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二章

合集下载

【完整升级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完整升级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完整升级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才发展本章要点: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2、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4、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癌症等。

巴甫洛夫说:一切沉重顽固的焦虑和忧郁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

不良情绪易于导致心理障碍。

过度的或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严重者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

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一)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拥有开创、自信、进取、合作精神,使个体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现代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社会的迅速变革,每个人都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

迎接挑战,战胜压力,要不断调调个人心理,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大学生要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

当一个人拥有自信,情绪积极乐观、意志品质坚强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当一个人处于自卑、愤怒、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状态时,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从而限制自己潜能的发挥。

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对人的智力发展和成就的取得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性格存有明显缺陷的人,在事业上也往往到处碰壁,其智能的发展亦同样会受到阻抑。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应对策略,增强心理韧性。

3.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疾病,学会寻求心理帮助。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3. 心理韧性培养4.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5. 心理疾病认识及求助途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二、心理健康概述(10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15分钟)1. 教师列举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2. 学生探讨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如调整心态、寻求支持等。

四、心理韧性培养(15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沟通技巧。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沟通技巧。

二、心理疾病认识及求助途径(15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危害。

2. 学生了解寻求心理帮助的途径,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估他们对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3.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实际情况。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应对策略,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认识心理疾病并学会寻求心理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大学生心理健康_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_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 培养学生面对心理问题的勇气,学会寻求心理帮助的方法。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3.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4. 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心理健康?2.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二、讲解心理健康概述(15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及其与综合素质的关系。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20分钟)1. 教师列举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2. 教师分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3.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这些问题对自己的影响。

四、讨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20分钟)1. 教师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放松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心理素质。

第二课时:一、讲解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法与途径(15分钟)1. 教师介绍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心的作用、服务内容和方法。

2. 学生了解并掌握寻求心理帮助的途径。

二、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心理疾病患者的经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心理测试与反馈(15分钟)1. 教师设计简单心理测试,如抑郁自评量表。

2. 学生进行测试,教师收集结果。

3. 教师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健康教育教案大学

健康教育教案大学

健康教育教案教案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预防方法。

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如:“你有没有遇到过困扰你的心理问题?你是如何应对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即心理状态的平衡、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强调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包括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0分钟)1. 焦虑症:表现为担忧、紧张、恐惧、失眠等,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2. 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生活懒散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

3. 网络成瘾:过度依赖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

4. 强迫症:表现为反复进行某种行为或思维,如洁癖、排序癖等。

四、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15分钟)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2. 学会心理调适:采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学会放松自己。

3. 增强心理素质:参加各类心理培训和活动,提高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4. 寻求专业帮助: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第二课时一、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15分钟)1. 介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 分析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沟通不畅、人际冲突等。

3. 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提高沟通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二、心理危机干预(15分钟)1. 定义心理危机:指个体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心理状态难以应对的一种状况。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学习资料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学习资料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自我意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含义、发展及特点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3.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重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

教学内容及过程[导学案例]教材案例2-1 “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思考:看完这个案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启发?如果你是案中主角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帮助他?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课堂练习:p34 专栏2-9请你完成以下句子,然后大家分享。

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是。

因为•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我希望是。

因为•假如我是一种乐器,我希望是。

因为•假如我是一种食物,我希望是。

因为•假如我是一种颜色,我希望是。

因为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社会比较、观察、分析外部活动与情景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人的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他人对我们评价,特别是生命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的态度,会对我们的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的种类:(一)生理自我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对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等。

这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它可以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大概在3岁时开始成熟。

人初生时,物我不分;七八个月时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

(二)心理自我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标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心理素质,提高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及重要性。

2. 情绪管理:如何识别、理解和调节各种情绪,提高情商。

3. 压力应对:认识压力,学会缓解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4. 人际沟通: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人际和谐。

5. 自我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

6. 心理素质拓展: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活动体验:组织心理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心理素质。

5.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心理健康概述2. 第3-4课时:情绪管理3. 第5-6课时:压力应对4. 第7-8课时:人际沟通5. 第9-10课时:自我认识6. 第11-12课时:心理素质拓展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心理素质提升。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活动材料:准备心理游戏和活动的材料。

5. 作业模板:提供作业模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施青青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26课时课时安排第一章 3课时第二章 2课时第三章 3.5课时第四章 2.5课时第五章 3。

5课时第六章 3.5课时第七章 2课时第八章 3课时第九章 3课时二、课时教案第一章幸福的理论与概念(3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幸福的概念,形成对幸福的全面正确的认识2。

掌握幸福的不同理论并学会正确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定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引子——学习幸福心理学能带给我们什么,活动:情景测试第一节幸福的概念1.1.1 体验论:以“快乐(hedonic)就是幸福”为核心命题,认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可通过比较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

1.1。

2实现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认为幸福是基于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

1.1。

3 本课程观点: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方面: 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

第二节幸福的理论1。

2。

1认知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人幸福和痛苦是由其特质或者认知方式决定的。

1。

2.2判断理论: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1.2。

3态度协调论: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当一个人的三个认知成份都协调是就具有幸福感,相反,就会痛苦。

1。

2.4体内生化论:人的任何生理现象都由体内的生物物质和化学的原因,幸福也不例外。

1。

2.5目标理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

复习与作业要求:学习幸福的概念,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

了解幸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的意义,要求其个人写出一个自己感受幸福的故事. 考核要点:幸福的定义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第二章幸福的生理基础(2课时) 教学内容:1.了解人之所以产生幸福感是和人的生理反应直接相关的。

2。

认识增强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生理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第一节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2.1.1多巴胺2.1。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正文在当今社会,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心理压力。

因此,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高校教师更有效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素养提升。

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1. 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3. 掌握基本的应对策略,提高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优化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因素及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分析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常见问题,并提供科学的应对方法。

3. 情绪管理技巧:教授如何有效管理和调节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人际交往与沟通:指导学生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5. 自我认识与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明确个人优势与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专题讲座引入知识点,随后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情境,提出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增强同理心。

4. 心理测评:利用专业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自我反思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自我反思报告,总结学习成果和个人成长经历。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第二周: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第三周:情绪管理技巧训练第四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培养第五周:自我认识与发展指导第六周:综合应用与实践第七周:课程总结与反馈五、评估方式1. 平时参与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给予评分。

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一、教学目的1.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内容和结构,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了解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掌握塑造健康自我形象的方法,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3. 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掌握调试这些偏差的方法,学会整合自我。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04-S06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我意识的含义和特点,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塑造,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和调试。

教学难点:理解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四、教学过程(一)S04: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1.案例引入认识自己并不难,每一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

猎豹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它通常会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30米的距离,然后猎捕猎物。

猎豹猎捕时的时速度最高可达到120千米/小时,且仅一脚着地。

但猎豹最多只能跑3分钟,超过此时限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们会因身体过热而死。

奔跑3分钟后,猎豹要花更长的时间来休息。

猎豹通常在1分钟内即可猎捕到猎物,但成功的概率只有1/6。

猎豹遇到鹿群的时候,通常会飞快地奔向鹿群,鹿群则快速分散。

猎豹会选中一只鹿为目标,朝着它冲刺,而那只被追逐的鹿也以惊人的速度狂奔着。

鹿并没有跑直线,而是不断地改变奔跑的方向,迫使猎豹消耗其体力从而减慢速度。

突然,猎豹停住了,因为它没有力量再跑了。

——那只鹿逃脱了。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它们认识自己也认识敌人。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

既然人生下来就各有不同,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2.自我意识及其内涵(1)引导案例假如让你写下20个“我是……”你会写下什么?现在尝试着写一下,随便写什么都行。

下面是小美在咨询的过程中“知心姐姐”让小美写下的20个“我是……”:教师引导:让学生尝试写下20个自己的“我是…”,并分别判断属于那种自我,看学生填完后是否从中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心理健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二、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

3.心理调适方法:讲解心理调适的基本原理,介绍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积极思考等实用技巧。

4.自我认知与成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设定合理目标,规划人生道路。

5.人际沟通与交往: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教授有效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心理健康维护:介绍心理保健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韧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分享心理调适经验,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3.情景模拟: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心理调适过程,提高应对能力。

4.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心理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知识。

5.实践操作:布置心理调适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四、教学安排1.课时:共16课时,每周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进度: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共计8个主题。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操作成果等。

2.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心理测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标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如何在学业、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成为更具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认识自身心理状况。

2. 掌握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3. 学会心理调适技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培养职业规划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心理状况的认识。

2. 心理健康维护: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调适技巧、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3. 人际沟通与关系建立: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维护。

4.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心理调适技巧和人际沟通方法。

5. 心理测试: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况,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心理健康概述,认识自身心理状况。

2. 第3-4课时: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心理素质。

3. 第5-6课时:人际沟通与关系建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第7-8课时:职业规划,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心理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了解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改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2 第二章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2 第二章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选用的教材是《体育与健康》中的“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章节。

该章节强调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通过合理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团队精神等。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基础,同时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好奇心强、乐于参与、个性张扬,但同时也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针对这些特点,本教案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了解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心理压力和提高自信心。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锻炼方法,如放松训练、压力管理、自信心训练等。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本教案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健康锻炼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五、教学对象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学生,他们在年龄上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需要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针对这些特点,本教案注重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学任务分析本教案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锻炼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活动的益处,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2课 无惧风雨 积极应对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学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2课  无惧风雨 积极应对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学教案
二、高校心理咨询的性质
(一)高校心理咨询的定义
高校心理咨询是指在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运用心理咨询有关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解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的活动。
(二)高校心理咨询对象的特点
(三)界定问题,仔细诊断
界定问题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对来访学生的问题进行界定、诊断,辨明问题的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等,为确立咨询目标和选择咨询方法打下基础。这个阶段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问题的类型。是学习、工作、婚恋情感问题,还是自我发展问题?
(2)问题的性质。是一般的心理障碍还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是障碍性咨询还是发展性咨询?
所谓心理咨询,是指在创设一定心理气氛的条件下,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活动。“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含义包含两点:第一,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心理咨询中有普遍意义;第二,咨询师帮助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除此以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咨询
教学难点:心理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min)--知识讲解(40min)--作业布置(3min)
第2节课:知识讲解(4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
第3节课:知识讲解(4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1. 导入新课(10分钟)【课堂活动】风雨变奏曲:(1)教师演示“风雨”状态。

刮风---下小雨---下大雨---下暴雨---风停了---彩虹出来了。

(2)学生按教师口令集体做动作,用动作演奏风雨变奏曲:刮大风了---下小雨了---下大雨了---下暴雨了---变为大雨了---变为小雨了---风停了---彩虹出来了,可做三到五轮,逐渐加快节奏。

(3)教师总结:生活就像我们做的游戏一样,有阳光彩虹,也有风风雨雨,有时会交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当我们的目标和愿望不能是现实,我们就说遇到了挫折,这次课,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挫折”,这位陪伴我们的“朋友”吧。

2.讲授新课(90分钟)第一节挫折概述一、挫折的概述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和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反应可能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惆怅,也可能表现为忧伤、沮丧、悲观、绝望。

二、挫折的功能1.挫折的消极作用: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消沉、痛苦、担心、恐惧等消极心理或困扰2.挫折的积极作用:挫折是机遇;锻炼人的意志;通过挫折发现不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常见的挫折产生因素1. 外在的客观因素构成心理挫折的外部客观因素主要来自自然和社会。

(1)自然因素:是指由于自然的或物理环境的限制,使个体的动机不能获得满足。

(2)社会因素:指社会生活中人为因素的限制,包括一切政治、经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社会习俗、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约束等。

2. 内在的主观因素由内在主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包括两类:(1)个人条件:个人容貌、身材、体质、能力、知识的不足,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的不能达到而产生的心理挫折;(2)个人动机:个人动机冲突而引起的挫折。

动机冲突的本质是需求之间的冲突。

动机冲突大致有三种形式。

【课堂活动】“自寻烦恼”1.请同学们在“我曾遇到的挫折”表格中至少写出10条,并标出你认为是比较重大的挫折1-3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大学生心理自助与成长课程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1、心理健康与生命成长——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1)生命关怀:心理健康的个体价值①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找到和把握自己②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看待事件,冷静处理问题③心理健康的人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更加懂得珍爱生命(2)心理和谐:心理健康的社会价值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维持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社会的改革创新心理健康的判断原则第一,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环境相和谐。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能离开具体个人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年龄、情景等方面的因素。

第二,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

以总体经常行为作依据,并不注重个别症状。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一般是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并以其总体上经常性的行为作依据来评价判断,而不过份重视个别症状的有无。

第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有差异和特色,总体适应且稳定。

人格在保证自身能与社会相适应并有稳定的自我特点,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①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②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

③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④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⑤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⑥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的影响①思维片面,缺乏深刻性②自我认同的危机③心理素质不完备,成熟度低④情绪发展不稳定⑤性生理和性心理不成熟的矛盾(2)学校因素的影响①学业期望②环境变迁③对新环境的适应也包括对自己地位变化的适应3。

3社会因素的影响①社会文化背景的提高②大众传媒的影响③家庭环境的影响4。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1、心理健康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心理健康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

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指出:“人的生命,在最后的状态下,乃是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不论在我的当事人或我自己,我发现:生命在最丰富而又最有价值的时候,一定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心理健康与个人发展的紧密联系。

2. 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技巧等。

3.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其能识别和调整不良的思维模式。

4. 提供实用的心理调适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定义及其重要性-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与挑战- 如何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第二单元: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 自我意识的概念与重要性- 自我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目标设定与时间管理技巧### 第三单元: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 情绪的分类与表达方式- 压力的来源与应对策略- 放松技巧与减压活动介绍### 第四单元: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类型- 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冲突解决与合作建立### 第五单元: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 应急心理反应与自我保护- 心理危机干预的途径与资源##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知识。

-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理论知识。

-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训练学生的应对策略和沟通技巧。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 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等。

- 作业与报告:定期布置相关主题的作业和研究报告。

- 期末考核:通过书面考试或实践项目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教案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2. 帮助学生识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增强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心理健康相关案例3. 心理健康测试问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2. 提问: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二、主体部分(30分钟)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5分钟)- 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强调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积极、健康、适应生活的心理状态。

- 解释心理健康的维度,如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0分钟)- 智力方面:智力水平符合正常范围,能够进行正常的思维和判断。

- 心理方面:- 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 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 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 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面对困难能够坚持不懈。

- 拥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能够合理表达和处理情绪。

-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包括自尊、自信、独立、责任等。

- 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和谐相处。

3. 心理健康案例分享(5分钟)- 分享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心理健康测试(10分钟)1. 教师发放心理健康测试问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2. 分析测试结果,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份心理健康维护计划。

2. 与同学交流心理健康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程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自我意识-PPT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自我意识-PPT课件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及调适
1、过度自卑 2、过度自我接受 3、自我中心 4、苛求完美
1、过度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 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 果。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 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长处, 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 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 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 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
调适方法
(1)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不断完善。 (2)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独特性。 (3)要多与他人交往,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和认真 对待来自他人的反馈意见。
3、自我中心
主要表现
(1)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 客观思考。只关心自己,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自卑的表现
• 自我评价低 • 超概括化和泛化 • 过分敏感、多疑 • 消极地看待问题,遇事习惯往坏处想 • 意志消沉 • 自我掩饰 • 不愿意改变,难以接受新事物
调适方法
(1)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2)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 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4)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 (5)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
• 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 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 与痛苦。
4、 不断超越自我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已关系中认识 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
2、 积极悦纳自我
养成接纳自我的好习惯
1、不要给自己贴上消极标签。如,我笨、我无能。 2、不要将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你是独特 的,学会欣赏这种独特之处。 3、人人都有他人所不知的弱点,即使最自信的人, 也有感到不安的方面。 4、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享受人生的朋友交往。 5、笑口常开,培养幽默的性格。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的情绪-我做主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的情绪-我做主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的情绪-我做主第一章:认识情绪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和类型。

培养学生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1.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人在面对不同事物时产生的心理反应。

情绪的类型: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以及焦虑、紧张等复杂情绪。

1.3 教学活动:情绪脸谱: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情绪脸谱,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情绪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近期经历的情绪,互相了解和接受。

第二章:情绪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对自身的影响。

培养学生学会调整和管理情绪。

2.2 教学内容: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情绪波动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如失眠、消化不良等。

情绪对心理的影响:情绪可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决策能力和人际关系。

2.3 教学活动:情绪影响体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分享,体验不同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情绪管理技巧:引导学生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积极思考等。

第三章:情绪调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情绪调节方法:认识和掌握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运动、倾诉、写日记等。

情绪调节习惯:养成积极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有助于情绪调节。

3.3 教学活动:情绪调节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情绪调节方法,如运动、倾诉等,记录实践效果。

情绪调节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鼓励。

第四章:情绪与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培养学生学会以积极情绪与他人沟通和交往。

4.2 教学内容: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情绪波动可能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产生误解和冲突。

积极情绪交往:学会以积极情绪与他人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

4.3 教学活动:情绪沟通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情绪沟通的重要性。

第五章:做情绪的主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情绪挑战。

5.2 教学内容:做情绪的主人: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学会接受和调整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一、教学目的1.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内容和结构,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了解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掌握塑造健康自我形象的方法,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3. 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掌握调试这些偏差的方法,学会整合自我。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04-S06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我意识的含义和特点,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塑造,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和调试。

教学难点:理解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四、教学过程(一)S04: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1.案例引入认识自己并不难,每一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

猎豹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它通常会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30米的距离,然后猎捕猎物。

猎豹猎捕时的时速度最高可达到120千米/小时,且仅一脚着地。

但猎豹最多只能跑3分钟,超过此时限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们会因身体过热而死。

奔跑3分钟后,猎豹要花更长的时间来休息。

猎豹通常在1分钟内即可猎捕到猎物,但成功的概率只有1/6。

猎豹遇到鹿群的时候,通常会飞快地奔向鹿群,鹿群则快速分散。

猎豹会选中一只鹿为目标,朝着它冲刺,而那只被追逐的鹿也以惊人的速度狂奔着。

鹿并没有跑直线,而是不断地改变奔跑的方向,迫使猎豹消耗其体力从而减慢速度。

突然,猎豹停住了,因为它没有力量再跑了。

——那只鹿逃脱了。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它们认识自己也认识敌人。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

既然人生下来就各有不同,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2.自我意识及其内涵(1)引导案例假如让你写下20个“我是……”你会写下什么?现在尝试着写一下,随便写什么都行。

下面是小美在咨询的过程中“知心姐姐”让小美写下的20个“我是……”:教师引导:让学生尝试写下20个自己的“我是…”,并分别判断属于那种自我,看学生填完后是否从中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2)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图2-1 心理自我VS客观自我(3)自我意识的内容①对自己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②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③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图2-2 自我意识的内容(4)健全自我意识的意义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恩(Ryan)提出。

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关于人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该理论将动机按自我决定程度看成是一个从无动机、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的连续体。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人的某种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倾向。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包括自主需要、胜任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这三种需要的满足为内部动机和动机的内化提供了支持,对形成内在目标定向和提升人的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引导:填写完之后,邀请学生在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互动,比较这些自我的一致性,并从中整合出一个较为客观和完整的自我。

教师引导:填写完之后,邀请学生在在小组内进行下列互动:(1)分别请同学们念出7个“假如”。

(2)分享这个过程的感受和感悟,避免对他人进行评价。

(3)邀请部分同学进行全班分享。

鼓励大家进行分享,对所分享的内容不做好与坏的评价,也不做类型的判断,重点在于引导同学与自己的内心的连结,分享内心的感受和感悟。

3.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体,是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现象。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如何看待我自己”的问题。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最重要的部分是自我价值感,核心内容是“我对我自己感觉怎么样”。

(3)自我调控自我意识结构中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是“我将如何实现理想的人生”“我将如何改变自己”。

(4)扩展阅读:乔哈里资讯窗关于自我意识,心理学家乔瑟夫·卢福特和哈里·殷汉提出“乔哈里资讯窗”(Johari Window)理论,“窗”是指人的自我意识,就像一扇窗户,包括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我都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以自身为例,分别描述自己的这四个部分,进而概括其特点。

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引导案例佳琪是典型的学霸,也是典型的不愿比别人差的倔强女孩。

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啃书,到了期末考试,佳琪本以为可以拿个好成绩,没想到还没跻身前十。

佳琪忍受不了这个结果,向张帅哭诉:“在高中的时候我一直成绩很好,无论在学校还是班级都觉得自己很不错,各方面都很好,也有很多的好朋友,怎么到了大学之后一切都变了?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优秀,周围的同学个个都很强,不仅学习好,还能歌善舞,各方面都很强。

看着大家忙社团的忙社团,忙学习的忙学习,我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也没有方向,别人做什么我就跟风做什么,但到头来忙忙碌碌却异常迷茫。

”张帅劝佳琪道:“别着急,你这才第一个学期呢,你才刚刚找到一点大学的感觉。

大学和高中不一样,生活、学习各方面都丰富很多,上大学不能像高中那样死读书了,不是学习好就行,要有自己的方向,别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慢慢你就有感觉了。

”教师从以下角度引入:佳琪刚进入大学不久,便遇到了很多大学生都会面临的有关“自我”的问题,佳琪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我的方向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张帅比佳琪淡定很多,因为他已经经过了这个迷茫的阶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自我认识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我”和”现实我”分别是怎样的,进而更深入理解二者间的矛盾。

(3)自我体验的情绪化大学生们强烈地关注自我,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自我的标准去认识、评价事物和他人,并采取行动,因而很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

(4)自我调节的中心化大学生们强烈地关注自我,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自我的标准去认识、评价事物和他人,并采取行动,因而很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

4.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偏差(1)自卑: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

(2)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过当。

(3)自我中心: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

(二)S05: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1.正确认识自我(1)案例引入地点:301男生宿舍卧谈会发起人:张帅张帅最近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佳琪,一直在对佳琪示好,他想向佳琪表白,但是又担心被拒绝。

因此晚上他想请宿舍里的各位高手帮助他分析佳琪是否喜欢他。

大家七嘴八舌开始热烈讨论了起来。

李斯:你长这么帅,又高又壮,家庭条件又好,这明显的高富帅,哪个女孩子都会喜欢的,佳琪肯定喜欢你,不用担心了。

[物理世界]华子:那可不一定,外表这个东西可不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关键你得看看佳琪对你的反应怎么样,你约她吃过饭吗?送过她礼物吗?如果她答应你的邀请,接受你的礼物,说明她对你是有好感的。

[反射性评价]张帅:和她吃过几次饭,圣诞节还送过她一次小礼物,她收下了。

不过我还是不能确定。

小庆:对啊,要是你能约到她,至少说明她不讨厌你。

另外,你也可以看看她对你和对别的男生相比怎么样,她也会和别的男生吃饭吗?会接受别的男生的礼物吗?[社会比较]张帅: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小庆:那你可以看看她对别的男生怎么样。

小林:你别问我们的意见了,她喜不喜欢你你自己心里最清楚了,回忆一下你和她相处的过程,你的感觉怎么样,你感觉佳琪的反应怎么样,你肯定知道她是不是喜欢你。

[内省]张帅:我回想了一下,她和我在一起挺开心的,有说有笑,我想她对我还是有好感的吧,我只是担心如果表白会不会太冒失了。

……教师引导:张帅想知道佳琪对自己的看法,想了解自己是不是被佳琪所喜欢,你是不是和张帅一样也有同样的对自我了解的疑问?人怎么去了解自己?怎么去认识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某种能力?通过什么标准去评价自己?引导学生参照以下内容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般来说人们了解自己有三种信息来源: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内部心理世界。

①物理世界;②社会世界;a. 社会比较b. 反射性评价(他人反馈)③内部心理世界(2)技能学习完成下面的表格,以3-5人为一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让学生完成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理解自己和他人,填好表格后分3-5人小组分享自己的结果和感悟。

进行总结:一个人要想全面地认识自己,就要从多个途径去了解自己,如果只从一个途径去了解自己,就很可能产生自我认识的偏差。

(3)课堂活动:自我觉察训练(身体扫描)教师:①指导语:接下来的一个活动可以帮助大家觉察自己和了解自己。

我们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

用缓慢而温和的方式念下面的指导语:闭上双眼,采取一个安静且舒适的坐姿。

与此同时,开始去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

留意身体上是否有任何肌肉紧绷或不适感。

你的肩膀感觉如何?你的下巴、下颚、大腿、肚子呢?停顿3秒钟。

注意你的呼吸,留意你听到的声音,感受一下周围的空气是温暖还是略带寒意。

地面给你什么感觉?想象椅子和地板是如何承接你的重量的。

睁开眼睛环视一下四周,你看到了什么?停顿10秒钟。

现在把中心放在你的身体感觉和你刚刚觉察到的事物上。

你觉得愤怒或诧异吗?你感到兴奋或不安吗?还是你毫无特殊感觉?或是你根本不确定自己的感受?停顿10秒钟。

体会你在此时此刻,面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出自内心深处的感受。

停顿10秒钟。

现在集中注意力在你的思考上。

因为即使在你进行这个练习时,仍可能有不相干的思维或一些感想闪现在你的脑海。

留意你对目前进行的练习,是否产生任何领悟或看法?你有任何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吗?你是否有疑问、顾虑或意向的产生?仔细思考一下,对你来说,做这样的练习难易度如何?你是否发现观察某一层面比观察另一面要容易?你能区分情感与思想或情感与身体感官的差异吗?②结束后,引导同学们分享感受。

有的人可能会说很放松,有的人可能更容易觉察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的人更困难。

没有关系,这只是一个开始。

③注意事项:鼓励大家去接纳自己自然出现的想法和感觉,不管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不做任何的评判,只是去观察。

④结束时可以鼓励同学们回去做这个练习,长时间的练习可以帮助大家更进一步自我了解。

2.积极悦纳自我(1)案例引入一汪清清的湖水,湖边守着小鹿,喝了湖里的水,不美的少女会变得美起来,美的会更加美不胜收……我真想喝一口那种湖水。

尽管妈妈说我小时候十分可爱,每个人都想抱抱我;尽管爸爸对我说我现在依然“不难看”,是他最喜欢的女孩子,我还是知道自己的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