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数据存储与组织管理
第4章习题与解答
第4章数据库和数据仓库4.1本章知识框架与学习要求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它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数据库已经成为人们存储数据、管理信息、共享资源的最先进最常用的技术。
认识和掌握有关的数据库技术对学好本课程具有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库技术的相关概念包括数据的组织层次、数据模型、信息模型、关系规范化等,以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数据库仓库和数据挖掘的概念。
4.1.1 知识框架与学习要求一、数据的描述与组织(掌握)(一)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3.计算机世界(二)数据组织的层次1.数据项(字段)2.记录3.数据文件4.数据库二、数据库管理技术(一)数据管理的发展(了解)1.简单应用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二)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1.数据库系统(DBS)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数据库的定义功能(2)数据库的操作功能(3)数据库的保护功能(4)数据库的维护功能(5)数据的存储管理三、数据模型(掌握)(一)信息模型(概念模型)1.信息模型的要素2.两个实体集之间联系的分类3.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二)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2.数据模型与信息模型的关系3.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1)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2)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3)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三)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四)关系的规范化1.第一范式(1NF)2.第二范式(2NF)3.第三范式(3NF)五、数据库设计(掌握)(一)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二)数据库设计步骤六、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了解)(一)数据仓库1.数据仓库的概念2.数据仓库和数据库的区别3.数据仓库的特性4.数据仓库的基本结构5.数据仓库工具的组成(二)数据挖掘1.数据挖掘的概念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关系4.1.2 学习重点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三个世界即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的特点及区别与联系;2.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及数据库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关系的区别;3.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4.信息(概念)模型的要素、E-R模型的绘制方法;5.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与信息模型的关系、关系模型;6.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7.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4.2 教材习题与解答4.2.1 习题一、名词解释1.数据库2.记录3.DBMS4.DBS5.概念模式6.数据模型7.概念模型8.键或码9.数据操作10.1NF 11. 2NF 12.3NF 13.关系14.关系模式15.数据仓库16.数据挖掘二、简答题1. 数据库系统组织数据的特点是什么?2.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区别是什么?3. 数据管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4.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什么?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6. 信息模型的要素有哪些?7. 试述概念模式在数据库中的重要地位。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章存储器管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第一部分教材习题(P159)15、在具有快表的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中,如何实现地址变换?答: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便于实现地址变换,须配置一个段表寄存器,其中存放段表始址和段长TL。
进行地址变换时,首先利用段号S,将它与段长TL进行比较。
若S<TL,表示未越界,利用段表始址和段号来求出该段所对应的段表项在段表中的位置,从中得到该段的页表始址,并利用逻辑地址中的段内页号P来获得对应页的页表项位置,从中读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b,再利用块号b和页内地址来构成物理地址。
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获得一条指令或数据,须三次访问内存。
第一次访问内存中的段表,从中取得页表始址;第二次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中取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并将该块号与页内地址一起形成指令或数据的物理地址;第三次访问才是真正从第二次访问所得的地址中,取出指令或数据。
显然,这使访问内存的次数增加了近两倍。
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高速缓冲寄存器。
每次访问它时,都须同时利用段号和页号去检索高速缓存,若找到匹配的表项,便可从中得到相应页的物理块号,用来与页内地址一起形成物理地址;若未找到匹配表项,则仍须再三次访问内存。
19、虚拟存储器有哪些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答:虚拟存储器有以下特征:多次性:一个作业被分成多次调入内存运行,亦即在作业运行时没有必要将其全部装入,只需将当前要运行的那部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即可;以后每当要运行到尚未调入的那部分程序时,再将它调入。
多次性是虚拟存储器最重要的特征,任何其他的存储器管理方式都不具有这一特征。
因此,认为虚拟存储器是具有多次性特征的存储器系统。
对换性:允许在作业的运行过程中进行换进、换出,也即,在进程运行期间,允许将那些暂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从内存调至外存的对换区(换出),待以后需要时再将它们从外存调至内存(换进);甚至还允许将暂不运行的进程调至外存,待它们重又具备运行条件时再调入内存。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第0节存储管理概述一、存储器的层次结构1、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是信息处理的来源与归宿,占据重要位置。
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任何一种存储装置,都无法从速度、容量、是否需要电源维持等多方面,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际上它们组成了一个速度由快到慢,容量由小到大的存储装置层次。
2、各种存储器•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少量的、非常快速、昂贵、需要电源维持、CPU可直接访问;•内存RAM:若干(千)兆字节、中等速度、中等价格、需要电源维持、CPU可直接访问;•磁盘高速缓存:存在于主存中;•磁盘:数千兆或数万兆字节、低速、价廉、不需要电源维持、CPU 不可直接访问;由操作系统协调这些存储器的使用。
二、存储管理的目的1、尽可能地方便用户;提高主存储器的使用效率,使主存储器在成本、速度和规模之间获得较好的权衡。
(注意cpu和主存储器,这两类资源管理的区别)2、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地址重定位•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主存空间的保护和共享•主存空间的扩充三、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1、逻辑地址(相对地址,虚地址):用户源程序经过编译/汇编、链接后,程序内每条指令、每个数据等信息,都会生成自己的地址。
●一个用户程序的所有逻辑地址组成这个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也称地址空间)。
这个空间是以0为基址、线性或多维编址的。
2、物理地址(绝对地址,实地址):是一个实际内存单元(字节)的地址。
●计算机内所有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组成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它是从0开始的、是一维的;●将用户程序被装进内存,一个程序所占有的所有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组成该程序的物理地址空间(也称存储空间)。
四、地址映射(变换、重定位)当程序被装进内存时,通常每个信息的逻辑地址和它的物理地址是不一致的,需要把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的物理地址----地址映射;地址映射分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
1、静态地址重定位是程序装入时集中一次进行的地址变换计算。
物理地址= 重定位的首地址+ 逻辑地址•优点:简单,不需要硬件支持;•缺点:一个作业必须占据连续的存储空间;装入内存的作业一般不再移动;不能实现虚拟存储。
工业领域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方案
工业领域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方案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1.1 智能制造的定义与意义 (2)1.1.1 定义 (2)1.1.2 意义 (2)1.2 智能制造的技术架构 (3)1.2.1 数据采集与传输层 (3)1.2.2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 (3)1.2.3 生产控制与优化层 (3)1.2.4 企业管理与决策支持层 (3)1.2.5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层 (3)第二章数字化转型基础 (4)2.1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价值 (4)2.2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4)2.3 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步骤 (5)第三章顶层设计与规划 (5)3.1 企业战略与智能制造规划 (5)3.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 (6)3.3 项目管理与实施策略 (6)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7)4.1 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 (7)4.2 数据存储与管理 (7)4.3 数据分析与挖掘 (8)第五章工业互联网平台 (8)5.1 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8)5.2 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 (8)5.3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 (9)第六章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 (9)6.1 智能制造装备的分类与特点 (9)6.1.1 智能制造装备的分类 (9)6.1.2 智能制造装备的特点 (10)6.2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 (10)6.2.1 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 (10)6.2.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10)6.2.3 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0)6.3 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 (10)6.3.1 系统集成概述 (10)6.3.2 硬件集成 (10)6.3.3 软件集成 (11)6.3.4 网络集成 (11)6.3.5 数据集成 (11)第七章数字化工厂建设 (11)7.1 数字化工厂的构成与特点 (11)7.1.1 构成 (11)7.1.2 特点 (11)7.2 数字化工厂的设计与实施 (12)7.2.1 设计原则 (12)7.2.2 实施步骤 (12)7.3 数字化工厂的运营与管理 (12)7.3.1 运营管理 (12)7.3.2 管理优化 (12)第八章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 (13)8.1 人工智能技术 (13)8.2 大数据技术 (13)8.3 云计算技术 (14)第九章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安全与合规 (14)9.1 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 (14)9.2 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 (15)9.3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5)第十章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案例解析 (15)10.1 典型企业智能制造案例 (15)10.1.1 企业背景 (15)10.1.2 智能制造实施过程 (15)10.1.3 智能制造成果 (16)10.2 典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16)10.2.1 企业背景 (16)10.2.2 数字化转型实施过程 (16)10.2.3 数字化转型成果 (16)10.3 案例总结与启示 (16)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 智能制造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信息集成、资源优化配置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
数据储存管理制度
数据储存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保护数据储存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数据使用的效率和便利性,本制度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数据储存的部门和人员。
三、数据储存管理责任1. 数据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数据储存管理规范和流程,并监督实施。
2. 各部门应按照规范和流程,建立和维护本部门的数据储存管理机制。
3. 所有使用数据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操作,并配合数据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四、数据储存管理规范1. 数据储存的目标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2. 数据应按照保密等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和存储,对于涉密数据要进行加密存储。
3. 数据储存应采取多层次的备份策略,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
4. 数据储存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及数据的安全。
五、数据储存管理流程1. 数据存储管理部门应制定数据存储管理制度,包括分级存储、备份存储、存储容量管理等制度。
2. 各部门应根据数据存储管理制度制定本部门的数据存储管理流程,并提交给数据存储管理部门审批。
3. 各部门应定期对数据存储进行审查和检查,并向数据存储管理部门上报检查结果。
六、数据储存管理措施1. 对于不同重要性的数据,要采取相应的存储措施,包括加密存储、冷热备份、定时归档等。
2. 对于重要数据的存储设备,要保证其物理安全,采取相应的防火、防水、防盗等措施。
3. 数据存储管理部门应建立数据存储安全审计制度,对数据存储设备进行安全审计,并定期向上级报告审计结果。
七、数据储存管理监督1. 数据储存管理部门应对数据储存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数据存储管理部门应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向上级汇报数据存储管理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八、数据储存管理应急预案1. 数据存储管理部门应建立数据存储管理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预先规划和应急处理措施。
2. 各部门应配合数据存储管理部门制订和执行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大数据 第4章 大数据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第4章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积累,大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决策、创新以及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资产。
而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则是确保这些海量数据能够被有效利用和保护的关键环节。
大数据的特点首先在于其规模巨大。
传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在面对 PB 级甚至 EB 级的数据量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数据的类型多样,包括结构化数据(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如 XML、JSON 格式的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此外,数据的产生速度极快,需要实时或近实时的处理和存储。
面对这些挑战,大数据存储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分布式文件系统是大数据存储的基础架构之一。
例如 Hadoop 的 HDFS(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通过冗余备份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这种分布式架构能够横向扩展,意味着可以通过增加节点来轻松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量。
NoSQL 数据库在大数据存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不同,NoSQL 数据库放弃了严格的事务一致性和模式约束,更注重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 NoSQL 数据库类型包括键值存储(如 Redis)、文档数据库(如 MongoDB)、列族数据库(如HBase)和图数据库(如Neo4j)等。
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对于大规模的结构化数据存储,数据仓库仍然是一种重要的选择。
像 Teradata、Greenplum 等数据仓库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复杂的查询和分析操作。
同时,数据湖的概念也逐渐兴起。
数据湖可以存储各种原始格式的数据,为数据的探索和分析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在大数据存储的基础上,有效的数据管理至关重要。
数据治理是数据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制定数据策略、定义数据标准、确保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等。
数据质量的保障涉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数据存储与组织管理课件
图数据组织方式
图模型
将数据表示为节点和边的形式,适用于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和网络结构,如社 交网络、知识图谱等。
图数据库
采用图模型存储和查询数据,支持高效的图遍历和查询操作,如图数据库管理 系统、图计算平台等。
04
数据管理策略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备份类型
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 异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实现数据共享
通过数据存储与组织管理 ,可以将数据共享给不同 的人或组织,促进数据的 流通和利用。
数据存储与组织管理的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存储 、检索和管理数据的软件,广泛 应用于企业、政府、学术机构等
领域。
文件管理系统
文件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计算 机中文件的软件,通过对文件进行 分类、整理和存储,方便用户进行 查找和使用。
提供便捷的解压缩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 可访问性。
数据迁移与归档策略
迁移方式
选择适当的数据迁移方式,如在线迁移、离线迁移等,以减小对 业务的影响。
归档存储介质
选择可靠的归档存储介质,如光盘、磁带等,以确保数据的长期保 存。
归档周期
制定合理的归档周期,以释放存储空间并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05
数据存储与组织管理 的挑战与趋势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工智能与数据组织发展
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成为可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分类、 标注和摘要等操作,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知识的表示与推理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知识,并进行推理和决策。这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表示和 推理机制,以便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 2012)配套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数据库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数据库中不但需要保存数据,而且还需要保存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B.由于数据是存储在磁盘上的,因此用户在访问数据库数据时需要知道数据的存储位置C.数据库中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D.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2.数据库系统中将数据分为三个模式,从而提供了数据的独立性,下列关于数据逻辑独立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模式可以不变B. 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可以不变C. 当模式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可以不变D. 当模式发生变化时,内模式可以不变3.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4.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 A )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5.下列模式中,用于描述单个用户数据视图的是( C )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D.存储模式6.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 D )A.相互调用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并发运行7.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8.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9.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
移动应用开发标准手册
移动应用开发标准手册第1章移动应用开发基础 (4)1.1 移动应用概述 (4)1.1.1 移动应用分类 (4)1.1.2 移动应用特点 (5)1.1.3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5)1.2 开发环境搭建 (5)1.2.1 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5)1.2.2 iOS开发环境搭建 (5)1.3 常用开发工具与框架 (6)1.3.1 开发工具 (6)1.3.2 开发框架 (6)第2章应用架构设计 (6)2.1 MVC架构模式 (6)2.1.1 模型(Model) (6)2.1.2 视图(View) (6)2.1.3 控制器(Controller) (7)2.2 MVP架构模式 (7)2.2.1 模型(Model) (7)2.2.2 视图(View) (7)2.2.3 呈现器(Presenter) (7)2.3 MVVM架构模式 (7)2.3.1 模型(Model) (7)2.3.2 视图(View) (7)2.3.3 视图模型(ViewModel) (7)第3章用户界面设计 (8)3.1 界面布局原则 (8)3.1.1 一致性原则 (8)3.1.2 简洁性原则 (8)3.1.3 可用性原则 (8)3.1.4 可扩展性原则 (8)3.2 基本控件使用 (8)3.2.1 文本控件 (8)3.2.2 按钮控件 (8)3.2.3 图标控件 (8)3.2.4 图片控件 (8)3.3 动画与交互效果 (9)3.3.1 动画效果 (9)3.3.2 交互效果 (9)3.3.3 动效与功能 (9)第4章数据存储与处理 (9)4.1 数据存储方式 (9)4.1.1 本地文件存储 (9)4.1.2 数据库存储 (9)4.1.3 preference存储 (9)4.1.4 密钥链存储 (9)4.2 数据库操作 (10)4.2.1 数据库设计 (10)4.2.2 增删改查操作 (10)4.2.3 事务管理 (10)4.3 网络数据解析与处理 (10)4.3.1 网络请求 (10)4.3.2 数据解析 (10)4.3.3 数据缓存 (10)4.3.4 数据同步 (10)4.3.5 网络安全 (11)第5章网络编程 (11)5.1 HTTP协议基础 (11)5.1.1 HTTP协议概述 (11)5.1.2 HTTP请求方法 (11)5.1.3 HTTP响应状态码 (11)5.1.4 HTTP头部信息 (11)5.2 网络请求与响应 (11)5.2.1 网络请求 (11)5.2.2 网络响应 (11)5.2.3 网络请求库 (11)5.2.4 网络请求优化 (12)5.3 网络安全与加密 (12)5.3.1 网络安全概述 (12)5.3.2 协议 (12)5.3.3 数据加密与解密 (12)5.3.4 认证与授权 (12)5.3.5 网络安全防护 (12)第6章功能优化 (12)6.1 代码优化 (12)6.1.1 简化循环和递归 (12)6.1.2 使用高效的数据结构 (12)6.1.3 优化算法 (12)6.1.4 避免内存泄漏 (12)6.1.5 延迟加载和懒加载 (13)6.2 内存管理 (13)6.2.1 使用内存分析工具 (13)6.2.2 优化图片资源 (13)6.2.3 及时释放内存 (13)6.2.4 使用内存缓存 (13)6.3 布局优化 (13)6.3.2 简化布局层次 (13)6.3.3 优化布局属性 (13)6.3.4 使用include、ViewStub和RemoteViews (13)6.3.5 避免过度绘制 (13)6.3.6 使用SurfaceView和TextureView (13)第7章系统功能调用 (13)7.1 传感器与硬件功能 (14)7.1.1 传感器概述 (14)7.1.2 加速度传感器 (14)7.1.3 陀螺仪 (14)7.1.4 磁力传感器 (14)7.1.5 光线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 (14)7.1.6 指纹识别与生物识别技术 (14)7.2 多媒体处理 (14)7.2.1 图像处理 (14)7.2.2 音频处理 (14)7.2.3 视频处理 (14)7.2.4 多媒体文件格式与编解码 (15)7.3 地理位置与地图服务 (15)7.3.1 GPS定位 (15)7.3.2 网络定位 (15)7.3.3 地图服务 (15)7.3.4 室内定位 (15)第8章应用测试与调试 (15)8.1 单元测试 (15)8.1.1 单元测试框架 (15)8.1.2 编写单元测试 (15)8.1.3 执行单元测试 (15)8.1.4 代码覆盖率 (16)8.2 UI自动化测试 (16)8.2.1 UI自动化测试框架 (16)8.2.2 编写UI自动化测试用例 (16)8.2.3 UI自动化测试执行与维护 (16)8.3 功能测试 (16)8.3.1 功能测试工具 (16)8.3.2 功能测试指标 (16)8.3.3 功能测试方法 (16)8.3.4 功能问题定位与优化 (16)第9章应用发布与推广 (17)9.1 应用商店发布流程 (17)9.1.1 选择合适的应用商店 (17)9.1.2 准备应用商店所需资料 (17)9.1.3 应用与审核 (17)9.2 应用版本更新 (17)9.2.1 版本更新规划 (17)9.2.2 版本更新内容 (17)9.2.3 版本更新通知 (17)9.2.4 更新后的用户反馈 (17)9.3 应用推广策略 (17)9.3.1 社交媒体推广 (17)9.3.2 应用商店优化(ASO) (18)9.3.3 合作与联盟 (18)9.3.4 用户口碑营销 (18)9.3.5 线上线下活动 (18)9.3.6 媒体报道 (18)第10章应用安全与合规 (18)10.1 数据安全 (18)10.1.1 数据加密 (18)10.1.2 数据传输安全 (18)10.1.3 数据存储安全 (18)10.1.4 数据备份与恢复 (18)10.2 用户隐私保护 (18)10.2.1 用户隐私政策 (19)10.2.2 最小化数据收集 (19)10.2.3 用户授权 (19)10.2.4 跨域数据共享 (19)10.3 合规性检查与审核 (19)10.3.1 法律法规合规性 (19)10.3.2 应用商店合规性 (19)10.3.3 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19)10.3.4 定期安全审计 (19)10.3.5 应急响应与漏洞修复 (19)第1章移动应用开发基础1.1 移动应用概述移动应用(Mobile Application),是指运行在移动设备上的软件应用。
大规模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设计
大规模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设计第一章:引言大规模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设计是指针对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管理而设计的一系列系统及技术解决方案。
在当今信息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高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和组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规模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领域,如数据库管理、分布式系统、机器学习、网络安全等。
本文将就大规模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章: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设计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是通过高效的硬件、软件和网络架构来完成大量数据存储的一种系统。
其中,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器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一) 硬件设计在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设计中,硬件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量的大小以及对数据的访问要求是决定硬件设计的主要因素。
对于数据量较大的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模式,通过分布式集群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并通过智能路由算法、数据备份机制等技术实现数据的高可靠性。
对于数据访问要求较高的系统,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存储器和服务器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访问能力。
(二)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实现大规模数据存储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对于海量数据存储系统,需要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减轻单点故障的风险,并实现数据备份、恢复以及性能优化等功能。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包括数据的加密、权限控制和访问日志记录等功能。
第三章:大规模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大规模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是指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大规模数据,包括数据的提取、清洗、存储、处理与分析等环节。
(一)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第一步,通过清洗和去重等操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数据清洗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也可以结合人工审核来提高数据清洗的准确性。
第四章 内存管理
2022/12/21
1
第四章 内存管理
4.0 问题导入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同时有多个进程在运行,每 个进程的程序和数据都需要放在内存中,那么 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是否需要知道程序和数据 的存放位置呢?
如果不知道,那么多个进程同时在内存中运 行,每个进程应占用哪些空间呢,
如何保证各个进程占用的空间不冲突呢? 内存空间如何进行分配和管理呢?
2022/12/21
2
第四章 内存管理
4.1 内存管理概述 4.2 内存管理的基础 4.3 连续内存分配存储方式 4.4 虚拟存储
2022/12/21
2
4.1 内存管理概述
4.1.1 存储结构
存储层次
➢ CPU寄存器
➢ 辅存:固定磁盘、可移动 介质
层次越高,访问速度越快,
价格也越高,存储容量也
最小
7
4.1 内存管理概述
4.1.3 操作系统在内存中的位置
图4-2 仅有RAM时操作系统与用户程序的内存分配
2022/12/21
8
4.1 内存管理概述
4.1.3 操作系统在内存中的位置
图4-3 备有ROM时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之内存分配
2022/12/21
9
4.1 内存管理概述
4.1.3 操作系统在内存中的位置
多个小分区 适量中分区 少量大分区
34
内存分配例子
分区号 大小(K) 起始地址(K) 状态
1
12
20
已分配
2
32
32
已分配
3
64
64
已分配
4
128
128
未分配
固定分区使用表
医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第4章数据库与数据管理技术基础-统稿_校对
第四章数据库与数据管理技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医药学领域深度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据库技术在医药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尤其国家对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医疗改革的大力度建设投入,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已经建立起数目众多的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药品数据库、疾病数据库、新药数据库、生物数据库、医药文献数据库等具有医药特色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支撑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的医学信息系统运作,是大型的网络数据库。
本章将以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为背景,介绍有关数据库的应用知识。
4.1 数据库基础知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需要被管理和加工的非常重要的资源。
如何科学地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和传输数据是人们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
医药领域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和数据处理的需求,因而数据库技术也成为了医药学领域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4.1.1海量数据与数据库系统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与信息密切相关。
数据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大量地充塞人们的生活空间,网络银行、网上购物、电子政务、电子图书馆、医院看病等等,比比皆是数字的海洋,例如:一个医院一天的影像信息数据量为80GB ,一年约为30TB。
全球数字数据量每两年就翻一番,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量达到了里程碑式的1.8万亿个G字节。
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如何高效存储和管理数据是人们面临的挑战。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的认识和使用需求,数据库技术从单机处理发展到联网处理,从集中式发展到分布式或到客户机/服务器处理,直到并行处理。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可以理解为存放数据的仓库。
它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外部存储设备上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中心技术的数据存储与管理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技术的数据存储与管理解决方案在当今数字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如何高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存储与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
1. 闪存存储技术闪存存储技术是一种利用闪存芯片进行数据存储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硬盘存储,闪存存储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和较低的能耗。
闪存存储还可以进行热插拔,并且对震动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好。
因此,在数据中心中,闪存存储被广泛应用于虚拟化、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以提供高性能和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
2. 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是一种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中的技术。
与传统的集中式存储系统相比,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在数据中心中,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地点,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冗余程度。
此外,分布式存储系统还可以降低网络负载,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
因此,分布式存储系统在数据中心中被广泛应用于冷热数据分离、容错备份和负载均衡等方面。
3. 对象存储技术对象存储技术是一种将数据存储为对象形式的技术。
每个对象都包含了数据本身及其相关的元数据。
相比于传统的块存储和文件存储,对象存储技术具有更好的可伸缩性和可管理性。
在数据中心中,对象存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存储和长期保存数据的场景。
通过使用对象存储技术,数据中心可以高效地管理海量的数据,并提供高可用性和冗余备份。
4. 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它包括数据集成、数据质量、数据融合、数据模型和数据治理等功能。
在数据中心中,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管理和优化数据资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通过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可以实现数据的全面管控,提高数据的价值和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存储与管理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
闪存存储、分布式存储、对象存储和数据管理平台都在数据中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司数据管理规定(三篇)
公司数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数据管理行为,保护公司数据安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公司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员工个人信息、企业客户信息、合作伙伴信息、营销数据、财务数据、研发数据等。
第四条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公司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合规性。
第五条数据管理的原则是合法合规、分级管理、责任明确、全面审计、及时更新。
第六条公司高层管理层应当重视数据管理工作,制定并发布相关数据管理政策,指导和推进数据管理工作的落地执行。
第二章数据分级管理第七条公司所有数据应按照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分级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八条数据的分级应考虑以下因素:数据的价值、使用频繁程度、对保密性的要求、对完整性的要求。
第九条分级管理方案应明确每个级别的权限和责任,确保数据访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数据分级方案应定期评估和调整,跟进业务发展和安全风险变化的需要。
第三章数据安全保护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体系,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十二条公司员工应遵守以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一)严禁随意外传或泄露公司数据,包括禁止在非授权设备上储存、处理或传输公司数据。
(二)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应用程序处理公司数据。
(三)定期备份公司数据,确保数据可恢复和安全。
(四)设置合理的密码策略,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定期更换密码。
(五)定期进行数据安全演练,提升员工应对数据安全事故的能力。
第十三条公司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保护数据安全:(一)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攻击。
(二)使用加密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
(三)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四)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安全事件。
第四章数据使用和共享第十四条公司员工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用公司数据。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库概述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场所。
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库数据及其功能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应用程序共同构成的系统。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3.文件管理方式在管理数据方面有哪些缺陷?答:(1)编写应用程序不方便。
(2)数据冗余不可避免。
(3)应用程序依赖性。
(4)不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
(5)数据间联系弱。
(6)难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的需求。
4.与文件管理相比,数据库管理有哪些优点?答:(1)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2)较少的数据冗余;(3)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4)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5)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6)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5.比较用文件管理和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的主要区别。
答:文件系统不能提供数据的独立性,也不能提供数据共享、安全性等功能,这些需要客户端编程实现。
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提供这些功能。
6.在数据库管理方式中,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为什么?答:不需要。
因为这些都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维护。
7.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答: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其作用是存储数据。
8.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访问数据文件吗?答:不可以。
9.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答:数据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两部分。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逻辑独立性是指当表达现实世界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这两个独立性使用户只需关心逻辑层即可,同时增强了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
10.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答:数据库系统一般包括3个主要部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信息技术行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案
信息技术行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案第一章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1.1 数据源分析与选择 (3)1.2 数据采集技术 (3)1.3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方法 (3)第二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4)2.1 分布式存储系统 (4)2.2 数据库管理系统 (4)2.3 数据仓库与数据湖 (5)2.3.1 数据仓库 (5)2.3.2 数据湖 (5)第三章数据分析与挖掘 (5)3.1 数据挖掘基本算法 (5)3.1.1 决策树算法 (5)3.1.2 支持向量机算法 (6)3.1.3 Kmeans聚类算法 (6)3.1.4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6)3.2 高级数据分析技术 (6)3.2.1 深度学习 (6)3.2.2 强化学习 (6)3.2.3 集成学习 (6)3.2.4 时间序列分析 (6)3.3 数据可视化与报表 (7)3.3.1 图表可视化 (7)3.3.2 地图可视化 (7)3.3.3 交互式报表 (7)3.3.4 动态报表 (7)第四章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7)4.1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7)4.2 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 (7)4.3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8)第五章数据质量管理与数据治理 (8)5.1 数据质量评估与监控 (8)5.2 数据治理框架与策略 (8)5.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9)第六章大数据分析应用 (10)6.1 金融行业应用 (10)6.2 医疗行业应用 (10)6.3 智能制造与物联网应用 (11)第七章云计算与大数据 (11)7.1 云计算基本概念 (11)7.2 云计算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11)7.2.1 数据存储与处理 (11)7.2.2 数据分析与挖掘 (12)7.2.3 资源弹性扩展 (12)7.2.4 数据共享与协作 (12)7.3 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2)7.3.1 数据安全 (12)7.3.2 系统安全 (12)7.3.3 法律法规遵守 (12)第八章大数据平台与工具 (13)8.1 常见大数据平台 (13)8.1.1 Hadoop平台 (13)8.1.2 Spark平台 (13)8.1.3 Flink平台 (13)8.1.4 Storm平台 (13)8.2 大数据工具与框架 (13)8.2.1 数据采集工具 (13)8.2.2 数据存储与处理工具 (14)8.2.3 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 (14)8.2.4 数据可视化工具 (14)8.3 平台选型与评估 (14)8.3.1 业务需求 (14)8.3.2 功能指标 (14)8.3.3 可扩展性 (14)8.3.4 可靠性与稳定性 (14)8.3.5 成本效益 (14)8.3.6 技术支持与社区活跃度 (15)第九章大数据分析团队建设与管理 (15)9.1 团队组织结构与职责 (15)9.1.1 团队领导层 (15)9.1.2 技术研发部门 (15)9.1.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部门 (15)9.1.4 分析与报告部门 (15)9.2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16)9.2.1 培训计划 (16)9.2.2 技能提升 (16)9.3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16)9.3.1 项目管理 (16)9.3.2 团队协作 (16)第十章大数据分析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技术发展趋势 (17)10.2 行业应用发展趋势 (17)10.3 未来挑战与机遇 (17)第一章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数据存储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完整、可靠,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数据存储的设备、系统和人员。
第三条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优先: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泄露、丢失。
2. 防范为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3. 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数据存储安全管理。
4. 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数据存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数据存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单位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数据存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2. 组织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3. 监督检查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工作;4. 处理数据安全事件。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数据存储设备、系统和软件的安全配置、更新和维护;2. 审计部门:负责对数据存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3. 法务部门:负责提供数据存储安全管理的法律支持;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数据存储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三章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数据分类分级管理1.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2. 对不同级别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第八条访问控制1. 实施严格的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2. 定期审查用户权限,及时调整和撤销不必要的权限。
第九条数据加密1. 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2. 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密算法和技术。
第十条数据备份与恢复1. 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2. 建立备份管理制度,明确备份周期、备份介质和备份存储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4.1.4 磁盘块存取的优化
二、校验和技术 ▪ 磁盘扇区通常会存储一些冗余位,以可帮助识 别从扇区读出的内容是否正确。 ▪ 最简单的校验和:是基于扇区内所有位的奇偶性。 ▪ 通过增加奇偶位数,可降低检不出错误的概率。
• 若用n个位存储校验和,则漏检错误的概率仅为1/2 n
9
4.1.3 磁盘故障及其处理策略
一、磁盘故障分类 二、校验和技术 三、稳定存储技术
▪ RAID6的故障恢复步骤
14
4.1.4 磁盘块存取的优化
❖在多数OS中,磁盘I/O请求是由文件系统 和虚拟内存管理器产生的。
❖DB系统中,系统高层的页请求通过磁盘空 间管理器,也会产生基于磁盘块的I/O请 求。
❖由于存取磁盘比存取主存要慢好几个量级, 所以,DB系统改善磁盘块存取性能非常重 要。
4. RAID3级(Bit-Interleaved Parity位-奇偶交替)
▪ RAID2中因配置了较多的冗余校验盘,能自动解决坏 盘检测问题,但也增大了代价。RAID3只使用一个冗 余磁盘,即采用最低的安全性开销。
▪ RAID2/3写操作都需要一个read-modify-write 的周期 过程。
高级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第2部分 关系数据库系统实现 第4章 数据存储和组织管理
LOGO
第4章 数据存储和组织管理
4.1 物理存储介质 4.2 磁盘空间管理 4.3 文件的页组织 4.4 页表示格式 4.5 记录表示格式 4.6 DB元信息及其组织管理 4.7 DB缓冲区管理
2
4.1 物理存储介质
12
几种常用的RAID级简介
5.RAID4级(block-Interleaved Parity块-奇偶交替)
▪ 拆存单位是一个磁盘块。块级分存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块 设备工作特性,且能适应各种数据量传输的磁盘请求。
▪ 不论有多少个数据磁盘,RAID4只用一个冗余盘存储各 数据盘中的奇偶校验数据。
6☆.RRAAIDI4D磁5盘级读写过程
7
例4.2
假设一种具有如下特性的硬盘:共有4个 盘片,8个盘面;每个盘面有8192个磁道, 每个磁道平均有256个扇区;每个扇区512 个字节。试计算以下磁盘参数:
1)磁盘格式化容量。 2)若一个块大小为4096字节,求每个磁道能存放的块数。 3)如果磁盘数据区外径为3.5英寸、内径为1.5英寸, 求磁
▪▪ 是读块RA过I程D4:的直改接进读出。相R应AI数D据4中盘校中验的目数标据块块即总可是。用 ▪ 一写块个过固程定:盘除来了存写目储标,数而据在盘R外A,ID还5要中修,改校冗验余块盘上是对
交应块替数分据布。在写各单磁个块盘需上要。一个read- modify- write 的
周期过程。
校验盘对应块新数据=(当前数据盘当前块原数据
11
几种常用的RAID级简介
3.RAID2级(error-Correcting Codes错误-校正码)
▪ 采用若干数据盘拆存字节中的位(bits),并对每个字节 计算奇偶校验位,额外的校验位存储在冗余盘。
▪ 对有D个数据盘的磁盘阵列中,一次读写传输最少是D 个块。较有利于传输数据量大的磁盘请求,不利于传 输数据量小的磁盘请求。
6
例4.1
假设有一个含3个盘片的硬盘,共有4个 记录面,转速为4500转/分钟,盘面有效 记录区域的外直径为30cm,内直径为 10cm,记录位密度为250位/mm,磁道 密度为8道/mm,每个磁道分16扇区,每 扇区512字节。试计算:
▪ 1)磁盘的总磁道数 ▪ 2)非格式化容量 ▪ 3)平均速度传输速率。
XOR 当前数据盘当前块新数据 ) XOR 校验盘对应块原数据
13
几种常用的RAID级简介
7.RAID6级(P+Q Redundancy)
▪ 使用RAID6的主要动机是:在很大的磁盘阵列中,仅能 恢复一个坏盘显得安全性不足;同时出现两个坏盘,或 在恢复过程中又出现坏盘的情况也必须考虑。
▪ RAID6一般采用基于Hamming-Code编码的数据盘-校 验盘组合方案,使得能同时恢复两个坏盘。
▪ 校验和技术能帮助检测读写故障或介质故障, 但不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
▪ 基于稳定存储(stable storage)的多副本策略, 可能帮助我们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四、从崩溃的磁盘故障恢复:RAID技术
▪ 磁盘冗余阵列 的磁盘组织技术。 ▪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盘的径向密度。
4)假定扇区间隙占磁道长度的10%,则磁盘最内和最外磁 道上的位密度分别是多少?
5)若磁盘转速为3840转/分,即1/64秒转一周。磁头起 落1次1毫秒,每移过500个磁道另加1毫秒,试计算读写一 个块的平均时间。
8
4.1.3 磁盘故障及其处理策略
一、磁盘故障分类 磁盘故障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或类型: ▪ 间断性故障。 ▪ 写故障。 ▪ 部分介质损坏。 ▪ 磁盘崩溃。
10
几种常用的RAID级简介
1.RAID0级(nonredundant striping) ▪ 把数据分拆到多块磁盘并行存贮(位级拆分且 没有任何冗余)。 ▪ 在所有RAID级中,RAID0具有最好的写性能, 但安全性最低。
2.RAID1级(mirrored disks) ▪ 为每一个磁盘配置一镜像磁盘,适合于安全性 要求很高场合。有效容量利用率只有50℅,成 本较高。
❖ 磁盘读写的最小单位是扇区。但在操作系统或 DBMS系统层次,磁盘读写的基本单位是磁盘块 (block)。 ▪ 不同系统块大小可能不同,大多数系统的块取 4KB。
❖ 进行实际磁盘读写时,主存中必须有磁盘块缓冲 区;在磁盘和主存之间传送一个磁盘块称为1次 I/O操作。
❖ 读写一个块的时间: ▪ 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传输时间。
4.1.1 存储介质的层次 4.1.2 磁盘的物理特性 4.1.3 磁盘故障及其处理策略 4.1.4 磁盘块存取的优化
3
4.1.1 存储介质的层次
4
4.1.2 磁盘的物理特性
(1)磁盘结构
硬盘容量= 盘面数×每盘面磁道数×每磁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5
4.1.2 磁盘的物理特性
(2)磁盘基本操作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