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分型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简介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炎症和功能障碍。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通过辨别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辩证类型,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将风湿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 寒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舌苔厚白,脉沉弦。

治疗时应重点祛寒湿、活血化瘀。

2. 湿热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时应重点清热湿、利湿通腑。

3. 痰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时应重点祛痰湿、健脾化痰。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风湿病治疗。

1. 寒湿型治疗:采用温络、祛寒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防风、姜黄、当归等。

此外,适当的温热理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 湿热型治疗: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连、白芍、车前子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有助于利湿。

3. 痰湿型治疗:采用祛痰湿、健脾化痰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陈皮、半夏、茯苓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寒湿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健脾化痰。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宜自行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2. 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惯。

3. 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循医师的指导进行调整。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辩证施治,能够针对性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但治疗期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遵循医师的指导。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
1.辨证分型:这是中医辨证的最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
和体征,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寒热、虚实、表里等,以便确定治
疗方案。

2.辨证候:辨证候是指疾病特征的总称,在中医诊断中,根据症状、
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辨证候,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3.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精神状态、舌苔、舌体、舌脉等,来
辨别疾病的性质和变化。

4.闻诊:通过闻患者的呼气、体味、口臭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5.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来获取更多信息,辅助诊断和判断病情。

6.切诊:通过按摩患者的腧穴,观察、感觉患者的脉象,来了解患者
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7.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辨证候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
针灸、中药、按摩等治疗方法。

8.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比如
针灸、推拿、拔罐等。

9.辨证求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中医强调寻找病因,通
过辨证找出病因,从而治疗根本病因。

10.辨证求法: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辨证,因
此治疗方法也会不同,中医强调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的辨证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辨证思维和方法体系,需要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观察研究和细致的分析判断,致力于辨别病情,了解病因,进而寻求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辨证方法的应用需要医师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观察能力,这也是中医学的独特之处。

(一)中医辨证分型

(一)中医辨证分型

(一)中医辨证分型
(一)中医辨证分型
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文献中对其却早有记载,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其中以“眩晕”论述的最为多见。

目前根据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证候、病程转归和并发症,中医学主要从虚、实及虚实夹杂方面进行辨证分型,具体如下:
1.阴虚阳亢型症见头晕目眩,头痛,或头胀,耳鸣,眼花,两目干涩,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干,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足跟痛,遗精,夜尿频,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尺弱明显。

2.肝火上炎型症见头晕,头痛,头胀,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多动不安,寐少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重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红气粗,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

3.痰浊阻滞型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胸脘痞闷、倦怠嗜卧,肢体沉重,食少多寐,恶心呕吐,时吐痰涎,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缓。

4.气滞血瘀型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痛有定处,急躁心烦,胸闷胁痛,腹痛拒按,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或皮肤有瘀点、瘀斑,口渴欲漱而不饮,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中医皮肤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皮肤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皮肤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皮肤科学辩证分型的目的在于识别和分析患者的病理变化
及病因,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皮肤科学中常见
的辩证分型:
1. 湿热型:表现为皮肤潮湿、痒痛、红肿等症状,常见于湿疹、湿疹性皮肤炎等疾病。

治疗上以清热凉血、祛湿利湿为主。

2. 风热型:表现为皮肤起水疱、起疮疱、瘙痒明显等症状,常
见于疱疹、带状疱疹等疾病。

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为主。

3. 血热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脓疱等症状,常见于
荨麻疹、脓疖等疾病。

治疗上以清热凉血、解毒生肌为主。

4. 气虚湿蕴型:表现为皮肤油腻、瘙痒、痤疮等症状,常见于
痤疮、湿疹等疾病。

治疗上以益气化湿、健脾祛湿为主。

5. 血瘀型:表现为皮肤暗红、紫斑、瘀点等症状,常见于痤疮、瘀血病等疾病。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

以上只是中医皮肤科学的一部分辩证分型,每种分型都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以辩证论治为核心,根据患者的辩证类型,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手段,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平衡,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并不能确保准确性。

对于具体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1.辩证分型:中医诊断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通过辨证分析病情,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

辩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归类,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在辩证分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辨证求因:中医诊断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通过辨证来寻找疾病的病因。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阴阳等平衡失调有关,通过辨证可以了解到疾病产生的原因所在。

例如,“阳盛阴虚”、“气血不足”等都是常见的中医辨证求因方法。

在治疗疾病时,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可以从根本上纠正病情,促进康复。

3.辨证求证:中医诊断学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通过观察病情的转变来求证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治疗不同于西医的病因诊断,更侧重于辨证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等是否得到改善,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通过辨证求证,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4.辨证论治:中医诊断学要求在诊断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辨证论治是综合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疾病的整体出发,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强调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不仅注重病因病机的调查,还注重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5.具体辨病:中医诊断学要求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观察、问诊和望诊等方法,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别,分析病因病机。

在辨证鉴别疾病时,中医医师会观察患者的脸色、舌苔、脉象等,通过这些综合信息,判断疾病所在。

具体辨病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与西医诊断的重要区别之一总之,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和独特性。

辩证分型、辨证求因、辨证求证等原则,帮助中医医师准确把握疾病的特征,开展个体化的治疗,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些原则是中医学治疗的基石,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以辨证施治为核心,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些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辨证施治的准则,本文将探讨这些原则。

一、辩证分型:先辩明病位辨证分型是中医辨证的重要环节。

在接诊患者后,医生首先需要准确辨明患者疾病的位置。

这包括辨别疾病的上下部位,病变的性质,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

只有明确了病位,医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二、辨证施治:辩证用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情况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虚证用补药,实证用泄药等。

在辨证施治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用药,同时还需要考虑用药的剂量和疗程。

三、辩证施治:平衡阴阳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是支撑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

阴阳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阴与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消长。

辨证施治时,医生需要判断患者体内阴阳的平衡状态,通过药物和调理手段来达到阴阳的平衡。

例如,在火热之病中用寒凉药物来降火,或者阳亢证中用温补药物来调节阴阳平衡。

四、辨证施治:治未病中医注重预防和保健,辨证施治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更包括对未病的调理和预防。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治未病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调理措施,使身体保持健康。

五、辩证施治:标本兼治中医认为,辨证施治不能只看到疾病的表面症状,还要追求治疗的根本原因。

所谓"标本兼治"即治疗的过程既要解决表面症状,也要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

在辨证施治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发展过程,对症下药,既针对病因,又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辨证施治时,医生需准确辨明病位,辨证用药,平衡阴阳,治未病,标本兼治。

这些原则的遵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与和谐。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中医医学体系具有自己独特的分类体系,将疾病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命名。

这些分类名称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疾病分类名称的内容和特点。

一、中医疾病分类的基本原则中医疾病分类名称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基础,结合病因、病机、病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类。

其基本原则包括辩证分型、五运六气、八纲辨证等。

1. 辩证分型中医疾病分类的核心原则是辩证。

中医将疾病按照辨证的结果进行分类,即根据病因、病机、病理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

这种分类方式强调区分疾病的不同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是中医疾病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运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六气包括风、寒、热、湿、燥、火六种气候特征。

根据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寒病、热病等,以指导临床治疗。

3.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疾病分类的重要手段之一。

八纲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种。

通过辨别疾病所属的八纲类型,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特点,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中医疾病分类名称的主要类别中医将疾病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划分为多个类别,常见的类别有外感病、内伤病、五官病、皮肤病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类别的主要内容。

1. 外感病外感病是指由外界的病邪侵袭所致的疾病,包括风病、寒病、暑病等。

这类疾病多表现为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中医治疗常以解表、祛邪为主。

2. 内伤病内伤病是指由内因或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肝病、胃病、肾病等。

这类疾病多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精神抑郁等症状,中医治疗常以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为主。

3. 五官病五官病是指眼、耳、鼻、口、喉等器官相关的疾病,包括目疾、耳聋、鼻炎、口腔溃疡等。

这类疾病多表现为相关器官的不适或功能障碍,中医治疗常以调理经络、清热解毒为主。

4. 皮肤病皮肤病是指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发生的疾病,包括湿疹、湿疮、痤疮等。

辩证分型

辩证分型
关 环跳 阳陵泉 委 中 承山 昆仑 三阴 交 悬钟 风市 臀中
肝肾亏虚
补法
环跳 阳陵泉 委 中 承山 昆仑 命门 三阴交 肝俞 肾俞
胁痛 辩证分型 肝气郁结 肝胆湿热 气滞血瘀 肝肾亏虚
腰痛
治法 泻法 泻法 平泻 补法
选穴方案 期门 阳陵泉 太
冲 章门 期门 阳陵泉 支
沟 期门 阳陵泉 三
阴交 肝俞 肾俞 期门
平泻
肩髃 肩髎
悬钟 后
曲池 外关 溪
眩晕型 瘫痪型
平补 平泻 平补 平泻
风池 头维
百会
大杼 魄
髀关 风市 户
阳陵泉 足三里
天柱 天

合谷 风

颈椎病 胃痛 辩证分型
寒邪客胃 饮食所伤 肝气犯胃 淤血停滞 脾胃虚弱
治法
平泻 平泻 泻法 泻法 补法
选穴方案
增加穴
共同穴
胃俞
中脘
梁门
内关
太冲
足三里
膈俞 公孙
按部位选
共同穴

泻法
肩部:肩髃
肩髎 肩贞
肘部:曲池
疼痛较重
小海 天井 配:合谷 太冲
腰部:肾俞
腰阳关 委中
膝部:膝阳
关 梁丘 血海
内膝眼 外膝眼
平补 平泻
髋部:环跳
瘀血肿胀 甚者配:血海
三阴交
秩边 居髎 踝部:解溪
昆仑 丘墟
腹痛 辩证分型 寒症
热证
虚证
实证
治法 平补 泻法 补法 泻法
选穴方案 中脘 神阙 足三
辩证分型
半身不遂
治法
选穴方案
一般取病侧穴采用泻
上肢:肩髃 曲池

梅核气辩证分型

梅核气辩证分型

梅核气(Plum-Pit Qi)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症名词,特指喉咙感觉有类似于梅子渣或梅核卡住的不适感,同时伴随有嗓音嘶哑、胸口胀闷、呼吸急促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梅核气可分为实证型和虚证型两种,也称为辩证分型。

1. 实证型:实证型梅核气主要表现为气滞、痰瘀、热盛等病理机制所致。

临床上常伴有喉咙肿痛、红肿疼痛、咳痰、口干舌燥、尿黄便秘等症状。

治疗方案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如可以采用逍遥散、小柴胡汤、消痰化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 虚证型:虚证型梅核气主要与气虚、阳虚、阴虚等病理机制有关,临床表现为声音低沉、咽干口渴、乏力、气短等症状。

治疗方案主要以补益气虚、滋养阴阳为主,如可以采用人参党参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对于梅核气这一症状,中医辨证分型特别重要,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积极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

中医辩证 分型

中医辩证 分型

中医堂常见病症内科:腰痛眩晕中风风湿痹尪痹骨痹肌痹痿症虚劳痛风不寐心悸消渴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妇科:痛经绝经前后诸症盆腔炎儿科:感冒哮喘泄泻厌食疳症汗症多动症性早熟过敏性疾病五官(耳鼻喉)科:鼻渊梅核气中医骨伤科: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狭窄性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腕、跖管综合征中医针灸科:面瘫肩关节周围炎胸痹心痛不寐痿症风湿痹落枕偏头痛鼻渊眩晕便秘郁证中医推拿科:小儿肌性斜颈积滞病脑性瘫痪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康复头痛颈性眩晕泄泻痛经落枕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滑脱骶髂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冠心病证候分类:1、寒邪内盛:胸闷胸痛,遇寒更甚,喘息咳唾,气短,舌苔白,脉沉迟。

2、痰浊壅盛:胸闷如窒息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平素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3、肝郁气滞:胸闷胀而痛,攻窜不定,善太息,或痛连两肋,嗳气不舒,甚则疼痛不能转侧,舌苔薄,脉滑。

4、淤血停滞:胸闷窒息而痛,痛如锥刺,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5、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怠倦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偏红,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疗方案:辩证施治治疗总则:活血化瘀,温通心阳。

基本操作:取坐位,轻柔手法。

一指禅推法,鱼际揉法,指拨法,施于心俞,肺俞,膈俞,厥阴俞,屋翳,渊液,辄筋,内关穴,先左后右,每穴1-2分钟。

1、寒邪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擦法操作于背部督脉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深部透热为度。

2、痰浊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膻中、足三里并摩腹。

3、肝气郁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章门、期门、肝俞、太冲等穴并搓摩胁肋。

4、淤血停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灵道、通里、间使、少府、肾俞、足三里穴。

5、气阴两虚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筑宾穴,并横擦肾俞、命门穴,直擦太溪、夏溜、交信穴,以透热为度。

中医内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辩证分型中医内科核心笔记总结肾系病证一:水肿(一)阳水风水相搏: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水湿内侵,脾气受阻,脾阳不振。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二)阴水脾阳虚衰: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肾阳衰微: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瘀水互结: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二:淋证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排湿通淋。

石苇散。

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气淋:气机郁滞,膀胱气化不利。

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沉香散。

膏淋: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清热利湿,分清泻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劳淋: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三:癃闭膀胱湿热: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八正散肺热壅盛: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

清泻肺热,通利水道。

清肺饮。

浊瘀阻塞:淤血败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代抵当丸。

脾气不升:脾虚运化不力,升清降浊失职。

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肾阳衰惫: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济生肾气丸。

气血津液一:郁证肝气郁结:肝气郁滞,脾胃失和。

舒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舒肝解郁,清肝泻火。

丹栀逍遥散。

痰气郁结(梅核气):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脏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中医肿瘤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肿瘤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肿瘤科学辩证分型引言中医肿瘤科学辩证分型是中医针对肿瘤疾病进行分类诊断的一种方法。

通过辨别病人的体质、病机和证候等因素,中医能够精确地对肿瘤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分型原则中医肿瘤科学辩证分型的原则包括体质辨证、病机辨证和证候辨证。

体质辨证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中医将肿瘤疾病分为不同的体质类型,例如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

体质辨证能够帮助中医了解病人的体质特点,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机辨证病机辨证是指通过分析肿瘤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来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

常见的病机包括痰瘀病机、气滞病机、湿热病机等。

中医通过病机辨证能够揭示病变的本质,并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证候辨证证候辨证是中医肿瘤科学辩证分型的核心内容。

中医将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不同的证候类型。

常见的证候包括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气阴两虚证等。

证候辨证能够帮助中医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分型结果中医肿瘤科学辩证分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针对不同的肿瘤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分型治疗根据辨证分型的结果,中医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阴虚体质的病人,中医会注重滋阴养血的治疗方法;对于痰瘀病机的病人,中医会采用祛痰活血的治疗方法。

通过个性化的治疗,中医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随访评估分型结果也能够用于随访评估。

通过定期评估病情的变化,中医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治疗的持续有效。

结论中医肿瘤科学辩证分型是一种重要的肿瘤诊断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体质、病机和证候等因素,中医能够精确地对肿瘤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辩证 分型

中医辩证 分型

中医堂常见病症内科:腰痛眩晕中风风湿痹尪痹骨痹肌痹痿症虚劳痛风不寐心悸消渴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妇科:痛经绝经前后诸症盆腔炎儿科:感冒哮喘泄泻厌食疳症汗症多动症性早熟过敏性疾病五官(耳鼻喉)科:鼻渊梅核气中医骨伤科: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狭窄性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腕、跖管综合征中医针灸科:面瘫肩关节周围炎胸痹心痛不寐痿症风湿痹落枕偏头痛鼻渊眩晕便秘郁证中医推拿科:小儿肌性斜颈积滞病脑性瘫痪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康复头痛颈性眩晕泄泻痛经落枕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滑脱骶髂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冠心病证候分类:1、寒邪内盛:胸闷胸痛,遇寒更甚,喘息咳唾,气短,舌苔白,脉沉迟。

2、痰浊壅盛:胸闷如窒息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平素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3、肝郁气滞:胸闷胀而痛,攻窜不定,善太息,或痛连两肋,嗳气不舒,甚则疼痛不能转侧,舌苔薄,脉滑。

4、淤血停滞:胸闷窒息而痛,痛如锥刺,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5、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怠倦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偏红,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疗方案:辩证施治治疗总则:活血化瘀,温通心阳。

基本操作:取坐位,轻柔手法。

一指禅推法,鱼际揉法,指拨法,施于心俞,肺俞,膈俞,厥阴俞,屋翳,渊液,辄筋,内关穴,先左后右,每穴1-2分钟。

1、寒邪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擦法操作于背部督脉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深部透热为度。

2、痰浊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膻中、足三里并摩腹。

3、肝气郁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章门、期门、肝俞、太冲等穴并搓摩胁肋。

4、淤血停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灵道、通里、间使、少府、肾俞、足三里穴。

5、气阴两虚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筑宾穴,并横擦肾俞、命门穴,直擦太溪、夏溜、交信穴,以透热为度。

各种辩证和证型

各种辩证和证型

各种辩证和证型八纲辨证1.表里(1)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内脏证候不明显;(2)半表半里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3)里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脏腑证候为主,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于里证范畴。

2.寒热(1)寒证:寒冷痛喜暖不渴蜷卧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㿠白舌淡苔白润脉紧迟等;(2)热赤喜冷口渴烦躁液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3.虚实(1)虚证:畏寒,得衣近火则减;久病;喜按;脉无力;(2)实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新病;拒按;脉有力。

4.阴阳阳证:表证、热证、实证;阴证:里证、虚证、寒证。

5.证候相兼(没有矛盾):表实寒证6.证候错杂(至少一对矛盾):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7.证候转化: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8.证候真假:(1)寒热真假:真出现在内部、中心(胸腹冷热最关键);假表现在四肢末端、外部。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真寒假热(阴盛格阳)。

(2)虚实真假: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病因辨证(1.喜证: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

2.怒证:烦躁多怒,胸胁胀闷,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甚至呕血、发狂、昏厥。

3.悲证:善悲喜哭,精神沮丧,面色惨淡,神疲乏力;甚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意志消沉。

4.恐证:恐惧不安,常欲闭户独处;暴病则二便失禁;久病则骨瘦痿厥,滑精遗尿。

5.忧证:情志抑郁,闷闷不乐,善叹息,胸闷脘痞,干咳少痰,消瘦,神疲乏力。

6.思证:表情淡漠,神思恍惚,食少纳呆,胸闷脘痞,腹胀便溏,甚者心悸失眠。

气血津液辨证1.气虚证:气短懒言,体倦乏力,舌淡脉虚,自汗,动则加重2.气陷证:气虚脘腹坠胀,大便稀溏。

或内脏下垂、脱肛、阴挺3.气不固证:气虚自汗、流涎不止;遗尿,大便失禁;妇女崩漏,滑胎;男子遗精、早泄4.气脱证:呼吸微弱,汗出不止,口开目合,神识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脉微。

5.气滞证:胀痛、窜痛、攻痛,部位不固定,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弦。

中医认识病因的主要方法

中医认识病因的主要方法

中医认识病因的主要方法1.辩证分型法:中医辩证分型法是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等信息,将患者的疾病归纳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中医的经验和理论,每种类型都有具体的病因,如寒热湿邪、气滞血瘀等。

通过分型可以揭示病因,从而为治疗提供指导。

2.望闻问切法: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获取患者的临床信息。

望指的是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目光等;闻指的是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指的是与患者交流,了解病情;切指的是按摩脉搏,判断脉象。

通过这些方法,中医可以获得患者的病因信息。

3.求因问病法:中医通过细致的询问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和家族病史等,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因。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体的体质差异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通过求因问病可以找到导致患者疾病的根源。

4.情志因素: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情志因素会对人体的脏腑器官产生损害。

中医将情志因素分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每种情志因素都与特定的脏腑器官相关联,如果人体长期处于其中一种情志因素的刺激下,则相应的脏腑器官容易出现问题。

因此,情志因素是中医认识疾病病因的重要方法之一5.环境因素:中医认为,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引发寒湿病;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引发热病等。

中医通过观察患者所处的环境,了解其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从而找到病因。

总之,中医认识病因主要通过辩证分型法、望闻问切法、求因问病法、情志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方法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及相关信息,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因。

这些方法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有助于指导中医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毒蛇咬伤辩证分型

毒蛇咬伤辩证分型

毒蛇咬伤辩证分型
1.热毒炽盛型:
症状:局部红肿疼痛剧烈,迅速蔓延扩大,伤口周围皮肤颜色暗紫或发黑,甚至出现水泡、溃烂;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口干舌燥、尿赤便秘等。

2.湿热血瘀型:
症状:伤口肿胀疼痛,皮色暗滞,按之硬韧,不易消散;伴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肢体麻木、小便黄赤不利等症状。

3.气血两虚型:
症状:被咬伤后经过一段时间,毒素已深入脏腑,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纳差食少、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等症状,多见于中毒后期或者患者体质虚弱时。

4.肝肾阴虚型:
症状:伤口愈合缓慢,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症状,提示毒邪已伤及肝肾,耗损阴液。

5.风毒闭阻经络型:
症状:以局部麻木、肿胀,活动受限为主,可能伴有四肢抽搐、言语謇涩,甚者可有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神经肌肉受损的表现。

辩证分型 关系

辩证分型 关系

辩证分型关系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论”,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矛盾和对立的基础上,辩证法提出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和综合,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实践。

辩证分型关系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事物的分类关系,即将事物按照它们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从而把它们归为不同的类型。

辩证分型关系是辩证法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辩证分型关系的含义和作用。

一、辩证分型关系的含义辩证分型关系是指将事物按照它们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从而把它们归为不同的类型。

辩证分型关系是辩证法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

辩证分型关系的分类原则是“一分为二”,即将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它们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将事物分为生命和非生命两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它们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如将生命分为植物和动物,将非生命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等等。

辩证分型关系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辩证法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

辩证分型关系的分类原则是“一分为二”,即将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它们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辩证分型关系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

二、辩证分型关系的作用辩证分型关系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

具体来说,辩证分型关系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实践。

辩证分型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通过对疾病的辩证分型,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法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法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法概述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法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指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的具体病证,并根据不同的病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法的目的是根据个体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辨证分类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法主要通过辨证分类来进行病证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八种类型: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气虚证、血瘀证、湿证和痰证。

1. 寒证寒证是指人体内寒邪所致的病证。

寒为阴邪,具有收敛、凝滞、下降的特性。

患者常表现为寒症状,如寒战、畏寒、肢冷、喜温、尿频、舌淡苔白等。

治疗上主要以温阳散寒为主,如温针灸、艾灸、温药等。

2. 热证热证是指人体内热邪所致的病证。

热为阳邪,具有扩散、上浮、上升的特性。

患者常表现为热症状,如发热、口渴、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等。

治疗上主要以清热解毒为主,如清热解毒药物、泻火、解表等。

3. 虚证虚证是指人体虚损所致的病证。

虚证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等。

患者常表现为虚症状,如乏力、神疲、气短、心悸、舌淡苔白等。

治疗上主要以益气养血为主,如补气药物、滋补食物等。

4. 实证实证是指人体实邪所致的病证。

实为阴邪,具有壅滞、阻滞的特性。

患者常表现为实症状,如胸闷、腹胀、便秘、尿赤、舌红苔黄等。

治疗上主要以行滞、祛实为主,如攻下药物、泻实疗法等。

5. 气虚证气虚证是指人体气血虚损所致的病证。

气为人体的生命能量,气虚证常伴随气血两虚。

患者常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声低气促、舌淡苔白等。

治疗上主要以益气为主,如补气药物、调理饮食等。

6. 血瘀证血瘀证是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病证。

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气血凝滞,形成血瘀。

患者常表现为疼痛、瘀斑、经行不调、舌质暗紫等。

治疗上主要以祛瘀活血为主,如活血化瘀药物、刺络疗法等。

7. 湿证湿证是指人体湿邪所致的病证。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中医规范病名库一、内科1、感冒: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2、咳嗽: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3、肺痿:辩证分型:虚热/虚寒4、肺痈辩证分型: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5、哮证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6、喘证辩证分型:实喘(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虚喘(肺虚、肾虚)7、肺胀辩证分型: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8、肺痨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9、痰饮辩证分型: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溢饮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10、自汗冷汗辩证分型: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11、血证辩证分型:鼻衄(热邪犯肺、胃热炽盛、怒气上炎、气血亏虚)齿衄(胃热炽盛、阴虚火旺)咳血(炎热伤肺、怒气犯肺、阴虚肺热)吐血(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便血(肠道湿热、脾胃虚寒)尿血(下焦热盛、肾虚火旺、脾不统血、肾气不固)紫斑(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12、心悸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13、胸痹辩证分型: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阳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14、不寐辨证分型:实证(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15、厥证辨证分型:气厥(实证、虚证)血厥(实证、虚证)痰厥食厥16、郁证辨证分型:实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虚证(忧郁伤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17、癫狂辨证分型: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狂(痰火上扰、火盛伤阴)18、痫证辩证分型: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19、胃痛辩证分型:寒邪客胃、饮食窒碍、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窒碍、胃阴亏虚、脾胃虚寒)20、噎(ye)膈辨证分型: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21、呕吐辩证分型:实证(外邪犯胃、饮食停滞、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虚证(脾胃虚寒、胃阴缺乏)22、呃逆辩证分型:实证(胃中冰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虚证(脾胃阳虚、胃阴不足)23、泄泻辨证分型:感触感染外邪(寒湿、湿热)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24、痢疾辨证分型:湿热痢、痰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25、霍乱辨证分型:寒霍证(轻证、重证)热霍证干霍乱26、腹痛辩证分型:寒邪内阻、湿热壅滞、中虚脏寒、饮食积滞、气滞血瘀27、便秘辨证分型:热秘、气秘、虚秘、冷秘28、虫证辩证分型:绦虫病钩虫病(脾虚湿滞、气血两虚)蛲(nao)虫病姜片虫病29、胁痛辨证分型: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肝阴缺乏30、黄疸辨证分型: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急黄阴黄31、积累辨证分型:聚证(肝气郁滞、食滞痰阻)积证(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32、鼓胀辩证分型: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33、头痛辨证分型:外感(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内伤(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34、眩晕辩证分型:肝阳上亢、气虚亏虚、肾精缺乏、痰浊中阻)35、中风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XXX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中脏腑(1闭证——阳闭、阴闭;2脱证;3后遗症——半身不遂、言语晦气、口咽(wai)斜)36、痉证辨证分型:邪壅经络、热甚发痉、阴血亏虚37、瘿病辨证分型:气郁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38、疟疾辨证分型: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热瘴、冷瘴)XXX39、水肿辩证分型:阳水(风水众多、湿毒侵淫、水湿侵淫、湿热壅盛)阴水(脾阳虚衰、肾气陵夷)40、淋证辩证分型: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41、癃闭辨证分型: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路阻塞、中气不足、肾阳衰惫42、腰痛辨证分型: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43、消渴辨证分型:上消(肺热津伤)中消(胃热炽盛)下消(肾阴亏虚、阴阳两虚)44、遗精辨证分型: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2湿热下注,扰动精室;3劳快乐脾,气不摄精;4肾虚滑脱,精关不固45、耳鸣、耳聋辨证分型:肝胆火盛、痰火郁结、风热上扰、神精亏虚、清气不升46、痹证辨证分型:风寒湿痹(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47、萎证辨证分型:1肺热津伤,筋失濡润;2湿热侵淫,气血不运;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4肝肾亏损,髓枯筋萎48、内伤发热辨证分型:肝郁发烧、瘀血发烧、气虚发烧、贫血发烧、阴虚发烧49、虚劳辩证分型: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血虚(心血虚、肝血虚)阴虚(肺阴虚、心阴虚、脾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肾亏虚
补法
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命门三阴交肝俞肾俞
胁痛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肝气郁结
泻法
期门阳陵泉太冲章门
肝胆湿热
泻法
期门阳陵泉支沟
气滞血瘀
平泻
期门阳陵泉三阴交
肝肾亏虚
补法
肝俞肾俞期门三阴交
腰痛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寒湿腰痛
平补平泻
肾俞腰眼委中腰阳关
腰肌劳损
平补平泻
肾俞腰眼大肠俞秩边委中
肾虚腰痛
平补
肾俞腰眼委中命门三阴交
大杼魄户
天柱天井
合谷风府
眩晕型
平补平泻
风池头维百会
瘫痪型
平补平泻
髀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
颈椎病
胃痛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增加穴
共同穴
寒邪客胃
平泻
胃俞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饮食所伤
平泻
梁门
肝气犯胃
泻法
太冲
淤血停滞
泻法
膈俞公孙
脾胃虚弱
补法
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
虚寒甚者配:气海关元
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庭
咽喉肿痛
辩证分型
寒症
平补
中脘神阙足三里天枢
热证
泻法
中脘上巨虚内庭天驱
虚证
补法
脾俞胃俞中脘章门
实证
泻法
中脘天枢太冲
腰椎间盘突出症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气滞血瘀
泻法
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水沟
寒湿阻络
平泻
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殷门膝阳关悬钟
风寒湿滞
平补平泻
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腰阳关
气血血滞
平补平泻
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三阴交悬钟风市臀中
治法
选穴方案
实热证
泻法
尺泽少商关冲合谷
外感风湿配:外关
胃经热盛配:内庭
阴虚证
平补平泻
太溪照海鱼际
肝肾阴虚配:三阴交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淤血积滞
泻法
局部痛点内膝眼犊鼻血海委中足三里梁丘阳陵泉
水湿稽留
平泻
外伤性截瘫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随症增穴
经脉瘀阻
泻法
合谷太冲膈俞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
丰隆合谷
气虚血瘀
平补
气海血海
阴虚风动
补法
太溪风池
扭伤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新伤
泻法
按部位选穴
共同穴
肩部:肩髃肩髎肩贞
疼痛较重配:合谷太冲
瘀血肿胀甚者配:血海三阴交
肘部:曲池小海天井
腰部:肾俞腰阳关委中
陈伤
平补平泻
膝部:膝阳关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
髋部:环跳秩边居髎
踝部:解溪昆仑丘墟
腹痛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半身不遂
一般取病侧穴采用泻法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口角歪斜
平补平泻
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
闭证
泻法适用于病情较稳定的补助治疗
水沟太冲丰隆
脱证
补法适用于病情较稳定的补助治疗
关元神阙
中风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增加穴
共同穴
痹痛型
平泻
肩髃肩髎曲池外关
悬钟后溪
下肢瘫痪:秩边风市丰隆太冲
大便失禁: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
小便不通:气海关元阴陵泉
肝肾气虚
平补
肝俞肾俞关元承山阳陵泉复溜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增加穴
共同穴
肝阳上亢
泻法
太冲太溪
风府大椎
肩井肩髃
内关尺泽
委中足三里
风池三阴交
合谷手三里
风市阳陵泉
环跳阳陵泉
痰热腑实
泻法
曲池内庭丰隆
风痰阻络
泻法
头痛
辩证分型
治法
选穴方案
外感头痛
泻法
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肝阳上亢
泻法
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肾虚头痛
补法
百会肾俞太溪悬钟
血虚头痛
补法
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痰浊头痛
泻想
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
淤血头痛
泻法
合谷血海三阴交阿是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