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精品课件1
原电池优秀课件1

SO42-
Cu2+
Zn-Z2n+
Cu2+ Cu
Cu2+
SO42-
硫酸铜溶液
分析问题
AA
A
改进
稀硫酸
? ZnSO4溶液
硫酸铜溶液
解决问题
A
改进
电解质溶液
A
? ZnSO4溶液
丹尼尔电池
实验探究
K+向哪极移动 Cl-向哪极移动
锌
半
电
盐内桥电的路
池
作用?
负极:Zn -2e - = Zn 2+ 正极:Cu2+ + 2e - = Cu
化合价降低得2e-
(Cu+ 2 FeCl3 = CuCl2+ 2FeCl2)
装置图
Cu
C
CuCl2 FeCl3
离子方程式Cu+ 2 Fe3+ = Cu2+ + 2Fe2+
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 域进行,再以适当方式连接,可以获得电流。
①在这类电池中,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 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 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②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 并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形成内电路。
回味经典 夯实基础
A
Cu2+
SO42-
Zn-Z2n+
Cu2+ Cu
Cu2+
SO42-
硫酸铜溶液
Cu2+
小组实验1并讨论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看到的现象和你预 期的现象是一样的吗?
原电池原理(第一课时)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原电池的简介 •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 原电池的能量转化 • 原电池的应用 • 原电池的发展与展望
01
原电池的简介
原电池的定义
01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的装置,由两个电极(正极和 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02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是自发进行 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转移 产生电流。
电解池
电解池是利用电解原理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池 通常由电源、电解液和电极组成,通过电解液中的离子交换 和电子转移来产生化学反应。
电解池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电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属的电解提取以及水的 电解等方面。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的损坏或变质。金属腐蚀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金属的防护措施包括涂层保护、电化学保护和缓蚀剂保护等。涂层保护是将金属表面涂覆一层耐腐蚀的材料,如油漆、镀层 等;电化学保护是利用外加电流改变金属的电位,使其不易发生腐蚀;缓蚀剂保护是向介质中添加少量缓蚀剂,抑制金属的 腐蚀过程。
05
原电池的发展与展 望
新型原电池的开发
01
02
03
锂离子电池
具有高能量密度、循环寿 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等领 域。
安全性
提高原电池的安全性能, 防止电池起火、爆炸等安 全事故的发生。
原电池的未来应用
电动汽车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 原电池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要
求也越来越高。
可再生能源储存
原电池可以用于储存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能源的有 效利用和稳定供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原电池》精品课件1

2022年5月10日星期二
19
3、(06天津高考)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 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 电流。电极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B.电池工作时,电流从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CuSO4溶液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电子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向正极
2、阴阳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沿导线传递, 7.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D.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中氯原子数目为2NA
故选:B。
产生电流
阳离子移向正极,
Zn Cu 阴离子移向负极 综上所述氧化性强弱顺序:A2+>B2+>C2+>D2+;还原性强弱顺序:D>C>B>A;
用于“神六”的太阳能电 池
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 手机专用电池
池各 式 各 样 的 纽 扣 电
知识回顾
一、原电池的定义及形成条件
1、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 的导体) 2)电解质溶液 3)导线连接的闭合回路 4)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
练习2、探究:如何利用反应 Cu+2FeCl3=2FeCl2+CuCl2 ,设计一个能产生持 续电流的原电池(注意烧杯中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画出原电池的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
Cu
Pt
负极(Cu):Cu-2e-=Cu2+ 正极(Pt或C):2Fe3++2e-=2Fe2+
课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精美PPT课件_人教版1

B项,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错误;
形成条件一: B项中的两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构成原电池;
据装置乙知活动性:B>C,正极反应式为Cu2++2e-===Cu;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项中的两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构成原电池;
【实验探究三】
A
在探究二装置的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无气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有电流通过。
通过这个装置,我们实现了把 氧化还原反应 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 动,从而产生 电流 ,化学能 直接 转化为 电能 。
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④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指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流进(或电流流出)的一极
(可以) (可以) (2019·吉安适应性测试)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据装置丙知活动性:D>A,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故c(H+)减小,pH增大。
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二】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铜象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加速溶解,表面 无气泡产生。
思考与交流二: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 时,较活泼的Zn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 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气从铜片上逸出。如何通 过更直观的实验现象来证明上述装置的导线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呢?
原电池精品课件

2023原电池精品课件CATALOGUE 目录•原电池基础知识•原电池反应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原电池中的电极材料与性能•原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及性能测试•原电池的应用及安全使用•原电池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01原电池基础知识定义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组成。
组成原电池通常由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等组成。
原电池的定义与组成原理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同时电解质中的离子在隔膜中迁移。
过程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包括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解质性质的不同,原电池可分为酸性电池、碱性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分类原电池的命名通常由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类型组成,例如锌锰电池、镍镉电池等。
命名原电池的分类与命名02原电池反应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由氧化还原反应驱动的,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在正负极上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
原电池反应原理电子转移原电池通过电子转移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
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同时离子在电解质中移动以维持电荷平衡。
能量转化原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这种能量转化过程可用于各种应用,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反应速率原电池的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控制原电池的反应速率。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衡量电极电位高低的重要参数,与电极反应的性质有关。
原电池的电动势由正负极的电极电势决定,电极电势越高,原电池的电动势越大。
反应速率与电极电势电动势与电池性能原电池的电动势反映了其能量转换能力。
电动势越高,原电池能够产生的电能越大。
影响因素原电池的电动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温度、压力等。
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控制原电池的电动势。
电动势与电池反应03原电池中的电极材料与性能电极材料的性能要求电极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以降低电池内阻并提高电池性能。
《原电池》优质ppt人教1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 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 则是沟通内电路。
(3)双液原电池的优点: 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 流。
例4.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A 。
请回答下列问题:
盐桥电流计
X
Ag
(1)电极X的材料是_铜__(_或__C_u_);
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
接接触。 (2)平衡电荷。
6.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关概念) (1)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 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2)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可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 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 中性,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 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 ,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 程得以继续进行。
电 极 反 应
负极:Zn-2e- =Zn2+ (氧化反应) 总正反极应::2HZ+n++22eH- =+H=Z2↑n2+(+H还2↑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化学方程式)
4.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能自发地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②两电极上分别有还原剂和氧化剂(燃料电池) (2)电解质溶液:
_正__(A__g_) __电极。
强调:原电池的设计
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设计一 个单液原电池,一个双液原电池(使用盐桥),
《原电池》课件课件

环境监测和污染处理中的原电池应用
环境监测
原电池为环境监测设备提供电力,如空气质量监测 站、水质监测站等。
污染处理
原电池为污染处理设备提供电力,如污水处理装置 、废气处理装置等。
05
原电池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Chapter
高性能原电池的研发和应用
研发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快速充电的原电池,以满足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 系统等领域的需求。
02
原电池的英文名称是"Primary battery",意为一次电池,因为这种电池只能使 用一次,电量耗尽后需要更换。
原电池的基本组成
原电池主要由正负极、电解质、隔膜和 外壳等组成。
外壳是原电池的支撑体,同时起到保护 内部结构的作用。
隔膜是原电池的隔离层,主要作用是隔 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离子通 过。
《原电池》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原电池概述 • 原电池的种类和特点 • 原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 原电池的应用场景和实例 • 原电池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 原电池的安全使用和环保意识
01
原电池概述
Chapter
原电池的定义
01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利用不同金属的化学活性不同,通 过电解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放电过程
原电池放电时,正极 材料释放电子,负极 材料得到电子。
放电效率受到负载电 阻、放电电流、温度 等因素的影响。
放电过程中,电子从 负极流向正极,形成 电流。
原电池的效率
原电池的效率是指放电能量与充 电能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
示。
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 池内部电阻、电极材料性能、电
2024版高中化学《原电池》公开课精品课件

01原电池基本概念与原理Chapter原电池定义及组成要素定义组成要素工作原理简述工作原理电子流动方向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形成电流。
铅蓄电池以铅为负极,二氧化铅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
具有电压高、容量大、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但重量较大。
锌锰干电池以锌为负极,二氧化锰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铵或氯化锌溶液。
具有电压稳定、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锂离子电池以石墨为负极,锂的化合物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有机溶剂。
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等领域。
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应用领域与前景展望应用领域前景展望02原电池反应与电极过程Chapter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通过电子转移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形成电流回路。
常见原电池反应类型如氢氧燃料电池、铅酸电池等,分析其反应机理及特点。
1 2 3电极过程基本概念电极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电极极化现象及原因电极过程动力学简介电解质性质电极材料选择温度与环境条件030201影响因素分析实例解析与讨论典型原电池装置介绍01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02新型原电池技术展望0303电解质溶液与原电池性能关系Chapter电解质溶液性质对原电池影响电解质种类溶液浓度溶液pH值离子传导机制探讨离子扩散离子迁移浓度梯度驱动下的离子扩散过程,对原电池内部离子分布和电流密度产生影响。
电极反应浓度、温度等参数变化时性能变化规律浓度变化电解质溶液浓度变化会影响原电池内阻、电动势和输出功率等性能参数。
温度变化温度升高通常会增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电极反应速率,但也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其他因素压力、光照等外部条件变化也可能对原电池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优化设计策略电解质溶液选择电池结构优化控制策略安全防护措施04实验探究:制作简易原电池并测试性能Chapter实验目的和意义阐述所需材料和器具准备材料器具操作步骤详细说明准备工作01组装原电池02测试性能03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数据记录结果分析改进建议05新型原电池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Chapter01020304理论能量密度高,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有力竞争者。
课件《原电池》课文课件_人教版1

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但离
就无此种反应。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 子可以自由移动。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 电池的设计方法——“两极一液一连线”
A
H2SO4溶液
Zn
Cu
硫酸铜 溶液
一、原电池知识回顾
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②燃料电池用两个不活泼的导体石墨或Pt作电极。
(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注意问题
_________原电池
(2)两导体作电极: 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平衡两边溶液的电荷。
(二)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注意问题
____双__液___原电池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⑴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 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但离
子可以自由移动。
A
⑵盐桥的作用
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 Zn
盐桥
Cu
平衡两边溶液的电荷。使由它连
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保
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
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
正极:__P__t____,电极反应: ____2_F__e_3_+_+___2_e_-__=_=_=__2_F_e__2+___________
电池的设计方法——“两极一液一连线”
电池的设(计1方)法根——据“两极电一液池一连总线”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
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持续进行。
第一节--原电池课件PPT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练习
判断下列装置是否能形成原电池? CDE
A
B
C
D
E
F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稀H2SO4
负极(Zn):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 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 Zn+2H+= Zn2++H2 ↑
简单原电池工作原理
Zn-
外电路
Cu
负极
Zn2+
内电路
H+H+
SO42-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Cu + 2FeCl3 = 2FeCl2 + CuCl2,
利用这一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示意图, 标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
Cu
CuCl2
A C
负极: Cu Cu2+ +2e-
正极: 2Fe3++2e- 2Fe2+ FeCl3 总反应:2Fe3++Cu=2Fe2++Cu2+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知识扫描
1、概念:
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 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Zn + H2SO4 = ZnSO4 + H2↑
化合价升高,失去2e-,被氧化
0
+1
+2
0
Zn +
还原剂
H氧2化S剂O4
=
ZnSO4
+
H2↑
化合价降低,得到2e-被还原
(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
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第2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 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学习目标 1.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 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3. 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一.能源分类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 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 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的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思考: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
认真分析下面四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吗?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第一组实验
电流方向:正极
正极
氧化剂(H+)在铜极上得到电 子,发生还原反应
Zn2+ H+
SO42-
2H+ +2e-=H2
阴离子移向负极
外电路
负极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实践活动:自制电池——水果电池。如下图:
【实验探究一】
把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一: 发生反应:Zn+ 2H+ = Zn2+ + H2↑,反应中Zn失电子变成Zn2+进入溶
液,溶液中的H+在Zn单质表面直接得电子变成H2逸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有没有办法让这种电子的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2. 原电池
(1)定义: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进)的一极
规 定 正极:电子流进(或电流流出)的一极 (2)工作原理 (以Zn-Cu-H2SO4原电池的为例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实验探究三】
A
在探究二装置的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无气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有电流通过。
通过这个装置,我们实现了把 氧化还原反应 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 动,从而产生 电流 ,化学能 直接 转化为 电能 。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 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
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
①分析教材图2-8,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什么?
化石燃料
燃烧
热能 蒸汽
发电机
机械能
电能
化学能
②火力发电有什么利和弊?
技术成熟
利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燃料廉价易得
投资较少,建厂快
化石燃料பைடு நூலகம்可再生,面临枯竭
弊 产生SO2、NO2等污染气体,导致酸雨等污染
第二组实验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第三组实验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示
注:电子不下河(即不进入电解质溶液),离子不上岸(即只在电解质溶 液中移动)。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原电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使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电极上进行,两个电极中,较活泼的金属(负 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出,通过导线流向较 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正极),转移的电子经过导线形成电流。
(可以)
(不可以)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可以)
(可以)
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一般的,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常只起导电 作用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排出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 能量转换环节多、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火力发电利用煤的燃烧这一氧化还原反应,在燃烧时,还 原剂失的电子直接由氧化剂得到,不存在电子的定向移动,需 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换为电 能;那么能否发明一种装置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转化 为电子的定向移动,从而使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电子从负极锌片流出
经外电路
流入正极铜片
负极(较活泼)
还原剂(Zn)失去电子,发 生氧化反应
Zn-2e-=Zn2+
阳离子:移向正极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实验探究二】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铜象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加速溶解,表面 无气泡产生。
思考与交流二: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