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综合性学习
一、说课标
增 表达上: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删 1.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讨论问题前的“课堂内”。
写作
结论:1.依然强调倾听与表 阅读 达注意事项。强调讨论要有 中心、根据、条理。 2..问题讨论延伸至课外, 识字写字 扩大了讨论学习范围
1.注意对象场合,文明得体交流。 2.耐心专注倾听,理解观点意图。 3.自信表达观点,做到清楚、连 贯、不离话题。 4.根据需要调整表达内容和方式, 提高应对力,增强感染力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作即席讲话,有观点,有说服力。 6.讨论问题要积极,要有中心、 有根据和有条理
单 元 目 标
一、说课标
1.能写浅显科学小品及科普短文。 2.了解科学小品及科技说明文写法。 3.修改自己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1.清楚连贯地表达,准确传达科技 信息 2.耐心专注倾听理解作者的意图 3.讨论问题要积极,有理有据。
1.养成默读习惯,运用略读与精读。 2.体会作品内涵,获对自然社会人 生有益启示 3.理解文意,概括要点树立环保意识
我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导学 案为平台,四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努力构建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四学一导
教 学 建 议
评价建议
1.家长评价 2.教师评价 3.组内评价 4.自我评价 1.口头提问 2.书面考试 分数、等级
形式 主体 评价主体和形式 总之,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定量
三、说建议
总之,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德智体全
方位考核,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口头评及时 评,多鼓励 少批评等 口头提问 问卷考试 量化考核
自我评价 自主互评 师生家长 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小石潭的所见所闻,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孤寂心情。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意境,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而《小石潭记》则是本单元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
但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此外,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并运用写作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石潭的优美景色,理解作者热爱自然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美景描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课堂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主题为“学写读后感”,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观点,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材中提供了多篇优秀范文,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
但是,对于如何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以及如何将自身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观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观点,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范文,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写作,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批判性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观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范文,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观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练习法: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范文,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观点。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4.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读后感的写作步骤–理解文章主旨–表达感受和思考2.写作要点–恰当的语言表达–清晰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内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了五首古诗词:《卖油郎独占花魁》、《南陵别儿童入京》、《秋浦歌十七首》、《清平调》和《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风采,还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对于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诗词,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如作者生平、作品背景、诗词意境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词的意象、情感、手法等内容的分析。
2.难点:诗词意境的感悟,以及作者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介本单元诗词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诵读:让学生反复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分析: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分析诗词,理解诗词的内涵。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对诗词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提炼诗词的主题。
6.拓展:介绍与本单元诗词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诗词的主题和要点。
例如,对于《卖油郎独占花魁》这首诗,板书可以设计为:卖油郎独占花魁•意象:花、月、楼、船•情感:喜悦、自豪、惋惜、感慨•手法: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诗词知识的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 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是古代游记和名胜记,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朗读—质疑、释句—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
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设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
再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的描写,而《小石潭记》则以作者游玩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幽静、清澈、秀美的自然景观。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作者游玩小石潭的过程、潭水的清澈、潭边的环境、潭中的生物以及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感受。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小石潭的美丽和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翻译和解读来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如何描绘自然景观的写作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石潭的自然景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游玩过的小石潭或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热爱。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3.解读课文: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和感受,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是一篇寓言性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渔夫偶然发现的桃花源,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古文中的字词、句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本文所表现的理想社会有一定的认知,但在深入分析文章主题、领会作者情感方面还需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学会分析古文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难点:分析古文句式,领会作者情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桃花源的故事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古文句式,领会作者情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5.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渔夫偶然发现•桃花源景象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分析古文句式的表现。
3.学生对作者情感、文章主题的领会。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绘理想社会、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寓言故事。
故事以渔夫的视角,讲述了他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人民和谐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并试图回归现实社会,却发现无法找到桃花源的故事。
课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文字的同时,思考现实社会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文中所表达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可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惑;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也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基本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通过寓言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文言文的表达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课文中表达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从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基本情节。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通过寓言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文言文的表达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桃花源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课文基本情节。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背影》、《春》、《济南的冬天》。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对比不同的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是,对于如何欣赏自然景观,如何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章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3.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4.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用文章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5.总结提升: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的结构、生字词、重点句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最大的收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内容作如下阐述。
一、说课标1、课程总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写规范字,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2)、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语感。
(3)、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过程与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第三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字词和相关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及其体裁的多样性,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内容标准识字与写字:使用字典、词典认字,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较快的书写速度。
阅读:快速默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有自己的体验;了解散文文学样式,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合理选材,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用语文明得体,理解对方的说话的观点和意图。
能清晰地讲述见闻,有针对性发表自己的观点。
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4、新旧课标对比阅读方面:新增:分析主要内容;共同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删去: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了对作品中思想感情倾向的评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喂——出来》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喂——出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定位:
《喂──出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
题目是“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进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
可以感知,作者的意思是说,不爱护环境,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复。
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
故事性强,情节完整,想象奇特但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篇末写到小石头为止,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去将要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想像。
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
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了解科幻小说的文体特点;
⑵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⑶概括小说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⑷分析人物描写,概括提炼人物特点,体会文章深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课改研修的成果。
下面我将按照“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的顺序来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总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正确工整写字,有一定速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九年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初步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第四学段课程标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内容标准:本单元核心知识点:积累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文体常识,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放眼世界,关注自然。
教学重点:概括要点,把握文意,理解主旨;掌握常见修辞和说明方法;揣摩灵活多样的语言特点;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教学难点: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的特点;准确把握文章思路;理解重点句、关键句含义。
二、说教材:(一)教材编写体例:第三单元编写体例:每篇阅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语,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课例有精读和略读之分;部分课文附有插图;正文下有注释帮助学生自学;课后设计有“研讨与练习”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部分课文后安排了链接资料:用以指导口语交际和随文学习语法知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选自魏学洢的《核舟记》,主要描述了核舟的制作过程、核舟的命名及其寓意,并通过核舟这一微小的事物,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富有启示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句子结构也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了解核舟的制作过程及寓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理解核舟的制作过程及寓意,体会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核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核舟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核舟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核舟艺术品的说明文,通过描绘核舟的制作过程、造型特点以及所表现的传统文化,展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说明文的特点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风格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渗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核舟的制作过程、造型特点及所表现的传统文化;学会欣赏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体会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核舟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核舟的制作过程、造型特点及所表现的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说明文的表达特点;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核舟艺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核舟艺术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核舟艺术品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核舟的制作过程、造型特点及所表现的传统文化。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体会说明文的表达特点;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核舟艺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说课稿新人教版
其次,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我详细阐述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而,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许我应该通过更多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修辞手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解决办法:
1.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感悟课文的美丽意境。
2. 设计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美好和现实生活的思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桃花源与现实社会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写作技巧:学习《桃花源记》中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9. 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示例: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时代:东晋
故事情节:
- 发现桃花源
- 桃花源的生活
- 离开桃花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桃花源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桃花源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同时,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市大足县弥陀中学的参赛选手陶秀中。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生曾经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我认为:桥更是友谊的桥梁,今天,“说课比赛”这座桥就把我们来自不同教育岗位的领导、评委、老师联系在了一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真诚的祝愿我们能一起度过这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日子!我说课的题目就是《中国石拱桥》。
我的说课分四个板块:说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
(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一一介绍):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地位—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它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特点—本文属科普说明文,形式规范,逻辑性强,语言准确周密而有不失生动。
作用—能使初中生较容易的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特点、阅读与写作,是初中生学习说明文的典范之作。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概括能力。
(4)、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营造良好的氛围,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四) 教学难点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二、 说学法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以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或《宇宙与人》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简要写出自己读书感受与理解,同时投影出阅读中需解决的思考题,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第三步:小组讨论。
给予学生适当的自读时间后,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学习,尽量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投影的思考题。
▲设计此项步骤的目的: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全文的思路。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知识的能力。
步骤二(6分钟):真挚、深沉、热烈的情感贯穿全文始终(过渡),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思考:课文为什么具有整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自主思考、也可分组讨论,教师通过点拔,启发、让学生明确: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强化了感情色彩,也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这既是本单元训练目标的体现,又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本文是一篇自读课,安排一课时
本课运用的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及题解。(3分钟)
1、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请1-2名学生举例),新疆“罗布泊的消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一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二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11/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说课稿
李庄中学 王德君
一、 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把七至九年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万安中学 叶方遒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根据本单元目标和本文内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
3.学会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生动地 描摹,得体地表达。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
▲设计此项步骤的目的:1、学习课文巧妙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强化感情色彩。2、品味报告文学语言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步骤三(14分钟):探究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1、通过阅读二则新闻的内容,导入“生态环境”这一话题。
2、重点讲析课文“盲目”一词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确: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依据上述教学1.概括旅鼠的三大奥秘,整体把握文意。
2.领会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为本课的第三个重点,也是难点。
二、 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运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
▲设计此项环节的目的: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课题,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阅读指导(40分钟)
步骤一(20分钟):请四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朗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思考问题,多媒体展示: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②过去罗布泊又是怎样一个地方?
③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第四环节:布置作用(1分钟):结合你所知道的例子,写一篇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附:板书设计
13、旅鼠之谜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杂交文体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全文看,有完整的记叙要素,是记叙文。而内容上主要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因而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④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发出怎样的呼吁?
1、听完朗读后,让学生简要评价朗读情况,评出朗读优胜者。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一遍。
3、分组讨论,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来回答上述问题,看哪组回答快而准确,评出优胜小组。
4、教师有选择地写出这一步骤的板书(多媒体展示)
2、多媒体展示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同时展示画面:今日罗布泊的风化图
3、解题:从课题来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泊”就是湖,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我们自然要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教训是什么?这篇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
3、多媒体展示两组画面,开拓文章主题:
一组:青海湖 一组:沙漠化
4、从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5、让学生谈谈:假如你是当年新疆建设兵团的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
▲设计此项步骤的目的:1、了解罗布泊消亡的深层原因。
2、通过假想训练,促进阅读理解。
四、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想谈一下本文的教学程序。要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课时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我想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四步:互动探究。
学生讨论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五步:张扬个性。
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究竟同不同意,同意你将怎么办,不同的又如何办,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
据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为初二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要不断地训练。
二、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读课的特点,我用一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式,指导点拔法,竞赛式,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