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勾股定理

合集下载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第1讲勾股定理第一部分知识梳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a²+b²=c²。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满足a²+b²=c²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若a,b,c是一组勾股数,则ak,bk,ck(k为正整数)也必然是一组勾股数。

常用的几组勾股数有3,4,5;5,12,13;6,8,10;7,24,25;8,15,17;9,40,41等。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圆柱形物体表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②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

5.直角三角形的判别:①定义,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②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定理中的方程思想:勾股定理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征,转化为三边“数”的关系,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范.对于一些几何问题,往往借助于勾股定理,利用代数方法来解决.把一条边的长设为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即使有时出现了二次方程,大多可通过抵消而去掉二次项。

7.勾股定理中的转化思想: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时,常先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比如立体图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求解,解答时先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8.拓展: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

第二部分精讲点拨考点1. 勾股定理【例1】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长为变式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和12,则周长为______,底边上的高是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_。

变式2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则它的高是________变式3 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所对的边,(1)已知c=4,b=3,求a;(2)若a:b=3:4,c=10cm,求a、b。

勾股定理十种证明

勾股定理十种证明

勾股定理十种证明欧几里德是古典数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勾股定理被认为是数学史上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勾股定理,即给定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边的平方和,即:a2+b2=c2。

今天,我们将为读者介绍十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第一种是利用重心法证明。

当定义等腰三角形ABC时,在线段AB上定义重心G。

将线段AG视为一直角三角形,AG和BG就构成直角三角形。

易知三角形AGC也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ABC也就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G和BC就是一组等腰三角形。

易得:a2+b2=AC2+BC2,即:a2+b2=c2。

第二种是利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勾股定理不成立,即a2+b2≠c2,那么,就会得到一条不等式:a2+b2>c2或a2+b2<c2。

因为a、b都是非负的,再加上c也是非负的,所以,有:a2>0、b2>0、c2>0,从而:a2+b2>0,由此可以得出矛盾:a2+b2>c2,但是c2>0。

这与原假设矛盾,则勾股定理成立。

第三是利用余弦定理证明。

设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a2=b2+c2-2bc cosA,b2=a2+c2-2ac cosB,c2=a2+b2-2ab cosC,将三式相加,可得到:2a2+2b2=2c2,从而证明勾股定理。

第四是利用边缘法证明。

由边缘定理可知,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2=b2=c2=2S2,其中S为ABC的面积。

令α、β、γ分别为三角形ABC的内角,及对应的外接圆的半径,令ΔO为三角形ABC的外切圆,则有:α+β+γ=180°,易知:a2+b2+c2=2(α2+β2+γ2)=2R2=c2,可以证明出勾股定理。

第五种是利用角和弧法证明。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用圆弧a 表示两边a和b的连接的圆弧,一条弧的长度是直径乘以圆心角的度数,即可推得:c2=a2+2aR-b2,将c2的左边加上b2,右边减去b2,即可得到:c2=a2+b2,从而证明出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常用11个公式

勾股定理常用11个公式

勾股定理常用11个公式勾股定理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指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之和。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定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勾股定理常用的11个公式:1. 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设 AB、AC 为直角边,BC 为斜边,则有:BC² = AB² + AC²2. 勾股定理的两个常见形式a. 已知直角边和斜边设直角边 AB = a,AC = b,BC = c,则有:c² = a² + b²b. 已知两条直角边设直角边 AB = a,BC = b,AC = c,则有:c² = a² + b²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某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即有:若 c² = a² + b²,则三角形 ABC 是直角三角形。

4. 勾股数指满足勾股定理的整数三元组 (a, b, c),其中 a、b、c 都是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例如:(3, 4, 5)、(5, 12, 13)。

5. 勾股数的生成公式生成勾股数的公式称为勾股数生成公式。

其中,m 和 n 是正整数,且 m > n,gcd(m, n) = 1,k 是任意正整数,则有:a = k × (m² - n²),b = k × (2mn),c = k × (m² + n²)6. 勾股数的性质a. 勾股数只存在于原始勾股数列中。

b. 勾股数之间不存在公因数。

c. 每个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勾股数之和。

d. 每个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不超过四个勾股数之和。

7. 勾股数的应用a. 构造直角三角形。

b. 计算斜线长度。

c. 解决一些证明问题。

d. 在几何光学中,勾股数用于计算光路长度。

勾股定理20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20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20种证明方法1. 最常见的勾股定理证明是基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

利用三角形的底边与高的关系,可以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勾股定理。

2. 通过向直角三角形内部引入一个圆形,利用圆的性质可以得到勾股定理。

3. 将直角三角形中的一条直角边平移到非直角边上,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关系即可得到勾股定理。

4.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推导,可以得出勾股定理。

5. 通过三角形内部的相似三角形进行推导得出勾股定理。

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导得出勾股定理。

6. 通过归纳法进行证明,即证明勾股定理对于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7. 利用勾股定理推导其他几何定理,例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进而证明勾股定理。

8. 利用数学归纳法,可证勾股定理对于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9.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勾股三角形的存在性,也就是存在一组自然数a、b、c,使得a²+b²=c²。

这可以通过暴力算法或递推算法来实现。

10. 利用反证法证明勾股定理。

假设勾股定理不成立,即假设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不等于斜边的平方。

通过假设的前提,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勾股定理成立。

11.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直角边的长度,然后应用周长和面积公式。

12.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的内心与垂心之间的关系。

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内心与垂心之间的距离。

13.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的外心与垂心之间的关系。

通过三角形的外接圆,证明外心与垂心之间的距离等于直角边之间距离的一半。

14. 利用圆的性质证明勾股定理。

将三角形中的一条直角边作为直径,表示成圆上的弦长,利用圆的定理得到勾股定理。

15. 通过三角形的相似性质,证明勾股定理。

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与之相似的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常用个公式

勾股定理常用个公式

勾股定理常用个公式勾股定理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是平面几何中的基础定理,常用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多个相关的公式来解决各种问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介绍11个常用的勾股定理公式,每个公式都会附带一个解析和一个示例。

1.三角形斜边的长度(已知两边长度):c=√(a²+b²),其中a和b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是斜边的长度。

示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公式,c=√(3²+4²)=√(9+16)=√25=5、因此,斜边的长度为52.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已知斜边长度和另一直角边长度):a=√(c²-b²),其中b是已知直角边的长度,c是斜边的长度。

示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另一直角边的长度为4,求第二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公式,a=√(5²-4²)=√(25-16)=√9=3、因此,第二个直角边的长度为33.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已知斜边长度和另一直角边长度):b=√(c²-a²),其中a是已知直角边的长度,c是斜边的长度。

示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另一直角边的长度为3,求第二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公式,b=√(5²-3²)=√(25-9)=√16=4、因此,第二个直角边的长度为4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两个直角边的长度):A=1/2*a*b,其中a和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

示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和4,求其面积。

解析:根据公式,A=1/2*3*4=6、因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65.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已知两个直角边的长度):P=a+b+c,其中a和b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数学]-专题11 勾股定理中的蕴含数学思想的典型试题(原版)

[数学]-专题11 勾股定理中的蕴含数学思想的典型试题(原版)

专题11 勾股定理中的蕴含数学思想的典型试题(原卷版)第一部分典例剖析类型一方程思想(1)单勾股列方程1.(2022秋•泰兴市期末)如图,某渡船从点B处沿着与河岸垂直的路线AB横渡,由于受水流的影响,实际沿着BC航行,上岸地点C与欲到达地点A相距70米,结果发现BC比河宽AB多10米,求该河的宽度AB.(两岸可近似看作平行)2.(2021春•全南县期中)小明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摆放在一起,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一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其它各边的长,若已知CD=3,求AC的长.3.(2022秋•运城期末)如图,∠AOB=90°,OA=18cm,OB=6cm,一机器人在点B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滚向点O,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 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多少?二、双勾股方程4.(2022秋•仪征市期中)我们规定:三角形任意一条边的“线高差”等于这条边与这条边上高的差.如图1,△ABC中,CD为BA边上高,边BA的“线高差”等于BA﹣CD,记为h(BA).(1)如图2,若△ABC中AB=AC,AD⊥BC垂足为D,AD=6,BD=4,则h(BC)=;(2)若△ABC中,∠B=90°,AB=6,BC=8,则h(AC)=;(3)如图3,△ABC中,AB=21,AC=20,BC=13,求h(AB)的值.5.(2020秋•金台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点E,F在边AB上,将边AC沿CE 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1)求∠ECF的度数;(2)若CE=4,B′F=1,求线段BC的长和△ABC的面积.6.如图①,现有一张三角形ABC纸片,沿BC边上的高AE所在的直线翻折,使得点C与BC边上的点D重合.(1)填空:△ADC是三角形;(2)若AB=15,AC=13,BC=14,求BC边上的高AE的长;(3)如图②,若∠DAC=90°,试猜想:BC、BD、A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类型二数形结合思想7.(2022•锡山区)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2,4,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A.4√2B.2√5C.5D.3√28.(2022春•雁塔区校级期末)为比较√13+√6与√13+6的大小,小亮进行了如下分析后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3与√6,则由勾股定理可求得其斜边长为√(√13)2+(√6)2=√13+6.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13+√6>√13+6.小亮的这一做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A.分类讨论思想B.方程思想C.类比思想D.数形结合思想9.(2019秋•海州区校级月考)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经常运用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探究“由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方法在解决代数问题中的应用.(1)探究√x2+y2的几何意义:如图①,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M的坐标为(x,y),过M作MP⊥x轴于P,作MQ⊥y轴于Q,则P点坐标为(x,0),Q点坐标为(0,y),即OP=|x|,OQ=|y|,在△OPM中,PM=OQ=|y|,则MO=√OP2+PM2=√|x|2+|y|2=√x2+y2,因此,√x2+y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M(x,y)与点O(0,0)之间的距离OM.①√(−2)2+3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N1(填写坐标)与点O(0,0)之间的距离N1O;②点N2(5,﹣1)与点O(0,0)之间的距离ON2为.(2)探究√(x−1)2+(y−5)2的几何意义:如图②,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A′的坐标为(x﹣1,y﹣5),由探究(1)可知,A′O=√(x−1)2+(y−5)2,将线段A′O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线段AB,此时点A的坐标为(x,y),点B的坐标为(1,5),因为AB=A′O,所以AB=√(x−1)2+(y−5)2,因此√(x−1)2+(y−5)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x,y)与点B(1,5)之间的距离.(3)探究√(x+2)2+(y−3)2的几何意义:请仿照探究二(2)的方法,在图③中画出图形,那么√(x+2)2+(y−3)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C(填写坐标)与点D(x,y)之间的距离.(4)拓展应用:①√(x−1)2+(y+4)2+√(x+2)2+(y+3)2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x,y)与点E(1,﹣4)的距离与点A(x,y)与点F(填写坐标)的距离之和.②√(x−1)2+(y+4)2+√(x+2)2+(y+3)2的最小值为(直接写出结果)类型三分类讨论思想10.(2019春•自贡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2√2,AD=2,AB⊥BC,CD⊥AD,连接AC,点P是在四边形ABCD边上的一点;若点P到AC的距离为√3,这样的点P有()A.0个B.1个C.2个D.3个11.(如皋市期末)已知∠MAN=30°,点B在射线AN上,点C在射线AM上,且AB=12.(1)若△ABC是直角三角形,求AC的长;(2)若BC=8,求AC的长;(3)要使满足条件的△ABC唯一确定,直接写出BC的长度x的取值范围.12.(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B=90°,AB=16cm,BC=12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2cm;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4cm;两点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①Rt△ABC斜边AC上的高为;②当t=3时,PQ的长为;(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BPQ是等腰三角形?(3)当点Q在边AC上运动时,直接写出所有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t的值.类型四转化思想13.(2022秋•卧龙区校级期末)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现有如图所示的“垂美”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D=2,BC=4,则AB2+CD2=.14.(2019•柯桥区模拟)如图,已知在Rt△ABC中,E,F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AE=13AB,AF=13AC,分别以BE、EF、F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A.S1+S3=2S2 B.S1+S3=4S2C.S1=S3=S2 D.S2=13(S1+S3)第二部分专题提升训练1.(2020春•长春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都是正方形,点B在EF上,S1=140,S2=124,EB的长为.2.(2021春•东昌府区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B′处,点A对应点为A′,且B′D=6,则BN的长是.3.如图,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25cm,D是腰AB上一点,连接CD,且CD=24cm,BD=7cm.(1)求证:△BDC是直角三角形;(2)求AB的长.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BC=2√6,点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F点.(1)求证:DF=GF;(2)求DF的长度.5.(2022•岳池县模拟)在劳技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在一张长为9cm,宽为8cm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长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长方形的边长上).请你帮助同学们画出图形并计算出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求出所有可能的情况)6.设计师要用四条线段CA,AB,BD,DC首尾相接组成如图所示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图案,∠C与∠D为直角,已知其中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1cm,9cm,5cm,第四条长为xcm,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x的值.7.(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AB=10,AC=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B﹣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t>0).(1)求BC的长.(2)斜边AB上的高是.(3)若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则t的值为.(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PBC是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对应类型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对应类型

第二章勾股定理、平方根专题第一节勾股定理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abc弦股勾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b,c、为勾股数,那么ka,kb,kc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 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二、平方根:(11——19的平方)1、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

专题11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模型(原卷版)

专题11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模型(原卷版)

专题11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模型勾股定理将图形与数量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几何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建模);(2)确定要求的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3)确定三边,找准直角边和斜边:①若已知两边,则根据勾股定理直接计算第3边;②若已知一边,则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间接求解。

(挖掘两个未知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设出一边为未知数,把另一边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模型1、梯子滑动模型相关模型背景:梯子滑动、绳子移动等。

解题关键:梯子的长度为不变量、墙与地面垂直。

梯子滑动模型解题步骤:1)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梯子滑动之前在墙上或者地面上的距离;2)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梯子滑动之后在墙上或者地面上的距离;3)两者相减即可求出梯子在墙上或者地面上滑动的距离。

例1.(2023春·安徽亳州·八年级校考期中)风华中学八年级(2班)小明同学和他的好朋友小亮一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操作,如图,梯子AB斜靠在墙角MON处,4mAB=,梯子底端离墙角的距离 2.4mBO=.(1)求这个梯子顶端A距地面有多高;(2)上下移动梯子的过程中,小明发现梯子上总有一个定点到墙角O的距离始终是不变,你能说出这个点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3)若梯子顶端A下滑的距离为m a,底端B向左滑b,小亮认为a与b的值始终相等,小明认为b可能比a的值大,也可能比a的值小,也有可动的距离为m能相等.你认为他们两个谁说的正确,请说明理由.A.2m B.2.5m例3.(2023秋·河南郑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图中的两个滑块平的滑道上滑动.开始时,滑块A时,滑块B滑动了厘米.例4.(2023春·重庆·八年级专题练习)位于沈阳周边的红河峡谷漂流项目深受欢迎,在景区游船放置区,工作人员把偏离的游船从点A子拉船移动,开始时绳子AC的长为D的位置,问此时游船移动的距离模型2、轮船航行模型相关模型背景:轮船航行等。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梯? 二、探究定理 1.分析问题。
A
设计几
个梯度不大
的问题,引导
学生讲实际 问题抽象为
?米
3米
数学问题。
B 1米 C
遵 循 从 2.特例演示。
特殊到一般
仔细算一算:请分别计
的认知规律, 算出图 1、图 2 和图 3 中的
从 等 腰 直 角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把计算
三角形扩展 结果填写在每个正方形的
到 直 角 三 角 内部。(每个单位方格面积
或S = 41ab(ba)2 2
= 2 a b b 2 2 a b a 2
= b2 a2
∴ c2= b2 a2 S = c2
或 S = (ba)241ab 2
b c
a
c a c
b
c
a
b
b
c
c
a
ac b
c
b
a
学生动手拼图,互 相交流,并尝试着用面 积关系证明勾股定理.
运用演 示文稿,展 示拼图过程 及最终结 果,使学生 直观地感受 到图形之间 的关系。
=a22a b b22ab = b2 a2
∴ c2 = b2 a2
使 文 字 2.明确定理
语言、图形语
将板书的“命题”改为
A
言 和 符 号 语 “勾股定理” 言统一起来, 在 RtΔABC 中, 完 整 地 呈 现 ∵∠C=90°, 勾股定理,突 ∴AB2 = AC2 + BC2
自己画图用符 号语言表示 勾股定理
布 置 作 七、作业 业反馈回授 区里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13。11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
A 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 RtΔABC 中,

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勾股定理被用于计算两点之间的距 离,以实现图形的测量和比较。同时,勾股定理还可以 用于计算角度和面积,以实现图形的旋转、缩放和平移 等变换。此外,勾股定理在三维图形学中也被用于计算 深度和阴影等效果,以提高图形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案例三: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物理学中的问题
总结词
THANK YOU
风险管理
在衡量投资组合的风险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计算投资组合的波动率, 从而更好地评估和降低投资风险。
03
估值模型
基于勾股定理的估值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价值,尤其是在考虑
公司未来的增长率和折现率时。
利用勾股定理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环境科学领域,勾股定理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以帮助 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地形地貌以及植被分布等信息 。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01
02
03
建筑学
在建筑设计中,勾股定理 被用来确定角度、长度等 参数,以确保建筑物的稳 定性和美观。
航空航天
在航空航天领域,勾股定 理被用来计算飞行器的路 径、高度等,以确保飞行 器的安全和高效。
地理学
在地理学中,勾股定理被 用来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 、高度差等,以便更好地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空间计量经济学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研究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的学科,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空间数据的结构和特征。
人类行为研究
在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时,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帮助解释人类行为和决策的背后逻辑, 例如人类的迁移、聚集和社会分层等现象。
05
勾股定理的应用前景 与挑战
勾股定理的应用前景

第11讲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第11讲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第十一讲勾股定理折叠问题一、知识梳理初中数学中,有关折叠的问题也是相对比较难的问题,主要涉及求角的度数、求线段的长度、求周长、面积等,其中求线段的长度的问题必然用到勾股定理.图形折叠问题核心实质是轴对称性质,即先找出对称轴,再观察元素不变量与变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有序、全面解决问题。

图形折叠对象主要是三角形、矩形、梯形等,考查问题涉及点坐标、角度、线段、周长、面积、图形规律、最值、三角函数、比例、解析式等等,折叠问题中,“折”是过程,“叠”是结果,此题型灵活多变,能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解决折叠问题,首先要对图形折叠有一定准确定位,把握折叠实质,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发现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抓住图形的变量和不变量,其次探索折叠变化规律,充分挖掘图形隐含的几何性质,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有序、全面解决问题。

折叠性质:①对应线段相等(能够重合的线段)②对应角相等(能够重合的角)性质记忆:折叠必有角相等、边相等。

处理策略:求什么设什么,找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二、典型例题(1)折叠与角度问题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5°,则∠CDE=__________.解:∵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ACB=90°,∴∠BCD=∠ECD=45°,∠B=∠CED,∵∠A=25°,∴∠B=90°-25°=65°,∴∠CED=65°,∴∠CDE=180°-45°-65°=70°,故答案为:70°.例2、如图,在△ABC 中,∠ACB=90°,将∠A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的点A′处,折痕为CD ;若∠A′DC=84°,则∠B=________°.解:∵△CDA′与△CDA 关于CD 成轴对称,∴∠ADC=∠A′DC=84°,∵∠ACB=90°,∴∠DCA=∠DCB=45°,∵∠CDA=∠B+∠DCB ,∴∠B=84°-45°=39°故答案为:39.(2)折叠与线段长度例3、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90ACB ∠=︒,5cm AB =,3cm AC =,现将ABC ∆折叠,使边AC 与AB 重合,折痕为AE ,则CE 的长为()A .1cmB .2cmC .3cm2D .5cm 2【解析】∵90ACB ∠=︒,5cm AB =,3cm AC =∴4BC ===由折叠可知CE=DE,AC=AD ,90ADE ACE ∠=∠=︒设CE x =,则4,2,BE x BD AB AD =-=-=在Rt BDE 中∵222DE BD BE +=∴2222(4)x x +=-解得32x =故选C例4、如图,在矩形ABCD 中,6,8AB AD ==,点E 是边A D 上一动点,将ABE △沿直线BE 对折,点A 的落点为A ',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线段AE 的长为()A .3B .4C .6或3D .3或4【答案】C 【分析】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A '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1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90BA E DA E ''∠=∠=︒,设AE =x ,则A E x '=,DE =8-x ,然后在Rt A DE ' 中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出x 的值即可;②当点A '落在边BC 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四边形ABA E '是正方形,得出AE =AB =6.【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C =90°,AB =6,AD =8∴10BD ===当A DE '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A '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AE A E '=,6A B AB '==设AE x =,则A E x '=,8DE x =-∴1064DA BD A B ''=-=-=在Rt A DE ' 中,222A E DA DE ''+=∴2224(8)x x +=-解得,x =3∴AE =3;②当点A '落在边BC 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四边形ABA E '是正方形,∴AE =AB =6故选:C .例5、如图,在Rt ABC 的纸片中,90C ∠=︒,5AC =,13AB =.点D 在边BC 上,以A D 为折痕将ADB △折叠得到AD B ' ,A B '与边BC 交于点E .若D EB ' 为直角三角形,则BD 的长是_______.【答案】7或263【分析】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C 的长,由折叠可知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当△D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考虑,分别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D 的长.【详解】解:在Rt ABC 中,12BC ===,(1)当90ED B ∠'=︒时,如图1,过点B ′作B 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由折叠得:13AB AB ='=,BD B D C F ='=,设BD x =,则B D CF x '==,12B F CD x '==-,在Rt AF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5)(12)13x x ++-=,即:270x x -=,解得:10x =(舍去),27x =,因此,7BD =.(2)当90D EB ∠'=︒时,如图2,此时点E 与点C 重合,由折叠得:13AB AB ='=,则1358B C '=-=,设BD x =,则B D x '=,12CD x =-,在Rt △B 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12)8x x -+=,解得:263x =,因此263BD =.故答案为:7或263.例6、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6,BC=8,将边AC A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B'F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答案】9625【分析】由题意可得AB=10,根据面积可得CE=4.8,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E=6.4,由折叠可求∠ECF=45°,可得EC=EF=4.8,即可求BF 的长,可求面积.【详解】解:∵Rt △ABC 中,∠ACB=90°,AC=6,BC=8,∴BA==10,∵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AEC=∠CED ,∠ACE=∠DCE ,∵∠AED=180°,∴∠CED=90°,即CE ⊥AB ,∵S △ABC =12AB×EC=12AC×BC ,∴EC=4.8,在Rt △BCE 中,=6.4,∵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BF=B'F ,∠BCF=∠B'CF ,∵∠BCF+∠B'CF+∠ACE+∠DCE=∠ACB=90°,∴ECF=45°,又CE ⊥AB ,∴∠EFC=∠ECF=45°,∴CE=EF=4.8,∵BF=BE-EF=6.4-4.8=1.6,∴△BFC 的面积为:12FB×EC=18249625525⨯⨯=,由翻折可知,△B'FC 的面积=△BFC 的面积=9625故答案为962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根据折叠的性质求∠ECF=45°是本题的关键.(2)折叠与最值问题例7、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A .不存在B .等于1cmC .等于2cmD .等于2.5cm【解析】当C′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 ,BC=3cm ,∴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BC=3cm ,∴AC′=AB-BC′=2cm .故选:C .例8、如图,矩形纸片ABCD,3AD=,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E处,AB=,5折痕为PQ,当点E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 D边上移动,则点E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1B.2C.4D.5【答案】B【分析】根据翻折变换,当点Q与点D重合时,点E到达最左边,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E到达最右边,所以点E就在这两个点之间移动,分别求出这两个位置时EB的长度,然后两数相减就是最大距离.【详解】解:如图1,当点D与点Q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D=AD=5,在Rt△ECD中,ED2=EC2+CD2,即52=(5-EB)2+32,解得EB=1,例9、如图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B=AB=3,∵3-1=2,∴点E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故选:B .例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10AB =,12AD =,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A D 边上的动点,将AEF ∆沿EF 翻折,得到A EF '∆,则A C '的最小值是()A .6B .7C .8D .9【答案】C 【分析】求A C '的最小值,先求出EC 的大小,再根据EA A C EC ''+≥,求出A C '的范围即可.【详解】解析:连接E C 在△A CE '中,可得EA A C EC ''+≥.在Rt EBC ∆中,由勾股定理,得13EC ==.由折叠可知,5EA EA '==,∴8A C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及勾股定理,正确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11、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已知∠ABC =90º,AC =5,BC=4,过点A 作直线l 平行于BC ,折叠三角形纸片ABC ,使直角顶点B 落在直线l 上的点P 处,折痕为MN ,当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M 、N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端点M 、N 分别在AB 、BC 边上(包括端点)移动,则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析】分别找到两个极端,当M 与A 重合时,AP 取最大值,当点N 与C 重合时,AP 取最小,即可求出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详解】如图所示,当M 与A 重合时,AP 取最大值,此时标记为P 1,由折叠的性质易得四边形AP 1NB是正方形,在Rt △ABC 中,,∴AP 的最大值为A P 1=AB=3如图所示,当点N 与C 重合时,AP 取最小,过C 点作CD ⊥直线l 于点D ,可得矩形ABCD ,∴CD=AB=3,AD=BC=4,由折叠的性质有PC=BC=4,在Rt △PCD 中,∴AP 的最小值为AD PD=4-线段AP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AP AP=341----故答案为1例12、如图,在△ABC 中,∠C =90°,∠ABC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BD =2,将△ACD 沿直线AD 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2【分析】连接CE,交AD于M,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先求出BC和BE 长,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M,∵沿AD折叠C和E重合,∴∠ACD=∠AED=90°,AC=AE,∠CAD=∠EAD,∴AD垂直平分CE,即C和E关于AD对称,BD=2,∴,∴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即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DEA=90°,∴∠DEB=90°,∵∠ABC=45°,∴∠B=45°,∵,∴,即,∴△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 点的位置.三、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DE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BA 边上,得到点C′,若∠C′EB=40°,求∠EDC′的度数.2.在Rt △ACB 中,∠ACB =90°,点D 在边AB 上,连接CD ,将△ADC 沿直线CD 翻折,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若AC =3,BE =1,则DE 的长是_____.【答案】157【分析】过点D 作DHAC ⊥于H ,DF BC ⊥于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3AC CE ==,45ACD BCD ∠=∠=︒,由勾股定理可求5AB =,由面积法可求D F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D E 的长.【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HAC ⊥于H ,DF BC ⊥于F ,将ADC ∆沿直线CD 翻折,3AC CE ∴==,45ACD BCD ∠=∠=︒,4BC ∴=,D H AC ⊥ ,DF BC ⊥,45ACD BCD ∠=∠=︒,DF DH ∴=,45DCF FDC ∠=∠=︒,DF CF ∴=,22291625AB AC BC =+=+= ,5AB ∴=,111222ABC S AC BC AC DH BC DF ∆=⨯⨯=⨯⨯+⨯⨯ ,127DF ∴=,127DF ∴=,127DF CF ∴==,97EF =,157DE ∴===,故答案为:157.3.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把矩形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AE 折叠,点D 落在矩形ABCD 内部的点D′处,则CD′的最小值是()A .4B .C .4-D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和当点D'在对角线AC 上时CD′最小解答即可.【详解】解:当点D'在对角线AC 上时CD′最小,∵矩形ABCD中,AB=4,BC=2,把矩形ABCD沿过点A的直线AE折叠点D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点D处,∴AD=AD'=BC=2,在Rt△ABC中,=4∴,故选:C.4.如图,在长方形ABCD的边CD上适当选定一点E,沿直线AE把△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边BC上的点F处.已知AB=6cm,△ABF的面积是24cm2.(1)求BF的长;(2)求AD的长;(3)求点E与点C的距离.【答案】(1)8cm;(2)10cm;(3)83 cm【分析】(1)由在长方形ABCD中,AB=6cm,△ABF的面积是24cm2,即可求得BF的长;(2)由(1),易得AD=AF,DE=EF,即可求得AF的长,然后得出AD的长;(3)首先设EC=xcm,则EF=DE=(6﹣x)cm.由勾股定理得:CE2+CF2=EF2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ABCD是长方形,∴△ABF是直角三角形,∵△ABF面积是24cm2,∴12AB•BF=24.∵AB=6cm,∴BF=8cm;(2)由题意知,△ADE和△AFE重合,则△ADE≌△AFE,则AD=AF,DE=EF.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10AF===(cm).则AD=10cm;(3)∵BC=AD=10cm,∴CF=BC﹣BF=2cm.设EC =xcm ,则EF =DE =(6﹣x )cm .由勾股定理得:CE 2+CF 2=EF 2,∴x 2+22=(6﹣x )2,解得:83x =,∴点E 与点C 间的距离是83cm.【点睛】此题考查长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3)是此题的难点,根据(2)求出CF ,由折叠得到EF =DE ,设EC =xcm ,因此利用勾股定理列得关于x 的关系式解出x 的值,由此解答此题.5.在矩形纸片ABCD 中,3AB =,5AD =.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线段AB 、A 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 .1B .2C .3D .4【答案】B 【分析】根据翻折变换,当点Q 与点D 重合时,点A′到达最左边,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A′到达最右边,所以点A′就在这两个点之间移动,分别求出这两个位置时A′B 的长度,然后两数相减就是最大距离.【详解】解:如图1,当点D 与点Q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D=AD=5,在Rt △A’CD 中,A’D 2=A’C 2+CD 2,即52=(5-A’B)2+32,解得A’B=1;如图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B=AB=3,∵3-1=2,∴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故选B.6.矩形ABCD中,AB=4,BC=6,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上任意一点,把△EBF沿直线EF翻折,点B落在点P处,则PC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答案】2【详解】连接CE,当点P在CE上时,CP的值最小.CE===∴=-=.CP CE EP2故答案为:2.7.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3AB =,9AD =,折叠纸片ABCD ,使顶点C 落在边A D 的点G 处,折痕分别交边A D 、BC 于点E 、F .(1)求证:GEF △是等腰三角形(2)求GEF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见解析;(2)152【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EFC EFG ∠=∠,根据//AD BC 得到EFC GEF ∠=∠,从而得到EFG GEF ∠=∠,问题得证;(2)根据GEF △高为AB=3,得到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GEF △的面积最大.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5,进而得到GE=5,即可求出GEF △的面积.【详解】(1)由翻折得:EFC EFG ∠=∠.∵//AD BC ,∴EFC GEF ∠=∠,∴EFG GEF ∠=∠,∴GE=GF ,∴GEF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GEF △高为AB=3,∴当GE 最大时GEF △的面积最大,∴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GEF △的面积最大.在Rt ABF 中,222AF AB BF =+,∴()22239AF AF =+-,解得:5AF =,∴5GE AF ==,∴GEF △的面积最大值=1155322=⨯⨯=.四、举一反三1.如图,EF 是正方形两对边中点的连线段,将∠A 沿DK 折叠,使它的顶点A落在EF 上的G 点,求∠DKG 的度数.2.如图,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E F 分别是边,AB BC 上的动点,沿EF 所在直线折叠B Ð,使点B 的对应点B ′始终落在边AC 上,若FB C ' 为直角三角形,则BF 的长为__________.【解析】90,A AB AC ∠=︒==,∴∠C=45°,2BC ==,折叠后,要使FB C ' 为直角三角形,则有:FB C '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当90B FC '∠=︒时,∴45C FB C '∠=∠=︒,此时点B '与点C 重合,∴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112BF BC ==,②当90FB C'∠=︒时,∴45C B FC '∠=∠=︒,∴BF FB B C ''==,在Rt B FC '△中,FC F '=,BC=BF+FC ,∴)12BC BF BF =+=+=,解得:2BF =-;故答案为2-或1.3.如图,Rt △ABC 中,AB =18,BC =12,∠B =90°,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A .8B .6C .4D .104.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10AB =,8BC =,点P 在BC 边上,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E 处,PE ,D E 分别交AB 于点O ,F ,且OP OF =,则A F 长为______.【答案】103【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DC=DE 、CP=EP ,由“AAS”可证△OEF ≌△OBP ,可得出OE=OB 、EF=BP ,设EF=x ,则BP=x 、DF=10-x 、BF=PC=8-x ,进而可得出AF=2+x ,在Rt △DA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的值,即可得AF 的长.【详解】解:∵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DC=DE=10,CP=EP .在△OEF 和△OBP 中,90EOF BOP E B OF OP ∠=∠⎧⎪∠=∠=︒⎨⎪=⎩∴△OEF ≌△OBP (AAS ),∴OE=OB ,EF=BP .设EF=x ,则BP=x ,DF=DE -EF=10-x ,又∵BF=OB+OF=OE+OP=PE=PC ,PC=BC-BP=8-x ,∴AF=AB -BF=2+x .在Rt △DAF 中,AF 2+AD 2=DF 2,∴(2+x )2+82=(10-x )2,∴43x =;∴410233AF =+=.故答案为:103.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4,点E 是AD 边上一动点,将△ABE 沿BE 折叠,使点A 的对应点A′恰好落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上,则AE 的长为_______.答案:3924or 6.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5,BC =8,E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将△ABE 沿着AE 折叠到△ADE 处,再将边AC 折叠到与AD 重合,折痕为AF ,当△DEF 是等腰三角形时,BE 的长是___________.【答案】52或258或74.【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DE=DF ,DE=EF ,EF=DF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解题.【详解】解:由折叠可知,BE=DE ,DF=CF ,AD=AB=AC=5,当DE=DF 时,如图1,此时DE=DF=BE=CF ,∵AB=AC ,∴∠B=∠C ,在△ABE 和△ACF 中,AB AC B C BE CF =⎧⎪=⎨⎪=⎩∠∠∴△ABE ≌△ACF ,∴AE=AF ,∴AD 垂直平分EF ,∴EH=FH ,142BH CH BC ===,∴3AH ===,∴532HD =-=,设BE DE x ==,则4EH x =-,则在直角△DHE 中,()22242x x -+=,解得52x =,当DE=EF 时,如图2,作AH ⊥BC 于H ,连接BD ,延长AE 交BD 于N ,可知BE=DE=EF ,∵AH ⊥BC ,AB=AC ,BC=8∴BH=CH=4,∴3AH ===,设EH m =,则4BE EF m ==-,∴()8242CF m m =--=,即2DF m=∵AB=AD ,∠BAN=∠DAN ,∴AN ⊥BD ,BN=DN ,∴12EN DF m ==,∴EN EH=在△AHE 和△BNE 中,90AHE BNE EH ENAEH BEN ==︒⎧⎪=⎨⎪=⎩∠∠∠∠∴△AHE ≌△BNE ,∴AE=BE ,设BE AE x ==,则4EH x =-,在直角△AEH 中,()22243x x -+=,解得258x =,当DF=EF 时,如图3,过A 作AH ⊥BC 于H ,延长AF 交DC 于M,同理258 EF CF==∴252578884 BE=--=故答案为:52或258或74.【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等腰△ABC中,AB=AC=10,BC=12,AD平分B A C∠,且AD=8,P,Q分别是AB、AD上的动点,连接BP,PQ,则BP+PQ的最小值为___.【答案】9.6【分析】过C作CQ⊥AB于Q,交AD于P,得到CQ=BP+PQ的最小值,由勾股定理不求得AD=8,再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得其值.【详解】∵AB=AC,AD是角平分线,∴AD⊥BC,BD=CD,∴B点,C点关于AD对称,如图,过C作CQ⊥AB于Q,交AD于P,则CQ=BP+PQ的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得,AD=8,利用等面积法得:AB•CQ=BC•AD,∴CQ=12310BC ADAB⨯==9.6故答案为:9.6.8.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点D是BC的中点,将△ABD沿AD翻折得到△AED,联结CE.(1)求证:AD∥CE;(2)求CE的长.【答案】(1)见解析;(2)75【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BD ,AE=AB ,可证EF=BF ,AD ⊥B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DBE =∠DEB ,∠DEC =∠DCE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CE ⊥BE ,可得结论;(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BF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CE 的长.【详解】证明:(1)∵∠BAC =90°,AB =3,AC =4,∴BC 5==,∵点D 是BC 的中点,∴AD =BD =DE =52,∵将△ABD 沿AD 翻折得到△AED ,∴DE =BD ,AE =AB ,∴AD 垂直平分BE ,∴EF =BF ,AD ⊥BE ,∵DE =DB =CD ,∴∠DBE =∠DEB ,∠DEC =∠DCE ,∵∠DBE +∠DEB +∠DEC +∠DCE =180°,∴∠DEB +∠DEC =90°,∴∠BEC =90°,∴CE ⊥BE ,∴AD ∥CE ;(2)∵S △ABC =12×AC ×AB =12×3×4=6,且CD =BD ,∴S △ADB =12S △ABC =3,∴12AD ×FB =3,∴FB =125,∴BE =245,∴CE 75==.【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等知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五、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 =10,AC =6,BC =8,将△ABC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AD 是折痕,则△BDE 的周长为()A .6B .8C .12D .14【解析】在Rt △ABC 中,∵AC =6,BC =8,∠C =90°,∴AB ==10,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 =AC =6,CD =DE ,∴BE =4,∴△BDE 的周长=DE +BD +BE =CD +BD +E =BC +BE =8+4=12.故选:C .2.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90ABC ∠=︒)沿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的中点1A 处,6BC =,那么线段AE 的长度为()A .5B .4C .4.25D .154【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 1E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6,∴AB=6,∵A 1为BC 的中点,∴A 1B=3,设AE=A 1E=x ,则BE=6-x ,在Rt △A 1B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32+(6-x )2=x 2,解得x=154,故选:D .3.如图,矩形ABCD ,AB =3,BC =4,点E 是AD 上一点,连接BE ,将△ABE 沿B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BD 上的点G 处,则AE 的长为()A .2B .52C .32D .3【解析】在Rt △ABD 中,AB=3,AD=BC=4,∴BD=5由折叠得,∠BGE=∠A=90°,BG=AB=3,EG=AE ,∴DG=BD-BG=2,DE=AD-AE=4-AE ,在Rt △DEG 中,EG 2+DG 2=DE 2,∴AE 2+4=(4-AE )2,∴AE=32.故选:C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B =90°,∠C =60°,BC =CD =8,将四边形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则BE 的长为()A .1B .2CD .2【解析】作DG ⊥BC ,连接AE ,在Rt △CDG ,∠DCG=60°,得出CG=4,∴DG=4AB=,设BE=x ,则CE=8-x ,根据折叠得AE=CE=8-x ,在Rt △ABE 中,AE 2=AB 2+BE 2,即(8-x)2)2+x 2解得x=1,故选A.5.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6AC cm =,8BC 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解析】在RT△ABC中,∵AC=6,BC=8,∴AB=10,△ADE是由△ACD翻折,∴AC=AE=6,EB=AB−AE=10−6=4,设CD=DE=x,在RT△DEB中,∵DE2+EB2=DB2,∴x2+42=(8−x)2∴x=3,∴CD=3.故选:B.6.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 =9,则BF的长为()A.4B.C.4.5D.5【解析】∵点C′是AB边的中点,AB=6,∴BC′=3,由图形折叠特性知,C′F=CF=BC﹣BF=9﹣BF,在Rt△C′BF中,BF2+BC′2=C′F2,∴BF2+9=(9﹣BF)2,解得,BF=4,故选:A.二、填空题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6,P 为AD 上一动点,把△ABP 沿BP 翻折,使点A 落在点F 处,连接CF ,若BF =CF ,则AP 的长为_____.【答案】53【分析】过点F 作EN ∥DC 交BC 于点N ,交AD 于点E ,设AP =x ,则PF =x ,得出(3﹣x )2+12=x 2,解方程即可得解.【详解】解:过点F 作EN ∥DC 交BC 于点N ,交AD 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D =∠DCB =90°,∴FN ⊥BC ,FE ⊥AD ,∵BF =CF ,BC =6,∴CN =BN =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B =BF =5,AP =PF ,∴4FN ==,∴EF =EN ﹣FN =5﹣4=1,设AP =x ,则PF =x ,∵PE 2+EF 2=PF 2,∴(3﹣x )2+12=x 2,解得,53x =,故答案为:5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折叠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关键.8.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 =90 ,BC =6,AB =10.在AC 边上取一点E ,以BE 为折痕,使AB 的一部分与BC 重合,A 与BC 延长线上的点D 重合,则CE 的长为________.【答案】3【分析】根据折叠得,BD=AB=10,EA=ED,求出CD=4,在直角三角形CDE中,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ACB=90 ,BC=6,AB=10∴8=由折叠得,BD=AB=10,EA=ED,设CE=x,则EA=ED=8−x,在Rt△DCE中,CD=10−6=4,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3故填:3.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点E在射线BC上运动,AD=AB=1,则△ADE的周长最小值为______.【答案】1+【分析】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AD’与BC的交点即为E点,此时△ADE的周长为AD+AE+DE=AD+AD’,故可求解.【详解】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AD’与BC的交点即为E点,此时△ADE的周长最小,即△ADE的周长AD+AE+DE=AD+AD’,∵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AD=AB=1∴四边形ABFD为正方形,∴AD+AD’=1+1+1+.10.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 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___________.【答案】12-或1.【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1,可计算出-1,设BE=x,则EB′=x,CE=2-x,然后在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详解】解: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在Rt△ABC中,AB=1,BC=2,∴=∵∠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AB′E=∠B=90°,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EB=EB′,AB=AB′=1,∴CB′=1-,设BE=x,则EB′=x,CE=2-x,在Rt△CEB′中,∵EB′2+CB′2=CE2,∴x2+1-)2=(2-x)2,解得x=51 2-,∴BE=1 2;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1.故答案为:12-或1.11.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点D是BC边上的点,AB=18,将△ABC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BP+EP的最小值是____.【答案】9【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点C、E关于AD对称,再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BC与AD的交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C=60°,再求出∠CAD=3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将△ACD沿直线AD翻折,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点C、E关于AD对称,∴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PB+PE=BC,∵∠C=90°,∠BAC=30°,∴BC=12AB,∴BC=9.∴PB+PE的最小值为9.故答案为9.12.如图,在Rt△ABC中,∠C=90°,AC=6,∠A=60°,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分析】延长FP交AB于M,当FP⊥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小.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延长FP交AB于M,当FP⊥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小.∵AC=6,CF=2,∴AF=AC-CF=4,∵∠A=60°,∠AMF=90°,∴∠AFM=30°,∴AM=12AF=2,∴,∵FP=FC=2,∴-2,∴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等,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出点P 的位置.12.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B 点落在A D 上一点E 处,折痕FG 的两端点分别在AB BC 、上(含端点),且6,10AB BC ==.则AE 的最大值是_____,最小值是_______.【答案】6;2.【分析】点G 在AB 边上,点F 在BC 边上.分别利用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以及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求出AE 的极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设AE 的长度为,x 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10,EC BC ==在Rt CDE ∆中,222,CE CD ED =+即()22210106AE =-+,解得2,AE =即2,x =如图,当点G 与点A 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6,AE AB ==即6x =;所以AE 的最大值是6,最小值为2.故答案是:6,2.三、解答题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10,E 为CD 边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1)求BF 的长;(2)求CE的长.【答案】(1)BF长为6;(2)CE长为3,详细过程见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及翻折可知,∠B=90°,AF=AD=10,且AB=8,在Rt△AB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2)设CE=x,根据翻折可知,EF=DE=8-x,由(1)可知BF=6,则CF=4,在Rt△CE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详解】解:(1)∵四边形ABCD为矩形,∴∠B=90°,且AD=BC=10,又∵ AFE是由 ADE沿AE翻折得到的,∴AF=AD=10,又∵AB=8,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故BF的长为6.(2)设CE=x,∵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B=8,∠C=90°,DE=CD-CE=8-x,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FE=DE=8-x,由(1)知:BF=6,故CF=BC-BF=10-6=4,CF+CE=EF,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x=(8-x),解得:x=3,∴222故CE的长为3.14.如图,在△ABC中,∠C=90°,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DE与△BDE重合.(1)若∠A=35°,则∠CBD的度数为________;(2)若AC=8,BC=6,求AD的长;(3)当AB=m(m>0),△ABC的面积为m+1时,求△BCD的周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CBD=20°;(2)AD=164;(3)△BCD 的周长为m+2【分析】(1)根据折叠可得∠1=∠A=3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ABC=55°,进而得到∠CBD=20°;(2)根据折叠可得AD=DB ,设CD=x ,则AD=BD=8-x ,再在Rt △CDB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 2+62=(8-x )2,再解方程可得x 的值,进而得到AD 的长;(3)根据三角形ACB 的面积可得112AC CB m =+ ,进而得到AC•BC=2m+2,再在Rt △CAB 中,CA 2+CB 2=BA 2,再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可得CA+CB 的长,进而得到△BCD 的周长.【详解】(1)∵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1=∠A=35°,∵∠C=90°,∴∠ABC=180°-90°-35°=55°,∴∠2=55°-35°=20°,即∠CBD=20°;(2)∵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AD=DB ,设CD=x ,则AD=BD=8-x ,在Rt △CDB 中,CD 2+CB 2=BD 2,x 2+62=(8-x )2,解得:x=74,AD=8-74=164;(3)∵△ABC的面积为m+1,∴12AC•BC=m+1,∴AC•BC=2m+2,∵在Rt△CAB中,CA2+CB2=BA2,∴CA2+CB2+2AC•BC=BA2+2AC•BC,∴(CA+BC)2=m2+4m+4=(m+2)2,∴CA+CB=m+2,∵AD=DB,∴CD+DB+BC=m+2.即△BCD的周长为m+2.1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8,BC=10,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后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求CE的长;(2)在(1)的条件下,B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A+PE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3;(2.【分析】(1)先判断出AF=AD=8,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6,最后在Rt△ECF,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先作出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进而求出DE',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长方形ABCD中,AB=8,BC=10,∴∠B=∠BCD=90°,CD=AB=8,AD=BC=10,由折叠知,EF=DE,AF=AD=8,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F6,∴CF=BC﹣BF=4,设CE=x,则EF=DE=CD﹣CE=8﹣x,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F2+CE2=EF2,∴16+x2=(8﹣x)2,∴x=3,∴CE=3;(2)如图,延长EC 至E '使CE '=CE =3,连接AE '交BC 于P ,此时,PA +PE 最小,最小值为AE ',∵CD =8,∴DE '=CD +CE '=8+3=11,在Rt △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E '.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AD m ==,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射线D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 方向运动,连接CP ,把PDC △沿PC 翻折,得到PEC V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若3m =,当P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t 的值;(2)若点E 到直线BC 的距离等于1,求t 的值;(3)若AE 的最小值为1,直接写出m 的值.【答案】(1)t=3(2)t=;(3)m=【分析】(1)如图1中,设PD=t .则PA=3-t .首先证明BP=BC=6,在Rt △ABP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解决问题;(3)当点A,点E ,点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E 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值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设PD=t .则PA=3-t∵P 、B 、E 共线,∴∠BPC=∠DPC ,∵AD ∥BC ,∴∠DPC=∠PCB ,∴∠BPC=∠PCB ,∴BP=BC=3,在Rt △ABP 中,∵AB 2+AP 2=BP 2,∴22+(3-t )2=32,∴t=3(舍去)或∴当t=3P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2)过点E 作MN ⊥BC ,交AD 于点M∵四边形ABCD 是矩形,MN ⊥BC∴MN ⊥AD∵点E 到直线BC 的距离等于1∴EN=1∵MN=AB=2,EC=CD=2,∴EN=MN-EN=2-1=1∴在Rt △ENC 中,∴MD=∵由题意得:-t,ME=MN-EN=2-1=1,EP=PD=t∴在Rt △MPE 中,222=ME MP PE +即:)2221=t +,解得:(3)如图,当点A,点E ,点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E 最短.由题意得:AE=1,EC=CD=AB=2∴在Rt△ABC中,BC=∴.【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学会构造图形思考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压轴题.。

第11讲 勾股定理与锐角三角函数(题型训练)【有答案】-【2022年】中考数学大复习(知识点·易错点

第11讲 勾股定理与锐角三角函数(题型训练)【有答案】-【2022年】中考数学大复习(知识点·易错点

第11讲 勾股定理与锐角三角函数题型一 勾股定理1.(2021·福建·福州十八中九年级期中)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A 和B ,顶点为C ,且b 2﹣4ac =12,则∠ACB 的度数为( )A .30°B .45°C .60°D .90°【答案】C【解析】解:令y =0,则ax 2+bx +c =0,∴x =2b a -,∴AB =|. ∵b 2﹣4ac =12,∴C (﹣2b a ,﹣3a).∴AC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BC =, ∴AC =BC =AB ,∴∠ACB =60°.故选:C .2.(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九年级期中)已知AB ,CD 是⊙O 的两条平行弦,AB =8,CD =6,⊙O 的半径为5,则弦AB 与CD 的距离为( )A .1B .7C .4或3D .7或1【答案】D【解析】①当弦AB 和CD 在圆心同侧时,如图①,过点O 作OF ⊥CD ,垂足为F ,交AB 于点E ,连接OA ,OC ,∵AB ∥CD ,∴OE ⊥AB ,∵AB =8,CD =6,∴AE =4,CF =3,∵OA =OC =5,∴由勾股定理得:EO =2254-=3,OF =2253-=4,∴EF =OF ﹣OE =1;②当弦AB 和CD 在圆心异侧时,如图②,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反向延长OE 交AD 于点F ,连接OA ,OC ,EF =OF +OE =7,所以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1或7.故选:D .3.(2021·河南·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连接EF ,G 是EF 的中点,连接DG .在中,2BE =,,若将绕点B 逆时针旋转,则在旋转的过程中,线段DG 长的最大值是( )A 67B .217C .10D .12【答案】C【解析】解:如图,△ BEF 旋转到图中位置,连接BD 、BG ,∵在△BEF 中,∠EBF =90°,BE =2,∠BFE =30°,∴EF =2BE =4,BF 3,∵旋转前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AB =CD =4,BC 3∴BD =8.∵在Rt △BEF 中,点G 是EF 的中点,∴BG =12EF =2.在△BEF 的旋转过程中,BG 的长不变,∵在△DBG 中,BG+BD >GD ,∴当D ,B ,G 三点共线且B 点在D 、G 之间时,DG 最大,此时,DG=BG+BD =2+8=10,∴DG 的最大值为10.故选C.4.(2021·浙江·杭州市杭州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点C ,D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且CD 平分∠ACB ,若CD =23,∠CBA =15°,则AB 的长是( )A .23B .4C .33D .43【答案】B【解析】解:过点O 作OE CD ⊥交于点E ,连接OC ,则123CE DE CD , ∵OC OB =,15CBA ∠=︒,∴,∵AB 是⊙O 的直径,∴,∵CD 平分ACB ∠,∴1452BCDACB ,∴,设OE =x ,则OC =2x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222OC OE CE =+222(2)3x x =+ 2243x x =+233x =21x =解得11x =,21x =-(舍),∴OC =2,∴,故选B .5.(2021·浙江台州·九年级期中)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AB =BC ,点P 在△ABC 内一点,连接P A ,PB ,PC ,若∠BAP =∠CBP ,且AP =6,则PC 的最小值是( )A .B .3C .3-3D . 【答案】D【解析】把△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P ’,连接PP ’则AP ’=PC ,BP =BP ’,∠PBP ’=90°,∠AP ’B =∠CPB故△PP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 ’B =45°∵∠BAP =∠CBP∴∠BAP =∠ABP ’∴BP ’∥AP∴∠APB =90°当P ’、P 、C 在同一直线上,且AP ’⊥P ’C 时,AP ’最短∴∠AP ’B =90°+45°=135°∴∠P AP ’=180°-∠AP ’B =45°∴△AP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 ’=6∴PC =AP故选D .6.(2021·陕西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中ABCD 中,有一个小正方形EFGH ,其中点E 、F 、G 分别在线段AB 、BC 、FD 上,若3BF ,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6B .5C .154D .【答案】C【解析】解:在△BEF 与△CFD 中∵∠1+∠2=∠2+∠3=90°,∴∠1=∠3∵∠B =∠C =90°,∴△BEF ∽△CFD ,∵BF =3,BC =12,∴CF =BC −BF =12−3=9,又∵DF =222212915CD CF +=+=,∴BF EF CD DF =,即31215EF =, ∴154EF =, 故选:C .7.(2021·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点,且,将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连接EF ,下列结论:①;②ACD ;③BE DC DE +=;④222BE DC DE +=.其中正确的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解:∵△ADC 绕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ABF ≌△ACD ,∴AF =AD ,∠CAD =∠BAF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B =AC ,∴∠BAC =90°,即∠CAD +∠BAD =90°,∴∠BAF +∠BAD =90°,即∠F AD =90°,∵∠DAE =45°,∴∠DAE =∠F AE =45°,在△AED 和△AEF 中, DA FA DAE FAE AE AE =⎧⎪∠=∠⎨⎪=⎩,∴△AED ≌△AEF (SAS ),故①正确,∵AE 与AD 不一定相等,∴AE AD 不一定与1AB AC=相等 ∴△ABE 与△ACD 不一定相似,②错误;∵△AED ≌△AEF ,∴DE =EF ,由旋转可知:△ADC ≌△AFB ,∴BF =CD ,∵BE +BF >EF=DE ,∴BE +DC >DE ,③错误;∵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ABC =∠C =45°,由旋转可知:∠ABF =∠C =45°,∴∠EBF =90°,∴BE 2+BF 2=EF 2,∴BE 2+DC 2=DE 2,④正确;故选B .8.(2021·浙江·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九年级期中)如图,⊙O 是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半径的圆,点P 的坐标为(2,2),弦AB 经过点P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最小值为( )A .8πB .323πC .8π﹣16D .323π-【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当OP ⊥A'B'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小,∵P (2,2),∴OP ,∵OA '=OB '=∴P A'=PB '= ,∴tan ∠A'OP =tan ∠B'OP , ∴∠A'OP =∠B'OP =60°,∴∠A'OB'=120°,∴S阴=S 扇形OA'B'-S △A'OB''=()212042132462236023ππ-=-, 故答案为:D .9.(2021·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AB =EF =BC ,点G 是边AB 上的中点,连接GE 、DF .当GE +DF 取最小值时,线段CF 的长是( )A .1BC .43D .【答案】C【解析】解:取BC 的中点H ,连接GH 、HF 、HD ,∵在矩形ABCD 中, AB EF =BC ,∴BC =2,EF =BC =2,∴AC 4,∵点G 是边AB 上的中点,点H 是边BC 上的中点,∴GH =12AC =2,GH ∥AC ,∴GH = EF =2,GH ∥EF ,∴四边形EGHF 是平行四边形,∴EG =HF ,∴GE +DF = HF +DF ≥DH ,∴当H 、F 、D 共线时,GE +DF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DH ,如图:在矩形ABCD 中,CH ∥AD ,CH =12BC =12AD ,∠DAC =∠HCF ,∴△CFH △AFD ,∴12CF CHAF AD ==,∵AC =4,∴CF =43, 故选:C .10.(2021·江苏·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1,若△ABC 内一点P 满足∠P AC =∠PBA =∠PCB ,则点P 为△ABC 的布洛卡点,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 中,如图2,∠EDF =90°,若点Q 为△DEF 的布洛卡点,DQ EQ +FQ =( )A .4B .C .D .【答案】D【解析】解:如图2,在等腰直角△DEF 中,∠EDF =90°,DE =DF , ∠1=∠2=∠3,∴∠1+∠QEF =∠3+∠DFQ =45°,∴∠QEF =∠DFQ ,且∠2=∠3,∴△DQF ∽△FQE , ∴DQ FQ DF FQ QE EF ===∵DQ∴2,FQ EQ ==∴EQ +FQ =2+,故选:D .11.(2021·广东·深圳市龙岗区百合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E ⊥BC ,垂足为E ,∠BAE =∠ADC ,BE =CE =2,CD =5,AD =kAB (k 为常数),则BD 的长为____.(用含k 的式子表示)【解析】解:如图,连接AC ,∵AE ⊥BC ,BE =CE =2,∴BC =4,AE 垂直平分BC ,AB =AC ,将△AB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至△ACG ,如图所示,连接DG ,则AD =AG ,BD =CG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AC =∠DAG ,∵AB=AC,AD=AG,∴△ABC∽△ADG,∴AD DG AB BC=,∵AD=kAB,∴DG=kBC=4k,∵∠BAE+∠ABC=90°,∠BAE=∠ADC,∴∠ABC+∠ADC=90°,∵△ABC∽△ADG,∴∠ABC=∠ADG,∴∠ADG+∠ADC=90°,即:∠CDG=90°,∴,∴.12.(2021·四川·中江县凯江中学校九年级期中)在⊙O中,AB、CD是两条弦,AB=6,CD=8,且AB∥CD,⊙O的半径为5,则AB、CD之间的距离是____.【答案】1【解析】解:①当弦AB和CD在圆心同侧时,如图①,过点O作OF⊥AB,垂足为F,交CD于点E,连接OA,OC,∵AB∥CD,∴OE⊥CD,∵AB=6,CD=8,∴CE=4,AF=3,∵OA=OC=5,∴由勾股定理得:EO3=,OF4,∴EF=OFOE=1;②当弦AB和CD在圆心异侧时,如图②,过点O 作OE ⊥CD 于点E ,反向延长OE 交AB 于点F ,连接OA ,OC ,EF =OF +OE =7,所以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1或7.故答案为:1或7.13.在等边△ABC 中,AB =6,BD =4,点E 为AC 边上一个动点,连接DE ,将△CDE 沿着DE 翻折得到△FDE ,则点F 到AB 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2【解析】解:如图,过点D 作DT AB ⊥于T .ABC ∆是等边三角形,,6BC AB ==,90DTB ∠=︒,4BD =,2CD DF ∴==,sin 60DT BD =︒=观察图象可知,当点F 落在DT 上时,点F 到AB 距离的最小,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14.(2021·山东李沧·九年级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D 在CG 上,AD DGH 是AF 的中点,那么CH 的长是 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如图,连接AC 、CF ,∵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AD =DG =2AC ∴=,CG =, 143CF ∴=,∠ACD =∠GCF =45°, ∴∠ACF =90°,由勾股定理得,2222142582()33AF AC CF =+=+=, ∵H 是AF 的中点,11258582233CH AF ∴==⨯=. 故答案为:583. 15.(2021·浙江·温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在中,AD BC ⊥,BE AC ⊥交AD 于点F ,且BD AD =.(1)求证:.(2)若F 为AD 的中点,且1DC =.求AC 的长.【答案】(1)见解析;(2)5AC =【解析】(1)证:∵AD BC ⊥,BE AC ⊥,∴∠BDF =∠ADC =∠FEA =90°,∵∠AFB =∠CAD +∠FEA =∠FBD +∠BDF ,∴∠CAD =∠FBD ,在△BDF 和△ADC 中,∴;(2)∵,∴DF =DC ,∵F 为AD 的中点,1DC =,∴AD =2DF =2DC =2,∴在Rt △ADC 中,225AC AD DC =+=∴5AC =16.(2021·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点M ,N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且∠MAN =45°.把△AD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1)求证:△AEM ≌△ANM .(2)若BM =3,DN =2,求正方形ABCD 的边长.【答案】(1)见解析(2)6【解析】(1)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得,△ADN≌△ABE,∴∠DAN=∠BAE,AE=AN,∠D=∠ABE=90°,∴∠ABC+∠ABE=180°,∴点E,点B,点C三点共线,∵∠DAB=90°,∠MAN=45°,∴∠MAE=∠BAE+∠BAM=∠DAN+∠BAM=45°,∴∠MAE=∠MAN,∵MA=MA,∴△AEM≌△ANM(SAS).(2)解:设CD=BC=x,则CM=x−3,CN=x−2,∵△AEM≌△ANM,∴EM=MN,∵BE=DN,∴MN=BM+DN=5,∵∠C=90°,∴MN2=CM2+CN2,∴25=(x−2)2+(x−3)2,解得,x=6或−1(舍弃),∴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17.(2021·天津河西·九年级期中)如图,已知BC为⊙O的直径,BC=5,AB=3,点A点B点C在⊙O上,∠CAB的平分线交⊙O于点D.(Ⅰ)求AC的长;(Ⅱ)求BD,CD的长..【答案】(Ⅰ)4;(Ⅱ)CD BD【解析】解:(Ⅰ)连接OD,∵BC为直径,∴.在Rt CAB △中, 2222534AC BC AB =-=-=.(Ⅱ)∵ AD 平分CAB ∠,∴ ∠CAD =∠BAD ,∴CD BD =.在中,5BC =,222CD BD BC +=,∴ 522BD CD ==. 18.(2021·河南·永城市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和BC 上,4BE =.1AE BF ==,将绕点F 顺时针旋转,当点H 落在CD 边上时,得到GHF △.(1)求证:.(2)求,E H 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34【解析】(1)将绕点F 顺时针旋转得到GH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1AE BF ==, 4CF BE ∴==,22(17)41CH ∴=-=,,在EBF △与FCH △中,,,;(2)如图,连接EH ,作EM CD ⊥交于点M ,,,225334EH ∴+19.(2021·四川江油·九年级期中)如图1,将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和叠放在一起,其中,6BC DE ==,8AC FE ==,顶点D 与边AB 的中点重合.(1)若DE 经过点C ,DF 交AC 于点G ,求重叠部分(DCG △)的面积:(2)合作交流:“希望”小组受问题(1)的启发,将绕点D 旋转,使DE AB ⊥交AC 于点H ,DF 交AC 于点G ,如图2,求DH 的长.【答案】(1)6;(2)154【解析】(1)∵,D 是AB 的中点,∴DC DB DA ==.∴∠B =∠DCB .又∵ABC FDE △≌△,∴FDE B ∠=∠.∴.∴DG BC ∥.∴,∴DG AC ⊥.又∵DC DA =,∴G 是AC 的中点. ∴118422CG AC ==⨯=,116322DG BC ==⨯=. ∴1143622DCG SCG DG =⨯⋅=⨯⨯=.(2)如图2所示:∵ABC FDE △≌△,∴1B ∠=∠.∵90C ∠=︒,ED AB ⊥,∵,,∴2B ∠=∠,∴12∠=∠,∴GH GD =,∵,1390∠+∠=︒,∴3A ∠=∠,∴AG GD =,∴AG GH =,∴点G 为AH 的中点;在Rt ABC △中,10AB ==,∵D 是AB 中点, ∴152AD AB ==, 连接BH .∵DH 垂直平分AB ,∴AH BH =.设AH x =,则BH x =,8CH x =-,由勾股定理得:()22286x x -+=, 解得254x =,∴154DH =. 20.(2021·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西城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如图,在△ABC 中,AC = BC ,∠ACB = 90°,D 是线段A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D ,过点A 作AE ⊥BD 于E .(1)求证:∠CAE =∠CBD ;(2)将射线A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45°后,所得的射线与线段BD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CE .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用等式表示线段EF ,C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EF BE =,见解析【解析】(1)如图1,∵,AE BD ⊥,∴,又∵12∠=∠,∴CAE CBD ∠=∠;(2)①补全图形如图2;②EF BE =.理由如下:在AE 上截取AM ,使AM BE =.又∵AC CB =,CAE CBD ∠=∠,∴ACM BCE ∆∆≌,∴CM CE =,,又∵,∴,∴ME =,又∵射线A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45︒,后得到AF ,且,∴.题型二 锐角三角函数1.(2021·上海市金山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已知在△ABC 中,∠C =90°,∠B <∠A ,设sin B =n ,那么n 的取值范围是( )A .0<n <1B .102n <<C .0n <<D .0n < 【答案】C【解析】解:在△ABC 中,∠C =90°,∠B <∠A ,且,∴0°<∠B <45°,∴0sin B <<,即0n << 故选C .2.(2021·吉林·长春市净月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在△ABC 中,∠C =90°,AB =5,AC =4,下列三角函数表示正确的是( )A .sin A =45B .tan A =43C .cos A =45D .tan B =34【答案】C【解析】解:∵∠ACB =90°,AB =5,AC =4,∴BC3,∴sin A =35,故选项A 错误; tan A =34,故选项B 错误; cos A =45,故选项C 正确; tan B =43,故选项D 错误. 故选:C .3.(2021·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将AOB ∠放在正方形网格中,则cos AOB ∠的值为( )A .B C .2 D .12 【答案】A【解析】解: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OBE 中,OE =2,BE =4,∠OEB =90°, ∴OB∴,故选A .4.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3,AB =5,则cos A 的值为( )A .35B .43C .34D .45【答案】A 【解析】解:在Rt △ABC 中,∠ACB =90°,∴cos A =35AC AB =.5.(2021·四川·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期中)在Rt △ABC 中,∠C =90°,CD ⊥AB ,垂足为点D ,下列四个三角比正确的是( )A .sinA =AC AB B .cosA =AD AC C .tanA =CD BD D .cosA =CD AD【答案】B【解析】解:因为∠ACB =90°,CD ⊥AB ,所以sinA BC AB =,cosA =AD AC AC AB =,tanA =CD AD , 故选:B .6.(2021·陕西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3AB =,4BC =,点C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的对应点为E ,线段BE 交AD 于点F ,则tan EDF ∠的值为( )A .724B .C .725D .247【答案】A【解析】∵在矩形ABCD 中,3AB =,4BC =,∴AD =BC =4∵点C 沿对角线BD 折叠,得到△EDF∴DE =DC =AB又∠A =∠E =90°,∠AFB =∠EFD∴△ABF ≌△DEF ,∴BF =DF ,AF =EF设EF =x =AF ,则DF =4-x在Rt △DEF 中,DF 2=EF 2+DE 2即(4-x )2=x 2+32解得x =78∴EF =78, ∴tan EDF ∠=778324EF DE ==7.已知a =3,且2(4tan 45)0b -°,则以a 、b 、c 为边长的三角形面积等于( ) A .6B .7C .8D .9【答案】A 【解析】解:∵2(4tan 45)0b -=°, ∴4tan 450,130,2b b c ︒-=⎧⎪⎨+-=⎪⎩ 解得 4,5.b c =⎧⎨=⎩所以a =3,b =4,c =5,即222+=a b c ,∴∠C =90°, 所以162S ab ==. 8.(2021·山东新泰·九年级期中)已知α是锐角,sin cos30α=︒,则α的值为( )A .30°B .60°C .45°D .无法确定 【答案】B【解析】解:α是锐角,sin cos30α=︒,.故选:B .9.(2021·浙江鄞州·九年级期末)角α,β满足045αβ<<<︒︒,下列是关于角α,β的命题,其中错误..的是( )A.0sin α<<B .0tan 1β<<C .cos sin βα<D .sin cos βα<【答案】C【解析】解:角α,β满足045αβ<<<︒︒,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β随β的增大而减小, tan β随β的增大而增大, A.∵sin 45︒∴0<sin α<,选项A 正确,不合题意; B .∵tan 45=1︒,∴0tan 1β<<,选项B 正确,不合题意;C.sin 45︒,cos 45︒,cos βα><,cos sin βα>,选项C 不正确,符合题意; D.sin 45︒,cos 45︒,cos αβ><sin cos βα<,选项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10.(2021·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如图,直线1l 与反比例函数3(0)y x 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点C ,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D .直线2l 过原点O 和点C .若直线2l 上存在点(,)P m n ,满足,则m n +的值为( )A .3B .3或32C .3+3D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得3,33A ⎛⎫ ⎪⎝⎭,33,3B ⎛⎫ ⎪⎝⎭,即()1,3A ,()3,1B ∵直线2l 过原点O 和点C∴直线2l :y x =∵(,)P m n 在直线2l 上∴m n =∴PC = 连接PA ,PB ,FB∴PA PB =,线段AB 的中点为点C∴()2,2C ,OC AB ⊥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D∴()2,0D∴AD ==AB =BD = ∴222AD AB BD =+∴∴点A 、B 、D 、P 共圆,直线2l 和AB 交于点F ,点F 为圆心∴cos BD ADB AD ∠== ∵AC BC =,12FB FA AD ==∴12BFC AFB ∠=∠ ∵,且12APB AFB ∠=∠ ∴∴cos cos FC APB BFC FB ∠=∠===∴FC ∴或 当时,APB ∠和ADB ∠位于直线AB 两侧,即∴不符合题意∴PC PF FC =+=2m < ∴)2PC m ==-,∴)2m -=∴32m =∴23m n m +==故选:A .11.(2021·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在Rt ABC 中,90C ∠=︒,1sin 3A =,2BC =,则AC =______.【答案】【解析】解:在Rt △ABC 中,∠C =90°,∵1sin 3BC A AB==, 又∵BC =2,∴AB =6,∴,故答案为:12.(2021·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如图,折线AB ﹣BC 中,AB =3,BC =5,将折线AB ﹣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折线AD ﹣DE ,点B 的对应点落在线段BC 上的点D 处,点C 的对应点落在点E 处,连接CE ,若CE ⊥BC ,则tan ∠EDC =_________________.【答案】247【解析】解:如图,连接AC ,AE ,过点A 作AF ⊥BC 于F ,作AH ⊥EC 于H ,∵CE ⊥BC ,AF ⊥BC ,AH ⊥EC ,∴四边形AFCH 是矩形,∴AF =CH ,∵将折线AB ﹣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折线AD ﹣DE ,∴AD =AB =3,BC =DE =5,∠ABC =∠ADE ,∴△ABC ≌△ADE (SAS ),∴AC =AE ,∵AC =AE ,AB =AD ,AF ⊥BC ,AH ⊥EC ,∴BF =DF ,CH =EH ,∵AB 2=AF 2+BF 2,DE 2=DC 2+CE 2,∴9=AF 2+BF 2,25=(5﹣2BF )2+4AF 2,∴BF =95,AF =125, ∴EC =2CH =2AF =245,CD =5﹣2×95=75, ∴tan ∠EDC =EC CD =247, 故答案为:247.13.(2021·重庆南开中学九年级期中)计算:02tan 45)π+︒=___.【答案】3【解析】解:原式=2×1+1=2+1=3,故答案为:3.14.若三个锐角,,αβγ满足sin 48,cos 48,tan 48αβγ===,则,,αβγ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βαγ<<【解析】解: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可得:cos48°=sin42°,sin42°<sin48°<1,tan45°<tan48°,tan45°=1,∴cos48°<sin48°<1<tan48°,∴β<α<γ,故答案为β<α<γ.15.(2021·福建·泉州五中九年级期中)如果α是锐角,且22sin cos 481α+︒=,那么α= _________度【答案】48【解析】∵α是锐角,22sin cos 481α+︒=,又∵22sin cos 1αα+=,∴α=48°.故答案是48.16.(2021·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内有一动点P ,且BP .连接CP ,将线段PC 绕点P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Q .连接CQ 、DQ ,则12DQ +CQ 的最小值为 ___.【答案】5【解析】解:如图,连接AC 、AQ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C 绕点P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Q ,∴∠ACB =∠PCQ =45°,∴∠BCP =∠ACQ ,cos ∠ACB =BC AC cos ∠PCQ =PC QC = ∴∠ACB =∠PCO ,∴△BCP ∽△ACQ ,∴AQ BP =∵BP ,∴AQ =2,∴Q 在以A 为圆心,AQ 为半径的圆上,在AD 上取AE =1, ∵12AE AQ =,12AQ AD =,∠QAE =∠DAQ , ∴△QAE ∽△DAQ , ∴12EQ QD =即EQ =12QD , ∴12DQ +CQ =EQ +CQ ≥CE ,连接CE , ∴5CE =, ∴12DQ +CQ 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17.(2021·河北·广平县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1)(1﹣sin45°)0﹣tan60°+.(2)cos30°﹣3tan60°﹣2sin45°•cos45°.【答案】(1)(2)1. 【解析】解:(1)(1﹣sin45°)0﹣tan60°+,,(2)cos30°﹣3tan60°﹣2sin45°•cos45°,3222-⨯,1-,=1.18.(2021·四川·(﹣2014)0﹣(12)−2+|2sin45°﹣2|.【答案】−2(﹣2014)0﹣(12)﹣2+|2sin45°﹣2|4+=−2.19.(2021·广东·佛山市华英学校九年级期中)计算:tan60cos30 2sin60tan45-︒-︒︒︒【答案】3 2【解析】解:tan60cos30 2sin60tan45--1-3=2.20.(2021·吉林·长春市净月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图①、图②均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5×5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线段AB的端点均在格点上.(要求:借助网格,只用无刻度的直尺,不要求写出画法)(1)在图①中的线段AB上画出点M,使AB=3AM.(2)在图②中作出△ABN,使点N在格点上,且tan∠BAN=1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解:(1)如图,点M即为所求.(2)如图,点N即为所求.BN=AN=AB=∵222BN AN AB+=,∴△ABN是直角三角形,且∠ANB=90°,∴1tan2BNBANAN∠===.21.如图所示,△ABC 中,D 为AB 的中点,DC ⊥AC ,且∠BCD =30°,求∠CDA 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答案】sin CDA ∠=cos 7CDA ∠=,tan CDA ∠= 【解析】解:过D 作DE ∥AC ,交BC 于点E .∵AD =BD ,∴CE =EB ,∴AC =2DE .又∵ DC ⊥ AC ,DE ∥AC ,∴DC ⊥DE ,即∠CDE =90°.又∵∠BCD =30°,∴EC =2DE ,DC .设DE =k ,则CD ,AC =2k .在Rt △ACD 中,.∴sinAC CDA AD ∠==cos CD CDA AD ∠===tanAC CDA CD ∠==22.(2021·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如图1,已知在等腰△ABC 中,AB =AC =tan ∠ABC =3,BF ⊥AC ,垂足为F .点D 是边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1)求边BC 的长;(2)如图2,联结DF ,DF 恰好经过△ABC 的重心,求线段AD 的长;(3)过点D 作DE ⊥BC ,垂足为E ,DE 交BF 于点Q .联结DF ,如果△DQF 和△ABC 相似,求线段BD 的长.【答案】(1)10;(2(3)BD BD 【解析】解(1)如图1,过点A 作AH ⊥BC 于H ,∴∠AHB =90°,∵AB =AC =∴BC =2BH ,在Rt △AHB 中,tan ∠ABC =AH BH=3, ∴AH =3BH , 根据勾股定理得,AH 2+BH 2=AB 2,∴(3BH )2+BH 2=(2,∴BH =5,∴BC =2BH =10;(2)∵BC =10,tan ∠ABC =3,∴CF BF =2,作BN ⊥BC ,CM ⊥BC ,∵G 为重心,∴AG =10,GH =5,∵AH ⊥BC ,CM ⊥BC∴CM AG ∥,∴∠ACM =∠CAG ,∠GMC =∠AGM∴△CMF ∽△AGF 则CM CF AG AF ==14, ∴CM =14AG =52, ∵AH ⊥BC ,CM ⊥BC ,BN ⊥BC∴CM AG BN ∥∥∴∴G 为MN 中点∴HG 为梯形CMNB 的中位线,∴BN =2GH ﹣CM =152, ∵NB AG ∥,∴∠DAG =∠NBD ,∠AGD =∠BND∴△ADG ∽△BDN ∴43AD AG BD BN ==,∴AD =47AB (3)∵BF ⊥AC ,DE ⊥BC ,∴∠BFC =∠DEB =90°,∴∠BQE =∠ACB (同角的余角相等)∵∠BQE =∠DQF ,∴∠DQF =∠ACB∵△DQF 和△ABC 相似,∴或DQ FQ BC AC=, ∵tan ∠BQE =tan ∠ACB =tan ∠ABC =3, ∴3BE QE =,3DE BE= 设QE =x ,BE =3x ,则DE =9x ,∴BQ BD =DQ =8x ,∵BF =3CF =∴QF =,(ⅰ解得x =1513,∴BD =(ⅱ)当DQ FQ BC AC =时,则,810x = 解得x 35=,∴BD ==,综上所述,BD BD 23.(2021·北京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D 为AC 上一点(与点A ,C 不重合),连接BD ,过点A 作AE ⊥BD 的延长线于E .(1)①在图中作出△ABC 的外接圆⊙O ,并用文字描述圆心O 的位置;②连接OE ,求证:点E 在⊙O 上;(2)①延长线段BD 至点F ,使EF =AE ,连接CF ,根据题意补全图形;②用等式表示线段CF 与AB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①见祥解,圆心O 在斜边AB 的中点;②见详解;(2)①见详解;②AB ,见详解.【解析】解:(1)①作AC 的垂直平分线GH 与AB 的交点O 为圆心O ,以点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圆,则⊙O 是△ABC 的外接圆,∵GH 为AC 的垂直平分线,OI ⊥AC ,AI =CI ,∠ACB =90°,连OC ,∴IO ∥CB , ∴1AI AO IC OB==, ∴AO =OB ,∴点O 为AB 中点,∴OC 为斜边中线,∴OC =OA =OB ,∴⊙O 是△ABC 的外接圆,圆心O 在斜边AB 的中点;②∵AE ⊥BD ,AO=BO ,∴OE 为斜边中线,∴OE =OA =OB ,∴点E 在⊙O 上;(2)①延长线段BD 至点F ,使EF =AE ,连接CF ,如图;②AB ,理由如下:∵AC =BC ,∠ACB =90°,∴∠BAC =∠ABC =()1180452ACB ︒-∠=︒, ∴∠CEB =∠CAB =45°,∴∠AEC =∠CEB +∠AEB =45°+90°=135°,∴∠FEC =180°-∠CEB =180°-45°=135°=∠AEC ,在△FEC 和△AEC 中,FE AE FEC AEC EC EC =⎧⎪∠=∠⎨⎪=⎩,∴△FEC ≌△AEC (SAS ),∴FC =AC∵AC =AB sin45°AB , ∴FC =ACAB ,∴AB .24.(2021·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九年级期中)问题提出:西安市为迎接“十四运”计划实施扩大城市绿化面积.现有一块四边形空地(如图2,四边形ABCD )需要铺上草皮,但由于规划图纸被污损,仅能看清两条对角线AC ,BD 的长度分别为40cm ,30cm 及夹角∠BEC =60°,你能利用这些数据,帮助工作人员求出这块空地的面积吗?建立模型:我们先来解决较为简单的三角形的情况.(1)如图1,△ABC 中,D 为AB 上任意一点(不与A ,B 两点重合),连接CD ,CD =a ,AB =b ,∠ADC =α(α为CD 与AB 所夹的锐角),则△ABC 的面积为 .(用a ,b ,α表示)问题解决:请你解决工作人员的问题.(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AC ,BD 的交点,已知AC =40cm ,BD =30cm ,∠BEC =6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新建模型:(3)若四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AC ,BD 的交点,已知AC =a ,BD =b ,∠BEC =α(α为AC 与BD 所夹的锐角),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用a ,b ,α表示)模型应用:(4)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BAD =∠ABC =60°.已知BD =a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新建模型”中的结论可直接利用)【答案】(1)12ab sinα;(2)2;(3)12ab sinα;(4)a 2.【解析】解:(1)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如图1所示:∴△CMD为直角三角形.又∵∠ADC=α,∴sinα=CMCD,∴CM=CD•sinα,∴S△ABC=12AB•CM=12AB•CD•sinα=12ab sinα,故答案为:12ab sinα;(2)过点D作DF⊥AC于F,过点B作BN⊥AC于N,如图2所示:∵∠BEC=60°,∴∠AED=60°,同(1)得:S△ACD=12AC•DE•sin60°=AC•DE,S△ABC=12AC•BE•sin60°=AC•BE,∴S四边形ABCD=S△ACD+S△ABC=AC•DE+AC•BE=AC(DE+BE)=AC•BD=×40×30=cm2);(3)如图2,过点D作DF⊥AC于F,过点B作BN⊥AC于N,∵∠BEC=α,∴∠AED=α,同(1)得:S△ACD=12AC•DE•sinα,S△ABC=12AC•BE•sinα,∴S四边形ABCD=S△ACD+S△ABD=12AC•DE•sinα+12AC•BE•sinα=12AC•(DE+BE)•sinα=12AC•BD•sinα=12ab sinα,故答案为:12ab sinα;(4)在AB上取BG=BC,连接DG、AC、CG,AC分别交DG、BD于H、P,如图3所示:∵AD+BC=AB,AG+BG=AB,∴AD=AG,∵∠BAD=∠ABC=60°,∴△ADG与△BCG均为等边三角形,∴DG=AG,CG=BG,∠AGD=∠BGC=60°,∴∠DGC=60°=∠BGC,∴∠AGC=∠DGB=120°,∴△AGC ≌△DGB (SAS ),∴AC =BD ,∠GAC =∠GDB ,∵∠DHC =∠AHG ,∴∠DPH =∠AGD =60°,∴S 四边形ABCD =12•a •a •sin60°=12•a •a •=a 2. 题型三 解直角三角形1.如图,折叠矩形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折痕AE =10m ,且tan ∠CEF =43,那么矩形ABCD 的面积为( )cm ;A .280B .300C .320D .360【答案】C【解析】解:在Rt △EFC 中,tan ∠CEF=CF CE =43, ∴设3CE k =,则4CF k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5EF k =,由折叠的性质知,∴8DC AB k ==,∵,,∴,∴,∴6BF k =,,在Rt AEF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k =,∴,20BC =,∴矩形ABCD 的面积为;故选C .2.(2021·重庆八中九年级期中)如图,垂直于地面的通信基地AB 建在陡峭的山坡BC 上,该山坡的坡度i =1:2.4.小明为了测得通信基地AB 的高度,他首先在C 处测得山脚与通信基地AB 的水平距离CD =156米,然后沿着斜坡走了52米到达E 处,他在E 处测得通信基地顶端A 的仰角为60°,则通信基地AB 的高度约为( )≈1.414)A .136米B .142米C .148米D .87米【答案】B【解析】解:如图,作EH ⊥CD 于H ,EF ⊥AD 于F .在Rt △ECH 中,∵EH :CH =1:2.4,EC =52m ,设EH=x ,则CH =2.4x ,222EH CH EC +=,即()2222.452x x +=, 解得x=20(负值舍去),∴EH =DF =20m ,CH =48m ,∴EF =DH =CD ﹣CH =156﹣48=108m ,在Rt △AEF 中,∵∠AEF =60°,∴AF =EF •tan60°=∴AD =AF +DF =m ,在Rt △BCD 中,∵BD :CD =1:2.4,∴BD =65m ,∴AB =AD ﹣BD =207﹣65=142m ,故选:B .3.如图,在△ABC 中,∠A =120°,AB =4,AC =2,则sin B 的值是( )A B . C D 【答案】D【解析】解:如图所示,过点C 作CD ⊥AB 于D ,∵ ∠BAC =120°,∴ ∠CAD =60°,又∵ AC =2,∴ AD =1,CD∴ BD =BA +AD =5,在Rt △BCD 中,BC =∴ sin CD B BC ==.故选:D .4.(2021·天津河西·九年级期中)如图,在⊙O 中,点A ,B 在圆上,∠AOB =120°,弦AB 的长度为则半径OA 的长度为( )A .B .4C .D .【答案】B【解析】过点O 作OD ⊥AB ,垂足为D ,∵OA =OB ,∠AOB =120°,AB∴AD =BD =12AB ∠AOD =60°, ∵AD OA =sin ∠AOD = sin 60°=, ∴OA ==4,故选B .5.(2021·山东东昌府·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某拦水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 ,AE ,DF 为梯形的高,其中迎水坡AB 的坡角α=45°,坡长AB =米,背水坡CD 的坡度i =则背水坡的坡长CD 为( )米.A .20B .C .10D .【答案】A【解析】解:∵迎水坡AB 的坡角α=45°,坡长AB 米,∴AE sin45°=10(米),∴DF =AE =10,∵背水坡CD 的坡度i =1∠DFC =90°,∴tan ∠C =DF FC = ∴∠C =30°,∴DC=2DF=2AE=20(米),故选A.6.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A.1 B.1.2 C.3 D.5【答案】B【解析】解:如下图:以点F为国心,以2为半径作圆F,过点F作AB的垂线,垂足为Q,FQ交圆F于P0,故点P在以F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依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FQ⊥AB时,点P到AB的距离最短,在Rt△AFQ和Rt△ABC中,∵sin∠A=FQAF,sin∠A=BCAB,∴FQAF=BCAB,∵AC=6,BC=8,CF=2,∴AB=10,∴8 410 FQ=,∴FQ=3.2,∵FP0=2,∴P0Q=3.2-2=1.2.故选:B.7.(2021·山东沂源·九年级期中)在Rt△ABC中,AB是斜边,AB=10,BC=6,tan A=_________.【答案】3 4【解析】如图,∵Rt△ABC中,AB是斜边,AB=10,BC=6,∴∠C=90°,AC,∴tanA =68BC AC ==34, 故答案为:34. 8.(2021·上海市金山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在△ABC 中,AB =6,BC =8,∠B =60°,则△ABC 的面积是 ___.【答案】123【解析】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在Rt ABD △中,sin AD B AB =,即3sin 6062AD =︒=, 解得33AD =, 则的面积是1183312322BC AD ⋅=⨯⨯ 故答案为:39.(2021·浙江·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九年级期中)如图,在菱形ABCD 中,tan ∠DAB =43,AB =3,点P 为边AB 上一个动点,延长BA 到点Q ,使AQ =2AP ,且CQ 、DP 相交于点T .当点P 从点A 开始向右运动到点B 时,求点T 运动路径的长度为__________.385 【解析】解:连接AT 并延长交CD 于N ,如图:∵CD ∥BQ ,∴AP DN=AT NT =AQ CN , ∴ AP AQ =12=DN CN , ∴点N 是CD 上靠近D 的三等分点,∴点T 在线段AN 上运动,当P 从点A 开始向右运动到点B ,即P 与B 重合时,如图:点T 运动路径即为AT ,过D 作DH ⊥AB 于H ,过T 作TM ⊥AB 于M ,在Rt△ADH中,tan∠DAB=43,设DH=4k,则AH=3k,AD=5k,∵AD=AB=3,∴5k=3,∴k=35,∴DH=125,AH=95,∴BH=AB﹣AH=65,∵DTPT=CDPQ=APAP AQ+=13,∴PTPD=34,∵DH⊥AB,TM⊥AB,∴TM∥DH,∴PTPD=TMDH=BMBH,即34=125TM=65BM,∴TM=95,BM=910,∴AM=AB﹣BM=21 10,在Rt△ATM中,AT,.10.(2021·广东·广州六中九年级期中)如图,△ABCAB=AC,∠BAC=120°,P为⊙O中优弧BC上一点,连接P A,PB,PC,则P A+PB+PC的最大值___.【答案】6+【解析】延长PC至F,使CF=BP,连接AF,∵四边形ABPC是圆内接四边形,∴∠ACF=∠ABP,在△ACF和△ABP中,AC AB ACF ABP CF BP =⎧⎪∠=∠⎨⎪=⎩,∴△ACF ≌△ABP (SAS ),∴AF =AP ,在△ABC 中,AB =AC ,∠BAC =120°,∴∠ABC =30°,∴∠APC =30°,过点A 作AE ⊥PF 于E ,∵AF =AP ,∴△APF 是等腰三角形,则PF =2PE ,在Rt △AEP 中,cos ∠APC =PE AP, ∴PE =AP •cos ∠APC =AP •cos 30°= AP ,∴PF =2PE,∵PF =PC +CF =PC +BP,即PC +PB,∴P A +PB +PC =(AP而AP 为⊙O∴AP 最大=∴P A +PB +PC 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11.(2021·山东泰山·九年级期中)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以后,数学兴趣小组测量了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某一时刻,旗杆AB 的影子一部分落在平台上,另一部分落在斜坡上,测得落在平台上的影长BC 为4米,落在斜坡上的影长CD 为3.8米,AB ⊥BC ,同一时刻,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1米的竖立标杆PQ 在斜坡上的影长QR 为2米,求旗杆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答案】旗杆的高度约为8.8米【解析】解:如图,过C 作CM ∥AB 交AD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于点N .则四边形BCMN 是矩形,∴MN =BC =4米,BN =CM , 由题意得:CM PQ CD QR =, 即13.82CM =, 解得:CM =1.9(米),在Rt △AMN 中,∠ANM =90°,MN =BC =4米,∠AMN =60°,∴tan60°=AN MN =4AN∴AN =.∵BN =CM =1.9米,∴AB =AN +BN =(米),答:旗杆的高度约为8.8米.12.(2021·广东·佛山市华英学校九年级期中)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总长55千米.大桥某段采用低塔斜拉桥桥型,图2是从图1引申出的平面图.假设你站在桥上测得拉索AB 与水平桥面的夹角是30,拉索CD 与水平桥面的夹角是60︒,两拉索顶端的距离BC 为2米,两拉索底端距离AD 为20米,请求出立柱BH 的长.(结果精确到0.1 1.732).【答案】立柱BH 的长约为16.3米【解析】解:设DH 的长为x 米,由题意得∠AHB =90°,∵∠CDH =60°,∠AHB =90°,∴米∴()2BH CH BC =+=米,∵∠A =30°,∴米,∵AH=AD+DH,∴320=+,x x∴10x=∴米,答:立柱BH的长约为16.3米.13.(2021·山东阳谷·九年级期中)如图,小杰在高层楼A点处,测得多层楼CD最高点D的俯角为30°,小杰从高层楼A处乘电梯往下到达B处,又测得多层楼CD最低点C的俯角为10°,高层楼与多层楼CD之间的距离为CE,已知AB=CE=30米,求多层楼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sin10°≈0.17,cos10°≈0.98,tan10°≈0.18)【答案】18米【解析】解:如图所示,延长CD至F点,使得AF⊥CD,则四边形AECF为矩形,AF=CE=30,AE=CF,由题意,∠F AD=30°,在Rt△ADF中,,∵在B处测得最低点C的俯角为10°,∴∠BCE=10°,在Rt△BCE中,,∵AE=CF,∴AB+BE=DF+CD,即:30+5.4CD=,∴米,∴CD的高度约为18米.14.(2021·浙江·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九年级期中)校内数学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测量探究活动.如图,大楼的顶部竖有一块广告牌CD,小明与同学们在山坡的坡脚A处测得广告牌底部D的仰角为53°,沿坡面AB向上走到B处测得广告牌顶部C的仰角为45°,已知山坡AB的坡度i=1AB=12米,AE=24米.(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2 1.41≈,3≈1.73,sin53°≈45,34cos53,tan 5353︒︒≈≈) (1)求点B 距水平地面AE 的高度;(2)求广告牌CD 的高度.【答案】(1)点B 距水平地面AE 的高度为6米;(2)广告牌CD 的高约8.4米【解析】解:(1)如图,过点B 作BM AE ⊥,BN CE ⊥,垂足分别为M N 、,由题意可知,45CBN ∠︒=,53DAE ∠︒=,13i =:,12AB =米,24AE =米,∵13BM i tan BAM AM∠=:==, ∴30BAM ∠︒=,∴162BM AB ==(米), 即点B 距水平地面AE 的高度为6米;(2)在中,∴162NE BM AB ===(米), 3632AM AB ==(米), ∴()6324ME AM AE ++==米,∵45CBN ∠︒=,∴()6324CN BN ME +===米,∴()6330CE CN NE ++==米,在中,53DAE ∠︒=,24AE =米, ∴4·5324323DE AE tan ︒≈⨯==(米), ∴CD CE DE -=33032-=32=8.4≈(米)答:广告牌CD的高约8.4米.15.(2021·山东任城·九年级期中)如图,在小山的东侧A庄,有一热气球,由于受西风的影响,以每分钟35m的速度沿着与水平方向成75°角的方向飞行,40min时到达C处,此时气球上的人发现气球与山顶P点及小山西侧的B庄在一条直线上,同时测得B庄的俯角为30°.又在A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45°,求A庄与B≈1.4≈2.45,结果精确到个位).【答案】A庄与B庄的距离是1960米,山高是735米.【解析】如图,过点A作AD BC⊥于D,△中,,在Rt ACDAC=35×40=1400(米),则(米).△中,∠B=30°,在Rt ABD∴(米).过点P作PE AB⊥,垂足为E,则AE=PE•tan45°=PE,BE=PE•tan60°,∴,∴)1PE=PE=≈.解得:700735综上可得:A庄与B庄的距离是1960米,山高是735米.16.(2021·山东任城·九年级期中)测量计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图,建筑物BC的屋顶有一根旗杆AB,从地面上D点处观测旗杆顶点A的仰角为50°,观测旗杆底部B点的仰角为45°.若已知旗杆的高度AB=5米,求建筑物BC的高度.(参考数据:sin50°≈0.8,tan50°≈1.2)【答案】建筑物BC的高度为25米.【解析】设BC=x米,则AC=(x+5)米,在Rt△BDC中,∠BDC=45°,∴DC=BC=x米,在Rt△ADC中,tan∠ADC=ACDC,即5xx+=1.2,解得:x=25,答:建筑物BC的高度为25米.17.(202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交大二附中地下车库出口处“两段式栏杆”如图1所示,点A是栏杆转动的支点.点E是栏杆两段的连接点.当车辆经过时,栏杆AEF升起后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AB⊥BC,EF∥BC,∠EAB=143°,AB=AE=1.2米,(1)求当车辆经过时,栏杆EF段距离地面的高度(即直线EF上任意一点到真线BC的距离).(2)为了增加安全性,在保持车辆经过时栏杆EF段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变的前提下.在图2中把连接点向右移动.若移动后∠EAB减小16°,则改进后栏杆平行地面时,图1中E向右移动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米,栏杆宽度忽略不计参考数据:sin37°=0.60,cos 37°=0.80,tan 37°=0.75)【答案】(1)2.2米;(2)0.6米【解析】解:(1)如图,过点A作BC的平行线AG,过点E作EH⊥AG于H,则∠BAG=90°,∠EHA=90°.∵∠EAB=143°,∠BAG=90°,∴∠EAH=∠EAB-∠BAG=53°.在△EAH中,∠EHA=90°,∠AEH=90°-∠EAH=37°,AE=1.2米,∴EH=AE•cos∠AEH≈1.2×0.80=0.96(米),∵AB=1.2米,∴栏杆EF段距离地面的高度为:AB+EH≈1.2+0.96=2.16≈2.2(米).故栏杆EF段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2.2米.(2)把连接点E向右移动到E',连接A E',过点E'作E K AG'⊥,垂足为K,∴∴四边形EHKE'是矩形,∴EE HK'=,米∵∠EAH= =53°,.∴。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编辑[gōu gǔ dìng lǐ]勾股定理是一个初等几何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

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

勾股定理约有4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最基本的公式。

勾股数组方程a2+b2=c2的正整数组(a,b,c)。

(3,4,5)就是勾股数。

也就是说,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那么a2+b2=c2。

中文名勾股定理、勾股弦定理外文名Pythagorean theorem1基本定理编辑勾三股四弦五文字表述:在任何一个的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也可以理解成两个长边的平方相减与最短边的平方相等)。

数学表达: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1]推广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 (a,b,c) 是勾股数,它们的正整数倍数,也是勾股数,即∀n∈Z*,(na,nb,nc) 也是勾股数。

若a,b,c三者互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1),它们就称为素勾股数。

2历史编辑毕达哥拉斯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传统上认为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证明。

在中国,《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

埃及称为埃及三角形。

早在毕达哥拉斯之前,许多民族已经发现了这个事实,而且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等的发现都有真凭实据,有案可查。

相反,毕达哥拉斯的著作却什么也没有留传下来,关于他的种种传说都是后人辗转传播的。

可以说真伪难辨。

这个现象的确不太公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现代的数学和科学来源于西方,而西方的数学及科学又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著作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而其中许多定理再往前追溯,自然就落在毕达哥拉斯的头上。

八上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

八上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

勾股定理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b,c、为勾股数,那么ka,kb,kc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其他方法:①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②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4.注意: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 勾股定理的作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②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③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④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

二、平方根:(11——19的平方)1、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

(也称为二次方根),也就是说如果x 2=a ,那么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一个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记作“a ”,又叫做算术平方根,它负的平方根,记作“—a ”,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记作“±a ”。

勾股定理16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16种证明方法

【证法1】(课本的证明)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 即a²+b²+4x1/2ab=c²+4x1/2ab,整理得a²+b²=c²。

1. 2【证法2】(邹元治证明)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1ab2形的面积等于.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ΔHAE ≌RtΔEBF, ∴∠AHE = ∠BEF.∵∠AEH + ∠AHE = 90o, ∴∠AEH + ∠BEF = 90o. ∴∠HEF = 180o―90o= 90o.∴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ΔGDH ≌ RtΔHAE,∴∠HGD = ∠EHA. ∵∠HGD + ∠GHD = 90o,∴∠EHA + ∠GHD = 90o.又∵∠GHE = 90o,∴∠DHA = 90o+ 90o= 180o.∴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a+b)².∴(a+b)²=4x1/2ab+c²∴ a²+b²=c²。

2. 3【证法3】(赵爽证明)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1ab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ΔDAH ≌ RtΔABE,∴∠HDA = ∠EAB.∵∠HAD + ∠HAD = 90o,∴∠EAB + ∠HAD = 90o, 2∴ 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 EF = FG =GH =HE = b―a ,∠HEF = 90o.∴ EFGH是一个边长为b―a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b-a)².∴(b-a)²=4x1/2ab+c²∴ a²+b²=c²。

培优专题11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培优专题11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 CF = CE = AE .
(2)设 AE = a , ED = b , DC = c .请写出一个 a , b ,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答案 解:(2) a , b ,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 a2= b2+ c2.理
由:由(1)得 CE = AE .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长方形,所以∠ D =
A. 1cm
A )
B. 1.5cm
C. 2cm
D. 3cm
第1题图
2. (烟台莱州期中)如图,Rt△ ABC 中, AB =9, BC =6,∠ B =90°,将△
ABC 折叠,使 A 点与 BC 的中点 D 重合,折痕为 MN ,则线段 BN 的长为 4
第2题图
.

3. 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 ABCD 中, E 是边 CD 的中点,将△ ADE 沿 AE 对折至
90°.因为 AE = a , ED = b , DC = c ,所以 CE = AE = a .在Rt△
DCE 中, CE2= ED2+ DC2,所以 a , b ,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为 a2= b2+ c2.
FG = x ,则 GC =6- x .因为 E 为 CD 的中点,所以 CE = DE = EF
=3,所以 EG =3+ x .在Rt△ CEG 中,32+(6- x )2=(3+ x )2,
解得 x =2,所以 BG 的长为2.
类型二:巧用折叠求图形面积
4. (威海文登区期中)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 =90°, AB =4cm, AD =
第三章 勾股定理
培 优 专 题 11 : 勾 股 定 理 与 折 叠 问 题
类型一:巧用折叠求线段长

勾股定理的十六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的十六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的证明【证法1】(课本的证明)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abc ab b a 21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证法2】(邹元治证明)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 、F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 ΔHAE ≌ Rt ΔEBF ,∴ ∠AHE = ∠BEF .∵ ∠AEH + ∠AHE = 90º, ∴ ∠AEH + ∠BEF = 90º. ∴ ∠HEF = 180º―90º= 90º.∴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 2. ∵ Rt ΔGDH ≌ Rt ΔHAE , ∴ ∠HGD = ∠EHA . ∵ ∠HGD + ∠GHD = 90º, ∴ ∠EHA + ∠GHD = 90º. 又∵ ∠GHE = 90º,∴ ∠DHA = 90º+ 90º= 180º.∴ ABCD 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b a +.∴()22214c ab b a +⨯=+. ∴ 222c b a =+.【证法3】(赵爽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b>a ), 以c 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 ΔDAH ≌ Rt ΔABE,∴ ∠HDA = ∠EAB .∵ ∠HAD + ∠HAD = 90º, ∴ ∠EAB + ∠HAD = 90º,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 2. ∵ EF = FG =GH =HE = b ―a , ∠HEF = 90º.∴ EFGH 是一个边长为b ―a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a b -.∴ ()22214c a b ab =-+⨯.∴ 222c b a =+. 【证法4】(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 证明)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21.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 ΔEAD ≌ Rt ΔCBE ,∴ ∠ADE = ∠BEC .∵ ∠AED + ∠ADE = 90º, ∴ ∠AED + ∠BEC = 90º. ∴ ∠D EC = 180º―90º= 90º. ∴ ΔDEC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等于221c .又∵ ∠DAE = 90º, ∠EBC = 90º, ∴ AD ∥BC .∴ 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221b a +.∴ ()222121221c ab b a +⨯=+. ∴ 222c b a =+.【证法5】(梅文鼎证明)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 、E 、F 在一条直线上. 过C 作AC 的延长线交DF 于点P .∵ D 、E 、F 在一条直线上, 且Rt ΔGEF ≌ Rt ΔEBD , ∴ ∠EGF = ∠BED ,∵ ∠EGF + ∠GEF = 90°,∴ ∠BED + ∠GEF = 90°,∴ ∠BEG =180º―90º= 90º. 又∵ AB = BE = EG = GA = c ,∴ ABEG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 ∴ ∠ABC + ∠CBE = 90º.∵ Rt ΔABC ≌ Rt ΔEBD , ∴ ∠ABC = ∠EBD . ∴ ∠EBD + ∠CBE = 90º. 即 ∠CBD= 90º. 又∵ ∠BDE = 90º,∠BCP = 90º,BC = BD = a .∴ BDPC 是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 同理,HPFG 是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 的面积为S ,则,21222ab S b a ⨯+=+abS c 2122⨯+=, ∴ 222c b a =+.【证法6】(项明达证明)做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b>a ) ,斜边长为c . 再做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 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使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过点Q 作QP ∥BC ,交AC 于点P .过点B 作BM ⊥PQ ,垂足为M ;再过点F 作FN ⊥PQ ,垂足为N . ∵ ∠BCA = 90º,QP ∥BC , ∴ ∠MPC = 90º, ∵ BM ⊥PQ , ∴ ∠BMP = 90º, ∴ BCPM 是一个矩形,即∠MBC = 90º.∵ ∠QBM + ∠MBA = ∠QBA = 90º,∠ABC + ∠MBA = ∠MBC = 90º, ∴ ∠QBM = ∠ABC ,又∵ ∠BMP = 90º,∠BCA = 90º,BQ = BA = c , ∴ Rt ΔBMQ ≌ Rt ΔBCA .同理可证Rt ΔQNF ≌ Rt ΔAEF . 从而将问题转化为【证法4】(梅文鼎证明).【证法7】(欧几里得证明)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H 、C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 BF 、CD . 过C 作CL ⊥DE ,交AB 于点M ,交DE 于点L .∵ AF = AC ,AB = AD , ∠FAB = ∠GAD , ∴ ΔFAB ≌ ΔGAD ,∵ ΔFAB 的面积等于221a , ΔGAD 的面积等于矩形ADLM 的面积的一半,∴ 矩形ADLM 的面积 =2a . 同理可证,矩形MLEB 的面积 =2b .∵ 正方形ADEB 的面积 = 矩形ADLM 的面积 + 矩形MLEB 的面积 ∴ 222b a c += ,即 222c b a =+.【证法8】(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证明)如图,在Rt ΔABC 中,设直角边AC 、BC 的长度分别为a 、b ,斜边AB 的长为c ,过点C 作CD ⊥AB ,垂足是D .在ΔADC 和ΔACB 中, ∵ ∠ADC = ∠ACB = 90º, ∠CAD = ∠BAC , ∴ ΔADC ∽ ΔACB .AD ∶AC = AC ∶AB ,即 AB AD AC •=2. 同理可证,ΔCDB ∽ ΔACB ,从而有 AB BD BC •=2.∴ ()222AB AB DB AD BC AC =•+=+,即 222c b a =+.【证法9】(杨作玫证明)做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b>a ),斜边长为c . 再做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 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 过A 作AF ⊥AC ,AF 交GT 于F ,AF 交DT 于R . 过B 作BP ⊥AF ,垂足为P . 过D 作DE 与CB 的延长线垂直,垂足为E ,DE 交AF 于H .∵ ∠BAD = 90º,∠P AC = 90º, ∴ ∠DAH = ∠BAC . 又∵ ∠DHA = 90º,∠BCA = 90º, AD = AB = c ,∴ Rt ΔDHA ≌ Rt ΔBCA .∴ DH = BC = a ,AH = AC = b .由作法可知, PBCA 是一个矩形, 所以 Rt ΔAPB ≌ Rt ΔBCA . 即PB = CA = b ,AP= a ,从而PH = b ―a .∵ Rt ΔDGT ≌ Rt ΔBCA ,Rt ΔDHA ≌ Rt ΔBCA . ∴ Rt ΔDGT ≌ Rt ΔDHA .∴ DH = DG = a ,∠GDT = ∠HDA . 又∵ ∠DGT = 90º,∠DHF = 90º,∠GDH = ∠GDT + ∠TDH = ∠HDA+ ∠TDH = 90º, ∴ DGFH 是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 GF = FH = a . T F ⊥AF ,TF = GT ―GF = b ―a .∴ TFPB 是一个直角梯形,上底TF=b ―a ,下底BP= b ,高FP=a +(b ―a ). 用数字表示面积的编号(如图),则以c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543212S S S S S c ++++= ①∵()[]()[]a b a a b b S S S -+•-+=++21438 =ab b 212-, 985S S S +=,∴ 824321S ab b S S --=+=812SS b -- . ② 把②代入①,得98812212S S S S b S S c ++--++== 922S S b ++ = 22a b +. ∴ 222c b a =+.【证法10】(李锐证明)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b>a ),斜边的长为c . 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G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用数字表示面积的编号(如图).∵ ∠TBE = ∠ABH = 90º, ∴ ∠TBH = ∠ABE .又∵ ∠BTH = ∠BEA = 90º,BT = BE = b ,∴ Rt ΔHBT ≌ Rt ΔABE . ∴ HT = AE = a . ∴ GH = GT ―HT = b ―a .又∵ ∠GHF + ∠BHT = 90º,∠DBC + ∠BHT = ∠TBH + ∠∴ ∠GHF = ∠DBC .∵ DB = EB ―ED = b ―a ,∠HGF = ∠BDC = 90º,∴ Rt ΔHGF ≌ Rt ΔBDC . 即 27S S =.过Q 作QM ⊥AG ,垂足是M . 由∠BAQ = ∠BEA = 90º,可知 ∠ABE= ∠QAM ,而AB = AQ = c ,所以Rt ΔABE ≌ Rt ΔQAM . 又Rt ΔHBT ≌ Rt ΔABE . 所以Rt ΔHBT ≌ Rt ΔQAM . 即 58S S =.由Rt ΔABE ≌ Rt ΔQAM ,又得QM = AE = a ,∠AQM = ∠BAE .∵ ∠AQM + ∠FQM = 90º,∠BAE + ∠CAR = 90º,∠AQM = ∠BAE , ∴ ∠FQM = ∠CAR .又∵ ∠QMF = ∠ARC = 90º,QM = AR = a , ∴ Rt ΔQMF ≌ Rt ΔARC . 即64S S =.∵ 543212S S S S S c ++++=,612S S a +=,8732S S S b ++=,又∵ 27S S =,58S S =,64S S =,∴8736122S S S S S b a ++++=+ =52341S S S S S ++++=2c ,即 222c b a =+.【证法11】(利用切割线定理证明)在Rt ΔABC 中,设直角边BC = a ,AC = b ,斜边AB = c . 如图,以B 为圆心a 为半径作圆,交AB 及AB 的延长线分别于D 、E ,则BD = BE = BC = a . 因为∠BCA = 90º,点C 在⊙B 上,所以AC 是⊙B 的切线. 由切割线定理,得AD AE AC •=2=()()BD AB BE AB -+ =()()a c a c -+= 22a c -,即222a c b -=, ∴ 222c b a =+.【证法12】(利用多列米定理证明)在Rt ΔABC 中,设直角边BC = a ,AC = b ,斜边AB = c (如图). 过点A 作AD ∥CB ,过点B 作BD ∥CA ,则ACBD 为矩形,矩形ACBD 内接于一个圆. 根据多列米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的乘积等于两对边乘积之和,有BD AC BC AD DC AB •+•=•, ∵ AB = DC = c ,AD = BC = a ,AC = BD = b ,∴ 222AC BC AB +=,即 222b a c +=,∴ 222c b a =+.【证法13】(作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证明)在Rt ΔABC 中,设直角边BC = a ,AC = b ,斜边AB = c . 作Rt ΔABC 的内切圆⊙O ,切点分别为D 、E 、F (如图),设⊙O 的半径为r .∵ AE = AF ,BF = BD ,CD = CE ,∴ ()()()BF AF CD BD CE AE AB BC AC +-+++=-+= CD CE += r + r = 2r,即 r c b a 2=-+, ∴ c r b a +=+2.∴ ()()222c r b a +=+,即 ()222242c rc r ab b a ++=++,∵ ab S ABC 21=∆,∴ ABC S ab ∆=42,又∵ AOC BOCAOB ABC S S S S ∆∆∆∆++= = br ar cr 212121++ = ()r c b a ++21= ()r c c r ++221= rc r +2,∴()ABC S rc r ∆=+442, ∴ ()ab rc r242=+,∴ 22222c ab ab b a +=++, ∴ 222c b a =+. 【证法14】(利用反证法证明)如图,在Rt ΔABC 中,设直角边AC 、BC 的长度分别为a 、b ,斜边AB 的长为c ,过点C 作CD ⊥AB ,垂足是D .假设222c b a ≠+,即假设 222AB BC AC ≠+,则由AB AB AB •=2=()BD AD AB +=BD AB AD AB •+•可知 AD AB AC •≠2,或者 BD AB BC •≠2. 即 AD :AC ≠AC :AB ,或者 BD :BC ≠BC :AB .在ΔADC 和ΔACB 中, ∵ ∠A = ∠A , ∴ 若 AD :AC ≠AC :AB ,则 ∠ADC ≠∠ACB . 在ΔCDB 和ΔACB 中, ∵ ∠B = ∠B ,∴ 若BD :BC ≠BC :AB ,则 ∠CDB ≠∠ACB . 又∵ ∠ACB = 90º,∴ ∠ADC ≠90º,∠CDB ≠90º.这与作法CD ⊥AB 矛盾. 所以,222AB BC AC ≠+的假设不能成立.∴ 222c b a =+.【证法15】(辛卜松证明)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斜边的长为c . 作边长是a+b 的正方形ABCD . 把正方形ABCD 划分成上方左图所示的几个部分,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ab b a b a 2222++=+;把正方形ABCD 划分成上方右图所示的几个部分,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22214c ab b a +⨯=+ =22c ab +.∴ 22222c ab ab b a +=++,∴ 222c b a =+.【证法16】(陈杰证明)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b>a ),斜边的长为c . 做两个边长分别为a 、b 的正方形(b>a ),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E 、H 、M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用数字表示面积的编号(如图).在EH = b 上截取ED = a ,连结DA 、DC ,则 AD = c .∵ EM = EH + HM = b + a , ED = a ,∴ DM = EM ―ED = ()a b +―a = b . 又∵ ∠CMD = 90º,CM = a , ∠AED = 90º, AE = b ,∴ Rt ΔAED ≌ Rt ΔDMC . ∴ ∠EAD = ∠MDC ,DC = AD = c . ∵ ∠ADE + ∠ADC+ ∠MDC =180º, ∠ADE + ∠MDC = ∠ADE + ∠EAD = 90º,∴ ∠ADC = 90º.∴ 作AB ∥DC ,CB ∥DA ,则ABCD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 ∵ ∠BAF + ∠FAD = ∠DAE + ∠FAD = 90º, ∴ ∠BAF=∠DAE .连结FB ,在ΔABF 和ΔADE 中,∵ AB =AD = c ,AE = AF = b ,∠BAF=∠DAE , ∴ ΔABF ≌ ΔADE .∴ ∠AFB = ∠AED = 90º,BF = DE = a . ∴ 点B 、F 、G 、H 在一条直线上. 在Rt ΔABF 和Rt ΔBCG 中, ∵ AB = BC = c ,BF = CG = a , ∴ Rt ΔABF ≌ Rt ΔBCG .∵ 54322S S S S c +++=, 6212S S S b ++=, 732S S a +=,D D76451S S S S S +===, ∴6217322S S S S S b a ++++=+ =()76132S S S S S ++++=5432S S S S +++=2c ∴ 222c b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为a、b、c,其中c为斜边,则a2+b2=c2.
如:已知Rt△ABC中,三边长为a、b、c,其中a=3,b=4,则c=__________.
答案:.
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两锐角互余;
(2)Rt△ABC中,c为斜边,则a2+b2=c2.
(3)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边长为a,,2a.(4)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a,.
例1、如图,在△ABC中,CD⊥AB于D,若AB=5,,∠BCD=30°,求AC的长.
解:
设BD=x,∵CD⊥AB,∠BCD=30°.
∴BC=2BD=2x.
在Rt△B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2+CD2=BC2.
即.
解得x=2.
∴BD=2,∵AB=5,∴AD=3.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有
例2、如图,在△ABC中,∠C=90°,AD、BE是中线,,AD=5,求AB的长.
解:
设CE=x,CD=y,则AC=2x,BC=2y.
在Rt△ACD和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
例3、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求MN.
解:
连接AM,
∵AB=AC,M为BC的中点.
∴AM⊥BC.BM=MC=BC=3.
在Rt△AMB中,由勾股定理得.
设CN=x,则AN=5-x
在Rt△ANM中,MN2=AM2-AN2=42-(5-x)2.
在Rt△CNM中,MN2=MC2-CN2=32-x2.
∴32-x2=42-(5-x)2,解得.

方法2:由面积法得:AM·MC=MN·AC.
例4、如图,在△ABC中,∠A=90°,P是AC的中点,PD⊥BC于D,BC=9,DC=3,求AB的长.
解:
连结PB,BD=BC-DC=6.
在Rt△BDP和Rt△PDC中
PD2=BP2-BD2,PD2=PC2-DC2.
∴BP2-BD2=PC2-DC2.
∴BP2-PC2=BD2-DC2=36-9=27.
在Rt△ABP中,AB2=BP2-AP2.
∵AP=PC.
∴AB2=BP2-PC2=27.

例5、如图,已知∠A=60°,∠B=∠D=90°,AB=2,CD=1,求BC和AD的长.
解:
如图,延长AD、BC交于点E.
∵∠B=90°,∠A=60°,∴∠E=30°.
∴AE=2AB=4.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
处,AE交DC于点F,若,则AD的长为()
A.4cm B.5cm
C.6cm D.7cm
二、填空题
2、在Rt△ABC中,∠C=90°,∠A、∠B、∠C所对应的边分别是a、b、c.
(1)若a=3cm,b=5cm,则c=__________.
(2)若a=8cm,c=17cm,则b=__________.
(3)若a︰b=3︰4,c=10cm,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
3、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如图中所示的正方形A的面积
是__________,B的面积是__________.
4、在Rt△ABC中,斜边AB=2cm,则AB2+BC2+CA2=__________cm2.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则它的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
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cm、8cm,那么斜边上的高为
__________.
7、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和点D重合,
折痕为EF,则DE=__________cm.
8、如图,已知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为,高为2,AB、CD分别是两底面的直径,
AD、BC是母线.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从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式).
三、解答题
9、如图所示,铁路上有A、B两点(看做直线上两点)相距40千米,C、D为两村
庄(看做两个点),AD⊥AB,BC⊥AB,垂足分别为A、B,AD=24千米,BC=16千米,现在要在铁路旁修建一个煤栈E,使得C、D两村到煤栈的距离相等,问煤栈应建在距A点多少千米处?
10、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长方体,一只蜘蛛在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处,一滴
水珠在这个长方体的顶点C′处,已知长方体的长为6m,宽为5m,高为3m,蜘蛛
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A处爬到C′处,沿着怎样的路线爬行的距离最短?你能求
出这个最短距离吗?
答案:1、C 2、(1);(2)15cm;(3)6cm,8cm 3、25;256 4、8 5、5cm或
6、4.8cm 点拨:设斜边上的高为h,.
7、点拨:设DE=BE=x cm,则AE=(10-x)cm,∴(10-x)2+42=x2. 8、
9、AE2+242=(40-AE)2+162,解得AE=16(千米) 10、将长方体上面展开并和前面在同一平面上,则蜘蛛沿对角线AC′爬行距离最短,最短距离是
课外拓展
例、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
行电网改造,莲花村六组有四个村庄,A、B、C、D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中的实线部
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以下数据可供参考:

解:
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也可以设为a),则图(1)、(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D+AB+BC=3,AB+BC+CD=3.
图(3)中,总线路长为AC+BD==2.828.
图(4)中,延长EF交BC于点H,则FH⊥BC,BH=HC.
由∠FBH=30°,BH=及勾股定理,得
EA=ED=FB=FC=,FH=.
∴EF=1-2FH=1-.
此时,总线路长为4EA+EF=.
显然,3>2.828>2.732,
∴图(4)的连结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点评:
这里是逐一计算四条线路的长度,并加以比较,选出最短的方案.在方案(4)中注意作铺助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
中考分析
例1、如图是用硬纸板做成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斜边长为c和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请你将它们拼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
(1)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
(2)证明勾股定理.
分析:
方法一、(1)如图①
(2)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
大正方形的面积也可表示为,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方法二、(1)如图②
(2)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
又可以表示为:,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例2、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
分析:
在中,
由勾股定理有:,扩充部分为扩充成等腰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如图1,当时,可求
得的周长为32m.
②如图2,当时,可求
由勾股定理得:,得的周长为
③如图3,当为底时,设则由勾股定理得:,得的周长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