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1) 儿行千里母担忧

合集下载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3)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2)教育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关心家人,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道理,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正确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3)运用想象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亲情价值观念。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儿行千里母担忧》。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

3. 学生诗歌创作模板或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简介诗人孟郊及其作品《游子吟》。

2. 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理解课文:(1)学生速读课文,简单描绘诗歌画面。

(2)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儿行千里”、“母担忧”等。

(2)学生结合诗句,阐述自己对亲情价值的理解。

5. 诗歌创作:(1)教师提供创作模板或纸张,鼓励学生创作一首以“亲情”为主题的诗歌。

(2)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评价:(1)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创作感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儿行万山母担忧》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儿行万山母担忧》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儿行万山母担忧》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儿行千里母担忧》及其背后的寓意。

2. 研究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寓意。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内容1. 课文研究:学生通过阅读《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古代文学作品,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2. 词汇掌握:学生研究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如"行千里"、"母担忧"等。

3.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情节和寓意,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4. 教师讲解:教师解读课文的背景和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学生"你们是否听说过《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个故事?它有什么寓意?"的方式,引入课堂主题。

2. 阅读课文: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

3.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并做简短的展示。

4. 教师讲解:教师解读课文的背景和寓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5. 阅读理解: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

6. 总结与延伸: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类似主题的其他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演讲展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展示方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教案标题:《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目标:1.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含义;2.通过阅读这个成语的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学习《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出处和含义;2.阅读《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故事;3.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特点;4.分析故事的主题和寓意;5.探讨与讨论家庭观念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课文《儿行千里母担忧》;2.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3.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儿子出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猜测和讨论;2.引出成语《儿行千里母担忧》,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并了解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步骤二:学习成语(10分钟)1.教师给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出处和含义,并解释成语的意思;2.学生跟读成语,并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尝试解释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步骤三:阅读故事(20分钟)1.教师分发课文《儿行千里母担忧》给学生,让学生默读一遍;2.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课文,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子;3.教师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拟真实情景,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的理解。

步骤四:分析故事(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2.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回答如下问题:a.故事中的妈妈是怎么担心儿子的?b.儿子为什么要离家出行?c.故事中的儿子有没有听妈妈的话?d.故事有什么寓意和启示?3.随机选择学生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步骤五:讨论家庭观念和亲情(20分钟)1.教师以“亲情和家庭观念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2.学生分组展开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同时也要倾听别人的观点;3.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亲情和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2.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对故事的分析和对家庭观念的讨论进行评价;3.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人教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人教版】
音乐学科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京剧的角色与表演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愿意亲近和了解京剧艺术,感受体验其博大精深,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2.能力:认识京剧的行当,感受京剧的表演艺术,学唱京剧经典唱段。
3.知识:了解京剧行当的特点,掌握京剧表演手段的有关知识
重点
学唱京剧名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难点
《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节奏和咬字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进行京胡演奏《苏三起解》
通过教师现场演奏吸引学生注意力,带动学生感受京剧的韵味,导入新课。
环节一了解京剧行当
做游戏:请四位同学戴面具,其他同学辨认行当,教师简要讲解
环节三感受京剧魅力
欣赏京剧集锦
使学生从视觉上整体把握京剧的角色与表演,感受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印象,了解京剧行当
环节二欣赏京剧艺术
学唱经典唱段
1.念:教师举例,并欣赏《李逵探母》片段,区分京白和韵白
2.唱:什么不同?
(提不:节奏、咬字等)
让学生吸取演唱与平时歌曲演唱的区别。
②教师演唱并教唱《甘洒热血写春秋》,从节奏、吐字和动作重点指导。
3.做:欣赏《秋江》片段,体会京剧“做”的出神入化。
4.打:观看《长坂坡》,让学生感受京剧中“打”的特点。
通过对比,区分京白和韵白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京剧演唱与歌曲演唱的不同;
教师现场演唱,以老师的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唱欲望;通过教师逐句教唱,让学生学会经典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利用多媒体播放京剧视频,使学生更直观了解京剧表演手段

人教版八下音乐 2.2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下音乐 2.2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案设计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认识京剧场面。

3、学习简单的京剧动作。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

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新授教学手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口传心授学习京剧的唱法。

3、知识与技能:(1)能够跟着伴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2)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分辨主要伴奏乐器的音色。

(3)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

教学重点: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唱腔,感受各个行当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2、师:京剧的行当有哪些?生:生行与旦行,男性称生行,女性称旦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些生角和旦角的辨析,对京剧产生想学习的欲望.3、师:京剧的四大表现手段是什么?生:(唱念做打)4、老师讲解京剧的场面;文场与武场分别说明文武场所应用的乐器。

文场: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

武场:板鼓,大罗,小罗,铙钹。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京剧场面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并且认识更多乐器。

二、学习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1、作品介绍《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念,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2、师生一起分析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节奏以及乐理知识:八分休止符,装饰音波音、倚音,三连音。

3、完整听录音《儿行千里母担忧》.4、在老师指导下做以下两条发声练习。

●波浪音:请学生坐好,身体保持正直,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的动作,用“yi”和“a”做母音进行练习。

●螺旋音:请学生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一起练习“yi”、“a”5、老师范唱前半段,请同学们注意听一听:有哪些字的发音与平时说话不一样呢?老师带领学生读歌词,注意读准标了拼音的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子行万里母忧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子行万里母忧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子行万里母忧心》精品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子行万里母忧心》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母亲的爱与关怀,并培养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珍惜之心。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和揣摩母亲的爱与关怀。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研究,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并培养对家庭的情感认同。

3. 学生能够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关心他人,感恩父母。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揣摩母亲的爱与关怀。

2. 学生对家庭的重要性和珍惜之心的培养。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文的阅读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母子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觉得母亲对子女有什么样的爱与关怀?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第二课时:母亲的爱与关怀1. 导入: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爱与关怀的理解和体验。

2.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母亲对子女的爱与关怀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揣摩母亲的情感。

第三课时:家庭的重要性1. 导入:通过讨论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2.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

第四课时: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1. 导入:通过讨论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关于如何孝敬父母的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引导。

教学评价在每个课时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肯定。

3. 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分享关于母爱和家庭的心情和故事。

2. 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对家庭重要性的理解和体会。

以上是本教案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您顺利进行教学。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3-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人教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3-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人教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部分
2、了解京剧中生和旦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了解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产生对京剧探究的愿望。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受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掌握京剧唱腔中字音与现实生活中的字音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教学难点】
通过《儿行千里母担忧》唱腔的学习,唱会尖团字、上口字的发音,老生唱腔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唱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引出京剧,听一段旦角,进而让学生了解生行和旦行
(二)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1、放音乐(问题:这段唱属于生行还是旦行?)
2、介绍剧情
3、教师范唱(问题:师唱的字音与我们现实说话的字音有什么不同?)
4、出示京剧唱词的字音
5、讲解唱词中的音
6、打着板完整的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7、逐句教唱,注意板后起唱,提示学生正确的发音和京剧的韵味
8、波浪音、螺旋音
9、随伴奏唱前半段
10、看视频范唱后半段请同学听一听,那些字与平时说话不同
11、学唱第二段
巩固应用
1、加动作唱,
2、延展学习武场“住头”
课堂小结。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古诗《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2)学会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理解父母的担忧与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内容。

(2)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领悟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学会珍惜亲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编写教学PPT,包括诗文、图片、音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信息。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儿行千里母担忧》。

(2)搜集有关亲情的故事或诗词,以便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音频播放古诗《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朗读版,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

(2)引导学生分享搜集到的亲情故事或诗词,为学习本诗营造氛围。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默读古诗,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儿行千里”、“母担忧”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句。

3. 感悟亲情(1)让学生谈谈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自己如何回报父母。

(2)讨论:为什么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父母的担忧与关爱。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场景。

(2)邀请学生上台朗读古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古诗《儿行千里母担忧》,掌握朗读节奏和韵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3. 搜集更多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诗词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亲情的程度。

初中音乐_《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京剧的知识,体验国粹的精华。

2.表演唱京剧选段《三家店》。

3.动作要求准确大方,表情要求眼神到位。

情感目标:1.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京剧的情感,教育学生积极弘扬国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字多音拖腔的演唱难点:了解京剧的数板,把握好咬字和唱腔。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京胡、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凡是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会听到那熟悉的皮黄之声,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国粹讲堂!2.创设京剧氛围引出京剧元素,回顾上节课内容。

(我们喜欢京剧,是因为我们从京剧的唱腔、念白、一招一式和华丽的妆容里能有一种美的享受,那种招人欢喜就像小小盔头一点红,浸透心中不舍情,有人说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另一种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针对于第二种人我们也进行了总结,问题最多的,一是听不懂,例如三级韵,举例子三个字“好好好”,明天放假好不好,大家一起说“好好好”,不但听起来更清晰,而且很易于理解;二是节奏慢,例如击鼓骂曹,大家可以为老师读秒“演唱”,18秒,弥衡就把过去现在未来,要干什么,心情怎么样传达清楚了,其实全世界最快的节奏也在京剧之中),所以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学习京剧的这场破冰之旅,寻着皮黄之音让我们一起来到三家店,看看这里秦琼的故事《儿行千里母担忧》!想不想听老师给你们表演一遍,那老师也有要求,希望同学们听完以后对故事和人物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次聆听)3.引出课题,进行提问(板书的书写)初步感受音乐。

让同学们自己逐步去发现故事背景,更能提高孩子的认识程度,二次聆听,直接感受和了解人物唱段。

二、新授(教唱与表演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1.学念学唱唱词(听觉敏感的孩子已经发现了,有些地方和我们平时的演唱不同,能说具体一些吗?)第二遍听老师朗诵,找出区别,学生自己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并改正第三遍正确念出唱词,将唱词中的重点字词在学唱中点出来再次欣赏谈感受回归学生本身2.学习唱谱,数板练习首先点出京剧的特殊拍式1/4拍西皮流水解释“板眼”引出本唱段的板式,学生自己说出来,属于“有板无眼”(板书)第二熟悉乐谱与旋律,解释演唱方法,分三段口传心授的讲解教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设计(1)儿行千里母担忧

1.教学设计(1)儿行千里母担忧

1.教学设计(1)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基本信息对应信息技术主题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开始时间00:00 结束时间40:00 学科音乐学段初中年级二案例名称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0月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要重视音乐实践和了解多元文化,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在歌曲聆听赏析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比重,积极引导学生在聆听分析与实践感受中国鼓乐特色,并建立对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在教学中贯穿使用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影音素材、图片素材等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多媒体系统、PowerPoint演示文稿、音响、视频资料、黑板课件所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初中音乐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中的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

本节是初中阶段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第一个单元,对学生了解、热爱传统戏曲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京剧起源于北京,并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生角是京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当,其中老生的唱腔更是深受人们喜爱。

老生的唱腔易于学唱、表演简单大气。

本节课通过对老生经典唱段的学唱,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京剧中老生行当的艺术魅力。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

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的路上所唱,及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二年级多数学生处于变声期,尤其男生唱高音难度比较大,而这个唱段的音域是从a-c2,符合学生的音域特点,男生女生都能够较轻松的演唱。

此外,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要想唱对味,首先要明确上口字和尖字的发音,其次要注意演唱中字的“归韵”,还要注意演唱中每一句的起唱。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主题思想,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儿行千里母担忧》2.歌曲学唱:旋律、歌词、情感表现3.音乐活动:讨论、分享、歌唱表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理解歌曲内涵,感受母爱。

2.教学难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表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提问: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2.歌曲欣赏教师介绍歌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表现。

学生跟随音乐,感受歌曲的情感变化,尝试理解歌词内涵。

3.歌曲学唱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情感表现。

学生分组学唱,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节奏、旋律。

学生集体演唱,教师点评,鼓励优秀表现。

4.音乐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体现了哪些传统美德?第二课时1.复习教师播放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2.歌曲学唱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学生分组学唱,教师逐一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3.歌曲表演学生分组排练,准备进行歌唱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演唱建议。

学生进行歌唱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5.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古诗。

2. 让学生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3. 让学生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母子之情。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2.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儿行千里母担忧》全文、重点字词解释、译文和相关的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引起学生对《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古诗,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并板书在黑板上。

3.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4. 背诵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要求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背诵《儿行千里母担忧》,并写一篇关于母子情的小作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2. 运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1. 让学生根据课本,自读《儿行千里母担忧》,理解诗意。

2.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分析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4. 让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子情的理解。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古诗,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2. 通过对古诗的深入学习,了解古代诗人对母爱的赞美和敬仰。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父母的爱,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熟练地背诵《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古诗。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感受母爱的伟大。

难点: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师对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和内涵。

2.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反复品读古诗,感受母爱的伟大。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译文、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古诗《儿行千里母担忧》,让学生齐读题目。

1.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2.1 学生自读古诗,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境和内涵,理解母爱的伟大。

3. 深入解析3.1 教师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2 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如“儿行千里”、“母担忧”等。

4. 欣赏品鉴4.1 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体会诗人对母爱的赞美。

4.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以示例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词。

5. 总结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畅谈对父母爱的理解。

6. 布置作业6.1 让学生背诵《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古诗。

6.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内容】1、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认识京剧场。

3、练习大锣住头锣鼓经。

【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

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2、参与并体验“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3、通过口传心授来掌握学习京剧唱腔的方法。

4、能够跟随伴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5、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听辨其主要乐器音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2、能够根据《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段唱腔的需要,唱会板眼速度、尖团字、上口字的发音、老生唱腔的基本韵味。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课前播放以《三家店》剧照为背景的京剧曲牌“万年欢”。

1、师: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担任的角色叫行当,下面我们来欣赏几段京剧唱腔,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这几段唱腔都是哪些行当?2、师生交流:生行(设计意图):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引导学生尽快熟悉课堂将要讲解的内容。

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1、内容简介:这是一出老生唱功戏,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个唱段,是秦琼在投店前想念母亲,想念朋友而唱。

这是一段“西皮流水”唱段,该唱段节奏鲜明,板头速度舒缓悠扬,唱腔跌宕起伏,铿锵悦耳,唱词富有人情味,体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

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2、播放范唱。

学生聆听,轻声跟唱,感受唱段的节奏旋律特点。

3、教师跟伴奏演唱。

4、跟琴演唱。

重点演唱后半段。

5、师生合作演唱。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古诗;(2)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通过古诗来感悟亲情,培养对家人的关爱之情;(3)学会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亲情,培养对家人的感恩之心;(2)培养对古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古诗;2.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3. 感悟亲情,培养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古诗的意境和情感;2. 学会通过古诗来感悟亲情;3. 学会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古诗的文本;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化内涵的解释;3. 准备朗读和表演的道具和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成语,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 朗读古诗:让学生朗读《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古诗,感受其韵律和意境;3. 解读古诗: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古诗的含义;4. 感悟亲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亲情,培养对家人的关爱之情;5. 表达感悟: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2. 对学生欣赏古诗韵律和意境的能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3. 对学生感悟亲情和关爱家人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4. 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行评价,看是否在小组讨论和表演中得到了体现。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经典京剧唱段的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唱段的唱法和表演技巧。

2. 艺术欣赏与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京剧唱腔的基础知识和唱法细节的把握。

2. 如何把握角色意识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首先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以及文化背景,让学生初步入门了解京剧艺术。

2. 欣赏一些经典的京剧唱段,让学生对声音、表演形式印象更加深刻。

二、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30分钟)1. 观看演示,理解唱腔、唱法、节奏等基础知识。

2. 以小组形式,分别模仿唱段的各个部分,并练习合唱。

注意要抓住唐装、发音、手势等表演技巧的要领。

3. 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创造属于自己的表演细节和特色。

三、角色情感剖析(20分钟)1. 分析唱段中角色的心理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2. 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实践演练,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形成长效机制(15分钟)1. 学生自主排练,组织汇报演出,让更多人欣赏和认识学生们的演出。

2. 鼓励学生通过视频或录音形式,持续改进自己的表演,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装、发音、手势等表演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2. 学生能够理解唱段中角色的情感,具备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和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表演氛围。

【教学延伸】1. 欣赏其他经典的京剧唱段,培养对京剧的兴趣和认知。

2. 继续学习京剧唱腔、唱法的细节和逐渐开始学习京剧舞蹈和表演等内容。

3. 参加京剧表演比赛等活动,增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唱歌祝你圣诞快乐教学反思2一、成功之处唱歌祝福已经成为圣诞节的传统活动之一,这种方式可以传递祝福、传递感情,能够增强人们对圣诞节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儿行千里母担忧》 唱歌综合课教学设计

《儿行千里母担忧》 唱歌综合课教学设计

《儿行千里母担忧》唱歌综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

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教学手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进一步掌握通过口传心授来学习京剧唱腔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能够跟伴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2、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听辨其主要伴奏乐器音色。

3、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跟伴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难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教学准备:有关乐曲的音像资料,钢琴或电子琴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以《三家店》剧照为背景的京剧曲牌【万年欢】。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

请欣赏几段京剧唱腔,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这几段唱腔分属于哪些行当。

二、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1、剧情以及人物介绍(1)《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的是秦琼自二贤庄回家途中,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争斗中,失手伤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人与亲朋好友所唱。

(2)秦琼,字叔宝。

唐初著名大将,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1)欣赏《儿行千里母担忧》,并注意:有哪些字的发音和平时说话不一样?试着把他们找出来。

(2)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将(ziang)身儿来至在大街(jia)口,尊一声(shen)过往宾朋(pong)听(tin)从头。

一不是响马与贼(ze)寇,二不是歹人(呐)把城(chen)偷。

杨林与我(nuo)来争(zen)(呐)斗,因此上发配到登(den)州。

舍不得太爷的恩情(cin)后,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实难舍街(jia)坊四邻与我(nuo)的好朋(pong)友,舍不得老娘(呃)白(bo)了头。

儿行千里母担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忙碌,家庭成员的分离也越来越常见。

其中,子女离开家去求学或工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这种情况下,母亲常常会担心和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和安全。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母亲的这种担忧,我们设计了这份教案。

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母亲的担忧和关心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 分享学生的个人经历。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离家求学或工作的经历,以及母亲的担忧和关心的表现。

2. 探讨母亲的担忧和关心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角度,了解母亲关心子女的动机和心情。

3. 分享母亲的期望和希望。

让学生了解母亲对子女的期望和希望,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期望和希望。

4.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问题,从而减轻母亲的担忧和压力。

教学方法:1. 讨论和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2.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母亲的角度和情感,增强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恩之情。

3.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引言和个人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课题:“儿行千里母担忧,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否能理解和感受母亲的担忧之情?”2. 分享个人经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离家求学或工作的经历,以及母亲的担忧和关心的表现。

鼓励学生用真实的生活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探讨母亲的担忧和关心的原因通过学生分享的个人经历,引发全体学生对母亲的担忧和关心的原因的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随后进行全体讨论,总结出母亲的担忧和关心主要源于对子女的爱和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开始时间00:00 结束时间40:00 学科音乐学段初中年级二案例名称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要重视音乐实践和了解多元文化,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在歌曲聆听赏析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比重,积极引导学生在聆听分析与实践感受中国鼓乐特色,并建立对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在教学中贯穿使用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影音素材、图片素材等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多媒体系统、PowerPoint演示文稿、音响、视频资料、黑板
课件所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初中音乐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中的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

本节是初中阶段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第一个单元,对学生了解、热爱传统戏曲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京剧起源于北京,并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生角是京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当,其中老生的唱腔更是深受人们喜爱。

老生的唱腔易于学唱、表演简单大气。

本节课通过对老生经典唱段的学唱,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京剧中老生行当的艺术魅力。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

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的路上所唱,及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多数学生处于变声期,尤其男生唱高音难度比较大,而这个唱段的音域是从a-c²,符合学生的音域特点,男生女生都能够较轻松的演唱。

此外,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要想唱对味,首先要明确上口字和尖字的发音,其次要注意演唱中字的“归韵”,还要注意
演唱中每一句的起唱。

所以“唱准字、唱对味、拍板眼”是学唱中的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老生行当的用嗓特点,加深对京剧老生行当的了解,并激发学习京剧的兴趣。

2.通过听——赏——唱,能够正确的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3.学习简单的京剧身段表演,尝试跟随伴奏有表现力的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重点:
正确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难点:
结合身段表演,声情并茂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
时间安

课前情景上课前播放:
《梨花颂》
学生伴随
歌曲走进
教室
为本节课
的学习创
设情境
导入一、聆听京剧片段,分辨行当(生
旦净丑)
片段一《猛听得金鼓响》
片段二《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片段三《当官难难当官》
片段四《驸马不必巧言讲》
二、出示课题:
《儿行千里母担忧》老生唱腔
结合已有
知识,听
音乐辨别
行当
将唱段出
处进行笔

巩固已有
知识
引出课题
播放教师
节选的视
频片段及
PPT 0’00”
-
5’00”
新课一、初步感受作品
1.剧情
《三家店》剧情介绍
2.人物介绍
唐初著名大将秦琼
3.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初步
感受生角的用嗓特点
4.老生行当
了解剧情
了解秦琼
老生行当
在演唱的
时候使用
真声。

了解老生
行当
为理解作
品、表现作
品做铺垫。

对作品整
体有一个
初步的认
识,了解老
生的用嗓
特点,为演
唱做铺垫。

播放教师
节选的视
频片段及
PPT
5’00”
-35’00”
二、学唱
1.欣赏:细听,找上口字和尖字
将、街、声、朋、听、贼、
城、我、争、登、情、白、
生、心、行、想、泪、日、
2.学唱练习
(1)分句学唱:
A唱准字
B唱对味
C拍板眼
(2)跟伴奏演唱
三、身段表演
1.学习老生行当的简单动作
2.提眉亮眼带动作演唱
3.分组为唱段设计符合剧情的简
单的身段表演并展示给大家找出这些
与平时读
音不同的
上口字和
尖字,并
加注拼
音、念准。

跟随老师
一句一句
进行练
习,注意:
唱准字、
唱对味、
拍板眼。

上口字发
音准确
注意字的
归韵
边唱边拍
边唱边
拍,跟着
伴奏有感
情的演唱
体验京剧
的身段表
演,感受
身段表演
京剧的唱
腔因字行
腔,字正才
能腔圆,上
口字的发
音准确与
否直接影
响学生的
学唱。

在唱
之前把读
音读准,为
下一步的
学习做铺
垫。

戏曲的学
唱讲究口
传心授,在
教授的过
程中,教师
要逐句教
唱,引导学
生唱准。

结合伴奏,
能正确演
唱《儿行千
里母担
忧》。

学习简单
的身段动
作,进一步
了解京剧
4.完整演唱
在演唱时加入自己为唱段设计的简单动作,提眉亮眼,声情并茂的进行演唱。

为作品带
来的不同
效果。

进一步表
现作品
的表演体
系——唱
念做打。

总结
京剧唱腔丰富多彩,流派纷
呈,这节课通过《儿行千里母担
忧》我们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
能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欣赏京
剧。

听讲
对本节课
学习的知
识内容有
一个整体
的理解和
认识,启发
学生课后
继续学习
的主动性。

35’00”
-
36’00”
拓展
欣赏2015年央视春晚中的
“明星反串闹新春”节目,感受
新形式的舞台表演,以及反串的
表现手段,在学习过传统京剧的
表演以及对京剧老生唱腔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后,探讨一下这个节
目的艺术魅力
学生讨论
交流
艺术的表
现形式是
多样的,当
我们对某
一个艺术
领域相对
了解的情
况下,我们
一定能够
结合已有
的知识进
行评价与
鉴赏,尝试
让学生说
出自己的
感受。

播放教师
节选的视
频片段及
PPT
36’00”
-
39’00”
提升用王珮瑜的话结束这节课希望学生
通过学习
播放教师
制作的
39’00”
-
PPT 40’00”
成为“喜欢
京剧的人”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本课以形成性评价、自评、教师评价及学生互评相结合。

其中形成性评价和教师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在网络查找、整合资源,剪辑音视频文件、投影、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

提供了一种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活动,从而有力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对补充知识点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本教学设计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学科基本理念,使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复习以及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效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始终以师生共同感受、体验、交流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聆听法、讨论法、实践探究法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把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以后更好的鉴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引领下,有层次的、清晰的认识音乐的情感内涵。

2.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内向的学生在演唱、体验时显得相对被动,如何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通过通俗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多数同学身上能看到其可行性。

3.自然班级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有时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进行及时的指导,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演唱效果。

但是如果小班教学,虽能个体指导,但对学生的胆量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确实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教师应尽量提高自然班级教学时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关注,从而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