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 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精选7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精选7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精选7篇)《整式的加减》篇1教学的反思可以有效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整式加减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整式加减教学反思一整式的加减是第一节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去观察家里的衣橱和碗柜,去看看餐具的摆放、衣服的摆放,课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得好处。

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合并同类项”(把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使学生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讨论了引例后,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提出问题“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

①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②各项的系数又是多少?③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然后安排了小组活动。

这样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同类项的概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学困生的关注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整式的加减》是全日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解方程、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我主要是从我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出发。

第一步: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将各种粉笔头混合在一起,要求学生从中挑出红色、黄色、白色的粉笔头进行分类;再让学生想想,在饭堂吃饭后洗的饭碗与汤匙的摆放,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虽然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还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步: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同类项的概念,我首先出一些单项式,其中也有一些单项式是有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让学生把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找出其相同点:含有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我就告诉学生这样的项就叫做同类项,否则,不是。

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同类项的例子,明确强调要成为同类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所含字母要相同;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要相同。

所以在举同类项的例子的时候,只要让学生把系数改变,字母部分不变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很快的明白了同类项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地举出同类项的例子。

第三步:在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后,然后提出问题在多项式3x2-24-4x-2+3+5x2-54+2x中。

1、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2、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特别强调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学生往往会不注意)为什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着乐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巩固了同类项的概念,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步:去括号的法则和注意的事项。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五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五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五篇)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篇一:《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运算中的第二节内容。

教材的安排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

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

这部分课,我按照“ 学习目标——预习指导——展示提升——当堂检测” 这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大胆尝试,找出规律,进行应用。

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但讲完以后却发现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教学的整个过程做出一些回顾和思考。

学习目标的问题,我觉得设计的还是很好的。

就要学生去读,总结目标内容重点,让学生得到数学问题。

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很有用的。

从上课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们是很感兴趣的。

这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指导自学的环节,我要排学生依据导学案自学引导学生很自然地就过度到新知识上了。

其实整式的加减本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问题(即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的过程),只是需要让学生知道前面所学的就已经是整式的加减了,只不过没有明确的讲罢了。

所以这一个环节还是做的较好的。

对于去括号法则的记忆,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

只要把知识点记起来,长久不忘。

对于整式的教学就轻松多了。

因此,在展示提升中,我重点是让学生较好的记住法则,论依据法则去解决问题,学生的疑惑被一点点的解决了。

并能在当堂检测中反应出学习的效果。

总之,这样的课,总体上是还可以的,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学生练习的量小,时间太紧,来不及深化与拓展,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发散。

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太长,老师指导的时间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2整式的加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2整式的加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2 整式的加减2.2 整式的加减(2)教学内容整式的加减(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能运用运算律探讨去括号法那么,而且利用去括号法那么将整式化简.2.进程与方式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觉去括号时的符号转变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那么,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去括号法那么,准确应用法那么将整式化简.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3.关键:准确明白得去括号法那么.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新授利用归并同类项能够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如何化简呢?此刻咱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若是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刻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派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派律,能够去括号,归并同类项,得: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咱们明白,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第一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份变形别离为:+120(t-0.5)=+120t-60 ③-120(t-0.5)=-120+60 ④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觉去括号时符号转变的规律吗?思路点拨:鼓舞学生通过观看,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去括号法那么,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现:若是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先的符号相同;若是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先的符号相反.专门地,+(x-3)与-(x-3)能够别离看做1与-1别离乘(x-3).利用分派律,能够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明白得,去括号应付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那么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二、范例学习例1.化简以下各式:(1)8a+2b+(5a-b);(2)(5a-3b)-3(a2-2b).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一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先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避免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进程按讲义,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例2.两船从同一口岸同时动身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现例2,学生试探、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思路点拨:依照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动身反向而行,因此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解答进程按讲义.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避免犯错,能够先用分派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三、巩固练习1.讲义第68页练习一、2题.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5xy2]思路点拨:一样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四、课堂小结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经常使用方式,去括号时,专门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能够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那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五、作业布置1.讲义第71页习题2.2第二、3、五、8题.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2.2 整式的加减(2)教学内容整式的加减(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能运用运算律探讨去括号法那么,而且利用去括号法那么将整式化简.2.进程与方式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觉去括号时的符号转变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那么,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去括号法那么,准确应用法那么将整式化简.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3.关键:准确明白得去括号法那么.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新授利用归并同类项能够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如何化简呢?此刻咱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若是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刻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派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派律,能够去括号,归并同类项,得: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咱们明白,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第一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份变形别离为:+120(t-0.5)=+120t-60 ③-120(t-0.5)=-120+60 ④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觉去括号时符号转变的规律吗?思路点拨:鼓舞学生通过观看,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去括号法那么,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现:若是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先的符号相同;若是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先的符号相反.专门地,+(x-3)与-(x-3)能够别离看做1与-1别离乘(x-3).利用分派律,能够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明白得,去括号应付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那么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二、范例学习例1.化简以下各式:(1)8a+2b+(5a-b);(2)(5a-3b)-3(a2-2b).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一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先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避免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进程按讲义,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例2.两船从同一口岸同时动身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现例2,学生试探、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思路点拨:依照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动身反向而行,因此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解答进程按讲义.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避免犯错,能够先用分派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三、巩固练习1.讲义第68页练习一、2题.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5xy2]思路点拨:一样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四、课堂小结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经常使用方式,去括号时,专门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能够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那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五、作业布置1.讲义第71页习题2.2第二、3、五、8题.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2.2 整式的加减(2)教学内容整式的加减(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能运用运算律探讨去括号法那么,而且利用去括号法那么将整式化简.2.进程与方式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觉去括号时的符号转变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那么,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去括号法那么,准确应用法那么将整式化简.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3.关键:准确明白得去括号法那么.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新授利用归并同类项能够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如何化简呢?此刻咱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若是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刻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派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派律,能够去括号,归并同类项,得: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咱们明白,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第一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份变形别离为:+120(t-0.5)=+120t-60 ③-120(t-0.5)=-120+60 ④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觉去括号时符号转变的规律吗?思路点拨:鼓舞学生通过观看,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去括号法那么,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现:若是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先的符号相同;若是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先的符号相反.专门地,+(x-3)与-(x-3)能够别离看做1与-1别离乘(x-3).利用分派律,能够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明白得,去括号应付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那么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二、范例学习例1.化简以下各式:(1)8a+2b+(5a-b);(2)(5a-3b)-3(a2-2b).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一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先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避免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进程按讲义,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例2.两船从同一口岸同时动身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现例2,学生试探、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思路点拨:依照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动身反向而行,因此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解答进程按讲义.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避免犯错,能够先用分派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三、巩固练习1.讲义第68页练习一、2题.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5xy2]思路点拨:一样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四、课堂小结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经常使用方式,去括号时,专门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能够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那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五、作业布置1.讲义第71页习题2.2第二、3、五、8题.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2.2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2.2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的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第一节中,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一、课前—情景导入从生活情景入手,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然后利用课件把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来引导数学的分类。

从而推到出同类项。

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生活中的分类思想衍射到数学上的分类。

是学生认识到现实的生活中蕴藏的大量的数学信息。

而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热情。

二、课中—小组合作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数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在全班合作交流。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地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寻找怎样的项才可以合并,为学生探索指明了方向,让学生思维碰撞中积极主动学习。

体验了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同类项的概念。

由于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久少了,因为自主探索需要一定的基础,原来差的知识基础成为他们参与课堂探索的障碍,由于有了团队的合作,他们就有了互助的形式,可以通过学生帮助学生的方式,排除障碍。

并且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关系融洽,通过这种方式更有效的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课后—寻找不足1、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讨论、小组比赛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比较活跃。

但导致在后面的教学中时间不是很够用。

2、由于时间分配不是十分合理,使后面的内容先化简再求值部分练习不够到位,对于合并同类项并求值的内容没有进一步的练习。

初中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初中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张叶强
《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的第二节内容。

此节内容我依旧采用了先预习新知,后进行新的内容的教学模式。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问题,我觉得设计的还是很好的。

就用学生去小卖部买东西为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周围,或者说数学是很有用的。

从上课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们是很感兴趣的。

这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作用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是收到了这样的效果的。

对于探究新知的环节,由前面的问题很自然就过度到新知识上了。

其实整式的加减本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问题(即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的过程),或者说本身是没有什么新的内容的,只是需要让学生知道前面所学的就已经是整式的加减了,只不过没有明确的讲罢了。

所以这一个环节还是做的很好的。

对于去括号法则的幽默记忆,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

运用谐音的方法把知识点记起来,长久不忘。

这是一种方法,不仅仅是学数学,其他学科也同样如此。

通过此举不仅仅是可以学好数学,同时还可以学好其他科目,我本人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对于例题的教学,故意设置了需要让学生列式这一步,目的是增加一定的难度,好让学生感觉到有一定的挑战性,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

在合作探究中,个别学生只注重看“热闹”,不注重合作探究的实质性内容应及时引导,加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总之,这一节内容,总体上是还可以的,但所具有的瑕疵,却一定不能忘记。

牢记失误,刻苦拼搏,努力奋斗!。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过程中,我认为需要进行如下的教学反思:
1. 引入阶段:在引入整式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整式的含义和作用。

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超市购物时,将购买的商品价格都写成整式的形式,进而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2. 知识点讲解:在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时,可以通过多个例子来说明每一步的操作过程,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了解整式的同类项概念,以帮助他们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作出正确的对应。

3. 解题示范:在解题示范环节,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来进行演示,并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在示范过程中,要耐心地与学生互动,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 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布置练习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 检查与总结:在检查学生练习题的结果时,可以选择几道典型题目进行板书,让学生上台讲解解答过程,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并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

同时,在总结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总的来说,教学《整式的加减》需要通过生活化的引入、讲解知识点、解题示范、课堂练习和检查与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同时重要的是,要耐心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发表意见,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通用8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通用8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通用8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很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1)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知识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

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

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的探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并利用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课堂上运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数学的乐趣。

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习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5篇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5篇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5篇整式加减教学反思篇1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专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加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好许多。

以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把课备好,多备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在快乐中学习的乐园。

1、在教学中我实行了分组商量、小组竞赛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比较活跃。

在后面的教学中感觉时间不是很够用,但是又想完本钱节课的内容,就有点急于求成了,这是在教学中感觉不如意的地方,因为在新课引入时占用了不少时间,虽然学生可以对同类项的合并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由于时间安排不是十分合理,使后面的内容先化简再求值部分练习不够到位,对于合并同类项并求值的内容没有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有些问题还需要在下一节课进一步的加强。

2、在教学中,有时尽管我始终在努力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旧留下一些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学问的学习不应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机械的仿照,而是应当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

我应当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受学问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问,把握必要的技能。

坚决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念。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篇2刚上完好式的加减,觉得预备了很久,但讲完后发觉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我就教学过程做一点回顾和思索。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还很好的,用学生去小卖部买东西为例,让生体会到数学在你的四周。

对于探究新知环节,有前面的问题自然过渡到新课上了。

其整式加减本质就是合并同类项。

通过实践,在对教材的整合中,削去枝叶,使学生轻装上战,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习,让学生在主干学问的循环学习中不断充实学问体系、完善学问结构,形成能力。

2023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2023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2023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2023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整式的加减》是七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上这一单元之前,我就心有余悸,也是同样的教材,在去年我教这个单元时,学生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至始至终是似懂非懂,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说是只是表面上的懂了,可实际上他们是只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遇到有难度的,就变成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我就一直在想怎样上好这个单元的课程。

一、万事开头难!在上第一课时时,我就注重落实,真正让学生把知识落到是实处,第一课时的知识不是很难,我在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首先学会列出简单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通过看书理解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并能举出一些单项式的例子,并且说出其系数和系数。

交给学生判断的方法,在学生都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我把一些注意事项交代清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判断单项式的能力。

二、多项式的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次数,以及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的系数,尤其是系数是负数的时候,让学生注意区分。

三、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同类项的概念,我首先让学生把很多的单项式进行区分,让学生把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并观察其特点,找出其相同点:含有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我告诉学生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同类项的例子,再让学生对一些项进行区分,明确几个项要成为同类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不仅要所含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相同,所以在举同类项的例子的时候,只要让学生把系数改变,字母部分不变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很快的明白了同类项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地举出同类项的例子。

2023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2整式的加减,是华东师范版第三章最后一节的内容,其本质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即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中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一、引言整式的加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方法对于进一步学习代数和解方程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整式的加减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对整式的加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明确整式的加减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不深,只是单纯地进行运算,缺乏对整式的加减的实际应用的认识。

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简单,只注重基本的整式的加减运算,缺乏拓展和应用的内容。

学生对于整式的加减的运算规则和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灵便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示范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探索的环节。

学生的参预度不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效果的降低。

4. 教学评价不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依靠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开始前,应明确整式的加减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整式的加减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整式的加减运算,还应加入实际问题的拓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整式的加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通过举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提高学生对整式的加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索和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参预度,提高教学效果。

4.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了作业和考试成绩,还应加入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学习笔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整式的加减篇一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一《整式的加减》是全日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解方程、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我主要是从我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出发。

第一步: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将各种粉笔头混合在一起,要求学生从中挑出红色、黄色、白色的粉笔头进行分类;再让学生想想,在饭堂吃饭后洗的饭碗与汤匙的摆放,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虽然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还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步: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同类项的概念,我首先出一些单项式,其中也有一些单项式是有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让学生把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找出其相同点:含有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我就告诉学生这样的项就叫做同类项,否则,不是。

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同类项的例子,明确强调要成为同类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所含字母要相同;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要相同。

所以在举同类项的例子的时候,只要让学生把系数改变,字母部分不变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很快的明白了同类项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地举出同类项的例子。

第三步:在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后,然后提出问题在多项式3x2-2y4-4xy-2+3+5x2-5y4+2xy中。

1、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2、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特别强调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学生往往会不注意)为什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着乐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巩固了同类项的概念,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蒲河九年制学校唐志康《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的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第一节中,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本节课我的成功之处是: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

从而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热情。

2、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a+a+a=3a,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习,然后归纳出同类项的定义。

课前安排有模仿性及代表性的练习,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

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3、对于合并同类项: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

所以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个重点就容易了。

4、通过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学习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的效果明显好很多。

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讨论、小组比赛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比较活跃。

但导致在后面的教学中时间不是很够用。

2、由于时间分配不是十分合理,使后面的内容先化简再求值部分练习不够到位,对于合并同类项并求值的内容没有进一步的练习。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机械的模仿,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我应该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

坚定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1《整式的加减》是全日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解方程、解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我主要是从我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出发。

第一步: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将各种粉笔头混合在一起,要求学生从中挑出红色、黄色、白色的粉笔头进行分类;再让学生想想,在饭堂吃饭后洗的饭碗与汤匙的摆放,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虽然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还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步: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同类项的概念,我首先出一些单项式,其中也有一些单项式是有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让学生把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找出其相同点:含有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我就告诉学生这样的项就叫做同类项,否则,不是。

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同类项的例子,明确强调要成为同类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所含字母要相同;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要相同。

所以在举同类项的例子的时候,只要让学生把系数改变,字母部分不变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很快的明白了同类项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地举出同类项的例子。

第三步:在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后,然后提出问题“在多项式3x2—2y4—4xy—2+3+5x2—5y4+2xy中。

1、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2、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特别强调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学生往往会不注意)为什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着乐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巩固了同类项的概念,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打印版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材中首先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

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的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数到代数的进步。

我在《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中尝试了“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系统整理学习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

课前,我再次要求学生去观察家里衣服的摆放,课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的好处。

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就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分类思想,为“合并同类项”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活动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提出问题“多项式-3+5xy+2xy+5中。

①这个多项式中有哪些项?②各项的系数又是多少?③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然后安排了小组活动。

这样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学困生的关注
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

再加上是学过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你问我答的游戏为学困生创造了切实参与学习的机会,有意地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组对,先让他们提问,然后倾听他人的回答,从中让他们能逐步学会表达知识,然后再把回答的次序倒过来。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多鼓励,排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果他们的学习每天都能得到及时的辅导,将减少学生的两极分化。

这种做法体现了人人获得数学知识思想。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活动时间的掌控上,活动的时间过长,以致后面的教学实践不足,预计的内容没有完成;评价的方式有些单一等。

因此,今后应注意:
1.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2.要最大程度的相信学生,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3、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初中-数学-打印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