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章怀太子墓壁画_客使图_辨析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 教案 (1)
天上人间——壁画墓室壁画之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浅析第二课时内容结构①壁画是最早的的独立绘画形式。
古代建筑壁画多分布在神庙、宫殿、寺院、庭院、石窟、陵墓等建筑中。
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墓室壁画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背景、创作意图有着重要的关系。
②唐代墓室壁画是古代墓室壁画发展的鼎盛期,在画面构成、人物塑造和色彩表现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课以唐代墓葬保存较为完好的代表之一章怀太子墓甬道东壁壁画为代表进行赏析。
学情分析这堂课要学习内容的是美术鉴赏的第四课,在第四课第一课时汉代画像石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对古代壁画的概述和汉画像石人物的艺术形式美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堂课的学习就相对容易了一些。
高一学生对唐代的历史文化的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对美术鉴赏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地和老师共同探讨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章怀太子墓甬道东壁壁画《狩猎出行图》、《客使图》的题材、特点、艺术成就。
能够在古代墓室壁画中识别中原地区唐代墓室壁画人物。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多种课堂形式,运用个案探讨和对比欣赏的方法了解唐代章怀太子墓甬道壁画的特点。
情感价值态度观:了解唐代墓室壁画作品中艺术形象与时代文化的关系,理解墓室壁画在古代社会的功能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代章怀太子墓甬道东壁壁画在题材内容、绘画表现的特点。
难点:如何将时代背景、墓葬功能与作品联系,进行深入地赏析墓室壁画作品。
教学方法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唐代章怀太子画甬道东壁壁画进行感受、研究、分析、讨论、评论、并总结。
课程安排第一课:墓室壁画之汉代画像石赏析第二课时:墓室壁画之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赏析第三课时:宗教壁画之敦煌壁画飞天形象赏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墓是安葬逝者的地方,能够在墓室中绘有壁画的墓葬一定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同学们想一个问题,通常有一定规模的墓葬的墓主人生前可能是什么样的人?生:帝王、贵族、富商。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仪卫图》造型特点和用线分析
等等作品的留存 , 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历史 的缝 仿佛 隙, 使我们有机会真实形象地看到了大唐王朝宫廷
生活中的一个瞬间情态。
3 .人体 结构 比例 的 高度 准 确
以疏体而胜顾 、 陆的密体 , 充分反映了唐代画师用笔
流畅、 色彩明快 以及善于利用空间交错关系 , 造成画 面变化丰富而又不失 和谐统一 的精湛艺风 , 明唐 表
体水平很高 ; 线描技法创新 ; 勾画技法高度凝练 ; 书法技巧明显融入 。
关键词 : 墓室壁画 ; 造型 ; 用线 ; 特点 ; 分析 中图分类号 :1 J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X 2 0 )4— 0 8 3 10 —77 ( 06 0 0 0 —0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是唐代人物画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之一, 其中该墓东壁一幅作品《 仪卫 图》 是一幅 难得的历史珍品。然而遗憾的是 ,仪卫 图》 《 由于画 面中有五个人物的面部在出土时出现破损 , 影响了 该作品的观赏性, 使得这幅优秀的人物画作品一直 不为人们重视。笔者对这 幅作 品进行 了调 整和修 复, 以重新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一
王室贵族至死仍迷恋人世的荣华富贵。同时也通过 画师之笔反映了唐朝贵族希望死后继续穷奢极欲, 这些均表明唐时期绘画创作不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十分密切 , 而且也反映了唐朝画师的创作规模 、 对画 面的把握及写实水平很高, 大大超越 了前人 。 2 人物形 象生动 , . 刻画深入 , 逼真传神 《 仪卫图》 主要是人物创作 , 该作品通过各个人 物的不同表情和神态 , 生动描绘 了十个大唐皇家卫 士静候太子到来时的情景。其人物的传神逼真, 使 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人的作品。
Au . 0 6 g20
2023届山西省交城县中考历史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一模)含解析
2023届山西省交城县中考历史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一模)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性学习时,将下列图片归为一组。
它们都反映了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2、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机构进行管理,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B.北庭都护府C.伊犁将军D.西域都护3、李华的笔记本上某一页出现了如下内容,如果为她的学习笔记选取一个学习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4、《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
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都城A.街道整齐B.建筑宏伟C.客商不绝D.商业繁荣5、小胡同学在寒假进行课外阅读时,其中一本书上有“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等故事情节,他阅读的名著是相关史实影响开凿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明并推广曲辕犁和筒车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发展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为中日和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商业繁荣,宽敞整齐,布局井然的长安城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6、某班同学在讨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作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列强的侵略深入到内地B.割辽东半岛、中华台北全岛等给日本-----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D.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等做担保------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7、强渡大渡河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2.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4.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此次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5.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
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6.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7.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
【doc】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
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艺术与人文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曲婷(江苏省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24000)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辉煌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兼收并蓄,艺术也是百花齐放,其中墓室壁画是壁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三墓室壁画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唐代侍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为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把握唐代的艺术特点.关键词:乾陵章怀太子;懿得太子;永泰公主暮室壁画;仕女服饰特点;审美文化一,人物服饰特点(一)具有创新性体现出一种新风貌表现在衣着上在永泰公主墓室壁画西壁绘的《步行仪仗图》中的侍女服装己由晋末到齐,梁时的肥肠大袖转换为以小袖翻领长衣,配合条纹小口绔,软锦靴,加上个高高上耸的回鹘髻,做成一份新装,并且妇女出行骑马,以不用帏帽垂网遮蔽,转换为使用一片纱网于额间作为装饰,名"透额罗",也算是新装的一部分,在永泰公主幕中壁画人物在腰部以下还用一些垂带和金属小铃来装饰,据考究:这种装饰风格来源于两域的胡旋舞,跳舞时可随舞步发出有节奏而清越的音响.它以闪光的色彩,悬垂的动感,精致的形态和悦耳的音响进入服饰,使其平填一份鲜亮,一份活泼,一份童趣.可见唐代女性创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着装风气.表现在面饰上唐代不只是着装的新异与变幻,更是种种面妆等将美感的色彩与纹饰展示在能够显现的所有部位,如唐懿德太子墓石椁线的官女眉饰和眉宇中间装饰的花子及其图样,画眉,唐妆大量是宽阔的蛾眉(又名贵叶眉)和细长的柳眉;花子,即花钿,媚子,是将各种花样贴在眉心的一种装饰;面靥,是用丹或墨在顶上点点儿的一种妆饰,可以看出唐朝的人们在美饰方面的追求,并非为了垂衣而治天下,并非为了彰示地位和财富之类身外之物,而是为了邀宠,为了增强自身的魅力,为了美感本身.这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整体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疏离与拓展.表现在发式上唐代永泰公主墓室壁画中侍女的发髻一改隋代的平云式的单纯,而是向上的高耸,做成种种不同造型,《妆台记》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上行下效成为风气,并且仅以马缟《中华古今注》和宇文化《妆台论》记述可以看出,唐人创立名目的发髻就有几十种之多,层出不穷的样式,意味深长的名称,每一款都是一幅画每一款都是一首诗,令人颔首拊掌,一唱三叹,仅发髻,可以看出唐代女性的创造力是多么的丰富,令以往朝代自叹不如,相形失色.(二)开放之美,袒裸之风——人体美的展示永泰公主壁画和懿德太子石墩中仕女身穿仅至胸前的长裙,而双肩,双臂和大片的胸背均裸露在外,只是披上了~件轻薄透明的宽大衫衣,支自的肌肤清晰可见,如此大胆率真,使我们看到了有人体美展示的袒裸之风的普遍出现,中国古代男子裸身往往被视为无礼,女子更不用说了,服饰绝少透露与随意敞开,唐代却别开生面.唐诗中不少句子写道:"粉胸半掩凝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胸前如雪脸如云等等,这些现实的描述并非浪漫的想象,这种以宽衣裸胸,以展示人体美为荣为乐的习惯并非华夏之风,而是跨文化传通而来的.首先它受佛教影响,特别是唐代妇女服饰出现露装现象,与佛教风尚有关,在唐人尊崇的儒道释三教中,唯有佛教对人体较为崇尚.在着装上没有特殊的禁忌,露体状随处可见.佛教弟子视露体为寻常事情,和尚披袈裟,多露一肩一背.在信奉佛教的国家中,露体装束并不少见,寺院和尚身披袈裟露肩露背,女性们则是从短上衣露脐露腰,以紧身简裙勾勒人体线条来展示人体的魅力.(三)女着男装的历史新面貌永泰公主墓壁画的侍女中,有一头带幞头,着胡装,身穿乌皮靴的男装形象.这类形象也在章怀太子墓室壁画中出现过,说明唐代女性已开始了中国男装的壮丽景观,唐代女子爱着的男装,主要是男子常服戎装与半臂.戎装即头戴软脚幞头,身穿翻领或圆领胯袍,腰间系蹀躞带,下穿小口裤,脚穿黑红靴或锦履;半壁,即半袖短身衣,这两者都是唐朝比较盛行的衣饰,它所展示的不只是服饰审美中性化的另一番境界,更有开放,完整与平等的服饰文化氛围形成中国古代女着男装的一代新风.女着男装,就其直接原因来说,自然是外来的胡服带来了可资参照的行为模式,胡人原本男女同装,更何况两域诸国着装习俗不断地强化这一趋势.《洛阳枷蓝记》中记载:"其俗妇人绔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文献通考.四裔考》讲占城风俗:"妇人亦脑髻摄髻,无笄梳,其服与拜揖与男子同".但就其更为深刻的社会氛围与时代原因来说,可能是女主执政唤起唐代女性如男子那样有所作为的特殊感受,而着装扮饰如男子则是这一思路的初步实践与直接现实.二,影响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国力富强的经济条件,唐初推行的"均田制"的土地分配政策和"租庸调"的赋税劳役制使得出现了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物质生活的富裕使得人们有经济条件去装扮自己, 社会环境和谐统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唐代先后曾和三百多个国家有交往,当时在长安城中就有三十多个国家的使臣,商人和留学生,说明长安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民聚居交往的大都市,在民间生活中,不同民族的服饰款型,不同的服饰观念与习俗,不同的服饰传统与心态,就会渐渐发生变化,从可能的冲突变得彼此理解,从可能的轻视变为彼此尊重,从可能的疏远变为彼此亲近,彼此逐渐的在渗透中互补与融合起来.三,审美文化(一)儒,道,释三教鼎立并相互融合相互抵牾的儒道释学说鼎足而立,成为唐代建国立业的理论基础,使得唐人有着前所未有的宽容,宽松,宽厚的思想格局与眼界,唐代对各种宗教,各家学说都加以扶持,于是在意识领域不再是狭隘地将天下的思维拘束于一个模式,不是僵硬地强制天下只发出一种声音,而是以制度的形式让世界平起平坐,让纷杂的学说传布于人间,给思想以尊严,还心灵以自由,新兴的科举制使各个学说空前发展,儒家华衣美服,等级礼节文质彬彬.道家被褐怀玉,知白守黑,清净无为.佛境无父母,蔑弃常礼,右袒裸臂……这三者文不同源,形不同质,从服饰感受\理论主张到服饰款式都有很大距离.儒道的冲突在先秦早就展开了,而儒释的理论冲突在六朝就开始了,但进入唐朝,这三者的显性的冲突淡化了,消隐了.儒道释三国鼎立的局面,熏陶拓展了唐人特有的眼界与胸襟.(二)胡人文化的影响唐朝时异族相融的范围相当宽广,异族相融的氛围相当浓厚,不少士兵,将军,朝廷官员甚至对外使节都有外国人担任,更大范围来说,西域各族君长尊崇拥戴唐太宗为天下可汗,因此,两地关系密切,文化交流广泛,上层文化的交融还有一个先天的基础,即唐族人本身就有着民族融合的血统.?'据史载,李世民就有八分之一的胡人血统.高宗未立之前,李世民的另一太子李承乾就喜作突厥服.可见,民族融合,服饰互相渗透等方面的跨文化传通,对于唐朝来说,不只是统御天下的政治谋略,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渗透和文化传承.四,小结由唐朝乾陵章怀太子,懿得太子,永泰公主壁画中的仕女服饰可以综观唐代是一个热衷于服饰实践的探索与创新的朝代,如果说先秦诸子是服饰理论的百家争鸣,那么有唐一代则是服饰行为的百花齐放.在经济强盛,政治稳定,社会环境融洽,协调的大背景下,唐代服饰在开阔的视野中不断结构与重构,不断剥离其渐渐老化的躯壳而接受来自八方的新鲜的血液,不是偏执于主流意识的裁判,而是兼顾世俗的审美情趣.唐代不仅展示了厚重的文化背景,而且也显示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参考文献1.《中国壁画史》楚启恩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2.《中国服饰文化》张志春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4.《隋唐绘画史》陈绶祥着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作者简介曲婷(1982.9一),女,硕士研究生——染织艺术设计.。
浅析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2018-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潘姿彤(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我国的壁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唐代是我国壁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墓室壁画又是唐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是以“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为例简述唐代壁画的动人风貌。
关键词:壁画;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墓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67-01一、前言唐朝在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史上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墓室壁画更加注重生活和习俗的表现。
壁画艺术起源于远古时期,采用壁画作为一种艺术装饰,也是一种用于思想教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壁画艺术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多以现实生活、神话传说等内容为主要题材,壁画艺术的复兴,进一步开启了我国美术的创作新时期。
二、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初唐至盛唐,是唐代墓室壁画特征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壁画采用单栏式,全墓壁画布局趋向一致,壁画内容不仅有多种出行图,市民游乐题材也增多起来,出现仿木结构,配合男女侍从的形象,从而使墓室具有宅院化的特点。
中唐时期,绘于墓道中的壁画逐渐少见,在墓室壁画中开始流行墓主人像和折扇式人物屏风画。
晚唐时期,壁画越来越简化,屏风画的内容以云鹤、花鸟为主,人物形象少见。
壁画的产生、兴盛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壁画的发展与它的艺术形式发展相互紧密的联系着,每次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促进了壁画艺术的兴盛。
三、唐代墓室壁画产生的原因1.政治因素。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虽然削弱了家族与等级观念,但是军阀制度仍然存在并不断壮大,士庶通婚被严令禁止,因此唐朝的墓室壁画只是在皇室贵族墓中才会出现,加上当时国力强盛,贵族们的身份特殊,也就造成了唐朝的墓室壁画呈现出威仪、浩大、富贵的样子。
2.经济因素。
唐朝时期为中国最强盛时期,经济发达,边境小国的频频依附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互市机会,使当时的唐朝经济出现生机勃勃的现象。
从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四)”骆驼图像看所谓“唐安菩
神兽 型神 像 ( 图二 ) 。 《 狩猎 出行 图》 图高 2 - 4米 , 全长 1 2
传年代 , 也正与六 胡州的存 在和消隐的年 代约略相 当。 这些
j彩俑确 实从 一个 侧面反映 了来 自六 胡州的粟特一突厥相
融合 的袄教信仰和 以马驼“ 皮袋” 祀袄 的风习 。 姜先生结合唐 代段 成式《 酉阳杂俎》 卷四“ 突厥事 祆神 ,
下须有髯 。此神像 占有驼 鞍之大部 , 与《 西 阳杂俎 》 “ 刻蚝 为
形, 盛 于皮袋” 的记 载相符。姜先生认 为皮 袋即驼鞍上的驮 或褡裢 , 从神 像纹样看 , 用笔粗 旷而富 于装饰趣 味 , 其 质地 当属蚝 , 此神像 当即所谓 “ 刻蚝为形” 。 姜先生还举 了大量洛
贞 观五 年李世 民在 昆 明池附近 狩猎 时 , “ 蕃夷 君 长成 从” , 文献中提到的高 昌王麴文泰与左领军执 失思 力皆为胡
眷属几百人奉祀火天神。北齐后主“ 躬 自鼓侥 , 以事胡天” 。
西突厥 , 遣 吐屯阿史那矩领高 昌冠军大将军 , 监督其 国。他 乃不复朝唐。又与西突厥联兵犯伊吾 , 掠焉耆 , 壅绝西域商 道 。太宗下书责之 , 并索 中原逃亡其地之人 , 征阿史那矩入
朝, 皆不应 。乃遣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军 出讨 。十 四年
及扁壶各一 , 两 图二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狩 猎 出行 图 “ ( 四)
米, 描绘 了章怀太子和大批随从出猎的场面。画面中有五十 多个骑马人物 , 以及骆驼 、 鹰犬 和猎 豹等 。 全画场面宏大 , 富 于动势 、 节奏感 和生活情趣 。 唐墓壁画中狩猎 出行题材 的盛 行是唐代统治 阶级大搞 狩猎活动的真实写照 ,也是六镇军
因此 , 在京都 ( 邺, 今河南 临漳县 ) 出现了很多奉祀火祆的神 庙, 一 时蔚成风气。 北周 的皇帝也曾亲 自“ 拜胡天” 、 “ 从事夷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下面搭配正确的是()A. 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B.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C. 北朝﹣﹣贾思勰﹣﹣《天工开物》D. 明朝﹣﹣宋应星﹣﹣《齐民要术》【答案】B【解析】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选项B 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2.经典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古诗词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如图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A. 赋B. 诗C. 词D. 曲【答案】C【解析】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题干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词。
故选C。
3.人称“宋四家”的宋代著名书法家是()A. 苏轼赵孟頫米芾黄庭坚B. 苏洵米芾黄庭坚蔡襄C. 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D. 苏辙赵孟頫米芾黄庭坚【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四家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四位书法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
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暗示皇帝身份中宗用心良苦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暗示皇帝身份中宗用心良苦公元706年,是政治上几经起落的唐中宗李显重新即位后的第二年。
这一年的初夏,在唐长安城西北80公里以外的渭北,依梁山而建的唐高宗乾陵在封闭了22年后被重新开启,准备安葬去世不久的武则天。
乾陵东南脚下不远处,一座耗时1年有余的墓葬也已经初步建好,墓葬长达100.8米,仅墓道就有63米长、3.9米宽,与乾陵63.1米长、3.9米宽的墓道几乎相同。
里面结构复杂,6个天井、7个过洞、8个便房、前后甬道、前后墓室,象征着皇宫里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殿堂、庭院。
尤其是绘满墙面的壁画,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含义。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一座夫妇皇帝的合葬陵墓,其形制之完备与规模之宏大,达到了唐代陵寝制度的高峰,堪称历代皇陵之冠。
那么,在乾陵脚下刚刚完成的这座墓葬,为何竟与乾陵规模相仿?又是什么样的人物将在这里安身呢?即将来到的主人叫李重润(原名李重照,武则天时为避讳而改名),他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
唐高宗和武则天一共生有4个儿子,在长子李弘、次子李贤相继被立为太子又相继被废黜后,排行老三的李显就被幸运地推上了历史舞台。
那几年,对于李显来讲真是好事连连:公元680年,24岁的他刚刚被立为太子,第二年就与韦妃生下了嫡长子李重润,这让已经54 岁且病痛缠身的高宗皇帝格外高兴,终于看到了皇位后继有人的希望。
聪明伶俐的李重润也很讨高宗喜爱,在李重润满月(公元682年2月)时,唐高宗采取了3项不同寻常的举措来隆重庆祝:大赦天下、赐酺3日、改元永淳。
要知道,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是国家大事,在古代可是皇帝即位、新立太子等重大事件时才有的举措。
紧接着,又立李重润为皇太孙。
如果一切正常、命运之帆顺利的话,李重润将按部就班地晋升为皇太子,进而成为大唐的第五任皇帝。
然而,变幻莫测的政局发展,将这一切彻底改变。
公元684年2月,当上皇帝仅仅两个月、宝座还未暖热的中宗李显,就被其母武则天以“你想将天下给你的岳父大人”的罪名废为庐陵王,贬往千里之外武当山下的房州,开始了他长达14 年的流浪生涯。
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试题 5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此题15小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30分〕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规定的正确位置上。
1.“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A.种植作物B.磨制石器C.饲养家畜D.打猎捕鱼【答案】A【解析】题干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种植作物,故A符合题意;磨制石器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开工具,题干材料不能佐证。
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饲养家畜和打猎,故CD不符合题意。
应选A。
2.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推荐的人答题。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HY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如今这一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A.树立皇帝权威B.重视选拔人才C.削弱贵族权力D.推崇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题干的“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推荐的人答题。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说明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董仲舒、司马迁、张骞、卫青等人才。
故B 符合题意;树立皇帝权威、削弱贵族权力、推崇儒家思想在题干材料中不能表达,故ACD不符合题意。
应选B。
3.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HY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HY岛。
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HY,东南沿海不得,虽然遥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
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HY府管理HY。
上述材料说明清朝设立HY府的目的是A.承受汉族文化B.开展海外贸易C.稳固东南海防D.鼓励官员进谏【答案】C【解析】题干的“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HY,东南沿海不得,虽然遥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
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助猎动物考察
㊀㊀‘科学文化评论“第20卷第3期(2023):52-67科技与社会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助猎动物考察张之杰摘㊀要㊀助猎动物有猎犬㊁鹰隼㊁猎豹㊁狞猫等,在我国传世古代绘画中,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是唯一四者兼具的一幅㊂学界有关‘狩猎出行图“的研究甚多,但针对其助猎动物的研究似乎尚未见过㊂‘狩猎出行图“中寻觅出七只犬,其中三只为宠物犬㊁四只为猎犬㊂其中一只为细犬,一只为本土田犬,另两只的品种只能臆测㊂同时找到四只鹰隼,除了最左侧的凤头鹰雕,其余三只的种别也只能臆测㊂在讨论中,作者认为,图中的猎豹和狞猫,或许仪仗意义大于实际意义㊂两匹辎重骆驼,一匹驮负炊具,一匹驮负薪柴,由于未驮负营帐,此行应为当日往返㊂猎取点野味,顺便带着宠物犬出游,或许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㊂附记说明1996年初次研究‘狩猎出行图“时,将狞猫误为猞猁的前因后果㊂关键词㊀章怀太子墓壁画㊀狩猎出行图㊀猎犬㊀猎鹰㊀猎隼㊀猎豹㊀狞猫中图分类号㊀N092文献标识码㊀A收稿日期:2023-07-10作者简介:张之杰,山东诸城人,科普作家,科学史研究者, 中研院 科学史委员会委员㊁ 中华科技史学会 创会人㊂一 前言绘画是一种重要的史料㊂1996年,笔者初次探讨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25图“,其目的是为了撰写‘科学月刊“专栏 画说科学史 的‘猎豹记 古画中找猎豹“①,该文从历代绘画中寻找猎豹,其中一只得自‘狩猎出行图“㊂该文文末 余韵 附带的发现 一节,根据汉译波斯文献‘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1]之明代史料,判定‘狩猎出行图“左前方一只蹲坐在马臀上的异兽为猞猁㊂事隔九年,笔者在‘ 中华科技史学会 学刊“第9期(2006年元月)发表一文‘哈剌虎剌草上飞“,针对‘猎豹记 古画中找猎豹“ 余韵 附带的发现 一节作了修正,盖猞猁中能够用来狩猎的,只有产在西亚和非洲的沙漠猞猁(现一般称作 狞猫 )㊂因此,‘狩猎出行图“马臀上的异兽,应释为沙漠猞猁或狞猫㊂然而‘猎豹记 古画中找猎豹“一文影响深远,如今笔者所经眼美术史著述,毫无例外地都将这只马臀上的异兽径自称为猞猁㊂2022年冬,笔者因参加2023年3月24 25日 中研院 科学史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三届科学史研讨会②,撰成‘我国古代绘画中的助猎动物“[2]一文,对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再作审视,发现画幅最左侧骑士所架之鹰,头部有冠羽,应为角鹰属之凤头鹰雕,此物主要产在印度次大陆,当为域外贡品㊂第十三届科学史研讨会的论文交出后,笔者认为应对‘狩猎出行图“中的助猎动物作全面探讨,于是找出大型画册‘中国の美术“Ⅱ③,及网上文献 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 ④,细究之下,又有新的发现㊂有关‘狩猎出行图“的研究甚多,但针对其助猎动物的研究尚未之见,兹不揣浅陋,草成此文,就正于硕学方家㊂二 章怀太子及其墓葬章怀太子李贤(655 684),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所生第二子,谨依据‘旧唐书“及‘新唐书“拟其简传如后㊂李贤天资聪慧,颇得父亲宠爱㊂七岁时改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㊁雍州牧,八岁时又加封为扬州大都督,十一岁时加封右卫大将军㊂十八35张之杰㊀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助猎动物考察㊀①②③④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笔者在‘科学月刊“开辟 画说科学史 专栏,‘猎豹记 古画中找猎豹“为其中一篇,刊于‘科学月刊“1997年1月号㊂研讨会时,笔者因染疫未能参加,特请杨龢之先生代为报告㊂‘中国の美术“Ⅱ,为日本讲谈社 グランド世界美术 (共25卷)之第6卷,1979年第2次印刷㊂此书长宽41ˑ31厘米,笔者所经眼之‘狩猎出行图“以该书图版最大,其主要部份横跨两页(82ˑ31厘米),本文以该书图版为主要依据㊂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壹读.https:// /zh-tw /RAPKoj5.html.45㊀‘科学文化评论“第20卷第3期(2023)岁时,改名李德,改封雍王,为凉州大都督㊁雍州牧㊁右卫大将军㊂二十岁时,改回本名李贤㊂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其兄李弘(武则天所生长子)病死,同年六月封李贤为太子㊂高宗命李贤监国,他处理政事明白公允,受到高宗及朝廷众臣称道㊂李贤又召集一批学者,为‘后汉书“作注,李贤尚有著作‘列藩正论“‘春宫要录“‘修身要览“㊂当时有位术士出身的明崇俨,受到武则天信任,凤仪二年(677)累迁至正谏大夫㊂明崇俨认为英王(李哲,武则天所生三子,后为唐中宗)似太宗,相王(李旦,武则天所生幼子,后为唐睿宗)有贵相,李贤深感厌恶㊂其时宫中又有传言,谓李贤为武后姐韩国夫人所生,李贤不禁起疑㊂武后又书写‘孝子传“等赐李贤,李贤愈加不安㊂高宗调露二年(680),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李贤所为,在东宫马房找到数百具铠甲㊂高宗拟宽恕李贤,但武后却说: 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㊂ 于是废李贤为庶人,高宗永淳二年(683),将李贤远徙巴州㊂高宗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病逝,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继位,是为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㊂中宗光宅元年(684)二月,武后废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成为其傀儡㊂武后得政后,派酷吏丘神勣往巴州,迫令李贤自杀,得年仅29岁㊂睿宗载初元年(690),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大周㊂武后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等趁武后病笃,迫使武后禅位中宗,唐室重光㊂中宗神龙二年(706),派人迎其柩陪葬乾陵㊂睿宗景云二年(711),恢复其皇太子地位,谥章怀㊂乾陵位于陜西省乾县,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㊂在乾陵东南方,有十七座陪葬墓,包括已发掘的章怀太子墓㊁懿德太子墓㊁永泰公主墓㊂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三座墓中的一百多幅唐代壁画,如永泰公主墓的‘宫女图“,章怀太子墓的‘马球图“‘礼宾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懿德太子墓的‘阙楼仪仗图“‘列戟图“等㊂画家以娴熟之笔,画出一幕幕的唐代宫廷生活,是盛唐绘画的珍品,也是无可取代的史料㊂本文只讨论1971年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㊂章怀太子墓有54幅壁画,其中‘狩猎出行图“位于墓道东壁,高1 2米,长8.9米㊂这幅壁画揭取时分成四幅,‘中国美术全集“第12卷‘墓室壁画“[3]及‘中国の美术“Ⅱ,只印出其第二幅(主体部份)及第四幅,但网上的 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 ①可见其全貌㊂据 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 ,整幅壁画现存46个鞍马人物,奔驰于前往狩猎途中㊂鞍马人物大多马鞍左侧皆挂刀,右侧挂弓套㊂揭取之第一幅,绘三骑,一名持旗仪仗及两名持檛仪仗㊂檛原本用于驯兽,后用作仪仗[4]㊂其后为揭取之第二幅,即主体部份㊂揭取之第三幅,绘十一骑,一骑已漫漶,另十骑中有五骑为持旗仪仗,余为随从㊂揭取之第四幅,绘五骑,马鞍上皆未挂刀及弓套,前两骑为持檛仪仗,后为三骑为随从及两匹辎重骆驼㊂‘狩猎出行图“揭取之第二幅,即主体部份,最前面一人骑白马,着高领黑衣,戴黑色风帽,腰际别一檛状物,推断为墓主章怀太子㊂其余人物或穿翻领胡服,或穿圆领袍服,有的怀抱猎犬,有的臂架鹰隼,有的马臀上蹲坐着猎豹和狞猫,除了携猎豹㊁携狞猫二骑,马鞍左侧挂刀,右侧挂弓套,以写实笔法,呈现唐代皇室狩猎出行场景㊂三 狩猎出行图的助猎动物助猎动物有猎犬㊁鹰隼㊁猎豹㊁狞猫等,在传世古代绘画中,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是唯一四者兼具的一幅㊂‘狩猎出行图“之助猎动物,皆位于揭取之主体部份,即第二幅㊂这部份除了最前方一人(章怀太子)及四骑持旗仪仗,其余鞍马人物约20骑,兹寻觅骑者所携助猎动物如后㊂1.猎犬由于‘狩猎出行图“(图1)的猎犬或抱在怀中,或藏在胸兜中,且壁画部份已漫漶,甚至剥落,不易确切核算猎犬只数,也不易鉴别犬种㊂笔者勉力觅得七只,于图1中以数字标注,兹简述其位置㊁形态如下:(1)后排左起第一人,骑褐色马,持小型红旗,着白衣,戴红幞头,露出发髻,颈部以系带悬胸兜,露出一只红毛犬的鼻子以上部份,两耳一竖立㊁一下垂,可能是只本土田犬(土狗中用于田猎者)㊂(2)前排左起第三人(即马臀上蹲坐猎豹者之前),骑黑鬃白马,着白衣,翻领,戴白幞头,露出发髻,以右手抱一只浅褐色犬,绘出犬只全身,脸圆喙短,耳下垂,几乎可判定是只本土田犬㊂55张之杰㊀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助猎动物考察㊀①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壹读.https:// /zh-tw /RAPKoj5.html.图1.‘狩猎出行图“(3)(2)之后排,一人骑黑鬃红马,衣着与(2)类似,翻领,抱一只红褐色犬,脸面及吻部略似细犬㊂(4)前排左起第四骑,即右起第二位持骑卫士之后,一人骑黑鬃红褐色马,着白衣,圆领,戴白幞头,露出黑色发髻,以右手抱一浅色犬,脸部细长㊁嘴喙尖突,大致可确定是只细犬㊂(5)右起前排第一骑,一人着红衣,戴白幞头,露出发髻,骑黑鬃白马,右手抱一白毛迷你犬,仅露出脸面,应为宠物犬拂菻狗㊂(6)右起中排第一骑,一人骑黑鬃红马,着白衣,翻领,戴白幞头,露出发髻,胸前露出猎犬头部,嘴喙尖细,顶有黑色鬃毛,可能是只狮子狗,因夹在两只拂菻狗之间,可能也是只宠物犬㊂(7)右起后排第一骑,一人褐色马,着红衣,翻领,戴白帽,露出发髻,左侧胸兜中露出一只浅色米你犬的头部,可能是只宠物犬拂菻狗㊂或许由于壁画多处漫漶㊁剥落,或许只有一只画出猎犬全身,或许画师只是匆匆一瞥,不见得画得精准(见猎豹的例子),以致不易判定其犬种㊂上述七只犬中,紧随墓主之后,两位着红衣者所抱之迷你犬,当系墓主宠爱之物,应65㊀‘科学文化评论“第20卷第3期(2023)为初唐始传入的拂菻狗①㊂夹在两只拂菻狗之间的一只,可能也是宠物犬,如推论为真,紧随墓主之后的三骑三犬,皆与狩猎无关㊂除了三只宠物犬,另四只应该是猎犬㊂我国古代的猎犬,除了固有的土狗及松狮犬,尚有源自域外的细犬㊁沙克犬及獒犬㊂土狗分布中国全境及其周边,因地区不同,每有不同名称㊂土狗属中型狗,具有嘴喙短而尖,耳小㊁直立或下垂,尾巴上翘等特征㊂因土狗一词有蔑义,现称 中华田园犬 ㊂松狮犬也属于中型犬,源自华北㊂古人将犬分为守犬㊁田犬㊁食犬三类②,土狗和松狮犬皆为多用途犬,用于狩猎者称田犬㊂由于细犬先秦即已传入(详后),古人所说的田犬,也包括细犬㊂细犬(greyhound)源自古埃及㊂古时文人称之为灵犭是,今人多译为灰猎狗,或音译格雷伊猎犬㊂体呈流线形,嘴巴尖突,胸大腰细,腿长而有力㊂奔跑速度仅次于猎豹,适合追捕黄羊(蒙古瞪羚)㊁鹿等奔跑快速的猎物㊂沙克犬(Saluki hound),音译萨路基猎犬,源自肥沃月湾㊂体型和细犬相似,惟耳毛㊁尾毛长而披散㊂根据其基因组成,是已知最古老的犬种之一,且与细犬并无亲缘关系[5]㊂笔者撰写‘我国古代绘画中的助猎动物“一文时发现,传世狩猎绘画多为皇亲贵族出猎情景,所携猎犬多为细犬,少数为沙克犬,未见本土田犬及松狮犬㊂已知我国最古老的细犬绘画为汉画(画像砖㊁画像石)③,汉画大多取自民间墓葬,可见远在汉代,细犬在华北已相当普遍㊂其实细犬先秦已传入中国,战国中山王陵出土两具猎犬遗骸④,戴有金银项圈,从嘴喙尖突㊁腰细㊁腿长等特征,应为细犬无疑㊂根据何炳棣先生名著‘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黄河流域自古干旱,地貌以半草原生物相为主⑤,在这样的环境狩猎,自然以细犬最为适合㊂令笔者不解的事,远在汉代,细犬即已相当普遍,何以‘狩猎出行图“所找75张之杰㊀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助猎动物考察㊀①②③④⑤‘旧唐书㊃列传一四八西戎㊃高昌“: (唐高祖)武德二年,伯雅死,子文泰嗣,遣使来告哀,高祖遣前河州刺史朱惠表往吊之㊂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㊂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㊂ 拂菻狗,唐代又称猧子,深受贵妇人宠爱㊂‘礼记㊃少仪疏“: 犬有三种:一曰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庖厨庶羞用也㊂ ‘本草纲目“(兽部狗集解): 时珍曰:狗类甚多,其用有三: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食犬体肥供馔㊂ 李时珍所说的田犬,已专指细犬㊂顾森编著‘中国汉画图典“(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该书分七篇,第五篇‘灵异㊃动物“(第595 802页)含想象动物和实有动物㊂书中猎犬大多画出身长㊁腰细㊁腿长等细犬特征㊂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猎犬骨骸.https:// /zh-tw /news /5zjogol.html.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香港中文大学,1969)中 古代文献中黄土区域的植被 (第68页)引丁文江论点㊂到的四只猎犬,只有一只可判定为细犬?懿德太子墓壁画‘架鹞戏犬图“①,图中之犬为细犬无疑,可见盛唐时宫廷饲有细犬㊂懿德太子(李重润)唐中宗嫡长子,因与其妹永泰公主(李仙蕙)议论武则天男宠张易之㊁张昌宗兄弟,遭祖母赐死㊂唐室重光后,中宗为之造墓,陪葬乾陵㊂懿德太子墓与章怀太子墓之造墓时间相仿㊂‘新唐书㊃百官志二“: 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㊂ ②闲厩使,武则天圣历时(698 700)设,由宦官充任,掌管宫中事务,包括豢养鹰隼㊁猎犬的官署 五坊㊂五坊人员常借搜捕禽鸟等名义扰民,民间蔑称为五坊小儿㊂助猎动物通常只听从饲养者使唤,‘狩猎出行图“怀抱猎犬者,其狗坊小儿乎?图中两位怀抱拂菻狗者着红衣,其余皆着白衣或浅色衣㊂笔者臆测,两位着红衣者可能为东宫内侍,据‘旧唐书㊃职官志三“③,太子内坊由宦官组成,司各种职务,总数有79人之多,因此随行队伍中当不乏宦官㊂其余人物,至少携狗㊁携鹰隼者,可能隶属五坊㊂又,史载未说明五坊小儿系汉人或胡人,图中抱犬人物除了两位着红衣者,有三位穿翻领胡服,两位穿圆领袍服㊂如图中怀抱猎犬者确为狗坊小儿,或可说明五坊小儿由汉㊁胡组成㊂至于五坊之鹰㊁鹞㊁雕㊁鹘及狗之来源,有境内土贡,也有来自域外者㊂‘新唐书“百官志: 鸿胪寺卿一人,从三品㊂ 海外诸蕃朝贺进贡使有下从,留其半于境;繇海路朝者,广州择首领一人㊁左右二人入朝;所献之物,先上其数于鸿胪㊂凡客还,鸿胪籍衣赍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㊂ 鹰㊁鹘㊁狗㊁豹无估,则鸿胪定所报轻重㊂ ④鸿胪寺执掌外事和礼宾,对诸蕃所献之物作评估,以便给予相应赏赐㊂鹰㊁鹘㊁狗㊁豹同列,表示同为助猎动物㊂2.鹰隼本节包括鹰形目㊁隼形目中可用来助猎的物种;易言之,即鹰㊁鹞㊁雕及鹘(隼)㊂笔者在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图1)中勉力找到四只,图1以85㊀‘科学文化评论“第20卷第3期(2023)①②③④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 盛世壁藏 特展‘架鹞戏犬图“.https:///article_ gallery/article_gallery-tangdynasty/article_gallery-tangdynasty_entertainment/2532/.维基‘新唐书㊃百官志二“.https:///wiki.pl?if=gb&chapter=649611&searchu=%E4% BA%94%E5%9D%8A.维基‘旧唐书㊃职官志三“.https:///wiki.pl?if=gb&chapter=884942#p337.维基‘新唐书㊃志第三十八百官三“.https:///wiki.pl?if=gb&chapter=148224#p90.英文字母标注,简述其位置㊁骑者㊁形态如下:a 前排最左侧一骑,骑黑鬃棕色马,着浅褐色衣,翻领,戴白幞头,露出发髻,右臂所架之鹰,头部有冠羽,应为角鹰属之凤头鹰雕㊂b 后排第二骑(持骑抱犬者之右),一人骑黑鬃白马,戴浅褐色幞头,白衣,圆领,腰系黑带,左臂架一小型褐色鹰(或隼),因人物腰部漫漶,褐色鹰(或隼)只能隐约可见其一部份,因体型较小,或许是只鹞鹰或猎隼㊂c 臀上蹲坐猎豹者之前,一骑士作回望状,骑黑鬃浅褐色马,着白衣,戴浅褐色幞头,翻领,右手架一鹰,鼓翼欲飞,隐约露出头部㊁双翅及细长尾部,因已漫漶,无法辨识其种别,但从翼幅及身长来看,可能是只中型鹰科动物㊂d 与c 同一排之前一骑,约略位于画幅中央位置上端,一人骑黑鬃褐色马,戴浅黄色幞头,白衣,翻领,右臂架一白色㊁具黑色斑纹之鹰或隼,就羽色而言似白鹘,但头部似有短冠羽,与鹘(隼)不符㊂前已述及,唐代宫廷设有五坊,豢养鹰犬以供不同季节狩猎㊂五坊中鹰隼占有四坊,可见唐代宫廷对鹰隼的重视㊂依现代分类学,鹰㊁鹞㊁雕属于鹰形目㊁鹰科,鹘属于隼形目㊁隼科㊂古人可能依据体型与功能区分㊂古人所说的鹰,可能是指用来猎取野兔等小型哺乳类的中型鹰科动物;鹞可能是指用来猎捕低空飞行雀类的小型鹰科动物;雕可能是指用来猎捕大型陆禽或中型哺乳类的大型鹰科动物㊂至于鹘,是指飞行极速或极高,可用来猎捕野兔或大雁㊁天鹅的隼科动物㊂鹰隼的来源,或来自土贡,或来自域外㊂据‘册府元龟“,渤海国自开元十年(722)至元和九年(814)贡鹰九次,其中三次献鹰及鹘①㊂渤海国位于现今俄国远东滨海省一带㊂所献之鹘,就动物地理学而言,很可能就是后世所称的海东青㊂本节笔者所找到的第一只(a1),即前排最左侧一骑所架之鹰,头部有冠羽,应为角鹰属之凤头鹰雕(英文名crested hawk-eagle,学名Nisaetus cirrhatus ),此物属大型鹰科动物,有几个亚种,其中分布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锡兰亚种(Nisaetus cirrhatus ceylanensis )冠羽较短,且向前弯曲,前排最左侧一骑所架之鹰正是如此㊂在自然界,凤头鹰雕以鸟类㊁小型哺乳类及爬虫类为食,豢养此物,或许用来捕捉雉鸡等陆禽㊂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来往畅旺,产在印度南部及斯里95张之杰㊀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助猎动物考察㊀①刘啸虎㊁马健峰‘浅析唐代社会的鹰与鹰猎“,刊载于‘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6期,第65 69页㊂有关土贡及域外入贡,见该文第一节 鹰的来源与管理 ㊂兰卡的凤头鹰雕传到中国并不令人意外㊂其余三只只能臆测㊂本节笔者所找到的第二只(b2),即后排第二骑左臂所架之鹰,体型甚小,似乎是只小型鹰科动物㊂如臆测为真,或为鹊鹞(英名pied harrier,学名Circus melanoleucos),此物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鹞鹰㊂鹊鹞喜欢低飞,可养来捕雀㊂鹞鹰当来自华州土贡㊂‘新唐书“地理志,华州华阴郡土贡:鹞㊁乌鹘㊁伏苓㊁伏神㊁细辛①㊂‘新唐书㊃李绛传“记载,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李绛出任华州刺史 州有捕鹞户,岁责贡限,绛以为言,并劝止畋猎,有诏泽潞㊁太原㊁天威府并罢之 ②㊂可见华州有专门负责捕鹞的捕鹞户㊂华州,在今陕西省华县㊁华阴㊁潼关等县市及渭北的下邽镇附近地区㊂本节笔者所找到的第三只(c3),即作回望状骑士右臂所架之鹰,从身长和翼幅来看,似乎是只中型鹰科动物㊂如臆测为真,或为苍鹰(英名northern gos-hawk,学名Accipiter gentilis),此物未成年时色黄,故又称黄鹰,主要用来猎兔㊂苍鹰具有翼短而阔㊁尾长等特征,与图绘大致符合㊂本节笔者所找到的第四只(d4),即约略位于画幅中央位置上端,骑士右臂所架之白色㊁具黑色斑纹者,就羽色而言,像只白鹘,但头部有短冠羽,并非浑圆,与鹘(隼)类不符㊂设想头部有短冠羽系画师之笔误,则此鸟可能是只羽色偏白的猎隼,即白鹘,唐代以后来自辽东极北地区者称作海东青㊂唐㊃张鷟撰‘朝野佥载“卷五: (唐)太宗养一白鹘,号曰将军㊂取鸟常驱至于殿前,然后击杀,故名落雁殿㊂ ③驱至地面啄杀,与海东青的捕食大雁㊁天鹅的行为相符[6]㊂3.猎豹‘狩猎出行图“之主体部份,左侧有两骑马臀上有圆形红色垫子,外有一圈穗饰,上头分别蹲坐着猎豹和狞猫㊂这两骑与最左侧之架凤头鹰雕者,略呈鼎足之势,当为压阵的三只珍稀域外助猎动物㊂马臀上蹲坐猎豹一骑,骑者头部已漫漶,着圆领袍服,系黑腰带,骑黑鬃浅褐色马,马鞍黑色㊂所绘猎豹向前蹲踞,头作回望状,形态大致符合猎豹特06㊀‘科学文化评论“第20卷第3期(2023)①②③维基‘新唐书㊃地理志一“.https:///wiki.pl?if=gb&chapter=417239.维基‘新唐书㊃列传第七十七㊃张姜武李宋“.https:///wiki.pl?if=gb&chapter=191723.维基‘朝野佥载“第五卷.https:///wiki.pl?if=gb&chapter=322283.征,惟身上的斑纹不符㊂猎豹身上布满实心黑斑,画家却画成金钱豹式的空心圆形斑纹,显然将两者弄混了㊂猎豹后方一骑,马鞍上铺着空心斑纹的圆形豹皮垫子㊂同幅左起第三骑持旗仪仗,马鞍上也铺着空心斑纹的圆形豹皮垫子㊂揭取之第三幅,有两骑马鞍上铺着空心斑纹的圆形豹皮垫子㊂由于金钱豹(尤其是其皮)司空见惯,画家习焉不察,遂与猎豹之斑纹混为一谈㊂又,猎豹尾长60 80厘米,约为身长的一半,画家却将尾巴画得极短㊂以猎豹视猎犬㊁鹰隼,不无可能也有失真之处㊂汉字的 豹 字,原本是个专名,指金钱豹,即花豹(英名leopard,学名Panthera pardus )㊂金钱豹不能驯化,大型猫科动物可驯来助猎的只有猎豹㊂猎豹(英名cheetah,学名Actinonyx jubatus ),属猫科,产东非㊁中非㊁南非及西亚㊁中亚及印度,亚洲亚种现已频危㊂体型细长,腿长,短跑速度居陆生动物之冠㊂在古埃及㊁西亚㊁中亚和印度,自古即驯化为助猎之用㊂猎豹头小而圆,吻小,脸部内眼角有一道长条形黑色斑纹㊂肩高67 94厘米,体长1.1 1.5米(不含尾),体重因亚种㊁年龄㊁健康状况而异,一般在67 94公斤之间㊂为适应快速奔跑,演化出猫科中颇为独特的结构:四肢修长,脊椎富弹性,长尾巴在奔跑或转弯时可保持身体平衡;此外猎豹是唯一不能缩爪的猫科动物,且其爪较钝,作用类似跑鞋的鞋钉,在高速奔跑时可紧扣地面,防止打滑①㊂根据史载,唐代域外贡豹,大多来自西域,时间大多在8世纪前半叶,贡豹国有南天筑㊁米国㊁史国㊁珂咄罗国(所贡称赤豹)㊁安国㊁康国㊁波斯及大食国[7],所贡之豹皆为猎豹,且为现已所剩无几的亚洲亚种㊂然而,尽管唐代贡豹甚多,留下的图绘仅见于墓室壁画,除了‘狩猎出行图“,尚有懿德太子墓壁画‘列戟图“②,绘多名胡人,持檛,各牵一头猎豹㊂关于携带猎豹狩猎的绘画,传世古代绘画尚有元㊃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③,绘元世祖率九位随从出猎情景㊂画幅前方,一随从的马臀上披着一块黄底㊁织有红绿条纹的毯子,上头侧坐着一只猎豹,豹口以皮索圈住,形态绘制精确㊂豹师着绿衣,尖顶白帽悬在脑后,从裸露的脸面部份来看,应为中亚或西亚的色目人㊂以猎豹狩猎,皆以马匹携带,见到黄羊等奔行迅速的猎物,始16张之杰㊀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助猎动物考察㊀①②③本节有关猎豹的数据及形态描述,皆根据英文版维基百科cheetah 条㊂中国历代绘画之唐懿德太子墓壁画欣赏.https:// /culture /ybajllg.Html.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台北 故宫博物院 大汗的世纪 ,署至元十七年(1281)二月御衣局使臣刘贯道恭绘.https://.twkhanArticle.aspx?sNo =03009149㊂。
关于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东客使图”中的“新罗使臣”研究始末
第27卷第4期 2017年8月梧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No.4Vol.27Aug.2017关于唐章 “ 图”中的“新罗使臣”研究 :王维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75)[摘要]关于“东客使图”中“新罗使臣”的国籍问题,中外学术界迄今为止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起 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日本使者说”“新罗使者说”“渤海使者说” “高句丽使者说”。
从公元706年雍王李贤陪葬于乾 陵,公元711年追封为章怀太子和新罗“其风俗、刑法、衣服,与高丽、百济略同,而朝服尚白”来分析,该壁画头插二 鸟羽的客使图人物只能是“新罗使者”,而不会是早已亡国的“高丽使者”。
[关键词]章怀太子墓;日本使者;新罗使者;渤海使者;高句丽使者[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 武则天的第二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被武 则天逼令流放于四川巴州(现在巴中县),后随即 自杀。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 李贤雍王爵位。
中宗李显复位后,念及兄弟之情,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追授李贤“司徒”官 爵,并将二兄的灵柩迁回长安,以亲王礼陪葬乾 陵。
景云二年(公元706年),唐睿宗下旨追加李 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房氏追加“太 子妃”。
公元712年,李贤遗孀房氏病故,两人合 葬于今“章怀太子墓”[1]。
显而易见,《新唐书》记载“雍墓不称陵”的章怀太子李贤墓[2]与《旧唐书》记载“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和 永泰 仙蕙墓[3]都是按照唐代丧葬习俗与礼仪制度陪葬于乾陵的。
今天在研究“客使图”壁 画时,首先也不能不考虑李贤的身份地位从雍王变 为章 的特殊性。
一、唐章怀太子墓的考古发掘与最新研究1971年7月一1972年2月,陕西省考古工作[收稿日期]2017-06-10[文章编号]1673-8535(2017)04-0057-07者就对唐章怀太子墓进行了考古发掘,随即发表了 掘 [4]。
唐章怀太子墓《托盆景仕女》壁画探究临摹
唐章怀太子墓《托盆景仕女》壁画探究临摹作者:窦愉昕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1期摘要:唐墓壁画是有具体创作年代考证的宝贵考古资料,有助于各个学科研究唐代社会和风俗史料。
壁画是唐代艺术成就中发展最完善的一种,唐时期中国壁画传统人物题材绘画达到巅峰。
以唐代墓室壁画中章怀太子墓《托盆景仕女图》为例,浅析了墓室壁画的临摹意义及综合临摹技法,希望借助临本能够使得壁画充分发挥出历史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唐墓壁画;《托盆景仕女》;临摹技法;价值一、唐代章怀太子墓室壁画概述墓室壁画起源于西汉早期,自东汉流传开来,至唐代墓室壁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制。
墓室绘画主要分布在长安京畿地区,作为唐代贵族专属文化现象,统一由朝廷部门承担,并且制定了一定的规范。
墓室壁画主要反映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状态及对亡者身后的纪念,已经成为唐代艺术表现方法中众多艺术形式中重要的一部分。
章怀太子墓距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墓中五十多幅壁画均保存良好,并且题材丰富,其中《客使图》《打马球图》等表现唐代贵族生活类的绘画为唐墓壁画中的精品。
墓室中壁画分别作为象征内宅的墓室和与内宅相区别的甬道门庭。
墓道中唐代贵族官僚的墓室中绘有大量的侍女及内侍画像,表现出唐代贵族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服侍的生活场景,是唐代生活化研究中考古学和美术学意义上重要的资料。
二、壁画临摹的方法及意义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传移模写”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将临摹这一技巧作为学习绘图途径的重视。
顾恺之著有《摹拓妙法》,内容主要是论述学习传统,临摹古代画作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体味、把握特征、处理空间,细及绢素、运笔、墨彩、山水、人物等。
对古代绘画的摹写,一是可以练习绘画技法,二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唐代墓室花鸟画内容的衍变
唐代墓室花鸟画内容的衍变作者:张牟婷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1期摘要:根据考古发现,初盛唐壁画墓中的屏风式壁画内容多为人物画,中晚唐则主要是花鸟画。
而在章怀太子墓发现的这幅花鸟画是在初唐时期最早的一幅独立花鸟画。
通过比较这两幅独立性主题的花鸟画,同时结合这段时期其他的墓室花鸟画分析,发现墓室花鸟画由原来装饰性过渡到写实性描绘,这显示了初盛唐到中唐时期社会审美意识的转变。
关键词:墓室花鸟画唐安公主章怀太子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46-03一、章怀太子墓与唐安公主墓花鸟画构成章怀太子墓位于陕西乾陵乡杨家注村北面的高地上,该墓于神龙二年(706)动工,于景元二年(711)封闭,根据李星明先生的观点,该墓壁画属于初盛唐时期。
该墓中图像皆是以人物为主,动植物为背景穿插其中,只有在墓中石椁西壁的一幅花鸟画,是以花卉和禽鸟为主体,“花株皆是主茎两侧对称生长叶片与小花苞,根部有小草和石头掩盖。
”[1]但是在1972的章怀太子发掘简报中,没有提到西壁的这一幅独立的花鸟画。
最早提及这一花鸟画是在刘婕的《唐代花鸟画研究的新视野——墓葬材料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根据刘婕的观点,“章怀太子墓中的石椁西壁的花鸟是目前有明确纪年的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花鸟作品。
”[1]这幅花鸟画被分割成三个画面,画面中心都是以近人高的花卉作为主体。
“最右侧画面中有四株生长在地面上的花卉。
根部被岩石遮住,其中位于画面中心位置的花卉最为高大,其他三朵比较小。
画面上方有两只鸟相向而飞;中间这幅画面中有三株花卉,皆为单瓣,花上方均飞一鸟一蝶;最左侧的画面中有六株花卉,其中四株生长在地面上,另外两株单刻在这四株花卉之上,其中一株花冠后露出一鸟,画面上方绘有六朵祥云。
最高大的为右侧第三株,其位置接近画面的中轴线,四株花卉的叶片虽不相同但相互对称。
”[2]唐安公主墓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王家坟,根据墓志记载,该墓建成于兴元元年(784年),判断年代为中唐。
唐章怀太子墓“东客使图”新论
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
1971年7月2日至1972年2月下旬,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发掘。
出土壁画50余组,描绘了出行、仪仗、客使、歌舞、游戏、打马毬等场景。
一、相关研究与反思客使图绘于墓道东西两壁,均由6人组成。
东壁客使图右侧3人为使者,由右向左第一位使者戴皮帽,穿圆领灰大氅、皮裤、黄皮靴,双手拱于袖中;第二位使者头戴羽冠,穿右衽宽袖长袍,脚着黄靴,双手拱于袖中;第三位使者“圆脸,光头,浓眉,高鼻,深目,阔嘴。
身穿翻领紫袍,束带,黑靴。
左臂为第二人所掩,双手叠罗胸前。
”[1]使者均穿戴民族服饰,拱手恭立,神态谦卑,体貌特征鲜明(图一)。
唐章怀太子墓“东客使图”新论*毕德广(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关键词:章怀太子墓,客使图,唐代,契丹摘要:学者一般认为唐章怀太子墓墓道所绘“东客使图”中由右向左第三位使者为东罗马人,个别学者认为是粟特人。
但从该墓墓道壁画的布局及方位秩序、人物面貌特征看,此人应来自大唐东部,再结合人物发式、叉手礼等因素,可推测其为唐代契丹人。
KEYWORDS: Prince Zhanghuai tomb, Mural paintings of the Ambassador Scene, Tang Dynasty, Khitan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bassador scene that was portraited in the mural paintings on both sides of the entry slop of the Prince Zhanghuai tomb.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third ambassador counting from right to left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ambassador scene might have been an ambassador from Eastern Roman empire. Some other scholars have argued that the ambassador was a Sogdian. However,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figure was more likely from the eastern neighboring states of the Tang empire, based on the layout of the murals in the entry slop, the standing order and orientations of the ambassadors, and their facial features. Judging from the hair style and the ‘chashou ’(cupping hands )ritual, the author further proposes that the ambassador should be a Khitan.图一 唐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东客使图”关于秃顶使者的族属和身份,主要有两种观点。
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第二人身份再辨析
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第二人身份再辨析作者:郑春颖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2年第01期[摘要]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墓道东壁“客使图”第二人身份学界素有争议,各家观点中“新罗使节说”多为学人采信,然此说论证思路及论据存在疏漏,未为定论。
本文通过综合考察高句丽与新罗服饰相关史料记载,结合考古发掘提供的图像及陶俑实物,认为“客使图”第二人是高丽使节的概率更大。
[关键词]高丽使节,客使图,新罗使节[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2-0062-051971年唐乾陵东南处发掘的章怀太子李贤墓墓道东、西两壁各绘有一副六人组成的“客使图”,又称“礼宾图”、“迎宾图”。
其中,东壁由南向北第二人(下文简称“客使图”第二人)身份,学界素有争议,有“日本使节”、“渤海使节”、“朝鲜人使节”、“新罗使节”等多种观点,尤以“新罗使节说”影响最大,多为学人采信。
本文拟从考辨“新罗使节说”论证思路与论据人手,通过“客使图”第二人服饰形制分析,力图证明此人是高丽使臣的概率更大。
一、“新罗使节说”论证思路与论据考辨持“新罗使节说”学者大都认为“客使图”是以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为蓝本创作而成,结合当时高丽与唐朝交恶,新罗与唐朝友善、两方联军共伐高丽的历史背景推断“客使图”第二人是新罗使节的可能性大于高丽使者——这是此说比较普遍的一种论证思路。
因判定时间不同,又可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客使图”所绘事件发生在李贤在世时,即公元654年至684年。
此观点认为:“高丽同唐朝在645年前关系尚密切,但以后则连年争战,关系紧张,直到668年高丽灭亡。
这样,客使图第二人作为高丽使节的可能性就很小。
但新罗同唐朝的关系则比较密切,据《旧唐书》,仅7世纪后半,新罗就多次遣使入唐,来往频繁。
这样分析,客使图第二人为新罗使节的可能较大。
”第二种观点,“客使图”所绘事件发生在李贤过世后,可能是公元706年或711年两个特殊的年份,前者中宗为李贤迁葬,后者睿宗追封李贤为章怀太子。
衣服颜色定尊卑——大唐“官品服色制”浅论
赏鉴APPRECIATION衣服颜色定尊卑—大唐“官品服色制”浅论文:雨葭 图:本刊资料库白居易《琵琶行》中最后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言下之意,“江州司马”这个品阶的官,只能穿青色的官服。
而对颜色作出规定的,正是唐代的“官品服色制”,这是唐人独特的色彩审美观对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所做的一次总结性规范。
“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红色)、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
”这个制度主要针对官员常服而言。
常服形成于南北朝时期,脱胎于鲜卑服饰,逐渐代替了汉魏的褒衣博袖。
以紫、绯、绿、青四种颜色直观地标示身份等级的做法也并非源自汉魏传统,而是吸收北方民族的习俗,经过隋及唐前期的不断发展,从而趋于完备。
但在其日趋严整的同时,各种服色的僭越行为也在破坏着唐代官品服色制。
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壁画,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描绘反映的是唐代的外交活动,有专家依据袍服颜色推断这三位外交官为四至五品官员。
尊卑伦理造就大唐“官品服色制”其实,我国以服饰颜色区分社会成员身份贵贱、官位高低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人们已经产生了用服装颜色区分尊卑的观念。
《诗经·曹风·候人》就已记载:“彼其之子,三白赤芾。
”其中“赤芾”是红色的蔽膝,用皮做,为周时大夫朝服的一部分。
而古代官员“品色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我国古代的宇宙观念和五行学说的影响,形成了颜色迷信。
隋唐以后,服色等级制度高度强化,服饰颜色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序列,哪种身份穿哪种颜色的服饰,皆有定制,不得错乱、僭越,否则将会面临严峻的责罚。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八月,朝廷诏敕三品以上官员“其色紫”,五品以上“其色朱”,六品“其色黄”,流外及庶人“其色通用黄”(《旧唐书·舆服志》)。
从这段记载来看,高祖此令应该仅是针对常服而颁布的衣着颜色,并不涉及冕服、朝服与公服,且服色主要是以三品至六品官员的服色为例。
这很有可能是唐朝建立之初,对于服色规制并未严格起来的缘故。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辨析
作者: 王维坤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65-74页
主题词: 章怀太子;壁画;旧唐书;使者;文献记载;武则天;唐代;西客;考古发现;高句丽
摘要: <正> 70年代初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墓道的东、西两壁上各绘有一幅以六人组成的'客使图'(亦称'礼宾图'、'迎宾图')。
位于北边的三人为唐代鸿胪寺文职官员;位于南边的三人为前来吊祭李贤的外国使者和我国少数民族使者。
为叙述方便,将东壁的'客使图'称之为'东客使图';将西壁的'客使图'称之为'西客使图'。
本文拟结合文献记载和。
(轉存)壁画里的盛唐
(轉存)壁画里的盛唐文/图刘云辉韩建武永泰公主墓宫女图《阙楼图》懿德太子墓《宫女图》,对于唐代服饰和画风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古代壁画源远流长,唐代墓室壁画不论是出土数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空前绝后的。
难怪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库后说:『唐墓壁画和兵马俑一样有价值。
』唐墓壁画和后世墓室壁画创作是不同的。
当时,民间工匠和士大夫文人不拘身份,均从事壁画创作。
古代王公贵族在葬身之地所绘的各种人物、场景,不仅是墓主生前奢华生活的写照,也是象征性的殉葬物,是为了使死者到另一个世界时,继续生前所享有的一切。
唐墓壁画主要集中在当时的京城长安及周边地区,而且只有高级官员才能拥有;而绘画者是国家所属的画匠,他们也是唐代艺术风格创造主体的一部分;加之文人画师大量绘制壁画,他们和工匠共同效命于皇室、寺院,互相交流,共同创造出贵族和平民共享的大众化趣味,所以,唐墓壁画和当时的主流画风是统一的,从它们身上足以窥探唐代绘画的主流风格和艺术成就。
而到了后世,尤其是南宋以后,风气一变,萌芽于北宋的文人士大夫画渐渐兴盛,壁画渐渐与社会主流画风分离,日渐衰竭。
近几十年,在辽宁、甘肃、宁夏、陕西等十余个省市的唐墓中都有壁画发现,其中以陕西发现最多,主要集中在西安及附近地区。
西安是唐代国都长安的所在地,有19位皇帝和数千位达官显贵埋葬在这里。
截至目前为止,在西安及附近地区发掘的唐代墓葬已近万座,其中有壁画的超过100座,占中国唐代壁画墓总数的70%以上,上至皇帝、贵妃、皇太子等皇室成员,下至四品以上高级官吏。
唐代盛行厚葬,贵族的大型墓葬多由长斜坡墓道、多个天井、多个过洞、甬道、墓室组成,象征了墓主人生前居住的豪华宫殿和重重院落。
壁画绘制在墓葬的各个壁面,与洞窟壁画以表现宗教内容为主不同,它完全以现实生活的内容为主,表现的是墓主生前的社会环境、日常生活、享受的待遇等级等等,它在向我们展示唐代绘画艺术成就的同时,也直观、形象地向人们提供了唐代社会,特别是唐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