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简答题】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的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诚信等传统美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的文意,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欣赏《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如何把握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导入新课:(1)简介《世说新语》及《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友谊、诚信等传统美德。
(2)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2. 结合课文,分析《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体会《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咏雪
-- 杜牧
君家何时到北国,一碧万顷似纱帽。
雪花如出刀削成,青松如裹翠立岗。
雪
一来无限动人景色,北国之地宛如童话。
蓝天下,无垠白雪犹似华丽帽子遮覆。
白雪如奔放的剑,雕琢整齐锋利。
翠绿如涂抹在其上,松柏仿佛包裹嫣翠矗立于山丘。
陈太丘与友期
人生值得一试,若遇知己共谈天。
当年友情一作别,各自追随百年间。
Friends' Appointment
人生的价值在于经历,若能与知己共同探讨人生。
故人曾别离,各自追随百年的岁月。
译文注释:
《咏雪》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雪花为主题,写下北国白雪的美景。
杜牧以形容雪花如出刀削成,并用青松来形容雪山的壮美。
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示了北国独特的美丽之处。
《陈太丘与友期》是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讲述了杜牧与友人分离多年后重逢的情景。
这首诗以表达友情的重要性和珍贵的人际关系为主题,通过描述与友人的重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及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上就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的译文及注释。
希望读者通过这些译文及注释,更好地理解杜牧的意境和诗意。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读诗可以享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想象力的飞扬。
部编七上《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重点词及翻译学生版

《咏雪》
1.《咏雪》选自(朝代)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这部小说集主要记载至士大夫的言谈和逸事。
2.内集。
3.儿女。
4.文义。
5.俄而。
6.骤。
7.何所似。
8.差可拟。
差,。
拟,。
9.因风。
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1.期行。
期,。
2.日中。
3.舍去。
舍,。
去,。
4.乃。
5.尊君在不?尊君,。
不,。
6.相委而去。
相,。
委,。
7.家君。
8.引。
9.顾。
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5.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7.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8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
”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
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问题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1、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栏目导航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 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袭封 临川王,征为侍中,谥康王。撰有《世说新语》 八卷,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 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 为“名士的教科书”。
栏目导航
刘义庆生活在动荡的南北朝时期,他秉性简素,寡嗜 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有名的文 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 成,是志人小说集。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 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 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 风气。
本文的学习重难点就是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文章意思;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一定的 自学文言文的方法。
栏目导航
欣然( xīn ) 拟( nǐ ) 奕( yì ) 韫(yùn)
柳絮(liǔ xù) 骤(zhòu)
撒 sā 【撒手 撒网】
栏目导航
撤 chè 【撤除 撤消 撤职】 傅 fù 【师傅】
博 bó【地大物博 渊博 博大精深】
俄而:〈书〉不久;一会儿。 欣然:喜悦的样子。 未若:不如,比不上。 期行:相约而行。期,约定。 乃至:才到。乃,才。 顾:回头看。 尊君: 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尊君在不(fǒu)“:不”通“否”。
栏目导航
【实词】 内:家庭。 委:丢下、舍弃。 期:相约。 戏:嬉戏,游戏。 去:离开。 讲论:讲解。 顾:回头看。
栏目导航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品析】
这句话虽然短短十五个字,涵盖内容却相当多。东晋 有名的谢氏家族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这样的家族遇 到雪天无法外出,才会有讲论文义的雅兴。时间、地点、 事件全都说到了。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_模板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_模板《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咏雪》。
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

小结
本文短短的71个字,却为我们塑造了如此鲜明 的人物形象。通过品读,我们感受到了温馨、快乐 的家庭氛围,也感受到了谢道韫的聪慧。谢道韫说 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时才7岁,小小年纪 才气就已外显,她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才女,人们因 此句叫她为“咏絮”才女,曹雪芹《红楼梦》中对 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他的判词从侧面写出了对谢道韫此句的肯定。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很久 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不是
丢下,舍弃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 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我父亲
就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
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陈太丘与友期
字音
与友期行 qī zāi
尊君在不 fǒu 友人惭
cán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懂礼识义
元方入门不顾。
性格直率,好恶分明; 情感易外露;正直不阿
5.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主旨)?
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1、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欢快、轻松4、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陈太丘与友期行》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参考答案: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解词译文

《论语》十二章解词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子:先生,指孔子。
曰:说。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亦:也。
说:通“悦”,愉快。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的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词】吾;我。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
三省:多次自我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身:自己。
为:替。
谋:谋划,出主意。
忠:办事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复习。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词】有:通“又”,古人常常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加“又”。
立:站立,站得住。
这里是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范,规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温:温习。
故:学过的旧知识。
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当。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理解,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班级:姓名:《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8、【引】9、【顾】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你认为《咏雪》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2、《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3、《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②尊君..在不:③待君.久不至:④君.与家君..: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5、《陈太丘与友期》中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6、《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

作品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 外玩耍。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 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 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 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 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作品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中心思想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 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课间问答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①没有失礼,因为是友人无礼在先,元方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 ②失礼,因为友人是失礼在先,但他已经表明悔意了,元方不该入 门不顾,这是失礼的。
注释译文
(7)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 (8)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9)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 军、会稽内史等。
作品译文
《咏雪》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 诗文。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 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人 教 版 七 年 级 语 文 课 文 PPT 课 件
感 谢 观 看!
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
”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
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问题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1、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

短文两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2014年7月30日)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
”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
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二.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ppt课件,我们将为你们讲解《世说新语》中关于咏雪-陈 太丘与友期的两则典故。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背景介绍
文人雅士
陈太丘是一个隐居的学者,对文化和诗词有着浓厚 的兴趣。
知交好友
友期是陈太丘的好友,两人关系亲密。
桥段背景
陈太丘和友期在一座小桥上相遇,在雪中互相吟诵 诗歌。
人物形象分析
陈太丘
陈太丘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内心哲学思想的文学家。 他内心深邃而富有智慧,诗才出众。
友期
友期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与陈太丘不相上下。他 和陈太丘一样都表示了文人精神和哲学思想。
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1 欣赏文学之美
陈太丘与友期的对话展示了文学的魅力,让我们认识到文学的独特价值。
2 珍视友情之重
文中两人间友情的深意,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保持真诚的心态。
3 感受人生哲学之智
故事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人生哲学之大智慧,让我们从中获得人生启示与思考。
结论和总结
《世说新语》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的两则典故向我们展示了文化、文学和哲 学并存的古代文人生活。这个故事不仅反映出中华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同 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启迪和指引。
陈太丘与友期的诗词成为一个讨论哲学与文学变化的核心。
友情的珍贵
两个好友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深情,是整个故事的重点,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珍视友谊的深 刻思想。
生命与艺术的共鸣
通过描写两个文人在雪中相遇,展现了生命与自然、文艺与自然的交融。
《世说新语》中对陈太丘与友 期的评价
• 把两人对话看作高论,兼有独特的见解和文学创作。 • 这种对话展示了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理念,受到高度赞赏。 •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这个故事受到很高的评价和推崇。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意思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至魏晋间士大夫们的言谈逸事。
以下是《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两则故事的大致意思:1.《咏雪》: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集家人一起讲解诗文。
当雪下得更大时,
他高兴地问大家:“这白雪纷飞的样子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和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而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则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谢太傅听了很高兴。
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人约定一起出行,但友人没有按时到达,陈太丘便
离开了。
当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友人问陈太丘的儿子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他已经离开了。
” 友人很生气,骂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走了。
” 元方反驳道:“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 友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但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没有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这两则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道德标准,以及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班级:姓名:《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8、【引】9、【顾】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A:《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B:《郭伋传》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畏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⒈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不讲信用)..(舍弃、丢下)[放弃等候离开了] B.则是无信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承接杂然而.前陈者:修饰B.计日告之.:他们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经典古文学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抢 答 释
何所似: 像什么。
词
差可拟: 大体可以相比。
义
未若:
不如,不及。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运用比喻,仿写句子
归纳:
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 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 如果你是鲜花,那快乐就是一片的绿叶; 如果你是大树,那快乐就是一片的绿荫; 如果你是浮云,那快乐就是一阵飘飘洒洒的风; 如果你是夕阳,那快乐就是一抹灿灿亮亮的彩霞。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 有礼。
别人的
父母:尊令君堂,,令令尊母 儿女:令郎,令爱
称呼
(亲属)
妻子: 尊夫人,贤内助 父母: 家父,家母
自己的 儿女: 犬子,小女
妻子: 拙荆,内人
小练习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 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 至,太丘舍( )去,( )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经典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2014年7月30日)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
”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
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二.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要点: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没有)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儿女:古义:子侄辈。
今义:子女)..讲论文义(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3、待君久不至,已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地去。
)4、相委.而去(委:古义:丢下。
今义:委员)5、下车引.之(引:古义:拉。
今义:引导)6、元方入门不顾.(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三、一词多义则是.无信(判断动词,是)1、是是.知也(这,此。
代词)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2、之下车引之.(他,代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3、顾相顾.惊疑(看)未若柳絮因.风起(趁着。
动词)4、因因.以为号焉(于是,就。
副词)四、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共6卷36篇,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全书共一千多则,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东晋一些名士贵族的言行与轶事。
五、课文理解(一)《咏雪》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其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
3、如何看待《咏雪》中对雪的两种比喻?(哪个比喻更好?)明确:“撒盐空中差可拟”将白雪比喻为“撒盐”,因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撒盐”比较接近。
“未若柳絮因风起”将白雪比喻为“柳絮”,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所以,比喻为“柳絮”更好。
)4、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应如何理解?明确:(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5、从“公欣然”“公大笑乐”可看出谢太傅乐观豁达、优雅大度的特点。
6、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如何理解这种写法?)明确: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这是一种未知其人先知其才的写法,使谢道韫的形象和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美她的才气。
7、写出几句形容飞雪的比喻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8、赏析韩愈的《春雪》,回答问题。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明确: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为“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二)《陈太丘与友期》1、这个小故事主要人物是元方,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他的聪明机智。
2、“君”“尊君”“家君”三种称谓有什么不同?明确:“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译为: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译为:您父亲。
“家君”: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译为:我父亲。
3、“下车引之”的用意是:友人意识到自己不对,想得到元方的好感,向他道歉。
4、“元方入门不顾”表示对友人不守信用、说话不礼貌的行为的抗议和蔑视。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恪守诚信,以礼待人,并且要知错就改。
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明确:观点一:不失礼。
因为友人无信,且失礼在先,元方这样做不算失礼。
且元方当时只有七岁,对于他这样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观点二:失礼。
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
且晚辈应当尊重长辈。
7、你对文中“友人”的做法和表现有何评价?明确:“友人”与人约定日中,而他日中不到,这是不讲信用;面对儿子骂人家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但他有悔改之意,又值得肯定。
8、文中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元方懂礼识义,落落大方,又很率真,聪颖机智。
9、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参考答案】友人会去追赶陈太丘,追上后向他道歉,并连声称赞元方聪明、懂礼识义。
练习: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练习答案:1、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2、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3、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4、略。
中考链接1:[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分)参考答案:17.① fǒu ② shí(2分,各1分)18.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才④害怕,担心(4分,各1分)19.C (2分)20.(4分,各2分)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21.(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
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
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
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
中考链接2: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为违信于诸儿,伋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3.文段理解。
(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