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曹刿论战2 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曹刿论战2 同步练习

课时作业(二十)[20曹刿论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玉帛.()又何间.焉()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下列加点字的成语。

要求加点的字含义相同。

示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1)彼竭我盈.——()(2)小信未孚.——()(3)故克.之——()(4)下视其辙.——()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今义:(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今义:(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的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本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本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这句话写出了曹刿心思缜密的特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让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九年级下册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运用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ān)小惠未编.(biàn)B.牺牲玉帛.(bó)视其辙.乱(zhé)C.望其旗靡.(mǐ)肉食者鄙.(bǐ)D.登轼.(shì)而望曹刿.(gui)2.下列古今异义有误的一项是()A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B必以情.古义: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今义:感情C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D虽.不能察古义:虽然今义:即使3.下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神弗福也B.小惠未编C.公将鼓之D.狼洞其中4.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彼竭我盈,故克之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翻译:(曹刿)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齐是)大国,难以测量国土大小,怕的是有埋伏。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小石潭记》B.弗敢加.也大王加.惠《唐睢不辱使命》C.公问其故.故.逐之《曹刿论战》D.公将驰之.故逐之.《曹刿论战》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跟现代杂文相似。

C“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慈母等。

D.《孟子》一书有着极强的思想性与哲学性,与《论语》《春秋》《大学》合称为“四书”。

《曹刿论战》同步习题(解析版)

《曹刿论战》同步习题(解析版)

第20课曹刿论战一、基础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ān)小惠未遍.(biàn)B.民弗.从也(fú)小信未孚.(fú)C.齐师败绩.(jī)下视其辙.(zhé)D.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í)【答案】B【解析】A.间——jiàn;C.绩——jì;D.靡——mǐ;故选B。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信.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C.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D.可以一战./何以战.【答案】D【解析】A.两个“信”分别为“信用”“实情”;B.两个“伐”分别为“攻打”“砍”;C.两个“间”分别为“参与”“间或、偶然”;D.两个“战”都是“打仗”;故选D。

3.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答案】B【解析】“小大之狱”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

句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B项意思相同;ACD三项,都是作代词;故选B。

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忌不自信。

A.吾孰与徐公美?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何以战?【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把握。

“忌不自信”正确语序为“忌不信自”,宾语“自”前置,是宾语前置句。

A.“吾孰与徐公美?”正确语序为“吾与徐公孰美?”宾语“孰”前置,是宾语前置句;B.“君美甚”正确语序为“君甚美”,状语“甚”后置,是状语后置句;C.“何陋之有”正确语序为“有何陋?”宾语“何陋”前置,是宾语前置句;D.“何以战”正确语序为“以何战?”宾语“何”前置,是宾语前置句;故选B。

5.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答案】D【解析】课文第2段写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然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满分:80分,时间:45分钟)一、基础达标(38分)1.文常填空:《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即《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一部________体史学和文学名著。

(4分)2.根据文意填空。

(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一文中表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一文中关于曹刿追逐齐国军队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1)弗敢专.也:__________ (2)小信未孚.:__________(3)虽不能察.:__________ (4)公将鼓之..:__________(5)公将驰.之:__________ (6)下视其辙.:__________(7)登轼.而望之:__________ (8)遂.逐齐师:__________4.翻译句子(8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曹刿论战》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儒家经典著作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祭祀的歌谣。

B.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一文出自《左传》。

C.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D.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秋节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B.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 《汉字英雄》的主旨是带领观众“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

D. “牺牲”一词原是对做祭品的牲畜的统称,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后来“牺牲”的意义转化了。

3.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神情与苏、黄不属B.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 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B.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6.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 遂.逐齐师(suí)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 望其旗靡.(mí)D.夫.战,勇气也(fú) 下视其辙.(zhé) 弗.敢专也(f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3)神弗福.也 (4)衣食所安.(5)弗敢专.也 (6)必以信.(7)小信未孚. (8)虽不能察.(9)望其旗靡. (10)彼竭.我盈(11)齐师.伐我 (12)牺牲..玉帛(13)公将鼓.之 (14)忠之属.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彼竭我盈,故克之.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下列句子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微斯人,吾谁与归?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曹刿论战》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利用了作战中“,, ”的特点,趁敌军士气衰竭之际一举战胜了敌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鲁庄公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四、熟读并背诵课文。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熟悉并深入理解文言文名篇。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参考答案:
1.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2.可以凭借。3.第二次。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 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 文章语言十分精练,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倚仗数量上的优势急于取胜的心理。

D. 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 《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作品。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默写5.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民弗从也。

(2)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带答案)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1)请说出三例古代以少胜多或以弱胜强的战争。

(2)《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所编。

后人又称《左传》为()。

2.读读写写,注意字音字形。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小惠未遍()牺牲玉帛()小信未孚()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齐师伐我。

古义:今义:又何间焉。

古义:今义:肉食者鄙。

古义:今义:牺牲玉帛。

古义:今义:弗敢加也。

古义:今义:必以信。

古义:今义:小大之狱。

古义:今义:虽不能察。

古义:今义:4.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下视其辙。

5.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6.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可以()一战。

(5)()乃入见()。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翻译句子,并分析句子有什么特殊之处。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

何以战?二、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次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是什么?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鄙”、“远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从对话中,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肯定了哪个条件?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4.在第二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5.庄公的“将鼓”“将驰”,曹刿的“未可”“可矣”分别表现出两个人怎样的特点?6.曹刿战后总结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如何评价曹刿?7.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8.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三、中考链接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的理由是:2.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3.曹刿坚持见鲁庄公的原因是:《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0.曹刿论战(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0.曹刿论战(解析版)

20、曹刿论战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辙.(zhé)登轼.(shì)肉食者鄙.(bǐ)B.弗.(fú)玉帛.(bó)小信未孚.(fú)C.竭.(jjé)败绩.(jì)望其旗靡.(mǐ)D.驰.(chí)远谋.(móu)又何间.焉(jiān)【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间”是多音字,在此处应读jiàn,是“参与”的意思。

故选D。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参与)B.肉食者鄙.(卑鄙)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D.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鄙”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应解释为“目光短浅”。

故选B。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D.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项句子和例句都是省略句,A、C两项是倒装句,B项是判断句。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C项“以”是“介词,把”的用法,其他三项“介词,凭借,依据”的意思。

故答案为C。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边各组加点字的意思。

⑴牺牲..玉帛()⑵小大之狱.()作出牺牲..()越狱.逃跑()⑶虽不能察,必以情.()⑷忠.之属也()以情.动人()忠.于人民()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如有省略,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

⑴何以()战?___________ ⑵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⑶必以()情。

___________ ⑷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3、用课文原句填空:⑴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文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曹刿所以让鲁军追逐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国以弱胜强,打败齐国主要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三、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2.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 小信未孚( ) 下视其辙( ) 夫战( ) 望其旗靡( ) 肉食者鄙( ) 2.重点实词解释。

(1)齐师伐我师:(2)又何间焉间:(3)肉食者鄙鄙:(4)小惠未遍遍:(5)弗敢加也加:(6)必以信信:(7)小信未孚孚:(8)虽不能察察:(9)战则请从从:(10)公将驰之驰:(11)既克既:(12)一鼓作气作:(13)三而竭竭:(14)彼竭我盈盈:(15)难测也测:(16)惧有伏焉伏:(17)望其旗靡靡:3.解释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____________ )故克之(____________ )(2)以何以战(____________ )必以分人(____________ )必以情(____________ )(3)从战则请从(____________ )民弗从也(____________ )4.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义:参与(2)小大之狱今义:监狱古义:(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5.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释义。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6.重点句子翻译(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课内探究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身为一介草民,却能冲破阻挠,坚持拜见鲁庄公去进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正印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2)曹刿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回答则表明他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 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 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传》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二、故事背景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

齐襄公即位后,政令无常,国内危机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后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

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即位后,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公子纠被逼死。

但齐桓公仍不甘心,于鲁庄公十年春天,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三、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17.加:虚报夸大。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原卷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侵略)肉食者...谋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B.何以.战!(凭\靠)弗敢专也(不)C.神弗福.也!(福气)齐师败绩..(大败)D.既克.公问其故(取胜)望其旗靡.(倒下)倒下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未能远谋. B.可以..一战 C.登轼而望.之 D.再而衰.3.下类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弗敢专.也()(2)弗敢加.也,必以信.()(3)虽不能察必以情.()(4)既克.()(5)望其旗靡.(.).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用课文原句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2)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3)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字)(4)曹刿向鲁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课文整体把握7.本文简明完整地记载了春秋争霸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围绕'论字把()的准备()的指挥()的总结作了简练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8.本文有两条线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的空缺补充完整!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胜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参战()重点语段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WORD资料.可编辑《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 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 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

C. 《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 “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 公将驰之。

D. 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135.0分)4.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带答案)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1)请说出三例古代以少胜多或以弱胜强的战争。

(2)《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所编。

后人又称《左传》为()。

2.读读写写,注意字音字形。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小惠未遍()牺牲玉帛()小信未孚()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齐师伐我。

古义:今义:又何间焉。

古义:今义:肉食者鄙。

古义:今义:牺牲玉帛。

古义:今义:弗敢加也。

古义:今义:必以信。

古义:今义:小大之狱。

古义:今义:虽不能察。

古义:今义:4.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下视其辙。

5.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6.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可以()一战。

(5)()乃入见()。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翻译句子,并分析句子有什么特殊之处。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

何以战?二、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次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是什么?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鄙”、“远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从对话中,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肯定了哪个条件?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4.在第二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5.庄公的“将鼓”“将驰”,曹刿的“未可”“可矣”分别表现出两个人怎样的特点?6.曹刿战后总结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如何评价曹刿?7.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8.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三、中考链接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的理由是:2.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3.曹刿坚持见鲁庄公的原因是:《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

《左传》相传是时期所作,《左传》原名或,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与、合称《春秋》三传。

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弗敢加也:古义:今义:(4)必以信:古义:今义:(5)牺牲玉帛:古义:今义:(6)肉食者鄙,古义:今义: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神情与苏、黄不属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 属予作文以记之二、阅读训练(一)《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4、这段文字写的重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人物的方法是()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侧而描写6、读完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立有间.B. 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 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 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2)小惠未编.(3)必以信.(4)必以情.断之(5)智虽弗及.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3. 【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14.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答案】ɡuì biàn fú jiàn chénɡ sháo【解析】注意多音字“间”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答案】(1)参与中间(2)目光短浅卑鄙(3)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而死(4)案件监狱【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其古今义,并加以识记。

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答案】D【解析】A项,代指曹刿;代指胜利。

B项,代指齐军;音节助词,无实意。

C项,表修饰;表顺承。

D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答案】B【解析】“小大之狱”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

B项,意思与例句相同。

A项,代词。

C项,代词。

D项,代词。

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答案】D【解析】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D项中的“其”是加强反问语气。

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解析】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鄙、狱、察、焉、辙乱、靡”等字词容易写错。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答案】7. (1)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 (齐国是)大国,很难推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在此地设有埋伏。

8.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特征。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面对战场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9. 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高度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战,协助鲁庄公战胜强敌,扭转战局。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人翁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10.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解析】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肉食者(指当权者)、谋(谋划)、间(参与)”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测(推测)、焉(兼词,于之)”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篇文章在于表现曹刿的“远谋”,是通过鲁庄公的“鄙”进行对比来实现的。

从文章中所写的作战中鲁庄公“将鼓”“将驰”的表现来看,说明他是一个急躁冒进的人;从曹刿“未可”“可矣”表现来看,表明他是一个成竹在胸、做事谨慎果断、从容不迫之人。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9.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本题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谈自己的看法,对曹刿的做法给予肯定作答。

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0.本题考查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要紧紧抓住战前、战时和战后三个阶段曹刿“论”的那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战前的“取信于民”。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2)小惠未编.(3)必以信.(4)必以情.断之(5)智虽弗及.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3. 【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14.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答案】11. (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案件、案情(5)够,达到12. (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

13. (1). 对话(语言); (2). 对比14. 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解析】1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徧”通“遍”是“遍及,普遍”;“间”是古今异义词,“参与”的意思;“之”是代词,指案件。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鄙、谋”两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是、则、可”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3.考查对文章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两篇文章都使用了人物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甲】文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技法。

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把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即可。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在整体感知两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

作答时,可从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点来分析。

鲁庄公虽愚,但他最终能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也能做到任人唯贤。

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通过对话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在作战中又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