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三全育人”引领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
“三全育人”引领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社会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而随着社会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如何培养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在这种背景下,“三全育人”理念逐渐引领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
“三全育人”是指德育全面、智育全面、体育全面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培养学生品格全面、知识全面、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三全育人”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实践。
下面我们将从德育、智育、体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三全育人”在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德育全面,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往往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这就需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校园中,学生们参与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
学校还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醒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概念。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接受完善的德育基础教育之后,将来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也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明辨是非,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智育全面,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必备素质。
社会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在工作中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专业技能。
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社会工作项目,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校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体育全面,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学生们身体健康,更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0.04.06•【文号】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施行日期】2010.04.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和信息化、经贸、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局(委、厅、办),有关行业协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就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推动服务平台建设(一)服务平台的含义和作用。
服务平台一般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服务平台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
服务平台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通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和完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人才培养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和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环节。
除了培养专业技能和知识,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职业道德同样不可或缺。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一、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性1. 提高专业水平人才培养规格是指在培养过程中,对人才进行素质的全面提升。
这包括人才的学术修养、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
对于一个从业人员而言,专业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
通过培养人才规格,可以更好地提高其专业水平,提升其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2. 增强综合能力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培养人才规格可以让人们在多方位的训练中,锻炼并提升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塑造良好形象人才培养规格还涉及个人形象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礼仪和仪容仪表。
提高人才的形象素质,能够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与他人的亲和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这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企业的形象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道德的培养及其意义1. 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在从事某个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培养职业道德可以让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认识到职业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
2. 增强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培养强调个人的职业责任感。
一个具备职业道德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为工作负责,并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困难。
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更为专注和高效,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 倡导职业诚信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强调诚信。
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各个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素质。
在职业领域中,诚信是建立信任和稳定关系的基础,也是企业和个人发展的保障。
通过培养职业道德,可以倡导诚信的精神,促进诚信在社会中的传播。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离不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探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加强人才培养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培养人才,企业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了加强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和培训体系。
首先,企业应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将培训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内部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以及员工参加外部培训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平台,扩大员工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
此外,鼓励员工参加行业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提高专业素养和行业认同感。
3. 引进优秀人才除了加强人才培养,企业还需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通过引进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企业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并注入新的活力。
引进优秀人才可以通过招聘、引进项目及人才交流合作等渠道进行。
企业可以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公司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企业,促进人才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4. 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酬福利、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竞争力强的薪酬体系,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积极发挥个人优势和创新能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推行员工培训计划、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
5. 注重人才管理和激励除了培养和引进人才,企业还需要注重人才管理和激励。
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发展和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理念,旨在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及意义。
一、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定义和意义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是指以高职院校为主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群,进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此,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应运而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群,可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四、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实践案例及成效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1、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点投入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局面。
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训场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长,通过制定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研究。
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人才培养也逐渐成为组织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职业发展对个人与组织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个体层面上,人才培养为个人提供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基础。
从组织角度来看,人才培养是确保组织发展的基础,通过培养和发展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组织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开放性和灵活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能力培养: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其专业能力,还关注其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以适应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2. 自主学习: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员工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 跨界培养: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员工的跨界培养,使其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这有助于员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岗位和工作需求,提升整体素质。
4. 培养反馈机制: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身发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职业发展对个人与组织的重要性职业发展对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职业发展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个人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福利待遇,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对于组织而言,职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
通过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组织可以留住人才,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应以综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跨界培养和培养反馈机制为主要内容,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大学学院关于加强科研服务社会工作的有关规定
学院关于加强科研服务社会工作的有关规定为倡导和鼓励我校广大师生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特做如下规定。
一、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科研服务社会工作。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功能。
加强科学研究是服务教学的需要,也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需要。
以科研服务社会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途径和手段。
要在坚持以科研服务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科研服务社会工作,不断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专业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科研服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等开展的时政性与对策性研究,围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进行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研究,围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与发展从事的学术创作与专业培训等。
服务方式可包括:承担研究项目、转化科研成果、从事技术开发与信息交流、基地与平台建设等。
三、科研服务社会工作在学校分管院长领导下,由科研处负责规划、管理与考核,系(院、部)(研究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四、科研服务社会工作实行项目申报登记制度,从事或开展科研服务社会工作须填写《XX学院科研服务社会项目申请书》和《XX学院科研服务社会项目登记表》,需签署协议或合同的项目须按要求签署有关协议或合同。
项目申请和登记常年受理。
五、凡经学校批准并登记的项目,按下列规定执行:(一)主持承担市厅级纵向项目,学校将按1:0.5进行经费配套,对无资纵向项目和主持承担的横向项目按校内重点科研项目资助额度予以资助(属校内计划立项项目的,学校立项资助经费一并计算)。
(二)承担横向项目或从事科技开发、技术培训、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等取得的收益,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分配。
作为创收收益上交学校的,按学校有关规定核算其科研工作量。
(三)以XX学院名义注册成立科技服务(开发)公司、科研实体等,须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经批准成立的,按校内新上科研机构给予一次性启动经费支持,并参照校内科研机构考核的有关标准进行考核。
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认识与思考
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认识与思考发布时间:2023-01-16T03:11:34.48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10月作者:贺新军[导读]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加凸显,贺新军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市 300000摘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加凸显,其肩负着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既要履行好自身的教育职能,又要为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是非常重要的职能,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适应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求,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认识。
关键词: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引言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是立足地方、赢得外部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资源建设等方面充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科学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为振兴产业、振兴地方、振兴乡村而服务,为打造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1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社会服务能力是中职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
它既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资源集聚力。
从内部因素来看,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的适应性、专业建设的对接性、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条件设施的保障、体制机制的创新等方面。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服务企业发展能力和服务人才成长发展能力[1]。
2职业院校社会服务面临的挑战社会服务是中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从一个中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可以评估该中职院校是否良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它也是中职院校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具有相应的时代意义,中职院校也因势而新,高度重视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中职院校在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仍然面临着相应的困难与挑战。
校长教育教学质量座谈会发言稿范文(3篇)
校长教育教学质量座谈会发言稿范文(3篇)校长教育教学质量座谈会发言稿范文(精选3篇)校长教育教学质量座谈会发言稿范文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下午好!寒风瑟瑟辞金秋,落叶飘飘迎故客。
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教育局领导,中心学校、初中学校的校长们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我代表学校班子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德育为首,专业优先,技能本位,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制度第一,特色立校,行胜于言的治校方略,紧紧围绕“质量、尊严、就业”三大主题,全面推进学校建设和发展。
20__年以来,实施校园改扩建工程,校园面积扩展至200亩,建筑面积达5.1万平方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投资1000万的游泳馆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校园硬化绿化工程将于明年初启动。
学生实习实训设备总价值达1200万元以上。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双师型”教师近50%,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96%。
硬件设施设备逐步完善,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有尊严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疏堵结合”的工作原则,实施“全时段、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以关爱学生为主线,以树立自信和尊严为重点,构建尊爱德育模式;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学生“愿意听、听得懂、乐于练”为标准,确立“低起点、小步伐”的策略,形成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以行动导向或任务驱动为特征的学中做、做中学,做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步建立,着力构建适应技能高考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相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双证率达95%,对口升学每年硬上二本50人以上,连续四年位居全州第一,省州技能大赛取得可喜成绩,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州技能大赛中4人获一等奖、9人获二等奖,省技能大赛中4人获得三等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人事、财务、招生、资助、免费、德育、教学、后勤、安全、就业等制度健全,学校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级增加,管理重心下移,构建校部二级管理模式,重点建设机械加工中心、计算机应用中心、电子技术应用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五大中心;对外培训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以来,共下达培训计划55期,培训6845人次,先后承担了“阳光工程”、“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大学生村官培训、村支书培训、导游培训、窗口行业人员普通话培训、村级电脑网络员、教师暑期培训、一村一大函授学员培训等;现有在校学生2616人,电大学员630人,学校规模基本稳定,服务经济建设及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之力量(石家庄铁道职院-胡振文)(1)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等 职业教育要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的历史性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为科学技术 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队 伍,到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 万人,2020年达到3900万人。
3、中国创造提出新期望
评价之四: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逐步 清晰。 • 就业导向—四个合作——现代职教体系 • 应用型—高技能——高端技能型 • 专业建设——示范院校——骨干院校 • 知识——人——劳动力 • 科学——技术——生产
评价之五:我国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 ——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 尚未完全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办学 活力不足。 •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不相适应,专业和产业发展脱节,课程和岗位要求 脱节,教学内容和技术更新升级脱节。 • ——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满足高技能 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普遍 缺乏,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例 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尚未建 立。 •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亟待建立, 以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得不到保证。
第二部分 理念、模式、机制变革的合力
一、办学理念之变
• 高职高专能不能提供一种更强有力的力量 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质量 教师能 学生、教师和学校应对经济转型,社会变革 全球挑战
• 立足建设有特设、国际化、高水平高等教 育,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人才强国 • 立足建设河北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强省,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以“提高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共同探讨 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与企合作、体制机 制创新等议题。如何在应对挑战中转变观 念,把握机遇,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中外高水平大学的 热议话题
地方性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探究
、
专业竞争 力的概念及 内涵
人才产 出的实体组织基于专业 ,教学资源 的使用亦是基 于专业的划分 , 围绕专业进行管理成为主要 的教学管理模式。 由此可见 , 专业是高等学校 的品牌和灵魂 。 “ 对于一所高职学校来说 , 社会可能记不住学校的名字 , 但是如果有一两个专业成为拳头专业 ,那 么学生和家长会记住 ,政府会记住 ,产业界也会记住 。一所好 的高职学
地方性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探究
昊 艳
吉林工商学院Leabharlann 吉林长春1 3 0 0 6 2
【 摘 要 】专业竞争力是 由多种因素综合作 用而形 成的一种 综合 能力, 保持 这种 能力,能够使 高校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专业教育获得持久的竞争优 势 本文探讨 了地 方性 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即专业发展 定位 、 人 才培 养能力、 社会服 务能力、集群培养能力 , 希望 高校在学生培养 中, 不仅 注重专业教 育,尤其加强专业核心竞争 力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 出应有 的贡 献。 【 关键 词】竞争 力 专业核 心竞争 力 构成要素
下 三个 方 面 的含 义 :
专业发展定位成为专业建设和提升的 内在动因。专业发展 目标只有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 才能制定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 ,它是专
业建设要考虑的第一要务 ,才能培养 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 二) 人 才培 养 能 力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在当今社会,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1、建立科研团队: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涵盖不同学科领域,加强团队协作,提高科研效率。
2、培养青年科研人才: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技能水平。
3、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高水平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1、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高职院校应设立科研专项经费,确保科研经费充足,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2、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先进设备、一流环境的实验室,为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成立产学研合作中心: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建立社会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批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平台,如技术转移中心、公共实验室等,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项目,如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社会调查等。
3、加强与政府、行业的: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政府、行业,了解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五、完善科研与社会服务管理机制1、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申请、实施、结题等环节,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3、建立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价,了解社会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下简称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下同)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一、充分认识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新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千余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十一五”期间,通过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大批学校和专业的建设成效明显。
但是从全国情况看,高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尤其是专业建设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突出表现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灵活,办学活力不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
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加快建设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加快建设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的具体举措,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加快建设高素质、高层次、高能力的人才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文将深入探讨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阐述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期推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向纵深发展。
一、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人才是第一资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2.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高层次化。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了大量的新型人才需求,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
同时,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也对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3.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路径。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争夺人才资源,通过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首先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1.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加大高等教育和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力度。
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人事部关于印发《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八五”规划纲要》的通知-人培干发[1991]11号
人事部关于印发《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八五”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 人事部关于印发《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八五”规划纲要》的通知(1991年12月20日人培干发(199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现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八五”规划纲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具体情况,依据《纲要》精神安排好“八五”期间的继续教育工作。
请将这一工作的进展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告我部培训与人事司。
附件: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八五”规划纲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将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并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经济、科技、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要进一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需要有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继续教育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使之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依据全国人事事业发展规划和全国干部培训规划指导原则和要求,为加强对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协调、推动“八·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现状及需求分析(一)继续教育工作现状随着国家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继续教育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对人才强国的认识和理解
对人才强国的认识和理解什么是人才强国人才强国是指一个国家拥有大量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他们能够为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人才强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
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1.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优秀的人才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够增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3.人才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够为国家的治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实现人才强国的途径和措施为了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
提高教育质量1.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增加教育资源,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和培养质量。
2.推进教育改革。
改革教育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鼓励创新创业1.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2.政策支持。
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政策,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
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1.培养本土人才。
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2.引进海外人才。
采取各种方式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1.建立人才评价体系。
根据人才的工作成果和实际贡献,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
2.提供激励政策。
给予优秀人才更好的待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人才强国的案例分析新加坡的人才强国战略1.加大教育投入。
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免费教育,并加强教师培训。
2.推动创新创业。
新加坡鼓励创新创业,设立科技园区和研究中心,吸引国内外人才。
3.强化人才引进。
新加坡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美国的人才强国经验1.开放的教育体系。
美国拥有全球最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和学者。
2.自由的创业环境。
美国的创业环境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培养出了众多成功创业的企业家。
3.多元化的人才引进。
如何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如何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现在看来高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的办学定位没有变,在这句话中,涉及到“服务”与“科研”,在此我用16个字来谈谈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
一、提升理念进行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要在理念上有所提升,理念的提升首先要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大致梳理一下,我觉得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健全的体制机制,没有专人管理,没有配套的制度约束;服务社会不够主动;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服务不成系统;技术研发和服务还处于低层次。
其次要再认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1.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功能,高职要更加强调社会服务。
2.教高〔2006〕14号中明确将“社会服务领先”作为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条件,其后的历次文件社会服务都是高职教育的关键词。
3.社会服务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要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仅仅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问题是随着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得到解决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其三是确立两个理念:要确立“服务社会的水平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的理念;要确立“服务社会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外延建设的根本”的理念。
二、准确定位一是立足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接当地的产业和企业。
二是立足学院自身发展的实际。
,要根据我院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以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为重点和突破口,作为密切校企关系的切入点。
三、拓宽形式一是专业效劳,以调整学院专业结构,规划专业布局为重点,效劳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增进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技术服务,以争取横向课题,参与行业、企业的课题研发为重点,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利用学院人才的优势、科技力量,通过咨询、策划、市场调查等方式为行业、地区和社会提供咨询与科技服务;牵线搭桥,促进学院现有技术成果的转化。
高校学院院长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院的发展前景。
在此,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首先,回顾过去,我院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兴院、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离不开我们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院未来发展的几点设想:一、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核心。
我们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培育和打造特色学科。
通过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推动产学研结合,使我院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基石。
我们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是学院发展的动力。
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学院发展空间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学院发展的新机遇。
我们将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院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是学院发展的责任。
我们将充分发挥学院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攻关、技术咨询等活动,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总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学院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建设一流学科,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2. 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5.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措施
实施学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撤销专业、暂停招生、改变专业学位授予门类、改变专业方向或人才培养规格等措施,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专业特色发展。
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倾斜,提高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加快专业的发展。
要继续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尤其要突出新办专业的实践条件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优质课程资源少,激励机制有待加强
优质课程资源数量少,学校还没有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MOOC等网络课程资源不丰富,学生利用率较低;缺少激励机制,对教师建设的积极性调动的不充分,同时,也存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不高的问题。
原因分析
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认识不高、动力不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视频公开课程、MOOC、SPOC、微课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讲义、课程文件和录制,工作量大,学校在机制上又缺少鼓励措施,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优质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对教师影响比较深,尤其是部分老教师,对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接受还需要时日,还没有全面的树立起来,掌握的不多、培训的又少,影响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制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