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国医学史对中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过中国医学史对中医的认识

中国医学史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扁鹊仓公列传”,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记载。唐代甘伯宗的《名医传》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史专著。但要论及中医的起源和中国医学的发展就得推及到我们的老祖先----三皇五帝的那个时代,在那个时期我们的先祖为我们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医药之起源,历来有尊伏羲、神农、皇帝为医神者,有尊伏羲“乃尝百药而治九针以拯夭枉焉”,有尊“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一日而遇七十毒”,有尊皇帝使歧伯尝味草目,典主医药者,无不生动论述了远古各氏族群体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神农不单是农耕之祖,更是为历代医家奉为医药之祖。《吕氏春秋》记述伊尹答商汤有关烹调问时曾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桂既是调味品,又是常用药,故有“医食同源”之论。后世尊伊尹为汤剂之创始者。从商墓出土之药丸,可知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已相当进步。

中国医学发展到周朝时已有了分科制度,《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医师为众医之长”、“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四为下”。分医为食医、疾医、疡医与兽医四科,即营养、内科、外科与兽医,各以技术与地位而有中士、下士之别,分别在医师统领下掌管饮食营养,万民内科疾病;肿、溃、金、折等等的外科病。专职医师在中国出现是医学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其代表人物为春秋时代之名医医缓与医和。医缓曾诊晋景公病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针灸)不可,达之(药疗)不及,不可为也”,“病入膏肓”此成说即由此而来。医和曾诊晋候病指出其“过贪女色”,并非鬼神,强调了阴、阳、风、雨、晦、明六淫所引致寒、热、末、腹、惑、心疾之理论,为中医学脱离归究于神鬼病因走出了第一步。

秦汉时期是中医学发展第一次大总结,期间医学文献不断丰富,大多反映了以《内经》理、法、方、药理论原则为基础的大总结、大发展、大丰富。医药卫生领域实践经验总结,空前繁荣,涉及学科、技术、器械等,均有明显进步,探索领域也日益扩大,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医学理论现存最早的奠基之作,至今仍是中医学家辨病认证、处方用药原则的主要依据。该书由《素问》与《灵枢》组成,《素问》偏重养生、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脏象、脉学以及治则治法的理论;《灵枢》则偏重针灸经络腧穴、解剖、营卫气血等理论。《黄帝内经》是两千多年来中医学的理论指导。

约成书于先秦的《神农本草经》,借“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之誉而命名,收药分上、中、下三品365味,其中许多种仍为中国药典收载,记疗效多较确切。原书早佚,后有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传本,所总结之中药分类,用药处方的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阴阳寒热配伍与应用原则,至今仍是中医学家理论思维的指导。

中国医学发展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历代医学家都很重视病案记录,不但有利于自身经验的总结提高,而且可供他人学习与借鉴。公元前三世纪的名医淳于意,山东临淄人,因事被人诬告,当汉文帝过问时,淳于意如实讲了自己二十五个成功或失败之病案,加上女儿缇萦愿为奴以救父的真情,终于免除了被诬告之罪而获释。淳于意申述的二十五例病案,也成为中国最早的诊籍。

中国医学之外科手术在近代由于客观环境与自身原因而逐渐落后,但三国时代之华佗(?-208),安徽亳县人,在前人基础上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如《后汉书》、《三国志》均有华佗在可靠麻醉条件下,进行肠胃部分切除吻合手术成功的可信史实,《三国演义》还记述华佗为关羽中毒箭的上肢,进行刮骨疗毒的根治手术,他还提出给曹操作脑部手术以根治其头风眩的病证,不幸由此引致曹操的杀害。华佗不愧为中国外科鼻祖,他的针灸与医疗体育的“五禽戏”都同样名震千古。

透过中医史,我们可以看见医学是一个不断总计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医学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医治病的本质;了解历代名家治病的方法和方案以及他们的诊病特点、临床经验。

在现今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博采众长,吸取一切有利于中医发展的现代理论和现代技术。近代医家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十分重视以药物功效分类研究中医这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改变。这改变不仅仅停留在医药上同时也跨域医学检验方面。让中医也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子。因此,作为现今一代中医人,我们不仅要懂中医还要懂西医,中西医结合为疾病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提高医疗水平,因为中西医结合乃是取西医之长处,取其长补其短也,因此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更为全面细致,所采取的方法针对性更强,因而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准。同时我们也应该发展中医理论,扩大辩证内涵,丰富现代医学内容。扩大中药应用作用,促进新药研制与开发。为中医药走出国门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