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第5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人体废物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生活。
4.通过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使学生了解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增强他们的生命观念。
5.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上半学期的生物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人体生理功能,提高生物学素养。然而,由于此章节内容涉及生理学知识,学生可能对尿液形成过程、排泄途径等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结合课本、实验手册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图片展示不同环境中的人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炎热的环境中,我们会出很多汗?这些汗液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体通过汗液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c.拓展排泄的其他途径,如汗液、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巩固与拓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意义是什么?
b.排泄异常可能导致哪些疾病?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教学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能力方面1.尝试通过对图片、数据和文字等资料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2.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三、教学难点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四、教学准备已解剖的猪或羊的新鲜肾脏、镊子、解剖盘、一次性手套、准备与泌尿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或过剩的物质如水和无机盐等,这些废物及多余的物质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及剩余物质的排出过程。

(二)人体的排泄途径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人体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将废物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呢?学生可列举出排汗、排尿、呼吸等多种途径。

有时同学们会认为排便也是一种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分析排便与排汗、排尿等排泄方式的区别。

排便被称为排遗,与排泄不同。

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是食物经口而后入消化器官如胃、小肠(或其他动物类消化腔)消化吸收后,排除剩余废物的过程,其并未排出细胞代谢过程后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物质。

在学生说出几种排泄过程后,教师可以展示通过汗液、尿液、呼吸等不同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的数量对比表格。

通过分析,让同学们了解每种排泄方式的重要作用,并总结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体排出。

②从皮肤排出,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

③以尿的形式从肾脏排出,主要是排出尿素、无机盐和一定量的水等。

人教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刚才的讲解,讨论一下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分别承担着哪些功能,它们在排泄过程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排泄异常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人体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定时排尿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许多器官和系统,谁能告诉我,这些器官和系统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相互协作,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的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肾脏模型、尿液形成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滤过和重吸收作用。
3.设计互动教学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验证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针对难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在排泄系统的认识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排泄途径的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排泄系统知识框架。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观察(哺乳动物)泌尿系统的实物(或模型、图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部分的功能;说出肾单位的结构组成和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学习掌握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3、理性思维: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借款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比较表中的数据(或读尿常规化验报告单),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4、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

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三、导学方法:观察交流、合作探究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2.学生准备:顺利完成本节学习,需要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在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

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表格中解读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六、导学过程:1.关注社会战斗在武汉肺炎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状况描述医护人员在战疫中的爱与奉献。

感悟:在这场战疫中和谁都不是局外人。

2.新课导入测试自学效果出示三道测试题学生思考、交流,并作出回答。

3.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2、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功能。

课件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泌尿系统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

认真观看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图片,然后回答泌尿系统各器官名称以及各器官的功能。

4.尿的形成和排出5.排尿的意义1、形成尿液的器官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肾单位的组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P74尿的形成和排出内容,依据图4-44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提问学生形成尿液的器官让学生找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学习肾单位的组成自主阅读课本,自己观察肾脏结构,回答并在学案中写出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资源:
2.实践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排泄系统的小实验或调查,如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调查日常生活中影响排泄系统的因素等。要求:实验方案或调查报告要有详细的过程记录、数据分析,并总结实验或调查的结论。
3.案例分析:针对以下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情景一:某同学最近发现自己尿液颜色偏深,担心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并给出改善建议。
2.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人体排泄系统的基本概念、途径和意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知识,包括尿液形成过程、排泄系统主要器官的功能等。
2.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排泄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尿液形成过程及排泄系统器官的作用。
3.教学内容:
(1)讨论问题:如何保持排泄系统的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排泄系统有什么影响?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目的:巩固学生对排泄系统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2)整合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生物学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排泄这一主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本章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泄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2.难点:尿液成分的分析,排泄异常现象的理解,以及排泄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2.针对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分析排泄异常现象,如肾结石、肾炎等,帮助学生理解排泄系统可能出现的疾病及其影响。
b.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共同突破难点。
c.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身健康状况,关注排泄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展示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b.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尿液成分,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
c.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讨排泄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等,结合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讲解排泄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如调节水分、电解质平衡,排除代谢废物等。
4.分析排泄异常现象,如肾结石、肾炎等,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提高预防意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2.练习题涉及排泄系统的结构、功能,尿液形成过程,排泄异常现象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师及时批改练习,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导,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今天我们将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了解它对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泄途径及排泄器官的功能。
“人体内废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它们通过呼吸、泌尿、皮肤等途径排出体外。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排泄途径和器官。”
1.理解并掌握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泄途径及排泄器官的功能。
2.掌握尿液形成过程,特别是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分泌等关键环节。
3.培养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组织: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废物的来源、排出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排泄途径和排泄器官的功能,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环保意识等表现。
5.教学支持:
(1)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2.撰写排泄系统科普文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排泄系统疾病,撰写一篇科普文章,内容包括疾病成因、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文章要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在500字左右。
3.家庭实践作业:观察并记录自己一天的排泄情况,包括排尿次数、尿量、尿液颜色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培养关注健康的习惯。
4.研究性学习: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书面报告:
3.掌握排泄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原则,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身健康、预防疾病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并讨论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本课时易错点记录
课后反思(反思成败,提出补救措施)
审阅人:
年月日
2、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3、肾小球有什么特殊性?
二、合作探究
1、教师展示问题
2、学生讨论
3、学生展示
4、教师根据血液循环途径讲解重点问题:血液如何出入肾脏?
四、课堂小结 (师生总结)
展示课件,总结
五、作业布置:全体随堂学案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一、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出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三、进行新课
一、自主学习
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展示的问题
2、学生展示
3、教师点拨并讲解重点知识:肾单位的组成等。
4、教师归纳总结:
A、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B、泌尿系统的组成
C、肾单位的结构组成
教师么血液是如何进出肾脏的?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1、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想象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洮阳初中生物组导学案二次备课稿
备课人:马德芳审核人:罗永强
章节课题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除(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2、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3、说出肾单位的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知识点
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温故知新
展示ppt的题目
二、情境导入
教师: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人体排尿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这就是我们第五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1、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健康和环保知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情感态度上,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关注自身形象和健康,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态度。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排泄过程。
2.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尤其是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
3.皮肤和呼吸系统在排泄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4.健康生活方式对排泄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二)教学设想
1.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化解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过的人体生理知识,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许多系统,你们知道人体有哪些排泄途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排泄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尿液的形成过程、皮肤排出汗液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通过肾脏模型、尿液形成过程的动画等,直观展示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使学生易于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利用图表和示意图,展示皮肤和呼吸系统在排泄过程中的作用,降低学习难度。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3.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型新鲜猪的肾脏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学生准备:
五、板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肾单位模型、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课件等。

学生准备: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的形成过程及排出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形成尿液
3、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体外)(三)排泄的主要途径
1、排尿
2、排汗
3、排出二氧化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2、解析: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了解排尿的意义和其他排泄途径。

2、解析: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然而学生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的还不清楚。

尤其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本节课我将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我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利用资料分析和图片展示,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新知。

五、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复习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由此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旧知引入正课。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要进行些什么行为,引导学生说出我们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有哪些,并且强调这些废物要及时排除体外,否则将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引出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4.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5.组织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识到排泄对人体的作用。
2.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人体奥秘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设计一个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资料查询等方法,深入了解尿液形成过程,掌握相关生物化学反应。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了解排泄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排泄相关的趣事或困惑,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善于思考。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排泄异常引起的疾病,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采访医生等,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结合化学、环境科学等知识,探讨人体内废物排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选择题:关于排泄途径、尿液形成过程等基础知识。
-填空题:涉及排泄器官的功能、皮肤和呼吸系统在排泄中的作用等。
-简答题:分析生活中与排泄相关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排泄途径、尿液形成过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材分析: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学生看图,让学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知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通过图表分析,利用插图概述尿液的
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

尤其肾脏的构造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教师要注
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CAI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
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看图自学----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

课标要求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活动建议】收集有关肾透析和肾移植方面的资料。

课标解读1.本课时是在前面学习了血液的成分、血液循环、排泄的概念、排泄的途径及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的基础上,才学习的内容。

2.本课时主要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排尿的意义等内容。

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结果是形成了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了解排尿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重点难点重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尿常规化验单;尿液形成过程的动画。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分析并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构建“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起着过滤作用,肾小管起着重吸收的作用”的概念。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并推理概括的能力,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关于排尿是比较容易的内容,这些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1.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包括哪几条?2.泌尿系统包括哪些器官?3.肾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其结构包括哪些?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2019年,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日期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

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019年4月2日,湖北荆州的7岁男孩陈孝天因为患脑瘤不幸离世,6个小时后,他的肾移植给了他患有肾衰竭的母亲,并且他的右肾和肝脏也挽救了另外两个年轻的生命。

精品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核心素养:本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单位模型等,增强学生对肾脏结构的认知,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泌尿系统功能的重要性,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的排泄途径。

(二)能力方面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提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肾脏的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涉及了排泄的途径和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等内容,而且有关肾单位和尿的形成过程的知识比较微观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观看视频、观察实物、分析模型、进行模拟活动和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来辅助教学,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导学案、视频资料(《人体工厂》、《尿的排出》、微课《肾脏的结构》)、新鲜的猪肾、小组合作活动相关材料用具(自制肾单位模型、烧杯、标签纸)、筛子和一包混有沙子的杂粮。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有些内容的微观性和抽象性,使学生不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直观教学,利用肾脏实物为学生认识肾脏的形态和颜色提供了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与血液有关这样微观抽象的难点知识,我利用注射器、输液管、漏斗等制作了肾单位模型,让学生通过贴名称、观察等活动来进行突破难点知识。

2、本节课还充分的将微课、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

通过《肾脏的结构》微课,帮助学生将对肾脏的认识从宏观过渡到微观,同时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完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

电子白板的利用,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拖拽、勾画等活动,实现了人机互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2019年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的肾脏,提高观察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3.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泌尿系统模型、投影仪、挂图。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哪些废物吗?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这就是第五章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新课教学设计(一)学生自学课本P72的1、2自然段,区别排泄和排遗(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提出问题,请同学认真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和肾脏的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推测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有什么功能?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③结合血液循环图,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肾脏里的血管分布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其他学生的回答。

3.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课方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课方案一、教课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绘人体泌尿系统的构成。

2.概括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3.描绘其余排泄门路。

(二)能力方面1.试试经过对图片、数据和文字等资料的比较剖析,概括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2.运用小组议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汲取作用。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认可养成优秀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课要点1.肾单位──尿液形成的构造和功能的单位。

2.概括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三、教课难点概括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四、教课准备已解剖的猪或羊的新鲜肾脏、镊子、解剖盘、一次性手套、准备与泌尿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课过程(一)导入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或节余的物质如水和无机盐等,这些废物及剩余的物质一定经过各样门路实时排出体外。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及节余物质的排出过程。

(二)人体的排泄门路同学们能够思虑一下,人体能够经过哪一种方式将废物及剩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呢?学生可列举出排汗、排尿、呼吸等多种门路。

有时同学们会认为排便也是一种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教师要指引剖析排便与排汗、排尿等排泄方式的差别。

排便被称为排遗,与排泄不同。

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是食品经口尔后入消化器官如胃、小肠(或其余动物类消化腔)消化汲取后,清除节余废物的过程, 其并未排出细胞代谢过程后产生的废物和剩余的物质。

在学生说出几种排泄过程后,教师能够展现经过汗液、尿液、呼吸等不一样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的数目对照表格。

经过剖析,让同学们认识每种排泄方式的重要作用,并总结排泄的途径有以下几种: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假如二氧化碳和必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体排出。

②从皮肤排出,主假如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此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的肾脏,提高观察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能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3.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泌尿系统模型、投影仪、挂图。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哪些废物吗?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这就是第五章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新课教学设计
(一)学生自学课本P72的1、2自然段,区别排泄和排遗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1.提出问题,请同学认真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和肾脏的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推测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有什么功能?
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③结合血液循环图,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肾脏里的血管分布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其他学生的回答。

3.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那么: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
(三)尿的形成
1.肾单位的结构
(1)学生阅读P73并观察肾脏的剖面图和肾单位的结构图,认真思考并对以下问题进行快速的抢答:
①什么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②每个肾单位由、和等部分组成。

③肾小球是个,由和组成。

④你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知识?
2.通过描述和抢答得出: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分别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

3.教师演示肾单位简易教具,学生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四)尿液的形成
1.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分析P74资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图,对比、讨论、推理、表达、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①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提示: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和。

每毫升尿液中和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

尿液主要排出和,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


②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提示: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

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和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③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④对比尿液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分析肾小管还有什么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比、讨论、推理、表达、交流基础上结合尿的形成图可以得出: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对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形成—尿。

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

并体会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3.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4.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74页第一、二段尿的形成的两大环节,来更加的明确尿的形成包括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形成—原尿(180升);②肾小管对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形成—尿(1.5升)。

5.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①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②请问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是为什么? (五)尿的排出及意义
1.引导学生阅读尿液的排出过程并观察泌尿系统示意图,并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尿的排出过程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却是间歇的?憋尿有什么害处?
③排尿有什么意义?
2.教师指导四人小组讨论、表达、交流上述问题,体会排尿的意义以及做好泌尿系统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六)除了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还有哪些其他排泄途径?
四、回顾整理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尿液的器官。

2、输尿管:输出尿液
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二)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形成尿液
3、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三)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

(四)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其他排泄途径
1、泌尿系统: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液形式
2、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形式
3、皮肤(汗腺):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形式
五、练习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