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黄素转化为玉米黄素工艺初探

合集下载

玉米黄浆中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玉米黄浆中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由图5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率 逐渐提高,但超过2 h后提取效果并不明显,而
।‫ٵ‬ը"
且超过3h后提取率反而降低,这可能是长时间提 取玉米黄色素结构遭到破坏,因而浸提时间不宜 过长。 2.8 pH的影响
分别用HCl,NaOH制造酸碱环境,称取10 g
玉米黄浆加于圆底烧瓶,加入乙醇后在水浴条件
实验 号 时间/h A
表3 L9(34)正交因素水平表
因素
提取率/
pH B 料水比/(g/mL) C 温度/℃ D (mg/g)
1 1(2) 21 31 4 2(2.5) 52 62 7 3(3) 83 93 K1 1.071 K2 0.828 K3 0.897 k1 0.357 k2 0.276 k3 0.299 极差 0.081
YJ1002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 公司;HH-4电热恒温水浴锅:金坛市江南仪器
收稿日期:2010-09-23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65027)。 作者简介:解耸林(1963—),男,实验师。
· 233 ·
提取物与应用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下进行提取,经离心后测得吸光度,得到最佳提
取pH。结果见图6。



।‫ٵ‬ը "










Q)
图6 pH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6可知,随着pH的增加,提取率先增后
降,在pH为8时达到最大。玉米黄色素提取的适
宜pH范围为6~8。 2.9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玉米黄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是几种天然色 素的混合物,其主要成色物质为玉米黄素(3,3’二羟基-β-胡萝卜素)、隐黄素(3-羟基-β-胡萝 卜素) 和叶黄素(3,3’-二羟基-α-胡萝卜素)[1-3]。 它们以天然脂的形式存在于玉米旺乳中,营养价 值高,隐黄素为VA的前体物质,是一类极具潜力 的色素和抗氧化剂,在家禽养殖、食品和医药化 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被欧美等许多国 家批准为食用色素[4-5]。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种 植面积广,产量大,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大部 分的玉米被用于生产淀粉和饲料,玉米黄浆是玉 米淀粉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而其中的玉米

玉米黄素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玉米黄素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第11期2008年11月中国调味品CHINACoNDIMENTNo.11NOV.2008玉米黄素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邱涛涛1,黄明发1,陈颜虹2,王华3’(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2.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3.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重庆400712)摘要:玉米黄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

大量研究表明,它具有预防老年性黄斑病变、白内障、心血管疾病以及抗癌等功效,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文章综述了玉米黄素的性质、提取方法、生理功能以及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玉米黄素;提取;生理功能;应用中图分类号:TS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973(2008)11—0018—06Progressofresearchonuti|.zationandextractingofzeaxanthinQIUTao-ta01,HUANGMing—fal,CHENYan—hon92,WANGHua3。

(1.CollegeofFoodScienc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6,China;2.KeySericulturalLaboratoryofAgricultureMinistr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6,China;3.CitrusResearchInstitut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2,Chim)Abstract=Zeaxanthinisanaturalcarotenoidexisting.Lotsofresearchresultsshowthatzea-xanthinhasefficiencieslikepreventionfromsenilemaculopathy、cataracta、cardiovasculardis-easesandanticanceretc.ItiscloselytOthepeoplehealth.Thispaperintroducesthemainproperties,technologiesofextraction,physiologicalfunctionsofzeaxanthinandtheapplica-tionsinfood.Theprospectofapplicationwerediscussedaswell.Keywords=zeaxanthin;extraction;physiologicalfunction;application玉米黄素(zeaxanthin)是玉米黄色素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人类血液和组织中的主要类胡萝b素(carotenoids)。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
粮油食品科技 第 22 卷 2014 年 第 1 期
粮食加工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
1 1 2 郎繁繁 , 董文宾 , 修秀红
( 1.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 2. 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 德州 251200 ) 摘 要: 我国玉米产量大,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生产过程的下脚料, 其中含有丰富的玉米黄色素, 是玉米黄色素提取的理想原料。玉米黄色素可作 为 天然 着 色 剂 应用到食 品 工 业。 此外, 因 其 有很 强的抗氧化性, 所以具有保护视力、 抗癌、 预防心血管疾病 等 生 理 功效。 文章简述 了 玉米 黄 色 素 的 组成和性质, 并对其提取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玉米蛋白粉; 玉米黄色素; 提取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S 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561 ( 2014 ) 01 - 0029 - 03
29
粮食加工
有效的提高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 。另外通过柱层析 法、 膜分离技术、 以及高速逆流色谱能得到较高的玉 米黄色素纯度。 2. 1 溶剂萃取法 玉米黄色素易溶于乙醇、 乙醚、 石油醚等有机溶 剂。由于提取所得的色素应用于食品中, 因此在提 取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溶剂的安全性以及提取的效 率, 因此 , 一 般 采 用 70% ~ 95% 的 乙 醇 及 无 水 乙 [5] [6] 醇, 浓缩后 得 到 玉 米 黄 色 素 粗 制 品 。 赵 华 等 以玉米麸皮为原料 ,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 采用 响应面法对 提 取 工 艺 参 数 进 行 了 优 化 , 得到最佳 57 ℃ , 2. 提取工艺条件是温度 提取时间 6 h , 料液 比 1∶ 15 ,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量为 131. 3 μg / g , 提取 率 84% 。 2. 2 酶解辅助提取法 据报道玉米黄色素在玉米蛋白粉中通过糖苷键 与糖连接, 与脂肪酸形成酯, 与蛋白质结合呈类胡萝 [7 ] 卜素—蛋白质的状态存在 。 因此, 简单用有机溶 , 剂溶解很难直接提取出来 使用蛋白酶水解可以破 坏蛋白质网状结构、 切断玉米黄色素与其他组分的 连接, 使 络 合 的 玉 米 黄 色 素 被 释 放 出 来。 卢 艳 杰 [8 ] 等 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处理玉米蛋白粉, 使得玉 米黄色素得率大幅提高, 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 pH7. 4 ~ 底物浓度 5% , 酶浓度 1. 2% , 温度 35 ℃ , 8. 0 , 水解时间 6 h。 2. 3 微波辅助提取法 微波加热具有穿透力强、 加热速度快且均匀, 节 能高效易控制等优点, 可以避免受热不均导致色素 降解的 情 况 发 生, 同 时 显 著 缩 短 萃 取 时 间。 黄 琼 [9 ] 等 研究了微波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 通过正 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以 50% 乙醇为提取溶 剂, 微波功率 450 W, 料液比 1∶ 12 , 萃取时间 80 s, 萃 , , 。 取两次 在此条件下 玉米黄色素提取率最高 陈红 [10 ] 等 以玉米皮为原料, 采用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 黄色素, 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正交试验, 确定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为微波功率 400 W、 微波辐射时间 50 s、 料液比 1∶ 8 ( g / mL) 、 纤维素酶用量 1. 2% 、 酶解温度 50 ℃ 、 酶 解时间 90 min、 酶解体系 pH5. 5 。 2. 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超声波能破碎细胞壁甚至整个细胞, 超声波产 生的振动作用促进胞内物质的释放 、 扩散和溶解, 有 [11 ] , 。 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缩短提取时间 吴素萍等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黄色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 素, 通过 正 交 试 验 确 定 的 最 佳 条 件 为: 80% 乙 醇、 pH7 、 超声时间 40 min, 超声功率 60 W, 超声温度 50 ℃, 固液比 1 : 6 , 在此条件下, 玉米黄色素得率可达 14. 7% 。申小丽等[12] 利用超声波辅助法对玉米蛋 白粉进行脱色处理,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maize yellow pigment

玉米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玉米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p wd re u l ih ,t e t mp r t r s6 C a d t e e ta t n t s2 5 h u s o e q a seg t h e e au e i 5 ̄ n h xr c i i i . o r. o me
K e r :maz y wo ds ie;y lo pg e t x rc in elw i m n ;e ta to
Ab ta t sr c :Th xr cin c n iin o h elw ime tfo t e maz o e r t id Re u t h w h t e e ta to o d to ft e y lo p g n r m h ie p wd ra e sude . s lss o t a t e ma i m bsr a c v ln h o e maz e lw g e ti 4 m,a d te 9 h xmu a o b n ewa ee g ft ie y l h o pi n s4 6 n m n h 5% ac h ls le ti p i l o o o v n so t — ma o h xr cin.Th p i le ta to o d t n b an d fo t e o t o o a x ei n r s flo lfrt e e ta to e o tma xr cin c n ii s o t ie m h rh g n le p rme tae a olw— o r
第 2 卷第 6期 1
20 0 7年 1 2月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
Junl f i guU i rt o c nea dT cn1g( a rl cec dtn ora o a s nv s y f i c n ehooy N t a Si eE io ) Jn e i S e u n i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K1 01342 01289 01269 01273
K2 01293 01315 01303 01315
K3 01283 01314 01346 01330
κ1
01114
01096
01090
01091
κ2
01098
01105
01101
01105
κ3
01094
01105
01115
表 2 不同干燥方式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序号
干燥方式
光密度 OD(450nm)
1
冷冻干燥
01088
2
微波干燥
01025
3
真空干燥 (50 ℃)
01084
4
热风干燥 (50 ℃)
01084
5
热风干燥 (70 ℃)
01070
6
热风干燥 (90 ℃)
01055
2 玉米黄色素的应用研究 211 日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玉米黄色素的抗氧化机理在于它作为类胡萝卜 素所具有的共轭不饱和双键的特性 ,这一特性使之具 有较强与氧反应的能力 。因此 ,绝大部分类胡萝卜素 都是单线态氧及自由基的清除剂 ,可以与氧以及由于 亚油酸氧化而产生的自由基快速反应 ,阻止了脂质过 氧化反应的链式传递 ,中断过氧化的链式反应[4] 。
我们对玉米黄色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 ,并 与常 用 的 合 成 抗 氧 化 剂BHT进 行 了 比 较 。结 果 表
图 1 氧对玉米黄色素的影响
图 2 柠檬酸对玉米黄色素的影响
图 3 蔗糖对玉米黄色素的影响

玉米黄素制备工艺中强碱的影响研究

玉米黄素制备工艺中强碱的影响研究
A s at exn i adlt naet om jr o pnns fh aua i n.T e aea pr n a m oet o em clr g t hyhv ni ot to r h ui ew oc t p me m a re n
Z HAN i u ,X nd ,H oj n G L・ a h U Xi—e E Gu - ,Y L i n ,S O i u U e- g HA Bn mi
( hj n dcn oLd ica gP ama atr ,X n hn 5 0 Z e a gMe i eC t ,X nh n h r .F c y ic a g 1 0 ) i i o 32
引 言
玉米 黄素是 一种 广 泛存 在 于 自然 界 中 的含 氧
玉 米黄 素不 仅 可 以作 为 一 种 安全 、有 效 的食
用 天然 黄 色 素 ,而 且 更 具 有 独 特 的 护 眼 生 理 功 能 ,它 和 叶黄素是 人 体视 网膜 中唯 一存 在 的两 种
类胡 萝 卜 ,与 叶 黄 素互 为 同分 异构 体 ,分 子 式 素
为 c H 0 ,相对分子量为 58 8 ,其化学结构 柏 。 6 .8 式如 图 1l J 。玉 米 黄 素 在体 内 不能 转 化 为 维 生 素
玉 米 黄 素制 备工 艺 中强 碱 的影 响研 究
张莉华 ,许新德 ,何 国军 ,虞 雷明 ,邵斌
( 江 医药 股 份有 限公 司新 昌制药厂 ,新 昌 320 ) 浙 15 0
摘 要 :玉米黄素和叶黄素共同构成 视黄斑色 素 ,视黄斑 色素在保 护 眼健 康方 面起到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本文 以叶黄素为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经异构化反应制备玉米 黄素 ,研究 了有机碱液 的加 入方式 、有 机碱液 的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相互转化的原理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相互转化的原理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是两种常见的天然色素,它们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功能作用。

叶黄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玉米黄质是一种在玉米中广泛存在的类胡萝卜素衍生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然而,有研究表明,叶黄素与玉米黄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的化学结构叶黄素的化学结构为C40H56O2,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羟基基团和两个具有共轭双键的苯环结构。

而玉米黄质的化学结构为C40H56O3,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三个羟基基团和三个具有共轭双键的苯环结构。

从化学结构上看,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的主要差异在于其分子结构中羟基基团的数量和位置,以及共轭双键的数量和位置。

2.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叶黄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是通过类胡萝卜素途径进行合成的,首先是叶黄素前体β-胡萝卜素通过酶的作用发生羟基化和环氧化反应最终生成叶黄素。

而玉米黄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也是通过类胡萝卜素途径进行合成的,首先是玉米黄质前体ε-胡萝卜素通过酶的作用发生羟基化和环氧化反应最终生成玉米黄质。

从生物合成途径上看,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的合成途径基本相似,都是通过类胡萝卜素途径进行合成。

3.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的相互转化机制研究表明,叶黄素与玉米黄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转化关系。

在植物体内,叶黄素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将其转化为玉米黄质,而玉米黄质也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将其转化为叶黄素。

这种相互转化的机制可能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调控系统有关,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在生物学功能上的差异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在化学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生物学功能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叶黄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而玉米黄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尽管叶黄素与玉米黄质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但在生物学功能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5.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的应用前景叶黄素和玉米黄质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在食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天然叶黄素转化为玉米黄素的工艺参数的研究

由天然叶黄素转化为玉米黄素的工艺参数的研究

由天然叶黄素转化为玉米黄素的工艺参数的研究陈佳;陶正国;张贵林;余勃;陆豫【摘要】The paper provide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zeaxanthin from lutein by basis catalysis. The process also included optimization of technic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 was as follows: using 1,2-pro-panediol as solvent, reaction time for 168 h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at 110 ℃ , under inert atmosphere. The ratio of 1,2-propanediol to lutein was 20,and the ratio of potassium hydroxide to lutein was 6. According to HPLC analysis,the yield of zeaxanthin can reach 93%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本文通过碱催化反应使叶黄素异构化为玉米黄素,并对实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1,2-丙二醇为溶剂,氢氧化钾为催化剂,1,2-丙二醇/叶黄素(v/m)为20,氢氧化钾/叶黄素为6,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68 h时,叶黄素转化为玉米黄素的转化率最高,达93%.【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2(024)008【总页数】4页(P1109-1112)【关键词】叶黄素;玉米黄素;类胡萝卜素;异构化【作者】陈佳;陶正国;张贵林;余勃;陆豫【作者单位】南昌大学药学系,南昌330006;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南昌330047;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530;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南昌330047;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南昌330047;南昌大学药学系,南昌330006;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南昌33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均属于含羟基类胡萝卜素族,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叶黄素转化玉米黄质工艺研究
●目的
熟悉工艺流程、实验操作细节。

收集玉米黄质原料。

进一步优化叶黄素转化玉米黄质工艺,提高转化率。

●方法
以文献报到及实验室研究经验为依据,拟使用碱催化法。

以叶黄素为原料制备玉米黄素是一种差向异构化反应,一般以强碱为催化剂,使叶黄素分子中4'、5'双键转移至5'、6'位置实现异构化,碱性越强越有利于叶黄素向玉米黄素转化,但存在的问题是此反应产物和底物都是类胡萝卜素,对强碱很不稳定,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从而降低产物的收率。

如控制不当,得到的产物大部分会直接被炭化,叶黄素也很容易直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很多副产物;此外,差向异构化反应为可逆反应,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反应条件使反应向有利于玉米黄素生成的方向进行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及以往研究经验考察碱液的加入方式、碱液滴加速度、加入量,反应温度、时间、溶剂(丙二醇)添加量对异构化反应的转化率、终产品收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可能原因。

1.碱液加入方式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分别称取2份10g叶黄素晶体于反应器中,加入100mL的丙二醇,搅拌混合均匀,分别加入一定量的KOH溶液(20gKOH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与溶剂丙二醇混合而成),以如下方式加入:一份是碱液一次性全部加入;另一份是采用滴加方式。

加碱液同时后缓慢升温至90℃(基本保证温度上升到反应温度时加完碱液),冲入氮气惰性环境下恒温反应3h,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均匀旋转搅拌(120r/min以上)。

视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

反应完成后取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液组成,计算收率和含量。

2.碱液加入量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分别称取5份10g叶黄素晶体于反应器中,加入100mL的丙二醇,搅拌混合均匀,分别滴加一定量的KOH溶液(KOH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与溶剂丙二醇混合而成,KOH固体质量作为变量),加碱液同时后缓慢升温至90℃(基本保证温度上升到反应温度时加完碱液),冲入氮气惰性环境下恒温反应3h,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均匀旋转搅拌(120r/min以上)。

视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

反应完成后取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液组成,计算收率和含量。

3.碱液滴加速度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分别称取5份10g叶黄素晶体于反应器中,加入100ml的丙二醇,搅拌混合均匀,分别滴加一定量的KOH溶液(20gKOH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与溶剂丙二醇混合而成),滴加速度为变量、滴加速度可设计为别为10~50ml/min的形式,可在原有设备基础上稍作改进,在三口烧瓶一端连接一滴定管实现定量滴定,加碱液同时后缓慢升温至90℃(基本保证温度上升到反应温度时加完碱液),冲入氮气惰性环境下恒温反应3h,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均匀旋转搅拌(120r/min以上)。

视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

反应完成后取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液组成,计算收率和含量。

4.反应温度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分别称取5份10g叶黄素晶体于反应器中,加入100mL的丙二醇,搅拌混合均匀,分别滴加一定量的KOH溶液(20g KOH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与溶剂丙二醇混合而成),加碱液同时后缓慢升温至一定温度(70~110℃)(基本保证温度上升到反应温度时加完碱液),冲入氮气惰性环境下恒温反应3h,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均匀旋转搅拌(120r/min以上)。

视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

反应完成后取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液组成,计算收率和含量。

5.反应时间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分别称取5份10g叶黄素晶体于反应器中,加入100mL的丙二醇,搅拌混合均匀,分别滴加一定量的KOH溶液(20g KOH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与溶剂丙二醇混合而成),加碱液同时后缓慢升温至90℃(基本保证温度上升到反应温度时加完碱液),冲入氮气惰性环境下恒温反应1-5h,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均匀旋转搅拌(120r/min以上)。

视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

反应完成后取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液组成,计算收率和含量。

6.溶剂添加量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分别称取5份10g叶黄素晶体于反应器中,加入60~140mL的丙二醇,
分别滴加一定量的KOH溶液(20g KOH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与溶剂丙二醇混合而成),加碱液同时后缓慢升温至90℃(基本保证温度上升到反应温度时加完碱液),冲入氮气惰性环境下恒温反应1-5h,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均匀旋转搅拌(120r/min以上)。

视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

反应完成后取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液组成,计算收率和含量。

由于从叶黄素酯到叶黄素皂化工艺也是采用碱降解法,从公司的产品分布及生产成本考虑,可采用由叶黄素酯到玉米黄质的一部转化法,由叶黄素酯到叶黄素再到玉米黄质、这两部反应在温度,催化剂,溶剂、反应容器等工艺和设备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在适当增加碱液用量和反应时间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实现转化过程(有文献支撑)。

第二部分:玉米黄素的分离提纯
●目的
获得纯度更高的玉米黄素晶体
反应后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丙二醇,由于丙二醇是很好的乳化剂,能使游离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均匀地分散于水中。

产物乳化剂含量太高不仅使玉米黄素含量降低,而且不利于随后玉米黄素向虾青素转化,所以要对其进行分离纯化。

●方法
将50g的产品加入到盛有500g水的烧杯中进行搅拌,得到均一的分散体系。

然后用浓度为20%的酸调整混合物的pH,将烧杯放到恒温水浴锅中恒温加热,保持混合体系为一定温度。

剧烈搅拌20-30min,然后将棍合体系移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油相,下层是浑浊的水相。

把下层水相放掉,保留上层油相。

用10倍显弱酸性的磷酸水溶液重复洗油相两次或两次以上。

收集油相,加入8倍的溶剂洗涤,玉米黄素和叶黄素从正己烷中沉淀出来。

用溶剂重复洗沉淀两次或两次以上,收集沉淀(离心沉降或抽真空过滤)。

将沉淀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干燥。

即得到所要求纯度的玉米黄素产品。

水相可以收集到一起,用饱和的氯化钙溶液沉淀,回收水中的部分类胡萝卜素,正己烷也可以回收利用。

工艺过程如下图。

1.分离过程pH值的选择
用烧杯称取50g玉米黄素,加入500ml水,剧烈搅拌,然后将混合体系的温度升50℃,用浓度为20%的酸(也可以是盐酸、磷酸、硫酸或乙酸)调节混合物的pH为3,5,7,9值,静置观察分层情况,确定优化pH。

2.分离过程水温的选择
用烧杯称取4份50g玉米黄素,加入500ml水,剧烈搅拌,然后分别在20,30,40,50℃下,用浓度为20%的酸(也可以是盐酸、磷酸、硫酸或乙酸)调节混合物的pH值到6,静置观察分层情况,确定优化温度。

3.提取过程溶剂的选择
分别用正己烷,乙醇,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出的玉米黄素,通过检测确定优化溶剂。

第三部分:玉米黄素到虾青素的转化工艺初探
●参考文献设计实验方案:
称取一定量的玉米黄素于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氯仿,搅拌均匀。

冰浴下加入氧化剂水溶液。

NaHCO3溶液调pH值。

随后进行氮气保护,反应一段时间。

称取一定量卤化剂于一小烧杯,用5mL氯仿溶解。

缓慢加入剧烈搅拌的玉米黄素反应液中。

反应一段时间。

水洗三次,去掉过多的碱和盐。

高压液相检测产物的生成。

●关键控制点
1氧化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2卤化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3温度的选择
4 pH的选择
5底物浓度的选择
6反应时间的选择
第三部分实验的实施需建立在第一二部的基础上,需要有大量的较为纯净的玉米黄质晶体,加之这3天文献阅读量有限,所以目前精力都放在前两部玉米黄质转化率及产品的收集上来。

第三部分目前只设想了基本的实验思路及主要的控制点,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