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课件ppt
合集下载
零部件受力分析PPT课件
![零部件受力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252de616fc700aba68fc01.png)
(3)两种特殊情况: 当力与投影轴平行时:投影代表本身大小。 当力与投影轴垂直时:投影为零。
19
第19页/共50页
三、合力投影定理
y d
C c
b
a
A
o ac
D
B x
bd
20
第20页/共50页
三、合力投影定理 设有n 个力汇交于一点,它们的合力为R,则:
它表示: 力系的合力在某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系的各个力在 同一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由投影Rx 、Ry 就可求合力R 的 数值:
分离体:为了使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能清晰地 表达出来, 需要把所分析的物体(即研究对象) 从跟它发生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这个 被分离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分离体。
受力图:为了不改变分离体的受力情况, 就必须把 作用在分离体上的全部作用力——主动力及周围 约束对分离体作用的约束反力都画出来。这样画 出的物体受力简图就称为受力图。
28
第28页/共50页
三、力偶矩
(1)定义: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应是以力的数值F与力偶臂 d的乘积Fd来量度,这个乘积称为力偶矩, 用符号M表示, 即:
力偶矩的单位是N·m。 (2)规定:凡产生反时针转向的力偶矩为正, 顺时针转向为负。 (3)力偶矩的作用:使物体发生转动。 (力偶矩是一种特殊的力矩)
27
第27页/共50页
二、力偶
什么叫力偶?一个物体上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作 用线的平行力。这一对平行力称为力偶, 通常用( F、F′) 表示。
凡能主动引起物体转动状态改变或有转动状态改变趋势的力偶称为主动力偶。 力偶的两个力, 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不共作用线,因此不满足两力平 衡条件, 所以它们不成为平衡力系。
19
第19页/共50页
三、合力投影定理
y d
C c
b
a
A
o ac
D
B x
bd
20
第20页/共50页
三、合力投影定理 设有n 个力汇交于一点,它们的合力为R,则:
它表示: 力系的合力在某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系的各个力在 同一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由投影Rx 、Ry 就可求合力R 的 数值:
分离体:为了使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能清晰地 表达出来, 需要把所分析的物体(即研究对象) 从跟它发生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这个 被分离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分离体。
受力图:为了不改变分离体的受力情况, 就必须把 作用在分离体上的全部作用力——主动力及周围 约束对分离体作用的约束反力都画出来。这样画 出的物体受力简图就称为受力图。
28
第28页/共50页
三、力偶矩
(1)定义: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应是以力的数值F与力偶臂 d的乘积Fd来量度,这个乘积称为力偶矩, 用符号M表示, 即:
力偶矩的单位是N·m。 (2)规定:凡产生反时针转向的力偶矩为正, 顺时针转向为负。 (3)力偶矩的作用:使物体发生转动。 (力偶矩是一种特殊的力矩)
27
第27页/共50页
二、力偶
什么叫力偶?一个物体上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作 用线的平行力。这一对平行力称为力偶, 通常用( F、F′) 表示。
凡能主动引起物体转动状态改变或有转动状态改变趋势的力偶称为主动力偶。 力偶的两个力, 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不共作用线,因此不满足两力平 衡条件, 所以它们不成为平衡力系。
力ppt课件原创力文档
![力ppt课件原创力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4a775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f.png)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总结经验教训,包括成 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反馈和改进
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 对解决方案进行反馈和 改进,提高解决问题的
效果和质量。
知识管理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 果整理成知识库或案例 库,供团队成员共享和
学习。
THANKS
创新交互方式
尝试将多媒体元素和交互式设计融入PPT中,如动画效果、声音互 动等,提升观众的体验感。
利用视觉元素增强PPT的表现力
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
01
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确保文字清晰易读,同
时增强视觉效果。
使用高质量的图片和图表
02
选择高质量的图片、图表以及可视化工具,以增强PPT的表现力
分析原因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根源和关键 因素。
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
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 提出新颖、独特、不同 于常规的解决方案。
研究市场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态 势,了解最新的技术和
趋势。
借鉴经验
借鉴其他领域或行业的 成功经验,将其应用到 当前的问题解决中。
制定实施计划并付诸实践
制定实施计划
深入分析他人作品的创意 、结构和表现方式,理解 其背后的思路和逻辑,提 炼出可以借鉴的元素。
跨界融合
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创意 进行跨界融合,产生新的 创意和表现形式。
实践操作与反思
动手实践
将所学的知识和创意付诸 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发现 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 改进。
反思与总结
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和 总结经验,发现优点和不 足,为今后的创作提供经 验和教训。
修订功能
使用修订功能来标记文档中的修改痕迹,以便于跟踪和比 较不同版本的差异。
反馈和改进
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 对解决方案进行反馈和 改进,提高解决问题的
效果和质量。
知识管理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 果整理成知识库或案例 库,供团队成员共享和
学习。
THANKS
创新交互方式
尝试将多媒体元素和交互式设计融入PPT中,如动画效果、声音互 动等,提升观众的体验感。
利用视觉元素增强PPT的表现力
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
01
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确保文字清晰易读,同
时增强视觉效果。
使用高质量的图片和图表
02
选择高质量的图片、图表以及可视化工具,以增强PPT的表现力
分析原因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根源和关键 因素。
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
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 提出新颖、独特、不同 于常规的解决方案。
研究市场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态 势,了解最新的技术和
趋势。
借鉴经验
借鉴其他领域或行业的 成功经验,将其应用到 当前的问题解决中。
制定实施计划并付诸实践
制定实施计划
深入分析他人作品的创意 、结构和表现方式,理解 其背后的思路和逻辑,提 炼出可以借鉴的元素。
跨界融合
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创意 进行跨界融合,产生新的 创意和表现形式。
实践操作与反思
动手实践
将所学的知识和创意付诸 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发现 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 改进。
反思与总结
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和 总结经验,发现优点和不 足,为今后的创作提供经 验和教训。
修订功能
使用修订功能来标记文档中的修改痕迹,以便于跟踪和比 较不同版本的差异。
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_PPT课件
![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63a113f5335a8102d220c4.png)
第七章 力
专题训练 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类型一 弹力的示意图
1.小女孩用80 N的力将水桶提起(如图1-ZT-1所示),请 在图中画出小女孩提桶的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1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2.用作用在Biblioteka 点、斜向右上方且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
1000 N的力拉一个小车,请在图1-ZT-2中作出这个拉力的示
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2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3.在图1-ZT-3中画出静止在地面上的木块所受支持力的示
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3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4.画出图1-ZT-4中小球与被压缩的弹簧接触时受到的弹力。
►类型三 重力的示意图(动态物体)
11.如图1-ZT-11所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请画出足球 在滚动过程中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11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12.如图1-ZT-12所示,用手把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不 计空气阻力,请画出小球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16
如图所示
图1-ZT-6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7.如图1-ZT-7所示,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所受重
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7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8.如图1-ZT-8所示,用细线拉一个氢气球使其在空中处于 静止状态,请画出气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8
专题训练 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类型一 弹力的示意图
1.小女孩用80 N的力将水桶提起(如图1-ZT-1所示),请 在图中画出小女孩提桶的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1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2.用作用在Biblioteka 点、斜向右上方且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
1000 N的力拉一个小车,请在图1-ZT-2中作出这个拉力的示
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2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3.在图1-ZT-3中画出静止在地面上的木块所受支持力的示
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3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4.画出图1-ZT-4中小球与被压缩的弹簧接触时受到的弹力。
►类型三 重力的示意图(动态物体)
11.如图1-ZT-11所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请画出足球 在滚动过程中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11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12.如图1-ZT-12所示,用手把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不 计空气阻力,请画出小球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16
如图所示
图1-ZT-6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7.如图1-ZT-7所示,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所受重
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7
专题训练(一)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
8.如图1-ZT-8所示,用细线拉一个氢气球使其在空中处于 静止状态,请画出气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图1-ZT-8
力法 ppt课件
![力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0a86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d.png)
力法课件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和内容,可能 导致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造成信息过载 。
替代传统教学
技术更新快
力法课件虽然可以辅助教学,但不能完全 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依赖课件可能 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力法课件所依赖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导 致课件的维护和更新成本较高,对学校和 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扩展应用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展望
更高效的求解算法
针对大规模、复杂问题,寻 求更快速、稳定的求解算法 是力法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
跨学科交叉融合
力法将与其它工程学科、数 学方法及计算科学进一步交 叉融合,形成更综合、系统 的分析方法。
力法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力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虚功原理、虚位移原理和最小势能原理。
详细描述
力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虚功原理、虚位移原理和最小势能原理。虚功原理是力法的基本依据,它表明在平衡状态下 ,实功和虚功相等;虚位移原理表明在平衡状态下,虚位移和外力所做的虚功相等;最小势能原理则表明结构的 平衡状态对应于势能的最小值。
结果分析
解析解的意义
对求解得到的力学模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物理意义 ,并评估其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价值。这一步骤有助于将力学 模型解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指导。
03
力法的应用实例
桥梁结构的力法分析
总结词
桥梁结构的力法分析是利用力学原理对桥梁结构进行受力 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计算模型
力法分析基于力学原理建立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桥 梁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评估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通过力法分析,可以确定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以 及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情况。这对于确保桥梁安全运行和 预防潜在的损坏至关重要。
力的合成和分解-课件ppt
![力的合成和分解-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df20a58da38376bae1fae22.png)
新知讲解
二、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 的合成。 2、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F2 F1 同一方向: F2 F F= F1+F2
F1 反方向:
F
F= F1-F2
新知讲解
思考: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如何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F2 F1
F 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
还是简单的加减吗?有没有 什么可遵守的规律吗?
除了力和位移以外,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在我们学过的物 理量中,质量、路程、功、电流等都是标量。
课堂练习
1、有两个力,一个是10N,一个是2N,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 值是—1—2—最小值是——8—它们的合力范围—8—≤—F—≤—1—2——。
2、已知两个相互垂直的力的合力为50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 4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C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力的合成和分解
新知导入
思考:如图放在地面上的小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你能 判断它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吗?
用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替代以上 四个力的共同作用,而效果不变, 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我 们要讲的力的合成。
新知讲解
一、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 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F1
F3
F5
那么实际处理力的分解时又该如何进行呢?
新知讲解
2、力的分解方法——按作用效果
(1)物体受到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 F的作用效果: ①水平向右拉物体;②竖直向上提 物体。
F2
θ
m
F1
新知讲解
(2)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力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力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cfc41fa417866fb94a8e48.png)
第一章 力学基础知识
绪论学习支持
知识目标: 了解力,重力的概念,明确力的三要素,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会画受力分析图。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基本概念,合成。 知道力臂,力矩,力偶等概念及其性质,会合成平面内的力偶 系。知道力的平移定理,会合成和平衡一般平面力系。了解摩 擦,磨损等概念,知道润滑的基本原理,知道润滑油的性质和 选用的要求。 能力目标:
8
2.受力图 全面地分析结构的约束情况,包括外力、支承反力后,用
一个简图清楚地表示出全部受力情况,这个图称为受力图。 受力图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一般可只画所需要的局部受力
图。 画受力图时,首先确定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已知条件和
要求的未知量,把它隔离出来,去粗取精画出受力图。 例如我们要分析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只
12
2.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已知力作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两个邻边就是这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显然如果没有 方向角度的条件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很多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邻边(分力)的大小变化很大,因此应有方向、角度条件。使用吊索时,限制吊 索分肢夹角过大是防止吊索超过最大安全工作载荷,而发生断裂。
11
(2)三角函数法 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合力R:
如上例:
从力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看出,F1、F2力的夹角越小,合力 R就越大,当夹角为零时,二分力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合力R最大。
反之,夹角越大,合力R就越小,当夹角为180°时,二分 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最小。
2
二、物体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C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为 9.8N/kg,表示质量为l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已 知物体的质量时,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上述的公式计算出来。
绪论学习支持
知识目标: 了解力,重力的概念,明确力的三要素,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会画受力分析图。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基本概念,合成。 知道力臂,力矩,力偶等概念及其性质,会合成平面内的力偶 系。知道力的平移定理,会合成和平衡一般平面力系。了解摩 擦,磨损等概念,知道润滑的基本原理,知道润滑油的性质和 选用的要求。 能力目标:
8
2.受力图 全面地分析结构的约束情况,包括外力、支承反力后,用
一个简图清楚地表示出全部受力情况,这个图称为受力图。 受力图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一般可只画所需要的局部受力
图。 画受力图时,首先确定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已知条件和
要求的未知量,把它隔离出来,去粗取精画出受力图。 例如我们要分析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只
12
2.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已知力作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两个邻边就是这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显然如果没有 方向角度的条件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很多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邻边(分力)的大小变化很大,因此应有方向、角度条件。使用吊索时,限制吊 索分肢夹角过大是防止吊索超过最大安全工作载荷,而发生断裂。
11
(2)三角函数法 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合力R:
如上例:
从力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看出,F1、F2力的夹角越小,合力 R就越大,当夹角为零时,二分力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合力R最大。
反之,夹角越大,合力R就越小,当夹角为180°时,二分 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最小。
2
二、物体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C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为 9.8N/kg,表示质量为l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已 知物体的质量时,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上述的公式计算出来。
力的投影ppt课件
![力的投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b6fb880740be1e640e9a47.png)
Y
F2
60°
,
F1
,
F3
60°
F4
X F5
45°
32
试用几何法求以下4个力的合力
33
求出以下4个力的投影
34
例:已知各力均为200N,求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F2 F3 60°
y
F1
60° x
F4
①F1x=F1.cos60
F1y=F1.sin60°
② F2x= F2.cos0° F2y= F2.sin0°
37
28
一、知识回顾
平面力系分类(4种)
几何法——求解合力
力的 投影
判断力是哪个象限
投影为代数量投影符号判断
角α代表什么
投影的性质
投影计算公式
29
力的投影的计算思路如下: 1.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力F所在象限和X轴 的夹角α( 0°≤ α≤90°)
2.进行力的投影,判断正负号
3.运用计算公式
Fx=±Fcosα Fy=±Fsinα
F2x F2 cos 30o 150N 0.866 = 129.9N
F2y F2 sin 30o 150N0.5 = 75N
F3x F3 cos 90o 0 F3y F3 sin 90o 200N1.0 = 200N
F4x F4 cos 60o 200N 0.5 = 100N
1. 先判断力是第几象限,从而确定投影的正负号
2. 判断力,只看方向,不看位置
2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y
a′
A α
FX
FY
b′
FY
F B
o
a FX b x
注意:
已知F和 α,求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78e73d482fb4daa58d4b45.png)
第二部分: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的距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说明: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成比例。换句 话说,绕4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是绕两圈时行驶距 离的两倍,而是更远些,因为橡皮筋后绕上去的两圈 弹力更大。但有的小车也可能会近一些,因为弹力大 了轮子打滑。
第三部分: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年 月 日
橡皮筋缠绕 的圈数 实验 次数 1 2 3 1 2 3 小车行驶的距离 (单位:厘米) 平均距离 单位:厘米 我们的 发现
1
2 3
小组成员:
在一定的范围内, 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 小车行驶得远; 橡皮筋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 小车行驶得近。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想办法增加橡皮筋长度(另做拴橡皮筋的支点),想办 法增大橡皮筋弹力(并排安装两根橡皮筋),如果弹 力大了轮子打滑,可以适当增加小车重量……
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 时填好记录单。 ②、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一圈或 多圈时,产生的力的大小一样吗?橡皮 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5.把一根头发栓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 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 时候,首先要看清它 的量程,也就是它的 测量范围.加在弹簧 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 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否则就会损坏弹簧测 力计.
GMS型锚索测力计
握力计
SKN系列测力计
测力环
弹簧秤的构造
提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一个确定的力,在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常 常可用画图的方法将之表现出来。
5、力的表示方法; A、力的图示法: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1)箭头:力的方向; 2)线段长度:力的大小; 3)线段的起点:力的作用点。
作图方法指导:
1)审题,确定力的三要素; 2) 确定力的作用点,用一小黑点表示; 3) 确定标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4)沿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长度为标度的整数倍; 5)在线段末端画出箭头符号,并在旁边标出力的大小。
3、人用手提箱子,手也受到箱子的拉力,这个拉力的受力 物体是_箱__子__,施力物体是__手____。
4、划船人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水____;这个现象说明 _物__体__间__力__的__作__用__是__相__互的。
5、用力将乒乓球扔向墙面,结果球反而被弹回来了, 这是 墙壁 对 乒乓球有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 相互的 。
图中人用力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推
3、应用;
活动体验:
1、按如图所示方法拉弹簧拉力器, 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按如图方法拉弹力计(注意量程); 说说你的发现;
在体验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同时,你还发现弹 簧的变化了吗?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活动: 从力的三要素角度来说一说,如何才能更轻松
地拧开一个螺母。
3、应用;
4、力的三要素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力;
如果,某次某人用作用在扳手A点的向上方向的100N 的力可以把螺母拧开了。那么这就是一个确定的力。
11、试用力的示意法表示: 空中飞的球受到的重力
回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力是
的作用;
2、实验室中可以用 大小;
来测量力的
3、力的单位是
;
4、 使用测力计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
5、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 时存在的。如,用手去拍桌子时,手是 物体, 桌子是 物体;拍桌子时,用也会感到痛,这时 手是 物体,桌子是 物体。
同一个事件中: 当我们把桌子作为研究对象时,桌子是受力
8、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 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 瓶会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C )
A. 力的大小有关
B. 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9、试用力的图示法表示:
某人用80N,且与水平方向成30°的角度 向右拉桌子。
10、试用力的示意法表示: 天花板下的电灯受到的力
物体,手是施力物体; 当我们把手作为研究对象时,手成为受力物
体,桌子却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手拍桌子: 手对桌子施加了一个作用力
手感到痛: 桌子对手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成对出现; 想一想不:存在单个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
小结
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2、力的三要素确定,则力就是确定的; 3、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用力的图示法或力的示意图法表示。
练习
1、力是_物__体__对__物__体__的作用,所以力不能脱离 __物__体__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一定有另一个 __物__体_对它施加这种力。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 物体对它的__反__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_相__互__的__。
6、力的作用效果是( D ) A.一定改变物体的形状 B.一定改变物体的状态 C.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有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有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要改变力的作用 效果( B ) A.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B.力的三要素中, 只要有一个改变就可以 C.力的三要素至少改变其中的两个 D.无法确定
0.98N
G=2.94N
注:
物体可用几何图形简单表示;力的作 用点可画在物体中心位置;有角度要 求时要标出角度。
试一试: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 1、 地面上一个重20N的箱子
2、 用50牛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
3、用3300牛顿、与水平方向成40°的角度向右拉车
F =3300N 110N
B、力的示意图法: 只要标明力的方向就可简单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
2、力的作用效果之二: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运动快慢 运动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产生效果,但力的效果怎样,与 什么因素有关?
仔细观察弹簧门,说说你的使用经历 。
用力较小时,门不易推(拉)开 与力的大小有关
用力靠近两力门轴时,门不易推(拉)开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推门,门向离开自己方向开;拉门,门向靠近自己方向开 与力的方向有关
5、力的表示方法; A、力的图示法: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1)箭头:力的方向; 2)线段长度:力的大小; 3)线段的起点:力的作用点。
作图方法指导:
1)审题,确定力的三要素; 2) 确定力的作用点,用一小黑点表示; 3) 确定标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4)沿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长度为标度的整数倍; 5)在线段末端画出箭头符号,并在旁边标出力的大小。
3、人用手提箱子,手也受到箱子的拉力,这个拉力的受力 物体是_箱__子__,施力物体是__手____。
4、划船人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水____;这个现象说明 _物__体__间__力__的__作__用__是__相__互的。
5、用力将乒乓球扔向墙面,结果球反而被弹回来了, 这是 墙壁 对 乒乓球有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 相互的 。
图中人用力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推
3、应用;
活动体验:
1、按如图所示方法拉弹簧拉力器, 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按如图方法拉弹力计(注意量程); 说说你的发现;
在体验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同时,你还发现弹 簧的变化了吗?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活动: 从力的三要素角度来说一说,如何才能更轻松
地拧开一个螺母。
3、应用;
4、力的三要素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力;
如果,某次某人用作用在扳手A点的向上方向的100N 的力可以把螺母拧开了。那么这就是一个确定的力。
11、试用力的示意法表示: 空中飞的球受到的重力
回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力是
的作用;
2、实验室中可以用 大小;
来测量力的
3、力的单位是
;
4、 使用测力计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
5、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 时存在的。如,用手去拍桌子时,手是 物体, 桌子是 物体;拍桌子时,用也会感到痛,这时 手是 物体,桌子是 物体。
同一个事件中: 当我们把桌子作为研究对象时,桌子是受力
8、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 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 瓶会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C )
A. 力的大小有关
B. 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9、试用力的图示法表示:
某人用80N,且与水平方向成30°的角度 向右拉桌子。
10、试用力的示意法表示: 天花板下的电灯受到的力
物体,手是施力物体; 当我们把手作为研究对象时,手成为受力物
体,桌子却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手拍桌子: 手对桌子施加了一个作用力
手感到痛: 桌子对手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成对出现; 想一想不:存在单个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
小结
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2、力的三要素确定,则力就是确定的; 3、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用力的图示法或力的示意图法表示。
练习
1、力是_物__体__对__物__体__的作用,所以力不能脱离 __物__体__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一定有另一个 __物__体_对它施加这种力。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 物体对它的__反__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_相__互__的__。
6、力的作用效果是( D ) A.一定改变物体的形状 B.一定改变物体的状态 C.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有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有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要改变力的作用 效果( B ) A.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B.力的三要素中, 只要有一个改变就可以 C.力的三要素至少改变其中的两个 D.无法确定
0.98N
G=2.94N
注:
物体可用几何图形简单表示;力的作 用点可画在物体中心位置;有角度要 求时要标出角度。
试一试: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 1、 地面上一个重20N的箱子
2、 用50牛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
3、用3300牛顿、与水平方向成40°的角度向右拉车
F =3300N 110N
B、力的示意图法: 只要标明力的方向就可简单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
2、力的作用效果之二: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运动快慢 运动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产生效果,但力的效果怎样,与 什么因素有关?
仔细观察弹簧门,说说你的使用经历 。
用力较小时,门不易推(拉)开 与力的大小有关
用力靠近两力门轴时,门不易推(拉)开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推门,门向离开自己方向开;拉门,门向靠近自己方向开 与力的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