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及实现方式

合集下载

探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化机制

探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化机制

探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化机制发布时间:2021-01-29T11:06:39.3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作者:涂桂香[导读] 高等教育作为最为重要的教育阶段涂桂香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00内容摘要:高等教育作为最为重要的教育阶段,在教育行业有着较高的地位,同时也因为在教育改革前,高等教育属于行政管辖,具有较为官方的本质和宗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在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

高等教育是否引入市场化,一直处于热烈的讨论中。

文章从市场化的内涵、市场化的功能、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引入市场化的注意事项等来探讨高等教育如何引入市场化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机制当今,社会上掀起一股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大到民生的粮食,小到小区卫生管理,都在从计划经济的政府干预,向市场经济的自由市场化转变。

高等教育作为一座诗书礼仪的象牙塔,招生需要名额、专业设置需要审批、领导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任免,因此还保留着大量的计划经济般的行政管理模式,那么高等教育到底需不需要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在国际上,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早已将市场化手段引入高等教育中,各高校虽然不同于企业,但根据当地的高等教育需求和教育成本各高校自主决定设置专业课程和招生数量,市场化不断地渗入高等教育各个环节和层面,这为美国、西欧等成为发达地区奠定了教育基础。

1.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我国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新教育体制。

这就说明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在各行各业体制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也需要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与市场经济共同进步,高效发展。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市场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双方在市场中的行为,使教育达到供求均衡的状态。

高等教育引入市场化后,大学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人主体,不再由主管部门完全控制或直接管理,依据领导者眼界思路、学习的方针政策和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运行与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市场原则中走出自己独立的道路;同时大学的经费不仅仅是从政府的财政拨款获得,而且还要从市场上寻找资金渠道;意味着高等院校要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受到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基于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提出的。

新自由主义以“自由市场”为基础,强调独立自主的市场机制,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高等教育市场化不是绝对的私有化或公有化,而是一个引入市场机制的过程,它使得高等教育具有更强的竞争性、自主性和更加广泛的适应性。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品,其市场化强调将教育由国家包办模式转向市场化模式,把市场机制作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主导力量,高等院校根据社会需要自主地培养各种人才。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积极意义(一)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投资是政府单一渠道,公立大学的日常开支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国家财政的教育开支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单一渠道的投资显然使政府越来越不堪重负。

在市场机制下,国家教育机构必须依靠自身品牌吸引投资者,其教育资金来之不易。

同时,“企业模式”下的顾客有权利自主选择学校进行投资或撤资,这就促使高校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通过引入多方投资者并建立多方共同监督机制,一方面国家教育机构将获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将趋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也就随之解决。

(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市场机制具有灵活性、变动性等特点,能够很好的弥补计划机制的不足,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对其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有效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

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将对高校实行放权,从高校管理的舞台逐渐退居幕后,对高等教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高校的职能将进一步扩大,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学校可以自主进行招生、学科设置和内部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改革,满足学生、企业等消费者的需求,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于一身,转变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等学校。

(三)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办学质量。

经济效益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处于市场中的各方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引言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教育教学1. 课程改革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项目式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支持。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引进国际化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 实践教学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评价体系改革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科学研究1. 学术研究导向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将科学研究作为核心任务。

加强学术研究导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2. 学术交流与合作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内外优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研究平台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一流的研究平台。

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设施,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4. 创新成果转化高校内涵式发展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服务1. 社会需求导向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将社会需求作为服务的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和社会咨询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纳入教学和科研的内容中。

2. 社区合作与服务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合作与服务。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历史学院 10级赵粲然 1100200023 既然要讨论教育市场化的问题,我们首先就应该弄清楚什么事教育市场化,不搞清这个问题,就把中国教育改革所出的各种问题全推到教育市场化的身上,这是毫无道理的。

下面我们要讨论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市场化?教育市场化问题争论的焦点,不在“市场”的上,而是集中在“市场化”的“化”字上。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教育制度”和“教育是第三产业”的问题,早已成为中央政府行政的现实。

于是,学者们只好抓住“化”字做文章。

肯定市场、市场机制,否定市场化。

可“化”、不可“化”,该“化”、不该“化”,实际上,只是概念界定问题或理论视角问题,最严重也不过是个“思维惯性”问题,完全应该像接受经济领域市场化的说法一样,承认非经济或准经济领域市场化的现实,并运用市场化的概念演绎理论。

因为邓小平理论早已论证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功能和工具性质,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市场”属于“资本主义”的误解,宣告了“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此外,接受市场与市场机制的存在和作用的现实、排斥市场化的可行性,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根据。

因为“市场化”与“市场” 或“市场机制”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

从语言学角度看,名词或形容词加“化”字后缀构成动词,仅仅表示“(逐步地、全面地)转变成……(名词或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已。

“美化”、“恶化”、“数字化” 、“网络化”,是指向“美”、“恶”的性质,向“数字” 、“网络”的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方向的“转变或转化”。

同理,“市场化”只具有“向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方向转化或变化”的涵义。

换句话说,“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的逐步运用与全面推广,仅此而已。

在经济学语境中,市场化或市场机制,意味着价格制度和竞争机制。

所谓价格制度,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描绘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认识到,形成于买者和卖者之间自愿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像一只无形的巨手,能够协调千百万参与交易的人们的行动。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引言: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

本文将探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实践路径,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一、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样的培养目标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毕业生的需求。

其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坚持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既要培养学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再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等教育的需求,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比如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注重评价和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同时,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创新性。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其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国际化。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提供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

再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多样性。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和课程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学习。

最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杜萌高等教育市场化

杜萌高等教育市场化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负向作用很喜欢看档求职节目—《职来职往》。

求职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很多求职者都是研究生博士甚至博士后,他们活跃在科研前沿,很多人都申请了专利,有自己隶属的研究团队,但是,他们求职时都选择了产品经理,脱离了自己原来的研究岗位,转向了市场。

在他们眼中,很多研究成果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这些成果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应用到了市场中,可以说,科技成果产生的使用价值空间很大,但是被人们挖掘使用太少。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迫在眉睫,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市场化的关键。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含义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以市场的方式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教育供求双方在市场中的行为,使教育达到供求均衡的状态。

其基本特点是注重竞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表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政府大幅缩减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充分拓展非政府部门的教育投资渠道;二是强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部门的联系,甚至是与工商企业界的关系,强调产学研结合;三是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民营化发展,非营利性大学开始兴起。

(二)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现状在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市场化改革的洗礼,政府职能的规范与收缩,市场机制的引入是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市场只能有限地介入教育。

我国教育市场化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重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权限,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实行用者自付与学校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市场化筹措资金途径;3,调整政府与公立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下放办学自主权; 4,发展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高等教育供给,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及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530所,民办高校占普通高校总数的28.9%,民办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内涵及其功能实现

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内涵及其功能实现

相 比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而言, 我国成人高
等 教育 办学 机构 引 入市 场 机 制 更早 一些 , 即人 们 常
价格 、 竞争等各种市场要素之间互相联 系、 互相制约
的作用 体 系 。它 通 过 市场 价 格 的 波 动 、 市 场 主体 对
说的“ 成人教育是教育各界 中最早 ‘ 进人市场 ’ 的” 。 这主要体现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率先实行教育 收费 ; 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早已实行 自由选择 ; 成人 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之间的竞争早已存在等等。但由
的理 论意 义和 实践价 值 。


成 人高 等教 育市 场机 制的 内涵及 性质
力资本的形成。就其本 质而言 , 成人高等教育市场 是在提供教育服务的办学主体( 包括办学机构和教
育工 作者 ) 和接 受 教育 的成 人学 员 之 间 进行 的交 换
从世 界范 围来 看 , 高 等 教 育 引人 市 场 机 制周知, 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商品交换 的存在 和发生。在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中, 存在哪些交换关 系?交换 的商品又是什么?与 自由市场关涉有 形 、 无形的物质产品不同, 成人高等教育关涉的主要是
在 职成 人 , 它 提 供 的是 教 育 服 务 , 即 马克 思所 说 的 “ 不 是作 为物 , 而 是作 为活 动 ” 、 “ 训练 、 保 持 劳 动 能 力, 使 劳动 能力改 变形 态 ” _ 2 的 服务 , 而这 种 服务 或 劳务 所产 生 的成 人学 员知 识 、 技 能 的增加 , 也称 为 人
质 。要使成人 高等教 育市场机制得 以实现或 正常运 转, 就必须建立健全成人 高等教育的供 求机 制、 竞争机制 、 价格
机 制 和 风 险机 制 。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一、概述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2.1 教学质量与效果高校内涵式发展首先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教学过程全程质量监控,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2.1.1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2.1.2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引入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推行小班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教学。

2.1.3 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评估、作业评估和综合测评等。

•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2.2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2.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强化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2.2.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2.3 倡导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提供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

2.3 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2.3.1 推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改革•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市场化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市场化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市场化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运营具有显著的市场化特征,使高等教育主体更具有竞争性、自主性和广泛适应性的过程。

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化、私有化有着较大的区别。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实质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大学的办学和管理更少地依赖政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使高等教育变得更加灵活、实用和多元,并提高其适应性和回应性。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主要表现为:
减少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资比例及增加非国家(包括市场、个人或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强化高等教育与经济私有部门的联系,加强大学与商界及工业界的关系。

加强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扮演的角色。

大学变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主体的同时,也使教育服务的选择性增强,受教育者的权利更易得到充分体现。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引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关键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新时代,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质量和内在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过程管理和内在规律性的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以质量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特点1.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3.强化师生互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4.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倡导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影响1.提升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长期的发展空间。

2.促进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3.培养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结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趋势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现状市场经济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的中心主题。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环境,教育行业也必须实现市场化改革。

教育市场化的核心是将教育服务视为一种可供消费的商品,由此产生了竞争和选择的机会。

近年来,教育市场化的进程加快。

随着教育资源的充足和多元化,人们参与教育市场的机会也愈发增多。

由于国家的引导和推动,教育行业中的各种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

但是,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市场风险问题。

教育供给方的多元化和竞争可能导致一些供给方破产,从而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带来损失。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各种市场主体的异质性和不同的信息能力,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可能受到影响。

二、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市场化未来将出现以下趋势:1.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一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将逐渐实现共享,这将推动教育行业的整体提质。

2. 课后服务的增值。

由于教育的日益专业化,课后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这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情绪,促进教育行业的深入发展。

3. 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管。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一些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出现将为市场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资源评估服务。

4. 教育品牌和教育产业的形成。

由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涉及教育的投资和公司也出现。

教育产业的形成将为教育行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法要推进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必须依据教育行业自身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1. 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2. 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必须加强市场监管。

这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使市场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市场化

教育市场化

教育市场化
教育市场化指的是:政府教育部门与民间的教育机构达成产学合作并普及化。

犹如商业市场中的供需链,让彼此产生所谓的良性竞争进而使基层的教育体系能向上回应各种市场的需求,以增强弹性、提升效率;同时引入评鉴机构,作为教育消费者并提供有利信息、对教育单位的监督,而达成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特点为:重视效率、效益与效能;以经营企业的手段来治理学校。

该经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资源绩效优势,提升教育资源的运用效率,实现教育的理念与精神。

换而言之,教育市场化的动机是:教育机构希望投入最少的资源,来实现最大的效益。

教育市场化的倡导者米尔顿·佛利民认为,透过市场机制的“家长选择”与“学校竞争”这两个核心机能来促进学校改革、提升教学绩效、增进教育多样化等,能迎合学生、家长和大众的需求与期待,亦可减少政府财政负担,提升教育效能,同时,还能解决公营教育系统中多年来的难处。

在教育市场化的概念下,学生与家长成为拥有自主选择权力的消费者,而学校、教师及教职员则成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此外,该概念还将学校视为教育服务的交易场所,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课程及相关服务,则视为产品。

一般而言,要使市场化教育系统成功运作,有五个前提︰
莫家豪及罗浩俊(2001)进一步指出,教育市场化拥有八项特征,包括︰自负盈亏原则、市场的兴起、国家提供者角色的减弱、市场管理原则的采纳、市场主导课程、院校创收、内部竞争和强调效益。

然而,教育市场化政策真正实行起来出现却意料之外的副作用,尤以对教师专业的影响为甚。

有学者认为教育市场化的副作用体现于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四方面︰。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可行性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可行性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可行性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政府为更好的进行资源分配,纷纷制定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在市场化进程中,我们在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把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推向市场。

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和政府的影响的角度入手,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政府准公共产品全球化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汉斯·沃森斯塔将高等教育市场化定义如下:高等教育走向分权化,竞争性增强并且引入经营方法的一种趋势。

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联系更加的直接,生产者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使用者需要付费与完全私有化。

国内学者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将高等教育市场化定义为:国家与政府改变以往的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的方式,赋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并且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实现减轻财政负担、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增强弹性、提高效率的目标。

高等教育市场化强调市场作为配置教育资源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拥有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自主权。

高等教育市场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为充分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得高校、社会发挥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高等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依据(一)理论依据1.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教育产品属性有关于教育产品属性的分析是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基础的。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将全部社会产品划分为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非竞争性,另一个是非排他性。

其中,准公共产品指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非排他性是指在公共产品范围内的消费,任何人不排斥他人的利益为一个人或一些人的专有的消费。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主要是在实践中显示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实践形式及内涵。

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早在农业时代就已经萌芽破土了。

一般认为,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它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脑力劳动的分工,私有制度的出现,社会阶级的划分,政治国家的建立以及语言文字的形成,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应当看到,古代教育发展还是偶然的、零散的、随意的,即使当时最先进的民族或国家,也没有建成如同今日系统而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当学校教育最初产生时,就有了古代学术性的教育,这种学术性的教育就是最初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我们可以说,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差异,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如在美国,把中等教育之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作高等教育。

而在欧洲,有着悠久的高等教育传统的国家则对高等教育的界定较为严格.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概念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是一种学术教育;二是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古代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三是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四是从现代教育层次上看,高等教育是第三级教育或是中等后教育.事物的性质是一种事物表现于外的特征,是相对于事物的“实体”决定的。

研究和回答高等教育的属性,首先要把高等教育定位于某一视线或考察范围。

定位不同,所讨论的高等教育属性,这里从“文化”、“科学”、和“事业”三个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在社会中地位及属性. 职业是教师伦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概念或范畴,教师道德问题大都与“教师职业"有关.按照伦理学理论逻辑,职业道德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一起,构成现代人道德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属于现代社会的职业道德领域。

在当代,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角色。

【高等教育学】--复习总结

【高等教育学】--复习总结

【高等教育学】--复习总结高等教育新论学习提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在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则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

高深学问教育:形式上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特权阶层的教育、政府和寺庙控制;大学教育:形式上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第三级教育: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以及师范院校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社会需求、人人都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保持自治的同时,兼顾社会需要。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高校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依据高等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高校的性质与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

培养目标的概念:高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规格标准正确认识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及其特点:1、个人本位论VS社会本位论(要辩证统一)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想和个性,使人真正成为人。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2、专才教育VS通才教育(要并存互补)专才教育,一般来说是指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活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

强调完全摆脱功利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摘要】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指出其核心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其次探讨了市场化的实现方式,包括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选择、发展市场竞争策略等方面。

在竞争机制下,高等教育机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学生选择。

学生选择高等教育机构的市场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他们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就业前景。

文章展望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未来发展,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高等教育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实现方式、竞争机制、学生选择、市场趋势、竞争策略、未来发展1. 引言1.1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市场化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改革方案。

高等教育市场化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效率,激发高校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

高等教育市场化还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贡献。

高等教育市场化不仅是一种教育改革方案,更是一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 正文2.1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向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转变。

这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市场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益分配将更多地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

高等教育市场化也包括了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资金。

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原因与限度

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原因与限度
一个问题是 市场只能有限度地介入高等教育领域 , 完 全按照市场化运作高等教育并不符合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独特使命。
[ 关键 词 ] 高等教 育 市场化 ; 新 自由主 义 ; 新公 共 管理主 义 [ 作者简 介 ] 张蔚 , 湖 南大 学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教 育学硕 士研 究生 ( 长沙 4 1 0 0 8 2 )
刺激等 。 它排 除绝 对的传 统公 有化和绝对 的
等教育 的经费投入 比例 , 充分拓展非政府部 门的教育投资渠道 ; 二是强化高等教育与社
会经 济部门的联 系 , 甚 至是 与工商企业界 的 关系 , 强 调产学研 结合 ; 三是 大力支 持高 等
教 育 的民营化 发展 ,非 营利性 大学 开始 兴
2 O 世纪 6 0 年 代后 , 高 等教育超越 了以 往“ 精英教育 ” 的阶段 , 进入 了“ 平 民主义 ” 的 大众化 高等教育发展 阶段 。 世界范 围内各 国 高等院校的学生数也 成倍增 长 , 而各 国政府 财政却越 来越难 以支撑 高等教 育 的沉 重负
担, 政府 不约而同纷纷 削减教育经 费并开始
私有化 。【 1 1 高等教 育学 者麦西认 为 , 高等教
育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 面 : 一个是宏 观 层 面上政府主导 的市场化 , 主要表 现在政府 对 高等 教育解 除管制 、 消除垄 断 、 私 有化 或 实践 中循着 市场原则来 营运高等教育 , 即运 用市场价值及 策略 , 满足消费者 ( 学生 、 家长 及雇 主 ) 的多样 化需求 , 使 高等教 育成 为 以
高等教 育资源 , 通过 市场机制来调节教育供
衡 的状态 。其基本特点是注重竞争 , 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 间的交换关 系。 高等教育市场化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

在我们阐明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研究背景和论文目的。

在我们首先解析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然后探讨了实现方式、影响、政府角色以及院校的发展策略。

在我们对高等教育市场化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讨论了研究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高等教育市场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实现方式、影响、政府角色、发展策略、总结、发展趋势、研究意义1. 引言1.1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等教育市场化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学校将会迎来更大的竞争压力,从而促使学校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办学效率。

高等教育市场化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机制能够引导资源向效益更高的方向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

高等教育市场化还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在市场竞争的激励下,学校将积极寻求创新发展之路,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市场化有助于推动教育体系向更加市场化、多元化和创新化的方向迈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自然也受到了市场化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虽然相对较晚,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和运作的重要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市场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高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对于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内涵式发展已成为继续促进高等教育进步的重要理念。

因此,本文聚焦于分析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

首先,内涵式发展指高等教育之内部机制和形势发展得更加健全,从而达到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同时也提高整体水平。

其次,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实施改革,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和维护高校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确保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吸引更多对高等教育有兴趣的人才投入其中。

另外,内涵式发展还要求我们加强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监管,避免形成壁垒,确保高校的公平性和市场化尤其重要。

最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要着力加强高等教育的素质,以面向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及应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视野和新技术来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总之,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

只有将内涵式发展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更加融合、全面发展和更加优质化。

因此,应当积极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完善政策性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建设,合理划分学科范畴,实施素质教育,以期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市场化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

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探索,虽阻碍重重,但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其根本原因是对高等教育市场化认识不够,没有切实的理论、政策来指引市场化的进行、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等问题造成的。

本文试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实现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市场化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

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逐渐加速进行,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即是所谓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

本文试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作一些探讨。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
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重整高等教育》报告,对高等教育市场化下的定义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竟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

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

”就笔者理解,高等教育市场化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合理整合和利用社会有限教育资源的一种市场运作方式,一种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的市场运作方式。

具体说来,高等教育市场化应具有以下几层内涵:
1、高等教育市场化应实现高等教育投资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这就要从根本上破除高等院校的国家垄断,打开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开通教育资金来源的多种渠道,以便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为发展高等教育筹集更多的资金。

在保证国家投资的前提下,鼓励多方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合作办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管理方式多样化,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投资模式。

2、高等教育市场化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引入供求机制。

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能够调整高等教育供求的总量、结构和层次向平衡化发展。

经济建设不同时期对不同层次和结构的人才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上特定层次和种类的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及价格高低反应出来,并形成个人和企业对特定种类教育的需求,引导高等教育供给部门按需求的总量、结构和层次进行人才的培养。

3、高等教育市场化应注重投入——产出效益。

高等教育市场化经营,把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教育是稀缺资源,通过教育市场化运作,使教育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使教育投入在市场中实现合理的回报,才能形成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摆脱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依靠外界投入,非生产性的尴尬局面。

4、确立高校在教育机制及市场机制中的主体地位。

各高校是办学的主体,应能够自主决定自身资源配置,即决定招生的数量,决定
专业的设置等。

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扩大了,才能够充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使其在享有完整而独立的教育教学权的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并且积极利用自身在知识、科技方面的优势从多个方面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稳固地位。

二、教育市场化指标
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是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的结果,教育是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同时,教育又具有公益性,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引进市场机制将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评价教育市场化的主要指标包括:自负盈亏原则,教育市场的兴起,国家提供角色的减少,采纳市场管理原则,市场主导课程,院校创收,内部竞争,强调效益等的实现情况。

三、教育市场化的实现方式
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高等教育市场化大致有如下四方面的路径:
首先,鼓励民间多元投资高等教育,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公益性和市场性,高等教育市场性要求打破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让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办学,使投资主体多元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放手,而是将部分办学权下放,其目的在于扩大供给,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总量。

同时,在不同办学主体之间形成竞争,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高等教育机会,提供更高的教育质量。

其次,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说法,
教育是一种投资,既需要支付成本,又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效益。

个人的收益主要表现为未来较高的收入、更大的就业和适应能力、更高的升迁机会和社会地位等;社会收益则主要表现在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力的增强、民主政治的改善、精神文明的提高等等。

按照市场经济“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受益各方,即受教育者个人和代表社会的政府理所当然地应当支付相应的教育成本,即实行“成本分担”。

再次,教育产业的经营。

既然教育是一个产业,那就应当对之进行经营。

经营得当,教育单位是可以带来“利润”的。

得到的“利润”,一般作为发展教育的基金,除此之外,还可将一部分“利润”作为投资回报给予投资者,以吸引新的投资。

教育的有效经营还能鼓励各教育单位改善经营管理,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重新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使一定投入有更多产出。

最后,引入竞争机制。

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教育活动中将对传统的教育运行模式产生冲击,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更新,使学校充满自主办学的活力,有压力的同时也有前进的动力,才会适应市场的需要,为市场输送大量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路娜,夏永红.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机制及政策取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2]陈光亮.教育市场化探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
(11)
[3]李盛兵.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0
[4]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改革情景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1) [5]简敏.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8)
[6]侯勤.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涵、实践意义及其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6(9)
[7]张伟.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可能途径[j].经济经纬,2005 (4)
作者简介:王瑶,女,1972年3月生,研究生,讲师,从事财会专业的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