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各论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 1.《诗经》例句:《风•鄘风• 载驰》:“陟(zhi) 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川芎 2.《离骚》例句: 贝母 “扈(hu)江蓠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二.秦汉时期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者,……姓淳于氏,名意.少 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传黄帝、扁鹊 之脉书, …及《药论》,甚精.” 2.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分别为 《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 楼护传》. 3.《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问世: 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⑶作者不明,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⑷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良、毒分为上、中、下三品; 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 有毒无毒) 、 配 伍七情、 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用药的度等.
2.《炮炙论》—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著.
⑴作者:雷敩. ⑵年代:南朝刘宋时期. ⑶内容:记述300种药物的实际炮制操作.
四.隋唐五代时期 1.《千金方》
作者-孙思邈;该书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后 者中有《药录纂要》和《本草》两章,前者讨论药物采集、贮藏、 栽培等内容;后者记述药物713种,分9类,又各分上、中、下品。
2.《新修本草》(《唐本草》):
⑴作者:苏敬等22人,并先后由长孙无忌、李勣两位高官领衔; ⑵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659年); ⑶内容:载药844种,其中新增114种,分9类; ⑷结构及体例: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 朱字《本经》、墨字《别录》,以上均为大字;另有“陶注”、 “谨按”,均为小字;新增药物尾标以“新附”,为大黑字。 ⑸特点:①由国家组织编纂,有药典性质;②增加图谱。

3.《本草纲目》
⑴作者:李时珍。 ⑵成书年代:明代。 ⑶内容:载药1892种,分16纲(部)、60目(类);附药图1160 幅、附方11000余首。 ⑷价值:为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
本 草 纲 目
李 时 珍
八.清代
1.《本草纲目拾遗》 ⑴作者:赵学敏。 ⑵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19世纪初叶)。 ⑶内容: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许多是各地草药。 ⑷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 2.其他 ①《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编,为学术价值较高的药用 植物学著作。 ②《本草备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 入门性著作。 ③《本草求真》—黄宫绣编,为较有社会影响的中医临证 参考用药物著作。 ④《本草从新》—吴仪洛编,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新增药 物达275种,内有许多常用品。
文登福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很高兴与各位共弋 中华药海!
愿与大家 教学相长,共 谋进步!
—文登福
有关概念
一.中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 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等方面 特点的一类药物。
附:草药——民间习用,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名称及性能功用认识,疗效 尚待进一步验证确认的一些药物。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 ⑵年代:南朝梁代. 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⑷书写格式:朱(《本经》)墨(《名医别录》)别书、 大(正文)小 (注解)结合. ⑸创立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 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九.民国时期
1.《中国药物大辞典》:陈存仁组织编纂,包含中药的现代研 究成果,但错误较多。 2.中药研究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十.当代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第二版(1963年版,公布于 1965年)起,分为二部,其中一部为中药。截止目前共发行7 版,最新的为2000年版。 2.《中药大辞典》:1975年完稿,载药5767种。 3.《中华药海》:1993年出版,载药8488种。 4.《中华本草》:1999年完稿,载药8980余种。 5.《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8年出版,载药2202种。 6.《中药志》:原载药500余种,后有增补。
1.《珍珠囊》—张元素著,载药100种。贡献:将归经与升降浮 沉学说明确化、系统化,正式纳入中药性能行列。后由李东垣、 王好古加以发扬光大。 2.《饮饍正要》—忽思慧著,载各种食物468种。为营养和食疗 类专著。 3.元代有“广惠司”,后改为“回回药物局”,由阿拉伯医生配 制“回回”药物。
六.金元时期
五.宋代
1.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 (证类本草) →大 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 2.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 3.药局: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民 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

附:
秋石制作法:《纲目》秋石阴炼法:“用人尿四、五石,以大 缸盛。入新水一半,搅千回,澄定,去清留垽(yin,沉淀物)。 又入新水搅澄,直候无臭气,澄下如腻粉,方以曝干。刮下再研, 以男儿乳和如膏,烈日晒干,盖假太阳真气也。如此九度,为 末,……”




3.《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 分,前者中记述有“十剂”;增药692种;内有一些博物 学知识。价值:为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的著作。 4.《食疗本草》: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200多种; 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 5.《海药本草》:李珣编撰。载药100余种,主要为外来 药。 6.《蜀本草》(《重广英公本草》):作者韩保昇。增补 药物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括《唐本草》及 其《图经》 、韩氏增补部分组成。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有 12809种中药材资源,其中有11146种植物,占中 药材87%,1581种动物,占中药材12%;矿物药 80种,占中药材0.62%。 中药研究手段的改革: ⑴传统方式—文献考证;性状鉴别;临床验证。 ⑵现代:生药、植物化学、药理学→栽培、饲养、 良种选育、微生物、组织培养、化学分析、药剂 学、炮制学、传统本草考证→免疫学、分子生物 学、纳米技术等。
七.明代
1.《本草品汇精要》—明代唯一官修本草。由刘文泰等49人编纂。 记载药物1815种,分10部,又各分上、中、下品;绘有精美药 图1358幅。但本书未印行。 2.《救荒本草》——朱橚(su)(朱元璋五子,周王)编;《神 农本草经疏》及《炮炙大法》—缪希雍著;《滇南本草》—— 兰茂著;《本草蒙筌》——陈嘉谟著。
二.中药学: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来源、采 集加工炮制、性能、功效、适应证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门 学科。
附:本草——中药学的旧称。因作为研究对象的中药多数为草本植物,故 名。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⑴ ⑵ ⑶ ⑷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以动物为师; 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2.“火”百度文库“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
《楚辞》等。
3.中药学的产生
⑴临床疗效为依据——口尝身受; ⑵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加以归纳、概括——商代的五行学说、 周代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有关理论。
• 4.记载药物知识的文献:
⑴医药典籍——《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黄帝内 经》(药物26种;大量药学理论)等。 ⑵人文典籍——《诗经》(药物80-100余种)、《山海经》 (药物49-146种)、《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