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 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23最新-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烛之武退秦师》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三、德育渗透目标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2、选自《左传》。
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3、关于《左传》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传奇故事。
故事讲述了烛之武用策略精巧地取得胜利的过程,是一篇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初步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师提供一种教案设计参考。
一、故事情节《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反映战国时期交战历史事件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烛之武,他的家族正位于中原地区的边境,面对来自秦国的入侵。
秦国的将军白起乘胜追击,率领士卒向烛之武的家族进攻。
烛之武应用智慧,设计了诈降的计策,以自己作为人质,放走全部族人的方式,成功地蒙蔽了白起的判断,并在不久后发动狙击,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烛之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非常精彩。
首先,他故意制造一些看似忠诚的举动,取得了白起的信任。
接着,他与族人互相约定,放弃领土而保全族人的安全。
最后,他发动了精密的狙击,成功地耗尽了白起的力量。
这一系列动作都能让读者了解,烛之武是一位深谋远略的智者。
二、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让人们了解了战国时期的人物形象。
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谋略让人印象深刻。
在故事中,他的完美表现让他成为了一个追求智慧的表率,值得读者细致品味。
白起则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作为秦国的将领,色厉内荏,外表英俊,但被烛之武的计策反复哄骗,呈现出了虚张声势的一面。
读者可以从中体现出,领袖除了有高超的武力,也需要有丰富的智慧和能力。
三、寓意意义在故事中,烛之武的策马奔腾和机智应对,反映出人们在战争中求胜的智慧。
这个故事展示的是智慧的力量,让读者深扪其中,思考智者的崇高。
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类是由智慧和努力取得胜利的。
《烛之武退秦师》更强调老少皆宜。
对于学生们来说,定会吸引他们走进这个生动的、富有想象的、寓意深刻的世界。
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记
类
识
记
类
合作探究
备注
整理归纳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秦伯说——
3.失其所与,不知——
4.共其乏困——
二、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意:
今意:
“东道主”,
古意
今意:
2.行李之往来。
“行李“,
古意:
今意:
3.共其乏困。
“乏困”,
古意:
今意: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应
用
类
拓展提升
备注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1.当今社会,最缺的是人才,最不缺的也是人才。有一句话叫“人比人,气死人”。将竞争之激烈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烛之武正是不因个人情绪影响,才保全了大局。
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word3 / 5二、目标定向1.研习第4段,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的写作特色之伏笔与照应。
三、自学指导〔一〕阅读第4段,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那人;到,到达)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亲附;通“智〞,明智) 以乱易.整〔代替〕 吾其.还也〔还是〕 亦去.之(离开) 问题2: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问题3: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用原文回答。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阅读全文,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概括: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
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假设使烛之武见确定目标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质疑学生自学探究word4 / 5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
但X 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
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
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他先论说灭亡X 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
然后承诺,保存X 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X 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
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word5 / 5补充材料一、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能熟读或背诵课文,领会一词多义,学习实际应用劝说的艺术。
3、美育目标:品味学习文中有关人物劝说辞令的语言美及文章的结构美。
4、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的先国家之急后个人之忧并勇当大任的爱国精神。
二、1、课时安排:两课时2、学习步骤:听——读——品——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吧?(学生答:看过)剧中主人公是谁呢?(学生答:李云龙)对!李云龙耿直豪爽、勇猛顽强、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亮剑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他能征善战、出奇制胜,立下赫赫战功。
今天我们将要接触另外一位英雄人物,他没有李云龙的能征善战,然而他救了自己的国家。
他没有动一兵一卒,凭的仅仅是自己的三寸之舌。
他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本文的主人公——烛之武。
好,下面我们就学习本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放映课件,第一幅画面是片头画面。
第二幅是《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三)整体感知1、朗读,因声求气,循声得情。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技巧2、请学生读,读出感情。
师作评价。
3、学生读后对文意大致有了了解,选择题形式概括段意。
4、学生选择。
第一段段意概括:(1)、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
(2)、晋、秦围郑(3)、秦、晋围郑答案选2。
因为围郑的起因来自于晋国。
第二段段意概括:(1)、郑伯引咎自责。
(2)、郑伯劝烛之武接受任命(3)、烛之武临危受命。
答案选3。
本文主人公是烛之武。
第三段段意概括:(1)、秦伯撤军。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烛之武退秦师》年级高一学期上期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章意思。
2、学习语言艺术,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解除国难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叙事技巧。
2、分析语言艺术,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思路讨论英雄,导入新课→朗读文本,梳理词句→诵读理解,理清思路→分析语言,感受形象→扩展升华,交流收获→复读全文,课堂小结。
主要教学方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讨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资源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朗读音频、 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共一课时一、讨论英雄,导入新课。
讨论英雄导入课题:北京奥运涌现出一大批出色运发动,像仲满、刘子歌、扬秀丽、邹凯、菲尔普斯、弗雷特、博尔特等,他们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同学们对这些英雄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呢?1、他们荣耀而伟大,令人敬仰,让人仰慕。
2、他们在紧要关头,毅然挺身而出,为国争光。
3、他们各个有才华,至少有一技之长。
4、他们都很执着、坚强,为理想不懈地努力。
5、每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部坎坷史。
……奥运英雄是这样,古代英雄也是这样。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就是这样的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近烛之武,一睹他的英雄风采。
【活动一】谈谈自己对英雄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文本,梳理词句。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疏解词句:1、正音:①单音词:佚、氾、缒、阙、杞、戍。
②异音词: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逢孙、扬孙戍之失其所与,不知无能为也矣2、学生读,师生正音断句。
3、学生自渎课文,提出问题,师生互补解答。
4、师列举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理解翻译: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夫晋,何厌之有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活动二】师生互动,梳理词句。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目的要求】1. 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 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
3. 正确认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险阻,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 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预习:(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疏通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背景知识,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1.解题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主要是记公元前 630 年X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X国对秦有利,灭掉X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但撤走了围X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X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X国的危机。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时代背景秦、晋围X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X 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X国时,X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X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
后X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X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X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X,晋国发动对X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3.作家作品《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的特点,学习梳理、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学习利用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培养自读文言文的习惯。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烛之武的形象,探讨他在外交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学习他的顾全大局、沉着机智的品质。
4.鉴赏本文叙事的简洁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习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
2.理解烛之武在外交斗争中的机智。
3.鉴赏本文叙事语言的简洁之美。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设想:这是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第一篇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意识、习惯的培养,如查阅工具书、梳理基础知识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学习活动,辅以教师的点拨,通过他们的自学、研讨和教师的引导达成教学目标。
注意发掘课文的吸引力,如故事情节、人物智慧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乐意学习文言文,避免进行枯燥的字词句教学。
注重“读”的落实,保证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感受文言的魅力。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
2.通过自学、讨论,读懂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梳理、积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吼,不费一兵一卒吓退十万曹军,这是曹军忌惮张飞的威猛。
比这还早八百多年的时候,更有英雄,只身前往强敌的军营,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同样不费一兵一卒,退去强大的进犯之敌,保住了弱小的国家。
此人谓谁?他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烛之武。
今天我们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
“退”“师”各作何解释?明确: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退却;师——军队(二)关于《左传》和事件背景(出示ppt课件):1.关于《左传》:学生简介——教师补充要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理解并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坚韧不拔、机智过人的品质;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理解烛之武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
2.教学难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应对策略: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春秋战国》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学习新课:(1)初读: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学生记录。
(3)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4)练习: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4.作业:背诵课文片段;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板书等。
3.评价方法: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翻译课文片段,教师进行纠正和讲解。
2.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书、教学PPT等。
2.学习工具:词典、笔记本等。
3.参考资料:《春秋战国》相关文献资料等。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翻译《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理解烛之武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坚韧不拔、机智过人的品质;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责任感。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之一。
作为一位中学历史老师,我们需要学生掌握这段历史,教授这一段历史时,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内容:事件背景、烛之武的突袭、秦国的失败、历史意义。
事件背景公元前260年左右,秦国进攻晋国,晋国为自保,派遣3位将领,分别率领大军,向秦国进攻。
烛之武是其中一位将领,率领的是1万多人的军队。
烛之武的突袭烛之武的部队在搜寻补给时,意外发现秦国将领范雎母亲都留在此地,并得知秦军的防备虽然森严,但大都集中在黄河北岸,陇山西麓的防御策略相对较差。
烛之武抓住这个机会,派遣了几名间谍在夜里放下小纸条引导出秦军的时辰和活动目标,然后亲自带领人马,趁着雾气弥漫,苦行三夜穿越陇山,突袭了秦国后方的镇守城池。
秦军的抵抗力量非常薄弱,部队很快就被攻占,并俘虏了数千名秦军士兵。
秦国的失败一旦烛之武攻占秦国的营寨,秦国的军队就沦为被动的反击者。
烛之武率领的晋国军队以非常小的伤亡负于秦军,却掌底全胜。
秦国军队失利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太过强调对黄河北岸的保护,而对陇山西麓的防御疏于警惕。
此次战役,是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立下「穿山示异」,再现后世的兔起鹘留名。
历史意义此次战役的胜利对于战争的结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他们之后的战争,使中国文化与学问得以传承,秦朝最终灭亡。
烛之武洞悉了秦国军队的破绽,发动了攻击,赢得了战争。
他的突袭行动,是场成功而高效的战役。
此外,“烛之武退秦师”,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取得了相当持久和深远的战斗,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小视。
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方法与策略。
1.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可以给学生一些进阶的材料,鼓励他们创新思维,进行深度探究,了解烛之武的历史背景。
2.通过互动式的指导,探讨战斗的相关内容。
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出现的古汉语知识,注意多义词在不一样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培育学生古词句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并学习本文出色的人物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适合运用议论研究法,培育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要点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全文。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管,保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并学习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智慧。
二、教课要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掌握,波涛起伏的情节及要点词语句式的掌握。
三、教课难点:经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认识。
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其言实为最高之军事原则,起码可用于战略,若能用于政略,效劳尤大。
——蒋介石在波诡云谲的春秋期间,烛之武就是运用谋略,成功运用了离间计,瓦解秦晋结盟,保全了国家。
今日我们一起走进《烛之武退秦师》的绚丽世界。
(二)整体感知方法:让学生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注意并归纳要点字的读音。
示例:汜 (f 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i)而出亡郑以陪 (pe ì)邻共(gōng)其乏困阙(que)秦秦伯说 (yu è)逢(páng)孙(三 )理清思路方法:适合运用议论研究法,培育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归纳能力。
小结:第一段:秦、晋围郑 (让学生思虑本段的作用 )寥寥 25 字,写出了形势 ( “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十万火急,形势严重 );写出围郑原由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有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能够争取 );写出驻军地点 (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遇独自与秦接触)。
参照“春秋期间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形势图”,读过下文,就能够看出作者伏笔的奇妙、行文的周密。
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学习古人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掌握文言句式,理解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1、理解高超的劝说艺术。
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导入: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万之师”的现代版。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X仪、苏秦、诸葛亮。
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
二、作家、作品简介:作者:《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名称:《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同为孔子编著的《春秋》作诠释)。
《左传》是“十三经”之一。
地位、内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历代散文的典X。
特点:《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
三、史书体例:1、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4、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5、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6、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四、背景介绍:秦、晋围X发生在公元前630年。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课题作者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教学目的1、掌握《左传》的体例和特点。
2、概括全文内容,归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
3、学习烛之武急国家之急、公而忘私和郑伯引咎自责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对古今异义词、被动句的掌握。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则情形,不知大家还记得否?如血残阳下,有一位衣着灰褐色战袍,胯下一匹膘壮大马、手持丈八蛇矛的武将立于长板坡当阳桥头,但见他髭须倒竖,怒目圆睁,厉声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来与我决一死战?”再看对面,满山遍野,旗帜遮天,阵前一面书有斗大的“曹”字的战旗正迎风招展。
原来是曹操的军队列阵在此。
但见对面那些战旗被武将的断喝乱了分寸,出现了一片慌乱。
武将又大喝:“张翼德在此,谁与我决一死战?”对面曹军的后阵竟出现了混乱。
武将见此,又大喊:“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又如何?”话音未落,只见曹军中有一战将(夏侯杰)坠于马下,百万曹军如退潮的海水般“哗”地退后十几里。
请问这个军官是谁?张飞!桃园三结义之一的张飞!对,就是张飞。
他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武夫的形象,喝退百万雄师,倒也不足为奇。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文人,看他是如何在温言细语中退却百万雄师,使自己的国家免于覆亡的厄运的。
二、知识复习《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同为孔子编著的《春秋》作诠释、解说)。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作者左丘明。
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
刚踏入高中的学生,文言文基础较差,对他们来说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始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并且学生目前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不感兴趣,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针对这一现状,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进行学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2、秦晋为何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开头段有哪些作用?
秦晋围郑,来势凶猛,郑形势危急,渲染了气氛。同时,两事均与晋利害相关,与秦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说秦埋下伏笔。
(二)谁来退师
1、读第二段。第二段写了什么什么?——烛之武临危受命
3、本段出现几个人物?他们都做了什么事情?可以体现他们怎样的特点?
2、伏笔和照应
明确: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3.以史为鉴,言出告诫
四、鉴赏烛之武的形象
1.志士:深明大义,长期未被重用,却仍然愿意舍身救国,以国家利益为重。
2.勇士:义无返顾出使秦师,两军交战,这一去有可能生死未卜,他仍坚定的去了。
3.辩士:机智善辩,身处秦营,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善于抓住对方的性格弱点,一字未提郑国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 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他是爱国的,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这种的爱国感情如同闻一多在《发现》
中所表达出来的复杂的爱国之情一样,是非常感人的,“我虽然恨你,但我爱你的
心永远不会变〞,这是一种高尚的,历经烈火金刚打磨而格外鲜亮的爱国之情。这
种情感深刻而圣洁。微言大意,可见《左传》之意韵。
第三自然段
说退秦师 此段包含着烛之武退秦师的劝说艺术
〔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
在 X 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
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4〕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
1/8
word
〔5〕《孙子兵法·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 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 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 那么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左传》中的名篇。
请学生翻译: 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明确:X 国的君臣是一心抗敌的。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②X 伯从 其言,但遭到了烛之武的推辞。烛之推辞,大有学问也。其一是“平时不烧香,临 死抱佛脚〞,用得着才来求,人情之冷暖,烛之武不太快活;其二“无事不登三宝 殿〞,烛之武知道 X 伯之用意,亦明白“挽狂澜于既倒〞是何等不易,自己就一点 不怕么?就一定有成算的把握么?所以先推辞一下,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不要夸 某某,最终落人笑柄。退一步讲,即使有把握,也要卖个关子的,否那么人家认为 这是轻而易取的事情,不会对你心存感激的。X 伯也很机警,向烛老夫子赔罪,更
人教版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1、了解《左传》常识,在文中揣摩其特色2、理顺课文思路,有感情地熟读、背诵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和郑伯)4、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烛之武的说服艺术【教学方法】读议讲练法,在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在其中点拨、总结,最后以一定练习巩固【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相关背景2、认识《左传》3、整体感知,研读故事的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春秋五霸”谈到大小诸侯间的“春秋无义战”。
晋文公、秦穆公结成军事同盟,联合攻打郑国,大军压境,郑国会有什么反应呢?不能束手就擒,在这个紧要关头,英雄出现了,他是谁呢?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依据题目了解故事梗概。
讨论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说服秦君,免去一场战祸。
(结合秦晋围郑的相关背景)三、《左传》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所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以记事为纲,时间为序,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后人评:文字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以前学过的有散文《曹刿论战》。
四、老师范读,学生自主解决字音、断句。
函(hán)泛(fàn)佚(yì)缒(zhuì)阙(quē)朝(zhāo)逢(páng)杞(q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五、请一学生读(字音、断句)六、学生齐读(把握感情,疏通思路)七、第一自然段1、诵读提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语速较慢,晋/军/函陵,秦/军/泛南(齐读)2、用原话回答秦晋围郑的原因明确:无礼于晋,且贰于楚3、秦晋围郑,郑国的形势怎样?明确:危在旦夕,国运悬于一线(找一学生读)八、第二自然段1、诵读提示:“国危矣”读出心情沉重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
2过程与方法:恰当运用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并学习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智慧。
二、教学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及重点词语句式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四、课时安排: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其言实为最高之军事原则,至少可用于战略,若能用于政略,效力尤大。
——蒋介石
在波诡云谲的春秋时期,烛之武就是运用谋略,成功运用了离间计,瓦解秦晋联盟,保全了国家。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的缤纷世界。
(二)整体感知
方法:让学生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注意并归纳重点字的读音。
示例: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i)而出
亡郑以陪(peì)邻共(gōng)其乏困阙(que)秦
秦伯说(yuè)逢(páng)孙
(三)理清思路
方法:恰当运用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小结:第一段:秦、晋围郑(让学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参照“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形势图”,读过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笔的巧妙、行文的缜密。
第二段:临危受命
本段以简约之笔,涉了人之事。
①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②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郑伯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
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第三段:说退秦师
学生活动:探究------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
可分四层: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
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
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则是引诱秦伯了。
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
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
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晋退兵
小结: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四)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再熟读。
(五)布置作业:诵读全文并总结重点读音及词语解释。
(六)板书设计:
秦晋围郑------- 烛之武临危受命--------- 烛之武退秦师--------晋师撤离
第二课时
分类总结(文中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
)
方法:让学生以探讨归纳的方式进行。
示例:1、重要实词:
(1)贰: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2)许:答应,听从。
“许之。
”
(3)敝:损害。
“因人之力以敝之。
”
……
2、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3、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
4、通假字
①共其乏困(共,通“供”)
②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③秦伯说(说,通“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5、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6、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二)迁移拓展
本文展示了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尤其是他的游说艺术。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去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根据下面的情境,试写一段劝说辞。
(任选一题)情境一:父母经常偷窥你的信件,这天你一放学,就发现妈妈又在翻看你的日记本,于是你对妈妈说······情境二:上高中了,学习紧张,妈妈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这天你发现妈妈在洗你的袜子,于是你对她说······
(三)教师小结: 《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张驰有度,曲折多变,凸现了主人公烛之武的超群才干和惊世智慧。
(四)布置作业:
1、归纳总结重点词语、文言句式。
2、同学们在写作文时,经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际上只要我们有心,完全可以开发一些课本素材。
试以本文为例,开发一则作文素材。
示例:《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退秦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充分显示出他杰出的外交才能。
(五)教学反思。