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合集下载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确立了自然观研究的基本内容 自然界的物质 物质的运动性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定义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马克思
规律是历史的
恩格斯:正如同在其他一切思维领域中一样,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适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
承认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 相对静止,实际上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只有对这种或那种特定的运动形式来说才是有意义的”;“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 恩格斯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从哲学的高度指出 “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坚定了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地位
马克思把自然看成是人的感觉、激情之类东西的“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认为只有通过“感性的存在”这种本体论本质的对象事实才能“真正地得到肯定”。他还经常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自然、物质、“全部实在”等概念。
自1840年前后马克思发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到1873年恩格斯开始写作《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创立的前期阶段。
1840年前后 马克思发表 博士论文
1873年 恩格斯开始写作 《自然辩证法》
前期阶段
《博士论文》
马克思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论文中 表现了彻底的、战斗的无神论思想 勾画了辩证自然观的轮廓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以雕塑为例:铜是其质料,某人的形状是其 形式,雕塑家是其动力,为了达到这样一座雕 像就是其雕刻的目的
以建房为例:砖瓦是其质料,房屋的设计是 其形式,建筑师是其动力,房屋的使用是其目 的
20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
宇宙论与四元素说
永恒不变的月上世界:由完美的“以太”构成;形 状是完美的球形,运动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辩证法思想的奠基人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COSMOS)对万物都是相同的, 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
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 定的分寸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立产生结合,从不一致的音调里产生出完美的和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
自然界
最广义的自然界,就是指自身表现具有无限多样性 的整个存在,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总和。包括人和 社会。
狭义的自然界即与人类社会相对立的自然界,是自 然环境的同义语。
24
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
五行说 阴阳说 道家自然观
25
五行说
见于《洪范》,成书于公元前4或3世纪之间。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
土。 五行,译为five elements(五种元素),又译
为:five activities, five agents,five powers. 观点:五行相生相克,导致事物或现象。
8
米利都学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甘一雯财务管理1班2014110188自然概念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自然界是指整个宇宙,大至宏观星系,小至微观粒子。

包括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又包括非人类生物界和人类生物界两个子系统。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不过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和延续。

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是狭义的自然,即与人发生关系的自然,人类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前人的哲学观点,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的观点,突破了唯物主义的传统理论视域,从根本上与前康德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开启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全新哲学境遇。

马克思深谙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精髓,经过整合、创新,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费尔巴哈明确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之对象,不外就是他的成为对象的本质”,“没有了对象,人就成了无”,“主体必然与其发生本质关系的对象,不外是这个主体固有而又客观的本质”。

事实上,这就是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实体即主体”之思辨原则的感性表达。

其理论运用于人与自然,便得出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存在的关系。

可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有一个缺陷,那便是他无法提供“自然界”与“他人”何以构成“人”与“自我”之本质的依据。

此时,黑格尔哲学便弥补了之一缺陷。

黑格尔认为,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的自然。

马克思结合这两种理论,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则上升到感性活动,即实践,初步开启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全新理论境遇。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

所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不纠结于自然的先在性,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

人和自然的实在性,经过实践活动,已经转变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连接点。

海德格尔一向致力于打破主客体的二元对立。

在海德格尔看来,我们一直把人类当做主体,把自然当做客体,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联,这也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 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 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 义自然观的传统。 •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 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 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 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 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 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 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来 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其主要体现在系 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 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 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 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 一、系统自然观 •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 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 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 1,它是马克思主义白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古代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 展中认识自然界,蕴涵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 发的辩证法思想。例如,赫拉克利特把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主张自然界不是人创造 出来的,是变化和发展着的。他的思想被列宁 称赞“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绝妙的说明” 他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2,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四元素” (土、水、火、气)、原子、“四因素”(质料 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 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 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人来源于动物,生 物是进化的;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 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等,在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例如,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生物进化论阐述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这些科学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点- 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自然界的辩证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例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且生态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替过程中。

-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同时人类又通过实践活动对自然界产生影响。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传统认识,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规律,这些科学理论促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例如,量子纠缠现象挑战了传统的局域性观念,对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视角。

- 生命科学的进展。

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的出现,使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和遗传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的关于人类伦理底线的讨论。

- 信息技术的革命。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

2. 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问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第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止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观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自然观的演化过程与理论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历史线索800B.C —— A.D.500 —— A.D.1500(1543)—(古希腊罗马时期) (中世纪)— A.D.1800(1755/1796) ——1900(1895)(近代科学前期) (近代科学后期)——Now(现代科学时期)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对自然的泛神论的观念2、社会分工:奴隶社会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导致阶级分化;哲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形成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自然的本体是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之中,处于流变的运动变化中人和动物来源于自然界古希腊朴素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倾向的实体主义——万物的本原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定形是本原阿那克希米尼认为气是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本原恩培多克勒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或四根是本原,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种子是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本原后来希腊晚期的伊壁鸠鲁和罗马的卢克莱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2021年3月12日9时15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3/102
(2) 软系统方法论
• 软系统方法论是处理人类活动中出现问题的 系统方法。主要分析问题不够明确、任务范 围无法完全确定的情景。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102
第一节 系统自然观
•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 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 系统自然观提出了系统存在和演化的 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 性、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2021年3月12日9时15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102
自然界的定义:
• 结构与元素的关系
2021年3月12日9时15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1
2021年3月12日9时15分
碳 6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2/102
• 3.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 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 和。
•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 ①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 统的发展变化;
2021年3月12日9时15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8/102
3、常见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
• 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 • 软系统方法论 • 反馈与控制方法 • 信息方法
2021年3月12日9时15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9/102
(1)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核心观点之一,它拥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力量的源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中,自然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它不只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

本文将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来探讨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复杂、无限多样的系统,它是由矛盾和相互作用构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主动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驱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对自然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利用。

3. 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资源和能源,并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条件。

同时,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对自然界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

4. 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类社会必须建立在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充分利用和发展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水平。

它指导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科学研究和有效利用,推动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078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0783

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一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二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机械论浅薄的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深层的机械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4、决定论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5、还原论“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方法,然后才用综合方法。

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就可以从复合物论证到它们的成分,从运动到产生运动的力,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机械论自然观历史局限:1静止、片面、孤立、绝对.2无法解释演化问题,最终不得不回归神学的上帝,因此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发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的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及其人类的总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局限性,从实践的角度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相分离、相对立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中介。

“`外部自然界为实践所中介’的含义是人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使外部自然界与人统一在一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实践的中介作用在于: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个体与类发生联系的现实途径。

正是通过实践(生产和交换)才使人超越自身,达到与社会、历史以及日益走向整体化的人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生存于现实的社会历史关系之中。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以实践为媒介,人与自然紧密联系。

一方面,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实践。

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它的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从而也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离开自然,人就失去了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只有在社会中,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才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要素,人与自然的关系才得以发生。

离开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无从谈起。

在人的发展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一、自然界的客观性一般说来,人类是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理解自然的。

广义的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

它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是一个自组织、自演进的巨系统。

而狭义的自然是指人类栖居的地球,它是自然生态状况以及维持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对自然的这种界定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展开,即本节内容是在狭义的基础上审视人类的自然观,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知道,尽管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它们的背后都具有某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即物质性或客观性。

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它们都存在于人的意识、感觉、精神之外,离开人的意识、感觉和精神而独立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感觉和意识所反映。

世界的客观性这一命题已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实践所证实。

首先,从科学史的角度看,近代科学的创立者一开始就力图用唯物论的眼光来解释世界。

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家沿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两分法,将世界划分为月上世界和月下世界两大部分,而且人为地作出某些猜想,认为月上世界是永恒不变和完美无缺的,它的构成物也与地上月下之间的芸芸众生是不同的,这一切都被理解为神的安排。

哥白尼首先冲破这一偏见,大胆地提出了太阳系内部完整统一的观点,开普勒运用数学语言将其精确化,伽利略通过自制望远镜从感官上证明其合理性,并加以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从世界观的高度给旧的唯心主义二元论以沉重打击,使人们认识到天上和地上都是由我们可以琢磨的物质实体构成的,而不是由神按照自己的意志预先设定的。

其次,18世纪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改变的只不过是其组合方式和空间位置,它本身的质量和重量守恒。

这就在微观精致的意义上证实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再次,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曾使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惊呼“物质消失了”。

其实,这种思想与长期以来人们对物质概念理解的机械思维方式有关,常识和习惯使人们认为:物质应是有形的实体,或者说是“坚硬而有质量的质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 多元论的观点。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 类来源于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在方法论方面,古代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顿 悟的方法认识自然界;古希腊人善于运用演绎推 理的方法认识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什么是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挑战和冲击
(1)它受到哲学的挑战
(2)受到自然科学的冲击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 造自然界的活动
王夫之(1619~1692)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 (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 是不变的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 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 程式表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谈新敏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 总的观点。 它大致包括人们对自然界的本原、自然 界的结构、自然界的演化规律以及人与 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观点。 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 和方法论前提。 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 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3、关于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
阴阳说用阴阳二气及变化看作 自然秩序和变化的原因,它把自然 界有规则的变化称作“阴阳有序”, 把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叫做“阴阳失 调”,一切事物都在阴和阳的矛盾 斗争中发展变化。
4、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 将认识自然作为崇高的事情, 应对研究自然的那种智慧怀 有极大的兴趣,应力图去知 道每一事物的原因,了解它 们怎样生成、存在和灭亡, 在这个过程中,人应使用理 智,借用推理去寻找存在的 真理,去指出事物秩序的真 正原因。
1、关于万物的本原
“万物的本原是单子(monad)或 1(unit),由这个单子产生不定的 2(dyad or two),不定的2是从属于 单子的质料,单子是原因:由单子和 不定的2产生出各种数目;由各种数 目产生出点;由点产生出线;由线产 生出平面图形;由平面图形产生出立 体图形;由立体图形产生出一切可感 觉的物体,产生出可感物体的四种元 素:水、火、土、空气;这些元素相 互交换就完全变成另一些物体,它们 的组合产生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 形的世界。”
赫拉克利特
3、关于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
“相反的东西是相 成的,不同的音造成最 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 争所产生的。”
列宁誉之为辩证 法的奠基人之一。
赫拉克利特
3、关于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
恩培多克勒认为,自然界万物 运动变化的真正本原乃是“友爱” 和“斗争”,元素不断进行交替变 化,一时由友爱而聚合,一时由斗 争而分离。

(完整版)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完整版)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分别是: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它们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种形态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的,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界是否可认识?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是否可靠?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应处于何种地
位?
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是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9
附1:五行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创造的一种哲学思 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 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 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 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 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 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 质分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
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 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 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 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2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
‚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量的差异和 变化‛。 不彻底性。即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 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上帝的‚第一 推动‛等。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最终归结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的唯心主义 营垒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料因:事物由什么东西形成; 形式因:事物根据什么形成 动力因:事物形成的动力是什么 目的因:指事物为什么而形成
19
以雕塑为例:铜是其质料,某人的形状是其 形式,雕塑家是其动力,为了达到这样一座雕 像就是其雕刻的目的 以建房为例:砖瓦是其质料,房屋的设计是 其形式,建筑师是其动力,房屋的使用是其目 的
5
学习自然观的意义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可以启迪人生观。以“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 为例 第三,深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 第四,可以帮助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人类文化, 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6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7
古希腊自然哲学
35
参考文献:
《道德经》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杨适 《哲学的童年》
36
思考题(上):
1. 您认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哪些因素对于我 们搞好今天的工作特别重要?您个人觉得自己在哪 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加以充实提高? 2. 根据您的认识,您认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自然观中 存在哪些可能不利于我们今天工作的因素和成分? 3. 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丰富技术发明的国度,您认为 在思想观念上有哪些因素可能促进了技术的发明,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利用并继续发扬这些因素?
8
米利都学派
共同特点:探求一种组成万物的始基。注重质料因。 (朴素的Materialism)科学与哲学思维的原则: 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的原理,再从原理说 明更多的现象。 1、泰勒斯(Thales) “万物源于水”:万物都要靠水分来滋润,动植物 都要靠水来生长,万物的种子的本性都是潮湿 的…… 2、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无限、无定形 3、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se):气
33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 2、思辨性 3、神秘性 4、整体性
34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联系, 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 实的空白。它在这样做的时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 想,预测到一些后来的发现,但是也说出了十分荒 唐的见解,这在当时是不可能不这样的。” 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肯 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 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提供了 一幅自然界的总图景。但因为其特点与局限性, 所以称为“朴素的自然观”。
20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
宇宙论与四元素说
永恒不变的月上世界:由完美的“以太”构成;形 状是完美的球形,运动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有生有灭的月下世界。由水(湿冷)、火(干热)、 土(干冷)、气(湿热)四种元素组成。
21
四元素说
火 热 气 温 水
22
干 土 冷
四“根”说(多元素组合): 火(照耀万物的宙斯) 气(哺育万物的赫拉) 土(地狱神埃多涅乌Aidoneus) 水(西西里水神涅司蒂Nestis)
15
恩培多克勒
它们通过“爱”的结合生成万物,通过 “争”的分解使得事物消亡。 宇宙之初,爱的力量融合一切,出现混沌 之球。后来争的力量崛起,从混沌中分离 出以太(天空),接着是火(太阳),是 土,土中有水,水和土一起形成大地,水 被火蒸化产生气,火和气又形成星辰,宇 宙万物由此化生。
3
自然观
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 法,总观点。是世界观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1、存在图景: 自然界的本体论构成
自然界的结构与秩序 2、演化图景: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及原因 3、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4
自然观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
自然观是特定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概括和总 结。 自然观是特定时期科学技术活动的前提假定。 自然观和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26
《周易》的自然观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生生之谓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 刚柔者,立本者。 刚柔相推而成变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
道家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能谈哲学者才可治国。 理念论:
理念:同个别事物分离的、永恒不变的、独立存在的一 种本体 自然事物:只是对理念的摹仿与分有,是流动变易的。
宇宙论:
整个宇宙系统是理念为范型所创造出来的。
18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四因说(希腊自然哲学集大成)
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及其内在本质的哲学研究, 在古代指的是自然知识的总汇和统称,其目的是 获得自然界的完整图象。 古希腊自然哲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理性自然观:把自然看作一个独立于人的 对象加以整体地看待;把自然界看作有规律且可 以认识的对象;力图用哲学的概念和语言来把握 自然界的规律。
9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
万物皆数。用抽象的形式来解释世界,认识的伟 大进步。
一为点、二为线、三为面、四为立方体,由此而生成 万物。
宇宙和谐 (cosmos)
宇宙是一种几何结构。
毕达哥拉斯主义
我们的经验世界的可理解性就是作为其基础的数学的 可理解性。
10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约公元前536-47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
自然界
最广义的自然界,就是指自身表现具有无限多样性 的整个存在,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总和。包括人和 社会。 狭义的自然界即与人类社会相对立的自然界,是自 然环境的同义语。
辩证法思想的奠基人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COSMOS)对万物都是相同的, 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 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 定的分寸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立产生结合,从不一致的音调里产生出完美的和谐; 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斗争产生的。
29
英译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The names that can be named are not unvarying names; It was from the Nameless that Heaven and Earth sprang; The named is but the mother that rears the ten thousand creatures, each after its kind. Truly, “Only he that rids himself forever of desire can see the Secret Essences”; He that never rid himself of desire can see only the Outcomes. These two things issued from the same mould, but nevertheless are different in names. This “same mould” we can but call the Mystery, Or rather the “Darker than any Mystery”, The Doorway whence is issued all Secret Essences.
12
海森伯的评价
但是变化本身并不是质料因,因而在赫拉克 利特的哲学中用火来代表它,把它当作一个 基本元素,它既是物质,又是一种动力,在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理学在某些方面 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如果我们用 “能量”一词来替换“火”一词,我们差不 多就能用我们现在的观点一字不差地来重述 (赫拉克利特)的命题。
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特征
首先,主张对自然界作本原性(即第一性) 的探索 其次,强调自然界变化的形式动因。 第三,主张通过求知来适应人所处的自然环 境。
23
恩格斯对古希腊自然观的评论 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混沌中 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 步生成的东西 “只有这样一种本质的差别:在希腊人那里是天才 的直觉的东西,在我们这里是严格科学的以经验为 依据的研究的结果,因而也就具有确定得多和明白 得多的形式。”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 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 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 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30
其他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For though creatures under heaven are the products of Being, Being itself is the product of Non-being.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Tao gave birth of the One;the One gave birth of two things, three things, up to ten thousand.
31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天人合一,重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突出的辩证法色彩 重视自然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 强调自然存在对于概念、理论的超越性,强 调理论、概念的假定性、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