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将军130616
“独臂将军”余秋里的“军”事
2022年第12期党史党建文汇1906年,贺昌出生在山西柳林的一个士绅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喜读历史,立志“大丈夫不做岳飞死,也当做班超名震天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和苏区中央局机关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主力红军出发前,中央决定贺昌与项英、陈毅、邓子恢等人留守中央苏区,组建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下来的红军和游击队继续与敌战斗。
根据中革军委10月22日电令,贺昌立即着手组建中央军区政治部,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破坏部、地方游击政治部和秘书处。
面对越发严峻的形势,贺昌领导政治部的同志加紧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编写游击战学习教材,组织群众性的对敌宣传,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
这些有力举措也使得红军政治工作在游击战环境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2月19日,中央分局召开瑞西、瑞金两县活动分子会议。
贺昌出席会议,提出在被占领区建立秘密党组织的任务。
此时,中央分局及其领导机关已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
1935年3月,贺昌在会昌战斗中负伤,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打进自己的胸膛,壮烈牺牲。
(摘自党建网)1914年11月15日,余秋里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9年,年仅15岁的余秋里毅然投身革命。
1931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
1936年3月12日,长征中的余秋里奉命率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
在战斗过程中,为消灭谷底敌人,团长成钧站起来查看地形,余秋里突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敌人枪口正指向这里,他大喊一声“危险”,急忙伸出左臂把成钧拽倒。
枪响了,成钧得救了,余秋里的左臂却被敌人击中,简单包扎后,余秋里继续投入战斗。
不幸的是,他的左臂再次被敌人击中。
虽左臂两次负伤,余秋里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掩护全军撤离。
由于一直处于紧张的行军、战斗中,伤口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伤口发炎腐烂,为了止痛,他就把受伤的左臂伸到冷水里泡一泡。
伤口怕太阳晒,行军的时候他就尽量找有阴凉的地方走,没有阴凉,就用凉水浇在伤口上,用湿毛巾敷在受伤的左臂上。
余秋里读后感
余秋里读后感余秋里将军(1914-1999),中等身材,天庭饱满,眉宇刚毅。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将军虽断左臂,然雄风不减,大气纵横,军人气质依旧。
1968年夏,毛泽东接见有关中央和地方领导人。
陈伯达组织新闻稿,将余秋里之名省略。
毛泽东审阅时问陈伯达:”还有余秋里嘛!”陈伯达无奈,只得将毛泽东原话”还有余秋里”转抄新闻稿上。
此后,凡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余秋里将军必为最末一名,且冠”还有”两字,意在将其打入”另册”也。
1936年3月,于云南乌蒙山,余秋里将军率红二方面军十八团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
激战中,将军两次中弹负伤,均创左臂,骨折肉绽,筋露其外,微微颤动。
将军以断臂之躯,强忍疼痛,涉滔滔江河,翻皑皑雪山,过莽莽草地,9月方实施截肢手术,从此断左臂。
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将军任一二○师三支队政委,贺炳炎将军抗大毕业后调任司令员。
贺长征途中断右臂而余断左臂。
贺上任时,余疾步相迎,伸其右手与贺之左手相握,一对空袖管随风飘飘,见此俩人”哈哈”大笑,旁观者亦忍俊不禁。
故时人称三支队为”一把手”部队,称余秋里将军为”一把手”政委。
贺龙元帅曾对吕正操将军言:”贺炳炎和余秋里都是一只胳臂,初到冀中没几个人,可他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了一支过得硬的队伍!”余秋里将军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没有教条主义,尤好抓典型,故属下工作别开生面,龙腾虎跃。
”硬骨头六连”和刺杀英雄刘四虎,大庆油田和铁人王进喜,均为将军发现并推广之典型。
王展将军言,解放战争时期,部队补充大批国民党俘虏兵。
三五八旅七一四团二营为了教育俘虏兵,开展国共两军对比教育。
团里及时推广这一方法,收到明显效果。
时任三五八旅旅长的余秋里将军闻之,立即拍板:冬季整训,以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为主要内容。
1948年1月某日,毛泽东于米脂县杨家沟召见余秋里将军,了解三五八旅开展”诉苦三查”情况。
将军话语滔滔,娓娓道来,收放自如三小时。
话毕,毛泽东击掌而曰:”很好!很好!我们从中央苏区,就想找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
独臂将军川北行
○往事回首独臂将军川北行黄 流 余秋里同志是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中失去左臂,人们尊称“独臂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他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中,参与领导了许多重大建设项目,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60年代中期,笔者在任西南局办公厅副主任、省委副秘书长时,曾与秋里有过短暂的同行,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65年12月下旬,时任国家计委负责人的秋里同志从贵州来到四川考察农业,他自我介绍说:“这次出来,彭真同志要我了解一下农业问题,可是我是搞工业的。
”秋里同志来时,正值西南局在重庆召开工作会议。
于是他找了四川的七八位地、市委书记座谈农业问题。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他自己也作了一个系统的发言。
省委很重视,将他的讲话向各地作了传达。
1966年1月2日秋里同志从重庆出发赴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苍溪视察。
李井泉同志(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决定由张力行同志(时任省委候补书记、副省长)和我陪同前往。
秋里同理,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这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出路。
三、解决农村矛盾的原则和方法解决农村矛盾,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群众性都很强的工作。
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以党的各项农村政策为准绳,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四项原则。
一是强化宗旨。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
作为一方群众之领导,应该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以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准则,做到立党为公,一心为民。
二是掌握实情。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要正确解决农村矛盾,除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外,最重要的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才能在纷繁的矛盾中做到游刃有余,心中有数。
三是正面疏导。
解决农村矛盾,工作对象是人,是具有鲜活思想的人民群众。
余秋里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前后
余秋里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前后作者:雷厉来源:《百年潮》2015年第03期1982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任命余秋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这一任命,从酝酿到最后决定,有过一个变化的过程。
1982年4月下旬,党中央为了筹备召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两个工作班子,一个负责起草十二大的报告;一个负责研究人事安排。
中央决定,由余秋里、程子华、韩先楚主持人事安排小组的日常工作。
人事安排小组于5月3日开始工作,于8月底结束。
在人事安排小组工作期间,余秋里曾多次去邓小平处汇报工作。
8月的一天,余秋里从邓小平处回来,他告诉我,今天的汇报会结束以后,小平同志找他谈话,说:“十二大以后,你的工作要变动一下。
中央考虑,让你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政法委不仅管政法,还要管公安和武警,这项工作很重要。
”余秋里说,看来我又要到一个新的领域去工作了。
十二大于9月1日召开,9月11日闭幕。
9月17日,第十二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任命余秋里为总政治部主任。
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突然,不是说去政法委吗,怎么去了总政治部呢?十二大以后,我们陆续听到一些情况,看了有关资料,才了解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十二大以前,中央曾考虑由余秋里任中央政法委书记,陈丕显任总政治部主任。
以后,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就中央军委组成人员和总政治部主任人选征求了军队高级干部的意见。
有的同志提出,余秋里长期在军队做政治工作,有丰富的经验。
在石油部工作期间,他继承和发扬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培育和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石油产业大军,开发和建设了大庆油田。
他如能回军队主持政治工作可能会更好一些。
杨尚昆在写给军委主席邓小平《关于中共中央军委组成人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人选征求意见情况的报告》中,反映了这些意见。
9月10日,邓小平在杨尚昆的报告上批示:“就这样改定:秋里去总政,丕显管政法。
问问三帅、陈、李、赵的意见。
”于是在9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余秋里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不久又担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余秋里出任石油部长前后
余秋里出任石油部长前后作者:雷厉来源:《百年潮》2013年第04期有这样一个人,15岁参加红军,至全国解放,历经战役无数,因战伤左臂截肢,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他被授予中将,身着将军礼服,透着几分英气。
但当党和祖国需要他转入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战场——石油工业,改变中国石油落后的面貌时,他义无反顾,带领中国石油广大职工,在东北松辽平原举行石油大会战,开发了大庆油田,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他就是,“独臂将军”、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
1957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各个工业部门绝大多数都提前或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只有石油工业部例外。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1957年原油产量为201万吨,实际完成了146万吨,只完成计划的72.6%。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建国以后,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过石油的重要性。
毛泽东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转不动啊!石油工业未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为了扭转石油工业部的被动局面,毛泽东考虑,要做一下人事变动。
1958年1月的一天,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请你和彭德怀同志商量一下,从军队的高级将领中选一位同志,接替李聚奎同志任石油工业部长。
余秋里周恩来向彭德怀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
彭德怀问:要什么条件?周恩来说:石油部长李聚奎是一位好同志,但他年纪大了一些,要选一位比较年轻的。
年纪要轻,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要肯干,能吃苦。
毛主席说过,搞石油艰苦啊!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
第三条,要能打开局面。
现在石油部处境比较困难,需要一个能打开局面的人。
彭德怀一边认真地听着周恩来的谈话,一边思考着人选。
过了一会儿,彭德怀抬起头来说:我看有一个人行!周恩来问:谁?彭德怀回答: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余秋里。
他是军队高级将领中比较年轻的,而且这个人有思想,有能力,有办法。
周恩来听了以后说:这个确实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贺炳炎与余秋里:两度搭档的“一把手”将军
余秋里
烈的攻坚战,一连几次冲锋受阻,部队伤亡较大,13团团长刘汉卿牺牲,15团参谋长王尚荣受伤被抬下火线。
贺炳炎急了,带了两个警卫员冲到15团阵地。
贺炳炎问团长李文清有没有火力强的武器,李文清说还有几挺花机关枪(冲锋枪)。
贺炳炎命令全部拿来,组织敢死队。
他不顾李文清的劝阻,亲自带敢死队向山头匍匐前进,在距敌不到100米时,霍地站起大吼一声:“同志
梁家辉不要报酬也要饰演贺炳炎
他们从心底里敬佩自己的首长:“司令和政委,一个有左手,一个有右手,两个‘一把手’配合在一起,简日,他那伤痕累累的身躯不堪病魔的折磨,终于在成都倒下,年仅47岁。
7月5日,数万军民冒雨为他送
1962年6月,余秋里(前左一)和康世恩陪同周恩来总理(前左二)视察大庆油田. All Rights Reserved.。
余秋里同志生平
余秋里同志生平余秋里同志生平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余秋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2月3日11时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余秋里同志1914年11月15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坪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激起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
1929年10月,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参加农民暴动,随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
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赤卫大队战士、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连指导员,红军第二军团团政治委员。
他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5年9月参加长征。
1936年3月12日,在云南省镇雄县得章坝,我军与追击的国民党军发生激战,余秋里同志率部英勇奋战,左臂两次负伤,仍坚持战斗,直至掩护全军撤离。
因处于紧张的行军、战斗中,伤口未能得到治疗。
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剧烈的疼痛,坚持随军北上,爬雪山,过草地。
9月,到达甘肃省徽县,因伤口严重恶化,被截去左臂。
当年11月,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
1939年1月,余秋里同志率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给日军以严重打击。
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在雄县、霸县、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在斗争中,三支队不断发展壮大。
余秋里将军130616
余秋里将军130616余秋里将军夫人刘素阁:婚后二人共养育子女5人余晓阳余元元、余晓霞、余浩、余晓虹。
1971年,余秋里全家合影。
前右起:余秋里、小女晓阳、夫人刘素阁;后右起:三女晓虹、儿子余浩、二女晓霞、长女元元。
余秋里的三儿子余海龙曾担任国务院大额投资办主任,现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秋里之子余方方是解放军总参高级军官。
1968年6月某日,毛泽东接见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人。
陈伯达组织新闻稿,将余秋里之名省略。
其时,任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的余秋里正在接受造反派的严厉批斗。
毛泽东审阅时问陈伯达:“还有余秋里嘛!”陈伯达无奈,只得将毛泽东原话“还有余秋里”转抄新闻稿上。
后,凡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余秋里将军必为最末一名,且冠“还有”两字。
此一奇特冠名方式一直延续至中共九大。
断臂将军:人称“一把手”余秋里中等身材,天庭饱满,眉宇刚毅,任国务院副总理、石油工业部部长期间仍喜戴军帽,帽檐上推,朝天翘。
虽断左臂,但雄风不减,大气纵横,军人气质依旧。
1929年,余秋里参加了红二方面军,先后任中队长、大队长、指导员、团政委、旅政委、军政委。
作为政治干部,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红军时期三次负伤。
1931年,余秋里在反围剿的七里萍战斗中,头部负重伤。
1936年长征至云南乌蒙山区时,时任十八团政委的余秋里奉命率部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在选择进攻路线时,敌人一排子弹射来,击中其左臂,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
接着,在转移阵地时,左臂竟又被敌机枪子弹击中。
当时,余秋里左臂骨头白桩已穿出皮肉,两根筋露在外面,微微颤动,但仍继续指挥战斗。
此后以断臂之躯,强忍疼痛,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两万余里。
9月方实施截肢手术,从此断左臂。
余秋里回忆言:“我负伤不久,伤口就开始发炎腐烂,痛得厉害。
为了止痛,只能把受伤的左臂浸到冷水里泡一泡,或者用湿毛巾敷在受伤的左臂上。
过草地时,有一段时间没有换药。
医生来检查伤口,打开纱布一看,伤口已经腐烂生蛆,医生用镊子将蛆一个一个夹出来,再用盐水洗清了伤口。
余秋里与“硬骨头六连”
□梅兴无★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原第一集团军)“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享誉军内外的英雄连队,经过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六连炼就了“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的硬骨头精神。
从1939年到1949年这10年间,独臂将军余秋里对“硬骨头六连”的诞生、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使六连成为听党指挥的典范、能打胜仗的楷模、作风优良的榜样、基层建设的标杆。
在抗日烽火中创建六连1939年1月27日,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余秋里奉命赶到师部。
贺龙、关向应给他交代任务:带第七一六团3个连及部分干部,组成第一二〇师游击第三支队到河北大清河北面的固安、霸县、雄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扩大武装。
贺龙说:“你仍然和贺炳炎搭档,他任司令员,你任政治委员。
贺炳炎现在在抗大学习,未到任以前,三支队的军政工作全部由你负责。
”余秋里带领由304人组成的游击第三支队,开赴大清河北岸雄县板家窝镇。
2月上旬,驻白沟和新城的日军300余人进犯板家窝。
余秋里率部伏击日军,经过激烈战斗,毙伤日军80余人,其中有一个小队长。
板家窝首战告捷,打击了大清河北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也振奋了当地群众的抗日信心,附近的游杂武装纷纷要求收编,不少群众将子弟送到第三支队参军。
到1939年3月,第三支队发展到750多人。
余秋里向贺龙、关向应写报告,建议编成一个团,报告很快被批准。
于是,余秋里将部队编为第三支队第七团,下设3个营,每营3个步兵连。
由原14名红军骨干和新扩编的部队组成了第二营第六连,连长、指导员以及班排长都由红军骨干担任。
这样,“硬骨头六连”便在抗日烽火中光荣诞生了。
同年5月下旬,第一二〇师命第三支队与冀中军区第六支队合编为第一二〇师独立第三支队,第六支队编为独立第三支队第八团。
贺炳炎从抗大学习归来,任独立第三支队司令员,余秋里任政治委员。
早在1935年夏红二、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苏区的忠堡战斗中,贺炳炎、余秋里火线上任,分别任红二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团长和政委。
被毛泽东称为“帅才”的余秋里
被毛泽东称为“帅才”的余秋里作者:梅兴无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9年第1期余秋里是著名的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毛泽东称赞“余秋里是个帅才”。
用左臂换回一位中将的生命余秋里1914年出生于江西吉安一个贫农家庭,15岁投身革命,1929年参加共青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赤卫大队中队长,红军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
在1935年6月的鄂西忠堡战斗中,余秋里火线上任红18团政治委员,与团长贺炳炎率部参与向敌人司令部发起向心攻击,活捉敌纵队司令张振汉。
红2、6军团长征前,贺炳炎任红5师师长,成本新(成钧)接任18团团长。
1936年春,红2、6军团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与敌军展开了历时月余的千里迂回战。
3月12日,红18团兼程驰往得章坝,敌万耀煌13师师部正沿山坡向东开进,成本新、余秋里当机立断,乘其不备,猛烈开火,战士们呐喊着向谷底俯冲,消灭行进中的一部分敌人。
为消灭谷底的敌人,成本新站起身查勘地形。
余秋里突然发现对面山坡上的敌人正朝成本新瞄准,他大喊一声:“危险!”急忙伸出左臂把成本新拽倒,敌人一排子弹打来,击中了余秋里的左臂。
成本新脱险了,但余秋里被打伤的臂骨白茬穿出肉皮,两根筋骨露在外面微微颤动。
余秋里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指挥战斗直至结束。
这时余秋里才感到伤口奇痛难忍,6师政委廖汉生下令用担架把他送到师卫生部治疗。
余秋里活动左手手指,只有一指能动,其余四指没有一点知觉,他意识到伤势的严重。
没有止痛药,他就把受伤的左臂泡在冷水里,以缓解疼痛。
一天,因伤锯掉右臂的贺炳炎来看他,劝他干脆把胳膊锯掉算了,像他一样当个“一把手”。
余秋里摇摇头说:“不能锯,我还要留它更好地干革命呢!”长征不是行军,就是打仗,根本没有条件治疗,他伤口溃烂发炎,高烧不退,是被战友们抬到船上渡过金沙江的。
名垂青史 风范永存——记开国中将余秋里
踏上 J K征 路 ,余秋 l 此 时任 红 2 卅6 0 r l i 1 8 l * t 政 委 长征 途 ・ I I , 1 8川 余秋 罩的领 导 卜, 址 ‘ 芰能 i q : - 战 的
部队, 址红 2 的“ 火 刀” 量, f { : 手 I _ 【 负 任 务, I { -
龙 决 定
起 没
带 没伏 , 米 打 } l i 进之 路 。 正向镇 雄 厅阳 前进 的 1 8…书
命 余 秋 和 … 长成 水新 的率 领 卜, 俞军
放【 l i I j , 小 久便 离 J f : J 家 乡, 参』 J I 】 j ’l : 农红 军儒 林 赤 大 队 、
l : l : j 浓. 髯笼 玳 , 终 U 小 人 I J
路 第 1 2 0 l J I I i 独● : 第 3芷队 收 霞 , 3 85旅 政 委 、 旅政
l : : I 导 勾 r 脱
级 八 勋 、 级独 ● : I 川I
、・ 级解 放 勋章
1 9 5 5{ r 做投 了一 孑 衔, J f : 扶
蒙 山I ) < 海拔 2 0 0 0多 米 , 连 绵 起 伏
l 柯尔 北
领 1 8 , L … I t跳
产党 , 1 9 35年 参』 J l l K
蚕, ‘ 1 政 蚕等
州 的 鄙 l J J 势 陡峻 , 道路 崎 , 候寒 冷 氽 秋 进 入 山l 《『 I 、 f , 址3 J j 初, 但 山岭 仍 做 冰
敌 人迎 踪 , 崇【 I _ I 峻岭 I f I 转米转去, 进f i K达 』 】 氽 的 …
旋 战 3 1 2 L J , 红 2 、 6军 I 从 广德 l 柯 卜, 先 部 队 进
川中石油会战时的余秋里
川中石油会战时的余秋里作者:雷厉来源:《百年潮》2013年第11期余秋里被毛泽东点将,由将军转任石油部部长,上任半年,就组织了川中石油会战。
但这场会战的结果并没有取得胜利,而是受到了重大挫折。
而也正是这次挫折,让余秋里吸取了教训,受到了启发,搞石油就必须掌握第一性资料,要根据数据作出决策和工作部署。
仅过了一年,1959年9月在东北松辽平原,“松基三井”钻出了工业油源,找到了中国最大的油田。
川中传来喜讯: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1958年3月中旬,四川石油管理局传来捷报,在6天的时间里,在川中地区先后有3口探井喷油。
消息传开,石油部大楼一片欢腾。
大家盼望已久的“大油田”,似乎就在眼前,有人说:这次可是抱了一个大“金娃娃”。
此时,余秋里来到石油部只有半个月,突然传来的喜讯,使他感到高兴、振奋,但心中又感到有些不踏实,他急于想了解更多具体的情况。
3月16日晚,余秋里主持召开部党组会,研究四川石油勘探形势及今后的工作安排。
会上,勘探司的同志介绍说:3月10日,龙女寺2号井喷油,日产60多吨;12日,南充3号井喷油,日产300多吨;16日,蓬莱1号井喷油,日产100多吨。
这3口井分处3个构造,相距40至100公里。
余秋里问:每个构造有多大面积?回答:大约100平方公里。
勘探司的同志继续说:3个构造各有1口井几乎是同时喷油,这说明川中地区很可能是一个大油田。
勘探司汇报后,余秋里问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老康,你刚从四川回来,谈谈你的看法。
康世恩说:我同意勘探司的看法。
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四川大有希望,很可能是个大油田。
余秋里问:苏联专家有什么看法?康世恩说:他们听到消息后,一改往日的沉寂和矜持,个个欣喜若狂,都说是发现了大油田,逼着我请他们喝酒。
请他们吃饭时,他们每个人都喝了不少酒,把我都灌醉了。
康世恩说:为了尽快把川中的情况搞清楚,我建议加大川中地压的勘探力量,如果在现在出油的三个构造上再选定20口关键井,川中是大油田还是小油田就基本上可以搞清楚了。
探访中国十大将军县江西吉安雪山草地走出的独臂将军
探访中国十大将军县江西吉安雪山草地走出的独臂将军汤包TV3“红色传承追寻中国十大‘将军县’”武汉广播电视台的采编团队今天将要讲述的是独臂将军余秋里中将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中,有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战斗受伤等原因,失去了手臂。
这样的独臂开国将军,我国总共有十位,其中就有来自江西吉安的余秋里中将。
采访团来到了江西吉安敦厚镇的一个小村落,在余秋里将军的亲弟弟余财发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余秋里故居,它和村里其他房子差别不大,甚至有些不起眼。
这里是位于吉安市梅岭村的余秋里的故居,故居并不大,前后两间小房子。
上面还有一层阁楼,不大的房间里。
陈列的为数不多的图片,展示了余秋里将军从十五岁的时候参加革命,到后来参加长征再到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拓荒。
而无私奉献勤勉奋斗的光辉的一生。
我们的到来,引来了不少村民的注意,得知我们在探访将军的故事,村里81岁的老人余忠侃带着我们来到了余氏宗祠。
余忠侃告诉我们:这是余秋里读书的地方是我们家乡的祠堂。
余秋里小时候就是在这里读书就是在这里面读书参加地下党。
在余氏祠堂,余秋里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启蒙,1929年,当余秋里和地下党在祠堂开会时,国民党派人来搜查。
祠堂旁边那棵参天大槐树,还见证过余秋里化险为夷。
余忠侃说,当时他(余秋里)就躲在这个草丛里,这里有好大一个草丛,就钻到这里面,国民党就在这里找,找不到。
天亮的时候就往河边跑到一个滩一样的地方,上面有很多芦苇于是他就躲在那里。
在此之后,余秋里就离开家乡,并在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担任赤卫队中队长,打击土豪劣绅的反动武装。
余秋里将军的弟弟余财发说:“当时为什么出去呢为人民为贫下中农阶级过不了生活就要闹革命!”说到真正改变余秋里一生的,则是伟大的长征征途。
1935年9月,时任红二军团第六师第18团政委的余秋里参加了长征,在云南得章坝战斗中,他为了保护团长成本兴而左臂二次中弹负伤,当时,没有医疗条件,余秋里不要担架抬,拖着化脓的伤臂硬是走过了雪山草地,有时候痛的受不了,他不得不将受伤的手臂浸在冷水里止痛,最后伤口甚至长了蛆。
历史趣谈:余秋里为何成“独臂将军”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余秋里为何成“独臂将军”的
导语:余秋里中将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是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他在战争中失去左臂,成为了“独臂将军
余秋里中将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是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他在战争中失去左臂,成为了“独臂将军”,连毛泽东都称他是老实人。
余秋里为何成“独臂将军”
1936年长征至云南乌蒙山区时,时任十八团政委的余秋里奉命率部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在选择进攻路线时,敌人一排子弹射来,击中其左臂,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
在转移阵地时,为了掩护战友,他的左臂竟又被敌机枪子弹击中打断。
当时,余秋里左臂骨头白桩已穿出皮肉,两根筋露在外面,微微颤动,但仍继续指挥战斗。
当时由于缺医少药和不断行军,无法及时进行手术,他拖着伤臂爬雪山、过草地,度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192个日夜,9月到达甘南后才做了截肢手术。
余秋里回忆:“我负伤不久,伤口就开始发炎腐烂,痛得厉害。
为了止痛,只能把受伤的左臂浸到冷水里泡一泡,或者用湿毛巾敷在受伤的左臂上。
过草地时,有一段时间没有换药。
医生来检查伤口,打开纱布一看,伤口已经腐烂生蛆,医生用镊子将蛆一个一个夹出来,再用盐水洗清了伤口。
”
50多年后,西方记者索尔兹伯里著述《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听了余秋里的断臂经历后,耸耸双肩,惊奇地赞叹道:“余先生,你真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可敬可敬!”
毛泽东为什么说余秋里是老实人?。
独臂部长余秋里
独臂部长余秋里作者:何建明来源:《领导文萃》2010年第12期少一只胳膊的将军部长余秋里到石油部上任初始,石油部机关的人对他并不看好。
觉得这位大领导平时见人总是笑眯眯的,没半点儿威严。
尤其是那次一般来说能立立自己形象的首次跟部机关上下干部职工们开的“见面会”,开得平淡透了。
那阵子老部长李聚奎还没搬走,中央安排让他们两人有一段时间的交接,说穿了就是让老部长“带带”新部长。
有工作人员还传言,这个新部长,“老土一个”。
别人问怎么回事?有人就绘声绘色地讲道:“他呀,来石油部的第一天,看到办公室自己坐的椅子是把转椅,便上前摆弄了一下,屁股坐上去后怎么也放不正座位,便气冲冲地叫秘书搬走,随手他拉过一把木椅子,说我就坐这个好。
屁股坐上木椅子后,双腿往上一盘,然后开心地笑了:还是木椅子好。
瞧瞧,大部长连转椅子都不会享受。
够土吧?”“啥呀,除了土还够窝囊的!他连自己的办公桌都不敢摆哩!”几个秘书见新部长来上班后连自己的办公桌都没敢单独放,竟然像小学生似的坐在老部长李聚奎的同一张桌子的对面,整天捏了个本子,笑眯眯地听老部长讲这讲那。
最让机关同志们不能接受的是,这新部长竟然少了那么一只胳膊。
虽然大伙儿知道他是在长征路上跟敌人英勇作战时被打残的,“独臂英雄”也让人尊敬。
可英雄归英雄,英雄进敬老院我们还是敬重他,要让他来当向地球要油的石油部长,那恐怕太差了点劲儿!有人说,找石油得有三头六臂的本事,他不但没三头六臂,比我们还少了那么一只胳膊!啧啧,唉——等着毛主席、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再骂我们石油部“光花钱,不下蛋的落后部”吧!又是一个部机关职工大会,又肯定是以前那一套老生常谈。
新部长轻言慢语地在台上侃,干部职工“叽叽喳喳”地在台下侃,上下一片侃。
新部长在台上侃啥?噢,他是在侃老部长李聚奎如何如何有本事,如何如何能打仗,如何如何资格老。
这还用说嘛!分明是你这新上任的中将部长自己心虚不如上将老部长呗!台下的“侃”渐渐变成了嬉笑、取笑和嘲笑声浪……这等场面,过了约两小时,突然台上传来一句话:“休息15分钟!”15分钟快乐的时间过去了。
勇打头阵的独臂将军余秋里
勇打头阵的独臂将军余秋里
叶介甫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 长征途中打头阵失去左臂.rn1935年4月,余秋里被任命为红二军团第十八团政委,时年20岁.1936年1月,为粉碎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部队突围进入贵州.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叶介甫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贺炳炎、余秋里:独臂将军的传奇经历 [J], 刘荣付
2.贺炳炎、余秋里:独臂将军的传奇经历 [J], 刘荣付
3.独臂战沙场丹青绘晚霞--记原空军后勤部政委、独臂将军杨大伦 [J], 陈晓锋; 胡靖韬
4.独臂将军余秋里 [J], 阎景堂
5.“一把手”队伍——独臂将军贺炳炎和余秋里的传奇故事 [J], 吴苗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兵不下战场——记战斗在石油战线上的余秋里将军
作者: 章慕荣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世纪风采
页码: 15-18页
主题词: 中国 石油工业 余秋里 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才能培养 政治工作
摘要:毛泽东曾感慨地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啊!”在这些独臂将军中,余秋里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而且还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位叱咤风云的独臂将军受命出征,使中国彻底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里将军130616余秋里将军夫人刘素阁:婚后二人共养育子女5人余晓阳余元元、余晓霞、余浩、余晓虹。
1971年,余秋里全家合影。
前右起:余秋里、小女晓阳、夫人刘素阁;后右起:三女晓虹、儿子余浩、二女晓霞、长女元元。
余秋里的三儿子余海龙曾担任国务院大额投资办主任,现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经理、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秋里之子余方方是解放军总参高级军官。
1968年6月某日,毛泽东接见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人。
陈伯达组织新闻稿,将余秋里之名省略。
其时,任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的余秋里正在接受造反派的严厉批斗。
毛泽东审阅时问陈伯达:“还有余秋里嘛!”陈伯达无奈,只得将毛泽东原话“还有余秋里”转抄新闻稿上。
后,凡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余秋里将军必为最末一名,且冠“还有”两字。
此一奇特冠名方式一直延续至中共九大。
断臂将军:人称“一把手”余秋里中等身材,天庭饱满,眉宇刚毅,任国务院副总理、石油工业部部长期间仍喜戴军帽,帽檐上推,朝天翘。
虽断左臂,但雄风不减,大气纵横,军人气质依旧。
1929年,余秋里参加了红二方面军,先后任中队长、大队长、指导员、团政委、旅政委、军政委。
作为政治干部,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红军时期三次负伤。
1931年,余秋里在反围剿的七里萍战斗中,头部负重伤。
1936年长征至云南乌蒙山区时,时任十八团政委的余秋里奉命率部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在选择进攻路线时,敌人一排子弹射来,击中其左臂,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
接着,在转移阵地时,左臂竟又被敌机枪子弹击中。
当时,余秋里左臂骨头白桩已穿出皮肉,两根筋露在外面,微微颤动,但仍继续指挥战斗。
此后以断臂之躯,强忍疼痛,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两万余里。
9月方实施截肢手术,从此断左臂。
余秋里回忆言:“我负伤不久,伤口就开始发炎腐烂,痛得厉害。
为了止痛,只能把受伤的左臂浸到冷水里泡一泡,或者用湿毛巾敷在受伤的左臂上。
过草地时,有一段时间没有换药。
医生来检查伤口,打开纱布一看,伤口已经腐烂生蛆,医生用镊子将蛆一个一个夹出来,再用盐水洗清了伤口。
” 50多年后,西方记者索尔兹伯里著述《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听了余秋里的断臂经历后,耸耸双肩,惊奇地赞叹道:“余先生,你真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可敬可敬!”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任一二○师三支队政委,贺炳炎将军抗大毕业后调任司令员。
贺长征途中断右臂而余断左臂。
贺上任时,余秋里疾步相迎,伸其右手与贺之左手相握,一对空袖管随风飘飘,见此,两人哈哈大笑,旁观者亦忍俊不禁。
故时人称三支队为“一把手”部队,称余秋里为“一把手”政委。
贺龙元帅曾对吕正操将军言:“贺炳炎和余秋里都是一只胳臂,初到冀中没几个人,可他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了一支过得硬的队伍!”善抓典型:“典型就是领头羊”余秋里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教条主义,尤喜抓典型,树标杆,故属下工作别开生面。
“硬骨头六连”和拼刺英雄刘四虎,大庆油田和“铁人”王进喜,均由他发现并推广成典型。
相传余秋里抓典型之认识源于儿时牧羊:“手里拿着小石头,专门打头羊,头羊往哪儿走,羊群就往哪儿走。
典型就是头羊,就是领头羊。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补充大批国民党俘虏兵,有的连队俘虏兵甚至占90%多。
如何带好俘虏兵,成为各解放军部队基层建设的新课题。
三五八旅七一四团二营为了教育俘虏兵,开展国共两军对比教育。
团里及时推广这一方法,收到明显效果。
时任三五八旅旅长的余秋里闻之,立即拍板:全旅冬季整训,以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为主要内容。
余秋里还亲自带领巡回诉苦团,到各团去诉苦。
为此,西北野战军表扬了三五八旅的做法和余秋里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并向各部队介绍其经验。
1948年1月,毛泽东于米脂县杨家沟召见余秋里,了解“诉苦三查”情况。
余秋里至毛泽东窑洞滔滔不绝汇报了3个小时。
毛泽东击掌曰:“很好!很好!我们从中央苏区,就想找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
你们…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后,毛泽东在《评西北大捷兼论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高度赞扬“诉苦三查”运动。
1947年初夏,晋绥军区召开建军会议,贺龙作总结报告曰:“今天到会的旅长、团长、政委、参谋长、主任、部长们,你们谁能讲出一个连队的工作?谁能讲出一个支部的工作?”众皆默然。
贺高声曰:“在晋绥军区高级干部中,真正了解兵的是余秋里同志。
他能讲出来。
他这次没有到会,应该向他学习。
”1948年1月,西北野战军开前委扩大会,彭德怀元帅于会上表扬余秋里:“一纵三五八旅余秋里同志能深入群众,反映群众意见,具体解决问题,在诉苦运动中起了带头作用,工作生动,成绩很大。
”其时大会发言人均为军以上干部,如一纵廖汉生、二纵王恩茂、四纵张宗逊、七纵冼恒汉,唯独余秋里是师级干部。
杨秀山将军言:“彭总从不轻易表扬一个人的,要他说一个人不错,部队搞得好,很不容易。
”抗日战争时期某日,任弼时于某次干部会上表扬余秋里:“余秋里,现在已经成为大知识分子了。
”余秋里急忙争辩:“任政委,我是大老粗,正正派派的大老粗!”全场哄堂大笑。
成都解放后,进入川西的解放军有十余万人,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队约20万,粮食供应成为当时的中心工作。
某日,贺龙命余秋里赴新都县开展征粮试点,以解燃眉之急。
其时,川西匪患猖獗。
贺龙问将军:“带一个连够不够?”将军答:“我一个班也不带,只要一辆吉普车,两个警卫员。
”将军轻车简从至新都,专选大地主家住,并晓之以厉害:“我们就住你家,如出问题,唯你是问。
”地主甚恐惧,既要捐粮,又不敢报匪,将军虽居虎穴,毫发未损,一月征粮数百万斤。
贺龙闻之大喜,命将军于成都人民代表大会上介绍征粮经验。
据云,王愿坚著名小说《粮食的故事》原型即源于此。
敢于直言:毛泽东面前讲真话余秋里敢讲真话。
1959年4月,他参加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会间休息时毛泽东问:“余秋里同志,四川的情况怎么样?”余秋里朗声答道:“报告主席,四川情况不好。
”而后简略汇报了四川生产生活的问题。
又1960年1月,余秋里参加上海的中央工作会议。
毛泽东问大家:“前几天报纸上评尼赫鲁的一封信,你们看过了吧?”且一一点名,柯庆施、吴德、谢富治等均答“看过了”。
问至余秋里,则答:“报告主席,我没有看过。
”毛泽东曰:“我看余秋里讲的是实话。
那么长的文章怎么一下子就看了呢!”会后,罗瑞卿与余秋里言:“你可帮了大忙,主席再问下来,我们真不知如何回答呢,你替我们大家都解了围。
”全党开展“反右倾”斗争时,石油工业部玉门局局长焦力人、兰州炼油厂党委书记徐今强均受波及。
其时,石油系统干部受石油部和地方党组织双重领导。
余秋里闻知,星夜乘车至兰州,陈情于甘肃省委领导,对有关部门列举的右倾事例,据理力驳,一一澄清,言至激奋处,厉声曰:“你要打他们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我就把他们都调到部里来。
”薄一波副总理在中央一次会议上谈及此事言:“余秋里与甘肃省委力争,保护了几名干部。
他的办法是据理力争。
”1958年2月,余秋里领缨出征,接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史称:“从1958年2月到1965年1月余秋里同志担任石油部部长的七年间,就一举扭转了我国石油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而且为以后原油产量上一亿吨,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4月10日,余秋里组织石油会战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即为《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
1963年某日,余秋里向毛泽东汇报大庆石油会战情况,曰:“大庆石油会战是靠…两论‟起家的。
”毛泽东不解,问:“是哪…两论‟?”将军答:“就是你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毛微微笑曰:“我那两本小书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大庆油田创建初期,困难重重,余秋里提出口号:“只许上,不许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石油部副部长孙敬文闻之曰:“这口号有点夸大主观因素。
”将军点头称善,遂改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后,此口号传遍全国,老少皆知。
1962年2月初,余秋里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某日,毛泽东挥手召余秋里近前,小声问道:“这个石油在地下,你们用什么办法把它搞出来的?”余秋里一五一十地介绍,毛泽东似懂非懂地点头。
驭军严厉:“不打肥皂就刮胡子”余秋里驭军严厉,常常点名批评加罚站,毫不留情,战争年代如此,到地方工作仍如此。
石油部某次大会,余秋里出示一份石油部教育司的公函,厉声曰:“大家看看,外交部的交竟是郊区的郊。
教育司长来了吗?”答:“司长请假了。
”“副司长顾德勤呢?站起来。
”副司长顾德勤,老红军战士,不得不站立受训。
某次大会,余秋里问:“解放军军械部急需四百吨擦枪油,为什么三个月没有回音?”无人应答,继曰:“徐今强同志,你分管炼油厂工作,你说。
”徐今强规规矩矩起立答之。
徐今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又某次大会,余秋里点名道:“张俊同志,请站起来。
”张俊答:“是。
”余秋里问:“听说你特批×××每礼拜到哈尔滨洗一次澡?”答:“是。
”余开始数落道:“你身上有没有虱子?我身上有没有虱子?在座的同志身上有没有虱子?都有,都去洗行吗!”张俊,石油学院院长,八级干部也。
故凡余秋里主持大会,人皆惶惶,领导干部尤甚。
石油系统人人皆知一歇后语:余部长不打肥皂就刮胡子--厉害。
1975年2月,反映大庆油田的电影《创业》昂然冲破“四人帮”干扰,在全国公映。
影片中的华程政委,即以余秋里为创作原型也。
之前,江青在审片时恨恨曰:“华程的不少语言,就是余秋里的话。
这是写真人真事,为走资派立传,要查背景。
”并罗列十多条罪名,欲扼杀此片,置余秋里于死地。
后,毛泽东看电影《创业》,批示曰:“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
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内文艺政策。
”江青无奈,只得作罢。
“你骗我,我骗你,大家都骗余秋里”余秋里开会发言,滔滔不绝数小时而不倦,兴之所至,解扣敞怀,脱鞋盘腿,频举右胳臂而手势夸张。
作报告也与众不同,常将秘书准备好的讲话稿念个开头和结尾,或弃之不用,主要内容均为自己动手。
采访过他的部队作家陈道阔曰:“勤奋使他没有依赖心理,自信使他耻于为人代言。
”南疆轮战期间,余秋里至云南麻栗坡开参战部队座谈会,一军和十四军领导参加。
其时边境仍时有武装冲突,为了保证安全,拟于麻栗坡停两个小时。
余秋里则优哉游哉,座谈会从下午两点开至6点。
这急煞了总政秘书长栗光祥,递一条子给余秋里,提示时间已到。
余秋里瞥一眼,不睬。
又半小时,栗继递条子,余不看,丢掷于地,全神贯注于会议。
又半小时,栗再递条子,余挥手斥之,曰:“谁再催,就是右倾分子!”余秋里喜欢看京戏,尤喜武戏,如《将相和》、《武家坡》、《三岔口》等,曰:“台上英雄豪杰,台下热血沸腾,有劲!”1983年5月10日至17日,解放军总政治部于浙江金华一军三师召开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笔者作为新华社记者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