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能够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医院提高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感染率指标1. 院内感染率: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比例。

可以按照感染部位、感染类型、感染病原体等进行分类统计。

2. 特殊感染率:指特定类型的感染,如手术切口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发生率。

3. 院内感染发生率: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数量与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二、感染控制措施指标1. 消毒率:指医疗设备、器械、手术室、病房等的消毒合格率。

2. 消毒剂使用率:指医院使用消毒剂的合理率,包括种类、浓度、使用方法等。

3. 医务人员手卫生合规率:指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进行正确的手卫生操作的比例。

4.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指医院员工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比例。

三、感染控制设施指标1.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立率:指医院是否设立了感染控制委员会,并落实其职责。

2. 感染控制专职人员配备率:指医院是否配备了专职的感染控制人员,并根据医院规模和科室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3. 感染控制设施建设合格率:指医院感染控制设施的合格率,包括负压隔离病房、洗手设施、废物处理设施等。

四、感染控制管理指标1. 感染控制制度建立率:指医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培训。

2. 感染控制政策执行率:指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3. 感染控制监测与报告率:指医院是否建立了感染控制监测系统,并及时报告感染事件。

五、感染控制评估指标1. 医院感染控制评估合格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经过评估后的合格率。

2. 感染控制工作改进率:指医院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感染控制工作改进的比例。

以上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一些常见内容,不同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还可以根据科室特点、病种特点等制定相应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严密程度和效果的一种衡量标准。

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而获得的新的或者数目明显超过预期的感染。

感染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减少和阻断感染的传播和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帮助医院评估自身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一、基础设施指标:1.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设置:评估医院是否成立了专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并明确该小组的职责和成员。

2.病房间隔:评估医院病房间隔是否足够,是否能够避免不同病房间的交叉感染。

3.洗手设施:评估医院洗手设施的覆盖面和操作是否符合标准,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有效的进行手卫生。

4.废弃物处置:评估医院废弃物的处置方式是否规范,以防止废弃物对外界造成污染和感染传播的风险。

二、人员培训和管理指标:1.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评估医院是否制定了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计划,并明确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对象。

2.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考核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程度,以保证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感染控制。

3.感染控制的责任追究:评估医院是否建立了感染控制的责任追究机制,以激励医护人员认真履行感染控制措施。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指标:1.感染监测指标:评估医院感染监测的范围和深度,包括监测的感染种类和监测的科室范围。

2.感染报告率:评估医院感染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医院感染报告率的合理性。

3.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医院对感染监测结果的处理和改进措施是否有效,以以及感染发生率和感染死亡率是否有所下降。

四、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1.检测和维护:评估医院对各类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防止其成为感染源。

2.使用标准化和规范化:评估医院对医疗器械和设备使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有效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制定和遵守相关指标,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医院感染率指标1.1 院内感染发生率:指在医院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比例。

可以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和不同科室进行统计分析。

1.2 院内感染率趋势: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率,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

二、医院感染管理指标2.1 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制度和流程,并监督执行情况。

2.2 感染控制人员: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感染控制人员,负责监测感染率、进行感染调查和教育培训等工作。

2.3 感染控制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2.4 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三、手卫生指标3.1 手卫生合规率:通过观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评估其遵守手卫生规范的程度。

3.2 手卫生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正确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的能力。

四、器械消毒灭菌指标4.1 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2 器械消毒灭菌流程:制定和执行器械消毒灭菌流程,包括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等环节。

五、环境清洁指标5.1 病房清洁合格率:对病房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病房的清洁状况符合标准要求。

5.2 环境清洁流程:制定和执行病房清洁流程,包括表面清洁、床单更换、垃圾处理等环节。

六、抗生素使用指标6.1 抗生素使用率:对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误用。

6.2 抗生素使用指南:制定和推广抗生素使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七、医院感染监测指标7.1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采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相关数据,发现和预警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部或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医疗费用。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指标。

1. 感染率指标:- 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的比例,通常以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生的数量来衡量。

例如,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10%。

- 感染部位分布:记录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 感染病原体分布:记录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情况,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2. 感染控制措施指标:- 手卫生合规率: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的比例,通过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来评估。

- 消毒灭菌合格率: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合格比例,通过对消毒灭菌过程进行监测和检测来评估。

- 隔离措施执行率: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措施的比例,通过观察和记录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来评估。

3.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通常以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来衡量。

-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估:评估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等。

4. 感染控制培训指标:-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覆盖率:接受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比例,通过记录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来评估。

-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掌握率: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或者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估。

5. 感染控制设施与设备指标:- 感染控制设施建设情况:包括手卫生设施、消毒设备、隔离设施等的建设情况。

- 感染控制设备维护合格率:医疗设备的维护合格比例,通过对设备维护记录和检测结果进行评估。

以上仅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一部份,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通过制定和监测这些指标,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控制方面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报表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报表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报表一、前言医院感染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感染控制水平,确保患者就诊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要求,结合我国医院感染控制实际,制定本指标报表。

本报表将从多个维度对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1. 医院感染发病率(1)全院感染发病率:统计期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值,反映医院感染的整体控制水平。

(2)各科室感染发病率:统计期内各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数与同期各科室住院患者总数的比值,分析各科室感染控制的差异和薄弱环节。

2. 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1)病原体种类及构成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病原体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2)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统计期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数、感染部位、感染科室等,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1)手术相关感染:统计期内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数、感染部位、手术类型等,分析手术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2)导管相关感染:统计期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数、感染部位、导管类型等,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3)呼吸机相关感染:统计期内呼吸机相关感染的患者数、感染部位、使用时长等,分析呼吸机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4. 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1)手卫生依从率: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监测,统计手卫生依从率,评价手卫生措施落实情况。

(2)消毒灭菌合格率: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测,统计消毒灭菌合格率,评价消毒灭菌措施落实情况。

(3)隔离措施执行率:对医院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测,统计隔离措施执行率,评价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5.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抗菌药物使用率:统计期内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值,反映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统计合理使用率,评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由于医疗操作或者环境因素导致的新发或者恶化的感染。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五个部份。

一、感染率指标1.1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预防性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该指标反映了医院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1.2 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多个方面。

通过监测感染发生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3 超级细菌感染率:超级细菌感染率是指医院内浮现的耐药细菌感染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是否有效控制了细菌的传播和感染。

二、手卫生指标2.1 手卫生合规率: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手卫生合规率反映了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是否正确地进行手卫生操作。

2.2 手卫生培训覆盖率:手卫生培训覆盖率是指医务人员接受手卫生培训的比例。

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覆盖率,可以提高手卫生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3 手卫生消毒剂使用率:手卫生消毒剂使用率反映了医务人员在手卫生操作中是否正确使用消毒剂。

这对于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起到重要作用。

三、环境卫生指标3.1 病房清洁率:病房清洁率是指医院病房的清洁程度。

定期检查病房清洁率可以确保病房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感染的风险。

3.2 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医疗器械的正确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反映了医院在医疗器械消毒方面的工作质量。

3.3 空气质量合格率: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监测空气质量合格率可以匡助医院及时发现并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四、抗菌药物使用指标4.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反映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水平。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治疗或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恶化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成为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强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指标。

正文内容:1. 医院感染率指标1.1 感染发生率:反映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通常以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生的例数来计算。

1.2 感染率比较指标:用于比较不同医院或科室之间的感染率差异,例如标化感染率和相对感染率等。

2. 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指标2.1 常见病原体分布:分析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种类,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2.2 耐药菌感染比例:评估医院感染中耐药菌的比例,以及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有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制定感染防控措施。

3. 医院感染死亡率指标3.1 感染相关死亡率:反映医院感染导致的死亡情况,通常以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相关死亡的例数来计算。

3.2 感染死亡率比较指标:用于比较不同医院或科室之间的感染死亡率差异,例如标化感染死亡率和相对感染死亡率等。

4.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指标4.1 感染控制手卫生合规率:评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4.2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评估医务人员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比例,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5. 医院感染后果指标5.1 感染相关延长住院天数:评估医院感染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以及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

5.2 感染相关再入院率:评估医院感染导致患者出院后再次住院的比例,以及对患者康复和医院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结: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

通过感染率、病原体分布、死亡率、防控措施和后果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医疗机构应该重视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并不断优化感染防控策略,提高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效果。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6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100%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100%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100%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100%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九、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定义: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Ⅰ类清洁切口;即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的感染;包括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指发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占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100%意义:描述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频率;反映医院对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情况..十、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定义: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I 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及管理情况..十一、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定义:使用血管内导管住院患者中新发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管日..计算公式:= ×1000‰意义:反映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十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定义: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计算公式: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1000‰意义:反映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十三、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定义:使用导尿管住院患者中新发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尿管日..计算公式:= ×1000‰意义:反映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例的严重程度和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旨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减少感染相关的疾病和死亡风险。

一、医院感染发生率指标1. 感染发生率:指定期内医院感染发生的数量与患者总数之比,通常以千分比或者百分比表示。

2. 分类感染发生率:将感染分为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不同类型,分别计算各类感染的发生率。

3. 特定感染发生率:针对特定病原体或者特定科室的感染进行监测,如耐药菌感染、ICU感染等。

二、感染病例严重程度指标1. 感染病例死亡率: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数量与感染病例总数之比,通常以千分比或者百分比表示。

2. 重症感染病例比例:重症感染病例数量与感染病例总数之比,通常以千分比或者百分比表示。

3. 平均住院日增加率:感染导致的住院日增加数量与感染病例总数之比,用于评估感染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三、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指标1. 手卫生合规率: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的比例,通过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评估。

2. 消毒灭菌合格率:对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灭菌的合格率,通过抽样检测和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来评估。

3.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医务人员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比例,通过记录培训情况和参预人数进行评估。

四、其他相关指标1. 感染控制团队人员配备率:医院感染控制团队人员数量与医院规模和科室数量之比,用于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人力资源配备情况。

2. 感染控制预算占比: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预算占医院总预算的比例,用于评估医院对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以上所列指标仅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一部份,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一、医疗机构基本感染控制指标1. 医院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发病例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医院感染的整体控制水平。

2. 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从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体的病例数与同期医院感染总病例数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3.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手术导致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与同期手术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水平。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呼吸机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数与同期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评估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

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导致的血流感染病例数与同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控制水平。

6. 尿路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尿路器械操作导致的尿路感染病例数与同期尿路器械操作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评估尿路器械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

二、感染控制管理指标1. 感染控制制度执行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方面。

该指标可通过现场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2.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活动在全体员工中的覆盖程度。

培训内容应包括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各项操作规范等。

3. 感染控制资源配置率:指医院感染控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情况。

包括感染控制人员数量、消毒剂、防护用品等。

4. 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率:指医院定期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的频率和效果。

评估内容应包括感染风险因素、防控措施等。

5. 感染控制措施落实率:指医院针对感染风险采取的防控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为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在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一、感染率指标1.1 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内发生感染的病例数与入院病例数之比。

1.2 感染种类: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等。

1.3 感染来源:主要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二、感染控制指标2.1 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2.2 感染监测:定期对医院内各科室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2.3 感染管理:建立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感染处理指标3.1 感染事件处理:对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感染处理流程:建立感染事件处理流程,确保感染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3.3 感染处理效果评估:对感染事件处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处理措施。

四、感染培训指标4.1 医护人员培训:对医院内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4.2 感染防控知识宣传:开展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

4.3 感染培训效果评估: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五、感染质量评估指标5.1 感染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医院感染质量评估标准,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

5.2 感染质量评估周期:定期对医院感染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3 感染质量评估结果应用:将感染质量评估结果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持续改进医院感染质量。

结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应加强对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执行,不断完善感染控制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指标。

一、感染率指标1.1 感染发生率:即单位时间内医院感染的发生次数,通常以千分比或百分比表示。

1.2 感染密度:即单位时间内感染的发生次数与患者的住院天数的比值,反映了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

1.3 感染部位分布:记录不同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有助于分析感染的发生规律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感染控制措施指标2.1 消毒灭菌合格率:评估医院消毒灭菌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2.2 手卫生合格率:评估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操作是否规范,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3 抗生素使用合理率:评估医生开具抗生素的合理性,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三、感染监测指标3.1 感染监测覆盖率:评估医院感染监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确保感染事件不被遗漏。

3.2 感染监测报告率:评估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填报情况,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感染监测结果反馈率:评估医院对感染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感染控制措施。

四、感染防控培训指标4.1 培训覆盖率:评估医护人员接受感染防控培训的情况,确保每位员工都具备相应的防控知识。

4.2 培训效果评估:评估培训后员工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培训不足的问题。

4.3 培训内容更新率:评估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内容的更新情况,保证培训内容与最新的感染防控要求保持一致。

五、感染事件报告指标5.1 报告覆盖率:评估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情况,确保每起感染事件都能及时上报。

5.2 报告准确率:评估医院感染事件报告的准确性,避免信息失实导致感染控制措施不力。

5.3 报告反馈率:评估医院对感染事件报告的反馈情况,及时改进感染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院感质控指标2024版

院感质控指标2024版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征求专家委员会意见稿)一、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HAIQI-FPBR-01)定义:感控专职人员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1:x)=1:实际开放床位数同期感控专职人员数说明:1.本指标中感控专职人员指专职负责本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人员,不包括临床兼职感控医生(护士)及进修人员。

2.本指标中实际开放床位数指医疗机构实际长期固定开放的床位数,包括:编制床位数;除编制床位外,经医疗机构确认有固定物理空间和标准床单位配置、可以常规收治患者的床位数;开放时间≥统计周期1/2的床位数;口腔综合治疗台数。

排除:急诊抢救床位、急诊观察床位、手术室床位、麻醉恢复室床位、血液透析室床位、接产室的待产床和接产床、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检查床、治疗床、临时加床。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感控人力配置情况。

二、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HAIQI-CHH-02)定义:医院工作人员实际执行手卫生时机数占同期应执行手卫生时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院工作人员实际执行手卫生时机数同期应执行手卫生时机数×100%说明:1.本指标中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和在院内直接或间接接触住院患者及环境的其他工作人员(如:保洁、护工等)。

分别统计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2.手卫生执行标准及依从性监测方法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意义:反映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执行情况。

三、医院感染日例次发病率(HAIQI-IDHAI-03)定义:每1000个患者住院日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次。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日例次发病率=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累计住院天数×1000‰说明:1.本指标中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1.感染率: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是感染率。

感染率可以分为院内感染率和手术部位感染率等不同类型。

通过监测感染率可以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2.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包括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感染的途径、感染的风险因素等。

通过这些调查可以了解感染的原因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加强感染管理工作。

3.感染控制手卫生合规率: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了解手卫生合规率,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提高手卫生合规率,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4.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产生耐药菌株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监测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抗生素的使用类型、使用频率和使用时机等指标,可以评估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5.感染管理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能够更好地开展感染管理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6.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各种感染的防控措施、责任和程序。

评估感染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医院是否有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并且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和遵守。

7.环境消毒合格率: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医院环境消毒的合格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判断医院环境的清洁状况和消毒工作的质量,及时纠正不合格的环境消毒措施,保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8.感染管理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合格率:医院应保证感染管理相关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手卫生设备、消毒设备、洗消器等。

对这些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评估,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提高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感染率、流行病学调查、手卫生合规率、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感染管理培训、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环境消毒合格率、感染管理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等。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一、背景介绍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浮现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指标分类为了全面评估医院感染的质量操纵情况,我们可以将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发生率指标- 院内感染发生率:衡量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可以细分为手术切口感染率、尿路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等。

- 院内感染部位分布:统计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如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2. 感染预防措施指标- 手卫生合规率:评估医务人员在适当时机进行手卫生的合规性。

- 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覆盖率:衡量医务人员接受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的比例。

- 消毒灭菌合格率:评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合格率。

3. 抗菌药物应用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评估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 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评估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是否符合规范和指南。

4. 感染监测与报告指标- 感染监测覆盖率:评估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覆盖范围。

- 感染报告及时率:评估医院感染报告的及时性。

5. 感染处理及时性指标- 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时率:评估医院内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的及时性。

- 感染处理及时率:评估医务人员对感染患者的处理是否及时。

三、指标设置原则在制定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可衡量性:指标应具备明确的定义和可操作性,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

2. 可比较性:指标应具备统一的标准和计算方法,便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比较和评估。

3. 可操作性:指标应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进行改进和控制,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质量。

4. 可持续性:指标应具备长期稳定的监测价值,能够为医院持续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四、指标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数据采集与统计: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确保感染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包括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参考范围以及相关解释。

一、指标名称:医院感染发生率1. 定义:医院感染发生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医院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事件的数量,通常以百分比或者千分比表示。

2. 计算方法:医院感染发生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医院感染发生率 = (医院感染事件数 / 就诊人次) × 100%3. 参考范围: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参考范围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科室而有所差异,通常在1%以下为优秀,1%-3%为良好,3%-5%为普通,5%以上为较差。

4. 相关解释:- 医院感染发生率是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较低的发生率代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较为出色。

- 医院感染发生率的计算需要准确统计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数量,并与就诊人次进行比较。

- 不同科室和感染类型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参考范围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解释。

二、指标名称:手卫生合规率1. 定义:手卫生合规率是指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先后正确执行手卫生操作的比例,用于评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合规程度。

2. 计算方法:手卫生合规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手卫生合规率 = (正确执行手卫生操作次数 / 总手卫生操作次数) × 100%3. 参考范围:手卫生合规率的参考范围通常在80%以上为合格,90%以上为良好,100%为优秀。

4. 相关解释:- 手卫生合规率是评估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重要指标,高合规率代表医务人员较好地遵守手卫生操作规范。

- 手卫生合规率的计算需要准确记录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的次数,并区分正确和错误的操作。

- 提高手卫生合规率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教,提供合适的手卫生设施和消毒用品。

三、指标名称:环境清洁合格率1. 定义:环境清洁合格率是指医院内各个区域或者设施的清洁状况符合卫生标准的比例,用于评估医院环境清洁管理的效果。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治疗或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浮现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为了威胁,因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五个指标。

一、感染发生率指标1.1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数量。

这个指标能够反映医院感染的整体情况,并且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医院之间的感染水平。

1.2 特定感染发生率:特定感染发生率是指特定类型的感染在医院内发生的频率。

例如,手术切口感染率、尿路感染率等。

通过监测特定感染发生率,医院可以了解到哪些感染较为常见,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感染发生率变化趋势:通过监测感染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说明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率指标2.1 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手卫生执行率指的是医务人员在必要时进行手卫生的比例。

通过监测手卫生执行率,可以评估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并催促他们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

2.2 隔离措施执行率:对于某些易传播的感染,如肺结核、呼吸道感染等,隔离措施是必要的。

隔离措施执行率指的是医务人员在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的比例。

通过监测隔离措施执行率,可以评估医务人员对隔离措施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2.3 感染控制培训率: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是提高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手段。

感染控制培训率指的是医务人员参加感染控制培训的比例。

通过监测感染控制培训率,可以评估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程度。

三、感染控制设施与设备指标3.1 洗手设施配备率:洗手设施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能否方便地进行手卫生。

洗手设施配备率指的是医院洗手设施的数量与医务人员数量的比例。

通过监测洗手设施配备率,可以评估医院提供手卫生条件的充足程度。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加重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指标,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布、耐药性监测和手卫生合规率。

一、感染率1.1 感染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感染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院感染发生的频率。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将感染例数除以观察人次,再乘以1000,得到每千人的感染率。

1.2 不同类型感染的感染率: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性质的不同,医院感染可以分为外科手术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不同类型感染的感染率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高发感染类型和原因。

1.3 影响感染率的因素:感染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病情、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医院环境的清洁程度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布2.1 常见感染部位:医院感染可以发生在各个部位,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手术切口、呼吸道、泌尿道等。

了解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可以指导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感染的发生。

2.2 常见病原体: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通过对感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可以了解不同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3 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的关联性:不同感染部位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了解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的关联性,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选择抗感染药物和制定预防措施。

三、耐药性监测3.1 耐药性的定义和分类:耐药性是指细菌等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耐药性可以分为多重耐药、广谱耐药等。

耐药性监测是指对医院感染病原体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了解不同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

3.2 耐药性监测的意义:耐药性监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院感13项质量控制指标标准

院感13项质量控制指标标准

院感13项质量控制指标标准院感,即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医院通常会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一系列感染控制指标,并据此进行质量控制。

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这些指标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率:反映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4.手卫生依从率:医务人员在规定的手卫生时机下执行手卫生的比例。

5.无菌操作合格率:执行无菌操作的合格次数与总次数的比例。

6.医疗废物规范处理率:医疗废物能够按照规范进行处理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例。

7.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控制率: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能够按照既定控制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的事件数与总事件数的比例。

8.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抗生素的使用符合临床指南和规定标准的次数与总使用次数的比例。

9.医院感染监测覆盖率: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的病例数与应监测病例总数的比例。

10.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执行率: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次数与应执行次数的比例。

11.医院感染相关死亡率和转归率:因医院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或转归不良的病例数与总感染病例数的比例。

12.感染部位感染率:特定感染部位的感染病例数与相应部位的病例总数的比例。

13.医院环境清洁度达标率:医院环境清洁度检查达标的次数与总检查次数的比例。

以上这些指标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指南和规定进行调整。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医院持续改进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第三方评审机构也会根据这些指标对医院的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评价。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感染的情况。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

因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一、感染发生率指标1.1 感染发生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感染发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数量与患者总数的比例。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每千入院患者感染率、每千患者日感染率等。

感染发生率的计算可以帮助医院了解感染的程度和趋势,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2 常见感染发生率指标常见的感染发生率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血流感染率等。

院内感染发生率是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率是评估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指标,血流感染率是评估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控制工作的指标。

1.3 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感染发生率指标数据,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

监测与报告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感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感染的蔓延和危害。

二、感染控制措施指标2.1 感染控制手卫生手卫生是感染控制的基本措施之一,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等。

医院应建立手卫生行为监督与反馈机制,培训医务人员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方法,并定期进行手卫生合规率的监测。

2.2 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包括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灭菌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并通过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2.3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

隔离措施的执行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操作指南,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指标3.1 感染监测指标感染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感染的类型、发生的部位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在数据收集统计及上报中如何使用2015年版医院
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臧金成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编者按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13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不少老师在数据收集统计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根据一直以来的监测和小小经验,为大家简单梳理和解读一下这些指标的使用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也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大家一起持续改进。

再次说明,这仅仅是一篇来自基层入门者的简单解读哦,多有不足,欢迎斧正。

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解读(一)数据上报分为两个类,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具体可由数据收集机构进行,建议两
者都统计,以便当两者出现较大差距时候,检验数据及统计方法的可靠性。

(二)要进行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便于统计分析。

(三)同时要进行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收集统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

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解读数据统计同样分为两个类,现患率和现患(例次)率,但囿于信息化软件和人力因素,建议此数据收集上报每年一次,已经实现信息化化的地区可随时查看。

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解读可能需要区分迟报和漏报,有的地区将两者等同视之,并非不可,只是过于严苛,因需要设定两个时间点,如48小时内未上报视为迟报,超过48小时但未超过72小时视为漏报,这只是一个设定,数据收集者可根据医院情况自行设定,但在信息化软件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准确的漏报统计很难做到,建议考虑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较多数量的样本进
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基本接近的结果。

4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5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
菌感染情况。

解读第四和第五放在一起说。

首先看这个文件对多重耐药菌的举例: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
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此次列举仅为主要防控的多重耐药菌株,并不是多重耐药菌只包含这几个。

我们通过一个例题将两者区分开来,便于数据的统计和上报。

例题:2016年2月某月某医院住院患者100人,检出大肠埃希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默认1人检出1个菌株,下同,发现率按患者数统计,检出率按菌株数统计,)其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3例,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E)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例;鲍曼不动杆菌6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2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1例;粪肠球菌4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例。

通过表中的数据,大家基本明白两者的差别和计算方法了吧。

6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解读手卫生相关指标的调查大家应该开展了许多,此项仅需要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已经限定了调查范围,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建议在进行依从性调查时进行正确性和知晓率的
调查,《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明确并不切合实际情况,此次《清洁的手,呵护健康(2015-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中提及目标还属于基本可以为之努力,【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0%;.医疗机构全员手卫生依从率≥60%,手卫生正确率≥75%;重点部门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

进行调查可以丰富我们的数据,同时在进行各时机调查时,可以考虑进行分时机的统计分析,便于更有针对性的提高,但是要考虑不同科室手卫生时机的差异。

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

解读限定为住院和全身给药的患者,局部使用、皮试、椎管内,球后注射等其他方式不应列入,可考虑住院患者设置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的统计。

8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

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计算公式:解读必应区分治疗前和治疗这两个名词,需要有一个前提设置,区分治疗、预防和治疗加预防。

不少医疗机构并没有区分这一点,导致数据有偏差,另外此次规定了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属于病原学检验标本,较常使用的CRP并没有纳入。

还有一个问题:某一个患者微生物培养、白介素和降钙素都做了,分子算三还是一?多数医院倾向于算一,即任一检了均算,认为分子是病例数,分母也是病例数,应按病例算。

9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定义: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Ⅰ类(清洁)切口,即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的感染,包括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
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

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指发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占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描述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频率,反映医院对接受I 类切口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情况。

解读此项统计并没有多大的争议,定义明确,感染患者有赖于主动发现及上报,如未实现易感因素预警,可以按照外科手术部位监测要求进行,监测手术台数与医院床位相适应。

进行了较长时间监测后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医生手术部位感染专
率统计。

在医院实际运行中,同时可进行II和III和IV 类手术部位感染率的统计,如果实现信息化软件可进行,浅部切口、深部切口和器官腔隙的统计或者NNIS评分的手术部位感染统计和择期和急诊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统计。

10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定义: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及管理情况。

解读这个指标可以与第七八九三条指标同时看,并且该指标有低于30%的指标要求,需要区分预防和治疗或者预防加治疗的设定。

《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6.5.1 (注:指标名称为“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比例≤30%”)。

《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
一满意”活动2011 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二(三)2(27)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五(六),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1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定义:使用血管内导管住院患者中新发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

单位:例/千导管日。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12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定义: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频率。

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13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定义:使用导尿管住院患者中新发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病频率。

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解读从第十一到第十三属于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各项监测
的统计,各项分子分母应无异议,在工作中可以考虑分别统计出不同重症监护病房的V AP、CRBSI和CAUTI的发病率,便于横向和纵向对比,相关细节问题,不再赘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