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论青主作品《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
论青主作品《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摘要:《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是由宋代的李之仪作词,黎青主作曲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此首歌曲时必须把握好对歌曲的理解,从而使歌曲的艺术特性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本文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特点、曲式及词曲作者的介绍等方面对本歌曲进行了艺术特征的剖析。
关键词: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二段曲式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意义《我住长江头》是二十世纪30年代作曲家黎青主为宋代词人李之仪所作《卜算子》的谱曲。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笔名黎青主。
我国现代音乐学家,在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他赴德国留学,学习法律,兼学哲学和音乐(钢琴和作曲理论)。
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共产党人遭到通缉,被迫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七年亡命乐坛的生涯。
在此期间,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历历在目,人生世相,变化多端,不堪回首,特别是朋友间相互出卖,相互残杀,自己也死里脱生,陷些丧命,更是感慨万千。
1930年他以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谱写的艺术歌曲,充分体现出他的创作思想。
词曲字面上的意义是思念天各一方的恋人,然而了解到曲作者的生活的背景它有着更深远的意思。
是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与安定。
用音乐来表现心灵,使得这首古典诗词歌曲成为声乐作品中久唱不衰之佳作。
二、词曲赏析青主的作品多数是以古诗词为基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众多艺术歌曲的一种类型,它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把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融为一体,它是诗化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化的诗词意境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歌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歌词全部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
论及中国诗歌,最具影响力的必然是古典诗词,因为最能体现汉字中文语言和艺术特点。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我住长江头》是一首艺术歌曲,创作于1956年,由杨洪基作词,刘家昌作曲,首演者为王丽凤。
这首歌以长江为背景,讴歌了长江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和长江流域人民的精神风貌。
这首歌曲的词曲融合得非常紧密,音乐和歌词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歌曲的开头就是用典型的四声四调的民歌唱法,让听众立刻进入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中。
整个歌曲以忧伤的口吻唱出了热爱长江的深情。
旋律上,该曲采用了长调,从低音部一路上扬,充满了壮美之感。
而伴奏中融合了很多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笛子等,更是把本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从歌词角度来看,这首歌曲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歌词中充满了对于长江的深情和热爱,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不断向前的精神。
整个歌曲中关键字汇聚于“长江”,正是由于长江的存在,才让我们有了生命和希望。
而首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更是道出了长江流域千年来沟通南北、交流东西的重要性。
从表演者角度来看,这首歌曲需要表演者有着出色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演唱既需要表现出歌曲中忧伤、激昂、向往、自豪等情感,还需要对长江流域文化、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表现力和深刻内涵。
历史上也有很多优秀的演唱者,如王丽凤、邓丽君、武艺等,他们在演唱时不但通声情并茂,而且用独特的个人风格凸显出歌曲的内涵意义,使得歌曲更加入耳难忘。
总之,《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以深情的笔墨诠释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然和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于民族精神的强烈认同。
该曲既表现了对于自然的深情厚爱,更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由著名音乐家崔健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歌曲发行于1993年的专辑《一无所有》中。
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意境丰富的歌词而备受赞誉,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对这首歌曲的创作与演唱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歌曲创作分析1. 旋律《我住长江头》的旋律曲调优美、动人,充满了悲情和感伤。
曲调的起伏间,伴随着崔健独特的嗓音,让这首歌曲充满了张力和穿透力。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旋律更是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击力,使得歌曲更加深入人心。
2. 歌词歌曲的歌词通过简洁而抒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对长江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中的“江头”象征着一种情感的归宿,对故乡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江水和自己的生活境况,突显出演唱者内心的矛盾和煎熬。
这些精心选用的词语和独特的表达手法,使得歌曲的歌词更加生动、深远,富有诗意。
3. 编曲歌曲的编曲大气磅礴,旋律悠扬动人。
曲调流畅,音乐旋律通过旋律的跌宕起伏,让人沉浸其中。
整首歌曲充满了一种磅礴、激昂的气势,更加突显了歌曲的深情与激情。
二、演唱分析崔健作为中国摇滚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以来都以其深情、磁性的嗓音和澎湃的表演风格而备受喜爱。
在《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中,崔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情感演绎了这首歌曲。
在演唱时,他把歌词中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让人陷入一种深情的情感漩涡之中。
嗓音的震撼力和情感的表达力,让人感慨不已,促使听众对这首歌曲产生共鸣。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崔健的饱满的情感表达和对歌词内涵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力,更显其独特的魅力。
他声情并茂的演绎也使得这首歌曲被听众广泛传唱和喜爱。
崔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还展现了其专业与才华,在音乐表现技巧上有着非常出色的掌握,能够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细腻的唱腔和饱满的情感表达,让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解析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大 众 文 艺19摘要;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通过将优美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配上相应的钢琴伴奏而谱写成一首首好听的声乐作品,作品重点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赋予诗意般的意境,在欣赏时总会让人流连忘返。
《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优秀作品,是著名作曲家青主的代表之作。
全曲以滚滚的长江水为旋律线索,贯穿全文,借水抒情,借水喻情。
本文通过对《我住长江头》的艺术解析,希望能帮助声乐学者在对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学习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艺术歌曲;情感表现;艺术修养;艺术魅力;艺术处理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始于20世纪初。
一些留洋学成归来的音乐家们,尝试着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
在他们的作品中,大多比较注重调性的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注意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的融合。
本文中,本人选用了著名作曲家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来分析它的作品特点,目的是让自己在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这首歌曲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每一句抒情的旋律都体现出作曲家创作时深刻的人生和情感经历,每一句叙事的语句都描写出他对审美境界的深度理解和高度追求,此曲寄托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之感,曲词间流露出内心世界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全曲以滚滚的长江水为线索,贯穿全文,借水抒情,借水喻情,在演唱时关键抓住“情”字,才能准确表达作品主题。
一、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魅力这首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所选用的歌词是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词[卜算子]。
歌词构思精密,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歌词上很适合艺术歌曲的创作,现实平淡的语句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心,又很符合青主当时的创作背景,作曲家青主从诗词的表象和喻意的双重手法出发,又结合内心的情感因素,写出了这首经典之作,作品即发扬了中国传统音乐写作手法的精髓,又融合进西方大小调的创作手法,独到之处令人称赞,全曲环环相扣,字字相接,衔接流畅,在演唱当中多体会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对增强歌曲的控制力有很大帮助。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作者:刘会洋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0期摘 ; 要: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中西”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青主;艺术特征;《我住长江头》中图分类号:J605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096-01一、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1.作者介绍。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民国成立后,1912年被派往德国留学,十年时间里,青主吸收了大量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知识,学习了钢琴,作曲等综合性音乐技能,这些为他之后的艺术歌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主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写过许多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歌曲,其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得到业界一致公认。
2.《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
青主青年时代曾留学德国,十年间青主在德国学习了许多先进的音乐知识理论和音乐方面的创作。
后来回国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青主遭到了国民党的通缉,迫于形势,青主只好隐姓埋名,藏身上海租界。
后来在好友萧友梅的帮助下,青主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担任校刊主编。
这期间,青主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动荡不安,血淋淋的往事不堪回首,朋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出卖迫害,加上自己历经坎坷,虎口逃生,对此青主更是感慨万千,于是在这种复杂的心绪下,青主采用《卜算子》这首词用以谱曲,从而创作出了如今令我们熟知的这首著名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歌词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以长江抒发感情,深切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无比思念之情。
《我住长江头》艺术特色之剖析
《我住长江头》艺术特色之剖析摘要:《我住长江头》是青主创作的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较高的演唱价值,而且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章将通过对《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作进一步的分析、解读,以期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把握青主的艺术思维和挖掘该作品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青主我住长江头词曲结合中西结合一、作者简介二十世纪初,在萧友梅、赵元任、黎锦辉、黄自、青主等曾赴欧学习西洋音乐的作曲家的努力之下,艺术歌曲这一源自欧洲的声乐体裁在我国也逐渐得到了传播与发展。
一大批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复杂社会背景之下涌现出来。
从德国留学归来的青主是当时乃至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
他创作的《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是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体裁的精品之作。
它对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一首情思壮美、格调清新的抒情歌曲。
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青主身为一名共产党人,大革命的失败破灭了他的革命理想,黑暗的统治让他有口难开,但他对过去的战斗岁月一刻也没有忘怀,于是他拿起笔谱写了《我住长江头》。
他创作的这首歌,绝非一般的情歌,而是借用宋代李之仪的词来抒发自己的复杂的心绪。
由于当时历史时代背景特殊,他以音乐创作为载体,假借古代的爱情诗,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透露出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诗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短短的几句话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
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
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艺术歌曲,歌曲的创作与演唱都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
本文将着重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歌词内涵以及演唱方式等方面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
我们来谈一谈《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的词曲创作团队是由李香兰和姚敏两位著名音乐人合作完成的。
姚敏是中国知名音乐人,以其对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而著称。
他曾多次获得中国音乐金曲奖,并且是中国音乐领域的知名创作人之一。
而李香兰则是一位具有深厚古典音乐功底的歌手,她的演唱风格兼具传统与现代,因此在中国乐坛也广受好评。
两位音乐人的合作,让这首歌曲在音乐风格、旋律和歌词内涵上都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味道。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住长江头》的音乐风格。
这首歌曲以悠扬的旋律、轻盈的音符和婉转的歌词为特点,整体风格偏向温柔、优美,像是一幅柔美的山水画。
从歌曲的编曲来看,旋律简洁流畅,雅致动人,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使得整体风格独具特色。
歌曲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比如二胡、琵琶等乐器的运用,为整首歌曲增添了浓厚的中国风情。
歌曲还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如电子合成音的应用,使得整首歌曲听起来更富有层次感。
这种音乐风格的独特融合,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流行音乐的时尚感,使得《我住长江头》成为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歌曲。
我们来探究一下《我住长江头》的歌词内涵。
歌曲的歌词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深情。
歌词中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歌曲中还将长江比作一位母亲,给予人们无尽的爱和关怀。
整首歌曲通过抒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风景,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歌词的优美、含蓄,既有着诗意的抒发,又能够触动人心,使得这首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住长江头》的演唱方式。
李香兰的演唱风格温婉、纯净,她的声音柔美、清澈,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完美地传达出来。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摘要】李健创作了一首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该歌曲源自他的创作背景和灵感。
歌词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和向往,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
音乐风格融合了民谣和流行元素,展现出李健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的演唱风格充满情感和磁性,深受听众喜爱。
这首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通过歌词和音乐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对于听众来说,这首歌可能激发对家乡和文化的情感共鸣,对人们内心产生积极的影响。
未来,希望这首歌可以继续传承并启发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李健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演唱、分析、李健、背景、灵感、歌词、音乐风格、演唱风格、艺术价值、听众影响、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由李健创作并演唱的艺术歌曲,深受听众喜爱。
这首歌曲充满了深情的表达和动人的旋律,让人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李健对长江的热爱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他通过歌曲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祝福,展现出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歌词内容则是这首歌曲的灵魂所在。
歌词深邃而感人,直击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通过歌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美好。
音乐风格上,这首歌曲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
李健的演唱风格则是极具感染力,他的嗓音深情而动人,让人难以忘怀。
这首歌曲《我住长江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听众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类似的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2. 正文2.1 李健创作背景李健是中国著名的音乐人,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
他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受到家庭的影响开始学习音乐。
李健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自己的音乐天赋,很快就成为了学校乐队的主唱。
在进入音乐行业之前,李健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习了表演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从《我住长江头》看青主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从《我住长江头》看青主艺术歌曲创作特点.doc青主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以自己开拓性的努力写出了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优秀的古诗词歌曲,并为这种独特风格的艺术歌曲体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对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结合”的独特见解与实践,开创了艺术歌曲创作之先河,对我国后来的艺术歌曲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此外,青主能在当时动荡的年月里,坚守自己的音乐信念,用音乐营救自己的灵魂,而没有选择同流合污,这是其性情高洁的一面,值得肯定。
这一点,即使在今天,对那些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的音乐家,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又名青主。
广东惠阳人,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 年赴德学习法律,兼学哲学和音乐(钢琴和作曲理论)。
1920 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2 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
1927 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共产党人遭到通缉,被迫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7 年亡命乐坛的生1/ 5涯。
期间,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历历在目,人生世相,变化多端,不堪回首,特别是朋友间相互出卖,相互残杀,自己也死里脱生,陷些丧命,更是感慨万千。
1930 年他以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谱写的艺术歌曲,充分体现出他的创作思想,用音乐来表现心灵,使得这首古典诗词歌曲成为声乐作品中之佳作。
二、《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色(一)《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具有民歌和吟诵韵味、独具特色的艺术歌曲。
全曲歌调悠长,却有别于民间的山歌小调。
诗词中每个字的时值在全曲中基本是相等的,均占有三拍的时值,体现了中国古诗词所具有的“咏诵”特点,乐句的句尾常出现下行或向上的拖腔,听起来似吟古诗的意味,但又比吟诗更有激情。
音乐具有民族风格,情感真挚,结构严谨。
和声单纯,淡雅,具有自然调式的色彩和民族的风味,自由舒畅而富浪漫气息,质朴的语言抒发思念恋人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分析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分析陈西凤(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摘要】《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一首经典之作,是以北宋词人李之仪所作的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为歌词,由青主进行谱曲,广为传唱。
在曲式结构、旋律手法、钢琴伴奏三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在曲式结构上,突破了“卜算子”中平行反复的结构,简洁明了;在旋律手法上运用了传统民族五声调式,没有过多的变化音装饰音,使得旋律更加悠扬质朴;在钢琴伴奏上则主要以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为主,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水与歌声相互交融,烘托了全曲意境,推动了情绪发展,美妙动听。
【关键词】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李之仪;青主;曲式结构;旋律手法;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7-0085-02【本文著录格式】陈西凤.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20,09(17):85-86.青主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谱曲的《我住长江头》是其所有声乐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该曲短小精悍,却内涵丰富,以北宋词人李之仪所作的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为歌词,大胆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方式。
本文选取的版本出自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杨曙光编著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一书,本文将从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手法、钢琴伴奏三个方面展开来进行分析。
一、简洁明了的曲式结构青主在曲式结构安排上并没有套用西方古典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而是根据李之仪原词的内容去处理的,青主突破了按照“卜算子”词牌中平行反复的结构惯例,这首艺术歌曲是一个“词曲不同步”的多句乐段,全曲一共有八句,分为了上下两阙,上阙为四句,下阙也为四句,之后的四句重复了两次,引子部分为1至4小节,此首艺术歌曲为G宫调式,第一个乐句是5-12小节,这八小节是结构为4+4的方整型乐节,其中a乐节5-8小节具有起句的特点。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总第282期63音乐研究一、创作背景关于曲作者青主(1893-1959),又名黎青主,是音乐理论家、作曲家。
他是广东惠阳人,原名廖尚果。
辛亥革命那年,他手提炸弹参与了攻打潮州府的战役,并亲手将潮州府姓陈的知县击毙。
他因为“有功民国”,于1912年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
袁世凯篡权,不准广东人在外学习军事,廖尚果乃改学法律,业余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
1922年回国,大革命时参加北伐,任军政部主任等职。
“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廖尚果被全国通缉。
他辗转逃亡,1929年来到上海,在同学肖友梅的热心帮助下,廖尚果化名青主,以作曲、著书、写音乐理论文章及编“音专”校刊《乐艺》为生,开始了为期数年的“亡命乐坛”生涯。
作为音乐理论家,青主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二书,并写过大量的文章。
作为作曲家,他写过一些声乐曲,大部分收入《音境》和《清歌集》中。
《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我住长江头》的词取材于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来是写对恋人的思念和表现坚贞爱情的诗词。
他用曲折的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愤恨和寄托对难友的哀思,李之仪的词便成为他表达这种感情的最好载体。
此首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青主运用欧洲近代的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中国古典诗词提供的意境,感情真挚、深刻;艺术手法优美、单纯,极具创造性。
二、青主的文化情怀《我住长江头》除了作曲家自然地呈现出对诗歌的主观看法,更为重要的是,他留给世人的文化情怀。
作为艺术歌曲,它的艺术性除了表现在其独特的体裁形式外,不可否认的则是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化音乐小品,是诗歌赋予了它高层次的文化品质。
比如它的诗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此优美的诗句,发自内心,出乎自然,但艺术技巧颇高,非常讲究艺术的意境美。
可以说,文化品格是衡量文学积极与否的精神尺度,高贵的文化品格把人类生活的进步与伟大事业相连接,从精神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由著名音乐人岸本早苗创作的歌曲,歌曲以长江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居住在长江头的人的生活和情感。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而抒情,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歌曲的创作与演唱进行深入分析。
让我们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开始说起。
《我住长江头》是岸本早苗在创作时受到长江的启发,通过表达对长江的热爱和对江畔生活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命运起伏的感慨。
岸本早苗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深深地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和深沉,同时也感受到了长江流域人们的生活淳朴和悠闲。
这些灵感让她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艺术歌曲。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歌曲的音乐特点。
《我住长江头》的曲调优美悠扬,给人一种美好而富有诗意的感觉。
整首曲子的编曲采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古典吉他的演奏、弦乐器的伴奏和轻柔的钢琴琴声交织出一幅优美的音乐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江畔之上,感受到了长江的雄伟和壮阔。
在编曲上,岸本早苗也注重了歌曲的节奏和节拍的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流畅而有层次感。
在整首歌曲的演唱中,岸本早苗也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和情感,使得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再来说说歌词的创作和表达。
《我住长江头》的歌词深情而抒情,描述了长江流域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歌曲的歌词通过对长江头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歌曲创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歌词中有许多意境深远的句子,比如“长江悠悠我情长”,“山高水长情意长”,都表现出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歌词中也融入了一些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使得整首歌曲更加地富有情感和共鸣力。
让我们来谈一谈歌曲的演唱。
《我住长江头》是岸本早苗亲自演唱的,她的嗓音醇厚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深情地诠释这首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岸本早苗注重了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和音乐上的演绎,使得整个演唱过程充满了魅力和力量。
她的演唱技巧娴熟,能够将心灵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让人听了之后不由得为之动容。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一《我住长江头》的产生1.作者介绍2.《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1)《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2)《我住长江头》背景二《我住长江头》的音乐艺术分析1.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2.《我住长江头》的音乐本体分析( 1)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2)从和声,曲式上分析《我住长江头》( 3)钢琴伴奏烘托意境三青主对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1.《我住长江头》的艺术成就2.青主先生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赵大刚,马骏飞(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摘要: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在旋律上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中西”结合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艺术歌曲;音乐风格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小喜欢音乐,1912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学习,兼学哲学、社会学,还选修了钢琴、作曲等课程,1920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青主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写过许多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和《赤日炎炎似火烧》等独唱歌曲,其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得到业界一致公认。
在音乐理论方面,青主也颇有成就,其出版的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
另外,他还创作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和诗集《诗琴响了》、外国文学家评传《歌德》等。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先生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其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歌词选用了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解析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11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16解析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楚培琳摘 要:《我住长江头》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国艺术歌曲,音乐家青主以其作品独特的风格精心作曲并谱写伴奏,乐曲含蓄,旋律优美,意境深远,伴随歌曲情感强烈而生动,歌曲形象清晰,与整首歌曲情感合二为一,他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感悟,极富艺术美学价值。
因此本文主要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及其作者个人演唱经验,从艺术风格、创作风格、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使自己在对我国艺术歌曲的传唱与研习过程中更为深刻地认知与理解,进而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青主;《我住长江头》;艺术风格;创作风格;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楚培琳(1986-),女,大学本科学历,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教师。
一、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创作风格(一)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我住长江头》是20世纪三十年代的词曲家青主依据北唐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所谱曲作品创作的。
他在我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在1922年-1903年之间生活的经历导致青主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用音乐来表现心灵,使这首歌的层次结构与思想情感对比变得更加丰富合理,既抒情而激越,上行和下行韵律的交替进行,既充满了吟唱的神韵,也充满了隽永的激情并传唱至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也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当时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二)歌曲曲式结构分析《我住长江头》这首曲子属于复二部曲形式,有着丰富的和声形式,调性为G 大调,整首曲子主要由A 和B 两个部分组成。
前面四分小节为音乐前奏,第5至二十小节为A 部分;从二十一小节至最后为B 部分。
A 部分有十六个小节,作者使用了四+四+四+四的织体架构;B 部分有四十八个小节,各个小部分也各为十六小节。
以及前奏部分的流动分解和弦,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向听众展示主题的思想,让听众也能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这首歌的意境之中。
浅析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
浅析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摘要:青主,原名廖尚果,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
早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政府派遣留学德国攻读法学系,同时学习钢琴和理论作曲。
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迫隐姓埋名,从事音乐工作。
他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的歌曲创作。
《我住长江头》这首抒情的艺术歌曲是他在1930年发表的。
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创作特点和演唱要求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关键字:艺术歌曲创作特点词曲结合中西结合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原名廖尚果,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
早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政府派遣留学德国攻读法学系,同时学习钢琴和理论作曲。
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迫隐姓埋名,从事音乐工作。
他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的歌曲创作。
《我住长江头》这首抒情的艺术歌曲是他在1930年发表的,歌词选自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著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表现的是一位女子对爱人的美好情感,青主借这首感情真挚的词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贞,对战友的思念之情。
二、《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色《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全词如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诗描写的是对恋人的思念和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表现出了离别只恨。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1. 引言1.1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流传已久的经典作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情感表达让人们为之倾倒。
在这首歌曲中,艺术家们用音乐的语言诉说着关于长江的美丽与伟大,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祝福和热爱之情。
本文将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分析、曲调和歌词分析、演唱风格分析以及音乐影响力等角度进行探讨,解读这首经典艺术歌曲的内涵与魅力。
在创作背景方面,我们将探讨这首歌曲诞生的背景和原因,揭示创作者内心深处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共鸣与碰撞。
通过分析歌曲的内容,我们将逐字逐句解读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探究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曲调和歌词分析将帮助我们理解歌曲的音乐结构和表达手法,从音乐角度剖析作品的艺术之美。
演唱风格分析将聚焦于不同演唱者的诠释方式和个性特点,呈现出歌曲多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还将分析这首歌曲在音乐上的影响力,探讨它对后世音乐的启发和影响。
通过全方位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的精髓与价值。
2. 正文2.1 创作背景《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由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的艺术歌曲,歌词由乔石填词。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形势十分紧张。
聂耳受到国家危难的启发,创作了这首反映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的歌曲。
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是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人民遭受着沉重的苦难。
聂耳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困境,决心用自己的音乐才华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抗日战争的决心。
他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将长江的壮阔与悠长融入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勇气。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住长江头》如同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困苦的民众,激励人们奋起抗敌。
这首歌曲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传颂至今。
聂耳凭借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传奇。
2.2 歌曲内容分析《我住长江头》的歌曲内容分析主要围绕着对长江的描写以及对生活的反思展开。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陈安妮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摘要:《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艺术作品,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青主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术改编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这首词作,创作出具有民族风味的《我住长江头》并赋予它新的情感。
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067-03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音乐题材,由于对歌词、旋律、伴奏等方面极高的要求使这一类型的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近现代是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的萌芽、繁荣时期。
《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创作于新文化运动之后,大量留洋的音乐家回国,他们尝试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我国的音乐相结合,青主就是其中优秀的作曲家之一。
青主对这首艺术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与李之仪在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着不同的理解,他更加突出表达对壮烈牺牲的革命义士的思念之情,抒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这首歌流传至今,被选作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其蕴含的情感以及演唱技巧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一、词曲作家简介青主原名廖尚果,曾化名黎青、黎青主。
广东惠阳人,中国音乐理论家,他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代表音乐家之一。
他的音乐思想主要体现在《乐话》与《音乐通论》中。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灵魂的语言,只有在这个意义范围内,我们才可以将音乐当作描写灵魂的一种形象艺术。
如果我们把我们的灵界当作是我们的上界,那么我们也可以把音乐当作是上界的语言”。
这也是著名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这一命题。
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一般格调朴实无华、情感深刻,并致力于体现民族风格。
他的著名作品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等。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北宋著名词人,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
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团体的成员之一。
他的许多作品都为人们所熟悉,如《蝶恋花》《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西江月》等。
如何把握《我住长江头》的演唱风格
如何把握《我住长江头》的演唱风格巫秉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山西太原 030619)摘 要: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一种体裁形式,通常由作曲家为诗歌谱曲而成,赋予诗词更加丰富、深刻的含义。
《我住长江头》是青主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艺术歌曲之中的优秀作品。
全曲巧妙地统筹“我”“君”与“江”的关系,借水抒情。
本文通过浅析这首艺术歌曲,希望起到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把握演唱风格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歌曲 我住长江头 演唱风格一、词曲作者李之仪(1048~1128)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词婉约含蓄、清丽隽永。
并以《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最为著名。
青主原名廖尚果,是我国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美学家。
青主先生的作品在我国艺术歌曲领域始终都是一朵与众不同而又瑰丽的花,《我住长江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二、歌词意境该曲歌词为宋词一首,描写相思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遵循“起承转合”的思路,该词“起”在“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写两人分居异地,为下文抒发相思做铺垫;“承”在“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长江水。
”表明两人分居两地难于相见,却又日日相思难以释怀,虽然只是相思之情,却因“共饮”与“长江水”而把这简单的相思之情变得有分量。
下阕则走到了“起承转合”中的“转”,便引出了“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江水之隔的恨便是难于相见的恨,难于相见的恨却也是盼望着的爱;最后的“合”是作者吐露心声“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字字笃定、情真意切,是盼望的宣言、是守候的承诺。
[2]由歌词可见这首词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以“我”“君”与“江”的关系展开叙事进而展开抒情,托“江水之隔”以抒“日日思君不见君”之情,情绪重叠回环、情真意切;而且作者所托之物为长江,江水生生不息又有浩然之气,令该曲具有清新隽永之感。
三、曲式结构全曲共68小节。
由于歌曲的曲式较为自由,该曲采用了“A、B、B1、B2”的并置的四段式结构来抒发作者的情思且全曲调性统一、无转调。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与美学阐释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钢琴伴奏的民族特色与美学阐释姚冰
【期刊名称】《中国音乐剧》
【年(卷),期】2024()1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因融入了中国本民族特有的民族音乐元素而独具特色,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经久传唱。
通常艺术歌曲以现代诗或古代诗词为歌词文本,其文本具有较高的文学性,作曲家往往兼顾伴奏与歌唱声部的创作,使艺术歌曲在声乐与器乐的部分可谓艺术品。
著名作曲家青主所创作的歌曲《我住长江头》即选用了北宋词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将其钢琴伴奏声部创作得既生动,又有中国美学特点。
本文将从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出发,具体分析该作品中的钢琴伴奏所展现的民族特色,并探究其所体现的中国音乐美学特征。
【总页数】4页(P132-135)
【作者】姚冰
【作者单位】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
【相关文献】
1.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特点及演唱技法
2.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分析
3.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4.青主艺术歌
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一《我住长江头》的产生1.作者介绍2.《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1)《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2)《我住长江头》背景二《我住长江头》的音乐艺术分析1.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2.《我住长江头》的音乐本体分析( 1)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2)从和声,曲式上分析《我住长江头》( 3)钢琴伴奏烘托意境三青主对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1.《我住长江头》的艺术成就2.青主先生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赵大刚,马骏飞(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摘要: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在旋律上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中西”结合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艺术歌曲;音乐风格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小喜欢音乐,1912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学习,兼学哲学、社会学,还选修了钢琴、作曲等课程,1920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青主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写过许多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和《赤日炎炎似火烧》等独唱歌曲,其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得到业界一致公认。
在音乐理论方面,青主也颇有成就,其出版的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
另外,他还创作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和诗集《诗琴响了》、外国文学家评传《歌德》等。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先生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其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歌词选用了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歌词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的艺术特色,词作者以长江抒发感情,深切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下阕以滔滔不绝、连绵东流的长江水来喻自己日夜思君的心境,可谓深化题意,语意双关。
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朴素,言浅而意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青主青年时代留学德国,1922年回国后,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大理院推事,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中校秘书,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上校秘书等职。
青主经常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游行、示威、集会、演讲、发表宣言等爱国运动。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成共产党人遭到国民党通缉,只好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七年亡命乐坛的生涯。
在友人萧友梅的帮助和掩护下,青主担任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及学术刊物《乐艺》的主编。
这一时期,青主为《乐艺》、《音乐教育》等刊物撰写了《给国内一般音乐朋友一封公开的信》、《我亦来谈谈所谓国乐问题》、《音乐当作服务的艺术》等60多篇音乐评论和随笔,表现了他对我国现实音乐生活的关心,以及对20世纪欧洲音乐新发展的关注。
在这期间,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那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历历在目,人生世相、变化多端、不堪回首,特别是连朋友间都相互出卖,相互残杀,自己也死里脱生,险些丧命,对此,青主更是感慨万千。
在这种复杂的心境驱使下,1930年他便以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谱写成了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在这首歌曲当中充分体现出了他的创作思想。
这首艺术歌曲就是今天人们非常熟悉的《我住长江头》,堪称艺术歌曲当中的典范,也不折不扣地成为了青主的代表作品。
《我住长江头》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功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
李之仪的《卜算子》本是一首向恋人表达爱慕之情的佳作,也就是说,它最初纯粹是一首爱情作品,但是当青主把这首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以后,这首原本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就已经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了,因为这中间夹杂了曲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它已不再是情人之间单纯的思念,也包含了对同志、同事、战友、亲人和朋友的一种思念和牵挂,使得这首作品大大突破了原来的“小我”情节,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境界。
人们在面对这首作品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一点,否则极易造成审美上的误读。
二《我住长江头》的艺术分析青主的《我住长江头》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歌曲中的典范,是因为这首作品本身具有十分显著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青主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经常以古典诗词为题材,十分注重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高雅气质。
他留学德国,学习西洋音乐技法,并将这种和声技法巧妙地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当中。
青主对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结合”的完美搭配,对我国后来的艺术歌曲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我住长江头》歌词朴实,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歌词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再配上丰富的和声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就呈现在大家面前。
青主先生非常重视和声曲调与诗词的结合,他用音乐织体把诗词语言艺术化地表现了出来,在创作上匠心独运,将中国传统古典诗词文化通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审美空间。
(二)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具有民歌韵味,极具抒情性的艺术歌曲,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慕者的思念之情。
青主以连绵不断的音乐织体体现了诗词的意境。
曲调悠长,但有别于一般的民间山歌小曲。
钢琴伴奏宛如江水般流动的音型贯穿全曲,流畅的旋律衬托着歌唱者宽广的气息,扎实的演唱功底又象征着绵绵不断的情思。
整首作品旋律抒情优美,又与诗词结合得独具匠心,由于旋律中运用了自然调式的旋律与和声走向,显得整首作品自由舒畅,又富于抒情浪漫气息,同时具有我国民族民歌的风味。
最有创意的是,歌曲创作上突破了“卜算子”词牌中平行反复结构的惯例,而把下阕作为一个音乐织体单独反复了三次,情绪上一次比一次激动,继而烘托出全曲的高音区。
这样的处理既突出了思念爱慕之情的真切和执着,又具有单纯的情歌所没有的激情昂奋力量。
并且使演唱者也有一个声情并茂华丽的高音展示。
同时青主先生一语双关假借古代的爱情词,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
这首歌曲采用了6/8拍,有舞曲的风格,使歌曲连绵不断富有歌唱性,同时也体现民歌所具有的质朴和真挚的情感。
这首作品主要建立在e小调上,民族小调性的使用既保留了诗词的抒情性,又突出了歌曲中的民族特性。
从音域上看,这是一首适合女高音演唱的作品,音域宽广,但青主先生在歌曲中移调的运用,增添了歌曲的灵动性,又适合女中音演唱。
整首歌曲连贯流畅,犹如长江水一样绵绵不断。
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很高,歌曲中高音弱唱的技巧,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演2唱技巧和实力。
歌曲中发音和吐字也要字正腔圆。
如第19小节中从e一个连线到2a宽广的音区部分要求弱唱,并且要有连贯的气息支持,以突出这首诗词的抒情性与歌唱性。
(三)丰富的和声、严谨的结构《我住长江头》为二部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的调性主要建立在e小调上。
全曲分为A和B两大部分。
前四小节为引子部分。
第5,20小节为A部分。
第21小节结尾为B部分。
A部分共16个小节,作者采用了4+4,4+4方整型结构。
B部分共48个小节,分别为B1,B2,B3。
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为16小节,且为方整型结构。
引子部分流动的分解和弦,犹如流动的江水,把主题思想呈现给观众,使观众也投入到歌曲意境中。
歌曲开始的A部分,分为两大乐句。
第一乐句为5,12小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歌曲从中音A开始,音程在三度之内的流动,表现了作品开始的宣叙性,如朗诵般的平稳进行,与后面的音程作对比。
平稳的和声音程使流动的江水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见谱一)谱一第二乐句为12,20小节“日日思君不见君”,歌曲旋律从中音区G开始,音程仍是三度音程之内的平稳进行,从17小节开始,从中音A二度平稳向上级进,到19小节依次到高音A(见谱二),一个八度的上升,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情绪也开始高昂,为B部分的进入做准备。
谱二歌曲的B部分为全曲的高潮,分为三部分。
B1部分(21,35小节,“此水几时休,此水何时已”)为全曲的第一高潮。
高音区的音程跳动需要歌唱者有很好的气息流动和穿透力的声音。
B2部分(37,52小节)是全曲的第二次高潮,表达了作者坚定不变的心,作者对恋人的忠诚,犹如生命一般,正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句诗的境地。
B3部分(从53小节至结尾)是全曲最后一次高潮部分,从61小节开始(如谱三)“f”的出现,力度开始加强。
“只愿”两字都在高音g上,表现了作者对恋人不变的心,犹如连绵不断的江水一般,永不休止。
从第68小节“ff”的出现,力度变得更加强烈,使全曲达到最高潮。
“相思恋”最后结束在高音a和g上,高音区以较慢而强的乐句结束全曲,把思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谱三)(四)钢琴伴奏烘托意境《我住长江头》这首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歌曲中的经典,还与作品中独特的钢琴伴奏手法分不开。
全曲采用6/8的节拍,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分解和弦的使用,伴奏音乐流畅性很强,使得作品的钢琴伴奏在形态和意境方面具有极强的美学效果。
引子部分大连音线的运用富有歌唱性,表现了长江水的绵延不断,也映衬了作者一直不变的真心和思念之情。
全曲流畅的线条,使得钢琴织体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动音型为主,形象地表现出了长江水的连绵不断和永不休止。
整首作品以分解和弦为主音型,歌唱与流动的分解音型结合,钢琴旋律时而与歌唱部分统一,时而与歌唱旋律作复调对比,伴奏和演唱结合得十分完美。
歌曲最后全是高音区的位置,结束在高音上,节奏慢慢地进入尾声部分,激动的大和弦之后转入抒情流动的分解和弦,宛如流动的江水。
歌曲的开始与结尾都以流动的和弦表现长江水的连绵不断,首尾呼应,流水般的分解伴奏音型与歌声相互交融,使得这首古词的情意更加动人心弦。
三青主先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一)青主艺术歌曲的风格透过青主先生的《我住长江头》,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青主先生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成就。
青主先生的艺术歌曲之所以在中国艺术歌曲领域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和他艺术歌曲独特的风格和高雅的气质分不开的。
归结起来,青主先生艺术歌曲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歌词内容多为古典诗词。
在此之前,学堂乐歌主要是先创作旋律,在根据旋律填写歌词,这样在词曲结合上就很难达到统一。
青主先生一改传统,运用古典诗词,根据词意谱写曲子,这样在词曲的结合上更加完美,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2.“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
青主先生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把外来体裁和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开创了用中国古代诗词来创作艺术歌曲的先河,将西洋大、小调体系与中国五声音阶相结合,在旋律中运用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及转调等手法,为后来的一大批作曲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