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冻疮分型辨治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一、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辩证是中医辩证最基本方法。
通过四诊获得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盈亏、病邪的盛衰、疾病的浅深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种证候。
(一)表证证候特点:病位浅、病程短、起病急。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等。
常见疾病:如风寒或风热所致的荨麻疹。
(二)里证特点:病位深达脏腑,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神昏、谵语、尿赤、便结、舌经苔黄、脉洪而数。
常见疾病:如皮肤疖、痈等化脓感染性皮肤病,未经及时治疗,热毒传入营血。
(三)寒证证候特点:是感受寒邪可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沉。
皮肤损害常表现为色淡白或青紫,温度偏低,或有疼痛,得暖则缓。
常见疾病:如冻疮、肢端动脉痉挛病。
(四)热证证候特点:是感受热邪或机体的功能亢盛,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冷饮,面红耳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皮肤损常表现为色鲜红,欣热,肿胀,或脓疱、瘀斑。
常见疾病:如丹毒、败血症出现的皮肤紫癜。
(五)虚证证候特点:是正气虚弱不足。
临床表现:由于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故表现各有特点。
一般常见的为精神萎靡,面色胱白,身倦无力,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或不禁,舌质淡,舌面光滑无苔,脉细弱。
常见疾病:如瘰疬性皮肤结核、系统硬皮病,系统红斑性狼疮。
(六)实证证候特点:是邪气亢盛有余。
临床表现:包括气滞、血瘀、痰饮、虫积等,因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刍议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冻疮
本组病案 ,依据卫生部制 定的 《 中医新药 临床研
究 指 导原 则 》 中 胃脘 痫 的有 关 章 节 , 制 定 临 床 证 候 疗
刍议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冻疮
牵 佳
(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二 临床 医学 院 5 0 0 广 1 45)
【 关键 词 】 中 医 临 床
冻疮
治 疗 经 验
效 评 定 标 准 。 愈 : 症 与 次 症 全部 消 失 , 治 主 占本 组 8 % 5: 显 效 :主 症 与 次 症 均 有 明显 改 善 , 或 个 别 主 症 轻 度 改
善,但其他症状 全部消失 ,占本组 6 :有效:主症 、 %
次 症 均 有 改 善 , 或 主 症 未 有 改 善 ,但 次 症 全 部 消 失 , 占本 组 5 : 无 效 :主 症 、 次症 均 无 改 善 , 占本 组 4 。 % %
煎服后,药渣夜复煎温服 ,日 1 。小孩等不愿服药 剂
者 可 外 用 , 当 归 四逆 汤 原 方 用 量 加 倍 , 麻 黄 用 1 g 5、
不 当 ,感 受 风 寒 湿 邪 以 致 犯病 。 久 者 瘀 久 化 热 ,热 胜
肉腐则死形损 。所谓 “ 寒伤皮 毛则腠 理闭密,阳气怫
郁不能通 畅而为热也 ” 但根本是人体阳气虚弱, 。 腠理
中图分 类号 :R 4 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2— 6 7 20 )0 —o 5 — 2 7 8 0 7( 0 8 5 09 0
古语云 “ 夫禀天应地而生 ,得 阴阳五行之全 ,历
祖父认 为去年冻疮患 者显著增多原因有二,首先 外 因,“ 以天地 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 天之六气 ” 人 ”“
冻疮的辨证论治
冻疮的辨证论治冻疮的辨证论治冻疮的治疗分未溃期和破溃期两个阶段治疗。
冻疮未溃期,红斑水肿,或红肿结节,晚上入睡时进入热被窝,往往伴有瘙痒感。
冻疮已溃,则糜烂疼痛,甚至感染化脓。
一、冻疮未溃期的治疗色红属热,热微则痒,冻疮红肿,虽然是寒冷所致,但寒包热郁,郁寒化热同时并存,只是寒重热微,气滞血瘀。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消肿,也可稍佐清热凉血之药,而收“凉水缓冻梨”之效,如赤芍、芒硝、冰片。
冻疮未溃期的治疗方法,一是熏洗浸泡热熨法:方选“冻疮外洗方”、“桂防汤”或“甘草芫花汤”;二是药酒药摩法,用手指蘸药酒按揉患处,方选“桂苏酒”、“当归酊”、“桂枝二乌酊”或“红灵酒”、“芫花红花酒”;三是药膏药摩法,外搽药膏用手按揉患处,方选“特效冻疮膏”。
1、桂苏酒(《现代皮肤病治疗学》)桂枝、苏木各100克,细辛、艾叶、当归、生姜、花椒各60克,辣椒(朝天椒)6枚,樟脑30克,75%酒精或白酒3000毫升浸泡备用。
用时蘸药酒按揉患处,每天用药3~4次,每次10~15分钟。
本方验之临床,一般5~7天愈,但色泽太红,用药后肤色暂时不美观。
因为苏木色泽太红,可以将苏木换成红花,或者苏木用量减半,并加红花50克,可以改善肤色。
2、当归酊(《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当归、红花、炒王不留行各50克,干姜、桂枝各30克,细辛、樟脑、冰片各10克,酒精或白酒浸泡备用。
用时蘸药酒按揉患处,每天用药3~4次,每次10~15分钟。
本方验之临床,一般3~5天见效,7~10天肿消痒止而愈。
3、桂枝二乌酊(《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生川乌、生草乌、桂枝各50克,芒硝40克,细辛、红花各20克,樟脑15克,酒精或白酒1000毫升浸泡备用。
用时蘸药酒按揉患处,每天用药3~4次,每次10~15分钟。
4、红灵酒(家传方)本方由当归、红花、花椒、肉桂、干姜、细辛、赤芍、马钱子、木鳖子、苏合香、安息香、樟脑、冰片等18味药组成,白酒浸泡备用。
用时蘸药酒按揉患处,有温经散寒、活血消肿、止痛止痒之功,一般3天内肿消而愈,疗效比上述诸药酒更为快捷。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
中医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归纳、辨识人体状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前不久,在黑龙江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首届主任委员杨素清教授如是说。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杨素清教授指出,大多数皮肤病的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是相对应的,如“瘾疹”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风热疮”相当于“玫瑰糠疹”,而有些病并没有相应的对应病名,有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有人认为中医的辨病大体相当于西医的诊断。
有了疾病的明确诊断,才能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预后。
但中医认为相同的疾病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和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临床的证型也不相同。
一般是先辨病后辨证。
辨病的过程往往与鉴别诊断分不开,通过询问病史、诱发因素、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等加以确定。
明确了疾病的诊断,就要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伴随症状,进行辨证分析,辨证施治。
比如湿疹,诊断时要看其发病部位是否对称、皮损特点是否呈多形性和渗出倾向,是否伴有瘙痒等。
然后根据病程、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确定其辨证分型,进而确定治则。
如急性期多以“湿热证”为主,亚急性期多以“脾虚湿盛证”为主,慢性期则多以“血虚风燥证”为主,但因个体差异,有些患者伴有阳虚症状,临床故采用温法,以“温阳健脾除湿”为主。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原则“同病异治”是指表现相同的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化、正邪消长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
杨素清教授说,“异病同治”指的是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治则。
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
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取决于病证,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
治疗皮肤冻疮60例疗效观察
3 7 本 组老 年肺 结核 患 者肝 损 害发 生率 明显 高 于 中青年 . 组, 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 , 易产生积蓄 ; 老年 人体 内水 分和肌 肉成分减少 , 药物的不 良反应相 应增 多 ; 老年 肺结 核合并 症 多, 常同时多种药物治疗 , 这更加重 了肝脏 的负担 。因此 , 老 年肺 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应适 当减量 , 注意保肝并 要注 意抗结 核药与其他药物 的相互 影响 。
老年人抵抗力 弱 , 免疫力低下 , 合并症 多等因素 的影响 j使 ,
老年肺结 核容易复发 ; 年人 不愿 接受 正规 化疗 , 转后 自 老 好 行停药 , 造成多次复治 , 使部分患者成 为难治病 例 ; 分涂 阳 部
率高 的患 者 成 为慢 性 排 菌 者 。因此 对 老 年 肺 结 核 患者 要
[ ] 邓云峰. 2 分枝杆菌基 因分型技术 在结核病 监测 中的应用价 值
山 东 大 学 ,0 7:0 —0 . 2 0 1213
张等疾病 。
36 本组 老年肺 结核患 者复 治率 明显 高于 中青年组 , . 由于
治疗皮肤 冻疮 6 0例 疗 效 观 察
李君 李伟 平
选择患 皮肤冻疮者 6 O例 , 随机分为
对 照 组 的 8 . % ( 0 0 1 。结 论 9 O P< .0 ) 自制 蛋 黄 油 治 疗 皮 肤 冻 疮 效 果 满 意 。
【 关键词 】 皮肤冻疮 ; 自制蛋黄油 皮肤冻疮是 由于持 续性 低温 、 潮湿侵 袭所 致 的损 伤 , 人 体 产热少 , 热多 , 散 机体 热量 不足 , 血管持 续性 收缩 , 起 使 引
参 考 文 献
[ ] 任 涛 . p D 防 治 结核 病 的实 验 研究 . 旦 大学 ,04,9 1 C GO N 复 20 9 .
火针治疗冻疮56例
且 每次 治疗 的针 数少 , 痛苦 少 , 改善 了传 统针灸 就诊 次 数多 、 患者 依从 性 差 的缺 点 , 者 的接受 度 更 高 , 患 更符 合现 代人 快速 高效 的生 活 节奏 。
参 考 文 献
4 典 型病 例
驴 、 护
三阴经交会穴, 手太阳小肠经之募穴, 有强壮阳气之作
火针刺 中脘 、 关元 可 达益气 温经散 寒 , 活血通 络壮 阳之 效, 使冻疮痊愈。
( 收稿 日期 : 0 -4 2 ) 2 80 -2 0
、驴 、 护
中脘 、 分 、 临泣 、 水 足 百会 、 天枢 、 胃俞 。两 组 穴 位 交 替进行 穴 位埋线 治疗 。
内禁 止 洗 浴 , 以免 感 染 。针 刺 前 应 嘱 患 者 排 净 小 便 。治 疗 期
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机理 尚不 十分 清楚 , 可能与皮肤血 管 冷的过敏 有关 , 可能 与植 物神 经 功能 紊乱 及 遗传 有 也
中 医 学认 为 本 病 与 先 天 禀 赋 不 足 , 气 虚 弱 有 关 , 要 元 主
2 0 ,2 2 9 0 2 2 ( ):5—9 . 6
穴位 埋线是 针 灸 的改 良与 延 伸 一 , 集 多 种 方 它
法、 多种效 应于一 体 。本法 于 6 代始 已广 泛应 用 0年 于 临床 。肠 线作 为 一 种 异体 蛋 白 , 在体 内需 留一 段 时 间才 被缓 慢 吸收 , 用这 一特 性 , 利 把羊 肠线 埋入 穴 位, 能较 长时 间刺 激 穴位使 之 持续发 挥效 应 , 从而 调 节 患者植 物 神 经 系 统 , 制 胃肠 运 动 , 少 胃酸 分 抑 减
经方:当归四逆汤(手脚寒冷,冻疮)
经⽅:当归四逆汤(⼿脚寒冷,冻疮)当归四逆汤【原⽂】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 芍药三两 细⾟三两 ⽢草⼆两(炙) 通草⼆两 ⼤枣⼆⼗五枚,擘(⼀法⼗⼆枚)右七味,以⽔⼋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三服。
【作者】张仲景【出⾃】《伤寒论》【伤寒】1、⼿⾜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姜汤。
【组成】⽢草细⾟桂枝⼤枣当归通草芍药【加减】1、如果有下痢,去通草;2、如果有便秘,通草多加⼀些,当归多⼀些。
服药后⼤便多⼀两次。
【应⽤】1、加护病房的危重病⼈,⼿脚冰冷,脉微细,需要⼤剂⽤当归四逆汤;2、当归四逆汤是去⾎虚造成的⾥寒;3、当归四逆汤专门治疗冻疮,是绝对、唯⼀处⽅;4、糖尿病病⼈最后要截肢,也⽤当归四逆汤。
只要是截肢,就想到当归四逆汤;5、⼥⼈⽩带,⼿脚是冷的;6、睾丸有疝⽓的时候(因为细⾟)(可⽤升⿇,什提阳⽓),⽤当归四逆汤;7、183 案例,左边⾝热。
左主⾎,右主⽓。
左寒,为⾎寒,⽤当归四逆汤⼊⾎分;若为右寒,⼊⽓分,⽤黄芪及建中汤类;双侧都寒,可⽤四逆汤;8、⽤当归四逆汤做加减,临床上的时候看我们⾎癌的病⼈,红斑性狼疮的病⼈,尿毒的病⼈,都可以⽤这个处⽅来解决;9、妇⼈⽉经不来,有寒结,⽤当归四逆汤加减。
【⽐较集锦】1、单纯⼼⼒不⾜造成之⼿脚冰冷⽤四逆汤,⾎虚⾎寒之四逆⽤当归四逆汤。
⽐较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2、桂枝汤加当归,通草,细⾟,名当归四逆汤,更加吴茱萸,⽣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姜汤。
【应⽤集锦】1、(1)左侧脐旁天枢⽳处挛急疼痛者,⼜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腹腰间聚结、⼿⾜冷、脉细⽆⼒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建中汤之腹证。
2、肠⼦下坠、疝⽓:当归四逆汤+升⿇升提阳⽓。
3、(1)雷诺⽒症:当归四逆汤加重剂量,趾头指甲青紫⾊如冰箱拿出来的。
西医当成免疫失调。
(2)雷诺⽒症:真武汤加加⽔蛭、蜈蚣、全蝎。
645—2治疗冻疮157例
e . h r p u i R d o o y S c n di i n N w Y r : t T e a e t c a i l g . e o d E t o . e o k E ve c e c u ih n o Ic 18 . 3- 3 i e i r S i n e P b1 i g C , n , 9 9 5 1- 5 s s 5
e .c ns ns o he er he mi f t e 19 S : ds o e us n p t r a or h 90
小的特点, 尤其对使用顺铂、 丝裂霉素副作用明显 的反应者宜
优先选用经基喜树碱。 参考文献
C ni a1 r c i e n a c r r a m n . e o k 1 i c p a t c i c n e t e t e t N w Y r : P e u r s ,1 9 . 59 1nm Pe s 90 9— 8
【 李 维礼 . 用 理 疗 学 [ . 京 :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7 ] 实 M 北 ]
1 990 41 . 4~ 41 . 5
【]张珍 ,王晓雄,李晖,等. 8 射颇热化疗对膀胱癌治疗作用
的研 究 … . 中华理疗 杂志 ,1 8 ,1 ,14 99 2 4. []赵彼得 ,王晓雄 ,徐 海英. 9 9 高颇透热合 并膀胱药物灌注治 疗膀 胱痛近期疗效观 察 … . 中华理疗杂志,1 8 ,7 0 94 ,2 3
.
[] 吴 阶平 . 尿 外 科 学 [] 济 南 : 山 东科 技 出版社 , 6 泌 M.
1 9 . 4—9 . 9 39 5
【】李鼎九,胡 自省 ,钟毓斌. 1 肿瘤热疗学 【】 郑州:郑 州大 J.
治手脚冻疮的几种妙招
治手脚冻疮的几种妙招仙人掌1.没有破溃: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
2.有破溃时:云南白药撒于冻疮溃烂处并包扎。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
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3)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4)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5)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
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
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
茄子用茄子的根、茎、叶熬水,30分钟,泡脚,每天一次,大概需要2周的时间,就可治愈。
辣椒用干辣椒煎水泡脚,每晚一次每次烫十五分钟左右,坚持一个星期以上会有效果;姜片用热水洗后,用姜片擦冻疮,连续几天就见效,平时穿鞋一定不要穿挤脚的,宽松点好!十滴水洗过手就涂,或者有时间就涂,没有次数限制,将药水涂在被冻伤的地方.橘皮(2种)1将适量鲜橘皮加入锅中煮沸后,趁热将患处放在蒸气上薰蒸,待药汁稍凉后,再将患处置于药液浸泡30分钟,每天1-2次,一般7天可以治愈。
2把柑橘皮用火烤焦,研成粉状,再用荤油拌匀,涂在患处。
萝卜把萝卜片烤热后,涂抹患处,每天2—5次碘酒、烈性酒用手摩擦患处,使皮肤变暖变柔,用温开水浸泡15分钟左右,选用碘酒、烈性酒、等的其中一种,用其涂抹患处。
大葱把大葱、大蒜和生姜共同捣制成泥状后,涂抹于患处.麦苗可以用一些麦苗,放在盆子里用热水煮一下,煮沸后用这些麦苗和水来慢慢的烫脚,边烫边用麦苗来搓脚.药物可以吃些补铁药或含铁丰富的食物。
也可以吃一些“金贵肾气丸”之类的补阳气的药物。
睡觉前用热水泡一下脚.温补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等,能增强人体的耐寒性。
为避免上火温补食物不能吃太多。
粥每天喝一碗粥,如百合粥、莲子粥、大枣粥、银耳粥等,也有调气血、定神之功。
要是谁还有什么新方法告诉我哦~。
中医辨证论治皮肤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案例二:湿疹的综合治疗
• 诊断:根据皮疹特点、发病部位及病史,诊断为湿疹。 • 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将湿疹分为湿热浸淫型、脾虚湿蕴型、血虚风燥型等证型。 • 治疗方案:针对湿热浸淫型湿疹,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止痒的中药内服,如龙胆泻肝汤加减;针对脾虚湿蕴型
湿疹,采用健脾除湿、养血润肤的中药内服,如除湿胃苓汤加减;针对血虚风燥型湿疹,采用养血润燥、祛风 止痒的中药内服,如当归饮子加减。同时配合中药外用洗剂或药膏涂抹患处,如黄连膏、青黛膏等。针灸治疗 可选用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
为热毒炽盛证。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了解患者饮食、睡眠、二便等生活情况。
举例:如银屑病患者,需询问家族史及发病诱因,了解皮疹形态、分布及伴随症状 等。
切诊
通过触摸皮肤病变部位,了解皮 损的硬度、温度、湿度等变化。
辨别皮肤病的虚实寒热及气血盛 衰。
举例:如硬皮病患者,可触及皮 肤变硬、僵硬如革,多伴有肢体 活动受限;若皮损处温度降低,
活血化瘀,通络止痒。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
注意事项
03
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可配合针
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瘀血消散。
05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中药熏洗法
1 2
原理
利用中药煎汤的热力和药力,对患处进行熏洗, 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 痒等目的。
治疗方法
疏风清热,凉血止痒。常 用方剂如消风散、银翘散 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湿热型皮肤病
症状表现
皮肤油腻,瘙痒难耐,伴有水疱 、糜烂、渗出等,舌红苔黄腻,
冻疮治疗偏方分析及进一步开发
冻疮治疗偏方分析及进一步开发【摘要】在北方农村冬天,当出现冻疮,有经验的人常常有茄梗熬水,并且效果很好。
目前对于茄子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甚少,而茄科植物在中药中占有特殊地位,龙葵等大多具有毒性,且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少却活性高。
所以在茄子中寻求治疗冻疮的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茄子生物碱冻疮莨菪碱【正文】在冬天,尤其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往往引起人们冻疮的发生,冻疮是寒冷季节的常见皮肤病,冻疮所致的瘙痒、疼痛以及漫长的病程和反复发作让人不甚苦恼,而在北方农村,常常通过折断的茄梗煮水,然后用煮得的水洗冻伤处,不到一周即好。
另外,有书籍记载用茄梗、蒜梗切碎煮水洗烫,有治冻疮红肿发痒之效,或用茄秧和辣椒煮水亦有其功效[1]。
有医书记载称茄棵,茄棵又名茄母,为茄科植物茄Solanum melongena L 的根及茎叶。
入药始载于《开宝本草》。
原植物参见“茄子”条。
其味辛、微苦、性凉,功能祛风通路、化痰、止血、敛疮[2]。
1冻疮研究进展冻疮指寒冷所致比较严重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
主要与环境温度、湿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南方较北方发病率高。
冻疮等非冻结性冻伤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发病时,手、足等患处灼痒、热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1. 1 基础研究1.1.1 病因冻疮形成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机体自身的功能状态,如皮肤血管对寒冷敏感度、自主神经功能、遗传因素;外因主要指环境温度、温度、防护措施等。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特别是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
此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鞋袜过紧、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3]。
1.1.2 发病机制寒冷引起冻疮的机制未明,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冻疮属于非冻结性冷伤,发生在冬季或早春气温较低、潮湿的地区,长江流域常见,好发于手足耳轮及鼻尖等处。
冻疮的常见症状与应对策略
严重程度:水 疱大小和数量 与冻疮的严重
程度有关
伴随症状:可 能出现皮肤红 肿、发热和刺
痛感
3
冻疮的应对策略
预防措施
穿戴手套、袜子等保暖衣 物
保持手部干燥,避免长时 间浸在水中
定期进行手部运动,促进 血液循环
避免使用热水烫手,以免 加重症状
轻度冻疮的处理
轻度冻疮的症 状:皮肤出现 小红点、肿胀、 瘙痒
汇报人:
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通常在温 度升高或受热后加剧,因此需 要注意保暖和避免过度刺激。
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的症状,需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 避免症状加重或引发其他并发
症。
皮肤瘙痒
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严重 时可影响睡眠
冻疮的常见症状之一是皮 肤瘙痒
瘙痒通常在温暖环境下加 剧,如热水澡后
瘙痒持续时间较长,可能 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重度冻疮的处理
快速复温:将冻疮部位 浸泡在40℃温水中,注 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
烫伤皮肤。
药物处理:涂抹冻疮膏 或消炎止痛药膏,缓解
疼痛和肿胀。
避免感染:保持冻疮部 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和摩擦,以免引起感染。
日常护理:加强保暖措 施,避免再次受冻;多 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
高皮肤耐寒能力。
THANK YOU
轻度冻疮的应 对策略:保持 皮肤干燥、避 免过度摩擦、 使用保湿霜、 温水浸泡
注意事项:避 免使用热水烫 洗、避免抓挠 患处
预防措施:加 强锻炼、提高 免疫力、注意 保暖
中度冻疮的处理
温水浸泡:用温水浸泡冻疮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涂抹药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患处
冻疮的常见症状与应 对策略
汇报人:
目录
臁疮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臁疮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文/祝玉娟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黑虎庙中心卫生院臁疮,俗称老烂腿,在中医学中被归类为“瘰疬”范畴,是一种由于大隐静脉曲张长期不治疗或误治,导致溃疡形成的疾病。
臁疮通常表现为患处皮肤溃烂、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臁疮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部疗法,旨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臁疮中医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川芎、红花、赤芍等,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清除瘀血、改善疮面血液循环,加速疮面愈合。
同时,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黄连、黄芩、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炎症。
此外,化脓生肌类药物如黄连、地黄、连翘等,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生肌生肤,加快溃疡愈合过程。
综合运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疮面愈合。
外部疗法外部疗法在中医外科治疗臁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中药活血化瘀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药熏洗是通过草药的温热性质深入渗透皮肤,激发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疼痛区域的新陈代谢。
草药如川芎和丹参在熏洗中发挥着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清除淤血、减轻炎症,从而缓解疼痛感。
这种方法通过温热的熏蒸液促进淤血排出,提高局部新陈代谢,为伤口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降低炎症水平,为整体康复提供支持。
中药外敷作为中医外科治疗的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臁疮淤血凝滞、肿块明显的情况。
当归、红花等草药在外敷过程中通过局部渗透发挥药物的作用,有助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其使用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减轻疼痛感,并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
中药热敷是中医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采用温热性草药如艾叶、薏苡仁。
这些草药在热敷过程中能够渗透皮肤,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淤血的吸收与排出,减轻疼痛和肿胀,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
热敷还能够舒缓疼痛感,提高组织代谢活动,为伤口的修复提供良好环境。
在使用中药热敷时,需要谨慎选择草药和热敷时间,以避免皮肤烫伤或过度刺激。
皮肤病的辨病与辩证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辨病与辩证现代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中医学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因此须内外合治,遵循整体观,以达到阴平阳秘。
中医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归纳、辨识人体状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1]1 辨证施治1.1局部辩证局部辨证指观察皮损形态特点,从中获得病理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治疗思路的辨证方式。
局部辨证主要辨析皮损类型、皮损形态、皮损分布特点、皮损部位、皮损色泽等等的临床意义:如水疱多湿、结节多为痰瘀、脓疱多为热毒;边界规则多为风湿热邪、边界不规则多属虫淫、皮损隆起正气充盛、皮损平塌正气不足;对称分布当从脏腑考虑、单侧分布多从经络考虑;皮损密集主毒热盛、皮损稀疏主正气虚;经络循行、十二皮部、脏腑各有所主部位、上部多风火、中部多气郁、下部多湿邪、偏于肢体伸侧属阳多热、偏于肢体屈侧属阴多湿;局限于一处多为湿、毒、痰、瘀;泛发于周身多为风、火、热邪。
皮损青黄赤白黑紫、深浅、明暗意义各不相同:红斑鲜艳、压之不褪色为血热,斑色紫暗为血瘀[2]等等。
1.2 整体辩证整体辨证的对象则是皮肤病发生的内外环境背景,即除去皮肤异常,其他系统异常状况的总和。
具体而言又包括以下内容:1.2.1 八纲辩证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其中阴阳二纲又可以总括其它六纲,即表、实、热为阳;里、虚、寒为阴。
八纲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总纲,能够概括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共性,掌握八纲辨证,就能将繁杂的临床表现,如疾病类别、深浅、性质以及邪正的盛衰,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指导临床。
(1)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如表证、热证、实证可概属于阳证的范畴。
临床上急性泛发全身,变化快和自觉痒痛明显的皮肤病,同时伴有发热、面红、烦躁、口干渴、大便干、小便黄;脉象浮、滑数者,如急性泛发性湿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进行期、药疹、急性荨麻疹等。
疮疡中医辨证论治汇总
一.疮疡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是外科范围中最常见的疾病。
临床有一般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两种,一般性感染有痈、疖、疔、发、有头疽等;特异性感染有流痰、烂疔、疫疔等。
疮疡的临床特点,在肿疡阶段一般以红、肿、热、痛为主,在溃疡阶段则多以溃腐流脓及机体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功能障碍及全身中毒症状。
痈痈是指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但不同于西医所称的“痈”。
痈有内外之分,内痈生于脏腑,外痈生于体表,两者虽同属“痈”,但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辨证论治和护理也不同,本节仅叙述外痈。
痈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结块范围直径多在6~9cm,有红肿热痛,易起、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和内陷。
西医学中的体表浅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疾病,均可参照本病症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湿热火毒内生,或外伤邪毒导致经络阻隔,营卫不和,气血凝滞所致。
热毒蕴结,故患部赤热。
热毒较盛,腐血烂肉乃成脓。
气血虚弱之体,因毒滞难化,不易透毒外出,常致病情加重。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本病有许多名称,如颈痈、腋痈、脐痈胯腹痈、委中痈等,但多数性质、诊治护理原则基本相同。
根据所兼邪毒的差异,辨证有所侧重。
一般地说,发于头面部者,常夹风温和风热;发于下肢者,多夹有湿火和湿热;发于中部者,多夹有气郁或火郁。
(二)辨证分型1.风热毒盛(初期)证候表现:初起时皮肉间突然肿胀,表皮灼红,疼痛,逐渐高肿,可见发热、头痛等热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法则:祛风清热,行气活血。
(治疗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加减)2.湿热火毒(成脓期)证候表现:患处肿热高突,痛如鸡啄,纳呆口苦,壮热不退。
若局部中软应指,示脓以形成,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护治法则:清热活血,托毒透脓。
(治疗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外治宜切开排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冻疮分型辨治
*导读:冻疮是冬季最常见的皮肤病。
中医认为本病系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手背、足背、耳廓、面颊……
冻疮是冬季最常见的皮肤病。
中医认为本病系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手背、足背、耳廓、面颊等部位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
妇女、儿童和老人常受累。
每年冬季发病,天暖后自愈,病程迁延。
中医在治疗冻疮的过程中,除了保暖外,通过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疗效好。
一般将其辨证分为寒凝血瘀型、寒湿郁阻型、寒凝化热型、气虚血瘀型四型。
寒凝血瘀型
症见局部麻痹感,肤色青紫或暗红,肿胀结块或有水泡,灼痛、发痒,边界不清,外表紧张有光泽,压之褪色,四末不温,形寒畏冷。
舌质紫,苔白,脉沉或沉细。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选当归四逆汤合桂枝汤加减:当归18克,党参18克,干姜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姜黄10克,细辛6克,桂枝20克,吴茱萸10克,鸡血藤12克,通草6克,白芥子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
外用冬瓜皮、茄秧各30克,艾叶15克,桂皮10克。
上药煎沸20分钟,先热熏患处,温度30~40℃,
热敷患处。
寒湿郁阻型
冻疮的重证病人,症见皮损紫红漫肿。
外表可见水疱或血疱,破裂后外表糜烂,渗出,溃疡,形寒肢冷,面色无华。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弱。
治法:温散寒湿,补气活血。
方药用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加减:当归3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细辛5克,木通12克,吴茱萸10克,生姜1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茜草10克,红花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
寒凝化热型
症见冻伤后局部坏死,疮面溃烂流脓,四周红肿色暗,疼痛加重,伴有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选四妙勇安汤加减:金银花30克,玄参20克,当归15克,甘草12克。
水煎服,日1剂。
热盛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气血虚加黄芪20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5克。
外用复方当归软膏:当归浸膏10克,血竭10克,冰硼、桉油各2克,鱼肝油15克,凡士林、羊毛脂各30克,取当归浸膏、桉油、鱼肝油、凡士林、羊毛脂置容器中,水浴加热熔动,冷凝前加血竭、冰硼搅动,用温水将患处洗净后涂药。
气虚血瘀型
症见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疮面不敛,疮周暗红,漫肿,麻木。
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祛瘀通
脉。
方选八珍汤合桂枝汤:人参、当归、桂枝各20克,白术、茯苓、地黄各15克,川芎、白芍各12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日1剂。
气虚甚者加黄芪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