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概述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
中美贸易谈判
中美两国在贸易谈判中,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双 方在谈判中出现了不少误解和冲突。然而,通过跨文化交际 的技巧和策略,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 标。
欧盟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协议
欧盟与非洲国家在合作协议的谈判中,由于文化差异和利益 诉求的不同,双方经历了多次的沟通和协商。最终,通过跨 文化交际的努力,双方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促进了双方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际案例
孔子学院的国际化推广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过程中,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应用。通过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孔子学院成功地 推广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国际教育交流项目
各国高校之间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际的机会。通过参与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学生可以深 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持续沟通
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共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04
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与应对
语言障碍
语言差异
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使用不同的语 言或方言,导致沟通困难。
有些人可能缺乏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 影响有效沟通。
语言理解
由于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可 能产生误解或歧义。
跨文化交际概述
•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重要性 •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概念 • 跨文化交际的技巧与策略 • 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与应对 • 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
0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它涵盖了语言、文化、价值观、 社会规范、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的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本学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一下三点:一、如何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二、如何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三、如何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这时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便起了大用!我总结了一下中西方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在客观主体方面,西方人向外探索客观世界,强调真善美、爱智,注重理性科学,注重求异,科学和逻辑发现。

中国人向内探索个人世界,强调真善美、崇善,注重情感、伦理,注重求同,经验、感情。

二、在处理问题方面,西方人采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中国人采取不可中直取,只可曲终求的态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

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三、在发表个人看法时,西方人直言、直去,中国人谨言、拐弯。

四、在民族性格方面,西方人偏重功利,好走极端,与其他民族存在斗争,强调以力争天下。

中国人偏重道义,以“中庸和谐”为贵,强调协和万邦。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一、跨文化交际概论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一个层面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另一个层面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是什么?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应;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3.国际汉语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交际学?国际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体现在: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4.跨文化交际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

二、交际与文化1.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

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化定义最全面、最精确,而是哪个文化定义与跨文化交际最相关,最能体现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教材推荐跨文化交际学者Brislin(2000)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在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和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2.什么是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罗万象。

其中与跨文化交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

理解这些文化要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

3.G. Hofstede与 G.J.Hofstede(2004)提出的文化要素包括几个层次?包括象征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4个层次。

4.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常用的文化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有两种文化分类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最为常用。

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

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

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在如今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产生误解、冲突,甚至导致交流失败。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一、尊重不同的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尊重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习惯、价值观和信仰,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这些差异。

对于一些看似奇怪或者不可理解的文化习俗,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持有的观点和想法,不去质疑或者批判他人,而是尝试理解、倾听并与其保持友好的交流。

二、学会语言和文化的表达方式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学会当地的语言和文化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我们也要了解当地人的用词、语气、身体语言等表达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同时,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礼仪和礼节差异。

比如,在一些国家,饮酒和抽烟是一种场合上的礼仪,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被视为不尊重他人和社交不当的行为。

三、适应不同的交际风格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交际风格。

比如,在西方社交场合中,常常会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和自由随意的交流方式,而在亚洲国家,人们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秩序。

当我们面临不同的文化交际风格时,我们需要适应当地的交际环境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

同时,还要克制自我,尽可能避免过于个人主义或者权威的表现,以建立更好的交流和友好的关系。

四、面对文化冲突和误解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很容易产生冲突和误解。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态度,试图理解其想法和观点。

同时,我们也需要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试图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1.“文化”的含义: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①信息源/行为源②编码③信息④渠道⑤信息接收者/反应者⑥译码⑦反应⑧反馈8.影响交际的因素:①宽泛的交际环境:包括价值观念,文化取向,宇宙观,社会结构,心理因素,物理环境因素等。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从对外汉语教学看跨文化交际
• 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 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 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立足本专业,文化差异 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 化差异。
• 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不需要通过翻译这个中 间环节 。
例二
“您真是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呀!”
You are old,but nonetheless vigorous and active.So you are really an aged hero who still cherishes high aspirations.
“夕阳无限好,何愁近黄昏。”
Most glorious is the sunset.Even the dusk is blessde.
an Here’s
“大C” 和 “小C”
interesting issue
1. 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 产;
2. 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 和器具;
3.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4. 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5.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
文化的特性
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 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2.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 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 4.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 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主导文化和亚文化
主导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语言群体所共享的主流文化 特征;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交际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因素;是同一文化 群体共同认可和遵循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和 交际观念。

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定义1.文化“文化”这个词古已有之,但他的含义与现代的理解不一样,指与“武力”相对的文德教化。

如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夫下愚不移,纯得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又如近代束广微《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力外悠。

”《文选》李善注:“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

”后来“文化”一词被日语借入,到近代又被日语用来作为英语culture的对译词。

再后来“文化”作为日语借词又被现代汉语吸收,于是“文化”就同英语的culture有了直接的词源关系,并衍生出“文明”、“教育”等含义,文化属于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性具有的共性就使得人们能共享这些财富。

然而正如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固然相通,但“习相远”导致了文化的差异。

因此,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就显得很重要,这意味着在达到有效交际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别人的文化。

在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一词通常指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全部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的产品。

就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而言,它的意义是明确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专家们给的定义却是五花八门。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Kroeber)曾搜罗并列举了西方近现代160多位学者对“文化”所下的不同定义,并从下定义的方法角度进行了分类和研究。

在众多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中,文化人类学家泰勒(Tylor)和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两人的定义比较受人推崇。

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看做一种具有满足人类某种生存需要的功能的“社会制度”,是“一群利用物质工具而固定生活于某一环境的人们所推行的一套有组织的风俗与活动的体系”。

前者着眼于文化的整合性和精神性,后者着眼于文化的功能性和制度性。

跨文化交际论文(3篇)

跨文化交际论文(3篇)

跨文化交际论文(3篇)一、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人民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期许,在现代社会中,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表现能力。

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所认为成功的交际是能够带来发展机会、财富以及和平的;失败的交际会使得敌对局面、偏见以及冲突产生。

在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中,我们正在经历的社会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网络化等,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讲外语和理解外语时都应该遵循该外语的语用规律及文化规则。

对于法语的口语教学而言,这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行为,语言的不同使得其表达的意识也会有差异,在法语中时常使用到的词汇用汉语解释意境就可能很大不同。

如:在法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代词,代词用法比较复杂,因而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的情况下,使用法语代词会变得非常困难。

针对于您(vous)和你(tu)在法语中的用法,我们在课堂或者课后的练习中已经习惯了使用tu,随后在一些非常正式的场合也会将tu脱口而出,显然这意味着交际错误出现了。

另外,与tu所对应的动词有着简单的变位,因而学生更加喜欢在表达上使用到tu,长时间下来他们容易将语言场合忽视掉,这样错误语域的选择是外语学习中的大忌。

因此,我们需要十分的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逐步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能力加强,尽可能的将错误语境的现象减少。

如:中国自古有“爱屋及乌”的说法,法国也有着Qui m'aime,aime mon chien的说法,翻译过来就是“爱屋及狗”。

可见,中法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人们对于宠物的不同态度,若是学生没能够很好的掌握到、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发生语境错误,对于跨文化的交流非常不利。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法语口语交际的能力根据著名学者Gudykunst的理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

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Marshall Singer认为: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

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跨文化交际心得篇1跨文化交际心得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1.促进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了解、学习和欣赏对方文化。

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

2.增进友谊与合作:跨文化交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通过交流,可以消除误解和偏见,建立互信和合作机制。

3.提升个人素养:跨文化交际可以提升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

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提高沟通效果。

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运用1.了解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文化差异是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了解对方文化的特点。

2.尊重对方文化:尊重对方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在交流中,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

3.调整交际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根据对方文化背景调整交际策略。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可能会被视为冒犯,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诚实和直接。

4.练习口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口语表达是关键。

要积极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口语能力,以便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总之,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

要积极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心得篇2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活动,需要参与者具备跨文化知识和交际技巧。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

*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过程和收获,并反思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不足。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通过跨文化交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力量。

2、你认为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观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弊:然而,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

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我国的地区文化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4、跨文化交际为什么产生在美国?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各民族都强调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在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②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每年大批政府官员、商人、技术人员奔赴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接触,而美国每年又接待大批的留学生、移民和旅游者,对于留学生和移民的训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

●L。

S。

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Marshall Singer认为: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Richard Brislin《跨文化交往》●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名词解释1.跨文化交际①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也就是说,所谓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维面,如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等等。

②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这个概念界定是明确的,它是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而定的,于是与普通的跨文化交际概念是有区别的。

③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包括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④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人来似乎说是一个新词,可实际上,我们时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

例如:我们给外国游客指路、和留学生交往、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电视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际。

2.文化定势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者社团,这些群体或者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际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者整体文化形象。

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

3.价值观①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底层,不理解其差异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

②价值观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或者指令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推理的模式、评价的依据、道德的标准。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交际习得这套价值系统,它变成为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心态、行为、生活等诸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为了他们民族性格的基石。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而价值观是它的核心。

③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舆论宣传,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4.体态语体态语( body language )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一、跨文化交际概论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一个层面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另一个层面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是什么?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应;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3.国际汉语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交际学?国际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体现在: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4.跨文化交际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

二、交际与文化1.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

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化定义最全面、最精确,而是哪个文化定义与跨文化交际最相关,最能体现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教材推荐跨文化交际学者Brislin(2000)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在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和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2.什么是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罗万象。

其中与跨文化交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

理解这些文化要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

3.G. Hofstede与 G.J.Hofstede(2004)提出的文化要素包括几个层次?包括象征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4个层次。

4.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常用的文化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有两种文化分类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最为常用。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关于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1。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文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现象。

简单归结,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二、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2。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

文化是一个体系。

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

文化是丰富多样的.6。

文化是发展变化的;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第二节交际一、交际的概念交际这一词汇communicate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commonis是common的意思.很明显,交际这一概念与“共同”commonness密切相关,即“共同”或“共享”是交际的前提。

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

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 ,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和无意向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二、交际的特点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2. 交际的双方是动态的;3。

交际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4.交际具有社会性。

三、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文化会影响到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第一绪论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提示问题:人类是先有文字还是先有语言?有了文字之后怎样传承,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竹简,再到印刷术。

纸张的传递已经不方便了,又有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再到跨文化交际。

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近百年来的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狭义: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例:少数民族和汉族,(彝族,白族和汉族),连个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女(裸婚时代),不同种族,民族的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目标1、必要性-----全球意识,人们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

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困难,使人们烦恼、苦闷,或产生重大失落。

因此,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本质,了解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让解决和避免交际中产生的冲突、障碍等,是时代迫切的需要。

2、学习目标(1)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和休克;正确的态度应该要注意的两点:①不要过于自卑,总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高人一等。

②不要过于自信,夜郎自大的心态。

(2)在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正确理解不同国别的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正确意识。

比如说中国人吃饭的时候喜欢点很多的菜,吃不完满桌子得浪费。

但是外国人很多都是吃多少就点多少,吃不完就打包回家。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跨文化交际是指在多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理解能力和沟通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友谊。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1.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2.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培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4.增进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欣赏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1.文化概论a) 文化的定义和特点b) 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c) 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和重要性2.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a) 文化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形式b)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误解c) 跨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法3.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a) 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价值观b) 适应不同的礼节和行为准则c) 理解和应对文化差异4.误解和歧视a) 语言和行为的误解b) 非理性的偏见和歧视c) 打破误解和歧视的方法和策略5.跨文化交际的实践a) 跨文化团队合作b) 跨文化销售与市场营销c) 跨文化外交与国际关系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理论和案例,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问题;3.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思考和理解;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情境,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5.案例研究:学生将选择一个真实的跨文化案例,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等;2.课堂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和案例分析等;3.个人报告:学生需选择一个跨文化交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原理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
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 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 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 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 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 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 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 际。
交际更注重你的语言表达好与不好,而 交际就意味着用语言进行表 不注重沟通之中对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 所要表达的问题。 达,而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有许多
沟通上的问题。 沟通更注重要让对方理解你要表达的意
思,而不是你所说的话。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跨文 化交际”更倾向于“跨文化沟通”。
Thank you !
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
交际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要使用同 一种语言,如果用来交际的语言对一方来说是母 语,对另一方来说必然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 语”)。
比如一个中国人与一个美国 人交谈,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汉 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样 他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直接交 际,而不需要通过翻译这个中间 环节。这样界定的着眼点也是由 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 文化背景的差异既是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 异,也是指同一文化圈内部文化之间的差异。 · 立足对外汉语,文化差异主要指不同文化圈 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 · 中国同亚洲地区国家虽然也有文化差异的一 面,但要顺利的多,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同属东方 文化圈,彼此之间在文化取向和交际规范方面有很 多相通的地方。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什么?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munic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碰撞时有发生。

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

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美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日本也不甘落后,于1972年在东京率先召开了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研讨会,出席人数超过两千。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Society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Training and Research)在美国正式宣布成立。

我国研究跨文化交际学起步较晚。

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胡文仲教授于8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著作颇丰,目前已经编著出版了《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与语言交际》等多部图书。

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拥有能够和你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正常有效沟通的能力啊。

比如和其他国家的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人交流,你们生活的地域不同,文化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同。

比如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截然相反的概念。

这就要求交流者同时了解这两种文化的背景,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简介《跨文化交际》是“新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之一。

本系列教材是外教社组织国内10余所重点高校的专家、教授,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对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而成,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化”与国际接轨”这样的字眼,已在中国广泛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第一篇:跨文化交际中西日常生活的差异1、跨文化交际概念“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2、中西服饰差异中西服饰受其各自不同哲学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儒家思想和大陆文明使中国服饰呈现出繁冗,宽博的特征。

它不注重外表的装饰,以宽松的衣服遮掩身体的曲线,在思想上追求人格的完美,以“谦谦君子”的风范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西方属于海洋文明,强调主观与客观的分离,理性看待服饰,主张释放个性,利用各种剪裁,色彩搭配等手段来完美身体曲线。

说起东方服饰文化,人们一定会想起雍荣华贵的唐装,含蓄隽永的旗袍,而对于西方服饰文化我们却知之甚少,能想到的除了近代的西装,便是中世纪欧洲隆重华丽的贵族服饰。

其实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并不如此简单,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渗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西服饰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

(1)图案中西服饰在对图案的选择上也呈现五花八门之势。

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从古到今,从高贵绸缎到民间印花布,吉祥图样运用极为广泛。

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等图样,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象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

西欧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古代多流行花草放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S形或旋涡形的藤草和轻淡柔和的庭院花草放样。

近代有影响的流行图案花样有野兽派的杜飞花样,利用几何绪视原理设计的欧普图案等。

随着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服饰文化融合趋势也空前加强。

中国服装界正在努力同世界接轨,走一条时尚加民族特色道路,在传统服饰设计中融入西方时尚元素,同时中国元素正在影响着国际时装界的发展。

我们在探讨中西服饰文化差异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性。

关键在于找到这个点,找到民族文化和大同文化切入的融合点。

(2)外形在外形特征上来讲,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和筒形的袍裙。

纵向的装饰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

清代服装相对来说比较肥大,袖口、下摆都有向外扩张之势。

然而,清代妇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几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脚面的旗袍,使旗人比历代妇女都显得修长。

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生视错觉,在比例上达到完美、和谐。

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等,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装的外型特点与西方人热情奔放的气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比东方人高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3)色彩一个民族对颜色的喜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好反映了这个民族潜意识的性格特征。

在上古时代,黑色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

夏、商、周时天子的冕服为黑色。

后来随着封建集权专制的发展,人们把对天神(黑色)的崇拜转向对大地(黄色)的崇拜,所以形成“黄为贵”的传统观念。

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

它们被称为正色,其它颜色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

在民间,正色也是人们衣着配色所喜爱和追求的颜色。

而在西方,在罗马时代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白色代表纯洁、正直,紫色象征高贵。

中世纪时奇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装饰得辉煌灿烂,引导人们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饰上充满宗教气氛的色彩被人们向往。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的欢迎。

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

4、中西饮食习惯差异(1)“讲排场”VS“简单、随意”中国有句古话,“持家要俭,待客要丰。

”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讲究排场,重视饭菜的质量和数量。

菜肴越丰富、越珍贵,就越能体现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且饭菜一般要大大超过主人和客人所能消耗的量,否则就不足以显示主人的好客。

比如清朝出现的“满汉全席”.菜至少108种,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

富贵华丽,要分三天方可吃“十六会签”是台州传统的高档筵席,由冷盘16碟、热菜l6碗、茶点l6种组成,山珍海味,成辣酸甜齐备,蔚为大观。

而在西方.人们将吃饭看成是聚会和交流的机会,是重温旧谊和结交新人的机会,也是获得信息的场所。

吃的东西固然必不可少,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需要摆阔气、讲排场。

因此,西方的宴会并不重吃,而重宴会形式的自由化、多样化;主人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欢快的气氛,让客人们享受一段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

因此.西方人举行Pot—luck,即在聚餐会上每人都带一样菜,让大家共享。

或者是开Pany,在聚会上,主人只提供饮料、酒和一些简单的食物,如奶酪、炸薯条、三明治等,并不提供饭菜。

甚至在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访美抵达西雅图接受比尔·盖茨家宴时,这位全球首富、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提供的晚餐也不过是精选的三道菜:前菜是烟熏珍珠鸡沙拉.主菜是华盛顿州产黄洋葱配制的牛排或阿拉斯加大比目鱼配大虾(任选其一),最后是甜品牛油杏仁大蛋糕。

全球首富接待大国元首,竞只上三道菜,或许很多人认为盖茨太小气,而这正是中美文化的差异,美国国宴不超过四道菜,盖茨上三道菜已经算是盛情款待了.而中国宴席,动辄山珍海味、名酒名烟,一年吃掉2000亿,“吃文化”极尽奢华浪费。

(2)“集体主义”VS“个体主义”在中国.“饮食所以合欢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突出一个“合”字。

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群箸齐下,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场景好不热闹,最后结帐也是争相付钱。

而在西方,受个体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帐。

(3)餐具的差异:“筷子”VS“刀叉”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通常以谷类为主食.倾向于安居乐业、和平与安定.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

而西方很多国家其祖先为狩猎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为了能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须善于捕猎.富于进攻性,形成了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的性格特征。

中西方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也造成各自在饮食特别是餐具使用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人使用筷子时温文而雅,很少出现戳、扎等不雅动作.在餐桌上对待食物的态度是亲和的、温柔的。

而西方人使用刀叉时又切又割,让人感到一种残酷和暴虐,是毫不掩饰地蹂躏食物。

(4)出席时间的差异:“迟到”VS“准时”人类时间观念大致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是单一性时间(Monochronic—time),要求做任何事都要严格遵守H程安排.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注意严格遵守约会时间,不能失约这种模式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时间模式.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一般不超过lO分钟;否则将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另一种是亚非拉地区普遍使用的模式,多样化时问(Polychronic—time)模式,持该观念的人没有安排fj程的习惯,该干什么的时候没有按时去干;不注意遵守时间,不重视预约。

对于“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有时主人甚至故意将宴会时间定得“早”一些.以便为客人们的“迟到”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

(5)座位安排的差异座位安排方面,主要有两个差异:其一是“南北”Vs“左右”。

中国人认为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

最尊重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称为上席、首座等。

西方人在安排座位时将主宾席放在主人的右侧,形成了餐桌座位以右为上、左为下的规矩。

其二是“男尊女卑”vs“女士优先、男女平等”。

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

宴会或多或少地缺乏对女性的尊重.许多地区有“女人不上席”的习俗,即使上席.女性所坐位置一般也不显著。

而西方人将女士优先、尊重妇女作为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宴会上其他行为的标准。

在宴席上,男女宾客必须交叉而坐,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其实这也是人们将基督教文化对圣母玛利亚的虔诚尊敬扩展和延伸.而产生的尊敬世间妇女的社会风尚。

9、中西家庭观念差异“父为子纲”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子女必须服从父母长辈,否则被视为“大逆不道”、“不孝”。

父母是绝对的权威,发展到当今社会,父母又成了孩子的庇护神、债务人,父母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使得中国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大多数孩子从一出生就很少离开过父母。

通常,孩子出生后的几年里与父母同居一室一床,母亲外出或走亲访友总要带着孩子,长期如此的母子间的亲密使孩子在感情上依赖母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存能力低下,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较远,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开,单独有自己的房间,父母走亲访友或购物时,通常用婴儿车推着孩子;父母鼓励孩子自己走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吃饭;有的父母干脆把孩子托付给保姆,培养孩子从小不依赖父母。

父母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独立是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同时父母又是孩子的朋友,父母同孩子相处关系融洽,孩子成年后不再依赖父母生活,即使是上学也靠自己打工挣钱完成学业,否则,会被视为丢人的事。

中国人辛苦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

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积蓄买一套房子,该享天伦之乐了,自己也已走到生命的尽头。

房子成为留给子女的遗产。

祖祖辈辈,世代如此。

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无处不有,除上述外,还表现在诸多方面,如饮食习惯、家庭生活习惯、教育观、人生价值观等等。

著名外语教育家王佐良先生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由于社会历史和发展背景不同,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同时还要适当引入一些中西文化对比的讨论,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课堂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之中,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