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两种不同改革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等同于市场化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等同于市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需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而不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高等教育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其次,高等教育产业化也不等于高等学校企业化,高等教育的产品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其知识和技能,是一种精神产品,高等教育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其特殊性滞后性和间接性,因此对高等教育产业效益的评价与一般企业效益的评价是不同的。
市场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产业化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因而不能“营利”,但可适度“盈利”或“赢利”高等教育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其突出特点就是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即具有公益性,高等教育产业的运营发展经费不能直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主要应通过政府财政再分配获得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发展,不在于办学者是否“盈(赢)利”,关键是以有关法律规范“盈(赢) 利”的大小及利润的使用方向高等教育通过办学体制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的改革,建立由国家、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
一、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性思考不能把高等教育产业化当成一棵摇钱树,盲目追捧。
我们始终不应该,也不可能改变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投资主体地位,只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多种投资方式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方式,来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不足问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问题,专门开辟了一个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附近的伯克利大学为核心的美国斯坦福工业园,使自己的教学、科研成就与工业园的发展双向互动、互相促进。
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打造,逐渐建成了一个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开发区———硅谷。
不仅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中心之一,也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更解决了教育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
其成功的实践被誉为“硅谷奇迹”,促进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硅谷也被誉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
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教育产业的理念大致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理论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长达十多年,反对者主要从教育的公益性出发,在价值层面质疑产业化、市场化的主张;支持者强调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无可争辩的基本现实。
最近,教育部负责人严词否定“教育产业化”的提法;由于现实教育中的种种乱相,饱受其苦的家长和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强烈声讨“教育产业化”。
显然,教育产业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是混乱而面目不清的,有必要作一番疏理。
一、“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之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并不“邪恶”。
在计划体制下,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进而认为教育只能由政府投资举办,形成国家垄断、包办教育的困窘局面。
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使我们认识教育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人性,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提供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公共性部分由政府购买,私人性部分作为个人的自我投资,由受益者个人购买。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基本态度,是承认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留学教育等。
但从维护教育公益性的角度出发,反对提“教育产业化”,认为所谓“化”,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意。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教育具有某种产业性质,教育需要引入部分市场机制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等概念应当说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教育产业化”,在这些方面是具有共识的,争论主要在教育产业“化”与不“化”的认识上。
我认为这种词语之争其实并没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反而削弱了我们对这一进程的实际关注。
虽然我们的官方政策没有提“教育产业化”,但事实上“产业化”的问题之严重,是那些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家所没有的。
一种理论的现实命运,并不是由讨论或表态决定的,而取决现实的社会需求、价值导向和利益博弈。
、“教育产业化”的现实表现在事实的层面上,究竟哪些行为、内容属“教育产业化”,同样众说纷纭。
论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之弊端
论 高 等教 育 产业 化 、 场化 之 弊端 市
鲁 莎
( 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海 海南 海 口 5 15 ) 7 1 8
要 : 育产 业化 、 教 市场化 弊端 丛生 , 不适合 中国 国情和民 情 , 其是高 等教 育中 的盲 目扩 招 高收 费等 一 系列 尤 问题 , 反映出 的是功利 主义 、 所 金钱主 义 。这 不但违 背了教 育 的公 益性 本质 , 也违 背了教 育规律 , 带来 的后果 是 : 破坏
弊 端 之 一 :产 业化 ” “ 使教 育走 向异 化
学校创收 、 经营 、 转制 、 收费 、 产权 等 问题 , 以增长 和效 率
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 。不管这个 “ 定义 ” 是否 准确 , 但 从2 O世纪 9 0年代 以来 的情 况看 , 的确 是循 着这 一轨迹
关于教育产业化 、 市场化这 一事 关国家重大政 策、 事 关教育健康发 展 、 事关干家 万户 的重大理论 问题 和现实
行的被称 之为“ 单纯财政视 角 的教 育改革 ” 。即是说 , 在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的背景下 , 为弥补教育经费短缺 , 围绕
收 稿 日期 :0 8— 9— 6 20 0 1
作者简介 : 莎(9 9一) 女 , 鲁 17 , 湖北 罗田人 , 南师范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 2 0 海 0 7级教育原理 专业研 究生, 研究方
“ 产业化” 是从产业 间、 , 部门间实现经 济联 系的基本方式
主张教 育产 业化 、 市场化论 者认 为 , 产业化可 以有效
上提出的 , 认为教育部门与其它产业部门 的经济联 系 , 应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 以节约教育成本 ; 还可 以吸收社 通过市场 等价 交换 的方 式 实现 , 教 育部门 的产 品—— 会上闲置资源投 资于教 育事 业 , 将 以缓解 我国教 育资源短 到达法定 劳动年 龄阶段 的毕 业生 , 作为商 品投入劳 动力 缺的现状 ; 另外 , 利于将 先进 的管理 思想 引入 教育领 有 市场销售 , 一切劳动力的需求部 门和 单位 , 以相 应的等价 域, 如质量管理 、 注重效 率、 公平竞争等观 念 , 使教 育事业 付给教育部门和学校 , 教育部门和学校获得教 育投入 , 使 更具活力 。 教育部门和学校进入 良性循 环 , 底摆 脱教育经 费短缺 彻 既然将教育当成“ 业” 产 来经营 , 势必要 讲投入 产出 的困扰 。 …从高等教育产业化方面来说 , 有人认为就 是指 的经济效益 。教育投资 既然 不再 “ 用化 ” 势必 “ 费 , 资本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 , 把高等教育看作一个产 业 , 按照产 业 化 ” 学校要市场化 , 必将学校 当企业来办 , ; 势 以追求利润 的方式来运作教育 , 在运作 的过程 中引入 市场机制 , 以达 最大化 , 消耗最小化。 到教 育资源的优化配 置和教 育效益 最优化 的 目的; 还 事实 上, 我们 的教育被这种 “ 改革” 已弄得不伦不类。 有人认为是指高等 教育要 立足社 会需求 , 市场观 念经 依 汕头大学 , 李嘉诚 先生 办的 , 是 又是 国立 的。既是 国 营, 按成本收益法进行 经济评 估 , 这个 意义 上说 , 从 高等 如 : 教育的产业化就 是市场化 , 像市场 上其他 经济单 位一 要
高等职业教育引进产业化、市场化机制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引进产业化、市场化机制研究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直面市场并随市场联动的办学特征,决定了其引进产业化、市场化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高职教育要以市场为依托,按“产业”来“经营”,实行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应根据区域产业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依据岗位群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完善校企合作运行、评价、保障机制,开拓属于自己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机制研究一、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实质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就是要改变单纯依靠政府行政计划手段来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引入市场化机制。
依据产业发展态势与市场供求关系,调整、配置和高效利用高职教育资源,从而形成以市场筹措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投资高职教育的局面。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高职教育的产业化要求教育一定要市场化,同时高职教育的产业化也要求教育活动的市场化、教育机制的企业化以及学生受教育的投资化。
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化是其产业化的前提,而产业化既是市场化的基础,也是市场化的表现,二者基本上可以等同。
二、唐山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唐山市现有5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唐山市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1)办学规模持续发展;2)品牌效益逐步显现;3)办学目标清晰,办学特色明显;4)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5)政府支持力度日益加强。
唐山市高等职业教育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突显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办学主体较为单一,投入机制不健全唐山市的5所高职院校,均为国有公办学校,整个辖区还没有一所民办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股份合作制办学等形式的院校。
关于教育“产业性”与“产业化”论争的剖析
产业 性 是 以公 益性 为前 提 的 。其 特 殊 性 表
动市 场 化 ,教 育 机 构 企 业 化 ,学 生受 教 育
投 资 化。 而企 业 可 以 多种 经 济 成 分 ,国 民
现为 :
1 教育 目的的非营利性: 教育的价值 教育也应该搞 私有制学校;企业讲投资讲 尺度 在 于 育 人 ,它 以生 产 高 素 质 的 人 才 , 回报 讲 利 润讲 分 红 ,学 校 也 应 讲 投 资 、讲 为社 会 各 行各 业 提 供高 质量 的人 才 为最 终 回报 讲 、 利润 讲 分 红 ;总 之 凡 是企 业 可 以
农业 、 业 、 通 运 输 业 、邮 电通 讯 业 、 工 交 商
教 育产 业性 的再确 证
是 具 有 生 产性 的集 合 体 ;在 商 品 经济 社 会 过 程 往 往强 调 效 益 的 即 时性 ,而教 育 过 程 费 ,虽以盈利为 目的却仍能享受教育用地 中 ,产 业 生 产 的 产 品使 商 品 ,因此 产 业 还 周期长、见效慢受教育规律和人 的身心发 和 免缴 各 种 税 费 的 优惠 ,于 是 ,投 资教 育 具 有 商 品性 。 展规律 支配具有滞后性 ,这样就不能按经 领域大发教育财以积累壮大私人资本,就 长 期 以 来 ,我 国的 教育 一 直 是 一 种 公 济 效 益性 原 则 来 办 教育 ,所 以 不能 把 教 育 成 了一 些 民营 资 本 的最 佳 选择 。 ( )一 些 2 益 性 、福 利性 事 业 ,由政府 包办 。市 场 经 过 程 和 生 产 经 营过 程 混 为一 谈 。 地 方 官 员在 教育 产 业 化 的旗 号 下 不 仅将 其 济 体 制 的建 立 ,科 技 的 发展 ,以 及知 识 经 3 教 育 产 品 的 多 佯性 : 育 产 品 是 指 权 力范 围 内的高 中 、技校 这 种 非 义务 教 育 、 教 济 的 出现 ,使 得教 育 的地 位 逐 渐提 升 ,成 通 过 教 育 与 训 练 培 养 出 的 人 的 劳 动 能 力 、 阶段 的国 有 教 育 资源 出让 给 民营 资本 ,甚 为 全 社会 关 注 的 焦 点 。如 今教 育 已不 仅 仅 知识 、智 力 、思 想 品 德 、身心 素 质 、科研 至 对 承 担 义 务 教 育 的 小学 、 初 中也 不 放 是 上层 建 筑 的 组 成 部分 ,也 不再 是 单 纯 的 产 品 以 及提 供 的各 种 教 育服 务 。4 由于 教 过 ,把 优 质 的高 中 、初 中 、小学 以 “ 制” [】 改 消 费事 业 ,而 成为 包 括 物 质 生 产 、精 神 生 育 的最 高 目的是 使 受 教 育 者得 到 最 大程 度 的 名义 卖 掉 。 ( )教 育 产 业 化 成 了政 府 推 3 产 和 人才 生 产 的现 代 社 会整 体 生 产 系统 的 的 发展 而 不 同 的 受教 育 者 的 实 际 能 力 、要 脱责任的借 口。众所周知,政府负有教育 基 本要 素 。所 以教 育要 发挥 对 经 济 的促 进 求各 不 相 同 ,所 以 ,教育 就 不 能 像 一般 企 投资责任有法律 明文规定 ,但现实 中诸多 作 用 ,必 须 介 入 资金 市 场 、物 资市 场 、人 业那 样 对 产 品 的规 格 、质量 有 一 个 严格 统 地 方 政 府 却 可 以 置 法 律 于 不 颐 , 随 意 挪 才市 场 、信 、 场 等 ,必须 遵 循 产 业规 律 皂市 用 、挤 占 、克 扣 、截 留 、拖 延拨 付 和 顶抵 的标 准 。 办 事 。 因此 ,产 业 属性 已成 为 我 国教 育 的 预 算 内教 育 经费 ,致 使 教 育 经 费投 入 不 仅 由此 , 们 可 以说 教 育 是 一 种 特殊 的 我 4 重要属性 。19 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 第 产业 ,之 所 以特 殊 ,是 因 为产 业性 只是 教 没 有 增 加 ,反 有 相 对 减 少 。 ( )教 育 产 业 99
浅谈教育产业化
浅谈教育产业化【摘要】教育产业化是当今社会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趋势。
本文从教育产业化的定义和意义入手,探讨了其发展历程、影响、特点、挑战以及发展趋势。
教育产业化的重要性在于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市场化,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未来,教育产业化将进一步深化,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产业化的目标,需要不断探索建设方向,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产业化的未来令人期待,将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定义、意义、发展历程、影响、特点、挑战、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建设方向1. 引言1.1 教育产业化的定义教育产业化的核心是将教育看作一种经济活动,注重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强调教育的市场化运作,提倡以市场为导向来决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
教育产业化的本质在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教育产业化,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增强教育产业的竞争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教育产业化不仅对于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2 教育产业化的意义教育产业化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产业化的手段,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教育产业化还可以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提升教育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教育产业化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教育产业生态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通过教育产业化,可以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教育产业化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民族复兴和社会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对教育产业化的反思
对教育产业化的反思【摘要】教育产业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
教育产业化背景下,教育已经变成了一个盈利导向的行业,这对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分配都带来了挑战。
虽然教育产业化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和效益,但也存在许多弊端,比如商业化对教育价值观的侵蚀,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和资源分配不公。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产业化,思考其改革方向,追求均衡发展和效益的平衡,以确保教育不只是为了盈利,更是为了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影响、利与弊、教育质量、盈利导向、教育公平、资源分配、审视、改革方向、均衡发展、效益平衡1. 引言1.1 教育产业化背景教育产业化背景是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被商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趋势渗透和影响。
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市场化的推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被视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
教育资源的商业化和竞争化是教育产业化的重要标志。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教育资源得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和传播。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方式的出现,也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教育产业化应运而生。
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以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提高教育质量。
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1.2 教育产业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产业化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方式,也对教育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加速了教育的商业化过程,使得教育更加趋向于商品化,学生被视为消费者,教育被视为商品。
这一影响导致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更加注重盈利和市场竞争,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使命。
教育产业化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优质资源被集中到一线城市和名校,而农村地区和普通学校的资源匮乏,导致教育质量的差距不断扩大。
对教育产业化的反思
对教育产业化的反思【摘要】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现状,但其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随着教育变成商品的趋势,教育产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教育应该回归本质,避免被市场化导向。
教育市场化也对师生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教育质量。
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价值,明确教育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促进教育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教育变成商品、负面影响、回归本质、市场化、师生关系、教育质量、本质价值、现代化、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教育产业化的现状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教育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教育逐渐转变为商品交易的关系。
教育机构纷纷以营利为目的,将教育服务进行商业化运营,使教育资源在市场经济中流通。
各种培训机构、学区域的学校竞争激烈,教育产业链愈加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产业化在线教育、智能教育等新兴形式也在不断涌现。
教育产业如同一座繁华的市场,吸引着资本的投入和关注。
在教育产业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是与利益、效益、竞争密切相关。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教育机构的运作模式,也对师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产业化的现状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和思考,以便更好地引领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随着教育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教育产业化问题愈发凸显出来。
教育产业化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学校,而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学校缺乏足够资源,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教育产业化使得教育逐渐变成了利润导向的商品,学校和教育机构越来越注重盈利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使命,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和教育价值观的扭曲。
教育产业化也容易导致学生过度焦虑和竞争,追求分数和排名,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共同努力去解决。
教育产业化的趋势
教育产业化的趋势教育产业化的趋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教育产业化是指将教育资源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和经营管理,以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并为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教育产业化的趋势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还能够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科技的应用,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市场化导向的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是教育产业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教育产业化将教育资源从政府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市场主导的模式,通过竞争机制和市场规律来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市场化可以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使教育机构和教育产品的供求关系得到合理调节,推动资源向优质教育机构和高效教育产品集聚,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其次,市场化还可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的多样性。
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产品进入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教育选择,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育需求。
最后,市场化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衡量教育资源的价值,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教育创新和教育科技的应用教育产业化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产业化的趋势不仅要求教育机构和教育企业深化教育创新,还要求教育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首先,教育创新是教育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育创新涉及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创新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育科技的应用是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育科技的应用涉及教育硬件、教育软件、教育平台等方面,通过教育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和互联化水平,提升教育的效益和质量。
教育创新和教育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可以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为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浅析中国教育产业化
《浅析中国教育产业化》摘要:(1)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教育“产业化”可以扩大内需,引导教育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否定了教育产业化,可教育领域存在的教育质量下降、高收费乱收费、教育不平等、教育腐败等教育问题仍然没有消失摘要:现代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靠教育培养。
教育投资是教育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
教育投资不足是当前一种客观现实。
本文理性地审视教育投资不足的表现和所造成的深层次社会影响,提出中国特色的教育产业化新思路,思考可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教育投资不足教育产业化二十一世纪,一个以经济、科技为主要竞争内容的时代正向我们发出挑战。
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什么?是教育。
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经济就谈不上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简单的道理,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证实,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接受。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有四根支柱支撑着教育事业的大厦。
这四根支柱是:社会舆论的支持,完善的教育立法,充裕的教育经费,繁荣的教育科学研究。
专家们认为,这四根支柱的“硬件”,是教育经费。
针对教育经费不足,中国政府尝试了教育市场化的改革。
但是,在中国GDP高速增长的今天,教育不公平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教育产业化成为热门议题。
一、我国教育的现状(一)资金投入不足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财政支出,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22.9%的教育体系。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远远低于世界和亚洲的平均水平。
(1)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
甚至有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在这方面也比我们重视得多。
对教育产业化的重新思考
■陈曦(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对教育产业化的重新思考*高教改革与发展教育产业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起,这一名词已经引起了学术界三个时期的讨论。
至今为止,关于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在理论上尚未达成共识,由此也给实践带来了不少困难。
此时,社会上还有不少人把贫困学生上学难、毕业生工作难找、教育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统统归咎于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真的应该背负这些罪名吗?难道教育产业化真的行不通吗?一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产业经济学将产业表述为“从事国民经济中同一性质的生产或其它社会与经济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总和,即社会分工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
”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得到报酬的活动;二是有自己特有的产品或服务;三是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1]从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它能满足产业的上述三个条件。
从产业的概念上理解,教育就是产业。
具体言之,教育是社会分工条件下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产业部门,是通过传授知识、培训技能、传承文化、培养各种精神的活动,来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产业部门。
但教育产业非同于一般的产业,它的产品是人而非物,不能以单一的经济收益来衡量其价值。
在肯定了教育是一种产业之后,我们再来讨论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所谓教育产业化,是指以不同层次的教育的合理划分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丰富教育资源,沟通和衔接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优化教育产业组织结构,理顺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横向和纵向的教育产业链条,实现教育产业聚集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壮大。
[2]从这一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我们对教育产业化的讨论,是建立在合理划分教育产业化层次的基础上的。
教育本身就具有层次性,它包括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非义务教育。
不同层次的教育其边际收益不同。
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其影响
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其影响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行业的体制改革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教育产业化的利弊争论一直在继续。
一方面产业化的教育有效解决了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其市场机制的过分引入又偏离了教育行业特有的本质,本文从利弊两方面探讨教育产业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
关键词:市场机制资源有效利用公共产品非经济效益正文:一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①总的来说,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㈠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按照世界有关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500、600美元时,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3.5%、4%。
但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1994年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中,中中国仅为2.2%;世界平均水平为5.2%;就连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分别为 3.9%和 3.0%。
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22.9%的庞大教育体系。
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产业化的一个必要性所在,显然只靠财政支撑的教育供给是远远不够的。
㈡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自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急剧扩大,初等教育相对萎缩。
高等教育在有限的财政教育拨款中超过20%,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从使用效率看,高等教育规模有限,毛入学率仅为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单位投入显然高于初等教育的单位投入,而初等教育的普遍性及其不可预测的附加效益使得做好初等教育对提高整个国家人民素质有更大的效益。
所以从社会效益来看,我们国家的教育投资结构是不合理的。
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评析
教育产业化的危害及其社会根源
三是导致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受到损害: 三是导致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受到损害: 两风” 三化” 两风” “两风”和“三化”。“两风”为扩招风和升 格风; “三化”为产业化、综合化、同质化。 格风; 三化”为产业化、综合化、同质化。 造成危害的原因: 造成危害的原因: 一方面是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造成的: 一方面是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造成的:首先是 市场经济体制的片面理解; 市场经济体制的片面理解;其次是对教育的社 会属性的理解; 会属性的理解;政府职能转变与财政资源短缺 有关; 有关;对多元化教育筹资中政府的主导角色没 有很好的认识。 有很好的认识。 二是广泛的社会根源:价值扭曲;诚心沦丧; 二是广泛的社会根源:价值扭曲;诚心沦丧; 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 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
反对教育产业化 并不等于不鼓励民间办学
三是世界上有量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校, 三是世界上有量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校, 就必须交纳税收, 就必须交纳税收,美国 第四,公办、 第四,公办、民办的主要区别在于举办 经费的来源不同, 经费的来源不同,内部的权力架构和治 理结构不同,而并不在于是否收取学费。 理结构不同,而并不在于是否收取学费。
教育服务的市场机制
教育服务不应当市场化指的是不应当将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则完全移植到教 育服务中来, 育服务中来,这并不等于教育服务不可 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
讨论的视野
市场经济中, 市场经济中,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作用 的边界,就教育来说, 的边界,就教育来说,是如何认识和处 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资源配置模式: 资源配置模式: 政府行政配置、市场价格配置、 政府行政配置、市场价格配置、政府与 市场共同配置(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市场共同配置(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外 部性) 部性)
教育产业化与教育市场化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产业化与教育市场化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教育行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和市场。
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是教育领域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善。
教育产业化是指将教育服务作为一种经济产业进行生产、加工和再分配的过程,将教育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以满足市场需求。
教育产业化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化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善。
另一方面,教育产业化也会带来某些问题,如商业化导致的利润追求和教育质量下降,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管理和市场监管来解决。
教育市场化是指教育机构和个人在市场上自主选择教育服务和商品的过程,它注重市场需求和教育供给的平衡。
教育市场化对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与教育产业化相似,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加教育机构的自主决策权,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善。
同时,也可能带来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加以监管和控制。
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的实践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
在产业化方面,需要教育机构加强自身管理和品牌建设,增加教育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能。
在市场化方面,需要教育机构明确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市场的广泛合作和交流,制定灵活的经营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要注重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管和管理,保证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
总之,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改善。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竞争激烈,教育同样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的实践,旨在通过将市场化的方法引入教育领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达到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是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它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效率。
我们到底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教育产业化
我们到底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教育产业化我们到底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教育产业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是,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在我们探讨我们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教育产业化之前,让我们首先明确什么是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简单来讲,就是将教育资源进行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实现教育产业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
然而,在具体执行时,教育产业化的路径和方式却因国家、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首先,教育产业化应注重人的培养和发展。
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
因此,在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
教育产业化不应只是为了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更应该培养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教育产业化应注重公平与公正。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应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在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问题。
只有保障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教育产业化应注重创新与改革。
教育产业化需要依托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推动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我们应该鼓励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借助科技手段,提供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将教育过程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
同时,教育产业化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理念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教育产业化应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
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
教育产业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
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变革与进步。
而市场化改革则是其中之一的重要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教育市场化的定义、意义、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市场化的定义与意义教育市场化是指采用市场经济手段与管理体制,改变传统的政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能够逐渐实现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社会化。
教育市场化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同时,市场化改革也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管,推动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实施不仅会使教育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教育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和创业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升。
二、教育市场化改革实施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确立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
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解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改善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等。
同时教育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逐渐对外发展国际化教育业务。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教育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智慧教育等也在逐渐发展和迭代优化中。
这些都为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教育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实施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仍需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育行业需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压缩“野蛮生长”和“劣币驱逐良币”等不良现象。
此外,有些教育机构不注重教学质量,而是过分强调商业前景,需要加强对教育市场的规范和管理。
此外,今天的教育市场难免存在压低教育质量、不正当竞争、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教育机构、学生和家长都可能需要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论“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
[论“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摘要:“教育产业化”曾经成了中国众矢之的,这在理论上和事实上是说不过去的。
教育就是产业,“产业化”的含义不是“收费化、商业化、盈利化、庸俗化”,按特指“工业现象的产业化”是“大批量、高效率、低成本、竞争烈、以盈利为目的”;按“知识经济现象的产业化”是“讲成本、讲质量、讲效率、讲效益,讲学识、讲专业、讲创造、讲品德,以及市场化、信息化”十项内容。
问题出在人们对“以盈利为目的”、“讲效益”的认识上出现偏差。
法律、政府和社会意识没有赋予教育的盈利责任,“教育商业化”是政府对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设计不科学、政策不透明、监督机制缺失,政府缺位导致教育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造成的视觉偏移。
事实上,教育早就“产业化了”,收费教育,不是“教育产业化”的必然,是中国客观现实的适然。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教育在正确分类基础上,区别对待,以及推行“教育法治”与“教育民主”制度,以利中华民族按教育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办好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教育产业化;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在21世纪初,中国人都认为“教育产业化”是错误的。
是它,带来了教育高收费;是它,使义务教育成了收费教育;是它,使中国的贫困家庭子弟求学无门;是它,使“大学城”的建设无节制的扩张;是它,高校贷款成了共和国的新债务;是它,促使教育出现不公平状态等等。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多次表示:“教育部从来都是反对教育产业化的”。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教育的现实及发展趋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重新审视“教育产业化”问题。
一、教育产业化的缘起产业,是一个经济概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它是指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家产[1]。
在西方,“产业”一词最早是由重农学派提出的,主要指农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产业主要指工业,在英文中industry(产业)亦指工业。
因此,在我国,19世纪“产业”一词扩展至各种生产事业,主要是指工业。
教育产业化分析论文
教育产业化分析论文教育产业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深化,教育已经从传统的“教书育人”演变为一种带有商业属性的全新行业。
教育产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篇论文就教育产业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弊端和趋势。
一、教育产业化的优势1.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产业化使得教育从传统的自治机构向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形式转变。
教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学校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这样,教育的质量显著提升,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就业机会的增加随着教育产业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出现在市场上。
这样,就业机会随之增加。
教育行业所涉及的职业很多,从老师、教育咨询师、教学顾问、策划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都为就业与创业提供了新的选择。
3.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教育产业化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教育企业投资巨大、拥有完善的设施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例如国内的一些知名教育企业,泛滥了学习用具、学习机构、学习培训、家教等产品,让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教育产业化的弊端教育产业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
1.作坊化现象由于部分教育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客观利益最大化。
这样就会导致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出现了“作坊化”现象,即对学生进行简单复制或搬运而不是真正的教学。
这样就会影响教育质量,并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
2.社会需求与学生能力经济难度不匹配教育产业化使得教育市场的饱和程度逐渐加深,而且所涉及的人群和需求千差万别。
对于家长而言,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期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承受力和能力自身限制下,可能无法达到家长或教育企业的期望值,这样就会导致教育需求和实际情况不匹配。
产业化和市场化:不同的改革
产业化和市场化:不同的改革“教育产业化”是近年来使用频率很高、但缺乏共识的模糊概念。
它基本不是一个理论概念,每个人的理解和所指各不相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留学教育等作为公共事业,同时具有产业属性。
“教育产业化”的合理性,是在教育属于“第三产业”的概念下,强调其产业属性的一面。
通俗的理解,“教育产业化”泛指利用市场手段扩大教育资源、利用市场机制“经营”教育的各种举措。
从2004年年初起,教育部一再指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提出教育要产业化。
”“教育部历来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了,就毁掉教育事业了。
”在现实的发展中,老百姓的评价并非来自语辞和理论,而是对教育现实中学校营利创收、高收费、乱收费、乃至钱权交易、教育腐败等各种不良现象的气愤和切肤之痛,“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享有骂名的负面词汇。
对“教育产业化”进行定义和概念之争并不重要。
比较学术化的表达,“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实行的被称为“单纯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即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为弥补经费短缺,围绕着学校创收、经营、转制、收费、产权等问题,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教育政策,无论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农村“普九”,还是大学高收费,学校广办公司开展多种经营创收活动,公办学校转制、“名校办民校”和择校热,公办高校举办“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以及用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兴建“大学城”等等,大致是循着这一思路。
“教育产业化”是纯粹的“中国概念”,无法与国外交流的。
国外与之相似的概念叫“教育市场化”,是具有确定内涵的严格的理论概念,主要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西方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是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改善政府治理方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调整结构,提高高等教育的活力、质量和效率。
它在实践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资的比例,增加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两种不同改革
/2006-04-06
学习时报
作者:杨东平
“教育产业化”是近年来使用频率很高、但缺乏共识的模糊概念。
它基本不是一个理论概念,每个人的理解和所指各不相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留学教育等作为公共事业,同时具有产业属性。
“教育产业化”的合理性,是在教育属于“第三产业”的概念下,强调其产业属性的一面。
通俗的理解,“教育产业化”泛指利用市场手段扩大教育资源、利用市场机制“经营”教育的各种举措。
从2004年年初起,教育部一再指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提出教育要产业化。
”“教育部历来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了,就毁掉教育事业了。
”在现实的发展中,老百姓的评价并非来自语辞和理论,而是对教育现实中学校营利创收、高收费、乱收费、乃至钱权交易、教育腐败等各种不良现象的气愤和切肤之痛,“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享有骂名的负面词汇。
对“教育产业化”进行定义和概念之争并不重要。
比较学术化的表达,“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实行的被称为“单纯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即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为弥补经费短缺,围绕着学校创收、经营、转制、收费、产权等问题,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教育政策,无论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农村“普九”,还是大学高收费,学校广办公司开展多种经营创收活动,公办学校转制、“名校办民校”和择校热,公办高校举办“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以及用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兴建“大学城”等等,大致是循着这一思路。
“教育产业化”是纯粹的“中国概念”,无法与国外交流的。
国外与之相似的概念叫“教育市场化”,是具有确定内涵的严格的理论概念,主要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西方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是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改善政府治理方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调整结构,提高高等教
育的活力、质量和效率。
它在实践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资的比例,增加非政府(市场、个人或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二是强化高等教育与私有经济部门的联系,加强大学与工商界的联系。
三是加强私立或民办高等教育的角色和作用。
高等教育市场化并非纯粹市场化,围绕这一变革,事实上出现了两个逻辑。
一方面,国家运用市场的理念和做法来运营高等教育,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以增强高等教育的竞争性和选择性,使其提供的服务更适应市场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想使大学能够灵活地在市场环境中发展,就必须减少对大学的控制,使大学成为市场的主体。
因而,这一过程必须增强大学的自主性,使大学既不为行政驱使,也不致简单地蜕化为“市场的奴仆”。
去年日本对国立大学实行“松绑”的国立大学独立法人化改革,就是最近的一例。
在基础教育阶段,情况是类似的。
西方国家的公立学校由于发展过于均衡、缺乏竞争和严格的政府管制,造成了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普遍不高、缺乏特色和活力,导致家长和社会的不满。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美国、欧洲、澳洲等地均出现了针对公立学校的择校改革,通过向家长和学生赋权,放宽择校限制,以促进公立学校之间的竞争。
与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不同,它基本不涉及学校产权、经费或收费问题。
公立学校改革更根本的特征是放权,政府通过权力下放,向社区和学校赋权,实行学校自治,从而增加教育的活力、形成学校特色的多样性,提升教育质量。
虽然学校自治与家长择校并不必然相关,但两者在改革中共生的特点,显示它们创建教育服务“准市场”的实际功效。
以英国为例,《1986年教育法》对公立学校董事会进行改革,撤换和减少地方教育当局成员,增加家长和商业界的代表。
同时,政府建立起一批完全不受地方教育当局影响的新型公立学校。
《1988年教育改革法》,允许公立学校在家长无记名投票后选
择脱离地方教育当局,成为由中央直接资助的拨款公立学校,并赋予它更多的自主权。
《1993年教育法》的主旋律是向学校、家长和社区放权。
保守党政府甚至提出通过立法使所有学校成为拨款公立学校或废除地方教育当局的想法,希望所有公立学校都能成为自由的自治学校。
其它国家对公立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是“择校”和“放权”这样两个措施。
择校是引入竞争机制的手段之一,放权则是公立学校改革更主要的特征,它的基本追求是赋予学校真正的办学自主权,在学校、市场和政府之间构建新的关系。
因而,它与其说是一场私有化、市场化改革,不如说是民主化改革;在有些国家,它被明确地命名为“教育自由化”。
不难看到,中国的“教育产业化”与西方国家的“教育市场化”和择校改革貌似而神异,问题、动机、政策取向、操作过程完全不同,有天壤之别。
认识这一差异,的确有利于我们认识我国“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所在。
与中国将择校与高收费、学校改制、产权改革相联系不同,西方国家的放权和择校改革既不涉及高收费、创收和营利,也不涉及产权问题,主要是管理权的改革。
在这些发达国家,政府的教育供给十分充足,政府的教育责任并没有减少,公共教育政策保障教育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的基本价值并没有改变。
择校改革既不是为了政府和学校创收,也不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是以促进竞争、改善教育品质、增加公立学校的吸引力为主要诉求。
我国出现“教育产业化”虽然也有十多年了,但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还没有开始,政府对教育的管理,高度行政化、垄断资源和对学校的直接微观控制的弊端并没有改变。
本应更大程度市场化的高等教育,仍处于主要由政府包办的状态;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仍需处处“跑部前进”;本应作为教育产业的主体而大力发展的民办教育,仍然步履维艰,份额很小。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竞争不可谓不激烈,然而,由
于学校的自主性没有出现,因此学校的办学特色、多样性也没有出现,仍然是单一的升学竞争、应试教育。
结论是需要推动一场真正的教育改革——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