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整理工艺

合集下载

液氨整理(纺织面料)

液氨整理(纺织面料)

液氨液氨整理是一种最大限度发挥棉织物固有性能的整理加工方式,可以说是一项不影响棉织物柔软性、吸水性、吸湿性,同时又实现卓越免烫性的高技术整理工艺。

一、原理:氨分子作为一种极性、小分子、低黏度、中等介电常数的非水纤维膨化剂,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渗透到纤维原纤内部,使纤维分子束内的氢键拆散,导致纤维素纤维呈一定的可塑性。

当这些进入纤维内部的氨去除时,纤维自然回缩,分子做了重新排列。

消除了原有的、先天的和后天的内应力,从而使纤维天然捻回消失,截面更加椭圆,增加了对光线的均匀反射度和韧性。

液氨对纤维素有很快的浸透性,纤维的非结晶部分不用说,结晶部分氢结合也遭到破坏,生成氨基和氨分子,氨虽没有溶解纤维素那么大的能力,但能浸透到结晶中扩大纤维素分子链的间距。

经液氨处理后,使原纤维的间隔平均化,而出现了变窄的现象。

二、效果:液氨处理后织物具有手感柔软、滑爽、不损坏强力、耐磨、不需熨烫、缩水率小的特点。

尽管烧碱的膨化作用较液氨高三倍,但烧碱黏度高,渗透不均匀,由于液氨具有很好的浸透性,故与烧碱丝光处理效果不同,经液氨处理后,棉纤维发生膨润,其经向、纬向都很均匀。

液氨整理,有丝光的意义,但又不同于传统的烧碱丝光,它降低的纤维素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加的强度、弹性和手感,改善了尺寸稳定性,而丝毫没有烧碱丝光所带来的对纤维的融蚀和不均与性,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公认的纤维素纤维高档化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加工机基本结构:进布架→预烘锡林→风冷装置→处理室(液氨槽→大烘干锡林)→汽蒸室→水洗箱→烘干锡林→落布架预烘锡林一组,有三个,作用是烘干布面,降低布面含潮率,也可避免布面含潮率不一,以到达更好的液氨效果。

风冷装置可迅速使经过预烘锡林的高温布面冷却,使进入液氨槽时布面温度较低,以达到更好的液氨效果。

大烘干锡林外包有羊毛毡,织物出液氨槽后就被包裹在大烘干锡林和羊毛毡之间,通过大烘干锡林的高温将布面液氨气化烘干,在气化的同时液氨分子与织物的纤维分子发生剧烈的反应。

服装面料的染整工艺[2]

服装面料的染整工艺[2]

呢面整理
绒面整理
各类织物的常用整理工艺
织物类别
棉麻织物
主要优点
耐洗涤,穿着舒服, 沾上尘污易洗
主要缺点
光泽较丝织物差,回弹性 不及毛织物,易起皱,缩 水率较大
常用整理工艺
棉:拉幅,轧光, 电光,轧纹,柔软, 硬挺,防皱,增白。 麻:剪毛,上浆, 轧光,拒水 一般织物:拉幅, 轧光,防皱,加重 缎类:上浆,轧光, 柔软。丝绒类:刷 毛,剪毛
2.退浆 1 以纱为经线的织物,在织造前都必须经过上浆处理,以提高经纱的强力、 耐磨性及光滑程度,从而减少经纱断头,保证织布顺利进行。经纱上浆所 用m桨料有天然浆料如淀粉、野生淀粉,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PVA)、 聚丙烯酸(PAA),纤维素制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上浆液中还 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剂、柔软剂、吸湿剂、减磨剂等。经纱上浆率的高低 和纤维的质量、纱支、密度等有关,纱支细、密度大的织物,经纱上浆率 高些,一般织物上浆率4%~8%。 (1)酶退浆 (2)碱及碱酸退桨 3.煮练 煮练是棉及棉型织物前处理工艺中主要工序,因为棉纤维伴生物、 棉籽壳及退浆后残余浆料都必须通过煮练除去。使织物获得良好的润湿性 及外观,以利后加工顺利进行 烧碱是棉及棉型织物煮练的主要用剂, 为了加强烧碱的作用,在练液中还需加入亚硫酸氢钠、水玻璃、磷酸三钠 和润湿剂。 4.漂白 一般用次氯酸盐漂白,过氧化氢漂白 5.开幅轧水烘燥织物 练漂后,平幅织物在轧烘机上烘燥,提供给后续工 序如丝光、染色、印花使用。对绳状加工的织物还需开幅,展开成平幅状, 经轧烘后成为合适的半制品。
整理的类别和目的
类别
工艺名称
方法
目的和效果 布幅整齐,尺寸稳定并具 有基本的服用和装饰功能
基本整理 外观风格 整理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括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常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

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

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常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

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

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异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

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

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表面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

整理方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出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纺织品的后整理工序:

纺织品的后整理工序:
D 拔染印花:面料染色后,有的地方要印别的颜色,须拔掉原料的颜色露白,再印别的颜色,防止颜色互抵。
E 烂花印花:用强碱把印花边缘的纱线烂掉而形成绒状图形。
F 金(银)粉印花:用金(银)粉在面料上印花。其实也属于涂料印花。
H 转移印花:纸上染料高温、高压后升华到布上形成图案。
I 喷花(液)印花:与彩色打印机的原理一致。
烧毛 ——→ 退浆 ——→漂白——→丝光
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方便以后处理,应先烧毛。
退浆: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织好后浆就发硬,时间久了还会泛黄、发霉,所以应先去浆,保证以后印染程序的顺利进行及手感柔软。
前二步主要是练的过程,目的是去杂质,油污及去棉壳。去油污时还可加去油灵等助剂。
B 圆网印花: ┛
C 滚筒印花: ┓
D 转移印花:纸上染料高温高压后升华到布上形成图案┛图案较不精致。窗帘布大多是转移印花。
(2)按方法分类:
A 染料印花: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中的活性基因来染色。
B 涂料印花:在染料中加入助剂,使染料与布结合(染料中没有亲和布与染料的基因)
C防印(染)印花:高档面料中对色泽要求高,应用防印印花免得颜色串色。
D、 涤棉布的工艺同普通的棉布
E、拉绒布:主要是盖的毛毯,小孩、老人的内衣、床单等。用类似狼牙棒的滚筒在毯面上高速旋转,拉出纤维,这样拉出的绒面不是很整齐。
(2)羊毛(毛织物)的工序: 洗毛→ 炭化→ 漂白
洗毛:因羊毛等为动物纤维,比较脏故应洗毛先去除其表面遗留杂质(脏物、油脂、汗、杂质等)。
⑤酸性染料:染羊毛。
例:如T/C 深色布该如何染色?

面料后工艺流程

面料后工艺流程

面料后工艺流程
《面料后工艺流程》
面料后工艺流程是指在面料生产的最后阶段,对面料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处理。

这一过程对面料的品质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首先,在面料后工艺流程中,通常会进行染色和印花的步骤。

染色是将白色面料通过化学染料或者天然染料进行着色,使其呈现出所需的颜色和图案。

印花则是在面料上印上各种不同的图案和花纹,以增加面料的美观性和装饰性。

接下来是定型和整理的步骤。

定型是为了使面料在后续的使用中能够保持其形状和尺寸稳定,通常采用高温或化学物质进行处理。

整理则是对面料进行修整和整理,去除面料上的疵点和杂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最后是后整理、涂层和包装。

后整理是为了增加面料的特殊功能,如防水、防污、防紫外线等,可以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涂层则是在面料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化学涂层,以增加面料的特殊功能。

最后,将经过后工艺流程处理的面料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综上所述,面料后工艺流程是面料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面料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后工艺流程处理,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面料产品。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括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常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

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

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常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

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

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异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

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

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表面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

纺织面料后整理涂层皮膜的工艺流程

纺织面料后整理涂层皮膜的工艺流程

纺织面料后整理涂层皮膜的工艺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材料准备在进行纺织面料后整理涂层皮膜的工艺流程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1. 硅橡胶。

纺织面料工艺流程

纺织面料工艺流程

纺织面料工艺流程:
1,色织面料:
1.1 纱线工艺
原棉—脱籽—皮棉—排包—松棉—抓棉—梳棉—预并条—精梳—并条—精梳—条并卷—粗
纱—细纱——————————
——络筒—包装。

并线—加捻—线——
1.2 染色工艺:
纬纱
原纱—松式络筒—筒子染色—紧式络筒—
经纱—浆纱
整经—经轴染色——————————————
1.3 织布工艺
浆纱经轴—穿综—穿筘—挂机—织布—坯布检验—修布
1.4 整理工艺
修后坯布—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柔软、磨毛、刷毛、轧光、水洗、液氨、液氨+潮交联、液氨+后焙烘、三防、树脂、纳米、抗菌防臭等功能性整理)—拉幅定型—预缩。

1.5验装工艺
成品—检验评级—打卷包装。

2,染色面料工艺。

2.1 纱线工艺(同上)
2.2 织布工艺(同上)
2.3 染色工艺
坯布—烧毛—退浆—长车染色(纯棉)
气流染色(涤及混纺)
2.4 整理工艺(同上)
2.5 验装工艺(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整理工艺1.拉幅(stentering)拉幅整理是利用纤维素、蚕丝、羊毛等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可塑性,将织物幅宽逐渐拉阔至规定尺寸并进行烘干,使织物形态得以稳定的工艺过程,故也称定整理。

织物在整理前的一些加工如练漂、印染等过程中,经常受到经向张力,迫使织物的经向伸长,纬向收缩,并产生其他一些缺点,如幅宽不匀、布边不齐、手感粗糙、平带有极光等。

为了使织物具有整齐划一的稳定门幅,同时又能改善上述缺点并减少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的变形,一般织物在染整加工基本完成后,都需经拉幅整理。

2.预缩(pre—Shrinking)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织物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

织物在织造、染整过程中,经向受到张力,经向的屈曲波高减小,因而会出现伸长现象。

而亲水性纤维织物浸水湿透时,纤维发生溶胀,经纬纱线的直径增加,从而使经纱屈曲波高增大,织物长度缩短,形成缩水。

当织物干燥后,溶胀消失,但纱线之间的摩擦牵制仍使织物保持收缩状态。

机械预缩是将织物先经喷蒸汽或喷雾给湿,再施以经向机械挤压,使屈曲波高增大,然后经松式干燥。

预缩后的棉布缩水率可降低到1%以下,并由于纤维、纱线之间的相互挤压和搓动,织物手感的柔软性也会得到改善。

毛织物可采用松弛预缩处理,织物经温水浸轧或喷蒸汽后,在松弛状态下缓缓烘干,使织物经、纬向都发生收缩。

织物缩水还与其组织有关。

织物的缩水程度常用缩水率来考核。

3.防皱(CreaSe—reSiSting)改变纤维原有的成分和结构,提高其回弹性,使织物在服用中不易折皱的工艺过程称为防皱整理。

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织物,也可用于蚕丝织物。

防皱整理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脲醛初缩体的防皱整理主要用于粘胶纤维织物,使其尺寸稳定,缩水率降低。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生产免烫棉织物,该织物在干、湿状态下都有良好的防皱性。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不少新的整理剂。

3)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耐久压烫整理。

整理的产品多为涤纶与棉的混纺织物,经成衣压烫以后,对合成纤维起热定形作用,因此在服用中能保持平挺和褶裥。

织物防皱整理后,回复性能增加,一些强度性能和服用性能等得以改善。

如棉织物的抗皱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易洗快干性能也可获得改善,虽然强度和耐磨性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正常的工艺条件控制下,不会影响其穿着性能。

粘胶织物除抗皱性能有明显提高之外,其断裂强度也稍有提高,湿断裂强度增加尤为明显。

但防皱整理对其他相关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如织物断裂伸长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耐洗涤性随整理剂而不同,染色产品的水洗牢度有所提高,但有些整理剂会降低某些染料的日晒牢度。

4.热定型(heat Setting)热定型是使热塑性纤维及其混纺或交织物形态相对稳定的工艺过程,主要用于受热后易收缩变形的锦纶或涤纶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物的加工。

热塑性纤维的织物在纺织过程中会产生内应力,在染整工艺的湿、热和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褶皱和变形。

故在生产中(特别是湿热加工如染色或印花),一般都先在有张力的状态下用比后续工序微高的温度进行处理,即热定型,以防止织物收缩变形,以利于后道加工。

此外,利用热定型工艺并结合其他物理或机械作用还可以制得弹力纱(丝)、低弹纱(丝)和膨体纱等纱线。

经过热定型的织物,除了提高尺寸稳定性外,其他性能也有相应变化,如湿回弹性能和起毛起球性能均有改善,手感较为硬挺;热塑性纤维的断裂延伸度随热定型张力的加大而降低,而强度变化不大,若定型温度过高,则两者均显著下降;热定型后染色性能的变化因纤维品种而异。

(二)外观风格整理工艺1.增白(whitening)利用光的补色原理增加纺织晶白度的工艺过程称为增白整理,又称加白。

经过漂白的纺织品仍含有微黄色的物质,加强漂白会损伤纤维。

运用增白剂能使蓝色和黄色相补,在对纤维无损伤时可提高纺织品的白度。

增白方法有上蓝和荧光两种。

前者在漂白的织物上施以很淡的蓝色染料或颜料,借以抵消黄色,由于增加了对光的吸收,织物的亮度会有所降低而略显灰暗。

而荧光增白剂是接近五色的有机化合物,上染于织物后,受紫外线的激发而产生蓝、紫色荧光,与反射的黄光相补,增加织物的白度和亮度,效果优于上蓝。

荧光增白也可以结合漂白、上浆或防皱整理同浴进行。

2.轧光(Calendering)轧光整理是利用纤维在湿热条件下的可塑性将织物表面轧平或轧出平行的细密斜线,以增进织物光泽的工艺过程。

轧光机由若干只表面光滑的硬辊和软辊组成。

硬辊为金属辊,表面经过高度抛光或刻有密集的平行线,常附有加热装置。

软辊为纤维辊或聚酰胺塑料辊。

织物经过更、软辊组合轧压后,纱线被压扁,表面平滑,光泽增强,手感硬挺,称为平轧光。

织物经两只软辊组合轧压后,纱线稍赢平,光泽柔祝,手惑柔软,矿b为软轧光。

使用不同钠匠辊组合和压力、温度、穿引方式的变化,可得到不同的光泽。

轧光整理是机械处理,其织物光泽效果耐久性差,如果织物先浸轧树脂初缩体并经过预烘拉幅,轧光后可得到较为耐久的光泽。

3.轧纹(embOSSing)利用纤维的可塑性,以一对刻有一定深度花纹的硬、软、凹、凸的轧辊在一定的温度下轧压织物,使其产生凹凸花纹效果的工艺过程称为轧纹整理,又称轧花整理。

染色或印花后的棉或涤/棉混纺织物,在轧纹整理中若浸轧树脂工作液,可形成耐久性的轧纹效果。

合成纤维织物染色印花后可直接进行轧纹。

以刻有凹纹的铜辊作硬辊,以表面平整的高弹性橡胶辊作软辊轧压织物的工艺,便称拷花。

4.磨绒、磨毛(Sanding)用砂磨辊(或带)将织物表面磨出一层短而密的绒毛的工艺过程称为磨绒整理,又称磨毛整理。

磨毛织物具有厚实、柔软而温暖等特性,可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

变形丝或高收缩的涤纶针织物或机(梭)织物磨毛后,能制成一种仿麂皮绒织物。

以超细合成纤维为原料的基布,经过浸轧聚氨酯乳液和磨毛,可获得具有仿真效果的人造麂皮。

磨毛(或磨绒)整理的作用与起毛(或拉绒)原理类似,都是使织物表面产生绒毛。

不同的是,起毛整理一般用金属针布(毛纺还有用刺果的),主要是织物的纬纱起毛,且茸毛疏而长。

磨绒整理能使经纬纱向同时产生绒毛,且绒毛短而密。

磨绒整理要控制织物强力下降幅度,其质量以绒毛的短密和均匀程度为主要指标。

5.柔软(softening)纺织品在染整过程中,经各种化学助剂的湿热处理并受到机械张力等作用,往往产生变形,而且能引起僵硬和粗糙的手感。

柔软整理是弥补这种缺陷使织物手感柔软的加工过程。

柔软整理有机械和化学两种方法,机械法采用捶布等工艺,使纱线或纤维间相互松动,从而获得柔软效果。

化学法是用柔软剂的作用来降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以获得柔软效果。

不同的柔软剂所适应的纤维及产生的柔软效果和对其他性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化学方法较为常用,有时也辅以机械法。

6.硬挺(Starching)织物浸涂浆液并烘干以获得厚实和硬挺效果的工艺过程,是改善织物手感为目的的整理方法。

它利用具有一定粘度的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浆液,在织物上形成薄膜,从而使织物获得平滑、硬挺、厚实、丰满等手感,并提高其强力和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由于整理时所用的高分子物质一般称为浆料,故也称上浆整理。

硬挺整理的浆液主要用浆料和少量防腐剂配成,也可加入柔软剂、填充剂或荧光增白剂等。

根据上浆量的多少,有轻浆和重浆之分。

用纤维素锌酸钠浆液浸轧棉织物,再经稀酸处理,使纤维素凝固在织物上,可取得较为耐洗而硬挺的仿麻整理效果。

7.增重(weighting)增重整理是使用化学方法使丝织物增加重量的工艺过程。

在18世纪的欧洲,为了弥补真丝绸在精练后的重量损失,曾采用加重整理方法以维护商业利润和使用价值。

增重整理主要有锡加重法和单宁加重法。

经锡加重法整理的丝织物比重增加,手感厚实、滑爽,光泽丰润,悬垂性增加,吸湿后的收缩率减少乙处理一次可增重20%,反复处理,增重量可达100%。

但经增重整理后的丝织物强度、伸长和耐磨牢度都有所下降,且不利储存,日光曝晒后更易脆损。

如整理后经肥皂或合成洗涤剂处理去除附着表面的锡盐,可减轻脆化。

单宁加重法因单宁遇铁盐变为黑色而不适宜于白色和浅色丝织物的整理。

8.减重(deweighting)减重整理是利用涤纶在较高的温度和一定浓度苛性碱溶液中产生的水解作用,使纤维逐步溶蚀,织物重量减轻(失重一般控制在20%~25%),并在表面形成若干凹陷,使纤维表面的反射光呈现漫射,形成柔和的光泽,同时纱线中纤维的间隙增大,从而形成真丝绸风格(外观和手感)的工艺过程,又称减量或碱减量整理。

涤纶长丝织物经整理后,光泽柔和,轻盈柔软,悬垂性能大为改善,可制成仿乔其、双绉等仿丝绸产品。

涤纶短纤及其混纺纱线与纬长丝交织的织物经整理后,平挺滑爽,也可获得类似效果。

目前,减重整理主要是指减轻涤纶纤维在织物中的重量。

实际上,其他纤维织物采用适当的化学晶进行部分溶蚀也属减量整理的范畴。

例如涤纶和棉或粘胶混纺织物,用65%以上冷硫酸溶液处理后,使棉或粘胶完全溶蚀,同样使产品风格产生明显的改变。

这种减量整理,习惯卜称为酸减量。

9.煮呢(crabbing)煮呢整理是羊毛织物在张力下用热水浴处理,使之平整且在后续湿处理中不易变形的工艺过程。

煮呢主要用于精纺毛织物整理,在烧毛或洗呢后进行。

羊毛在纺织过程中纤维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各种变形,松弛后会产生收缩,浸湿时更为显著。

在煮呢的热水浴过程中,纤维的分子结构先遭破坏、断裂,再重新生成更为稳定的结构,对纤维起定型作用。

所以,煮呢整理能使织物获得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避免以后湿加工时发生变形、褶皱现象,手感也有改善。

10.缩绒(fulling)缩绒整理是利用羊毛毡缩性使毛织物紧密厚实并在表面形成绒毛的工艺过程,也称缩呢。

缩绒可改善织物手感和外观,增加其保暖性和手感等风格。

缩绒尤其适用于粗纺毛织物等产品。

机织物的缩绒在滚筒式缩绒机上进行,针织物的缩绒可在转筒或洗衣机等设备中进行。

11.起毛(raiSing)起毛整理是用密集的针或刺将织物表层的纤维剔起,形成一层绒毛的工艺过程,又称拉绒整理。

主要用于粗纺毛织物、腈纶织物和棉织物等。

织物在干燥状态起毛,绒毛蓬松而较短。

湿态时由于纤维延伸度较大,表层纤维易于起毛。

所以,毛织物喷湿后起毛可获得较长的绒毛,浸水后起毛则可得到波浪形长绒毛。

而棉织物只宜用干起毛。

经起毛整理后的绒毛层可提高织物的保暖性,遮盖织纹,改善外观,并使手感丰满、柔软。

将起毛和剪毛工艺配合,可提高织物的整理效果。

剪毛整理是用剪毛机剪去织物表面不需要的茸毛的工艺过程。

其目的是使织物织纹清晰、表面光洁,或使起毛、起绒织物的绒毛和绒面整齐。

一般毛织物、丝绒、人造毛皮等产品,都需经剪毛工艺,但各自的要求有所不同。

如精纺毛织物要求将表面绒毛剪去,使呢面光洁,织纹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