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反思
逻辑学学科心得体会教师
![逻辑学学科心得体会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0d535f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5.png)
作为一名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有幸接触并深入研究逻辑学这门学科。
逻辑学,作为一门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逻辑学学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逻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逻辑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逻辑学的研究,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提高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逻辑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逻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我注重将逻辑学原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逻辑学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演绎推理时,我通过分析法律案例,让学生理解演绎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在讲解归纳推理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总结归纳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再次,逻辑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
通过对逻辑学的研究,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我在逻辑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心得体会: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讲解逻辑学原理时,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 加强案例教学。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逻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育的逻辑起点感言
![教育的逻辑起点感言](https://img.taocdn.com/s3/m/efef918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a.png)
自古以来,教育便被视为国家之基、民族之本。
它承载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塑造品格的重要使命。
站在教育的逻辑起点,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教育逻辑起点的几点感悟。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始终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
从古代的“六艺”教育,到现代的素质教育,教育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才能、身心健康和审美情趣。
教育的逻辑起点,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1. 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
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学校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智力才能智力才能是人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人的基本需求。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保持心理健康。
学校应加强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等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教育资源。
4. 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的精神追求。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任务。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教学,逻辑]逻辑教育教学的思考
![[教育教学,逻辑]逻辑教育教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87e68b31ed9ad51f11df21b.png)
逻辑教育教学的思考一、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今,通识教育(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词汇。
《教育大辞典》对通识教育的注解是所有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都应接受的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
该概念由美国博德学校的帕坎得(A.S.Parkard)教授于19世纪初提出,并逐渐受到世界大多数高校的普遍重视,是为应对高等教育产业化与功利化趋势所显现的弊端而提出的,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文化素养为目的的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在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中越发受到重视,有其必然的时代背景。
第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下改革开改的深水区,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高等教育扩招在满足广大青年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的同时,也使人才培养质量面临一定程度的现实考验;第三,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人才培养急功近利,高分低能现象突出。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目标,革新教育理念。
21世纪的教育应是培养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因此,我们所理解的通识教育代表了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而非技能或知识的纯粹传授。
从性质上说,通识教育是而对所有大学生的非职业和专业性的教育;从内容上说,它并非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有关能力和知识的教育,而是传授有关生活各领域的技能和知识的教育;从目的上说,它不仅是培养情感、道德与理智和谐发展的健全公民的人性教育,也是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人才的文明教育。
概括以上三个方面,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非专业教育。
正如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大学教育目标并非使青年在踏入社会时成为专家,而是成为和谐的人专业知识对青年的教育只能使其成为有用的机器,远不够使其成长为和谐发展的人。
就通识教育的人才目标而言,1945年,哈佛大学著名的《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中就此提出了两方面的能力要求:第一,清晰的语言表达和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
基础教育逻辑学心得体会(3篇)
![基础教育逻辑学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40fb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a.png)
第1篇一、引言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逻辑学教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逻辑学,我对思维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基础教育逻辑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逻辑学的基本概念1. 逻辑学定义: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证明和谬误的学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问。
2. 逻辑学的基本要素:命题、推理、论证、证明、谬误。
3.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三、逻辑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逻辑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逻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基础教育逻辑学教学体会1.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逻辑学教学应以基础知识为主,如命题、推理、论证、证明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强化实践训练:逻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通过案例分析、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等。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质疑、分析、评价和推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逻辑学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逻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基础教育逻辑学教学建议1. 注重教材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实用。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ee7c7fdba0d4a7302763a17.png)
说 ,起点范畴本身所包 含的矛盾是整个 范畴体系运 动 、发
展 的 内 在 动 力 和 源 泉 ,整 个 体 系也 不 过 是 这 些 矛 盾 在 各 种 条 件 下 合 乎 逻 辑 的 “ 长 ” 和 运 动 。第 四 。它 与 形 式 逻 辑 生 系 统 中 的公 理 不 同 ,它 既 不 是 任 意 的 和 暂 时 承 认 的东 西 ,
二 、国 内关于教 育技 术 学逻辑 起点 观点 的综述
学科 的逻辑起 点是- I 学科理论 建构 的起点和 实践 工 -' q 作的基础 ,是这 门学科 区别于 其它学科 的关 键 。一 门学科 的研究对象 、培养 目标 、理论体系 、学科属性 、课程设置 、
实 践 领 域 等 都 是 在 此 基 础 上 逐 渐 建 立 和 完 善 的 。一 门 学 科
年关 于教育技术逻辑 起点 的观点 进行梳理 ,并 提出 自己的 观点 。
也不 是随便 出现和姑且假 定的东西 .而是为后来 的事 物运 动过 程所证 明把它作 为逻辑开端是正确 的。第五 ,从 定
般 的 意 义 上 讲 ,逻 辑 起 点 范 畴 作 为 它所 在 系 统 中 的 一 个 基
式 如何 .不仅规定着 整体 的本质 .而且 也规定着起 点范畴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反思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06d4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c.png)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来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成绩,还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面临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挑战。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对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和反思。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发现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氛围应该充满积极的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经常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其次,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
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其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经常组织口头演讲和写作比赛。
通过这些比赛,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此外,我也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还没有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时候,我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他们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逻辑思维抱有抵触情绪,并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去。
他们认为逻辑思维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难以产生兴趣。
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例如逻辑思维游戏和解谜题。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最后,在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我发现只是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通过一些测试和考试来评价。
学前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反思
![学前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cadc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8.png)
学前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反思近年来,逻辑思维在教育界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对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逻辑思维的培养也应在此阶段着重进行。
然而,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逻辑思维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反思并加以改进。
首先,学前教育中存在着对逻辑思维的认识不足的问题。
逻辑思维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能力,它包含着分析、推理、判断等多个层面的思维活动。
然而,由于对逻辑思维认识的薄弱,部分学前教育者往往将其简单化为思维训练,忽视了其发展的全面性。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我们需要加强对逻辑思维的深入理解,明确其内涵和发展路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其次,学前教育中缺乏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实现。
然而,目前在学前教育中,很少有系统性或具体操作性的逻辑思维培养策略被采用。
教师往往局限于传授知识和记忆规则,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判断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出科学有效的学前教育逻辑思维培养策略,包括在教学中注重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演绎和归纳推理等。
此外,学前教育中存在对逻辑思维游戏化和过早正规化的倾向。
逻辑思维游戏化是指将逻辑思维培养的活动包装成游戏形式,但却过于强调娱乐性,忽视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而过早正规化则是指将逻辑思维培养过早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对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和兴趣的发展不够重视。
因此,我们需要在学前教育中寻找游戏与严谨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式,并确保逻辑思维的培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此外,学前教育中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逻辑思维培养的作用值得关注。
学前教育中,孩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家庭和社会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可能出现认知和行为上的冲突。
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家庭和社会与学校形成合力,为儿童提供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的环境和资源,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逻辑思维培养方面的共同努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18d4e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2.png)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反思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方法和策略。
在本文中,我将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反思,以探讨它们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和有效性。
首先,我意识到在课堂讨论中引入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我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本质,而不是仅仅寻找单一的答案。
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支持自己的论点。
这样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动,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考和辩证能力。
其次,我发现在教学中引入逻辑推理和论证分析的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逻辑推理和论证分析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
在我的课堂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分析的练习。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并且引导他们找出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的依据。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者的意图,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除了以上所述的方法,我还发现让学生进行辩论和写作练习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效。
辩论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而写作则要求学生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并要求他们撰写一些有逻辑结构的文章。
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在回顾自己的教学反思中,我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
我将继续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环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也会关注学生在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
通过持续的努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思维敏捷和逻辑清晰的学生。
通过对我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小学生逻辑教育心得体会(3篇)
![小学生逻辑教育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23197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5.png)
第1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感逻辑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在进行小学生逻辑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逻辑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率逻辑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创新能力逻辑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面对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3. 促进全面发展逻辑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逻辑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小学逻辑教育的方法1. 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在逻辑教育中,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逻辑知识。
例如,通过“找不同”、“猜谜语”等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判断力。
2. 举例教学举例教学是小学逻辑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逻辑概念。
例如,在讲解“因果关系”时,可以举例说明“因为下雨,所以地面湿了”。
3.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表达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让他们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技巧。
5.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小学逻辑教育的实施策略1.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教师工作总结与反思
![逻辑思维教师工作总结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34e60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b.png)
逻辑思维教师工作总结与反思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作为一名逻辑思维教师,积极投入工作,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结和反思这段工作经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和改进。
首先,我深知逻辑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本质和逻辑关系。
通过举例分析、讲解原理和展示技巧等方法,我帮助学生建立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许多学生的进步中,我能够看到他们从单纯的填鸭式学习中解脱出来,开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这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我尽量通过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并与他们进行多样性的互动。
这样的互动让学生感到尊重和重视,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授课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理论讲解,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地引入案例和实例来阐释和说明理论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有时容易被学生的话题分散注意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增强自己的课堂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逻辑思维教师,我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理论讲解过多和课堂管理不够严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改进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的起点与目标初中教师教学反思的思考
![教育的起点与目标初中教师教学反思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ee493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4.png)
教育的起点与目标初中教师教学反思的思考教育的起点与目标:初中教师教学反思的思考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其起点和目标都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尤其在初中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目标设立,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这个阶段获得全面的发展和积极的成长。
1. 教育的起点:培养兴趣和启发思考在初中教育的起点,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能够将他们带入学习的状态中。
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故事讲解、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育的目标:全面发展和培养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在初中教育中,我们要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之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初中教师教学反思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学生评价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不断尝试和创新,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教材选择方面,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评价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一环,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个人成长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专业提升,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总结:教育的起点和目标贯穿于初中教育的全过程。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前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我的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我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84719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9.png)
学前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我的心得体会在学前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我深有体会。
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逻辑思维培养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观察,我认为逻辑思维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在学前教育中,游戏被视为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培养了逻辑思维。
例如,在拼图游戏中,孩子们需要观察、思考、分析,才能将碎片拼成完整的图案。
这种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了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并且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2. 逻辑推理的培养学前教育中,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孩子们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逻辑思维来解决。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故事阅读的引导故事阅读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逻辑思维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故事阅读来实现。
通过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三只小猪》这样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问孩子们为什么大坏狼吹不倒第三只小猪的房子,从而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
4. 问题解决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给孩子们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寻找解决方案,并引导他们通过逻辑思维找出最佳答案。
这样的培养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分析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游戏与学习相结合、逻辑推理的培养、故事阅读的引导以及问题解决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积极探索适合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和学习者。
通过这些年的学习和思考,我对学前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反思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6e6d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2.png)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反思一、引言逻辑思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推理和判断的基础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教育体系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问题。
本文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改善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方法。
二、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1. 推动学科学习:逻辑思维是学习各学科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科学习的效果。
2. 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审视问题,分析论证,从而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培养逻辑思维,学生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创新意识: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他们提供创造性的思考路径。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1. 教育重知识轻思维:当前教育体系普遍偏重知识传授,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关注不够,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往往追求答案的准确性,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限制了他们发展逻辑思维的空间。
3. 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学校缺乏系统性逻辑思维培养的课程设置,很少有专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或活动。
四、改善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方法1. 引入逻辑思维课程:学校应该引入逻辑思维课程,通过系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的课程可以包括逻辑推理、思维导图、辩证思维等内容。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可以组织辩论、论文写作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他们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积极评价学生思维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探究、分析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五、结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教育经济学逻辑起点反思与重构
![教育经济学逻辑起点反思与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69286c1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f.png)
现代大学教育 2019年第3期学术争鸣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教育经济学视域中的大学生学业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IA180203。
收稿日期:2018-04-10作者简介:贾云鹏(1976-),男,河南商水人,教育学博士,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郑州,450001。
刘青秀(1971-),女,四川仁寿人,西华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原理研究;武汉,430074。
周倩(1973-),男,河南民权人,教育学博士,郑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郑州,450001。
刘俊仁(1979-),男,河南周口人,教育学博士,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从事教育法研究;郑州,450001。
Email:zzdxjyxy@163 com。
教育经济学逻辑起点:反思与重构贾云鹏 刘青秀 周 倩 刘俊仁摘 要:关于教育经济学逻辑起点的观点目前有九种,即人的能力论、教育服务论、教育需求论、教育产品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经济互动论、教育投资论、教育与经济关系论和双逻辑起点论。
这九种观点可以归为七类。
根据逻辑起点的抽象性、秩序性和生发性特点,可以看出这七类观点都存在抽象不足或抽象过度问题,均不适合作为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在对这些观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应当是教育的经济属性。
以教育的经济属性作为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既实现了对现有观点的有效扬弃,也展现了其作为逻辑起点自身较强的秩序性特点和生发性功能。
该观点尽管不乏合理之处,但也只是对教育经济学逻辑起点建构的一个尝试,仍有待教育经济学研究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逻辑秩序;逻辑起点;逻辑链;知识;教育;经济属性;教育经济学中图分类号:G40 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9)03-0034-06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经济学已获得了很大发展,如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研究领域逐步扩展,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学科影响力日益增强。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反思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108b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0.png)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反思石远鹏【摘要】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roblems. At present, on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issues, there is the controversy about“what i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pedagogy”, and there are the arguments about“a single starting point”,“double starting points”and“multiple starting points”in academi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nature”, through the reflec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only one logic starting point, that is“educating people”, making people become real people through it.% 逻辑起点是研究教育学问题的根基。
目前学界就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存在着什么是“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争论,也存在着“单一起点论”“双重起点论”“多重起点论”之争。
从剖析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出发,通过反思得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一个,即“育人”,通过育人——“使人成人”。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逻辑起点;教育学逻辑起点;育人【作者】石远鹏【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逻辑起点是建构教育学科学体系的起始环节,是研究和认识教育学的认知原点,是教育学学科立场能否得到承认的关键所在,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为解除被其他学科“侵占”的有力砝码,也是解构当下所谓“‘迷茫的’、‘危机的’、‘尴尬的’教育学”的理论和基石。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反思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31a9e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6.png)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教学方法并不理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自身职业发展,我对本次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一、不足之处1.未能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很好地突出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重点。
2.缺乏实际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案例来解释逻辑思维的要求,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思维逻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互动环节不足:未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二、改进方案1.目标明确:在备课时,需要明确每一部分的教学目标,突出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
2.结合实例: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来解释逻辑思维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思维逻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不足之处,并且发现了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对于我自身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不足: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我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
2.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我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
3.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我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同时,这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我相信,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我会更加成熟和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教育工作。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教学反思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5385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0.png)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教学反思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我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授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
一、认识偏差与原因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在教学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首先,我一直以为逻辑思维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忽视了逻辑思维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只注重了学生记忆和应试技巧的培养。
最后,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加强理论学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开始主动增加对逻辑思维相关理论的学习。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参加相关培训,我对逻辑思维的本质和培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逻辑思维是通过系统推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
我明白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不能只强调灌输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批判性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效果。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训练学生进行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辨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应用,将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实践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与尝试,我逐渐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他们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够用逻辑的方式思考问题,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模式。
同时,学生们的学科成绩、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提出合乎逻辑的观点,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思考
![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7d19d2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5.png)
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思考
孙绍荣
【期刊名称】《教育科学》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已经见到过多篇讨论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论文。
这说明在教育学领域内,建立严格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已成为当前一个受到重视的目标。
笔者认为,逻辑起点是客观上必然存在的。
这是因为,凡是学科或理论体系,总是概念和判断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着的系统。
这里所说的有机联系指的是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判断等是互相兼容的,即互相之间有着推导和被推导的关系。
一条命题成立,与之相应的命题也成立,一条命题被否定,与之相应的也要被否定。
这样,命题之间的关系就是有序关系,而有序关系所构成的体系是必须要有起点(起始)的。
这个起点便是该理论的逻辑起点。
因此。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孙绍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一种新思考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
5.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兼论意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月 Vol.35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3────────── 收稿日期:2012-11-15作者简介:石远鹏(1975-),男,陕西兴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及教育管理。
-133-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反思石远鹏(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逻辑起点是研究教育学问题的根基。
目前学界就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存在着什么是“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争论,也存在着“单一起点论”“双重起点论”“多重起点论”之争。
从剖析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出发,通过反思得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一个,即“育人”,通过育人——“使人成人”。
关键词:逻辑起点;教育学逻辑起点;育人 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1-0133-03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1.037The Reflection of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PedagogySHI Yuan-peng(School of Education, Tangshan Teachers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roblems. At present, on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issues, there is the controversy about “what i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pedagogy”, and there are the arguments about “a single starting point”, “double starting points” and “multiple starting points” in academi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nature”, through the reflec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only one logic starting point, that is “educating people”, making people become real people through it.Key Words: logic starting point;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pedagogy; educate people逻辑起点是建构教育学科学体系的起始环节,是研究和认识教育学的认知原点,是教育学学科立场能否得到承认的关键所在,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为解除被其他学科“侵占”的有力砝码,也是解构当下所谓“‘迷茫的’、‘危机的’、‘尴尬的’教育学”的理论和基石。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一种理论体系有其完整的逻辑结构,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的起始,它对于一门学科的确立、发展和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和追问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没有形成一个大家所公认的教育学逻辑起点,这至今仍是教育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讨中不难看出: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相持不下,几乎每一种观点都有悖论、难以服众,探讨似乎陷入了一种“疑无路”的境地。
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悬而未决并不表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可以绕道而行。
恰恰相反,不搞清楚教育学逻辑起点,就会容易造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左右摇摆,使得理论的教育学“无用武之地”,使得实践的教育学“各唱各的调”。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如何解决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中的“先天缺失”与“后天的营养不良”呢?我们需要在反思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地对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进行突破和重构。
一、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本质特征)逻辑起点属于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范畴,对于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就应以哲学和逻辑学的相关理论来展开。
逻辑起点即逻辑出发点,也就是“必须用什么做科学的开端”[1]的问题,或者说“逻辑起点就是这门学科产生的源头。
”[2]具体来说,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得以开始和发展的出发点和最初规定。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逻辑起点:首先,逻辑起点是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紧密联系的思维起点,离开一门科学或学科的理论体系谈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就失去了依托,第35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月-134-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逻辑起点表现为一门学科的一个范畴,并且是一个起始范畴;最后,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3]。
确立任何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应依据其质的规定性,也就是其本质特征。
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一书中曾为逻辑起点提出3条质的规定性:“第一,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第三,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同。
”[3]黑格尔认为逻辑起点的确立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条质的规定性。
一些著名学者通过考察“资本论”把“商品”作为逻辑起点进行理论建构的过程及经验之后建议:关于逻辑起点的质的规定性,除了黑格尔提出的三条以外,还应补充两条:一是逻辑起点应与研究对象保持一致性;二是逻辑起点应当以“直接存在”形态承担一定的社会关系[3]。
二、对已有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反思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拥有自己的逻辑起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学者对教育学逻辑起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到80年代中叶达到白热化,之后从90年代持续至现在,前后历时30多年,人们对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索和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尽管这样,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论数目众多,如:教学起点论、学习起点论、人本起点论、知识起点论、文化授受起点论、交往起点论、生活起点论、培养起点论、管理起点论、体育起点论、目的起点论、本质起点论、教师起点论、受教育者起点论、知识新人起点论、儿童起点论、本质主义起点论、劳动起点论、关系起点论、教育起点论、知识授受起点论、传播起点论、双边活动起点论、基本概念——公理起点论、知识分子起点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起点论、培养目标起点论、价值起点论等等。
瞿葆奎教授等人曾将上述起点论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单一起点论;一类是双重起点论;还有一类是多重起点论。
在单一起点论中又可分为4个小群:(1)活动起点论,即把某一活动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2)关系起点论,即把某种关系或矛盾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3)要素起点论,即把教育活动中的某一组成部分或要素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4)属性起点论,即把教育活动或教育学所表现出的属性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3](尽管这是瞿教授对于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的教育学逻辑单一起点论所使用的属性归类,但它依然适用于现在)。
持双重起点论的学者们将起点分为逻辑起点和研究起点,且二者并不相同。
逻辑起点的多重论者认为教育学逻辑起点不止一个,而是多个。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教育学逻辑起点说,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部分学者从经验或主观感受出发提出自己的逻辑起点观点,未对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究;第二,部分学者虽对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做过一定分析和研究,但各持立场的侧重点不同,致使公婆各说,莫衷一是。
对教育学逻辑起点规定性的认识无论怎样不同,但所暗含的基本前提是这些研究者都认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存在的[4]。
在这里我们认为,既然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的起始范畴,用以体现学科最本质的规定性,故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发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一个,具有唯一性,而不能是多个。
从本质上说,多逻辑起点的观点,必然导致“泛逻辑起点”或“无逻辑起点”的观点[5]。
多重或双重逻辑起点论在本质上混淆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单数教育学与复数教育学、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等的不同。
正如郭元祥在批判时认为,“多起点论”的欠缺之处在于,第一,把逻辑起点与理论的关系本末倒置;第二,混淆了教育学理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逻辑范畴之间的区别;第三,混淆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传统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学的区别[6]。
立足逻辑起点的本质规定性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一元性角度,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究竟是什么呢?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认识我们对研究对象本质的深思可以从任一范畴开始,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出发构造不同的体系,但要构建最科学、最合理的理论体系,就必须要确立一个合理的“认识角度”,才能寻求到一个确定的起点[7]。
教育学是有关教育之学,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历史现象,“必须从顽强的事实出发,从历史上和实际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关系出发”[8]来确定自己的逻辑起点和初始生长点。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培养人、为根本旨趣。
也就是说,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不仅表明人具有受教育的可能,而且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目的的“为人性”和服务于人的“属人性”。
具体到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如何围绕“人”而展开呢?我们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而作为研究教育之学的教育学则是“育人”,通过育人使人成人,这也是教育学逻辑起点之所在——离不开“人”——为了使人成人——通过教育育人。
下面我们就以黑格尔提出的逻辑起点的3条质的规定性及学界对之补充的两条来考量“育人”是否可以担当起教育学逻辑起点的“重任”。
第一,“育人”是教育学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育人”顾名思义是培养人、教育人,使人成为完人。
我们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可以发现其所做的全部工作都石远鹏: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反思-135-是在为使人成为完人而努力。
如研究如何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规律的、如何了解并适应社会和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等等。
所有这些均是以人为中心,为育人而做的种种努力——“育人”符合黑格尔的第1条规定性。
第二,“育人”是教育学学科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它的发展全部包含在“育人”这个胚芽中。
我们知道,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从“商品”这个最简单的抽象着手,进而证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所有形式都存在于“商品”中。
这样,我们也可由育人推演出教育学领域的所有范畴与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