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授课“有效教学”—学习笔记(2010530)
数学新授课教案高中模板
数学新授课教案高中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教学内容:1.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回顾。
2. 导数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3. 导数在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程中的应用。
4. 导数在函数的增减性和凹凸性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数的定义和性质1. 讲解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给出一些导数的计算题进行训练。
二、导数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1. 解释导数在最值问题中的作用。
2.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导数求解最值的方法。
三、导数在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程中的应用1. 讲解导数在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程中的应用。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利用导数求解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四、导数在函数的增减性和凹凸性中的应用1. 解释导数在函数的增减性和凹凸性中的作用。
2. 通过例题训练学生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和凹凸性。
五、练习与拓展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导数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导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导数在最值问题、切线和法线方程、函数增减性和凹凸性中的应用方法。
同时,通过丰富的例题训练和实际问题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运用导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精品教案)高中数学讲课稿4篇
(精品教案)高中数学讲课稿4篇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讲课稿4篇,欢迎大伙儿借鉴与参考,希翼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讲课稿篇1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中,占领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依照上述教材分析,思考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经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咨询题,解决实际咨询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经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日子记忆与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下面,为了说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1. 教学手段:怎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打算举行如下操作:教学办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纳的教学办法。
2. 教学办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依照学生的心理进展规律,采纳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示引导下,运用咨询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咨询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纳咨询答法时,特殊注重别同难度的咨询题,提咨询别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遇,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辟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展。
并且经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示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日子和身边世界紧密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讲课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标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2.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函数、导数、微分、积分、数列与数学归纳法、解析几何等。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为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微分的应用等。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为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数学归纳法的应用等。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熟悉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用具和资料;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做好听课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 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教学1. 依次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知识;2. 讲解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导数的应用;3. 教授微分的应用,让学生领会微分的概念和实际意义;4. 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第三步:实践操作1. 练习导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导数的运算技巧;2. 练习微分的应用,训练学生运用微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练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归纳和推理能力。
第四步: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2. 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解答学生疑惑,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2. 听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教学延伸:1. 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资源:1.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2. 数学练习册、试卷、资料等。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高一数学新授课课时安排表
高一数学新授课课时安排表课程内容:高一(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8课时(包含习题课)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6课时(包含习题课)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4课时(包含习题课)3.1 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小结:总结+习题 2课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4课时(包含习题课)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4课时(包含习题课)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6课时(包含习题课)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 6课时(包含习题课)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总结+习题 2课时高一(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 4课时(包含习题课)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 4课时(包含习题课)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 6课时(包含习题课)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小结+习题 4课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8课时(包含习题课)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8课时(包含习题课)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4课时(包含习题课)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习题 4课时。
浅谈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
的 教 学
060 ) 6 3 0
2合理 利 用 现 代 化 的教 学手 段 。 . 根 据 数 学 教 学 的 特 点 , 要 求 每 一 节 都 用 课 件 , 是 在 不 而 形 象 思 维 不 能 直 观 完 成 的 情 况 下 , 或 者 是 空 间 想 象 能 力 不 易 达 到 的 情 况 下 使 用 。 了 多 媒 体 的 帮 助 , 切 将 会 变 得 不 有 一 再那 么神秘 . 是给人 以更加直 观的感 觉 . 学 生可 以一 目 而 让 了然 地 感 受 到 知 识 的来 龙 去 脉 。多 媒 体 的 教 学 可 以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可 以减 轻 教 师 板 书 的 负 担 , 至 可 以 加 快 也 甚 教 学 进 度 : 是 它 也 有 不 可 克 服 的 缺 点 , 多 媒 体 往 往 是 像 但 如 放 电 影 一 样 . 不 会 像 我 们 板 书 在 黑 板 上 那 么 完 整 , 可 能 它 不 直 显 示 在 同 一 屏 幕 上 .学 生 不 易 连 贯 地 看 完 整 个 课 堂 教 学 内容 。 3进 行 有效 的例 题 教 学 。 。 例 题 教 学 为 学 生 的 解 题 提 供 了 示 范 ,通 过例 题 的讲 解 既 可 以帮 助 学 生 深 悟 有 关 概 念 与 原理 ,又 能进 行 知 识 的迁 移 与 拓 展 。如 何 有 效 地进 行 例 题 的 教 学 ? 3 1 导 学 生 审 题 。 审 题 是 解 题 的必 要 前 提 , 平 时 的 教 .引 在 学 中 , 师就 应 引 导学 生 学 会 审 题 , 如 何从 题 目中 找 出关 键 老 即 词 ? 何 列 出 重 要 条 件 ? 何 分 析 题 目结 构 ? 何 建 立 数 学 模 如 如 如 型 ?等 等 。 32 示 学 生 思 维 。 在 例 题 教 学 中 , 尽 可 能 地 创 造 机 会 _ 展 要 让 学 生 多 发 表 自己 的 见解 . 位 学 生 谈 完 后 , 师 还要 问其 他 一 老 同学 有 没 有 别 的 想 法 , 尽量 做到 一题 多解 , 以培 养 学 生 的 发 散 性 思 维 能力 。 33 行 变式 教 学 。适 当改 变 题 目的 条 件 或 结 论 , 行 一 -进 进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流程
数学新授课流程一、复习导入,提示目标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时间以3-5分钟为宜,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如下:1.系统回顾。
教师针对学习新授课所需的关键性旧知识,通过编排的诊断题组织系统回顾,为学习新内容扫清知识障碍,以利于知识的正向迁移。
2.创设情境。
紧扣新课题知识实质,设法对学生形成一种刺激,让学生产生排除这些刺激的意念。
3.揭示目标。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精心设计好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续性启发题,以题为线索,由此及彼,由浅及深地揭示课题。
这阶段在方法上可采用如下形式教师提问是非判断题、改错题、计算题、填空题或图形演示等。
二、学习新课,理解目标这是实现课时计划的关键环,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
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1.抓住教材本质。
从教材特点来看,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从具体到抽象的内容。
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这类教材应按照“先给学生提供数量足够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再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结论”两步组织教学过程;另一种是属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内容。
这类教材与前类相比难度较大,问题的焦点比较集中,所以教师的指导应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学习的迁移。
思维的转折点上点拨、分析、讲解。
2.理清学习思路。
为使探讨新知的过程既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又具有启发性,教师应根据新知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连续性启发题,以启发题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浅人深、由此及彼地理解深知,使学习的过程思路清晰、设问恰当、演示规范、引导得体。
3.暴露学生思维过程。
也就是,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解,还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解,要着重让学生掌握实质,暴露思维过程,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三、应用练习,巩固目标这是新知的练习应用阶段。
总的应掌握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全面系统的原则。
形式上可采用以下方式。
1.单项训练。
是指突出本节课新的一点,突出本节课的基础部分。
高中数学新课程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程全套教案
第一课:初识代数
目标: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符号,掌握代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
1. 代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代数中常用的符号和表达式
3. 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教学活动:
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代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练习代数中常用的符号和表达式
3. 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巩固代数的运算法则
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题目和练习
第二课:二次函数
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内容:
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 二次函数的平移、缩放和翻转
教学活动:
1. 通过图像展示让学生认识二次函数的特点
2. 练习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并分析性质
3. 进行平移、缩放和翻转的实例演练
作业:完成相关题目和练习,自己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
第三课:概率与统计
目标:掌握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概率和统计研究问题。
教学内容:
1.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2. 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3.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
教学活动:
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2. 练习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3. 进行数据分析的实例演练,掌握统计的方法
作业:完成相关题目和练习,分析自己身边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以上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全套教案范本》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新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新授教案模板
主题:高中数学新授
总体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及特点,并讲解函数图像的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示例分析来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应用,如求最值、交点等。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和难点知识。
教学方法:
1. 案例导入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结合练习法: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巩固理论知识。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黑板板书、教学实验等
评估方式: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教学反思: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备注】: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授课时应注意学生的学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新教师数学高中讲课教案
新教师数学高中讲课教案
教学内容:多项式函数的引入与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多项式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 能够利用多项式函数进行计算和解题。
3. 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多项式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 多项式函数的运算。
教学难点:
1. 多项式函数的代数运算。
2. 多项式函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举例引入多项式函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感受多项式函数的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多项式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 引导学生掌握多项式函数的表示形式。
3. 结合实际问题,解释多项式函数的意义和应用。
三、例题演练(20分钟)
1. 教师设计一系列多项式函数的例题,让学生进行演示和解答。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运用多项式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要及时复习巩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深入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多项式函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对多项式函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加强实际问题和应用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
数学高中新授课方法教案
数学高中新授课方法教案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函数概念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 能够运用函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 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函数的图像与解析表达式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课件及教学素材;
2.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关于代数函数的内容,复习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二、讲解(15分钟)
1.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
1. 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函数的基本知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新老师备课教案
高中数学新老师备课教案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能够熟练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2. 讲义、习题3. 讲台、黑板、彩色粉笔4. 电脑、投影仪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讲师与学生打招呼,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 引入:讲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2. 讲师通过例题的演示,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三、练习训练(15分钟)1. 讲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解题,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2. 讲师根据学生的疑惑,进行适时的解答和指导。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讲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
2. 讲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讲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 讲师鼓励学生多多联系,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实际应用问题的解答方法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应用问题的解答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练习训练和应用拓展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新课教案范文
高中数学新课教案范文学科:数学年级:高中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难点: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科书相关章节。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3. 学习资料:练习题、解题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二、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 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等。
三、练习与讲解(20分钟)1. 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 根据学生答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惑。
四、应用(1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巩固与拓展(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题让他们进行巩固。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讲解,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在复习时多加练习,查漏补缺,争取更好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方法及其建议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方法及其建议数学是一门需要刻苦钻研,理解透彻才能够真正掌握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如何有效地教授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每位数学老师所需思考的问题。
一、新授课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学生在探究中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把握。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掌握知识,因此深入了解知识点。
此外,引导式教学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
2.探究式学习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一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提出问题、验证假设,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这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展示和呈现知识内容,运用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充分满足。
同时,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多媒体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学新授课中。
二、建议1.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使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运用游戏、故事、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设置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触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当学生学习三角函数时,可以通过演示视频、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3.注重题目的质量在新授课的过程中,适当注重不同题目的质量,让学生有选择的解题,提高其解题技巧。
例如,在数列的求和问题中,可以布置一些层次不同且趣味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在运算中感受数学的优美。
4. 积极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在新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潜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案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案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利用逆运算和应用运算法则。
3. 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用逆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运用运算法则解决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教具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第三册。
2. 彩色笔。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提问学生: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请举例说明。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讲解用逆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用实例说明。
三、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题目。
2. 教师逐一检查学生答案,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将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2. 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本节课内容,并准备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解一元一次方程展开,通过理论讲解、练习和应用拓展等环节,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并自信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数学新授课教案高中必修二
数学新授课教案高中必修二课程名称:高中必修二数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2.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包含、子集、交集、并集;3.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律和性质。
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集合的运算规律和性质。
教学难点:1.集合的基本关系的理解;2.集合运算规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教材。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举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二、讲解(15分钟)1.详细介绍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2.解释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包含、子集、交集、并集;3.讲解集合的运算规律和性质。
三、练习(20分钟)1.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2.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四、梳理(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答案的讲解,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自学或参加数学学习小组讨论,深入学习集合相关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可在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更多的案例讲解,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同时,定期回顾教学计划、总结教学成果,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新授课教案高中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函数的简单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 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难点:1. 函数概念的抽象理解2. 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确定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3.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距离与速度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2. 引出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函数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对于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确定的因变量y与之对应。
- 通过教学挂图展示函数的定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讲解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强调它们是函数的重要属性。
-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函数的简单性质- 讲解函数的简单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等。
-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和值域、函数性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2.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新授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公式。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公式。
-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对核心概念和公式的深入理解。
- 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概念。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授- 介绍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公式。
-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概念和公式的应用。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策略。
- 鼓励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心得。
4. 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概念和公式。
- 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 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
5.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类型包括: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对核心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 学生对作业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定期测试评价:- 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 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案模板数学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学重点:1.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3. 对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分组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认真检查。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中数学新授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科目:数学课时: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2)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性质;(3)学会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类比等方法,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性质。
2. 教学难点:(1)三角函数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辅助工具(如三角板、直尺等);(3)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2)准备好学习笔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新授(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性质。
3. 练习(1)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1)复习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2)复习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性质。
2. 应用(1)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
讲授新课模板高中数学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新知识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新知识的概念和性质。
2. 新知识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新知识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与新知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新知识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新知识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布置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2. 作业要求明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作业。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2. 练习题、课后作业。
备注: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新授课“有效教学”—学习笔记(2010.5.30)
教学模式:
情景创设——问题探究——知识建构——数学应用——归纳拓展
有效情景的创设策略:
就地取材,创设亲近型情景;
提供案例,创设载体型情景;
对比联系,创设引导型情景;
活动演示,创设体验型情景。
有效问题的特征:
可及性;俯瞰性;生成性;挑战性,
问题的有效探究:
迟现课题;
不要复习;
明确问题;
充分思考;
及时评价。
知识建构的有效模式:
反对“填鸭式”,提倡“问题﹢探究”和“启发+讲授”
知识建构的有效策略:
依托旧知识,在研究探讨中生成新知;
合情推理,在归纳类比中生成新知;
展示实例,在抽象概括中生成新知;
翻译意会,在语言转换中生成新知;
操作演示,在观察领悟中生成新知。
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审题;
展示学生思维;
进行变式教学;
注重解后反思;
改变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