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合集下载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感悟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感悟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感悟无论对于哪个阶段的数学老师来讲,数感一词对于他们并不是陌生,但在对数感的培养上,每个阶段的老师仍然存在认识上的缺失。

其一,老师往往认为对于培养数感只是一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

他们往往只有在比如《大数的认识》、《估算》等学习中,才会有意识的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其中的教学目标。

这些中高阶段的小学课程虽然的确实与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是基于在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在这些课堂上进行展现和应用,老师应该做的是从小学起步阶段就逐渐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其二,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说道“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由此可见数感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不一样的学习模式,通过联系和结合他们熟悉的生活去培养他们的数感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用灵活的方法去对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数学问题做出判断,更能对后面更具有挑战的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这对于小学低阶段孩子来说,不仅能够顺应他们的年龄特点,这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将数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态度与意识。

其实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数感也就是培养他们对于数字的敏感度,这也是为什么在开学第一课中就要带着孩子们有序的数数,观察校园中的数字。

在一年级教材中,数字的认识以及数字计算在整本书中都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老师们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知识技能的养成,容易忽视培养学生们的数感,这样容易导致在后面的数学学习阶段中出现学生计算正确率低,部分家长可能会认为是孩子练习得不够多,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不断的进行重复练习,但真正的原因是在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没有重视孩子数感的养成。

因此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有以下两点感悟:一、在具体数学情境的数数中建立数感数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及其抽象的数学符号,他们对于数的认识只是寄托在当提到数字2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可能想的是2支铅笔,2只小鸟,也有可能是小兔子有3个胡萝卜吃掉了1个还剩下2个等具体情境与之相对应。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数感”,指的是学生对于数字、数量和形式的敏感和认知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需要数学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培养小学生“数感”需要注重课堂教学。

数学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数学的魅力。

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实物、图片、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如数数、比较大小、排列组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学校可以举办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数学的快乐和挑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展览、数学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数感”。

家庭也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数学填字游戏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或烘焙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感”。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趣味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感”。

小学生“数感”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感受数学的存在。

浅谈对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完整版】

浅谈对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完整版】

浅谈对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永昌下村小学杨文广浅谈对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感是学习数学的灵魂,良好的数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于学习数学刚起步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数感显尤为重要。

因为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学生自觉主动的理解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数的意义,也可以在计算、解决问题等其它领域的学习中起到铺垫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是从认识数和符号开始的,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建立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学生就不会产生排斥数学学习的心理,相反对学习数学有了好奇心,为学生持久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我们该从哪入手培养他们的数感呢关键词:感知体验比较形成发展一、在初步认识数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学习数学是从认识简单的基数和序数开始的,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十以内个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对于这些数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强化学生对数感的培养,结合教材的编排让学生认真的数出图形中的物体数量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各类事物数量,感受基数与生活的关系;利用学生站队队形让学生感知几个和第几的数字概念,利用物体数量多少的不同感知数的大小关系,通过多读写0—20各数让学生感知画画跟唱歌般的快乐,这些方面的理解和感受将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数感表象。

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每一段认数的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

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数感,如:通过摆小棒、摆圆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来体验表示物体数量的数是基数,表示第几的数是序数,以及认识数有多少之分,体验数有大小不同。

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方法。

1.游戏化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游戏具有较高的兴趣,可以通过游戏化学习提高他们的数感。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卡片游戏,让学生进行数字配对,游戏中包含数字和相应的物品,学生需要通过数字找到与之对应的物品,以加深他们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2.数学故事: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数字和算术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同时,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让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数学实验,使用具体的物品进行计数、比较大小等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抽象理解。

4.数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

例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数字和形状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大小关系,图形的属性等。

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感知。

5.数字游戏和赛事:参加一些数字游戏和赛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数独、填字游戏、益智解谜等,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6.数学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数学讨论和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解决方法,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数学素材的多样化: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的框架。

例如,使用数字卡片、数轴、几何形状等教具,让学生在感知中认识数学。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到数学的存在。

8.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开展个性化的数学教学。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问 题 而选 择 适 当 的算 法 :能估 计运 算 加 深 学生 对 数 的概 念 的理 解 .使 他 们 化 数感 。兴 趣 是 学 习最 好 的老 师 .在
的结 果 : 并 对 结 果 的合 理 性 进 行 解 体 会 到数 学 就 在 身 边 .感 受 到 数 学 的 这 个 老师 的带 动 下 .学 生 更 容 易 主 动
பைடு நூலகம்
此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应 以 学 生 的生 活 实 择 合 适 的 方 式 进 行 计 算 以 培 养 学 生 师 要 合 成 9,老 师 :“我 出 3。 ”生 :“我
际 和经 历 、体 验 .帮助 学 生 理 解 抽 象 的数 感
出 6.3和 6合 成 9。 ”这 样 。师 生 、生
的 概 念 .建 立数 感 。
“生 活 经验 ”是 对 一 类 具 有 同样 生 对 口令 虽 然 这 是个 非 常 简 单 的游
例 如 .在 教 学 第 一 册 1— 5的 认 性 质 的 生 活情 境 结 构 的抽 象 .这 种抽 戏 .但 引 入 游 戏 之后 ,学 生兴 趣 陡 增 .
此 .教 学 中 培养 学 生 的数 感 是 数 学 教 教 材 提 供 了大 量 与 学 生 生 活 密 切 相 就 会在 轻 松 愉 快 的学 习氛 围 中 .不 知
育 的重 要 任 务 一 年 级 的 小 学 生 .怎 关 的 材 料 ,如 :买 文 具 、买 衣 服 、小 小 不 觉 就 培 养 了 的数 感
44 2010
课 程 标 准 》对 数 感 的解 释 :“理 解 数 的 用 自己的话 来 说 一 说 :教 室 的黑 板 上
二 、开 展 游 戏 活 动 。发 展 数 感

以“认数”为例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以“认数”为例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祖先打猎活动。
1 . 数3 只小兔( 摆 出3 个石子 ) , 数8 个石子( 捉到8 只小 兔 ) 。 2 . 数1 6 个石 子 : 先猜再数 。 二、 体会 l 0 个1 是1 个l 0 1 . 圈 一 圈 问: 怎 么摆 石 子 , 就 能让 猎 人 一 下 数 出来 呢 ? ( 数出1 O 个石 子放 在 一 堆 , 还 圈 了一 个 圈 。 ) 为 什 么 这 么 圈? 2 . 摆 一 摆 1 2 只小 兔 。 要求摆出l 2 根小 棒 , 看 谁 能摆 得 让 大 家 一 眼看 出是l 2 根。 3 . 捆 一 捆 1 0 根小棒边数边说明 , 这1 0 根 小 棒 叫做 l O 个1 。 现在 把 它 们 捆 成一 捆 , 这 一捆 小 棒 就 是 1 个l 0 。( 出示 : 1 O 个1 是1 个1 0 。) 三、 学 习l l 一2 0 各 数 的 组 成 想一 想 怎 样 摆 又快 又清 楚 。

会 读 、会 写 ,数 的 复杂 性 要 求 儿 童 还 需 要 学 习 更 丰 富 的 数 知 识, 才 能真 正 形 成 数 的 概 念 和 数 感 。 良好 的 “ 数感” 表现 在 : 能 充 分 了解 数 的 意 义 , 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多种关系 , 可 以较 快 地 辨 识 出数 的 相 对大 小 , 知道数的运算的实际效果 。 能 将 数 学 知 识 与 它 们 周 围 环境 中常 见 的 物 体 和情 境 相 联 系 。 案例一 : “ I 1 —2 0 各 数 的 认识 ” 创设情境 。 故 事 引 入
( 指5 9 应 在 的 空格 ) 小结: 看来 , 我们 在帮 数找 家的时 候一定 要看 清个位 和 十位 。 ( 2 ) 根 据百 数 表 中无 序 排 列 的 数为 数 找 家 。

关于数感培养的几点感悟

关于数感培养的几点感悟
学 习效率 , 对数 学教 师来说 , 是必须 面对 来 ,对所 学 内容 在大脑 中刻下强 烈 的印 的一个课题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

四、 教学方法要恰 当 每一堂课都有 自己的教学任务 ,目标
要求。所谓“ 教学有法 , 但无定法 ”教师要 , 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 , 教学对象的变化 , 教学设备的变化 , 灵活应 用教学方法。 数学 教学的方法很 多, 对于新授课 , 我往往采用
法, 认识 、 索 问题 、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探 分
在于寻 找正确的化 归途径和 方法 ,反思、
类 比 、 联 想 等 思 维 方 式 就 是化 归 的 途 径 ,
( 称 “ 感 ”。 或 数 )
的能 力。数感不是 与生俱来 的, 而是后天
美 国国家数学 教育 委员会 在 《 人人 “ 实在 说来 , 没有 人 能教 数学 , 的数 学 好
高 中学 习的科 目多, 内容 繁杂 , 要求 时间压缩 , 数学教学显得非 常紧张。 现在 ,
也高 。 近年来 , 随着素质教育 的实施 , 上课 教学高潮 。教师要通 过声音 、 手势 、 书 板
等的 变化 或应 用模 型 、投影仪 等直观教 掌握本 堂课 的内容 。
如何 尽可能地 提高学生在课 堂 4 分钟 的 具 , 5 刺激学 生的大脑 , 学生能 够兴奋起 使
的 内容在 四十 分钟 内就加 以 解决 ; 二是 导、 作业 、 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练 有时 , 在一 减轻 教 师板 书的 工作 量 , 教 师能 有精 堂课上 , 使 要同时使 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 力讲 深讲 透所 举 例子 ,提 高 讲解 效率 ;
三是 直观 性强 , 易激 发起 学 生 的学 习 容 定法, 贵在得法。”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培养学生数感,感受数学乐趣

培养学生数感,感受数学乐趣

培养学生数感,感受数学乐趣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却感到困难和枯燥,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感受数学的乐趣,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和数学性质的感知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和实践等方式,直观地理解数学内容,从而更加自然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仅是让他们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更是让他们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地运用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数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能够感受数学的乐趣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直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直觉。

教育环境也对培养学生数感和感受数学乐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课外培训,来提供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可以开设校内数学社团和数学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比赛、研讨会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数学天赋和创造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数学节、数学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共5页文档

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共5页文档

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长期从事数感研究的英国学者朱丽娅?安吉莱瑞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一书中指出:“教师不仅要努力让孩子们学会灵活熟练地运用数字,而且要让他们意识到了解数字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他们根据已知的计算结果来理解新问题,我们把孩子们具有的这种对数字之间关联的意识以及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称为其对数字的‘感觉’或‘数感’。

”现在的数学学习素材越来越生活化,“生活”走进了课堂,数学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一年级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旺盛时期,以后逐渐减慢。

所以,一年级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等训练极其重要。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转变理念,从做“数学”到玩“数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他们的注意力大概就是10-15分钟左右,而后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

如果将他们的数学学习单纯变为老师讲,学生听、做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荡然无存,学习效果也无从谈起。

因此,在升学之初,我首先请学生家长为孩子们准备了三套学具:一是雪花片,二是正方体小木块,三是带有数字的长方体木块。

学习数数时,让学生把带有数字的长方体木块按数字顺序搭建起来,根据要求抽出数字,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训练了孩子们数数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专注力,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老师给出4个数字,如“1、4、7、9”,学生根据这4个数字利用加减法算出积木中自己想抽取的数字。

列式:1+4+7+9=21(这样就可以抽取21)列式:9-7+4+1=7(这样就可以抽取07)二、注重学具操作,培养心理意向从我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历总结来看,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不是反应迟钝,也不是理解力差,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难的是:他们没有把数字与视觉材料相联系的心理意向,也就不可能根据“想象”的情境来解决数学问题。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1一、在生**验中建立数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如: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几月几日、家中几口人、家庭的电话号码、你新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一本书有多少页,……这都是生活中的数。

所以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只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是最直接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包括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会读写数,懂计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为了改变这么一种片面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入学第一节数学课上,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认座位”的游戏:认识自己是“第几行第几个”(其实这是一年级下册《位置》的内容)。

然后老师说位置,请该位置的同学***;也请同学出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位置和姓名,……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让学生大胆自我介绍,培养了交往能力,又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这个游戏让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下课了,都围着老师,吱吱喳喳地说开了:“老师,数学课真有趣,我很喜欢上数学课。

”“老师,我回家要告诉妈妈我坐第五行第3个。

”“老师,我知道了原来数学课不只是计数(算)的。

”……到了教师节,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送给我一张贺卡,他担心我不知道他是谁,在卡片上的署名还特别写着:“第二行第5个的蒋金”。

真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了。

其实,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都有着学前教育的基础,而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人和事都特别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引着学生、助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简练、明了、清晰的数学语言去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样,在生活中体现了数的含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反应迅速,思路简洁;有些学生冥想苦思,艰难作答。

这实质上就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现象——数学气质。

不同的反映说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感。

“数感”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既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字、数字系统和运算等所形成的有意义的观念,也指个人根据多年的有关数字与运算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知结构或图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数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合理性作出解释。

”它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但又必须受到重视的一个教学观念。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呢,我有如下感悟。

通俗的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系统的数学学习,让他们乐学、好学是教学的关键。

从认识数字就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是诱发数感的最佳时机。

教学0的认识时,孩子们对0的第一种意义: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很容易理解。

但对另外三种意义:0表示起点;0表示分界限;0在数位中用来占位置便很难理解。

如果抽象地介绍这三种意义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所以我采用了游戏、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教学0作为起点时,我介绍了用直尺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方法,并让他们实际操作,在操作中体会从0开始,0就是起点。

教学0作为分界限时,学生受第一种意义的影响,认为0摄氏度就是没有温度,借机我告诉孩子们冰点温度的相关知识,并让孩子们表演在0摄氏度时人们的动作、神态。

最后简单介绍了正5摄氏度和负5摄氏度的区别,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0作为分界限的作用。

教学0在数位中用来占位置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数字王国里住着1—9十个数字小人,9是国王,8是国王的大儿子,经常嘲笑0妹妹没用。

一天0妹妹伤心地离家出走了,数字8考试得了100分却因为没有0写不出100只得了1分,这是它才知道0是多么重要。

一年级学生数感如何培养

一年级学生数感如何培养

一年级学生数感,如何培养一年级下册的数学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可以看出,下册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1.“数”出数感首先,“数”感是数出来的。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数数的例题与习题。

100只羊给学生以100的整体感受,体会100的大小。

接着可以一只一只地数,发现一只一只地数较慢,又可以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包括后面的例题与习题,都是在数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感受“十”的作用,突出计数单位“十”。

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2.“读”出数感读数的规则是从高位读起,哪一位上有几个计算单位,就读几个计数单位,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不论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0。

一年级学生是不会涉及到比100更大的数的读法,但是,我们在教学时,会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认数位,并且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那么百位上有1个百,只读一百。

在人们的读数习惯时,是省略了“几个百”中的“个”字。

读到几个“一”时,又省略了“个一”。

如果不省略,每次读起来会比较拗口,比如98读作“九个十八个一”。

现在省略了中间的“个”字,依然可以理解数的组成,读起来也简单许多。

98用读的方式,读出了“数的组成”,读出了对数的认识。

3.“看”出数感对于一年级学生,这样直观的数数图,一看就知道是多少。

包括学生圈图时,也经常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让自己一看就知道具体个数是多少。

4.“算”出数感一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估算,他们更喜欢算出具体得数。

有时在数数问题上,让他们估个数,他们也喜欢一个个数或是通过算得出具体结果。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字
和数学概念的直观感受和认知能力。

有一个强大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
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教师
培养学生的数感。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探索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学
游戏和拓展题目,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三,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来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
以使用数学游戏、图形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数学软件和互动教学平台,通过视听
效果帮助学生感受和认知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团队合作项目。

这些活动可以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
学生之间的小组竞赛,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和竞争。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并培养他们的数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形成
逻辑思维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数学作文,提高他们的数
学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处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

因此,在认数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体察数、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而且每天都离不开数。

如在教学认识数时,开展了“天天和数交朋友”辨论会,有的学生慷慨陈词:“早晨要看手表几点起床;打电话要看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楼几班……我们每天不和数打交道就不行。

”二、实践体验,深化数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深化数感。

比如,学过步测后,让学生在操场上走走、量量、测测,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学过面积单位后,让学生到操场量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让学生站到里面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学过质量单位后,让学生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

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学生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大小,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化了数感。

三、动手操作,增强数感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青岛市黄岛区胶河中心小学徐廷霞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着重强调和十分重视的问题。

“数感”在六个核心概念中占据首要位置。

可见,数感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一、创设情境,培养初步的数感正确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

一年级孩子对“数”并不陌生,多数具有初步的数数经验和技能,也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个充满幻想、富有童趣的情境给学生一震惊感,吸引学生主动数数。

在数数的过程中,展现学生各方面经验,让学生交流方法,表现个性,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数感。

例如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的准备课可以这样创设:“同学们去过青岛的海底世界吗?都什么有趣的生物?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出示课本情境图)。

请用你自己的方法数一数你所喜欢的生物(老师在课前设计带海底生物图的表格),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引导学生按数量——1条大鲸鱼、2只海龟、3个潜水员……的顺序数。

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走进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探索“0”的意义时,提问: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电话上见过”;“在温度计上见过”;“电话上有0”;“小尺上有0”;“车牌号上有0”;“体育比赛时记分牌上也有0”……这样不仅使学生直观体会“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以在温度计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在体育比赛时表示比分……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直观训练中、实践操作中、游戏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美,从而培养良好的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一、在数字的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中,我通过举生活中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例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

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只小鸟)。

再如在教学“认识11到20的数”时,我让学生抓一把学具小棒后数一数有多少根,还利用根据数轴让学生估计:17接近11还是接近20?15呢?这样,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二、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使学生在比较中产生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的认识,能够以较小数感知较大数,学会辩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数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一年级从10以内数的认数开始,就通过观察木块和小棒的多少来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到5比1、2、3、4大,但比6、7、8、9小,引导学生认识“<”、“>”,逐步建立数的大小相对关系。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大的多、少的多的实际意义,感知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感应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是孩子们初级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数学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首先,要从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入手,如认识和数一数自然物体,逐渐引导孩子们掌握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其次,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基本计数技能和口算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形状和空间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物体,让他们了解基本的图形和空间关系。

二、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首先,要在教学中注重活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注重鼓励和肯定,及时给予孩子们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最后,要关注孩子们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努力和坚持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培养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其次,要引导孩子们进行思维训练,如提问、解释、推理等,培养孩子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最后,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与家长的合作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与家长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要与家长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最后,要积极倡导家校合作,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增强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随后 教师 引导学 生数 出几粒 葡萄是 1 , 根小 棒是 1 串 几 捆 , 助 学 生 理 解 … ’ 以 表 示 1 个 体 ( 根 小 棒 )可 以 帮 1可 个 1 , 表 示 这 类 个 体 的 1 集 合 ( 捆 小 棒 ) 可 以表 示 很 大 的物 个 1 ,
体 ( 个 国 家 ) 也 可 以表 示 很 小 的 物 体 ( 粒 葡 萄 ) 继 而 1 , 1 ,
低 年 级 学 生 主 要 通 过 对 实 物 及 学 具 的 感 知 和 操 作 来 获 得 数 感 。 通 过 实 践 操 作 , 以 让 学 生 体 会 到 “ ” 在 可 数 就 身 边 , 受 到“ ” 感 数 的趣 味 和作 用 , 对 数 产 生 亲 切感 。 并
渗透了“” 1 中有 多 , 中有 … ’ 思 想 。又 如 , 识 … ’ , 多 1的 认 0时
的 学 习 目标 。

数 学 教 学 是 数 学 活 动 的教 学 , 师 生 之 间 互 动 交 往 是
与 共 同 发 展 的过 程 。 因此 在 教 学 中要 为 学 生 创 造 机 会 ,
让 学 生 在 交 流 的过 程 中互 相 启 发 、 相 学 习 、 相 借 鉴 , 互 互 体 会 数 可 以 用 来 表 示 和 交 流 信 息 , 学 生 在 交 流 对 数 学 使
的感 知 时 , 展 思 维 , 富 自己 对 数 的认 识 , 会 数 学 的 拓 丰 体
价 值 , 而 更 深 刻地 体验 数感 。 从
例 如 , 教 学 《 几 减 9 时 , 出 示 一 幅 图 : 子 里 在 十 》 我 盘

在 观 察 中 启 蒙 数 感
观 察 是 一种 有 目的 、 顺 序 、 积 极 思维 参 与 的持 久 有 有 的 感 知 活 动 , 一 种“ 维 的 知 觉 ” 是 思 。教 学 时 要 让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 现 数 学 就 在 自 己身 边 , 活 中 充 满 了数 学 , 发 生 让 学 生用 数 学 的 眼光 去 观 察 、 去认 识 周 围 的 事 物 , 受 数 学 感 的趣味 与作用 。例如 , 习 1 以 内的数 , 认识 … ’ , 学 0 在 1时 先 让 学 生 观 察 现 实 生 活 中“ ” 达 的 事 物 。学 生 列 举 : l表 1 本 书 、只小 鸟 、棵树 、个 国家 、粒葡 萄、 捆小棒 …… 1 1 1 1 1

以一年级为例,浅谈培养孩子的数感

以一年级为例,浅谈培养孩子的数感

2021年7期┆209随笔以一年级为例,浅谈培养孩子的数感龚露瑶摘 要: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利用生活、表达、运算、操作等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感;生活;表达;运算;操作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数感”不仅仅是一个观念,还是由学生自身多年关于数的经验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数理的认知结构。

由此可见,加强小学生的数感十分重要。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才能让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们来说,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

那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探索知识。

例如:一年级当中的比较轻重比较大小比较长短,这些在生活中都有所体验。

感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的特征,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感受,例如牙膏盒,鞋盒等感受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魔方等感受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大小相等,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立体图形;茶杯,固体胶等感受圆柱是直直的,两头是圆的;篮球,足球等感受球,是圆圆的,能向四面八方滚动的。

二、在表达中形成数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记忆,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让学生交流、表达。

在交流表达过程中得到启发,进步。

例如:一年级孩子刚刚学习加法的时候,要让学生表达出加法的概念,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从中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

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说,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数感,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与要求,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这些构成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和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任务。

同时,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这表明,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是经过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数量及关系的感觉、感知及情感体验的结果。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一些体会。

一、在生活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会让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如“数铅笔”一课中,请学生说说一小把瓜子可能有几颗。

学生估计:30颗、18颗、25颗、10颗……。

学生的这些估计是没有什么正误之分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逐步提高估计的能力,而发展数感。

再如“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步长和一丈的长度是多少?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一下10米、50米、100米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教室长、宽、高各是多少?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又是多少?
教学中有必要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有个正确的认识。

如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是100个;一把小棒不可能是5根;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不可能是2米;爸爸的年龄不可能是80岁……。

这样有一定的现实感悟,也就会有了一些正确的认识。

二、在表达交流中形成数感。

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体现。

如每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说说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用数来描述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

再如请学生写一写(说一说)数学日记,如有一位学生写到的:今年我7岁了,我是1(2)班的学生。

又如一个学生写到的:我家里有4个人,妈妈今年30岁了,爸爸比妈妈大3岁……等。

学会倾听,从别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一种交流。

如“小小养殖场”中,做猜数游戏活动时,学生兴趣大增,争先恐后地描述着自己的数。

认真倾听、思考的同学几下就猜对了;有一些则需要别人多次的表述,才能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体会到别人是怎样描述问题,怎样表述自己的想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学会了知识,也增进了数感。

三、在比较估算中发展数感。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领略到可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计算。

如“发新书”这节课,问到:你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方法。

再问:老师给每人发一本新书,40本够吗?通过思考,学生可能会用种种方法去想:①女生19人加上男生18,一共是37人,37<40,所以够发了。

②女生19人<20,男生18人<20,20+20=40所以够发了。

③一组10本,有些组还没有10个人,所以也够了……。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理解数的概念与它表示的实际含义,这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等知识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估算方面的“数学现实”,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估算,其方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估算的结果是不唯一、开放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估算的结果正好是一个正确答案并不一定比指出一个大致范围来得好。

估算的结果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是由于估算方法的不同而带来误差大小而已。

如让学生估算44+18,学生的方法五彩缤纷。

生1:40+10=50,4+8>10,所以44+18的和比60多一点。

生2:40+20=60,44+18的和大约是60。

生3:44<50,18<20,因此,44加18的和比70小。

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估算策略,或简约,或转换,或补偿,这些方法都是合理的、正确的,教师要鼓励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展示自己的想法。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溢着知识。

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让知识与生活“亲密接触”。

现实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也是形成数感的具体体现。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运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首先要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选择什么算法解决,再算出具体的结果。

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有些问题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为学生适当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有助于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买书”的内容(28+4=?)时,通过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物操作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算法,有的同学是把28凑成30,有的同学是把4凑成10,有的同学是先算8+4,还有的同学用的是竖式……,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发现这道题算法不止一种,在使学生在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的同时,也了解了别人的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对数及运算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只有将知识运用于问题解决中,学生才能够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生活。

反之,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又会强化数感的形成。

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感觉、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