定物体的质量。
这个原理在航天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航天器的燃料消耗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轨道控制的精确度。
这时就可以开启推力器并同时测量航天器的加速度,从而计算出航天器的质量。
实验二:单摆运动——太空失重实验过程:T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钢球。
这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
王亚平把小球拉升到一定高度后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面那样往复摆动,而是悬停在了半空中。
王亚平用手指轻推小球,小球开始绕着T形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
专家解读:实验中小球没有来回摆动、而是悬浮或者做圆周运动,是太空中的失重现象导致的。
在地面上,一旦松手,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小球会向下运动,而由于小球被细绳连接在支架上,它就会被细绳牵着来回摆动。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讲什么-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讲什么?
11日17时38分,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托举神十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
箭腾空而起,把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留在了湛蓝的大漠长空。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将讲牛顿定律
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组合体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一号开展多项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
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她将在太空向全国中小学生展示失重环境下奇特的物理现象。
这次飞行过程中的增加太空授课,主要内容是讲授物体失重状态下的情况,加深青少年对牛顿定律的理解。
目前,课件课堂准备工作完成,组合体运行期间进行,媒体将全程直播。
太空授课是一次尝试,将通过授课激发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和学习热情。
最新-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 精品
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篇一:太空授课原理解读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物理原理姓名:钟宇学号:20190511专业:物理学2019年6月20日上午举行的太空授课活动中,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些美妙的实验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天地物理特性的差别给航天飞行带来什么影响,在航天活动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兆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图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太空质量测量实验一:质量测量——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王亚平首先展示两支完全一样的弹簧,它们分别固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
画面显示,两个弹簧平衡在同一位置,无法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差别。
随后,镜头转向天宫一号中用于测量质量的“质量测量仪”。
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
屏显示出聂海胜的质量:74公斤。
王亚平解释说,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力并测出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质量。
解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是一个在一切惯性空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物理定律,不因物体的引力环境、运动速度而改变,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
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的质量体现为重量。
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时,弹簧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达到平衡,因此可以从弹簧秤的读数中得到物体的重量。
而在绕地球高速运动的飞船里,地球引力被飞船的离心力所平衡,飞船内部不再有地球引力的影响,也就没有了重量的概念,因此弹簧秤就没有读数。
天宫一号里的“质量测量仪”直接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利用作用力和物体。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7篇)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7篇)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7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看神十航天员太快授课活动,这真是令人激动的一件事,这次的课堂很特别,当然让我感觉很好。
观看了这次的神十航天员太快授课之后,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到科学实在是太强大了。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陀螺了,只有这个旋转起来的陀螺在地面和太空中的状态不会改变,而其他的东西都让我们大跌眼镜,都是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看到的现象,对于太空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我希望未来,我也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能够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的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能够探索宇宙。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今天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更是中华人民值得骄傲的一天。
因为我们即将会上一节非比寻常的课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在清晰的电脑画面上,我们能看到三位伟大的航天员正准备给我们上一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程。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
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
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
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
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通用23篇)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通用23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篇1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
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
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由芭芭拉·摩根美国的一位女教师授课,虽然她只授课了,二十多分钟,可是让世人看到了在外太空的科学实践。
这一次,杨亚平女教师首次达到世界第二个也是演示时间最长的一个女教师航天员。
她成功的达到了在尽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激发了我们对太空的无限想象与憧憬。
其中王亚平老师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着外太空的失重力的物理奥秘,让很多物理生大饱眼福。
其中,最奇妙的是陀螺旋转。
在外太空无重力的情况下,陀螺既然可以随意的旋转,并且没有停止空转,这是让我很惊讶。
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两个陀螺能否一直旋转下去,永不停止呢?太空真是一个神秘而且令人憧憬的地方啊,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太空一饱眼福,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答复。
我想等到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太空一游,去完成自己未接破的问题。
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篇2今天,我看了王亚萍老师的太空授课,“一指神功”、“悬空打坐”、“魔幻水晶”……有趣极了。
王亚萍老师一会儿成了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一会儿又成了变幻多端的魔术师,把我带进了奇妙的太空世界。
2023年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
2023年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2023年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1看了这次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视频之后,真是令我大开眼界,王亚平阿姨虽然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是他讲课非常生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这次的太空授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世界真的太神奇了。
科学在是改变我们生活,甚至改变着我的世界观,因为科学的力量,我们走进了太空,这在以前根本就是不敢想象的,而今天神十授课,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关于太空的一些物理现象,虽然太空还是离我们很远,但是,我相信未来我们征服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宇宙之大,我们还需要继续去探索。
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一起携手把中国带进一个强大的时代吧!中国加油!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中国梦,太空科学梦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特别的科学实验课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神奇的科学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我们的中国梦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科学张力无限2023年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2今天上午,通过电视现场直播,观看了神十太空宇航员王亚平,在茫茫太空,现场给全国的学生授课,讲授了有关太空失重现象和实验。
观后,我感受颇深,思绪万千。
这是一次生动的太空授课;也是人类第二次,中国第一次,在太空授课;这是一次最令华夏子孙激动人心的太空授课;更是一次扬我国威、振奋民族精神的太空授课。
可以想象,全球华夏子孙,无论身居国内,还是远在天涯海角,他们都会为国家、为民族而骄傲自豪!中国国力终于强大了!中华民族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啦!忆往昔,曾几何时,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任人宰割,被扣上“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强盗横行,山河破碎。
偌大一个世界,竟没有泱泱华夏和炎黄子孙立足之地。
看今朝,国富民强,中国已位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终于可以,而且永远可以,把“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扔进太平洋,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啦!神十,我为你喝彩!中国,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2023年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3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顶尖科技的结晶,近日,神舟十号飞船已经升空了。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精选12篇)12月9日,中国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篇1看了这次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视频之后,真是令我大开眼界,王亚平阿姨虽然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是他讲课非常生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这次的太空授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世界真的太神奇了。
科学在是改变我们生活,甚至改变着我的世界观,因为科学的力量,我们走进了太空,这在以前根本就是不敢想象的,而今天神十授课,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关于太空的一些物理现象,虽然太空还是离我们很远,但是,我相信未来我们征服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宇宙之大,我们还需要继续去探索。
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一起携手把中国带进一个强大的时代吧!中国加油!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篇2神舟十号飞船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道飞行十五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舟十号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飞船的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实验。
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
任务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这将是飞船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键技术,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远营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1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1篇)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2013年6月20日十点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十点开始,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号”的航天员们在远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舱内给我们上了太空第一课,让我们了解了神奇的太空一些奇特的失重现象!全神贯注地看完了王亚平阿姨的太空演示后,我的心情很激动!多么神奇的太空失重现象啊!在地球上不能实现的事情,在太空中轻而易举就能做到!比如:聂海胜叔叔轻松地就翻了个大跟头,像一个武林高手!还有,用一个支撑架把小球绕在一根线上,轻轻地碰一下小球,它就会做圆周运动;但在地球上,这样操作时,小球就会反复地来回摆动,多么奇特的现象啊!陀螺的实验更令我惊奇!一个静止的陀螺用手指稍微碰一下,它就会翻滚着向前转动。
这在地球上,根本是无法实现的,除非这个陀螺被施了巴拉拉魔法!王亚平阿姨演示的“喝水”的过程也是非常有趣的。
她从饮水袋中挤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小水滴,然后轻轻一吸,就把水滴“喝”了下去。
还有那神奇的水膜竟然能吸住一个中国结;透明的水球可以做一个透镜;当向水球内注入两个小气泡时小气泡是独立存在的,再注入红色的液体时,透明的水球竟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红色的水球!这是多么美妙的现象啊!这次太空授课的很多物理知识我还都不了解,只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去太空探索奥秘!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今天我观看了6月20日中国航天员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的视频。
王亚平等神舟十号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现有关物理概念的一些小实验,如利用太空专用的质量测量仪加上一个能测出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从而在太空中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或是利用支架上的小球来演示在失重状态下小球会有怎样的运动方式;亚平老师还使用金属圈和水袋,让我们看到在失重时,将放入水袋的金属圈拉出来后,我们会看到圈上有一个水膜——这在地球上是很难实现的。
让我们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0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什么是太空授课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
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0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空课堂观后感1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
直观生动、内容丰富的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讲座,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同学们边看边讨论,纷纷表示:“太空真是太神奇了,物体在失重的情况下真是与众不同。
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而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这样难得的“天宫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学课。
课堂上,通过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目光、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们可以看到,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已在他们心底悄然扎根。
本次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利用载人航天飞行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
此次活动不仅向同学们传递了航天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而且让同学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第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第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作为一名观众,我有幸参加了第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太空人所具有的深邃智慧和非凡勇气,在科学的殿堂里向我们探秘未知的宇宙。
他的一言一行,都让人叹为观止,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
本次太空课堂,王亚平以自己作为航天员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为主线,通俗易懂地向观众介绍了天体物理、航天工程、太空科技等相关知识。
他还通过科普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一些高科技,比如空间站、火箭发动机等,让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深刻增进有关太空科学方面的常识。
他从科学技术全面的角度,对未来的航天技术发展方向作出了非常详细的预测和分析。
通过王亚平的讲解,我不仅了解了太空科技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人生的智慧。
他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毅力和勇气。
他强调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绝妙任务,只有航天员才能做的工作,才是最难的工作,但是他们始终坚持,身体和精神都是很大的挑战。
他授课中所提到的名言警句,更是深入人心,让人们不仅对太空科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引导我们要做一个对未来有信心的人。
这次讲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搜索宜居行星的过程和中国航天员的飞行经历。
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参与探索太阳系外行星的工作,为人类的太空旅行奠定重要的基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独自驾驶飞船踏上宇宙征程,探索更远的星系。
总之,通过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我对太空科学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科学技术充满信心。
他的科普知识和人生经验对我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财富,让我意识到只要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授课,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个至高无尚的追求,我们要更有耐心和恒心的探索世界的奥秘,并为人类造福尽心尽力。
太空授课观后感15篇
太空授课观后感15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太空授课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空授课观后感※▼【1】太空授课观后感【2】太空授课观后感【3】太空授课观后感【4】太空授课观后感【5】太空授课观后感【6】太空授课观后感【7】太空授课观后感【8】太空授课观后感【9】太空授课观后感【10】太空授课观后感【11】太空授课观后感【12】太空授课观后感【13】太空授课观后感【14】太空授课观后感【15】太空授课观后感太空授课观后感篇1从神舟十号升空的那一天起,我每天都有关注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
而今天终于可以观看在天宫一号中的太空授课,近距离地看到在太空中各种有趣的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王亚平老师利用一个金属圈,先做出一个水膜,看到那个小小的水膜在金属圈中轻轻晃动,这是在地球上完全做不到,真是非常神奇。
而且,这个水膜还非常结实,无论王亚平老师怎么晃动,它也不会破,然后王亚平老师还往水膜不断注水,只见那个薄薄的水膜慢慢变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大水球!那个水球晶莹透亮,还能在上面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影,真是漂亮!王老师还往水球注入红色的水,那红色水在水球中慢慢扩散开来,最后充满了整个水球,就像一个漂浮在空中神奇的魔法水晶!没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东西,都能有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实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让爸爸妈妈把今天的太空授课录下来,要多看几次,加深了解其中的奥妙。
返回目录>>>太空授课观后感篇2神十发射成功了,还有一位授课老师,王亚平王老师,这是第一次授课。
我发现王老师非常可爱。
她从水袋里挤出来一滴水,说必须用特殊方式收集它。
我还以为会是什么神秘道具呢。
结果王老师张开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
真是好玩哪!这个有趣的插曲过后,王老师又将一个金属圈从水袋中取出来,这时我们发现本来空空的圆圈内居然有了一层水润润的薄膜,使得整个金属圈好像一个不稳定的放大镜或古代女人梳妆的镜子一样。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王亚平主讲)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
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辅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
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触颇深。
我也一样。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
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
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
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
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
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
真是有趣啊。
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啊!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
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
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
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
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十太空授课
北京时间2013年6
月20日上午10点神十
航天员王亚平(女飞行
员)在太空给地面的学
生讲课,成为中国首位、
世界第二位“太空教
师”。
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进行了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太空课堂
实验一:质量测量
实验二:单摆运动
实验三:陀螺运动
实验四:制作水膜与水球
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师”:
2007年,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随“奋进号”飞上太空,太空中,55岁的摩根给孩子上了一堂25分钟的“太空课”。
在王亚平上太空前,芭芭拉·摩根还给邓亚萍发了邮件表示对其授课的期望。
外界的评论:
日本时事通信社用“不可思议”评论中国的太空授课。
德国新闻电视台20日则为“6000万中国学生上太空课”感到惊讶。
报道说,这可能是新的世界纪录。
法国欧洲新闻电视台评论称,法国的老师有时候也会说“学生们在月亮里”(俚语,暗示上课走神或打瞌睡),可如今中国的老师却千真万确在天上。
评论认为,太空授课相当成功,这有助于中国证明其有和美国、俄罗斯在征服宇宙空间的竞赛中一较短长的实力。
《印度斯坦时报》20日引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者弗利泽的话说,中国的太空计划能带来什么物质利益尚不明确,但已经给中国带来了相当大的国际声望,刺激了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军方掌握了火箭和远程制导技术,也让中国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大国,抛弃了“制造鞋
子和手包的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