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出品】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基础模块上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基础模块上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基础模块上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的常用句型、常用词语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特点1. 语法复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更为复杂,包括四大纵横结构、六书等,需要对这些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用词古雅:文言文常常使用一些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的古代词汇,如用“尔”代替“你”,用“吾”代替“我”等。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古雅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修辞手法丰富: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需要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辨析和应用。

二、文言文的常用句型1. 主谓结构: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主谓结构,如“吾爱诗”、“子欲出,告之以文”等。

这种句型简洁明了,表达清晰。

2. 定语从句:文言文中的定语从句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稍微复杂一些,如“所谓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3. 并列句: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并列句,如“精勤而学,不倦也;疾言而善辩,知决是非也”等。

并列句的使用可以使文言文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三、文言文的常用词语1. 谓词动词:文言文中的谓词动词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更为丰富,如“矣”、“乎”、“焉”等。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谓词动词的常见用法。

2. 代词:文言文中的代词也非常常见,如“之”、“尔”等。

这些代词的使用需要结合句子的语境进行理解。

3. 形容词:文言文中的形容词常常使用一些形而上的词汇,如“明”,“乖”,“莫”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形容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深入了解。

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文言文中的比喻常常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描写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思。

2. 夸张:文言文中的夸张手法能够使文章具有夸张、讽刺和戏谑的效果,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文言文基础知识(精选4篇)

文言文基础知识(精选4篇)

文言文基础知识(精选4篇)文言文基础知识篇1常用虚词用法(之) 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代词、助词,有时也用作动词。

一、用作代词1.“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在句中作宾语。

例如:(1)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它,他们不好的地方就改正它。

2有时也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们)”、“你(们)”。

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您要怜悯(我)而让我活下去吗?3.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或远指,相当于“这”、“这样的”、“那”、“那样的”。

例如:(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用作助词1.“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如(1)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面,再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

(2)永之人争奔走焉。

(捕蛇者说》)——永州的百姓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2.“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

例如: (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活着呀。

(2)而两狼之并趋如故。

(狼》)——但是两只狼一起追赶(仍然)像先前一样。

3.“之”用在被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

例如:(1)何陋之有?(《陋室铭》)——有什么简陋的呢?(2)惟弃秋之为听。

(《弃秋》)——只听弈秋的讲解。

4.“之”用在表示时间久暂的单音词或不及物动词之后,起调整音节或舒缓语气的作用,现代汉语中没有和它相当的词,可不译。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本文题目: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

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

”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

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

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

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

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

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

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

如:“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文言文知识点练习(1、2)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文言文知识点练习(1、2)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文言文知识点练习(1)《静女》《采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劝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爱而不见,2、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4、匪女之为美,5、岁亦莫止6维常之华7、犭严狁孔棘8、輮以为轮9、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君子生非异也12、鼓瑟希,铿尔:13、莫春者,春服既成:14、唯求则非邦也与:15、可予不。

16、臣愿奉璧西入秦。

17、召有司案图。

1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0、肉袒伏斧质二、词类活用1、岂不日戒(日:2、雨雪霏霏(雨:3、端章甫(端章甫4、风乎舞雩(风5、三子者出,曾晳后(后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7、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异乎三子者之撰(撰9、木直中绳,輮以为轮(10、其曲中规(曲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1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14、不能十步(十步)15、用心一也(一16、舍相如广成传舍(舍17、左右欲刃相如(刃18、乃使从者衣褐(衣19、怀其璧(怀20、蔺相如前曰(前21、臣乃敢上璧(上2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23、臣语曰(语24、于是相如前进缻(前25、赵王鼓瑟(鼓:26、而相如庭斥之(庭:2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28、奉璧西入秦(西,29、完璧归赵(完30、秦王恐其破璧(破,31、宁许以负秦曲(负,32、毕礼而归之(归,33、归璧与赵(归:34、且庸人尚羞之(羞,3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36、吾羞,不忍为之下(羞:3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3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39、大王必欲急臣(急40、而绝秦赵之欢(欢,4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三、指出下列句子特殊句式: 1、俟我于城隅1、以吾一日长乎尔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毋吾以也3、不吾知也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5、摄乎大国之间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僅7、异乎三子者之撰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0、为国以礼1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14鞣(之)以(之)为轮15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1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7善假于物也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0、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文言文语法基础知识

文言文语法基础知识

文言文语法基础知识【篇一:文言文语法基础知识】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

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

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以上四种情况,是古今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

大量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词的存在,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障碍。

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结合学习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计划、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一、文言文是指我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采用古汉语进行书面交流的语言文字。

相较于白话文,文言文更为古朴,行文严谨,使用有一定的规范性。

二、文言文的特点:1. 字词繁多: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古词和书面语,这些词汇常常需要通过查阅字典来了解其具体意义和用法。

2. 语序固定:文言文的语序较为稳定,一般为主谓宾的结构,较少使用白话文中的倒装和省略现象。

3. 文言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包括助词、介词等,这些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记忆。

4.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丰富:文言文中广泛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 扩大词汇量: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文言文教材来扩大词汇量。

2. 学习语法: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其语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的位置等,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教材和做语法练习来加深理解。

3. 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阅读《论语》、《庄子》等经典著作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四、常用文言文表达方法:1. 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较为固定,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和定状补结构,表达清晰明了。

2.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广泛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经典句子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3. 论证方法:文言文中的论证方法通常采用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等,需要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来了解和掌握。

五、常见的文言文易错点:1. 字义辨析:文言文中常常使用近义词,需要注意它们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如“言”和“语”、“睹”和“见”等。

2. 虚词用法: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如“曰”、“乎”、“焉”等,需要注意它们的用法和搭配,以免造成文义不通的错误。

3. 语法错误: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白话文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主谓宾的位置、定语和状语的使用等,以避免语法错误。

六、学习文言文的意义:1. 增强语文修养: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写作更为准确、精炼。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一)通假字归类: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5、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6、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8、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

(二)古今异义词辨析1、长跪而谢之(谢,古:道谦;今:谢谢)2、卒中往往语(往往,古:到处;今:副词,经常)3、楚人怜之(怜,古:爱戴;今:可怜)4、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古:即使这样;今:转折连词)5、以头抢地(抢,古:撞;今:争夺)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道德品质低下)7、今亡亦死(亡,古:逃亡;今:死亡)8、抑亦人谋(抑,古:而且;今:抑制)9、会天大雨(会,古:正赶上,恰逢;今:开会)10、开张圣听(开张,古:扩大;今:开业)11、遂用猖獗(猖獗,古:失败;今:嚣张,不可一世)12、叹息痛恨(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恨的程度深)(三)一词多义辨析然:1、吴广以为然(对,正确)2、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3、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苟:1、苟富贵(如果)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诚:1、今诚以吴众诈自称(果真)2、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实在) 次:1、皆次当行(编次)2、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数:1、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2、卒数万人(几)论:1、每与臣论此事(谈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道:1、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道义)信:1、谓为信然(确实)2、信义著于四海(诚信)行:1、皆次当行(行列、队伍)2、乃行卜(往、去)3、行收兵(走)四、词类活用辨析1、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一、基础概念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3. 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和地位
二、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1. 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修辞手法和常见句式的运用
3. 典故和典型引用的含义和背景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 字词理解与翻译技巧
2. 句子结构理解与分析方法
3. 理解篇章结构与逻辑关系的技巧
4. 阅读理解中的细节把握和推理能力
四、文言文的作文技巧
1.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技巧
2. 古文选材与题材的处理技巧
3. 文言文写作中的段落结构和衔接手法
4. 作文语言的整体协调和风格把握
五、名篇名句的欣赏和解读
1. 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和解读
2. 诗词曲赋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名句的背景和内涵解析
4. 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六、文言文阅读材料推荐
1.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介绍
2. 文言诗、文言文的名篇选读
3. 古代文人的传记和作品推荐
4. 官方文献的阅读和解读范例
七、考试技巧与备考建议
1. 高考文言文的题型和命题特点
2. 考试中常见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3. 备考阶段的复习计划和方法指导
4. 文言文学习的长期规划和方法建议
总结:
通过对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概念、词汇、句式、阅读技巧、作文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通假字( ,愉快。

:通“悦”è)yu)说(《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论语十则》(、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2 ),聪明。

,你。

知:通“智”女:通“汝” ,回转,掉转。

)还:通“旋”(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

)齐:通“剂”《扁鹊见蔡桓公》(、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4 。

)止:通“只”《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5 。

)亡:通“无”《乐羊子妻》(、日之其所亡。

6《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

)屏:通“摒”《为学》(、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7 。

火:通“伙”)帖:通“贴”《木兰诗》(、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8 。

,相当于“罢了”)尔:通“耳”《买油翁》(、无他,但手熟尔。

9 。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路转溪头忽见。

11 。

)见:通“现”《马说》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坐:通“座”《口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2 。

,牵,引。

)扳:通“攀”《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 。

)反: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甚矣,汝之不惠。

15 ,聪明。

)惠:通“慧”《愚公移山》(,放置。

)厝:通“措”《愚公移山》(、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16,怎么。

)那:通“哪”《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

17 。

)阙:通“缺”《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8 ,僵硬。

)强:通“僵”《闲情记趣》(、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9(、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20 ,引导。

)道:通“导”《晏子故事两篇》。

)曷:通“何”《晏子故事两篇》、缚者曷为者也?(21 ,开玩笑。

)熙:通“嬉”《晏子故事两篇》(、圣人非所与熙也。

2223 ,连缀。

)辑:通“缉”《买椟还珠》(、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重点词句解析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重点词句解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乎:比尔:你状语后置),毋吾以也(以:认为,觉得宾语前置)。

居(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知:了解宾语前置)。

’如或(或:有人,有的人)知(知道)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子路率尔而(而:表示修饰)对(对:回答)曰:“千乘(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在),加之以师旅(以:用状语后置),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为:治理)之,比及(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方:道理)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宾语前置)?”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使动用法)。

如其(至于)礼乐,以(以:就,要)俟(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宗庙:祭祀祖先名词作动词),如(或者)会同,端章甫(端:穿礼服名词作动词章甫:戴礼帽名词作动词),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希:同“稀”稀疏通假字),铿尔,舍瑟而作(舍:放下名词作动词而:连词,表示动作顺承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乎:和,与撰:陈述状语后置)。

”子曰:“何伤乎(伤:妨害)?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莫:同“暮”,农历三月),春服既成(既:已经),冠者五六人(定语后置),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浴乎沂(乎:在状语后置),风乎舞雩(乎:在状语后置),咏而归(而:表示修饰)。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与:赞同)。

”三子者出,曾皙后(后:走在后面名词作动词)。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为:治理状语后置),其言不让(让:谦虚),是故哂之(是故:因此)。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通假字)?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哪里如:或者)?唯赤则非邦也与(与:同“欤”通假字)?宗庙会同(会:会盟同:朝见天子),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小:小的事情形容词作名词),孰能为之大(孰:谁大:大的事情形容词作名词)?”劝学(劝:鼓励,勉励)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文言部分)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文言部分)

必修一文言基础知识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一词多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词类活用】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特殊句式】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敢以(之)烦执事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词语】荆轲.拜谒.督亢.谬.误偏袒.扼.腕厄.运濡.染怯懦淬.火猝.然忤.逆铁杵.创.伤创.办目眩.鲰.生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戮.没:杀戮和没收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思想和艺术内涵。

在基础模块的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首先,文言文中的实词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在这里作状语,意为“每天”。

又如“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旧的知识”。

实词的意义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准确判断。

虚词的运用也是文言文中的一大特色。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而”等。

“之”的用法多样,有时作助词“的”,如“水陆草木之花”;有时作代词,如“友人惭,下车引之”。

“乎”常作语气助词,如“不亦说乎”。

“而”可表示转折、并列、承接等关系,如“学而不思则罔”中的“而”表转折。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判断句通常以“……者,……也”“……,……也”“……者,……”等形式出现,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名词作动词,如“鞭数十”中的“鞭”,本是名词“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指“旧的知识”和“新的体会”。

通假字也是文言文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尊君在不”中的“不”通“否”。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也不少。

“汤”在古代指“热水”,如“媵人持汤沃灌”;现在则指“菜汤”。

“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录毕,走送之”;现在指“行走”。

了解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对于正确理解文意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关联词之后等地方需要停顿。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正确的断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忠实原文,“达”是通顺流畅,“雅”则是富有文采。

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一、背景介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其诞生于秦朝,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经典语言。

在现代学习和研究中,文言文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文言文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文学作品。

在基础模块上学习文言文知识点,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基础词汇1. 繁体字:文言文中常使用的字体,与现代汉字有所差异。

2. 古代词汇: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如「吾」、「尔」、「斯」等。

3. 常用句型: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如「如何」、「不可不」等。

三、基本句子结构1. 主谓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且谓语动词常带有时态和语气的标志。

2. 兼语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可以同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宾语。

3. 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常以谓语动词和宾语构成。

四、基本语法知识点1. 语序:文言文中常使用的语序为主谓宾,即主语位于句首,谓语动词位于句中,宾语位于句末。

2. 词类:文言文中的词汇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3. 虚词:文言文中使用较多的虚词有「之」、「乎」、「其」等,这些虚词常用于表示关系、修饰等功能。

五、常见句式1. 补语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中常使用补语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或补充信息。

2. 并列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中常出现并列结构,即使用「与」、「及」等词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

3. 修饰结构:文言文中常用修饰结构来修饰名词、动词等,如「皆」、「若」等。

六、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文言文中常使用比喻来形容事物,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2. 夸张:文言文中常使用夸张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反问:文言文中常使用反问来引起读者思考或表达强烈的感情。

七、常见文言文阅读技巧1. 熟悉古代词汇: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定的古代词汇,能够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 根据上下文推测意思: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生词的意思,提高理解能力。

3. 多读多练: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读多练,通过不断阅读来熟悉文言文的特点和语法规则。

《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册文言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册文言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册文言基础知识第一册文言基础知识安静的女孩文学常识:1、诗经简介:(1)现状:它是中国最早的诗集,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时间:收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反映500年的社会生活。

(3)书名:《诗经》、《三百首诗》、《诗经》。

直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它才被称为《诗经》。

(4)篇数:共305篇。

“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2、《诗经》六义:一、优雅颂(音乐、表演内容)1。

“风”(即15个国家的风,主要是民歌)2、“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3、“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风骚”:《诗经》中的“民族风格”;屈原的《离骚II》。

傅必行(表达技巧)u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功能——使诗歌看起来整洁对称。

通常是“生动的形象和精致的细节”。

U比较:(“将一件事与另一件事进行比较也是一种隐喻”)。

功能——使其特征更加鲜明和突出。

u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u比兴连用:功能——发挥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增加魅力的作用,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其他主要表现形式①重章复唱:功能——它显示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的进展,并突出内容。

在诗歌中加入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

②双声、叠韵、叠字的大量运用:功能——生动、准确的表达,刻画事物的特征,强化语义;声音和谐,产生来回循环的艺术效果。

③句式特点:为四言诗: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往往为隔句用韵。

④语言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

3.补充常识:[孔子六艺](又称古代六艺)礼仪:礼仪(即今天的道德教育)音乐:音乐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即今文学)数:算法(即今数学)文言基础知识:1、通假字:爱,但不要看到“现在”出现。

说“彝族女美女”说“月”喜欢说“彝族女美女”你土匪女是美土匪“非”不是2。

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基础模块上的文言知识点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基础知识点涵盖了文言文的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

下面将
介绍一些基础模块上的常见文言知识点。

一、文言词汇知识点
1. 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繁复,其中包含了许多古代的用词和俗语。

在理解文言文时,对于常见的文言词汇要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常见
的谦辞词汇有:敢、须、不敢、勉、谨等。

2. 文言词汇中还存在许多意义相近的词语,他们之间可能存在
一定的区别。

例如,“有”和“无”两词在文言文中往往具有一定
的哲理含义,需要仔细辨析。

二、文言句法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主谓结构、宾谓结构、状谓结构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句子的结构,从而深入理解文意。

2. 文言文中常常应用到修辞手法,比如借代、比拟、夸张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尽量理解这些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文言文的美。

三、文言修辞知识点
1. 文言文中常使用到典故、成语等,这些都属于文言修辞的一种。

对于常见的典故和成语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2. 文言修辞还包括音律和平仄。

音律是指句子中字的音韵和节奏,平仄则指古代汉语的音调。

对于音律和平仄的掌握,有助于读懂文言文的韵律和抑扬顿挫。

四、文言文阅读技巧
1.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句子的上下文,尤其是一些生僻的字词要结合上下文来推测其意思。

2. 多进行文言文的练习和阅读,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VIP专享】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VIP专享】基础模块上文言知识点
基础模块上册文言知识点整理
《静女》知识点
1、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
匪:同“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吁,叹息)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沣(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摆脱)
自牧归荑(归——馈,馈赠)
匪女之为美(女——汝,指荑)
说怿女美(说——悦,喜欢)
爱而不见(爱——薆,隐藏;见——现,出现)
“三岁食贫”中的“贫”, 形容词用名词:贫苦生活
4、特殊句式:
(1)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子无良媒,(判断句 )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否定判断与肯定判断)——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
(判断句 )
(3)士贰其行——士行其贰[主谓短语中谓语前置]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介词宾语前置]。(倒装
【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苏轼《赤壁赋》):
并且 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将要
【故】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的原因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以
【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用,用来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用,用来 乘彼垝垣,
【将】 愿,请。
【乘】 登上。
【垝垣】 倒塌的墙。垝,毁坏,倒塌。 【涟涟】 泪流不断的样子。
【卜】 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 占卦。
【体】 卜筮的对象。
【咎】 灾祸。
【贿】 财物。
【沃若】 润泽的样子。 【耽】 沉溺。
以望复关:目的连词,不译,或可译为“来”
4、 通假字
【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 于,通“吁”,感叹词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集锦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集锦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点集锦一、通假字1、所守或匪亲2、径须沽取对君酌3、耶娘妻子走相送4、禾生陇亩无东西二、古今异义1、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2、禾生陇亩无东西3、危樯独夜舟4、月涌大江流5、凭轩涕泗流三、一词多义危乎高哉可以横绝峨眉巅知安而不知危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邦有道,危言危行入武关,秦兵绝其历民贫则危乡轻家佛印绝类弥勒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所守或匪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烹羊宰牛且为乐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河水清且涟猗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径须沽取对君酌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惟有饮者留其名江水又东,径巫峡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后世之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主人何为言少钱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焚百家之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耶娘妻子走相送王笑而不言老翁逾墙走将进酒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呼儿将出换美酒豫备走舸,系于其尾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家住黄花入麦村,闲将稚子出柴门信知生男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低眉信手续续弹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余固笑而不信也公将战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将信将疑固将愁苦而终穷舍南舍北皆春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舍相如广成传舍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退三舍避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家兄江南殁,舍弟塞北亡括不可使将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老病有孤舟老病有孤舟哀鳏寡,恤孤独子疾病碧峰然孤起君之病在肌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相如每朝时,常驻机构称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火尚足以明也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吾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四、词类活用1、使人听此凋朱颜2、崖转石万壑雷3、未休关西卒4、侧身西望长咨嗟5、夕避长蛇6、或从十五北防河7、猿猱欲度愁攀援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五、文言句式1但见悲鸟号(于)古木2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基础模块上册文言文重点解析

基础模块上册文言文重点解析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乎:比尔:你状语后置),毋吾以也(毋:不要以:认为,觉得宾语前置)。

居(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知:了解宾语前置)。

’如或(或:有人,有的人)知(知道)尔(尔:你),则何以哉(宾语前置)?”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长一些,就受拘束而不敢说话。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率尔而(而:表示修饰)对(对:回答)曰:“千乘(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在),加之以师旅(以:用状语后置),因之以饥馑(饥馑:泛指荒年):由也为(为:治理)之,比及(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勇:勇气,形容词作名词),且知方(方:道理)也。

”译文: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国外军队侵犯它,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有保家卫国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译文: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宾语前置)?”译文:“冉有,你怎么样?”对曰:“方六七十(方:方圆,面积),如(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使动用法)。

如其(至于)礼乐,以(以:就,要)俟(俟:等待)君子。

”译文:(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赤,尔何如?”译文:“公西华,你怎么样?”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宗庙:祭祀祖先名词作动词),如(或者)会同(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端章甫(端:穿礼服名词作动词章甫:戴礼帽名词作动词),愿为小相焉。

”译文:(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模块上册文言知识点整理《静女》知识点1、通假字:静:同“靖”,文雅和善。

匪:同“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吁,叹息)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隰则有沣(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摆脱)自牧归荑(归——馈,馈赠) 匪女之为美(女——汝,指荑)说怿女美(说——悦,喜欢) 爱而不见(爱——薆,隐藏;见——现,出现)2、古今异义: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3、词类活用:泣涕涟涟(动词活用为名词,泣——眼泪)来即我谋(副词活用为动词,即——就,接近)“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名词作状语: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贰”使动用法:“二三”。

“三岁食贫”中的“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生活4、特殊句式:(1)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子无良媒,(判断句)(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否定判断与肯定判断)——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

(判断句)(3)士贰其行——士行其贰[主谓短语中谓语前置]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介词宾语前置]。

(倒装句)(4)(尔)匪来贸丝[省主语] (省略句)(5)(我)送子涉淇[省主语] (省略句)(6)(我)乘彼垝垣[省主语] (省略句)(7)兄弟不知(之),咥其笑矣[省动词宾语“之”,指代“我的情况”“我的处境”].B(我)与子同袍[省主语] (省略句)《氓》知识点1、古今异义【氓之蚩蚩】古义:民众,百姓,读“méng”今义:流氓,读音:“máng”【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总角之宴】古义:欢聚今义:宴会2、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在早晨,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士贰其行】贰:使……不专一使动用法【二三其德】二三:使……三心二意使动用法【三岁食贫】贫:贫苦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3、一词多义【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苏轼《赤壁赋》):并且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将要【故】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的原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以【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用,用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用,用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目的连词,不译,或可译为“来”4、通假字【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于嗟鸠兮】于,通“吁”,感叹词【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脱身【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边际5、重点词语积累:【蚩蚩】忠厚的样子。

【贸】交换,交易。

【谋】商量婚事。

【涉】渡过。

【愆】拖延。

【将】愿,请。

【乘】登上。

【垝垣】倒塌的墙。

垝,毁坏,倒塌。

【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占卦。

【体】卜筮的对象。

【咎】灾祸。

【贿】财物。

【沃若】润泽的样子。

【耽】沉溺。

【陨】落。

【徂】往。

【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渐】溅湿、浸湿。

【爽】差错。

【罔极】没有定准。

罔,无。

极,标准。

【二三】三心二意,不专一。

【靡】无,没有。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夙兴,早起。

夜寐,晚睡。

【靡有朝矣】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朝,一朝,一日。

【咥】讥笑的样子。

【躬】自身。

【悼】伤心。

【偕老】白头到老。

【隰】低湿的地方。

【晏晏】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

旦旦,诚恳的样子。

6、文化常识【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7、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三、词类活用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四、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五、重点实词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六、重点虚词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2、如(1)如或知尔: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如(1)如或知尔(假如)(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为(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2)愿为小相焉(做)(3)赤也为之小(替)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八、特殊句式——省略句可使(其)有勇,且知方也《劝学》知识点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广博地学习今:知识、学识的渊博②金就砺则利古:金属制品今:黄金③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

帮凶。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寄放,托身今:付托,寄寓⑤輮以为轮古:以(之)为,把(它)做成今: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⑥假舆马者古:借助今:与“真”相对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

游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动用法,使弯曲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作动词⑥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五、特殊句式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六、实词一词多义: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终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弥勒:非常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2、强挽弓当挽强——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自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3.假:①借;②凭借,借助,利用;③给予;④如果,假如;⑤jià,假期,休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乃悟前狼假寐——与“真”相对4、闻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声非加疾也,而闻彰——听见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誉,名声5.疾:⒈病:~病。

〈引〉痛苦:~苦。

又〈引〉缺点,毛病:残~。

⒉厌恶,憎恨:~恶如仇。

⒊妒嫉。

⒋快,急速,猛烈:~风扫落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强,这里指声音洪大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小病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毛病,缺点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妒嫉疾恶如仇——厌恶,憎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快,急速九、虚词的多义性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于,比善假于物也——对赵氏求救于齐——向使不辱于诸侯——被所谓战胜于朝廷——在2、而A.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转折,“却”)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转折“却”)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转折“却”)B.顺风而呼登高而招(表修饰,“地”)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地”)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C.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又”)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并且”)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递进,“而且”E.而神明自得表承接,“然后”F.锲而不舍表承接,“然后”3.之A.锲而舍之:代词,代木B.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句的标志C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D 青,取之于蓝:代,青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F.輮使之然也:代,木4.焉:A.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啊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一、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